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
冬阳 —童年—骆驼队 教案
2、指名分段读文,正音。检查读文情况。
3、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分别写了那几件事?
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交流思考的问题。
4、全班交流
三、质疑
在预习这篇课文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留出时间给学生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优美,读起来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读”占鳌头。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默读、师生合作读、范读、赛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作者通过骆驼队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读出我对骆驼的魂牵梦萦,读出“我”仔细观察,喜欢追问,乐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同时,让孩子们边读边在特别有感悟的地方及时做上批注,在分享读书感悟时与同学交流。在朗读交流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围绕骆驼队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式。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学会珍惜生活。
发展方面: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_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读懂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激发孩子对童年的热爱。
4、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方式,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读懂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那淡淡的伤感及浓浓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谈谈你的感受。
2、简介作者。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童年的骆驼队吧。
二、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2、教写“卸”字。
三、整体把握课文1、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了童年的生活?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趣事?生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把你最喜欢的趣事反复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1)小组自主学习,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A、“学骆驼咀嚼”1、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2、“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4、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
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写了作者回忆骆驼队,着重从“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四个方面展开,把自己小时的呆傻天真表露无疑。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原文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6 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
【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6 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生字词:1、多音字:咀嚼(jué) 慢慢嚼(jiáo)2、近义词:沉默—缄默侵犯—侵略安静—寂静等候—等待幼稚—天真悦耳—动听不声不响—无声无息3、反义词:幼稚—成熟轻松—沉重整齐—参差干冷—湿热不声不响—大喊大叫4、词语积累:反穿大羊皮:过去人们穿的羊毛朝外的一种皮袄。
重临:重新到来。
二、课文分析: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
课文作者围绕着童年写了这样几个片段: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打头的骆驼戴铃铛、春天想替骆驼剪毛、夏天追问骆驼的去向。
2、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3、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眷恋。
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三、品味语句: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看到骆驼是不大容易的事;在旧却经常可以看到冬天里拉煤的骆驼队。
因为爸爸买煤;使“我”有机会细细地看这样一种大个动物。
“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
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
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②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这句话显然问得没头没脑;所以妈妈才问:“谁?”正是这看似没头没脑的话;才把小小的“我”内心对骆驼队的思念表现出来了。
忆不断梦里梦外驼铃声唱不尽百转千回往日歌——《冬阳·童年·骆驼队》文本解读
忆不断梦里梦外驼铃声唱不尽百转千回往日歌——《冬阳·童年·骆驼队》文本解读作者:顾可雅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第9期《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由台湾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后记》改写而来。
全文笔调淡雅含蓄,语言温厚醇和,在驼铃声声、暖意融融中向读者展现了小英子的童年,弥漫着淡淡的感伤,如梦似幻地浸润着深情,是学生积累语言、理解情感的经典范例。
1.电影画面的次第呈现。
全文开篇第1自然段,以一句话总领。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
”于是穿越近百年的光影岁月,一幅骆驼三四头、旅人一两个的黑白画面浮现了出来。
画面中,拉骆驼的行脚商人“头上冒着热气”,形成了“一股白色的烟”,作者写冷,却是从这些压抑不住的热气中缓缓烘托,冬日真是又“干”又“冷”呵!再往下看,是六七岁的小英子站在骆驼前,正呆看骆驼咀嚼干草的模样。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看着骆驼“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连她的小牙齿也动了起来!果然是小孩子的童真童趣啊!这一呆看,可不仅看了骆驼吃相,还细瞧了它们的打扮!——“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
这铃铛用来干啥?小英子的小脑瓜里总有与大人不同的答案——给寂寞的旅程增添情趣。
多么稚气而又极具诗情的可爱女孩!多么美好而又无拘无束的童年!在小英子的心里,藏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藏着无穷无尽的天真想象。
看来,她对骆驼的喜欢程度可真不一般。
同时,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也能窥到爸爸对小英子的引导,一“想”一“笑”,爸爸的宽容和蔼,可见一斑!镜头缓移,冬天快过完,春天就要来了。
于是在这部分内容上,首次出现了题目中的太阳,这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有多暖和呢?就连骆驼也要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就连骆驼脱毛也是特别的,一大块一大块的毛从身上掉下来。
这是多么新鲜有趣啊!看到那些毛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部编版五年级下6《冬阳童年骆驼队》
部编版五年级下6《冬阳童年骆驼队》冬阳童年骆驼队冬日的阳光洒满大地,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在五年级下册的课本中,有一篇名为《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冬日骆驼队的故事。
本文将围绕着这个题目展开,以故事的形式为主线,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叙述,以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故事一:小骆驼的迷茫之旅故事的开始,我们认识了小骆驼,它是一个来自西北边陲的孩子,父母都是从事驼背运输工作的。
小骆驼热爱冬天的阳光,却迷茫着生活的方向。
在长途跋涉中,它一直思考着,自己将来要从事怎样的职业。
在小骆驼的心中,对世界的探索和冒险充满了渴望。
而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小骆驼遇到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是一名骆驼队的领队。
老人告诉小骆驼,只有勇敢探索未知世界,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使命。
故事二:冬阳下的童年探险受到老人的启发,小骆驼决定参加当地的童年探险团。
这个团队由一群勇敢的孩子组成,他们在冬日的阳光下展开一次次独具冒险精神的探索。
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冬日,团队踏上了一次特殊的骆驼之旅。
他们和小骆驼一起背起行囊,迈开坚定的脚步,向着前方的冒险地点前进。
故事三:意外的发现和成长在探险的途中,小骆驼和队友们发现了一片神秘的雪花森林。
这里树木参天,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小骆驼和队友们决定探索这片森林,他们爬上了高高的树梢,俯瞰整个森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友谊、勇气和成长。
故事四:回家的路上探险活动即将结束时,小骆驼收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成长。
他发现自己对探险和冒险充满了热爱,也确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要成为一名勇敢的探险家和领队。
小骆驼决定将来和父母一起,组成一支属于自己的骆驼队。
最后,小骆驼带着满满的希望和自信回到了家乡。
他告诉父母自己的决心和梦想,父母见证着孩子的成长,深感欣慰和骄傲。
结语《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以一个小骆驼的成长之旅为主线,通过温暖的冬日阳光、童年的冒险与探险,展现了孩子们勇敢、坚强和成长的故事。
冬阳·童年骆驼队主要内容
冬阳·童年骆驼队主要内容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她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所写的序言。
这篇作品主要描绘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一个深刻记忆: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冬日里的骆驼队:在冬日的阳光下,骆驼队来到了作者家门前。
作者对骆驼充满了好奇,观察它们的行为并模仿骆驼咀嚼的动作。
2. 与父亲的互动:作者向父亲询问骆驼铃铛的来历,展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
3. 春天的愿望: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天到来时,作者想要帮助骆驼剪毛,显示了她对动物的关爱和善良的心灵。
4. 童年的流逝:随着时间的推移,骆驼队再次离开,作者追问它们的去向,而母亲的回答表达了对作者不断提问的温和责备。
这个场景象征着童年的短暂和无法挽留。
5. 怀旧情感:文章通过描述这些细节,传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深
深怀念和对那些纯真、无忧无虑日子的感慨。
“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个课题是全文的文眼,其中“冬阳”营造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文章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串联起作者的个人记忆和情感体验。
全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旧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好奇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
小学语文人教版(2001)五年级下册第二组6 冬阳 童年 骆驼队-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选出“不可推卸”中“卸”字的正确解释()A.把运输的东西从运输工具上搬下来B.把牲口身上拴的套解开取下来C.把加在身上的东西取下来或去掉D.解除;推卸【答案】D【分析】考查了多义词,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不同词境中同一个字意思辨析的能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释义选择。
【解答】不可推卸:必须承担,肯承担。
卸:指推卸。
选D.2.【答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A.咀嚼阻止缓慢支援B.侵犯毛毯傻笑寂莫C.幽默瞬间巴掌粘帽D.铃铛清翠胡须旅程【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B.“寂莫”的“莫”错误,应改为“寞”;C.“粘帽”的“粘”错误,应改为“毡帽”;D.“清翠”的“翠”错误,应改为“脆”。
3.【答题】下面三组词语中,字的读音有错误的选项是()A.侵犯(qīn);毡帽(zhān);咀嚼(jǔ);教室(shǐ)B.重临(chóng);磨盘(mò);着重(zhuó);系好(jì)C.幼稚(zhì);棉袍(páo);喝彩(hè);倒影(dào)【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日常用语中易读错的字读音的辨析能力,完成时要注意拼读,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选择。
【解答】A.教室(shǐ)错,应读“shì”。
4.【答题】给划线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向外透,向上升B.不顾C.以假充真D.不加小心,鲁莽冒冒失失()冒着热气()冒牌货()冒着大雨()【答案】D A C B【分析】考查了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一般又叫多义词,指的是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知道词的每个意义,然后品读句子,分析语境,根据语境选择相对应的解释。
【解答】冒冒失失“冒冒”指不加小心,鲁莽。
小学语文备课参考 冬阳童年骆驼队
4、难点:最后一段。 这段先讲童年“一去不还”,又讲“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快,
转眼我已不再是童年了,“童年临于我的心头” ,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段有趣,难忘的 生活,是因为当“我”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生活。
林海音以写作和编辑出版名世。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她陆续结集出版《冬青树》《绿 藻和咸蛋》《晓云》《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烛芯》《春风丽日》《两地》《孟珠的旅程》 《城南旧影》等小说和散文作品。在台湾,林海音曾先后任《国语日报》编辑、《文星》杂 志编辑、《联合报》副刊编辑,之后又创办了《纯文学》月刊和纯文学出版社。 晚年的林海音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小学教材的编辑工作。
咀嚼:jǔ jué 和口有关都是口字旁。慢慢地嚼:读 jiáo。 袄袍:ǎo páo 和衣服有关都是衣字部。
2、注意书写。 卸:共九笔,第七笔是“提”;傻:右上部分里面不是“夕”
3、词语理解。 反穿大羊皮:过去人们穿的羊毛朝外的一种皮袄。 重临:重新到来。
二、课文内容。 1.课文简说。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
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 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 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 流连。
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 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这些看似小小的却 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到作 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 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
小学语文5年下《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一最新3篇
小学语文5年下《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一最新3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任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话。
教法情景教学,知道学生品读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组织学生讨论。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想象画面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2、(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谁来读读课题?你发现这课题跟我们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3、再指名读课题,读着课题,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4、我们一起把这美的画面读出来。
(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画面1、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文中的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哪些画面和场景呢?让我们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正音。
(重点:“嚼”的两种读音,“卸”的字形)3、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哪几个场景。
4、读了课文,你认为作者拥有怎样的童年?三、小结,完成作业1、课堂作业第三题2、生字抄写本。
第二课时一、导读——回顾画面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板书)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二、批注——感悟画面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名师教案(人教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解读“驼铃的遐想”这部分内容时, 通过“为什么要给骆驼戴上铃铛”这一对话话题,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三个层次的解读。一是自读自悟, 从文中找出爸爸和“我”的不同观点;二是进行辨析, “你同意谁的观点, 为什么”;三是进行超越文本的遐想, “你有自己的驼铃遐想吗”。这三个层次的阅读对话, 基于文本, 但又不拘泥于文本,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设计意图](1)自主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自主走进文本之中,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 自读自悟, 圈点批注。自主阅读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情感, 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写自己真实独特的感悟。自主阅读开掘的是“面”上的阅读, 它更多的是在关注学生阅读中的广度。
(2)聚焦阅读:在学生彼此进行了充分的自主阅读感悟之后,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聚焦画面之一一一学骆驼咀嚼, 在朗读中想象, 在对话中交流, 在表演中体验。聚焦阅读开掘的是“点”上的阅读, 它更多的是在关注学生阅读中的深度。
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时, 适时地引入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驼铃的相关资料, 以充实文本的解读。
(3)读了这段“驼铃的遐想”,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五到第九自然段, 读出“我”遐想的天真与美好。
2.解读第三幅画面——骆驼脱皮毛。
(1)指名朗读第三幅画面(第十自然段), 闭眼想象, 说说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说·作者·课题
1.小说:出示小说《城南旧事》这部书, 学生交流对这部书的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 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 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 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 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妇人,一 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 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 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 啊!
——《苦念北平》 林海音
五岁的林海音(摄于北平)
学生时代的林海音(摄于北平)
目录
《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台湾著名女作 家,小名英子。五岁随父 母亲从台湾来到北京,在 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少年、青年时光。
一个破藤箱子里,养了 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 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 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 里的几只小鸡。看小鸡啄米 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 不停啊!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4/302021/4/302021/4/302021/4/30
谢谢大家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2021/4/302021/4/302021/4/30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4月 2021/4/302021/4/302021/4/304/30/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4/302021/4/30Apr il 30, 2021
• 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
• 练习:请同学也试着回忆自己的童年,写 一篇属于自己的个性童年。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4/302021/4/30F riday, April 30,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4/302021/4/302021/4/304/30/2021 2:10:34 PM
小学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精品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毡帽、优质、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
《送别》2.这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小说《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所著,资料袋介绍得很详细,请同学们自读了解。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3.(板书课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联想到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师: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咀嚼的嚼读ju,慢慢地嚼的嚼读jio。
2、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3、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14)冬天我看骆驼咀嚼。
(59)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
(10)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
(1114)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1516)作者怀念童年生活。
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师:课文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每一个片断里都有描述,请默读课文,找出这些描述,在旁边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
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编辑ppt
2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 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 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 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 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 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 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 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
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
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
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编辑ppt
13
编辑ppt
14
编辑ppt
15
编辑ppt
9
②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 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这句话显然问得没头没脑,所以妈妈 才问:“谁?”正是这看似没头没脑的话, 才把小小“我”内心对骆驼队的思念表现出 来了。因为思念骆驼,头脑里满是骆驼的事 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里想的问题问了出 来。
编辑ppt
10
③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 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 还了。
咀嚼 沙漠 傻事 想念
编辑ppt
5
反穿大羊皮:过去人们穿的 羊毛朝外的一种皮袄。
重临: 重新到来。
编辑ppt
6
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以什么顺 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 个片断 ?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编辑ppt
7
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 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 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 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 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编辑ppt
8
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看到骆驼是不大 容易的事,在旧北京却经常可以看到冬天里拉煤的 骆驼队。因为爸爸买煤,使“我”有机会细细地看 这样一种大个动物。“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 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 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 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 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 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 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了,走 了又来了,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 了。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 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 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 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编辑ppt
11
④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 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 我的心头。
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留在她 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她回味不 已。在回忆中,发现童年的一切,并没 有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 仿佛也响在耳边,童年的一切,又在心 头出现。
编辑ppt
1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
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
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
编辑ppt
3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 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 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 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 《城南旧事》。
编辑ppt
4
毡帽 卸煤 交错 幼稚 寂寞 棉袄 驼绒 袍子 系铃铛
编辑ppt
1
看了这题目,请你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 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
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
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
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
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
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