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教案
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实验探究Na2CO3、NaHCO3的性质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对比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掌握实验探究的技巧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对比实验加深学生对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实验形式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
三、教学难点: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四、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五、课时分配:一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导入新课:(问)北宋文坛上曾有一门豪杰,同学们可知道?没错!我们化学上也有三苏“苏氏三姐妹”,苏打、小苏打、大苏打。
今天我们主要来认识,了解苏打和小苏打。
(板书标题)实物展示填写表格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大家,根据你们桌面上的实验仪器和所给药品,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一溶解度比较(相同条件下)(注意:配制好的溶液可以在后续实验中使用)实验二(学生探究)学生活动苏氏三父子,苏轼、苏洵、苏辙称为“三苏”物质俗名色态碳酸钠苏打白色粉末碳酸氢钠小苏打白色晶体实验一:取两只试管各加入25ml蒸馏水,分别加入一钥匙Na2CO3、NaHCO3、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二:分别取少许实验一中的溶液,各滴加一滴酚酞,观察现象。
意图以文学引入,引起兴趣。
酸碱性实验实验三(学生探究)热稳定性实验物质俗名色态碳酸钠碳酸氢钠物质溶解度酸碱性热稳定性Na2CO3NaHCO3实验结论实验四与盐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向盐酸中滴加Na2CO3、NaHCO3溶液HClNa2CO3有大量气泡产生NaHCO3有大量气泡产生问:反应物没发生改变,为何会有不同的现象?解释: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先发生HCl + Na2CO3===NaHCO3+ NaCl 当酸足量时会发生NaHCO3+ HCl == NaCl+CO2↑+H2O即总反应2HCl + Na2CO3= 2NaCl+CO2↑+H2O向稀盐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由于酸是过量的,所以发生2HCl + Na2CO3= 2NaCl+CO2↑+H2O,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

小结: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强
观看视频,思考
两位同学将盛有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气球同时、同步的加入稀盐酸中
分组实验:奇数组的同学把稀盐酸逐滴滴入2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偶数组的同学把Na2CO3溶液逐滴滴2mL稀盐酸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板书
探究实验
提问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设疑
与碱的反应
与盐的反应
鉴别和转化
总结
从苏打水、苏打饼干、苏打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的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布置实验方案
巡视、指导
通过实验,你对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有什么认识?
播放实验视频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将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邀请学生完成演示实验
CaCI2白色沉淀不反应
教学
反思
同时和酸反应,碳酸钠慢,为什么呢?
和学生分析,讨论并利用坐标来解释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NaOH、
Ca(OH)2反应时的异同
讲述:Na2CO3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
指导、评价
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
聆听、思索,初步了解钠盐的用途
分组动手实验
观察Na2CO3,NaHCO3外观上的细小区别;加入水比较溶解性;分别加2滴酚酞溶液,比较
课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授课人源自朱春芳学校安图一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
2.理解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为何存在差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案 (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实验探究,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一些用途。
2. 教材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既能加深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能为以后要学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学生对两种物质的观察,设计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总结,归纳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与目标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探究实验的技能,对比学习法,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通过化学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五、教学用具碳酸钠(固体和溶液)、碳酸氢钠(固体和溶液)、澄清石灰水、药匙、铁架台、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六、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在蒸馒头时用来发面的发酵粉,小苏打吗?两外还有我们平时喝的苏打水,建筑物里放的泡沫灭火器,等等都有小苏打的身影。
碳酸钠简称苏打,碳酸氢钠简称小苏打或苏打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者的一些性质。
【授课】这节课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观察,归纳,总结。
我们常用的研究物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等等。
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实验法的定量分析法,和对比法探究。
下边每四个人分一个小组,进行设计实验。
探究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1)需要什么仪器?(2)在药品或试剂用量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3)如何操作?2、巡堂,观看学生实验,回答学生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制作人:xx大学化学学院xx级xx班xx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中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一部分钠的重要化合物中的内容,包括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焰色反应,属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本节课主要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鉴别,启迪学生进行改进实验。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实验教学.2.重视对比。
3.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上节课已经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差别以及鉴别方法。
(2)通过科学探究以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
2.过程与能力目标:(1)通过生活现象和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与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部分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3)通过启迪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养成勇于创新、积极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3)通过改进实验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节能减排意识和绿色化学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的实验探究,改进实验五.教学设计:本节课采取实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旨在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自觉参与对知识的对比学习和探究意识,并通过思维活动把从实验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2NaHCO3=Na2CO3+H2O+CO2↑
用途
1.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
2.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加热、酚酞、溶解、与盐酸反应
讨论总结后,个别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布置作业:习题 11,1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物质
名称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Na2CO3
无
无
碳酸钠固体比碳酸氢钠固体热稳定性强
NaHCO3
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
Na2CO3+H2O+
CO2↑
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回答: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Na2CO3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
(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结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纳与盐酸反应剧烈,
反应速率: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快
学生上台书写方程式:
Na2CO3+2HCl=
NaHCO3+HCl=
板书
Na2CO3和NaHCO3的对比
1.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
2.与盐酸反应
a.CO32-+2H+=H2O+CO2↑
b.HCO3-+H+=H2O+CO2↑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那我们一起来探究它们的性质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最新文档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并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体验。
三、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课本中的实验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操作该节课内容中所有的化学实验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对比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在学生实验探究获得两种钠盐的色态、溶解性、碱性、和热稳定性知识之后,再进行教师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得出两种钠盐的其他性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探究、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鼓励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学习方法的引导。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六、教学用品:实验药品:Na2CO3(固体、溶液)、NaHCO3(固体、溶液)、酚酞试液、盐酸、石灰水、BaCl2溶液等;实验仪器:药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反对浪费。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教科书
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工业用于哪些领域?同学们有没有蒸过馒头?蒸馒头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小苏打碳酸氢钠。为什么一小块面团能蒸出一个大馒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通过PPT介绍两者的用途,简单说明两者的不同。
过渡
引导
板书
如何设计鉴别分离Na2CO3和NaHCO3?
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
1.Na2CO3与NaHCO3的对比;
化学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称:碳酸钠: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
颜色及晶形:碳酸钠:白色粉末,碳酸氢钠:
白色晶体
阅读课本,总结、归纳。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
生2:都使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
板书
溶解性: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设疑
深入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
教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讲课稿院别: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班级: 2010级1班姓名:罗大英讲课题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指导老师:刘凯学号: 20100441080《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课时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碱性和热稳定性探究及两者的转化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知识衔接(导入)讲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钠的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钠)的性质。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钠的其他化合物。
在古代文学界,存在这样三个才人,他们被世人合称为“三苏”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
他们是哪三位呢?在我们化学界,也后起了“三苏”,不过她们的性别有所不同,她们就是“苏氏三姐妹”。
那么这三姐妹在“性格”上会有哪些异同点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其中的两姐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第二环节:综合实验探究过度:虽然“苏氏三姐妹”名字相似,但是她们的脾气却不一样,对人类的贡献也不一样。
那么我们就从她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来探究、比较她们,看他们怎样个不同法。
【探究实验系列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探究⑴对照实验法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状态、溶解热效应、溶解度实验表(非探究点)【探究实验系列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探究⑶思考:碳酸钠与BaCl 2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都可以归为钠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Na 2CO 3 = 2Na + + CO 32— NaHCO 3 = Na + + HCO 3—其大多数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可以总结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酸碱盐的反应情况。
①有气体生成 Na 2CO 3、NaHCO 3能与盐酸反应 ②有水生成 NaHCO 3能与碱反应③有沉淀生成 Na 2CO 3能与B a ﹢、Ca ﹢以及Ca(OH)等反应 ⑷回顾:在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 2气体,有哪些现象?请写出反应方程式预测: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可生成什么物质呢?写出离子方程式。
实验探究5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

实验研究 5 Na2CO3和 NaHCO3的热稳固性[ 教材实验原型 ]Na2 CO3和 NaHCO3的热稳固性装置( 人教版化学必修 1 教材 P56科学研究 )[ 教材实验原理 ]1.加热分解法利用 NaHCO3和 Na2CO3的热稳固性差别进行鉴识。
为了证明生成的是CO2,用澄清石灰水查验CO的生成。
22.对本实验装置应注意: (1) 试管口低于管底(2) 试管夹夹住距管口1(3) 先预热再用3处外焰加热固体(4) 停止加热时先取出导管[ 命题角度研究 ]该部分内容高考也能够从以下角度进行考察:1.为了证明 NaHCO3和 Na2CO3的热稳固性强弱,用以下图的“套管实验”装置进行实验,A、 B 物质哪一种是 NaHCO3?提示: A 中物质为Na2CO3, B 中物质为NaHCO3。
2.怎样除掉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提示:取样品固体进行充足加热。
3.可否用Ba(OH)2溶液鉴识Na2CO3和 NaHCO3溶液?写出离子方程式。
2+2--2+-2-+2H O。
提示:否; Ba+ CO ===BaCO↓, 2HCO+Ba+ 2OH ===BaCO↓+ CO3333324.怎样除掉 NaHCO3溶液中的少许 Na2CO3杂质?写出离子方程式。
提示: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2 --CO气体, CO+ CO+H O===2HCO。
23223[ 典题真题体验 ]1.以下实验装置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分析:选D。
D 项实验装置,应将NaHCO3置于小试管中,Na2CO3置于大试管中,加热时左边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污浊,右边烧杯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污浊,说明热稳固性: Na2CO3>NaHCO3。
2. (20 16·安徽芜湖模拟 )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一样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
1(1)只依据图Ⅰ所示实验,不可以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项目具体内容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性实验,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方法。
3、通过介绍有关水污染法和节约能源法的知识,渗透法制教育。
能力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
3、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教学用具小试管、大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铁架台等,Na2CO3、NaHCO3、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小气球、酚酞试剂。
教法对比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引言][讲述][投影]碳酸钠俗名叫_______,也叫_______ ,碳酸氢钠俗名叫_______ 。
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________变成碳酸钠粉末。
[科学探究](1)实验[投影][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四十七条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科学探究](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同时加热Na2CO3与NaHCO3(已检验过,装置气密性良好)[投影]现象结论Na2CO3NaHCO3[科学探究](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在两根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稀盐酸,将等量(1/3药匙)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
注意: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2HCl=2NaCl+ H2O+CO2↑阅读课本回答做实验,观察填写现象得出结论思考做实验,观察填写现象做实验,观察填写现象学生填写填写,总结讨论,思考,回答讨论,思考,回答回归教材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了解有关节约能源法的知识,意识到平时要节约能源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区别它们的方法,复习离子反应知识,实验后的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不能随意排放CO32 -+2H+= H2O + CO2↑NaHCO3+HCl=NaCl+ H2O + CO2↑HCO3-+H+=H2O+CO2↑结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优秀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介绍俗名。
2、学生自主探究书本56页科学探究〔1〕,并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外形、加水后的变化及放热情况、溶解性及碱性强弱。
3、教师演示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比拟二者的热稳定性并得出结论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4、学生自主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响的实验
结论: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于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响,碳酸氢钠反响速度更快生成的CO2更多。
离子反响方程式:HCO3- + H+ = H2O + CO2↑
CO3 2 - + 2H+ = H2O + CO2↑
5、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1)滴加酚酞
(2)滴加稀盐酸
(3)参加可溶性钡盐和钙盐
四、板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碱性强弱
(2)热稳定性
(3)与盐酸反响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束后的处理
加热结束后,熄灭酒精灯,用坩埚钳将坩埚移至石棉网上冷却。冷却后观察并记录残留物的状态和颜色。
03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探究
加热过程中的现象观察
01
02
03
加热前
碳酸钠为白色粉末,无气 味。
加热时
05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比较
热稳定性差异
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碳酸钠在加热时不会发生分解,而碳 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分解为碳酸钠、水 和二氧化碳。
分解温度
碳酸氢钠的分解温度较低,大约在50200℃之间,而碳酸钠的分解温度较 高,通常需要在850℃以上的高温才 会分解。
原因分析
结构差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热稳定性存在差异。碳酸氢钠中的氢离子容易被夺取,形成不 稳定的中间产物,进而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对热重分析后残留物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碳酸氢钠分解的主要 产物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热稳定性结论
热稳定性较差
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分解,说明其热稳定性较差。
分解产物无毒
虽然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会分解产生气体,但这些气体主要是 水和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
应用限制
由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使用需谨慎,避免 产生危险。
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 钠热稳定性
汇报人:XX 2024-01-19
目录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探究 • 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探究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比较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1.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2.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与盐酸的反应、与氯化钙的反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热稳定性等化学性质.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与鉴别方法.2.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与分析总结的能力.1.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启示、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采用实验探索、列表比较的对照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和欢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2.通过创设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本堂课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教师演示实验为辅,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照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邮票上有位名人 ,什么样的人可以印刷到邮票上呢?对 ,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人类做出特殊贡献的人 .这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 .提到侯德榜就一定要讲一讲 "侯氏制碱法〞 .早在 18 世纪 20 年代,惟独英国苏维尔一家公司在我国卖纯碱碳酸钠,因为惟独一家,他们想涨价就涨价,最贵时一两## 换一两纯碱.为了不受制于人,##实业家 X 旭东邀请远在美国的侯德榜回国研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 ."侯氏制碱法〞应通过知识回顾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爱国主义教育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回顾并思量初中学习的有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知识.大屏幕上为大家展示的是一 X 邮票,我们看到的这 X运而生,结束了我国食用碱靠进口的时代.名人的事迹要代代相传 ,名人的精神要发扬光大 .对于高中生的我们首先要知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样的性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研究物质的性质我们首先研究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我们知道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通过探索实验一完成下面关于物理性质对照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为白色粉末状固体,碳酸氢钠为白色细小粉末固体.通过分组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意 .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色、态溶解度苏打、纯碱溶解性:Na2CO3热效应:小苏打NaHCO3溶于水放热碱性:Na2CO31.看来碳酸氢钠要比碳酸钠用手摸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分别在试管中加入 5 滴水,观察现象.2.看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要大一些 .再请同学们触摸一下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呢?3.碳酸钠试管底部发热 ,说明碳酸钠溶解在水中是放出热量的,看来碳酸钠还是要比碳酸氢钠热情一些.我们在继续向试管中加入 3mL 的水,用力震荡,观察她们溶液的怎么样?1.看来呀碳酸钠虽然外观没有碳酸氢钠细腻,但是溶解度大,溶解时放热,显然要比碳酸氢钠更合群、活泼一些 .我们再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 2 滴酚酞溶液,测测她们的酸碱性的1. 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加水结块变成晶体 ,碳酸氢钠加水无明显变化.2. 碳酸钠试管底部有些微热 ,碳酸氢钠试管底部没感觉.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全部溶解,碳酸氢钠部份溶解.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遇酚酞溶液颜色变红;碳酸氢钠遇通过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意 ,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锻炼学生总结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意 ,让学生自主NaHCO3 碱性强弱.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 ,但是她们都显碱性 , 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小结一下呢: Na CO2 3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 ,溶解度比 NaHCO 大,溶液碱性比3NaHCO 的强.3 酚酞颜色变粉红色 .碳酸钠的碱性更强些.吸取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1.在前面,我们知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是显碱性的,那末它们与遇盐酸时 ,各自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接着进行下一步的探索.老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3 mL 〔液柱高 3cm〕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等量的Na CO 或者 NaHCO 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2 3 3气球内的 Na CO 和 NaHCO 同时倒入试管中〔如下图所2 3 3示〕 ,大家观察试管中反应现象.2.从实验现象中我们得出呢:相同质量的 Na CO 和 NaHCO 与相同浓度相同2 3 3体积的盐酸,NaHCO 反应更剧烈,产生3CO 气体更多.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化学2反应更剧烈.3.请同学上黑板完成反应方程式二、化学性质1.与盐酸反应:Na CO +2HCl==H O+CO ↑+2N aCl2 3 2 2NaHCO +HCl==H O+CO ↑+ NaCl3 2 21.接下来我们再换另一种药品 CaCl2溶液看一下他们反应如何?下面各小组自主完成探索实验四.2.请哪组同学来回答一下:通过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现象得出的结论?3.得出结论碳酸根和钙离子更配呦!3. 2.与 CaCl 反应:Na CO + CaCl ==CaCO ↓2 23 2 3NaHCO + CaCl ≠不反应3 21.在初中我们就已经知道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碳酸氢钠是否也是一样?我们通过之前实验知道碳酸氢根与 CaCl 溶液不反应.2所以在加入氢氧化钠后我们要加入 CaCl 溶液证明碳酸2氢根是否还在?我们各小组完成探索实验五 <该条件下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不反应>2.试分析加入澄清石灰水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并回答:都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体积都膨胀,但 NaHCO3对应的气球膨胀得快且.学生分析: 1mol 碳酸钠需要 2mol 盐酸,1mol 碳酸氢钠只需要 1mol 盐酸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有沉淀析出 ,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学生分析: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而碳酸氢钠不反应学生观察并回答:加入氢氧化钠无现象 ,加入氯化钙浮现沉淀.学生分析:碳酸氢钠与之前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为了碳酸钠 .后与氯化钙反应通过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实验和化学方程式的对照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反应原理的能力大3.与 NaOH 反应:NaHCO +NaOH==H O+Na CO3 2 2 31.接下来我们探索一下碳酸钠是否与二氧化碳反应.观看视频完成探索实验六4.与 CO 反应: Na CO + H O+CO == 2NaHCO2 23 2 2 3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那末它 们的热稳定性如何 呢?关键时刻,她们 谁更 HOLD 住呢,我 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 分 析 : Na CO 与 2 3NaHCO 的热稳定性3探索.老师已经连接 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 5g 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大家子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量这是为什么.2.看来呀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碳酸氢钠好的多 ,碳 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Na CO +H O+CO ↑3 2 3 2 2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5.热稳定性:2NaHCO =Na CO +H O+CO ↑3 2 3 2 2蒸馒头时要放入碳酸氢钠是为了其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气体,是馒头变得蓬松 .大家能不能解释妈妈蒸馒头时 碱大了往往馒头蒸出来都是"开花〞的."侯氏制碱法〞 .在实验报告单的下面有该法的介绍.1.这节实验探索课完成的很好接下来同学们学生观察并回答:吹入 二氧化碳浮现沉淀. 学生分析:碳酸钠与二 氧化碳反应生成为了溶解 性小的碳酸氢钠.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 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 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 生,分解了,并产生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 氧化碳气体.学生思量并重点笔记. 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反 应原理的能力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学以致用 ,无处不化学 , 化学处处在爱国主义教育完成下面这道选择题2.课后作业是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完成碳酸钠如何转化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如何转化为碳酸钠?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1.与盐酸反应: Na 2CO 3+2HCl==H 2O+CO 2 t +2NaClNaHCO 3+HCl==H 2O+CO 2 t+ NaCl.4. 与 CaCl 2 反应: Na 2CO 3+ CaCl 2==CaCO 3 ↓NaHCO 3+ CaCl 2 ≠不反应 3.与 NaOH 反应: NaHCO 3+NaOH==H 2O+Na 2CO 3 4.与 CO 2 反应: Na 2CO 3+ H 2O+CO 2== 2NaHCO 3 5.热稳定性: NaHCO 3===Na 2CO 3+CO 2+H 2O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验为基础、 以思维为核心、 以小组为单位, 以问题的形式,用对照的方法来开展教学的特点, 即以设计实验、 实验探索为主线, 以思维为核 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预、实验探索的积极性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1、教材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内容不多,也不难,如何呈现这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学 习兴趣高、体验深、学得快、记得牢,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呢?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索无疑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碳酸钠和 碳酸氢钠性质的科学探索,了解了二者的性质,熟练了实验的基本操作;体验了科学探索的过 程,掌握了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2、要使实验探索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取得较好效果,教学内容就不能太多.所以本节课 的教学内容不包含铁盐和亚铁盐的内容 ,以确保学生设计实验和实验探索的时间 .不足之处 设计实验能力欠缺,实验操作有待提高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掌握科学探索的方 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应让方法有可操作性,可迁移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 方法与能力的培养3、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是这堂课最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素材,要使这一好的教育 素材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光靠课堂还不行,还必须布置学生在课外去了解侯德榜的事迹、侯 氏制碱法,并写出小论文进行交流.Na 2CO 3 、NaHCO 3 、氢氧化钙的电离方程式Na CO == 2 3NaHCO == 3Ca 〔OH 〕2==Na 2CO 3 和 NaHCO 3 在水中的溶解性〔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分别加入 0.5 克的 Na 2CO 3 和 NaHCO 3,观察各自的颜色和状态并填 写下表:Na CO NaHCO 2 3 3颜色 状态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入 5 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底部并填写下表:继续向试管内加入 3 毫升水,用力振荡,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NaHCO3加入 3 毫升水 得出实验结论:Na 2CO 3 和 NaHCO 3 溶液的酸碱性NaHCO3滴入几滴水 手触摸试管底部Na CO 2 3Na CO 2 3.向分别 2mLNa 2CO 3 和 NaHCO 3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1~2 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Na CO NaHCO 2 3 3滴加 1~2 滴酚酞溶液 得出实验结论:将盛有等质量 Na 2CO 3 和 NaHCO 3 的气球竖起来让药品落入盛有等量盐酸的试管中Na CO NaHCO 2 3 3产生气体快慢 产生气体多少 化学反应方程式 得出实验结论:向分别取 2mLNa 2CO 3 溶液和 NaHCO 3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CaCl 2 溶液,观察现象Na CO NaHCO 2 3 3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 得出实验结论向取 2mLNaHCO 3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NaOH 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加 CaCl 2 溶液,观察现象NaHCO 3先加入 NaOH 再加 CaCl 2 溶液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得出实验结论向取 2mLNa 2CO 3 溶液用导管吹入一定量 CO 2 气体,观察现象Na CO 2 3吹入 CO 2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得出实验结论Na 2CO 3 和 NaHCO 3 的热稳定性套管实验: Na 2CO 3 在大试管底部的温度要大于 NaHCO 3 的温度Na 2CO 3 NaHCO澄清石灰水中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得出实验结论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也就是不少初中高中教材所说的复分解反应应有沉淀,气体和难电离的物质生成.侯德榜先生制纯碱〔Na CO 〕,就利用 NaHCO 在溶液中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先制得 NaHCO 再. 子,形成饱和氨水,再向其中通入在溶液 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 NaHCO 溶解度最小,所以32 3 3 3. 利用 NaHCO 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 NaCO 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 3.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者循环使用. 其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步反 应.<1>NH 3+H 2O+CO 2=NH 4HCO 3<首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2>NH 4HCO 3+NaCl=NH 4Cl+NaHCO 3 ↓〔NaHCO 3 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 △<3>2NaHCO 3===Na 2CO 3+CO 2+H 2O<NaHCO 3 热稳定性很差,受热容易分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教学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一、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
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
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二、教学流程设计三、学生特征分析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两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Na 2CO 3和NaHCO 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实验探究5 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实验探究5 Na 2CO 3和NaHCO 3的热稳定性[教材实验原型]Na 2CO 3和NaHCO 3的热稳定性装置(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P 56科学探究)[教材实验原理]1.加热分解法利用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差异进行鉴别。
为了证明生成的是CO 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 2的生成。
2.对本实验装置应注意:(1)试管口低于管底 (2)试管夹夹住距管口13处 (3)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固体 (4)停止加热时先拿出导管[命题角度探究]该部分内容高考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考查:1.为了证明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强弱,用下图的“套管实验”装置进行实验,A 、B 物质哪种是NaHCO 3?提示:A 中物质为Na 2CO 3,B 中物质为NaHCO 3。
2.如何除去Na 2CO 3固体中的NaHCO 3?提示:取样品固体进行充分加热。
3.能否用Ba(OH)2溶液鉴别Na 2CO 3和NaHCO 3溶液?写出离子方程式。
提示:否;Ba 2++CO 2-3===BaCO 3↓,2HCO -3+Ba 2++2OH -===BaCO 3↓+CO 2-3+2H 2O 。
4.如何除去NaHCO 3溶液中的少量Na 2CO 3杂质?写出离子方程式。
提示: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气体,CO 2-3+CO 2+H 2O===2HCO -3。
[典题真题体验]1.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D 。
D 项实验装置,应将NaHCO 3置于小试管中,Na 2CO 3置于大试管中,加热时左侧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右侧烧杯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2.(2016·安徽芜湖模拟)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只根据图Ⅰ所示实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 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性质和变化。(用时5分钟)
(2)学生分组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用时5分钟)
5. 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0分钟。
知识点梳理
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1)溶解性: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氢钠溶解性较好。
(2)熔点:碳酸钠熔点较高,碳酸氢钠熔点较低。
(3)沸点:碳酸钠沸点较高,碳酸氢钠沸点较低。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实物展示:准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实物,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直观地感受其物理性质,加深学生的印象。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 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分析这些性质。(用时5分钟)
3.2.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课标、教材、学情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能通过实验研究碳酸钠的性质,能通过实验对比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并知道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性质实验探究和分析,教师授课应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注重学习研究方法的指导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同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对比的学科思维来认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承前启后,为后面的“离子反应”学习埋好伏笔。
最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生活中充满化学,用化学看懂生活”的基本学科理念,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另外,作为教学来说,不一定拘泥于哪一版本的教材,而是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合理的教学素材即可,所谓“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学目标(1)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并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两者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能利用比较学习方法,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其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
(3)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4)体会在科学研究中大胆推测和仔细观察同样重要,关注宏观现象和想象微观过程同样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四、教学流程图流程1、引入:认识实验室和生活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流程2、“微波炉发面”实验流程3、总结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流程4、通过一组实验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流程5、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关系流程6、呼应开头,对“微波炉发面”实验再认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药品实物,熟悉药品外观。
展示超市售纯碱、口碱、小苏打,熟悉物质俗名。
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俗名。
表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质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颜色、状态白色、固态白色、固态俗名纯碱、口碱、苏打小苏打(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微波炉发面展示加热之后的三个面团。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教案一、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56页二、课时安排:15分钟三、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Na2CO3 和NaHCO3的热稳定性2.培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探究实验过程,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发展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依据教材中实验装置优化设计出双管实验装置难点:学生依据教材中实验装置优化设计出双管实验装置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七、课型:新授课八、教学用具:仪器:铁架台、具支试管、铁夹、双孔橡胶塞、酒精灯、导管、橡胶管、药匙、纸槽、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烧杯;药品:碳酸钠、碳酸氢钠、澄清石灰水,火柴。
课前准备:器材模型【新课引入】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故事。
【师】上面的故事讲述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化学物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我们已经学过它们的一些化学性质,并有所了解,那么对上面故事中碳酸氢钠在火灾中居然变成了碳酸钠的摸样我们应作何解释呢?请同学们就其中的原因作出大胆的猜想。
并将其记录在学案相应的位置。
【学生活动】猜想其中的原因。
【活动】学生进行猜想。
【师】提问。
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猜想,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分析可能原因,导出碳酸氢钠热不稳定而碳酸钠热稳定并导出碳酸氢钠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师】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如果碳酸氢钠发生分解反应又该生成什么物质呢?请同学们再作出大胆的猜想。
【学生活动】猜想讨论。
【师】请同学谈自己的猜想,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到底你们的猜想正不正确呢?我们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请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探究讨论实验方案,并把实验装置图画在学案相应位置。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第一轮)参赛教案学校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参赛学科:化学选手姓名: zhangjun参赛课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日课题高一教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引入课题】【师】在化学王国里,有一对兄弟哥哥苏打(Na2CO3),弟弟小苏打(NaHCO3)他们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兄弟俩相依为命。
有一天,天气酷热,外界温度已经超过了80度,顽皮的弟弟执意要到外面去玩,哥哥拗不过他,只好一起去。
玩着玩着,突然间,弟弟汗水涔涔,气喘吁吁……哥哥吓坏了赶紧拉着弟弟跑回家。
“咦,怎么回事,弟弟变了?怎么长得我一样了?”小苏打腼腆的说:“哥哥,我长大了,变得和你一样了。
”在同样的情况下,弟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而哥哥却安然无恙……到底Na2CO3和NaHCO3在受热的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不同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近今天的课堂?【师】板书:Na2CO3和NaHCO3 的热稳定性【课堂探究】【师】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CaCO3和Ca(HCO3)2的在受热情况下的反应,有没有同学告诉我,这两种物质在受热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反应?【师】在元素周期表上,钠和钙在金属活泼顺序表中为相邻的两种元素,我们大胆猜测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受热是否也会发生像CaCO3和Ca(HCO3)2一样的反应?如果受热要分解的话,产物会是什么呢?【生】碳酸钠受热生成CO2和Na2O。
碳酸氢钠受热生成CO2、H2O和Na2CO3,【师】事实是否与我们猜想一样了,那就要用实验说话了。
【师】首先请同学们分析教材实验设计,开动脑筋,认真研究该设计的优点以及还有那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课本中实验】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观察现象。
【投影】教材实验装置图【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这套实验方案的看法。
【师】很好。
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教材实验设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分别对Na2CO3和NaHCO3加热,我们无法对某些实验条件进行控制,比如加热时间长短、外部环境改变等。
高中化学说课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热稳定性对比实验

Na 2 CO3和NaHCO3固体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探究与改进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知识是通过Na 2 CO3和NaHCO3固体热稳定性的对比,掌握二者之间的性质差异,从而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种金属,建立钠及其化合物知识之间的网络关系,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和提供理论模式。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 2 CO3和 NaHCO3固体的热稳定性对比。
教学难点:Na 2 CO3和NaHCO3固体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探究与改进。
二、说学情: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Na 2 CO3和NaHCO3的物理性质、其水溶液的碱性等知识,能够用离子方程式对化学反应的本质做出正确的描述。
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实验对比、启发、探究、反思总结等,旨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法:实验对比→体验→分析利弊→探究改进,通过思维活动把对此实验的感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实验探究:【学生实验】:人教版教材方案是将等量的Na 2 CO3和NaHCO3固体分别装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将可能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装Na 2 CO3 固体的试管连接的导气管末端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而装NaHCO 3固体的试管连接的导气管末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加热NaHCO3 固体容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学生归纳实验体会:优点:现象明显。
不足:(1)该实验要做两次。
(2)两次实验加热环境和受热时间长短不一定完全相同。
结论:实验对比性不强,操作麻烦费时。
【师生共进】:为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和简约性,我引导学生从同一热源上对此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教案
一、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56页
二、课时安排:15分钟
三、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Na2CO3 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2.培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探究实验过程,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
品质,发展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依据教材中实验装置优化设计出双管实验装置
难点:学生依据教材中实验装置优化设计出双管实验装置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课型:新授课
八、教学用具:
仪器:铁架台、具支试管、铁夹、双孔橡胶塞、酒精灯、导管、橡胶管、药匙、纸槽、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烧杯;
药品:碳酸钠、碳酸氢钠、澄清石灰水,火柴。
课前准备:器材模型
【新课引入】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故事。
【师】上面的故事讲述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化学物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我们已经学过它们的一些化学性质,并有所了解,那么对上面故事中碳酸氢钠在火灾中居然变成了碳酸钠的摸样我们应作何解释呢?请同学们就其中的原因作出大胆的猜想。
并将其记录在学案相应的位置。
【学生活动】猜想其中的原因。
【活动】学生进行猜想。
【师】提问。
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猜想,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分析可能原因,导出碳酸氢钠热不稳定而碳酸钠热稳定并导出碳酸氢钠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师】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如果碳酸氢钠发生分解反应又该生成什么物质呢?请同学们再作出大胆的猜想。
【学生活动】猜想讨论。
【师】请同学谈自己的猜想,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到底你们的猜想正不正确呢?我们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请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探究讨论实验方案,并把实验装置图画在学案相应位置。
【学生活动】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师】请学生谈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实验方案,首先,我们应该确定这个实验应该是一种固体加热型实验。
所以教材给出了这种实验装置。
这种装置分别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热来探究它们的热稳定性,这个装置虽然简单,但,不利于我们对比观察实验现象。
所以,我们对实验装置做简单的改进。
【师】展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并做相应的解释。
【活动】请大家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双管中的装放位置并做相应解释。
【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装放次序做分析。
再用动画展示预测的实验现象。
【活动】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师】引导学生一起对实验现象作解释并得出结论。
【师】回顾本节知识,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现象的解释:NaHCO3Na2CO3+H2O+CO2
碳酸钠的热而稳定性碳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