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活动版)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优秀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2)体会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

3. 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圈点批注,记录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写作实践:(2)挑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整理课文笔记,复习重点内容。

3. 预习下节课文,提前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文章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揭示文章主题。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阿长与山海经》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拓宽视野。

4.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感悟。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教案一:《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目标:通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课前准备:1. 课堂环境布置:在教室前部分设置一个小区域,用中国传统风格的装饰品装饰,如纸鹤、京剧脸谱等,以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2. 准备PPT:包括山海经图文介绍、《阿长与山海经》故事梗概等。

二、导入(5分钟):1. 呈现PPT中的山海经图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奇异生物。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山海经有什么了解?你们对其中的奇异生物有什么想法?三、正文(35分钟):1. 播放《阿长与山海经》的动画片或演示视频(根据教学条件决定),并配以中文音频。

2. 学生观看后,进行简要讨论:你们觉得《阿长与山海经》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们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什么想法?3. 组织学生分组阅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文本,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4. 老师适时补充介绍《山海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四、拓展(15分钟):1. 指导学生以《阿长与山海经》为基础,创作自己的故事。

可以自由发挥其中的角色、情节等,以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可以选择以绘画、写作、口述等形式呈现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故事,并与全班一同欣赏、评价。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六、作业布置(2分钟):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并进行深入了解,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故事的梗概、角色和意义。

七、板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教案要点:1. 课前准备: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准备相关PPT。

2.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山海经图文,讨论学生对山海经的了解和奇异生物的想法。

3. 正文:播放故事动画或视频,学生观看后讨论,分组阅读文本,补充山海经的背景。

4. 拓展: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12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12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12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1一、学习目的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颜色的词句,把握情感变化的过程。

3、熟悉人物的品行风貌,体会对长妈妈的怀念、怜悯和赞美之情。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三、课时支配两课时。

四、课前预备1、同学利用工具书把握以下字词: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疏懒惧惮孤孀2、复习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教学设想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写这篇文章的:先写他憎恶阿长、厌烦阿长等,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肤浅的怀念之情,对于这种情感的变化,要指导同学阅读,组织同学争论,研读赏析,从而充分体会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延长,谈谈自己对生活中像阿长一样的一般人的感想和思索。

六、教学设计(一)联系体会,激趣引读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奇可怕的美女蛇故事吧?是啊,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加了无限的神奇情趣,那么大家还记得讲故事的长妈妈吗?(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1、同学全体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的情怀。

并思索: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的去写的?(怀念)2、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⑴交待阿长的来历;⑵阿长喜爱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⑶她懂得很多法规;⑷讲长毛的故事;⑸给我买《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设置问题情景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依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从而全方位感知阿长。

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优秀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使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手法等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2. 《阿长与山海经》情节梳理3. 人物形象分析4. 写作手法探讨5. 作品现实意义阐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手法探讨。

2. 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分析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生平及作品,引发学生兴趣。

2. 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讲解鲁迅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为学生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奠定基础。

3. 情节梳理:概括《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作品有整体的认识。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

5. 写作手法探讨:讲解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如讽刺、夸张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作品现实意义阐述: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拓展活动: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举办文学沙龙,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0. 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鲁迅生平及作品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2. 学生对《阿长与山海经》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进行评估。

3. 学生对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思考深度,通过课后论文和课堂讨论进行评估。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9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9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9篇】篇一: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纪实性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

2、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3、了解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

4、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

3、提高分析语言蕴含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文章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一方面批评了她饶舌、多事、多繁文缛节的缺点,另一方面主要赞美她爽朗、热情的性格和纯朴、宽厚、仁慈、乐于助人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思路结构三、善于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个性。

例如长妈妈夜间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经旁人提醒以后,依然如故,“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似乎是涉笔成趣,其实表现了长妈妈的。

粗鲁和不拘小节。

四、教法建议1、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学习字词,熟悉、梳理全文内容。

第二课时:进一步熟读课文。

分析课文。

第三课时:总结归纳。

完成课后练习四。

2、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

3、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地研读课文。

①学生朗读、默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整体思路,整理出课文的材料。

②讨论、确定详写、略写的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③重点研读记叙《山海经》的部分,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④回应全篇,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篇二:阿长与《山海经》语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⑵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⑶整体掌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标:⑴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掌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⑵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布置资料的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多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多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阿长与山海经》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2.2 作品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是鲁迅为纪念其乳母长妈妈而作。

1.2.3 作品特点:以鲁迅特有的讽刺和批判笔触,描绘了阿长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课程目标分析文本内容,理解作品主题。

2.2 教学内容2.2.1 文本内容分析:详细解读文本,分析阿长的形象特点及其与作者的关系。

2.2.2 作品主题:通过阿长的故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和人性自由的关系。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课程目标深入剖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2 教学内容3.2.1 阿长的形象特点:善良、朴实、愚昧、顺从。

3.2.2 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既批判又同情,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

第四章:作品启示4.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获得启示,提高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4.2 教学内容4.2.1 个人启示:从阿长的身上,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压力。

4.2.2 社会启示:反思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关注人性自由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实践与拓展5.1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阅读兴趣。

5.2 教学内容5.2.1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分享自己的感悟。

5.2.2 阅读拓展: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加深对鲁迅及其文学风格的理解。

第六章:比较阅读6.1 课程目标通过比较阅读,深化对《阿长与山海经》的理解。

6.2 教学内容6.2.1 比较对象:选择与《阿长与山海经》主题相似的其他作品,如《边城》、《骆驼祥子》等。

6.2.2 阅读重点:对比分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主题思想及写作风格。

第七章:写作手法分析7.1 课程目标掌握并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写作手法。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文意和主题。

(2)能够把握作者鲁迅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3)能够运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文化自觉。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人文关怀。

(3)通过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鲁迅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鲁迅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的把握。

3. 将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分析作品。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合作探讨。

5.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10. 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阿长与山海经_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_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_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山海经》的兴趣和阅读欲望1.2 教学内容介绍《山海经》的背景和作者简述《山海经》的内容和特点展示《山海经》的图片或插图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山海经》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简要介绍《山海经》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自由阅读《山海经》的简介或序言,了解书籍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山海经》的地理与种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的地理和种族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描述的地理和种族的特点和意义解读《山海经》中的地理和种族描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信仰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地理和种族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地理和种族描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三章:《山海经》中的神话与传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的神话和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的神话和传说故事的特点和意义解读《山海经》中的神话和传说故事,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信仰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神话和传说故事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神话和传说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四章:《山海经》的艺术特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4.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的绘画和插图的特点和风格探讨《山海经》中的象征主义和寓意主义手法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山海经》的插图和绘画作品教师提问学生对于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山海经》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5.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山海经》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建议,激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第六章:《山海经》的医药与矿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医药和矿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6.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医药和矿物的描述和记载探讨《山海经》中的医药和矿物知识对于古代文明的意义和影响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医药和矿物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医药和矿物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第七章:《山海经》的鸟类与走兽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鸟类和走兽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鸟类和走兽的特点和习性探讨《山海经》中的鸟类和走兽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和影响7.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鸟类和走兽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鸟类和走兽描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八章:《山海经》的水族与昆虫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水族和昆虫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水族和昆虫的特点和习性探讨《山海经》中的水族和昆虫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和影响8.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水族和昆虫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水族和昆虫描述的理解和感受第九章:《山海经》的宗教与信仰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宗教和信仰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宗教和信仰的特点和意义解读《山海经》中的宗教和信仰描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信仰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宗教和信仰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宗教和信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山海经》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10.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10.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山海经》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建议,激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第十一章:《山海经》的文学价值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在文学上的价值和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1.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探讨《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启发11.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的经典篇章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二章:《山海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12.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探讨《山海经》中的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1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山海经》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三章:《山海经》的现代解读与应用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在现代社会的解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13.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在现代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山海经》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发和影响1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山海经》现代解读和应用的资料教师提问学生对于现代解读和应用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四章:项目研究与社会实践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项目研究和社会实践,深入探索《山海经》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14.2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如:《山海经》中的某个主题研究或相关文化考察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与专家访谈等14.3 教学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学生汇报项目研究的成果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1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教训15.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的讨论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主题,涵盖了《山海经》的地理、种族、神话、艺术特色、医药矿物、鸟类走兽、水族昆虫、宗教信仰、文学价值、历史背景、现代解读与应用、项目研究与社会实践以及课程总结与反思等多个方面。

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优秀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鲁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解读并领会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关注。

(3)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鲁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鲁迅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含义和关联。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理解。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鲁迅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对鲁迅写作手法的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阿长与山海经》。

2. 相关背景资料: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资料。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教案1:阿长与山海经
(目标:学习山海经的重要性和阿长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了解山海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了解阿长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3.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步骤:
1. 导入阶段:
- 教师简要介绍山海经的书名和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山海经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有什么帮助?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山海经的可能作用。

2. 学习阶段:
- 分发阿长的故事剧本,学生分组阅读。

- 教师在小组间巡视,指导学生理解剧本中的情节和角色。

- 各小组选出演员并排练阿长的故事。

3. 表演阶段:
- 学生小组轮流对全班进行表演。

- 教师在观看表演时评价并提出建议。

4. 总结阶段:
- 学生观看完所有表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阿长的故事发
展和细节。

-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肯定其努力和突出之处。

- 教师简要总结山海经和阿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拓展活动:
- 学生可以尝试阅读山海经中的其他故事,选出自己喜欢的并组织阅读分享。

- 学生可以以阿长的故事为基础创作新的人物或情节,进行小说创作或绘画作品。

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优秀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 情节梳理: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发展脉络。

4.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成长、亲情、梦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分析、情节梳理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关注人物、情节和主题。

3.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4. 情节梳理: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发展脉络。

5.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成长、亲情、梦想等。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展开互动讨论。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分析能力。

3. 学生阅读感悟:通过课后访谈或作文,了解学生对《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感悟和收获。

4.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在分析作品时的批判性思维,如是否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是否能合理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读。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7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7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7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标:(1)培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用简明语言概括课文的能力、分析语言蕴含情感的能力。

(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4)了解散文组织材料的线索,了解文学作品中细节的写法和作者先抑后扬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习鲁迅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

作者把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什么关系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明确: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写了她给我买《山海经》。

2023最新-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8篇)

2023最新-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8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为您整理了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2、学习文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1、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2、分析具体事件,把握人物性格;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德育目标:品味课文,感悟平凡人身上蕴含的人格光辉,让学生树立一种平民意识,懂得珍视自己身边的幸福。

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他的人生写照。

在他创作的人物画廊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而寻常百姓则是他关注的一个重点,通过对他们的刻画,鲁迅先生来感受人间的冷暖,感慨世间的情谊。

今天,便让我们来共同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在鲁迅先生诙谐却又不凡深沉的诉说中阿长的平凡与伟大。

二、整体感知: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哪些?从这些事情中你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三、思考品味:1、以上事件哪些是反映出我对阿长的“敬”,哪些事件反映出我对阿长的“厌”?2、在课文当中,我对阿长的敬与厌是柔和在一起的,你认为那种感情占了主导的地位?这种创作手法是?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3、放录音,学生听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四、拓展延伸: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口头表达出来。

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 了解《山海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 掌握阿长在《山海经》中的形象和特点,分析其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关系。

3. 提高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山海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阿长在《山海经》中的形象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对《山海经》的理解和分析。

2. 对阿长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山海经》的文本和相关的参考书籍。

2. 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包括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章:《山海经》的产生与传承1. 介绍《山海经》的产生背景和历史传承。

2. 讲解《山海经》的文本结构和内容特点。

3. 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的相关章节,了解其内容。

第二章:阿长的形象与特点1. 介绍阿长在《山海经》中的形象和特点。

2. 分析阿长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理解阿长的形象和特点。

第三章:《山海经》中的神话与传说1. 介绍《山海经》中的神话和传说内容。

2. 分析神话和传说在《山海经》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了解神话和传说在《山海经》中的表现。

第四章:阿长的故事与寓意1. 讲解阿长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 分析阿长的故事在《山海经》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理解阿长的故事及其寓意。

第五章:《山海经》的文化价值1. 介绍《山海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分析《山海经》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了解《山海经》的文化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山海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阿长形象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山海经》的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第六章:《山海经》的地理与民俗1. 介绍《山海经》中的地理描写和民俗风情。

2. 分析地理与民俗在《山海经》中的表现和特点。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了解《山海经》的地理与民俗内容。

有关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

有关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

有关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第一章:引导学生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背景及意义1.1 简介阿长的生平及文学地位1.2 介绍《山海经》的成书背景及内容特点1.3 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阿长对《山海经》的研究价值第二章:解析《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2.1 介绍《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及其特点2.2 分析神话传说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经典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第三章:探讨《山海经》中的地理、物种描述3.1 分析《山海经》中的地理描述及其价值3.2 探讨《山海经》中的物种描述及其对古代生物认知的影响3.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奇异地理、物种,如大人国、小人国、九尾狐等第四章:研究《山海经》中的古代礼仪、风俗4.1 分析《山海经》中的古代礼仪、风俗及其特点4.2 探讨《山海经》中的礼仪、风俗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4.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典型礼仪、风俗,如婚礼、丧葬等第五章:总结阿长对《山海经》的研究成果及影响5.1 回顾阿长对《山海经》的研究成果,如《山海经新释》、《山海经地理释证》等5.2 分析阿长研究《山海经》的方法及其价值5.3 探讨阿长对《山海经》的研究在古代文献学、民俗学、神话学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第六章:分析《山海经》的文学艺术价值6.1 探讨《山海经》的文学表现手法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6.2 分析《山海经》中的象征主义和寓意表达6.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文学亮点,如生动的描绘、独特的叙事风格等第七章:研究《山海经》中的古代科技与哲学思想7.1 分析《山海经》中的古代科技知识,如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7.2 探讨《山海经》中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7.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科技成果和哲学观点,如五行说、天人感应等第八章:解读《山海经》中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8.1 分析《山海经》中的宗教信仰及其特点8.2 探讨《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的关系8.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宗教习俗和神话故事,如祭祀仪式、图腾崇拜等第九章:分析《山海经》中的古代社会制度与风俗习惯9.1 探讨《山海经》中的古代社会制度,如封建制度、家族制度等9.2 分析《山海经》中的风俗习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9.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如等级制度、婚姻制度等第十章:总结阿长对《山海经》的研究成果及影响10.1 回顾阿长对《山海经》的研究成果,如《山海经新释》、《山海经地理释证》等10.2 分析阿长研究《山海经》的方法及其价值10.3 探讨阿长对《山海经》的研究在古代文献学、民俗学、神话学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第十一章:《山海经》中的古代经济与文化交流11.1 探讨《山海经》中记载的经济活动,如农业、狩猎、渔业等11.2 分析《山海经》中的文化交流现象,如民族迁徙、贸易往来等11.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经济文化交流案例,如丝绸之路的早期记载第十二章:《山海经》中的自然景观与生态观念12.1 分析《山海经》中描述的自然景观,如山川地理、气候特点等12.2 探讨《山海经》中的生态观念,如对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12.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自然景观与生态观念,如对森林、湖泊的描述第十三章:《山海经》中的民间传说与风俗习惯13.1 分析《山海经》中的民间传说,如民间故事、传说人物等13.2 探讨《山海经》中的风俗习惯,如节日庆典、礼仪习俗等13.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民间传说与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节的起源第十四章:《山海经》中的医药知识与健康观念14.1 探讨《山海经》中的医药知识,如草药治疗、疾病预防等14.2 分析《山海经》中的健康观念,如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等14.3 举例解析《山海经》中的医药知识与健康观念,如黄帝内经的启示第十五章:综合探讨阿长研究《山海经》的学术价值与应用15.1 总结阿长研究《山海经》的学术价值,如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5.2 分析阿长研究《山海经》的方法论对现代学术研究的启示15.3 探讨《山海经》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如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开发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主题,涵盖了《山海经》的文学艺术价值、地理、物种描述、古代礼仪、风俗、科技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经济文化交流、自然景观与生态观念、民间传说与风俗习惯、医药知识与健康观念等多个方面。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优秀10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优秀10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优秀10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背景音乐)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二、整体感知: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3、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给我买《山海经》)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生反馈预设:A、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示幻灯(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实用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三篇

实用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三篇

实用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三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侧重于整体感知,本着长文短教的目的,找准课文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避免肢解课文。

总体上分成四个授课环节:导入——整体感知——细部探究——课堂总结。

“细部探究部分”抓住“阿长买书”、“模拟语气”、“加语气词”、“剖析新的敬意”等进行,重在于创设具体的情境。

二、教学反思1、解题不够深入,题目为何定为《阿长与山海经》不能有确切的解读;课文12、15、19段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的意图认识不深入。

2、课堂设计的紧与松存在困惑,学生提不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的课堂问题生成性有待于提高。

3、课件的使用应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全部。

课堂的真正体现还是在师生互动上。

部分课堂记录和听课心得教学过程心得或建议一、导入:展示《山海经》这本书,让部分学生阅读里面的图画,知道书的特点,体会当年的鲁迅渴望得到的心情,自然点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1、学生浏览全文,要求掌握字词,并从文中描述中认识阿长,教师给出了三个提示:1、阿长的真实姓名;2、阿长的外貌;3、阿长的家庭情况。

2、学生读书,圈点记录思考。

3、教师精心挑选了8个易错的字词制作成卡片,(震悚等)让学生自发起来认读,读对了则作为奖品送给学生,还幽默的说上面有周杰伦的亲笔签名,学生踊跃抢答。

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 了解《山海经》的背景知识及与本文相关的部分内容;2. 掌握本文的主要情节,分析阿长的形象特点;3. 领悟本文所表现的人情世态,提高对现实生活的洞察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2. 分析阿长的形象特点;3. 领悟本文所表现的人情世态。

教学难点:1. 《山海经》的相关知识;2. 阿长的形象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山海经》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参考;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山海经》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向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感知阿长的形象;2.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如善良、淳朴、无私等;3. 学生思考阿长在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情世态。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阿长形象的分析成果;2. 引导学生从阿长的形象中,领悟到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态;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阿长的形象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情世态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 学生通过阅读《山海经》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山海经》的理解。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阿长的形象特点及人情世态的领悟。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深入分析阿长的性格特征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阿长的性格特征;2. 学会从细节中分析人物性格;3. 提高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重点:1. 阿长的性格特征;2. 从细节中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阿长的性格特征;2. 分析细节中的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参考;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案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阿长与《山海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山海经》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基本内容;(2)掌握本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提高学生对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山海经》的故事;(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代神话传说,辨别真伪,培养批判精神;(3)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山海经》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基本内容;2. 分析本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古代神话传说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古代神话传说在文学作品中的解读和分析;2. 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的认同和欣赏;3. 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批判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山海经》相关篇目;2. 参考资料:关于《山海经》的背景资料、相关研究论文;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山海经》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基本内容;(2)激发学生对《山海经》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山海经》相关篇目,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教师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本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解读;(2)分析古代神话传说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价值。

5. 情感教育:(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代神话传说,辨别真伪,培养批判精神;(3)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2)收集其他有关《山海经》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阿长与山海经 优秀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 优秀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教案标题: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阿长与山海经》是一本描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小说,内容丰富多样,充满了神奇和想象力。

2.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理解:1. 阅读指导:在学生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之前,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如预测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等。

2. 个人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小说,并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标记重要情节和人物。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4.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全班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对故事的解读。

文学鉴赏:1. 观摩文学评论: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阿长与山海经》的文学评论,让他们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和评价。

2. 分析文学元素: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元素,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运用等,让他们深入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

写作创作:1.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阿长与山海经》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创作一段类似的神话故事。

2.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指导,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等。

3. 互相交流: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提供互相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评估:1. 个人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参与讨论的质量和写作作品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对《阿长与山海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同伴评估: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估,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彼此提高。

延伸活动:1. 观看相关电影或动画:推荐学生观看与神话传说相关的电影或动画,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对神话故事的理解。

2. 制作展板或海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或海报,展示他们对《阿长与山海经》的理解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标(1)培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用简明语言概括课文的能力、分析语言蕴含情感的能力。

(2)体会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4)了解文学作品中细节的写法和作者先抑后扬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习鲁迅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质疑问难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

作者把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什么关系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播放【影音资源:鲁迅(一),鲁迅(二),鲁迅(三),鲁迅(四)】二、整体感知1.【作者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国民新报副刊》《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仪式。

2.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想当前之事,便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散文)。

本文写于北京寓所,反映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上。

欣赏【影视课文(片段)】后学生速读并思考:3.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点拨: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繁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写了她给我买《山海经》。

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4.阿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点拨: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方或自己的鼻尖——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质朴,有些愚钝。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

教给“我”很多道理——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长妈妈的无知和纯朴。

买《山海经》——善良、热心和对孩子关心、爱护。

总结: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可参考【微教案:阿长的形象】5.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点拨:“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点拨: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点拨: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办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局部探究(一)主旨探究1.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点拨:对她不好的习惯,“我”开始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之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得知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阿长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

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地是善良的。

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在写法上也是欲扬先抑,是在为写买《山海经》一事作铺垫。

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助人。

2.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正是深切怀念的真实写照。

(二)品味语言1.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试着读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例:“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点拨: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

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2.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1)传神的描写:①细节描写②语言描写③动作描写④心理描写可参考【微课堂:静态描写】(2)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

《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

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3)先抑后扬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跌宕起伏。

播放【影音资源:课文解读】四、总结拓展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

“切切察察”的神态,“大”字形的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

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使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五、作业设计文中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遍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段话(不少于200字)。

六、板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事例品格风貌方法感情喜欢切切察察夏天的睡态不拘小节细节、语言、对长妈妈的懂得许多规矩动作、心理描写深切怀念讲“长毛”的故事宽厚、善良及对比映衬手法之情买《山海经》仁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