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蒹葭公开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教学设计
梁翠林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全诗。
2、领悟诗人的情感,赏析伊人的形象。
学习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领悟诗人的情感,赏析伊人的形象。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中国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吗?是《诗经》,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载,2500多年前的秦地,在一个长满芦苇的河畔,曾经吟唱着一首优美的歌谣《蒹葭》,你听……
老师配乐范读。
这是一首古老的歌谣,带着华夏先民简单、纯净、朴素的气息。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500年前的秦地,会一会这首诗歌的作者,感受先人美妙的诗情,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与诗人相遇——大声地朗读
今天与这位诗人相遇,我们要了解他,就要先读一读他的诗歌。
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家觉得要读出一首诗的美,首先要读出什么来?(生读:节奏、韵律)那这首诗的节奏、韵律体现在哪里呢?请大家先大声地自由朗读一遍,并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1、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
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读起来朗朗上口,要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2、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读出节奏感)
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声音悠长,让人回味)
4、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请找出每一章中不同的词,感情逐渐加深)
小结:有押韵、有叠词、有重章叠句,这首诗就有了节奏有了韵律,接下来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一下音韵节奏之美,并试试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未干,诗人在河上顺流逆流地追寻伊人的踪迹。而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象藏身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三、对诗人说话——优美地说读
1.但是要了解这位诗人,要品味这首诗歌,光是读出了韵律和节奏、了解了大概内容还是不够的,还要具体了解一下《蒹葭》里面的细节。那我们就得和诗人说说话。怎么说呢?其实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诗人的所见所感。
要求:对诗人说话,要用第二人称,如诗人啊,你怎么样;尽可能想象合理的情节,比如说这天清晨,诗人来到河边,河水清澈吗,有没有游来游去的小鱼,有没有微风迎面吹来;语言要简洁生动。比如说,诗人啊,你在这飘洒着白霜的清晨来到河畔,追寻伊人的芳踪,你……(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自由朗读,用笔写下你的想象,1组的同学准备第一章,2组的同学准备第二章,三四组准备第三章。(3分钟)
同学们,你们真正做到了神思飞扬,浮想联翩。从大家的话语当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不仅仅在写一个凄美的故事,还描绘一幅朦胧而美丽的图画!正如诗人王维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因为这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精美的图画。
接下来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咬字清晰,饱含感情,有声有色,掌声鼓励一下。
2.在这幅精美的画面中,诗人一路艰辛,却依然执着追寻,而那身影却始终都是可望不可即,在这个过程中,诗人通过重章叠句反复咏叹,他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明确:诗人啊,我认为
你在第一章抒发了对伊人_热切憧憬_的感情。
你在第二章抒发了对伊人_焦急怅惘_的感情。
你在第三章抒发了对伊人_空虚失落_的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朗读。
小结:(老师出示自己的理解)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个性。而老师认为,诗人在第一章抒发了对伊人的热切憧憬,第二章抒发了追寻伊人的焦急怅惘,第三章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空虚失落。诗人通过反复咏唱,感情逐渐浓郁,表达了自己追寻伊人的执着坚毅与怅惘感伤。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种感情变化读出来呢?我们就来试试,读出诗人的热切憧憬、焦急怅惘和空虚失落。齐读。
要是我们真能穿越时空回到2500年前的秦地,我们一定要问问这位诗人,刚才我们倾情的朗读是否读出了你的心中所想,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呢?
四、与诗人探讨——大胆地赏读
同学们动情的朗读让我想和诗人探讨一个问题,我想对诗人说:诗人啊,这位伊人让你魂牵梦绕,不辞艰辛地执着追寻,在你心目中,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因为年代久远,我们无法确切地考证伊人的具体含义。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对她进行独特的解读。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伊人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让自己的神思再次飞扬起来,大胆地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同桌间先相互交流一下。
(提示:是男?是女?他(她)的容貌?衣着?气质?会不会是某种事物……鼓励多种理解)明确:“在水一方”揭示了距离,伊人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伊人艰难长途,突出伊人的魅力之大。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美好事物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伊人可能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因此诗人才会在河上艰难而执着地追寻。
你通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诗人并没有明确写出伊人的形象,而是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她的美,表达对她的爱意。诗中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这是一种“比兴”手法。
小结: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实,古往今来人们对伊人的含义就有多种解读(幻灯片展示)。
附:伊人一词有多种含义:
(一)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所崇敬和热爱但一刻也不曾忘怀的人。
(二)伊人,指明君或贤臣。(三)伊人,指遵循善良风俗的百姓,即良民。
(四)伊人,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她既可以是我们心目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可以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理想,还可以是我们的一种信仰,一份期盼,一个甜蜜的梦。
而老师觉得,伊人是诗人倾心的美丽女子,出现在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晨,与诗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只见诗人一次次追寻一次次遥望那缥缈的身影,执着等待她的一次回眸。而她却如幻影云雾,如水月镜花,可望不可即!面对如此惊恐,诗人的心怎能不失落惆怅呢!
有人说:“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蒹葭》出自诗经中的秦风,在秦国这个好战的地方,竟有这样玲珑剔透、缠绵悱恻的诗作,这就告诉我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寻存在于任何角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