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中国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的中国家长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学校是父母。孩子在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在学校和社会上学到的多得多。所以说,父母想要拥有一个善良、优秀的孩子,那么就请先成为一位合格的“老师”吧。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作“焦虑的家长”。这种说法极具中国特色。中国的家长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开始焦虑,焦虑自己的孩子吃的奶粉不够好,想要吃进口的奶粉,结果进口的奶粉种类变多了,家长又开始焦虑哪个牌子的奶粉更好吃、更有营养。
等孩子两岁了,能说一些简单的话语了,又开始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学费昂贵的早教班纷纷列入日程,好像不上早教班的孩子,就跟别人拉了好大一段距离似的。
等孩子上幼儿园了,又开始焦虑幼儿园的各种“问题”,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不适应,不好好吃饭,甚至综合比较,问长问短,生怕把孩子送进了一个比别人家差的学校。在这些家长的心目中,好像一个好的幼儿园就能够决定孩子的一生。
终于熬到了孩子上小学,又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各种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安排得满满当当。下课早了直接转战特长班,一到周末更是如同打仗一般,领着孩子穿梭于各种辅导班之间。这样的家长,恨不得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等孩子上了初中,又开始准备攒钱为他将来出国做打算,平日里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攒一笔出国留学的钱,帮助孩子铺平未来的一切道路。中国的父母甚至全包了孩子的结婚费用,默认了孩子结婚、生养下一代都是自己的责任。
02
最好的学校是父母
中国的家长,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学校是父母,最好的老师也是父母。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借鉴一下国外父母的经验。在美国,18岁以上就意味着应该独立生活了,也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没有生活费,对不起,你自己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吧;要结婚了需要婚房,对不起,美国的父母会说,我只负责为你高兴和祝福,你的婚房不应该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想问问父母某件事情该怎么办,美国的父母会说,对不起,我们只能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至于如何选择,该你自己决定了,而且你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并不是美国的父母无情,而是中国的父母错在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灌输了一种错误的人生思想:我既然养了你,就应该为你负责到底。其实,这样想就错了,你生了他,应该告诉他:“我生了你,唯一需要负责任的事情是,应该引领你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个体,让你成为思想独立、生活独立、价值观正确、能为自己负责的独立个体。”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应该教导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分辨善恶,学会坚强生存,这才是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需要父母认真反思、体会。
03
最好的父母是“坚硬”的
对于父母来说,最好的教育理念其实是“坚硬”,而不是“柔软”。你柔软地包围了孩子的一切困难和挫折,为他铺就了成长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对他来说,未必是最好的爱。因为你不可能陪伴他走完一生。也就是说,你呵护得了他一时,呵护不了他一世。
也许下面这位先生的亲身经历,能为我们展现一下“坚硬”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海外留学生中心,攻读希伯来语和文学博士学位的高先生谈到了自己在以色列的一段生活经历:
我到以色列求学,夫人和女儿来“陪读”。在我们租住的房间隔壁,住着一位满头白发的以色列邻居——弗莱明。我们的初次见面并不愉快。
那天,我女儿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夫人做饭,弗莱明看到了就慢悠悠地走过来,训斥我女儿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事实上,我女儿刚过5周岁生日。然后,他又转过头训斥我夫人:“不要把那种落后的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这位父亲的经历应该给予我们中国父母深刻的警示:真正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的老师,是真正可以让孩子学会成长的好学校。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只会索取,不懂感恩,不会为自己负责的“寄生虫”。
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抱怨你的孩子只知道躲在房间里打游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了,因为这一切都是你的娇生惯养和纵容造成的。
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指责你的孩子不能吃苦,一遇到挫折就选择离家出走,一遇到困难就逃避了,因为一直以来,你都在为他铺就顺风顺水的“康庄大道”。
记住,你应该成为孩子最好的学校。
“好学校”不如“好老师”,“好老师”不如“好父母”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应按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有没有托关系走门路非要把孩
“好学校”里“好老师”多,所以把孩子送进“好学校”,遇到“好老师”的机率肯定就大。如果你关系够硬,甚至还可以挑“好老师”。但是把孩子送给“好老师”就一定好吗?
身为“好学校”的“好老师”,头顶光环,任务重、压力大,所以老师无形中就会把负担转稼到学生和家长身上。这些老师带出来的学生,确实大多数成绩都很优秀。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带出来的学生成绩优秀,所以他们才被称为“好老师”。但是,就凭一条“学生成绩优秀”就能判断一个老师好不好吗?
很多学生在“好老师”的高压政策下被伤得筋疲力尽,对学习兴趣全无,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这种竭泽而渔的方法,从长远来看,绝对是弊大于利的。真正的“好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展,使学生们能够百花齐放,而不是以成绩为尺子要求学生整齐划一。
如果你找到了这样真正的“好老师”,并成功地把孩子送进了他的班里,同时你也应该想到,在这位老师的班里,大多数孩子可能都是像你一样靠关系送进来的。这个班就是传说中的“精英班”,你的孩子要想在这个班里“出人头地”也有一定的难度。是在“精英班”里泯然众人——更惨的是孩子在班里当“分母”,家长给老师当出气筒)——还是在普通班里出类拔粹,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好学校”是所有学生的学校,“好老师”是这个班里学生的老师,就影响强度而言,“好老师”肯定大于“好学校”。如果你的关系不够硬,能送进“好学校”就无法选择“好老师”,或者在“次一级”的学校里能选择一位“好老师”,我劝你还是以“好老师”为首选。
现在在城市里,小学之间的差距都不大,硬件设施大同小异,老师配备也都是统一招聘。老师的基本素质都达标,知识传授和起码的职业道德都没有问题。无非是上班时间有早有晚,教学和管理经验有多有少;无非是个人性格有不同,对学生的爱心、耐心有多有少,对工作的用心有多有少。
评判学生好不好,不能只以一把尺子,更不能只以“成绩”作为尺子。评判老师好不好同样不应该只以一把尺子,也不能只以“成绩”作为尺子。套用一句俗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的就是好的。
给孩子找老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比较调皮捣蛋,那就得找一个管理能力强,能镇得住他的老师。如果孩子有特长,你也想往这方面培养,那最好找一个认可你的培养方向并能提供一些帮助的老师。如果孩子比较内向,那就应该找一个温柔型的老师。
不可否认,老师的作用很大,老师的形象、人格、道德、学问、言行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年幼的孩子。但也不要过分夸大了老师的作用。一个人取得成功有诸多因素,环境只是外因,并且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而已,而学校又只是环境因素里的其中之一,老师又只是学校因素里的其中之一。虽然孩子在学校的时间会很长,但家长还是可以利用孩子在家的时间,对他施加影响,将积极因素放大,将消极因素缩小,给学校和老师补台。
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了解,那是你不够格。父母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多沟通,多交流,多学习。而不能简单地以为把孩子送到“好学校”,送给“好老师”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与其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好学校”,送给“好老师”,不如想着应该怎么提高自己,多看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多听些这方面的讲座,多留出时间陪孩子,做游戏呀、出去旅游呀、参加活动呀,可做的事情有很多,当然,最重要的还应该是学习,但是一定不要让学习成为亲子之间唯一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