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4.3含蜡原油的流变类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析 、T反等特征温度是由粘度或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确定的,受一定的人为因素和实验条件的影响,因而不是很确 切的温度数值,或者说误差稍大,但它们毕竟是给出了一个量 的概念,所以在工程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输油管道的 设计与管理中,粘温曲线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料。
粘温曲线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原油的粘稠程度随温度的变化 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用代数形式描述这种关系。 例如,在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内,原油粘度仅是温度的单一函数,
实际上,目前测定原油析蜡点的方法有多种,如粘温曲线法、显 微观察法、差热分析法(DSC)等,这些可测的或实用性较强的 析蜡点与前面介绍的热力学意义上的析蜡点有所不同。实际可测 的析蜡点是由于在降温过程中原油中蜡的析出所产生的效应,如 粘温曲线变化、蜡晶尺寸大小、蜡晶析出潜热等,增加到实验仪 器或实验方法可辨别的程度时所对应的最高温度,其与测量仪器 的分辨率或实验方法的精度有较大的关系。实际可测的析蜡点都 会低于原油热力学意义上的析蜡点,并且不同方法测定的析蜡点 也会有差别。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客观实验条件、应用目 的等选择合适的析蜡点测定方法。因此在实际可测的析蜡点以上 的温度就已经有蜡析出了,但并不多;而析蜡点以下温度析出的 蜡稍多,客观上已影响了粘温关系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划分原油几种流变类型的温度界限并 不严格,只能作参考,这些界限温度与原油的组成特别是原油 中蜡的含量及其碳数的分布,以及原油所经历的历史条件有很 大关系。例如,当蜡分子碳数分布较窄时,在油温降低过程中, 蜡会在一个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大量析出,使得原油的流变性随 温度变化很快,这时原油的反常点、失流点与凝点的之间的温 度范围就较小。
而在常温下,原油中往往会有较多的蜡结晶析出。这些蜡晶
或蜡晶絮凝体的尺寸处于胶体或粗分散体系的范围,因此,多量 蜡晶的析出使得含蜡原油成为以蜡晶为主要分散相的胶体分散体 系或固液悬浮体系。含蜡原油中的蜡在常温下以片状或细小针状 结晶析出,蜡晶的形状很不规则,蜡晶的比表面积较大,蜡晶对 液态油具有亲液的性质,蜡晶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也容易使蜡晶之 间形成絮凝体结构,从而使含蜡原油在蜡晶析出量很少的温度下 就成为结构性溶胶体系,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
服值(称之为静屈服值)不同,动屈服值大小比静屈服值小得
多。
④同样其表观粘度是温度、剪切率和剪切时间的函数,动平
衡粘度可用下式计算: ap
K n1
y
三、原油的粘温曲线 为了直观地表示上述原油的粘稠程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一般 将原油的粘度和动平衡表观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描绘在半对数坐标 系中,称之为粘温曲线,见图4-5。 可见,粘温曲线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温度范围:一是温度大于T反 的 范围,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粘度与温度一一对应,即属于牛顿流 体温度范围。在半对数坐标上,牛顿流体范围的粘温曲线为直线
Hale Waihona Puke 在温度小于的温度范围,这时粘度不再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图中表现出动平衡表观粘度与温度和剪切率都有关系,这是一个 非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并且随温度的降低表观粘度增大,剪切稀 释性增强。是原油由牛顿流体特性到非牛顿流体特性的温度转变 点,是原油呈现牛顿流体特性的最低温度,称之为反常点。对照 前面介绍的含蜡原油流变类型的温度划分区间,的大小为TZ+ (10~15℃)左右。
如前所属,在非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内,还有一个失流点温 度T失 ,它是原油中的蜡晶开始形成网络结构使原油失去流动性
的最高温度,而原油的凝点是实验测量中在一定的剪切条件下原 油开始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即在凝点温度下胶凝原油的结构 强度能够抵抗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剪切作用,因此,T失 稍高于TZ, 即 =TT失Z+(2~4℃)左右。在粘温曲线上,在T< 的T温失 度范 围内,不同剪切率下的粘温曲线较平缓,这是因为这一温度范围 内,蜡晶浓度较大,不同剪切率对蜡晶结构调整的余地不大,故 不同剪切率下的粘温曲线有相互平衡的趋势。
§4.3 含蜡原油的流变类型 一、原油的胶体特性
大多数原油一种复杂的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其中,分散相是
以沥青质为核心,以附于它的胶质为溶剂化层而构成的胶束,其 分散介质则主要是由液态油分和部分胶质组成。
对含蜡原油来说,原油中蜡的溶解度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强,
在较高的温度下,蜡晶基本能够溶解在原油中。当温度降低至某 一温度时,原油中溶解的蜡达到饱和,大分子量的蜡首先结晶析 出。原油中开始有蜡晶析出的最高温度称为原油的析蜡点。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蜡晶的浓度逐渐增大,原油内部的胶 体结构越来越复杂,其非牛顿流体性质越来越强。当蜡晶浓度增 大到一定程度时,絮凝的蜡晶则发展成为蜡晶的三维空间网络结 构,而液态油则被嵌固在蜡晶之间,原油产生结构性凝固,成为 凝胶体系,而失去流动性。这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温度降 低,原油开始胶凝而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称为胶凝点或失流点。 凝胶状态下的含蜡原油称为凝胶原油和胶凝原油,其非牛顿流体 特性更强。尽管胶凝原油整体上失去流动性,但其中的绝大部分 组分仍为液态,其蜡晶的空间网络结构一旦被破坏,原油又会变 成溶胶体系而具有流动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 含蜡原油中析出的蜡晶浓度在1m%左右时,原油便开始出现非 牛顿流体特性;蜡晶浓度在3m%左右时,原油开始凝固。这足 以说明蜡晶颗粒形状的非常不规则性,以及蜡晶之间的胶体作用 力较大,由此造成的蜡晶絮凝作用很强。
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并可用方程 lg A ( BAT、B为大于
零的常数)描述粘度随温度的变化。 在假塑性流体温度范围内,用幂律方程描述原油动平衡条件
下的流变性时,稠度系数K和流变指数n与温度T的关系可用以下 经验公式表示:
K eT n a bT
或
n a bT cT 2
②剪切稀释性:从低到高改变剪切速率,分别测定每个剪切 率对应的动平衡剪切应力,会发现剪切应力与剪切率之间是非线 性关系,如图4-4中曲线为38℃的原油动平衡流变曲线,其在双 对数坐标系中为斜率小于1的直线,即为假塑性流体,动平衡流变
方程可用幂律形式的方程表示: K n ,(n<1)。且测温越低,K
得的凝点TZ,大体可把含蜡原油的流变性归纳为三种流变类型。
1、牛顿流体类型 当温度T>TZ+(10~15℃)时,原油中的蜡晶基本上全部溶解, 虽有少量的蜡晶及沥青质胶质的胶体粒子,但浓度很低,且 处在高度分散状态,可视为很稀的细分散体系,在这一温度 范围内原油的流变性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流变曲线如图4- 4。图4-4中所示的含蜡原油的凝点为32℃,该原油在50℃的 流变曲线,为牛顿流体流变曲线,流变方程为:,故。实际 测量过程中,会发现不同剪切率下测得的粘度有所不同,这 与流变仪的测量精度有关,但一般相差很小,最后可取几个 粘度的平均值。
①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胶凝原油不流动,而是产生有限变形 (弹性的或塑性的或粘弹性的),当外力达到某一值时,原油才 开始流动,即原油具有一定的屈服值,开始流动时表现出屈服现 象。温度越低,原油的屈服值越大。
②具有明显的触变性。特别是在初次对胶凝原油剪切时,
原油屈服后,结构的裂降很快,在恒剪切速率下,剪切应力或
表观粘度随剪切时间下降幅度较大,且达到动平衡时的时间也
较长。
③具有较强的剪切稀释性。动平衡流变曲线如图4-4中30℃
的流变曲线,它在双对数坐标上为一条凹向剪切应力轴的曲线,
动平衡流变方程可用 y 拟K合n ,要注意式中的可称之为
动屈服值,它是达到动平衡流动状态的原油保持流动状态所需
的最小剪切应力,它与已形成结构的原油开始流动要克服的屈
越大,原油的粘稠程度越大,n越小,原油的剪切稀释性越强。 ③原油的粘稠程度可用表观粘度表示,它是温度、剪切率和
剪切时间的函数,在动平衡条件下,表观粘度可用下式计算:
ap K n1
3、屈服-假塑性流体类型 当含蜡原油的温度处于T<TZ+(2~4℃)的范围内时,即在凝
点附近或更低的稳定。由于蜡晶的析出量进一步增多,分散相浓 度增大,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而开始连成空间网络,成为 连续相,液态油则被分割吸附在蜡晶的空间网络结构之中,使原 油总体上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而失去流动性。这时的原油 流变性有如下特点:
二、含蜡原油流变类型随温度的变化特点 原油的流动性质特别是非牛顿流变性质主要取决于原油的内
部结构,而内部结构因素如蜡晶浓度、蜡晶尺寸与形状、蜡晶聚 集状态、沥青质胶团结构,以及液态油的相对含量等又与原油所 处的温度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含蜡原油 的流变性也越来越复杂。研究表明,不同油田的含蜡原油,其组 成和物性尽管不同,但流变性规律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工程实用 温度范围内,按油温从高到低的变化,参照原油在该热历史下测
或分段的直线,粘温方程可表示为lg A BT,图4-5中牛顿
流体温度范围分为斜率不同的ab和ad段,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温度 区间,析出的蜡量不同,使得体系对流动的阻力作用不同,表现 为粘温曲线斜率有差别。ba段温度范围低,析出的蜡晶多,粘度 对温度的变化敏感,表现为粘温指数B的数值大。
图4-5 含蜡原油的粘温曲线 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析蜡点,这是根据粘温曲线确定的析蜡点。
图4-4 某含蜡原油的流变曲线
2、假塑性流体类型 当油温T处于TZ+(2~4℃)<T<TZ+(10~15℃)的范围时,随 油温的降低,蜡晶的析出量增大,沥青质胶质组成的胶体颗粒的 体积增大,外相的相对体积减小,内相浓度增大,含蜡原油成为 浓分散体系,并形成蜡晶以及沥青质胶团的絮凝结构。在剪切过 程中,外力的作用对体系内部物理结构产生影响,可使蜡晶絮凝 结构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及使颗粒取向等。这时含蜡原油的 主要流变性特点是: ①触变性:在一定的剪切率作用下,原油表观粘度随剪切时 间的增加而减少,直至达到动平衡状态。表观粘度达到恒定值, 测温越低,触变性越强。
确定的,受一定的人为因素和实验条件的影响,因而不是很确 切的温度数值,或者说误差稍大,但它们毕竟是给出了一个量 的概念,所以在工程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输油管道的 设计与管理中,粘温曲线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料。
粘温曲线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原油的粘稠程度随温度的变化 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用代数形式描述这种关系。 例如,在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内,原油粘度仅是温度的单一函数,
实际上,目前测定原油析蜡点的方法有多种,如粘温曲线法、显 微观察法、差热分析法(DSC)等,这些可测的或实用性较强的 析蜡点与前面介绍的热力学意义上的析蜡点有所不同。实际可测 的析蜡点是由于在降温过程中原油中蜡的析出所产生的效应,如 粘温曲线变化、蜡晶尺寸大小、蜡晶析出潜热等,增加到实验仪 器或实验方法可辨别的程度时所对应的最高温度,其与测量仪器 的分辨率或实验方法的精度有较大的关系。实际可测的析蜡点都 会低于原油热力学意义上的析蜡点,并且不同方法测定的析蜡点 也会有差别。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客观实验条件、应用目 的等选择合适的析蜡点测定方法。因此在实际可测的析蜡点以上 的温度就已经有蜡析出了,但并不多;而析蜡点以下温度析出的 蜡稍多,客观上已影响了粘温关系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划分原油几种流变类型的温度界限并 不严格,只能作参考,这些界限温度与原油的组成特别是原油 中蜡的含量及其碳数的分布,以及原油所经历的历史条件有很 大关系。例如,当蜡分子碳数分布较窄时,在油温降低过程中, 蜡会在一个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大量析出,使得原油的流变性随 温度变化很快,这时原油的反常点、失流点与凝点的之间的温 度范围就较小。
而在常温下,原油中往往会有较多的蜡结晶析出。这些蜡晶
或蜡晶絮凝体的尺寸处于胶体或粗分散体系的范围,因此,多量 蜡晶的析出使得含蜡原油成为以蜡晶为主要分散相的胶体分散体 系或固液悬浮体系。含蜡原油中的蜡在常温下以片状或细小针状 结晶析出,蜡晶的形状很不规则,蜡晶的比表面积较大,蜡晶对 液态油具有亲液的性质,蜡晶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也容易使蜡晶之 间形成絮凝体结构,从而使含蜡原油在蜡晶析出量很少的温度下 就成为结构性溶胶体系,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
服值(称之为静屈服值)不同,动屈服值大小比静屈服值小得
多。
④同样其表观粘度是温度、剪切率和剪切时间的函数,动平
衡粘度可用下式计算: ap
K n1
y
三、原油的粘温曲线 为了直观地表示上述原油的粘稠程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一般 将原油的粘度和动平衡表观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描绘在半对数坐标 系中,称之为粘温曲线,见图4-5。 可见,粘温曲线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温度范围:一是温度大于T反 的 范围,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粘度与温度一一对应,即属于牛顿流 体温度范围。在半对数坐标上,牛顿流体范围的粘温曲线为直线
Hale Waihona Puke 在温度小于的温度范围,这时粘度不再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图中表现出动平衡表观粘度与温度和剪切率都有关系,这是一个 非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并且随温度的降低表观粘度增大,剪切稀 释性增强。是原油由牛顿流体特性到非牛顿流体特性的温度转变 点,是原油呈现牛顿流体特性的最低温度,称之为反常点。对照 前面介绍的含蜡原油流变类型的温度划分区间,的大小为TZ+ (10~15℃)左右。
如前所属,在非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内,还有一个失流点温 度T失 ,它是原油中的蜡晶开始形成网络结构使原油失去流动性
的最高温度,而原油的凝点是实验测量中在一定的剪切条件下原 油开始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即在凝点温度下胶凝原油的结构 强度能够抵抗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剪切作用,因此,T失 稍高于TZ, 即 =TT失Z+(2~4℃)左右。在粘温曲线上,在T< 的T温失 度范 围内,不同剪切率下的粘温曲线较平缓,这是因为这一温度范围 内,蜡晶浓度较大,不同剪切率对蜡晶结构调整的余地不大,故 不同剪切率下的粘温曲线有相互平衡的趋势。
§4.3 含蜡原油的流变类型 一、原油的胶体特性
大多数原油一种复杂的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其中,分散相是
以沥青质为核心,以附于它的胶质为溶剂化层而构成的胶束,其 分散介质则主要是由液态油分和部分胶质组成。
对含蜡原油来说,原油中蜡的溶解度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强,
在较高的温度下,蜡晶基本能够溶解在原油中。当温度降低至某 一温度时,原油中溶解的蜡达到饱和,大分子量的蜡首先结晶析 出。原油中开始有蜡晶析出的最高温度称为原油的析蜡点。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蜡晶的浓度逐渐增大,原油内部的胶 体结构越来越复杂,其非牛顿流体性质越来越强。当蜡晶浓度增 大到一定程度时,絮凝的蜡晶则发展成为蜡晶的三维空间网络结 构,而液态油则被嵌固在蜡晶之间,原油产生结构性凝固,成为 凝胶体系,而失去流动性。这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温度降 低,原油开始胶凝而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称为胶凝点或失流点。 凝胶状态下的含蜡原油称为凝胶原油和胶凝原油,其非牛顿流体 特性更强。尽管胶凝原油整体上失去流动性,但其中的绝大部分 组分仍为液态,其蜡晶的空间网络结构一旦被破坏,原油又会变 成溶胶体系而具有流动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 含蜡原油中析出的蜡晶浓度在1m%左右时,原油便开始出现非 牛顿流体特性;蜡晶浓度在3m%左右时,原油开始凝固。这足 以说明蜡晶颗粒形状的非常不规则性,以及蜡晶之间的胶体作用 力较大,由此造成的蜡晶絮凝作用很强。
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并可用方程 lg A ( BAT、B为大于
零的常数)描述粘度随温度的变化。 在假塑性流体温度范围内,用幂律方程描述原油动平衡条件
下的流变性时,稠度系数K和流变指数n与温度T的关系可用以下 经验公式表示:
K eT n a bT
或
n a bT cT 2
②剪切稀释性:从低到高改变剪切速率,分别测定每个剪切 率对应的动平衡剪切应力,会发现剪切应力与剪切率之间是非线 性关系,如图4-4中曲线为38℃的原油动平衡流变曲线,其在双 对数坐标系中为斜率小于1的直线,即为假塑性流体,动平衡流变
方程可用幂律形式的方程表示: K n ,(n<1)。且测温越低,K
得的凝点TZ,大体可把含蜡原油的流变性归纳为三种流变类型。
1、牛顿流体类型 当温度T>TZ+(10~15℃)时,原油中的蜡晶基本上全部溶解, 虽有少量的蜡晶及沥青质胶质的胶体粒子,但浓度很低,且 处在高度分散状态,可视为很稀的细分散体系,在这一温度 范围内原油的流变性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流变曲线如图4- 4。图4-4中所示的含蜡原油的凝点为32℃,该原油在50℃的 流变曲线,为牛顿流体流变曲线,流变方程为:,故。实际 测量过程中,会发现不同剪切率下测得的粘度有所不同,这 与流变仪的测量精度有关,但一般相差很小,最后可取几个 粘度的平均值。
①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胶凝原油不流动,而是产生有限变形 (弹性的或塑性的或粘弹性的),当外力达到某一值时,原油才 开始流动,即原油具有一定的屈服值,开始流动时表现出屈服现 象。温度越低,原油的屈服值越大。
②具有明显的触变性。特别是在初次对胶凝原油剪切时,
原油屈服后,结构的裂降很快,在恒剪切速率下,剪切应力或
表观粘度随剪切时间下降幅度较大,且达到动平衡时的时间也
较长。
③具有较强的剪切稀释性。动平衡流变曲线如图4-4中30℃
的流变曲线,它在双对数坐标上为一条凹向剪切应力轴的曲线,
动平衡流变方程可用 y 拟K合n ,要注意式中的可称之为
动屈服值,它是达到动平衡流动状态的原油保持流动状态所需
的最小剪切应力,它与已形成结构的原油开始流动要克服的屈
越大,原油的粘稠程度越大,n越小,原油的剪切稀释性越强。 ③原油的粘稠程度可用表观粘度表示,它是温度、剪切率和
剪切时间的函数,在动平衡条件下,表观粘度可用下式计算:
ap K n1
3、屈服-假塑性流体类型 当含蜡原油的温度处于T<TZ+(2~4℃)的范围内时,即在凝
点附近或更低的稳定。由于蜡晶的析出量进一步增多,分散相浓 度增大,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而开始连成空间网络,成为 连续相,液态油则被分割吸附在蜡晶的空间网络结构之中,使原 油总体上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而失去流动性。这时的原油 流变性有如下特点:
二、含蜡原油流变类型随温度的变化特点 原油的流动性质特别是非牛顿流变性质主要取决于原油的内
部结构,而内部结构因素如蜡晶浓度、蜡晶尺寸与形状、蜡晶聚 集状态、沥青质胶团结构,以及液态油的相对含量等又与原油所 处的温度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含蜡原油 的流变性也越来越复杂。研究表明,不同油田的含蜡原油,其组 成和物性尽管不同,但流变性规律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工程实用 温度范围内,按油温从高到低的变化,参照原油在该热历史下测
或分段的直线,粘温方程可表示为lg A BT,图4-5中牛顿
流体温度范围分为斜率不同的ab和ad段,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温度 区间,析出的蜡量不同,使得体系对流动的阻力作用不同,表现 为粘温曲线斜率有差别。ba段温度范围低,析出的蜡晶多,粘度 对温度的变化敏感,表现为粘温指数B的数值大。
图4-5 含蜡原油的粘温曲线 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析蜡点,这是根据粘温曲线确定的析蜡点。
图4-4 某含蜡原油的流变曲线
2、假塑性流体类型 当油温T处于TZ+(2~4℃)<T<TZ+(10~15℃)的范围时,随 油温的降低,蜡晶的析出量增大,沥青质胶质组成的胶体颗粒的 体积增大,外相的相对体积减小,内相浓度增大,含蜡原油成为 浓分散体系,并形成蜡晶以及沥青质胶团的絮凝结构。在剪切过 程中,外力的作用对体系内部物理结构产生影响,可使蜡晶絮凝 结构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及使颗粒取向等。这时含蜡原油的 主要流变性特点是: ①触变性:在一定的剪切率作用下,原油表观粘度随剪切时 间的增加而减少,直至达到动平衡状态。表观粘度达到恒定值, 测温越低,触变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