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赏析
《送友人》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送友人》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
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作品原文:送友人青山横北郭⑴,白水⑵绕东城。
此地一⑶为别⑷,孤蓬⑸万里征⑹。
浮云游子意⑺,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⑻去,萧萧⑼班马⑽鸣。
词句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⑷别: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声音词。
此。
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白话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3]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送友人》赏析译文及注释
《送友人》赏析译文及注释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及注释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鉴赏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
李白《送友人》原文和赏析
李白《送友人》原文和赏析李白《送友人》原文和赏析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为别:分别游子:离家远游的人一:助词,加强语气。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征途,远行。
兹:此,现在。
萧萧:马鸣声。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注:不要写成“斑马”)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
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
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
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
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
注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横:横陈,横对。
郭:外城。
白水:明净的水,潘岳诗有“白水过庭激”句。
绕:环绕。
○首联用对仗句交待送别的地点及自然环境,充满着诗情画意。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一:副词,表示动作刚一发生,随即会产生某种结果。
为别:分别,送别。
孤蓬:孤独的蓬草,比喻孤身远征的友人;蓬草易随风飞转,脱离根本,古人常以转蓬喻飘泊流浪。
万里:极言其远。
征:远行。
呼应题目中“送”字。
依依不舍,对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为关切、似有千言万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飘浮的云朵如游子的心绪,落日的余辉似故人的恋情。
○用一联名词语含蓄表达了此时心境,是典型的形象思维。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自:介词,常与宾语组成介宾短语,表示与动作有关的时间、处所等的'起点。
兹:代词,近指,义为“这”“此”。
现在。
去:离开,离去。
萧萧:象声词,马鸣声;《诗·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
人;《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
”杜预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
班,别也。
”○手挥目送,马亦有情,人何以堪!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是一工对,“青”“白”是颜色对,“山”“水”是同类对,“横”“绕”一动一静为反对,“北”“东”为方位对;“郭”“城”为同类对。
李白《送友人》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送友人》原文、译文、赏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这首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佳作。
诗一开头便展现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山水画卷:“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北城之外,绕城的河水像一条白练汩汩东流。
“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偶工丽,色彩鲜明;山“横”、水“绕”,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就在这秀丽的青山秀水之间,友人将要上路远行了。
诗人与友人策马并辔而行,送了一程又一程,已经到了城外,依然难舍难分。
中间两联,直抒离别的深情。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说从这里分别之后友人就将像孤独的蓬草那样随风而转,飘摇万里之外。
怎不叫人牵挂!这一联是流水对,有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上句想象友人旅途中飘零之感,下句抒写别后故人相思之情。
这一联对仗十分工整, “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渲,染出浓郁的离别氛围,却点到即止,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在这时,两匹马仿佛也善解人意,不愿分离,昂首向天,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班马,是离别的马。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直到友人走远了,马的悲鸣声,似乎仍在空中回荡,长留在诗人心中,也伴送着友人的万里行程。
李白这首送别诗写得情深意切,却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而自然流畅。
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李白《送友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郭:外城,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大意】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外城的北面,小河泛着白色的波光在城墙的东面缓缓流过。
多么秀丽、多么值得人留恋的景色啊! 可是,在这儿分别后,你就要像蓬草那样,孤零零地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
天空中那一片片时隐时现的白云,难道就象征着你飘泊不定的行踪么?一轮夕阳徐徐西落,不愿意一下子离开天幕,就像你我之间依依惜别的心情。
终于,我们挥手告别了。
身下的两匹坐骑,是那么通达人性,它们仰首用萧萧长鸣,来表达相互间的友情。
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1送友人入蜀李白〔唐代〕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译文及注释译文: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自古以来都崎岖艰险不易通行。
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已命中注定,用不着去询问擅长卜卦的君平。
注释: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
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
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崎岖:道路不平状。
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
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
秦栈: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
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
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运。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赏析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抒情诗。
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
诗中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全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转入舒缓,尾联低沉,语言简练朴实,分析鞭辟入里,笔力开阖顿挫,风格清新俊逸,后世誉为“五律正宗”。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
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
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
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
古诗文《送友人》赏析
古诗文《送友人》赏析送友人唐朝: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译文及注释【译文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护城河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飞蓬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的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注释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明净的水,护城河】。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
为别:分别。
④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蓬草枯后根断,又名“飞蓬”,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⑤征:远征,远行。
⑥浮云:飘动的云,这里就像友人的行踪,从此山南水北,任意东西。
(把落日比作自己,抒发作者对友人的难舍难分)⑦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⑧兹:现在⑨萧萧:马的嘶叫声。
⑩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送友人鉴赏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此诗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中间两联切题,写出了离别的深情。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李白《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李白《送友人》原文及赏析李白《送友人》原文及赏析《送友人》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送友人》原文和赏析”,欢迎大家收藏和阅读。
【关键词】诗词名句,抒情,离别,写景,浮云,落日【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出处】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注】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说明】《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
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鉴赏】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送友人》原文及译文
《送友人》原文及译文《送友人》原文及译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友人》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友人》原文:李白〔唐代〕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
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
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
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
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送友人》古诗原文及赏析
《送友人》古诗原文及赏析【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此地一别,你将孤单一人踏上万里征途。
孤蓬:蓬草,又名飞蓬,常随风飘转,古时候常用蓬散萍飘形容离散。
这里亦比喻独自远行的友人。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分别后某人将远行或四处漂泊。
[例]孔祥灿没想到那次与孔德成南京分手竟真的成了“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至今整整52年了。
(程贯珠《圣裔的回忆》)【原诗】《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这是一首写别情的五言律诗,诗人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他和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写李白和友人出城门后,因情意绵绵,不忍就此离别,便并肩缓辔,行了一程又一程。
诗人回首望时,只见城的北面横亘着青翠的山峦,城的东面闪着波光的护城河环绕在城外。
这两句诗对仗工丽,“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映衬,富有色彩感。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离别在即,诗人不禁感慨良深。
此地一别,友人便会象蓬草那样四处飘转,未知何时才可再相逢。
唐朝埋没人才的情况亦很严重,友人此行后境况如何,尚难预测,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挚友前程的关切,一往情深渗透在字里行间。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诗对仗很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
李白有许多送别诗,常用“浮云”、“落日”暗示离别之情,如“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送裴大泽诗》,又如“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灞陵行送别》)。
诗人以“浮云”、“落日”作喻,写尽了人世间的“游子意”和“故人情”,堪称绝唱。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两句诗和颔联的两句诗相比,都不拘泥于对仗,而注重于内心真情实感的抒发。
友人离去了,挥手之间,有多少深情厚谊尽在不言中!“班马”,载人离去之马。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7篇《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送友人游河东唐代:项斯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译文: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拂晓时行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几度哽咽流泪。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此时战争仍然频繁,连年饥荒,家乡遥远,一路上肯定会有种种艰难险阻。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江南的秋天天气晴好时,湖边能看见大雁;驿站傍晚,槐下听不见蝉声。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友人啊,请不要任性久留在河东;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
注释: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shān)然。
潸然:流泪的样子。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jǐn)年。
干戈:指战争。
饥馑:灾荒之年,庄稼没有收成。
湖波晴见雁,槐驿(yì)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莫纵:不要任性。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句写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
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
挚友间的远别是伤感的,这是一种“行子肠断”、“居人愁卧”的黯然销魂的场景。
这里作者很形象地描绘了临别一瞬的凄恻容态,反映出朋友间的深情。
这两句破题切情,为全篇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三四句预想友人旅途的艰难。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当时战争频仍,连年饥馑。
友人正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月,抛亲别友远去河东。
诗人设想,他一路上定会遇到种种艰难险阻,不禁为之担惊不安。
由此也可推想,友人此行名为“游河东”,实际上可能是迫于某种原因的不得已。
联系“一语几潸然”句,我们明白了,所以如此悲切,除了友情难舍之外,还有着战乱的忧伤。
这两句不仅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体贴深情,而且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们在这动乱中的痛苦生活。
把个人的惜别和时代的忧患结合在一起,感情沉郁,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诗人伤时悯世的热情。
五六句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李白《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李白《送友人》原文及赏析李白《送友人》原文及赏析《送友人》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送友人》原文和赏析”,欢迎大家收藏和阅读。
【关键词】诗词名句,抒情,离别,写景,浮云,落日【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出处】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注】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说明】《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
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鉴赏】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李白诗词送友人原文及解析
李白诗词送友人原文及解析《送友人》 - 诗词原文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 - 诗词解释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
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
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
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
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
注释:①郭:外城。
②一:助词,加强语气。
孤蓬:蓬草遇风吹散,飞转无定,诗人常用来比喻游子。
征:征途。
③兹:此,现在。
萧萧:马鸣声。
班马:离群的马。
《送友人》 - 作品译文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
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让人销魂的)呜叫声!《送友人》 - 写作背景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
《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
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
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送友人》原文和赏析(优秀9篇)
李白《送友人》原文和赏析(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李白《送友人》原文和赏析(优秀9篇)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李白古诗《送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优秀)
李白古诗《送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优秀)送友人入蜀篇一[唐] 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送友人》译文鉴赏及赏析篇二《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送友人》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李白的《送友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的《送友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山横亘在北郭,清澈的河水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告别,你像孤蓬一样万里远征。
浮云游子的意气轻浮,落日让人情深深。
挥手告别的时刻自此离去,萧萧马鸣令人动情。
赏析:此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秦风·蒹葭》的意境,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以景开篇,以情点题,层层推进,处处曲折,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写作背景】:一说:李白名诗《送友人》之"友人"为谁,学界至今不得其解。
从种种资料来看,"友人"实为范崇凯。
范崇凯是唐玄宗开元四年状元,后应诏作《花萼楼赋》,为天下第一。
李白此诗,盖是他15岁时在蜀中送别范崇凯赴长安赶考前之作。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今传范崇凯所作的《花萼楼赋》并《序》,并非范氏所为,而是高盖之作。
此说较可信,李白在蜀中十年,与当时名动天下的范崇凯交往甚厚,且第一、二句描写与内江县城地貌相似。
另一说: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
《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
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
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
”
【原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②。
此地一③为别④,孤蓬⑤万里征⑥。
浮云⑦游子⑧意,落日故人⑨情。
挥手自兹去⑩,萧萧⑾班马⑿鸣。
【注释】:
①郭:外城。
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
④为别:作别。
⑤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⑥征:远征,远行。
⑦浮云:飘动的云。
⑧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⑨老朋友
⑩自兹去:从此离开。
兹:此,现在。
⑾萧萧:马的嘶叫声。
⑿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开,分别。
《说文》“班:分瑞玉,从珏(jué)刀。
”这是个会意字,刀置两玉之间,故为“分瑞玉”。
引申有“分离”“赐予”等义,诗中指“离别”,故《左传》有“班马”一词。
’王琦注李白此诗说:“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
”
【翻译】: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翻译二】: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
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
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作。
但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青山绿水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
这次一分别,友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万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浮云与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
末句“萧萧班马鸣”更增添了别时的惆怅,全诗声色俱佳,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
【赏析一】: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
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举首远望,只见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
那抹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缕怅惘之意,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可奈何;而那湾绕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潺潺不绝。
这一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也相当准确。
【赏析二】: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
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
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
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
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
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
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
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
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
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