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使学生掌握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2)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母亲河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情况及其流经省份。

(2)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

(3)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文地质特点及其对黄河的影响。

(2)黄河治理的技术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黄河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安排交通工具和导游。

(3)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准备相关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河相关知识,了解基本概念。

(2)分组合作,准备探究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

(2)分组讨论,探究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阐述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和问题。

(2)让学生结合实地考察,提出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建议。

5. 总结反思:(1)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2)引导学生关注黄河保护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编写黄河治理的调研报告。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河山,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
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的贡献。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活动重点】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难点】
根据主题搜集、整理和筛选资料。

【活动内容】
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忧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老师课前进行活动指导、学生课外时间搜集资料。

活动一课时:“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忧”(课外搜集资料、课内陈词交流并展示成果,以每人办一份手抄报的形式交流资料,进行展示)
写作、评讲:两课时
【活动准备】
1、师生:
(2)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黄河污染的资料分组交流。

八、课堂练习:
请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心系黄河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也提高了自己,收获颇多。

愿综合性学习开展得越来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黄河》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这篇文章共1617字。

黄河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地形区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理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成因。

(2)、阅读“地上河”示意图,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2、难点:利用“地上河”示意图,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黄河)四、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活动为主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我国的另一条河流,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几幅景观图,说说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哪一条河流(教师讲述)提到黄河,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滔滔黄河。

[新课讲授]第一篇识黄河(活动一)自学课本第49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什么海洋2、黄河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主干很明显的呈什么图形3、黄河依次流经哪些地形区4、黄河的上、中、下游是怎样划分的界点分别在哪各河段自然特征是什么5、在水系图中找出主要支流:汾河、渭河(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上台通过幻灯片进行展示讨论的结果)(活动二)小组讨论:读下表,讨论“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第二篇颂黄河(教师引导)观察以下图片,你来说一下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奉献(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总结出黄河的功劳。

)(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内容:母亲河的奉献(功开发利用:--兵马俑水能丰富--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利工程等塑造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沿途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观光旅游--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利工程等--沿途城市的居民饮用水、工业用水等第三篇忧黄河(活动)1、让学生观察图片,谈谈黄河的忧患有哪些填表:【探究一】草地退化、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探究二】黄河凌汛的形成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包括黄河文明、治黄历史等。

3.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基本情况。

2.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3. 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2. 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教学,分析黄河流域的治黄历史和生态环境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黄河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黄河的案例资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1. 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二、黄河基本情况的学习:1. 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3.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巩固所学知识。

三、黄河历史和文化的学习:1. 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黄河文明、治黄历史等。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3.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巩固所学知识。

四、黄河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的学习:1. 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3.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选择一个黄河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1.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3.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黄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结合图表、地图等工具,介绍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知道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吗?”2. 知识讲解:- 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引导学生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 分析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如灌溉农田、运输贸易等;- 讲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如黄河文明、黄河民歌等;-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水资源利用、旅游业等。

3. 案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分析黄河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黄河治理和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4. 小结与展望:-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黄河的重要性;- 展望黄河未来的发展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学生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在理解黄河重要性和案例分析上可能出现的困难,调整教学方法和提供更多辅助材料;- 对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及时回应,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视频或图片;- 图表和地图:用于讲解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实际案例:展示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黄河的泥沙特性、治理措施等方面产生疑问。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黄河相关知识融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3.教师通过讲述黄河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流域面积、流经省份、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等。
2.讲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析各河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3.详细解析黄河泥沙的特性,阐述泥沙对河流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教育学生关注河流生态环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黄河壮丽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它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河,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黄河,探索它的奥秘。”
5.观察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河流或湖泊,了解其生态环境,并对比黄河的特点。要求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观察过程和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利工程,了解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案例分析,拓展思维:
(1)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结合我国在黄河治理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5.总结反思,提升认识: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黄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准备:课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堂课学习我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2上节课,有同学问,一个普通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的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指名说、出示、齐读末句二、体验黄河的壮美1、“惊涛骇浪”你知道这是怎样的浪涛?给你什么感觉?2、那又高、又大、又凶猛的黄河看得作者袁鹰胆战心惊、提心吊胆!那么,什么使作者胆战心惊,他又为什么提心吊胆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3、交流!(1)作者为什么胆战心惊?(出示句子)(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3)见过黄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一下母亲河的雄姿。

播放录像。

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黄河边上,听着黄河的咆哮,心潮起伏,感情激荡……你想说些什么呢?师: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每天都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读出黄河那磅礴的气势。

三、体验羊皮筏子的惊险1、是呀,这样的黄河怎能不让我胆战心惊!而我又在为什么提心吊胆呢?再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2、交流:(1)谁先来读读你找出的语句,再谈谈你的体会。

生: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羊皮筏子太小太轻了,在那么险恶的黄河里,实在是太危险了,只要一个小浪头都可以打翻它了。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3)了解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合作能力。

(2)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3)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课件等。

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3.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2)分析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4. 案例分析:(1)展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沙漠化的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分析成因,讨论解决方法。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看法。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关爱母亲河。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身边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现象,提出解决建议。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八年级地理(黄河)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

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感情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绩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要津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商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

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3、使学生认识到爱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绩。

四、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打算: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商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放开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搜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黄河》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的实战策略

《黄河》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的实战策略

《黄河》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的实战策略一、教学目标-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地理特征。

- 掌握黄河的自然环境问题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 了解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和其所面临的挑战。

-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2. 黄河的地理特征和重要性3. 黄河的自然环境问题4. 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5. 黄河面临的挑战和保护措施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探究(15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并用地图标注出来。

2. 学生观察黄河的照片,以及听取教师简要介绍,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和重要性。

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面临的自然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2. 学生小组讨论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并总结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同时介绍一些保护黄河的措施。

拓展(15分钟)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黄河保护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组织,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黄河保护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讨论质量: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维的开阔性、观点的合理性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履行的要求程度。

五、教学资源1. 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黄河的地图3. 互联网搜索工具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黄河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

互联网搜索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最新的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在评价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朗诵课:《黄河》教案 幼儿园朗诵课

幼儿园朗诵课:《黄河》教案 幼儿园朗诵课

教案名称:黄河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黄河的位置、起源和流经的地区。

2. 培养幼儿的朗诵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祖国河流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黄河》词句。

2. 朗诵《黄河》。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及相关图片、地图。

2. 黄河流经的地区介绍资料。

3. 彩色笔、图片、小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初识黄河(1)引导幼儿观看地图,指出黄河的位置。

(2)利用图片和地图介绍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及其重要性。

(3)播放相关视瓶,让幼儿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学习《黄河》(1)教师朗读《黄河》,让幼儿跟读。

(2)逐句解释《黄河》中的生词和比喻的意义,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3. 朗诵表演(1)分角色朗诵:将诗歌分角色进行朗诵,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情感表达。

(2)小组朗诵比赛:组织小组进行《黄河》朗诵比赛,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4. 情感培养(1)让幼儿细细品味黄河给祖国带来的福祉,引导幼儿表达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2)让幼儿明白保护环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在了解和朗诵《黄河》的培养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爱国情感,提高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同时也帮助幼儿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六、延伸阅读1. 《黄河》插画展示2. 欣赏《黄河》相关音乐3. 体验黄河的文化活动以上是《黄河》朗诵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幼儿园朗诵课教案实施后,教师应该及时对课程进行总结反思,并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度的扩展,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有关黄河的知识和情感表达。

在实施课程后,可以进行以下延伸阅读和活动以巩固和拓展幼儿的学习成果。

一、《黄河》插画展示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黄河的壮丽、澎湃和丰富多彩的风情,可邀请美术老师进行插画教学。

美术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黄河》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黄河》:一等奖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黄河》:一等奖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黄河》:一等奖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策

1. 课程概述
本课程以“黄河”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获得了一等奖省公开课的荣誉,教学设计策略如下:
2. 教学目标
- 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

- 掌握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教学策略
3.1 情境创设
通过黄河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黄河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2 问题驱动
提出与黄河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4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5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黄河流域的垃圾分类、植树造
林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4.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5. 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一等奖省公开课《黄河》的教学设计策略,希望能为类
似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黄河》教学设计方法

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黄河》教学设计方法

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黄河》教学设计方法1. 课程概述本课程以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标准为依据,以《黄河》为主题,通过深入剖析黄河的历史、文化、地理、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地理、生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2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黄河的相关问题。

-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教学内容3.1 黄河的历史- 介绍黄河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发展历程。

- 分析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2 黄河文化- 深入剖析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

- 探讨黄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饮食、民俗、艺术等。

3.3 黄河地理与生态- 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 分析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教学过程4.1 导入- 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2 授课- 采用PPT、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黄河相关知识的教学。

- 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紧迫性。

4.3 互动环节-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黄河的相关问题。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4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紧迫性。

- 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研究黄河的相关问题。

5.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 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特点以及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学会通过地图和图表来分析黄河的流域分布和变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和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难点:黄河的变迁原因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黄河的相关知识,收集地图、图表、资料等教学资源。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方案。

2.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播放黄河的歌曲,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回答相关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黄河的流域特点、主要支流和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变迁原因和保护措施,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和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特点。

3. 设计一份保护黄河的计划,包括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意见等,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初中语文教案黄河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黄河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黄河》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2. 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黄河相关专业术语的理解。

2. 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教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回顾课前搜集的黄河资料,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2. 讲解黄河的历史变迁,如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等。

3. 讲解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如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长句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五、总结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能力,但在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1. 课程背景1.1 课程定位《黄河》是一篇描绘我国第二大河流的文学作品,旨在通过介绍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

本课程以一等奖教学设计为指导,结合省级公开课的要求,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提供一次深入浅出的学习体验。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分析并欣赏《黄河》这篇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培养对国家河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2.1 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地理位置: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历史变迁:讲述黄河流域的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黄河改道等;- 文化意义:探讨黄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成语、诗词等。

2.2 《黄河》文学作品分析- 作家介绍: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作品主题:剖析《黄河》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艺术特色:分析《黄河》的语言、形象、结构等艺术特点。

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黄河》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黄河》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与黄河相关的实际案例,如黄河治理、生态保护等,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考察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2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写作、调研等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4.3 课程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其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 教学资源- 教材:《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书籍和文章;- 网络资源:关于黄河的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黄河》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性;2. 掌握黄河流域的基本特点,如河道变迁、水文特征等;3. 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国家河流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包括以下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2. 黄河形成原因及历史变迁;3.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水文特点;4.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5. 黄河流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有关黄河的视频或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介绍黄河(15分钟)通过讲解PPT或使用教学模型,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以及形成原因和历史变迁。

3. 探究黄河流域(20分钟)让学生自主获取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水文特点,并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4. 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生态破坏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5. 学生展示和总结(2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强调黄河流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他们的参与度和质量进行评价;2. 对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3. 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或问答。

以上为《黄河》优秀教学设计的完整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河的教案8篇

黄河的教案8篇

黄河的教案8篇黄河的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保卫黄河》是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是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根据课标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领悟表达方法,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种方法,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针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场景描写他们也并不陌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本课生字词,联系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作者、黄河、时代背景、朗诵词等相关资料,从而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内容理解的桥梁集中力量把时间用在突破重点与难点上本课文质兼美,我们要咬定“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倾听保卫黄河的音乐、抓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体悟其间蕴含的情感,更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语言深处,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寻求一种“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段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教师:cai课件学生:了解抗战历史,搜集《保卫黄河》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破题(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二)交流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黄河及《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对于黄河,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及目的,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的结构: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演出的情景,哪些段落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一)体验一段音乐1创设情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即将演奏的是一支怎样的乐曲?请在受到触动的词句或者标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2.师生共同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乐曲?(1)第六段(课件)①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②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这深情的声音让作者联想和想象到了哪些人物或者事物?③生齐读(2)第七段(课件)①演出仍在继续,想象也在继续,咱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乐曲的气势磅礴的?②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哪,演员们的哪些动作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感动?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答后追问:你从这些动词体会到什么?③(课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同学们,看到这凄惨的一幕幕,我们怎能不愤怒,怎能不激情满怀?指挥,举起了指挥棒;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马号,透过这一举一提,一捏一劈,想想,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④学生朗读——⑤(点击课件)出示句子: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乐声的响起,就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那这一想象有什么作用?⑥同学们齐读——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说话训练(3)学习第八段(课件)①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乐曲的气势磅礴?②被劈动的仅仅是死寂的东海吗?被震醒的仅仅是沉睡的山峰吗?被劈动的,被震醒的到底是什么?结合了解到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③生读④一个排比句,一个感叹号,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⑤生读⑥抓学生的心里期待,听保卫黄河之“黄河船夫曲”(课件)⑦师生合作读(二)学会一种方法1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三段,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保卫黄河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震撼力的?2(课件)现在,咱们把这些联想和想象部分去掉,你们再读读,你发现文章变得怎样了?3小结: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把写实和联想、想象结合起来(三)发现一支乐队1如此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究竟是由一支怎样的乐队表演出来的?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5自然段2这是一支怎样的乐队?(奇特)3你从乐队的奇特体会到了什么?4教师小结(四)感悟一片情?1运用前面总结出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读课文第10、11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写实和联想的部分,想想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如有疑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2学生汇报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3这样的场面,这样的音乐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你都勾画了哪些内容?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图片导入提问:这是哪条河流?被誉为我国的母亲河。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与黄河有关的诗歌、俗语、成语等。

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黄河学生收集到的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争相回答,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欣赏图片,领略黄河5000年文明积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收集介绍与黄河有关的诗文、俗语、成语等,在地理教学中整合语文学科,体现民族精神,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文素养都得到一次升华。

(二)自主学习,回答问题1.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回答并标注在书上2.请用笔勾画出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干流轮廓并思考它呈何形状3.在图中圈出黄河干流从发源地到入海口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4.对照“黄河水系图”和“中国地形图”,圈画出黄河自西向东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学生通过读图,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且进行展示。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查找地图,快速得到有用信息的能力。

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同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并且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三)通过读图,了解黄河活动:1.根据黄河各河段景观图片并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分析并总结出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特征,并说出理由。

2.教师总结:(1)教师追问:上游有哪些峡谷?蕴藏了什么资源?将如何利用它?(2)教师追问:为什么中游学生小组讨论回答:1.上游的特点:峡谷多,水流急,水量大中游的特点:多支流,多泥沙下游的特点:“地上河”2.(1)学生结合“黄河水系”图,黄河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水土流失严重?(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播放“地上河的形成”动画:学生观看动画,进一步感知、理解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危害?从而了解治理黄河的关键所在。

依次说出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盛公等几个重要的水电站。

《黄河》:一等奖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黄河》:一等奖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黄河》:一等奖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策略1. 引言本文旨在探讨以简单策略为基础的《黄河》一等奖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通过独立决策并充分发挥法学硕士的优势,我们将设计一份简明而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教学方案。

2. 教学目标- 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意义- 掌握黄河的流域和流程- 理解黄河的洪水问题及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3. 教学内容3.1 黄河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意义-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省份- 黄河的起源、流程和终点- 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文化象征3.2 黄河的流域和流程- 黄河流域的范围和特点- 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经的城市- 黄河的流程特点,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地形和水文变化3.3 黄河的洪水问题及其影响- 黄河洪水的原因和周期性- 黄河洪水对农业、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洪水防治的措施和挑战3.4 环境保护与责任意识培养-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问题- 学生应该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保护黄河-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4.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黄河的图片、地图和视频素材-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研究互相交流和分享信息- 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参观黄河流域的重要地点和景点- 设计互动游戏和问答环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5. 教学评估- 设计开放性问题和讨论题,考察学生对黄河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进行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黄河的研究和总结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评估学生的实际行动和责任感6. 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策略,我们可以在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基础上,教授学生关于《黄河》的相关知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并促进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的培养。

这份教学方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黄河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
授课教师:沙县三中邓小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先欣赏一段音乐。

[放音乐(1)]画面为黄河,配以《黄河钢琴协奏曲》。

约一分钟后,音量渐小至无,画面定格。

[提问]你能根据刚才的画面和音乐来判断这是哪条河流吗?(学生轻松而热烈地答出:黄河!) [复习提问]提到黄河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说出一些有关黄河的知识呢?(提问5-6名学生。

) [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对黄河确实知道的不少。

那么,黄河到底为中华民族立过哪些功劳,
又带来了哪些灾难?我们该怎样开发治理黄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河。

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并思考:
[提问]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
[问画同步]巴颜喀拉山、渤海轮廓、并填注名称。

[设问]黄河自西向东共流经了我国哪些省区呢?
[演示课件]黄河自源头东流入海依次流经的省区,用不同的颜色闪动表示。

让学生抢答省名或简称,课件显示省、区名称。

[问画同步]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强调其位置特征,及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提问]黄河自源头到入海口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能说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吗?为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河流大小按流量划分。

黄河虽然长度第二,但因为其流经我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因此,不能说黄河是第二大河,而只能说是第二长河。

[承转]黄河象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

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

具体讲都有哪些奉献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黄河的四大奉献:旅游资源,塑造平原,富蕴水能。

[教师讲解]黄河是世界上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陆续建成了刘家峡、龙羊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能和水能。

[出示龙羊峡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图片]
[出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景观图]
[教师讲解]这两幅图片描绘的是位于黄河上游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我们知道黄河流经的地区,是我国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降水都不足。

是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此外,由于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水流湍急,形成了许多壮观的景象,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发了许多旅游项目。

[出示壶口瀑布图]
[教师讲解]壶口瀑布以其水势汹涌、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教师小结]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但是,历史上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直至今天,它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

引导学生分析黄河各河段存在哪些忧患?原因是什么?
上游: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上河,凌汛,断流。

[重点分析讲解地上河的成因]
[讲画同步]黄河下游河床一般都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有些地方甚至高出 10米。

因此,黄河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提问]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学生从回忆黄河含沙量大,联想到泥沙来源,进而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
[讲画同步并分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貌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②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覆盖很差,加大了冲刷之便;
③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往往集中于7—8月份的几场暴雨,冲刷力强,加剧了冲刷程度;④本区支流众多,冲刷量大。

因此,一遇暴雨,黄土高原上泥沙俱下,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学生阅读]阅读材料:悬河的危害。

通过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使学生感受黄河含沙量之大及水土流失之危害。

[启发提问]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黄土高原,浩浩荡荡地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

水流速度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会怎样变化?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分析归纳]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地上河”
[演示课件]“地上河”形成过程。

河床一步步抬升,大堤越筑越高,给学生一个动态过程。

而且筑堤束水,还有增加趋势。

[提问]如此“地上河”会造成什么危害呢?
(引导学生答出决口之险)
[承转]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中国人民就一直在摸索治理黄河的方法和途径,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黄河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

[启发提问]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

那么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组织学生讨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但由于它饱含泥沙,下游成为“地上河”,始终有决口的危险,因此它也是中国的一大忧患。

治理黄河,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

各段治理措施不尽相同,其中中游保持水土是治黄的根本。

作业设计:
《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黄河
一、黄河知多少
1、源流概况
2、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二、黄河的奉献
1、旅游资源
2、灌溉作用
3、水能资源丰富
三、黄河的忧患
地上河凌汛断流
教学反思:
1、设置情景导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2、本课采用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完成对黄河概况的知识储
备,归纳,推导,评估出黄河的功与过,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