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脑效率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用脑效率高

一、主题分析: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大脑,在学习时大脑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和兴奋状态,需要大量新鲜血液提供足够的营养,因此会导致人体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果不按照用脑的规律来学习,或者说学习时不注意用脑卫生,没有科学用脑,轻者学习效率下降,事倍功半;重则会引起许多生理和心理问题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活动的进行。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脑的特点及科学用脑的重要性;了解如何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科学用脑。

2、过程与方法:心理体验法,经验分享法,讲解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用脑的需要与动机的产生。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如何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2、难点:学会怎样科学用脑。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观察《跳舞女孩》的动图,说说你看到的女孩是向哪个方向转动?解读:顺时针——善用右脑;逆时针——善用左脑。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我们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都受到它的支配。而我们的学习和记忆更是离不开它。常听有人说某某脑子特别聪明或者我脑子就是笨所以学不会等等。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到用脑的技巧,没能让我们的大脑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二)主题情境:

1、李强的苦恼:李强同学最近很苦恼,他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用功学习,可是脑子却越用越糊涂,记东西也总是记不住。该怎么办呢?请大家来帮帮他吧。

李强的一天

※早上睡醒已经7点,便马上起床,急急忙忙赶到学校……

※课间跟同学跑跳打闹,运动量很大,上课后会感觉疲倦……

※放学回家后,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作业写得比较慢,因此经常“开夜车”,每天很晚才睡觉……

※看书或者写作业时连续几个小时不休息……

2、讨论:你有过类似李强这样的情况吗?他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3、小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有道理,李强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方法都不符合用脑的规律,导致大脑过于疲劳,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如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反应缓慢、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一段大脑探秘之旅把,帮助李强,也帮助我们自己掌握一些用脑的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吧。

(三)活动体验

1、一心二用:

(1)播放故事录音,同学一边听故事,一边做100以内的数学加减法运算,直到故事讲完。最后看有多少同学计算正确,并能复述故事。

(2)不听故事,做数学加减法,比较快慢。

(3)最后请部分同学分享这个活动带来的感受。

教师小结:科学用脑技巧一:专心用脑,提升效率。

2、寻找你的最佳时段:

依据你最近一周的情形,分析一下自己的生物钟,找出一天中从事不同活动的最佳时段,填写横线。

听讲状态最佳的时间段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时间段是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段是头脑最为清醒的时间段是心情最为愉快的时间段是体力最为旺盛的时

间段是

小组同学分享并讨论,你们的“最佳时段”有什么异同?生理学家研究证明,人在一天之内有四个学习的高效期。

第一个高效期:清晨起床后是第一个学习记忆的高效期。

第二个高效期:8时至10时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

第三个高效期:18时至20时是回顾、复习全天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分门别类归纳整理知识的黄金时期。

第四个高效期:入睡前一小时。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于记忆的东西进行复习,这样不易遗忘。

教师小结:科学用脑技巧二:抓住高效,劳逸结合。

(四)经验分享与技能指导

你还有哪些用脑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呢?

根据同学分享的学习经验,总结科学、合理的用脑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科学用脑技巧三:眼耳口手,协同作战;

科学用脑技巧四:注意节奏,劳逸结合;

科学用脑技巧五:超过限度,有害无益。

五、收获与升华:

通过今天大家的活动与分享,我们对一些用脑的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的所得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用脑技

巧,让我们的学习效率迈开大步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所设计的一堂课,本着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实际操作,基本达到了活动的目标,突出了重难点,学生参与度高,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获益。但本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时间安排还不够精确,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在活动设计方面小组的合作体现较少。今后在这些方面还需补足,才能不断进步,让心理课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让心理课真真实实的走进学生的内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