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变迁
历史不能忘记(威海历史图片)
历史不能忘记(一)
旧时普通百姓外出只能步行,能坐上毛驴就很知足了。
1902年在市区铺设沥青路时的情景。
1902年人们用人力独轮车运货,这在当时是农村重要的货运工具。
1933年的威海卫城概貌(中轴线之左)
1903年坐畜力车出行的家庭,当时没有多少人能坐的起这种车。
1909年山村小康人家坐着骡子轿走亲戚,这种交通工具很受妇孺喜爱。
1927年的乡间民居和孩子
1936年威海卫城墙外的农田菜地。
1933年的威海卫城概貌(中轴线之右)
1924年卫城东门里破烂不堪的街道。
20世纪20年代北门外益民工厂单嵩甫历时两年发明的磨面机,每小时磨粮20多斤,为当时的专
利产品。
1902年码头区的室内菜市场,当时的主顾多为外侨和殷实之家。
1924年刘公岛上的货郎,此行业当时必须持照经营。
1935年吉升昌书坊外的集市,非常兴隆,人山人海。
1904年张家山村露天戏剧演出的场景。
1933年张村慈圣寺戏楼演出时的盛况。
1904年黄泥沟村西侧的威海卫学校全景。
1902年法国天主教创办的海星男校,图中教学楼建于1934年,现在为鲸园小学使用。
威海史志(10月26日)
威海史志·会展志(1840年~2007年)会展概况自明初设卫始,集市和庙会作为会展的原始雏形,在威海卫城内外开始形成。
到康熙年间卫城内已设集市六处。
乾隆年间,城内以四街为集,集市和庙会持续发展。
北洋海军成军后,在城外北仓绥军、南帮巩军营房一侧设集市。
1907年开设温泉汤集。
时正常开集市的共计11处,即崮山后、温泉汤、东河街、凤林、泊于、北港西、草庙子、小阮疃、羊亭、桥头村及卫城内。
乡间平日每隔5天举行“乡市”一次,城内每周集市两次。
迨至清末,英国强租威海卫,除在仍归中国管辖之卫城内设集市外,租界内亦有乡集10处。
收回威海卫后,集市设臵无大变化,以群众传统的习惯,城里粮市设东街,柴草、杂货设南街,鱼、菜市仍在旧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入侵威海,致使大多数集市停滞,个别集日有少数商贩进城设摊出售。
1945年日寇投降后,威海的集市贸易才逐渐繁荣。
1946年于城里东操场设朝市(集),每日晨5至9时开市。
1946年农历5月,威海举行解放后第一次物资交流会,历时5天,总计赶会人数约15万人次,交易额3100万元。
建国初期,集市调整布局,增设张村集。
1952年9月,在城区原天后宫处举行一次物资交流会,规模较大,历时4天,其交易品种比较齐全,从消费品到小型生产资料。
除威海市商业者参加外,还有外县66户商号,购销额27.8万元,威海市赶会商号购销总值16.2万元。
1958年“大跃进”期间,因对市集贸易管得过死,市集贸易曾一度潇条。
1962年重新兴旺,到1965年,因区划变更,集市有城里、羊亭、蒿泊、温泉、崮山、张村等6处。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集贸易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受到限制,全市集日均改为农历的逢二、七,市集贸易再度萧条。
1976年恢复物资交流会。
1979年3月恢复传统集日。
1980年下半年,在东城路设工业品贸易市场,在西城路设农副产品贸易市场,与工贸市场同日开集。
1981、1982年,在威海体育场举行的两次物资交流会,规模大,商品种类多,饮食业、供销社、商店及私营商业者都搭棚摆摊,销售物品,并有来自文登、荣成、牟平及青岛等地的客商。
威海人口要素的变化趋势
威海人口要素的变化趋势
威海的人口要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1.人口数量变化趋势:近年来,威海的人口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威海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使得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人口结构变化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威海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年轻人口逐渐减少,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同时,高龄人口、退休人口占比也在逐渐上升。
3.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威海的人口分布呈现城市化集中和沿海分布的趋势。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区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而农村人口逐渐减少。
沿海地区的人口也相对较多,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
总体而言,威海的人口要素的变化趋势是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和人口分布集中化的发展方向。
这些趋势对于威海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应对和适应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
威海的历史
威海的传说
无花果在威海栽培历史悠久。在民间流 传着很多有关无花果的传说,其中有一个 无花果因何无花而果的美丽传说最为动人: 很久很久以前,威海居住着一位刘姓的果 农,他把毕生心血倾注在自己的果园里, 他培植的一种金灿灿的水果被誉为圣果, 不但能止饥解渴,而且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这种美果的香甜,为乡亲们带来了无限好 处,同时它的花香果甜很快也传进了土财 主家中,馋诞欲滴的土财主,把老果农家 的无花果树全拔倒,拿不动的也全践踏坏
威海的传说
刘老农想找土财主拼命,却被乡亲们拦 住了,叫他别冒险。刘老农只好把尚未毁 坏的树叉栽了下来,分了一些给乡亲们。 第二年开春,土财主花园里的果树一棵也 没活,刘老农果园里的树却枝繁叶茂,一 派生机。
威海的传说
第二年春天,又到了果树开花的季节,刘 老农与众乡亲忧心忡忡,愁眉不展,人们 担心浓郁的花香将再度带来灾难。乡亲们 面对着待放的花苞,在心中默默祈祷着, 要是不开花就结果该多好呢。 这一春天, 果树没有开花,乡亲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 容,他们发现,在一片片浓浓的大叶子上, 已经结出了纽扣般大小的密密幼果。从此, 人们将这种无花而果的水果称为无花果。
威海的历史文化
威海卫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 海。1894年11月,日军进攻山东半岛,海陆配合妄图攻占 威海。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遥对旅顺、大连,建有 拱卫渤海门户的北洋海军基地。日军为避开从威海港正面 进攻,1月20日晨,日“山东作战军”,于荣成湾龙须岛 登陆,占荣成。25日,日军分兵两路进攻威海。2月1日, 占威海卫城。同日夜,丁汝昌令敢死队登北岸破毁炮台, 以免资敌。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威海卫海军基地完全 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为纪念此次国难阵亡将士,牢 记历史教训,后人修建了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
威海概况
威海概况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三环海一面依山,北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从它重要的地理位置来看,素有的“首都的钥匙和门户”之称。
总面积5436平方公里,人口248万左右,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人口52多万。
威海历史:早在 7000 多年以前,威海这个地方就已经有人类居住了,那时候呢叫“石落村”,只是一个海边小渔村。
在明初,我国沿海受到海上倭寇不断侵袭,当时日本武士勾结中国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由于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所以把劫掠中国的日本人称为“倭寇”),在明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朱元璋执政的最后一年公元 1398 年,为了防止倭寇侵袭,明政府在东南沿海设威海、靖海、宁津、成山四卫,(卫为明代驻兵的地方),威海取名威震海上倭寇的意思。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仅7 年的时间便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
1898年威海被英国强租, 1930 年收回,长达 32 年之久。
大家都知道香港被英国强租了 100 年,这段屈辱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但是威海也曾被英国强租 32 年,1938 年又被日本强占三年之久,也许这段历史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99年澳门回归时,有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它就是闻一多先生所写的七子之歌。
他用拟人的手法把被帝国主义强行瓜分的七块领土比喻成无法回到妈妈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它们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受尽异族欺凌蹂躏的悲痛,表达了重回母亲怀抱的渴望。
那大家能不能说出七子是哪七个地方?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 (今广东湛江) 九龙、旅大(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直到 1949 年威海卫正式更名为“威海”,直到今天。
在1987 年 6 月以前威海还是烟台的一个县级市, 1987 年 6 月以后正式独立为一个地级市,市辖三个市,三区。
威海的历史典故
威海的历史典故威海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典故与其相关。
1. 威海英烈故事:威海历史上有不少英勇抗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比如郭凌霄、黄海英等。
他们的英勇事迹被广为传颂,成为威海的光荣历史典故。
2. 红海滩:红海滩是威海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一个历史典故的来源。
红海滩是指威海市环海公路沿线的一片红色的海滩,这片海滩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发生过一系列著名的战斗,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红色的海滩代表着威海抗日英烈们的鲜血与牺牲,成为威海的象征。
3. 威海卫:威海卫是威海的古代城堡,也是威海古代城市的核心。
威海卫始建于明代,曾是明、清两朝的重要军事防御要塞。
威海卫的兴衰沉浮见证了威海市的历史变迁,成为威海历史文化的象征。
4. 威海水师:威海水师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之一,这支水师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国海军的崛起有着重要的影响。
20世纪初,威海水师曾经是与南洋水师齐名的中国两大水师,为保卫国家海疆立下了赫赫战功。
5. 威海路:威海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被称为威海的“黄金大街”。
威海路最早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经是威海的商业繁华地带。
如今,威海路仍是威海市的繁华地段,保存了许多历史建筑和风貌,反映了威海的历史变迁。
6. 石乡:威海市曾经是一个石材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被誉为“石乡”。
威海的一些地标建筑,如威海卫和威海水师等,都使用了当地产的石材。
石乡的典故也体现了威海的传统产业和石雕工艺。
7. 对台抗英: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舰队进攻中国大陆。
威海是其中一处被攻占的城市。
威海守军面对英军的进攻,在城市的抵抗战中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此次对台抗英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抗英战斗,也展现了威海人民抵抗侵略的勇气和坚毅。
8. 威海口:位于威海市东部的威海口是一处著名的自然港口。
自古以来,威海口就是商船和渔船的停泊地。
在清朝年间,威海口设立了海防局,成为防备外来侵略的重要据点。
威海口因其地理位置和军事重要性而成为威海历史上的重要典故。
我的家乡威海的变化作文
我的家乡威海的变化作文提起我的家乡威海,我的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那是个美丽又迷人的海滨城市。
这些年,威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次回家,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惊喜。
小时候,威海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小城。
街道不宽,但很干净;房子不高,但充满了温馨。
那时候,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玩耍的乐园。
每到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奔向沙滩,挖沙坑、堆城堡、捡贝壳,一玩就是一整天。
阳光洒在金色的沙滩上,映照着我们无忧无虑的笑脸。
记忆中的威海,交通没有那么便捷。
公交车线路有限,出门大多靠自行车或者步行。
道路也不像现在这样宽敞平坦,有些地方还是坑坑洼洼的。
记得有一次,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经过一段颠簸的土路,差点被颠下来,那感觉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趣又好笑。
当时的商业也没有如今这么发达。
购物的地方主要就是那几个小小的商场和街边的杂货店。
想要买件漂亮的衣服或者新奇的玩具,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多。
而且,那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各种各样的美食街和餐厅。
偶尔能吃上一顿麦当劳,都能让我开心好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威海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迅速地蜕变着。
如今的威海,交通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宽敞的马路四通八达,车辆川流不息。
公交线路越来越多,而且很多都换成了新能源公交车,既环保又舒适。
不仅如此,还修建了高架桥和地下通道,让交通更加顺畅。
我上次回家,爸爸开车带我在城里转了一圈,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堵车的情况,那感觉真是太棒了!城市的建设更是日新月异。
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一个比一个漂亮。
以前那些老旧的房子,经过改造也焕然一新,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走在街头,到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商业的繁荣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大型购物中心、超市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里面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各种国际品牌纷纷入驻,让人目不暇接。
美食街里汇聚了天南海北的美食,无论是麻辣鲜香的川菜,还是精致甜美的粤菜,都能在这里品尝到。
威海发展趋势
威海发展趋势威海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近年来,威海经济持续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下面将就威海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威海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过去,威海主要依靠渔业和轻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但近年来,威海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威海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威海的工业和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威海还加大了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群。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威海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威海在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威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近年来,威海还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升级和转型,将旅游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综合经济体系。
威海依托海洋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的海洋旅游项目,如海洋公园、海洋主题酒店等。
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威海旅游业的发展,并为威海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能。
再次,威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威海位于黄海之滨,生态环境资源得天独厚,而且威海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威海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实施海洋生态治理,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和资源恢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威海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注重能源的清洁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措施为威海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威海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威海市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孵化器。
威海还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这种科技创新的推动将进一步提升威海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威海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威海正处于一个向好的发展趋势当中。
失忆的中国:几乎被国家遗忘的威海殖民地历史
失忆的中国:几乎被国家遗忘的威海殖民地历史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4年间,威海市地方政府投资近百万元,组织以市档案馆馆长张建国为代表的档案工作者3次飞越英吉利海峡,走进英国国家档案馆,复制回冷落沉睡于异国它乡70多年的历史档案3万多页,历史照片2000多幅,缩微胶卷240多米,使英租威海卫时期,在历史上断档和空白了半个多世纪的大批档案卷宗远渡重洋,回归祖国。
失去记忆的困惑清代末期,阴霾笼罩下的北京城正在进行着一笔土地与人口的交易。
光绪24年5月13日,西历1898年7月1日,大清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硕庆亲王奕匡力、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刑部尚书廖守恒,与大英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窦纳乐签署《租威海卫专条》,条文如下: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省之威海卫及附近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以为英国在华北得有水师合宜之处,并为多能保护英商在北洋之贸易。
租期应按照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
所租之地,系刘公岛并在威海湾之群岛及威海全湾沿岸以内之十英里地方。
以上所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以外,在格林尼治东经121度40分之东沿海附近沿海地方,均可择地建筑炮台,驻扎兵丁,或另设应行防护之法。
又在该界内均可以公平价值择用地段,凿井开泉,修筑道路,建设医院,以期适用。
以上界内所有中国管辖治理此地,英国并不干预。
惟除中英两国兵丁之外,不准他国兵丁擅入。
又议定,现在威海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租地之武备有所妨碍。
又议定,所租与英国之水面,中国兵船无论在局内局外,仍可享用。
又议定,在以上所提地方内,不可将居民迫令迁移、产业入官。
若因修筑衙署、筑造炮台等官工须用地段,皆应从公给价。
此约应自画押之日起,开办施行。
其批准文据,应在英国京城速行互换。
为此,两国大臣将此专条画押盖印,以昭信守。
此专条在中国京城缮立汉文4份、英文4份,共8份。
一纸公文,廖廖数十语,竟扭转了一方天地的乾坤。
一百多年前,在泱泱大清王朝疆土上,威海虽然只是弹丸之地,却演义了中国近代史上沉重的一幕。
关于威海的红色历史史诗
威海是一座拥有红色历史的城市,以下是一些关于威海的红色历史史诗:
1.威海卫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威海卫地区发生了许多抗击
日军的战役。
其中,威海卫保卫战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威海卫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天福山起义:天福山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
也是威海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起义发生在1932年,参与者主要是天福山地区的农民和工人。
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为胶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
3.威海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威海卫地区也经历了许多战役。
其中,威海解放战役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威海卫地区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解放了威海卫。
以上是关于威海的红色历史史诗的一些介绍,这些历史事件是威海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象征,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威海简介概况
山东威海简介概况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黄海,南靠青岛市,北界烟台市,是一座美丽的沿海城市。
威海地处较小的半岛上,拥有建立于深蓝的黄海面上,国家级风景区——威海市荣成市南部的威海环岛旅游度假区与威海市区,其中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威海石岛、威海大观园等,这里的渔港、浴场、风景区及市区更是另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温馨的文化气息。
威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时威海是滨海渔村。
到了20世纪初,一批华侨回流,开始给威海带来了商业活力,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威海逐渐发挥出了港口的重要作用,成为东北区域的主要港口之一。
今天的威海已成为一个活力四射的现代化城市,却又和其它城市有所不同的味道。
首先,威海的气候非常适宜,夏季凉爽宜人,冬季温和且不寒冷,是个有好山好水,在海滨的城市。
其次,威海的发展速度与近年来国内不断发展的经济速度相一致。
城市发展速度快,质量高,威海在国内一段时间里拥有全国GDP1%的运营蓝图。
市政府也在持续大手笔的抽象规划,计划为威海打造一个国际化港口城市,力争成为区域重心。
威海经济主要取决于港口,海洋经济和服务业,以及旅游业。
威海地处大海之畔,拥有大量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形成了以海产品为主的地方特色美食,比如著名的威海大闸蟹、拌海蜇、烧海参等,美食之外,还享有各种文化场所。
至于娱乐活动,观光旅游、沙滩休闲、水上运动、文化娱乐等各种项目这里都非常丰富。
其中威海环岛景区和威海大观园景区获得了重点开发,成为了威海著名的文化旅游区和自然风景区。
还有许多游乐园、海洋馆等等。
威海的夜生活也十分精彩,夜市里人头攒动,也有各种KTV、酒吧等娱乐活动。
此外,威海各类节日和活动也多姿多彩,比如樱花节、海洋文化节等。
总的来说,威海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示真正中国城市的地方,也是一个惊人自然风光和文化娱乐场所多、适合观光旅游和居住的城市。
欢迎各位到威海来找寻自己的感受。
在威海10年的生活感受
在威海10年的生活感受威海,这座山海相依的城市,已然成为了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
十年前,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不安,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那时,威海的海风是那样的清新,又带着些许的凉意,仿佛在告诉我:这里,将是你新的开始。
十年间,我见证了威海的变迁,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汗水。
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熟悉,每一个角落都似乎镌刻着我的故事。
那些悠长的海岸线,我曾无数次地漫步其上,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深邃。
那些星罗棋布的小岛,我曾乘船前往,探索着它们的神秘与美丽。
威海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海水,都似乎与我有着不解之缘。
在这里,我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每当夜幕降临,我都会站在窗前,眺望着远方的山峦和近处的大海。
那一刻,所有的喧嚣都似乎远去,只剩下我和这片宁静的自然世界。
威海的自然风光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慰藉,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
威海的生活节奏是舒缓而宜人的。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朴实善良。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街头迷了路,一位热心的老大爷不仅为我指明了方向,还亲自带我走到了目的地。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和人情味。
在威海,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一起探索着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从海鲜大餐到街头小吃,每一次的品尝都充满了惊喜和满足。
我们还一起参与了各种社区活动,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活力和多元化。
然而,威海并非完美无瑕。
它也有着自己的不足和挑战。
比如,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同时,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如何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文化底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尽管如此,我依然深深地爱着这座城市。
它给了我太多的回忆和感动,也让我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每当有人问我为何选择留在威海,我总是笑着说:“因为这里有山有海,还有一群可爱的人。
”回首过去十年,威海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和进步。
威海概况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北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与烟台接壤,素有“京津的钥匙和门户”之称,全市总面积为5436平方公里,总人口252万,其中市区面积为731平方公里,人口为52万,共辖三市三区,三市分别是荣成,文登,乳山,均是我国的百强县,三区则是环翠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
说起威海的历史可以用“悠久”二字来形容,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那是叫做“石落村”元朝则成为“清泉夼”“夼”是上面一个“大”下面一个“川”意味有水洼的地方,清泉就是温泉,从此地名可以看出威海的温泉资源十分丰富,到了明洪武31年(1398年)明政府为了防御海上倭寇的侵扰在此派兵设防,建立卫所,称“威海卫”取威镇海疆之意,从此威海作为地名开始出现,1888年我国第一支海军——北洋舰队成立,并把提督衙门设在威海的刘公岛上,1894年甲午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8年—1930年威海被英国强租了32年,1945年解放,1987年脱离烟台成为山东省17地级市之一。
大家来威海第一是来看海的,另外则是被威海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吸引而来,威海的噪音指数,水质,空气指标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并且是我国第一个旅游城市,第一个环境城市,第一个绿化城市,第一个卫生城市,而且在03年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居环境奖,是在获奖的100多个城市中唯一的一个亚洲城市,威海之所以有这么好的环境除了地理位置优越外,还与政府的绿化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在绿化方面政府有“三三制”原则,就是一亩地1/3用来建筑,1/3用来修路,1/3用来绿化,还有个口号:见缝插绿,找缝插绿,造缝插绿。
正是由于这个政策的贯彻执行才有了威海今天的优美环境,此外,威海市政府对工业企业也有严格的控制,在威海只有轻工业企业,比较知名的有:金猴皮鞋,环球渔具,威高集团,三角轮胎,山花地毯等都非常的有名,由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离韩国很近的地理优势,威海也吸引了韩国的一些企业来此通知,比较有名的有三星电子,大宇企业等,还有一些电子公司和服装公司,韩国企业已占威海经济的47%。
在威海市博物馆,与历史对话
一座城市,一脉文化,一种精神。
博物馆既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又传承着文化与文明,是了解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窗口。
今天,让我们走进威海市博物馆,在古今对话中,感受威海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文化变迁。
夷风古韵在古老的中国东方,在陆海相接的胶东半岛,生活着一支族群——东夷。
他们顺应环境,用聪明才智谱写了灿烂的篇章,留下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遗产。
作为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时代,威海就出现了原始先民。
到目前为止,威海共发现6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当时的威海先民在海边建立居住地,会使用石器,通过捞贝、捕鱼、狩猎和采集获取食物,烧造陶器用于存储和烹饪食物……走进威海市博物馆,7000年前先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再Dialogue with History in Weihai Museum文/郭晓娟在威海市博物馆,与历史对话“夷风古韵 威震海疆——威海历史文化展”展示了威海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的历史。
The “Oriental Ancient Charm, Inspiring Awe in Coastal Border Areas — Weihai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xhibition” displays the history of Weihai from the Neolithic Age to the present.《孝感集咏》是威海市博物馆馆藏年代最早的纸质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图为《孝感集咏》内页。
Xiaogan Jiyong (The Story of a Filial Son) is the oldest paper relic in the Weihai Museum, and has significant historical research value. The picture depicts an inside page of the Xiaogan Jiyong .南20公里的茼山镇,高20.5厘米、重32.5千克,上面镶有铜诏版,为研究秦的度量衡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威海名称的由来
威海的历史
• 威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周三 代,今市境为东方夷之地,属青州,有菜夷聚居。 北齐天统四年 (568年),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此后,朝代更替,但隶 属文登县未变。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 而来。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 属英国殖民部。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置威海卫行政区, 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 成立文登专区,辖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海 阳、牟平、福山等8县。1956年2月,文登专区撤销,今威海地域改 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 1967年2月, 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今威海地域属之。 1983年8月撤销烟台地区, 设烟台市(地级),同时威海市改为省辖 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3县归烟台市管辖。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为环翠区;烟台 市的荣成、文登、 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1988年10月,文登县改 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 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
目录
• 威海名称的由来 • 威海的历史 • 幸福门 • 感受 • 威海景观
威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汉初时,威海叫“石落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又来又称为“落柑 村”,据后人推测,之所以改为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这里遍地布满了 柑橘树的缘故,至于是否如此,无从考证。到了元代,改为“清泉 夼”。改名原因,无从知晓,但从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 思,作为威海这样一个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来说可以想见水的重要, “夼”是洼地的意思,可能也有因卫城在北棉花山南佛顶山西古山环 绕之下而得名,依这样理解这个名字是依地势而取的名字。现在环翠 楼公园东门北侧还有一个立有“宝泉普济”碑牌的泉水井,每天都有 很多人前来打水。另据《威海卫志》(清乾隆本)记载:“在环翠楼东 南石窟中,泉洁而甘,大旱弗匮。邑人咸取以酿,号‘小惠泉’”, 不知这“小惠泉”对于这个名字有无历史渊源?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 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来。 1945年,设威海卫市,建国后改成威海市。
威海地理概况
威海地理概况威海别名威海卫,意为威震海疆。
威海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并回归祖国的“七子”之一。
威海是“三海一门”之一。
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
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
1996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2009年5月7日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
2015年成为中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城市。
威海市区县划分地级威海市包括环翠区、文登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进出口加工保税区(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南海新区、荣成市、乳山市。
至2011年底,共49个镇、22个街道办事处、2513个村民委员会、396个居民委员会。
威海市占地面积威海,中国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山东烟台接壤。
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
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1]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素有“韩货交易桥头堡”的山东省威海市抢得中韩自贸地方合作先机。
[9]早在1990年,威海与韩国仁川就开通了中韩首条海上航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威海已经成为中国对韩经贸往来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城市。
专家分析,中韩自贸区将对两国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助于中国经济的企稳。
据悉,近期威海市环翠区将与韩国仁川中区厅签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一个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的新高地正在强势崛起威海旅游威海旅游资源丰富,有海岛海岸、城市园林、历史遗迹。
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1处,AAAA 级旅游景区8处,AAA级旅游景区6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游览景区(点)80多处。
【山东】威海的来历和传说
【山东】威海的来历和传说威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
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夷之地,属青州,有菜夷聚居。
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
此后,朝代更替,但隶属文登县未变。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
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
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
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置威海卫行政区,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成立文登专区,辖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阳、牟平、福山等8县。
1956年2月,文登专区撤销,今威海地域改属莱阳专区。
1958年10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1967年2月,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今威海地域属之。
1983年8月撤销烟台地区,设烟台市(地级),同时威海市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3县归烟台市管辖。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为环翠区;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
1988年10月,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
1993年7月,乳山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Word文档 1代管。
传说在很早以前的时候,威海是一个被视为仙界的地方,这里山水奇丽,风景入画,住着很多的神仙.闲来无事的时候,神仙们会聚在一起,乘云踏浪到海上垂钓极为美味的仙物,吃了能增加道行,修炼功力,,常人吃了有如百神护体,可以青春不老,脱凡胎而成仙体.于是历朝历代众多梦想长命延年,天界为仙的人,都不远万里纷纷前来寻求不老仙方和仙物.那就是威海灰刺参.所以威海灰刺参便具备了极品海参的品质,以及很多的神奇的食补食疗功效.刘公岛为什么叫了这么个名字呢?相传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东汉末年刘氏皇族的一支人,不堪曹魏政权的迫害,迁居岛上避难;一是与民间流传的刘公刘母的故事有关。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南方北上的商船突遇狂风袭击,数日不见陆地,粮食淡水都用光了,人们绝望了,只好听天由命地随波逐流。
威海介绍-威海简介PPT(经典版)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威海城市概况
别 名 :威海卫 ;下辖地区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 ;面 积 :5797平方公里;人 口 :282.5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3480.10亿人民币。
2、城市概况
威海
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 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
3
花饽饽
花饽饽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不仅外观好看, 而且是纯天然手工制作,营养美味,健康环保, 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谢谢大家
3、旅游景点
成山头
又称“天尽头”,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 镇,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 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距南北国际主航 道仅5海里,与韩国隔海相望,仅距94海里。
3、旅游景点
山东法华院
又名赤山法华院,是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 石岛镇北部的赤山南麓,始建于唐代。 是一处情系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佛教寺 院。
威海城市介绍
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பைடு நூலகம்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威海市历史悠久。 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 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 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威海
威海取威震海疆之意,别名威海卫。 威海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最近的城 市、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 海战的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并回归祖国 的“七子”之一。
做为饺子馅料儿的鲅鱼肉质更鲜美。
起糕
起糕,是山东省威海一种传统糕类小吃,尤其 在文登、乳山更是常见。
一般要配着稀饭食用。由于太好吃,吃得快, 容易噎人,故又称“噎煞狗”,一般要配着稀饭 食用。
威海城市介绍PPT
二 特色景点
南海公园
南海公园是威海市最具海洋特色的公园,位于文登区金乡东路与海景路交汇处,占地面积约 2000亩。 南海公园以海洋为主题,分为南海广场、南海雕塑、南海喷泉、南海沙滩和南海码头等五个 景点。 南海公园内有宽阔的海岸线和清澈的海水,是欣赏海景和玩耍沙滩的不错之选。
二 特色景点
威海公园
威海公园是威海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环翠 区海滨中路,占地面积约2000亩。 威海公园以山水为主题,分为四个功能区:文化 区、休闲区、运动区和生态区。 威海公园内有多种植物和动物,是市民游客休闲 娱乐的好去处。
第三章 当地美食
三 当地美食
鲅鱼饺子
鲅鱼饺子是一道以鲅鱼为馅料的饺子,它鲜 嫩可口,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威海人非常喜欢鲅鱼饺子,因为鲅鱼肉质鲜 美,无需加其他调料。鲅鱼饺子以鲅鱼为主 料,制作过程简单,但口感却非常棒。吃完 鲅鱼饺子后,可以感受到大海的气息,仿佛 在吃着一个个鲜美可口的饺子。
一 历史故事
唐太宗征东
唐朝时期,威海地区曾是高丽与唐朝的边界地带。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曾发动征东战争,威海地区 是唐朝军队的重要战场。唐太宗在威海留下了许 多战争遗迹和传说,如唐太宗征东纪念碑、征东 战场等。
一 历史故事
戚继光抗倭
明朝时期,威海地区曾是倭寇入侵的重点区域 之一。据史书记载,民族英雄戚继光曾率军来 到威海地区抗击倭寇。他在此地修筑城墙、建 立军事基地,有效地抵御了倭寇的入侵。戚继 光在威海留下了许多抗倭遗迹和传说,如戚家 军墓、抗倭纪念碑等。
四 民俗文化
“串黄河”风俗
串黄河是流传在文登市高村镇的民间大型传统 游戏,表演地点多选择宽敞的空地,时间多在 正月十五晚上。串黄河阵势有“九曲黄河阵”、 “黄河八卦阵”、“六城黄河阵”等,阵势弯 曲萦回,犹如迷宫。六城黄河阵,以19×19 根草把为桩,桩上端装油灯一盏,桩距5尺或 7尺,等距竖立,用绳子界开,左三城,右三 城,共12阵361盏灯。阵阵相通,阵前扎彩 坊悬灯插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节日供神 古时渔民主要是敬龙王, 海神娘娘,财神三宫,按 一定的节令供奉。除夕之 夜或初一早晨,渔民到龙 王庙,海神娘娘庙烧香叩 拜,或到海边摆供品,焚 香纸,求神灵保佑一年太 平;渔民家里都供有财神, 每次出海前,渔民都要根 据习俗上三柱香,以求神 仙能能保佑他们。
• 祭祀渔神 渔民首次出海拉网,当捕 到鱼之后,首先要练大鱼 蒸熟盛于盘中,在船头奠 酒焚香,祈祷龙王爷保佑 海上发财。几条船在一起 捕到鱼的时候,谁的船先 打上鱼来,就放鞭炮、敲 锣鼓,并拣最大最好的鱼 供在船头。
•
2006年பைடு நூலகம்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 经济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市财政支农资金达到13.8亿 元,比上年增长25.1%。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增,农业基 础进一步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市场竞争 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含量大幅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 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农村政 策得到全面落实,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展。 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农民 人均纯收入6842元,增长12.5%。在全省提前对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5.3 %,44.7万农民享受医疗补助。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村村 通自来水。
威海的变迁
• 威海古为东方嵎夷之地,夏、商属青州,周 代为莱子国地。春秋战国为齐国属地。秦代 属齐郡砢县。两汉属青州东莱郡,三国改属 青州长广郡。西晋至隋代,屡有变迁,历属 东莱国牟平县和青州长广郡昌阳县、东牟郡 东牟县、光州东牟郡观阳县和牟平县等。唐 代先后属登州、莱州、蓬莱。五代、宋代沿 袭唐制。金元改属宁海州。明属莱州府宁海 州、登州府宁海州。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设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3卫隶属山东都 司。清初,属登莱青道登州府宁海州。雍正 三年(1725年),3卫改属登州府。雍正十 三年 (1735年)改成山卫为荣成县。1898年, 威海卫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10月,中国 收回威海卫。1934年后,历属鲁东区、第七 行政区、鲁东行辕。1940年荣成、文登解放, 属山东省胶东行政区。1941年,属东海专区。 1945年8月,设威海卫市(地专级),直属 胶东行政区、1948年,改为县级市,属东海 专区。1950年至1982年历属文登专区、莱阳 专区、烟台专区、烟台地区。1983年威海市 (今环翠区)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 管,文登、荣成、乳山3县归烟台市管辖。 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环翠区; 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归威海市管 辖。
•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63.9 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城镇规模以上投资490.6亿元,增长26.6%; 农村规模以上投资完成投资173.3亿元,增长21.2%;房地产开发完 成投资58.3亿元,增长27.7%。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项目建成投产率47.8%,新增固定资产 291.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3.9%。 对外贸易 2006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1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 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95.1亿美元,增长26.1%。其中,出口60.1亿美 元,增长27.0%;进口35.0亿美元,增长24.6%。全市新签订对外劳 务承包合作合同441份,合同利用外资额3.0亿美元,增长114.0%; 完成营业额2.5亿美元,增长84.7%;外派劳务6739人,增长12.0%; 期末在外人数1.17万人,增长10.9%。
•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69.7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12亿 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25.42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 336.22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2%、62%和28.8%。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13.48亿元,按 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5.8%,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7.92万 人,增长5.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9.4亿元,增长28.6%;在岗职工年平均 工资15663元,增长19.8%。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5.3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 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在消费领域,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居 民消费价格中,非食品价格上涨0.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6%,食品、烟酒 及用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居住等项目价格分别上涨3.1%、 1.5%、0.8%、0.4%和5.1%,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等项目价格分 别下降3.1%和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与上年持平。在生产领域,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15%。
• 人民生活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始终以“富民 强市”为目标,把富民扶民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 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加城乡居 民收入,尽力扶持弱势群体,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居 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6841.59元,增长 12.5%。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2006年威海市经济承接 上年良好态势,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居民工薪收入稳步提高。二是随 着城市居民投资渠道的拓宽和投资理念的更新,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 收入成为家庭收入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 首先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强化对“三农”的扶持政策,全面贯彻 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其次是税费负担下 降、市场粮价平稳回升、农民收入有所提高等诸多有利因素,使全市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
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在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也同步增长,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逐步转变,呈现出城市居民消费档次升级、领域拓 宽、居民消费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变、由必需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 的新格局。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支出 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农民的消费支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消费性支出4004.66元, 增长13.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人均1450.5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交通和通 讯消费人均支出397.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人均302.35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1.6%。居住消费人均支出588.6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城乡居 民消费需求明显上升。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家庭消费性支出看,居民家庭消费呈现多元化,消费升 级商品,如高档耐用品、住房、旅游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 食品消费支出为3085.36元,比上年增长13.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671.73元,增 长22.0%;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购买量增加。城市居民人均日用耐用 消费品支出461.2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人均医疗保健支出748.80元,比上年 同期增长9.7%;人均交通通讯支出1167.5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人均教育支出 529.9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4%;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231.74元,比上年同期 增长54.0%,其中,团体旅游增长45.84%,人均用于杂项商品和服务类支出518.91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4.4%;人均居住支出1327.4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3%。
威海人的婚俗
• 一般结婚前要先定亲,烟台人称谓通日,也就是定一下结婚的具体日 期。然后就可以商定结婚的一些习俗。当然烟台有一些结婚和定亲的 小风俗,你不一定要照着办,只要双方父母觉得好就可以。如果就是 想知道的话你可以给我留言。我个人觉得还是新事新办好。 烟台有个土规矩,结婚是要穿红鞋的,其实我们都不喜欢红鞋,过后 也没法穿,但是一般老人家都挑这个,梳子、铜盆、镜子、还有红包 袱,这些是结婚当天要拿的,还要给新郎买衣服鞋子,给婆婆买鞋子. 准备个红盆,里面放镜子,梳子,肥皂盒,香皂,各一对。 再用红绳 绑两个花生,两个板栗,两个桂圆,两个........ 还有什么,偶忘记了。 盆里还放红包吧,忘记了。 最后,用红包袱把红盆包起来。这个当你进婆家时,有人要从伴娘手 里接过去的。叫“接福”吧。 其实一个地儿一个风俗,没太多的讲究。 另外,还要有个红箱子吧, 具体放什么东西,我都忘了。 只记得到了婆家后,公公用包着红布的擀面杖在箱子的四周敲敲打打 后,再打开。然后再把准备好的压箱钱放里面。
•
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日益普及 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 139台,电冰箱、电冰柜120台,洗衣机84台,录音机80台,照相机 62架,微波炉52台,影碟机和录放像机78台,家用计算机54台,空 调器27台,固定电话89部,移动电话175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 色电视机99台,电冰箱84台,家用电话96部。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大 量进入寻常百姓家。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 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 额52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人均储蓄存款1.88万元,列全省 第3位。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 2006年,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20.02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住房内在质量有了较大改善,99 %的家庭住房为单元式配套住宅,63%的家庭住房为三居室,98%的 居民用上了干净无污染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气,95%的家庭拥有了暖 气、空调等取暖设施。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4.47平方米,居住环 境也有了较大改观,绝大多数家庭用上了自来水、液化气,卫生洁净 的居住环境成为农村居民的居住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