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简要文本

合集下载

威政办字〔2020〕7号——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复工的通知

威政办字〔2020〕7号——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复工的通知

威政办字〔2020〕7号——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复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2.13•【字号】威政办字〔2020〕7号•【施行日期】2020.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复工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为认真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复工的通知》(鲁政办发明电〔2020〕7号)要求,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复工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推进工程复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全面摸排梳理在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情况,对满足复工条件的,原则上要抓紧复工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因疫情防控或气候原因暂不具备复工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尽早复工,可分标段、分路段逐步复工。

鼓励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备工备料,促进有效投资。

对正在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前期重点项目,各项目单位要积极组织咨询、设计等单位,改进工作方式,加快推进可研报告、设计文件编制和要件报批工作。

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在用地、用海、用林、环保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项目审批。

要积极研究改进招标方式,鼓励优先采用电子招标方式。

已确定施工单位的,要尽快做好施工准备,尽早进场施工。

二、做好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属地政府责任和企业责任,全面落实省委、市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出台的关于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坚决做好工程施工疫情防控,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项目单位对本项目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要自觉服从当地政府督导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管理责任和措施。

有关参建单位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编制防控预案,强化防控措施,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合理调整施工组织方式,加强现场人员管理,减少或避免工人聚集,确保复工人员安全。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df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df

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39、《档案馆建设标准》;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28•【字号】威政办发[2009]132号•【施行日期】2009.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威政办发〔2009〕132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我市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的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山东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山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威海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用地,调整使用性质和容积率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设用地使用性质(简称“用地性质”),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中类进行分类。

本办法所称容积率,是指在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为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对符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符合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的地下建筑物,如地下室、半地下室、配电室、各类泵(站)房、防灾减灾通道、地下通道等配套设施用房,其面积不计入计算容积率的范围;对地下空间作为商场等经营性用房的,其面积计入计算容积率的范围。

第四条市规划部门负责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监察部门负责对市规划部门履行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以江门市为例的海岸建筑退缩线探索划定

以江门市为例的海岸建筑退缩线探索划定

以江门市为例的海岸建筑退缩线探索划定摘要:海岸带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最丰富的区域。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滨海地区建设活动有向海岸线趋近的趋势,不合理的布局不仅破坏海岸生态、景观,甚至会危害人类生产生活等的安全。

为缓解此类风险,海岸建筑退缩线的概念被提出并研究推广。

本文基于国内外实践经验,以江门市为例,探讨其海岸建筑退缩线的划定方法,旨在为江门市海岸空间管理提供有效抓手。

关键词:海岸带;建筑退缩线;分类划定;分级管控1引言海岸建筑退缩线(coastal constructive setback line),又称海岸建筑控制线,是根据海岸特征规定的禁止开发或禁止某些类型的开发活动的区域界线[1]。

其设置的目的是保护海岸及相邻海域的地形地貌、生态功能、海岸景观,降低沿海建筑遭受海洋灾害的风险以及维护公众的亲海权益。

海岸建筑退缩线的设定,可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或延缓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和其它损失,减轻滨海地区的环境压力,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动态特征,为海岸带地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自然生境,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亲海空间[2-3]。

经过国内外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划定海岸建筑退缩线对海岸带地区建设活动进行指引和管控,目前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广泛应用的海岸空间管理手段。

2海岸建筑退缩线的国内外实践2.1 国际经验20世纪60年代,海岸建筑退缩线的概念由美国最早提出,至今美国已有约三分之二的沿海州和大湖区通过设立海岸建筑退缩线来管理海岸空间建设活动,通常是基于30~50倍的海岸年平均侵蚀率来设定各州具体的退缩距离[4],退缩范围内禁止或严格限制建筑开发活动。

20世纪80年代起,欧洲地区普遍开始了海岸建筑退缩线管理的实践,沿海各国或相关组织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了不同的退缩距离和管控要求(表1),部分国家还通过立法确立了海岸建筑退缩线的法定地位。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推荐整个地中海流域使用100米作为统一的退缩距离,但褒贬不一[5]。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威政发〔2016〕23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威政发〔2016〕23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威政发〔2016〕23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威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2016年8月31日威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安全,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山东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鲁政发〔2015〕3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科学发展三条主线,强化问题导向,加强重点河流、重要水体治理与保护,全面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科学决策、系统施治,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责任落实,着力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施治、社会参与的水污染防治大格局,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和绿色竞争力,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列入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市控以上重点河流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高于60%;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稳中趋好。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意《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决议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意《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决议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意《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决议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威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16.07.21
•【字号】
•【施行日期】2016.07.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意《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决议
(2016年7月21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威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威海市环保局受威海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编制《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草案)》情况的说明,认真审议了《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草案)》。

会议认为,威海在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着不断增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生态保护压力,有必要加强环境总体规划,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关系,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威海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立足本市实际,经过深入研究,编制的《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草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发展理念,从自然生态要素的空间系统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的时间系统性两个维度,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承载底线、环境质量基线,对于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会议决定,同意《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由威海市人民政府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后组织实施。

来自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来自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本次总体规划的直接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市域,包括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市和乳山市,总面积为569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为环翠区行政范围〔包括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总面积为769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近期:2004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第十一条经济发展策略(1)---------(2)---------(3)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35%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5%以下。

第十七条人口规模1.现状人口规模现状城市建成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27万人,暂住人口29.73万人。

2.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建成区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为10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为130万人,远景2020年以后人口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基础设施按照170万人预留。

第十九条市域总人口1.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33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60万人左右;2.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45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150万人左右。

第二十条市域城市化水平1.近期:2010年达到65%左右;2.远期:2020年达到75%左右。

第二十四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威海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A”字形格局,包括:“一个主中心,四个副中心、三条发展带、十三个重点镇”。

1. 一个主中心:威海城区为带动全市发展的主中心。

2.四个副中心:文登、荣成、乳山和石岛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四个副中心。

3. 三条发展轴第三十二条市域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1)市域水资源量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28亿立方米。

全市现状50%、75%、95%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51800、44500、35900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00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5.28亿立方米。

2019年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2019年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总则1.《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于1982年由国务院批准,修订于1988年,经过十多年的实施,XX的城市面貌显著改观,旧城改建和新区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城市功能和整体环境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XX相继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开放港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党和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以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浦东开发开放为代表的长江沿岸经济走廊加速开发,都标志着XX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决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以《XX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6—2020年)》为指导,特制定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总体规划本着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立足XX跨世纪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指导思想,突出“战略性、超前性、适应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重点内容为:(1)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合理引导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产业和人口的分布,提高用地集约性;(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主城功能分区,强化主城服务功能;(4)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历史遗存,继承和发扬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筑生态框架,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完善基础设施系统,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3.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年至2020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下世纪中叶。

近期规划期限为2000年。

中期规划期限为2010年。

4.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镇地区和主城三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即XX市行政区域,面积8467平方公里;城镇地区规划范围包括主城、外围7个重点镇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面积2256平方公里;主城规划范围以三环路以内地区为主,面积约85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具体划分见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第4部分)。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2.13•【字号】威政办字〔2022〕35号•【施行日期】2022.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威政办字〔2022〕35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2月13日威海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根据《商务部等10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公布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2〕209号),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下简称“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为做好试点相关工作,按照《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商流通函〔2021〕176号)、《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1〕24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以《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为法律依据,将便民生活圈建设与旧城改造、城市有机更新等紧密结合,构建以完整居住社区为基本生活单元、以便民生活圈为统筹的两级体系,通过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提高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提高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建立市、县、镇三级联动机制,按照“两年试点、三年推广”的思路,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及扩大就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力争提炼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可复制推广的“威海经验”。

威海市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项目

威海市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项目

威海市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建设方案威海市国土资源局2018年9月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背景 (1)1.2 建设意义 (2)1.3 项目目标 (3)1.4 建设原则 (3)1.5 建设内容 (4)2 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 (5)2.1 自然地理概况 (5)2.2 已有资料及分析利用 (5)3 规范依据 (8)4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10)4.1 平面坐标 (10)4.2 高程基准 (10)4.3 数据基本内容与格式 (11)4.3.1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 (11)4.3.2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信息数据 (11)4.3.3 地理国情图件数据 (11)4.3.4 地理国情元数据 (12)4.3.5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统计分析数据 (13)4.3.6 数字线划图数据 (13)5 设计方案 (13)5.1 总体技术路线 (13)5.2 0.05米分辨率影像数据获取及处理 (15)5.3 数据资料整合 (16)5.4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提取 (17)5.4.1 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区别与联系 (17)5.4.2 建成区边界提取 (17)5.4.3 建设用地边界提取 (24)5.4.4 城市建设用地边界提取 (28)5.4.5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信息提取 (31)5.4.6 综合交通网络设施信息提取 (32)5.5 地理国情内业检查与外业核查 (33)5.5.1 内业验证和修改 (33)5.5.2 外业调查与核查 (33)5.6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 (33)5.7 地理国情监测报告撰写 (35)5.7.1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与分析 (35)5.7.2 监测报告成果格式与命名 (36)5.8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制作 (36)5.9 数字线划图更新 (36)5.9.1 总体要求 (36)5.9.2 定向建模 (37)5.9.3 立体采集 (37)5.9.4 外业调绘 (38)5.9.5 数据编辑 (41)6 质量控制 (42)6.1 质量控制措施 (42)6.2 检查与验收 (43)7 提交成果资料 (44)8 组织保障与进度控制 (44)8.1 项目组织 (44)8.2 时间安排 (44)8.3 保障措施 (45)8.4 安全管理 (45)9 经费预算 (45)10 绩效目标 (46)10.1 经济效益 (46)10.2 社会效益分析 (46)10.3 绩效考核指标 (47)1概述1.1项目背景2010年12月,李克强总理批示“要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发〔2016〕17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发〔2016〕17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发〔2016〕1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工作目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就地消纳和利用至少75%的降雨,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二、主要任务(一)强化规划引领。

1.科学编制规划。

依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建规〔2016〕50号),科学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适时修订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和道路等专项规划,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和要求,将控制指标细化到规划地块,强化对山水林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

2.严格管控项目。

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项目建设的规划审查、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各个管控环节,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确保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主体建设项目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6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6号威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复〈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威政请字〔2023〕1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威海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精致城市、北方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滨海旅游度假名城。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威海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9.2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15.4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52.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663.00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4.97亿立方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38%。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5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一、地质灾害概述 (1)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三、规划期限与基准年 (2)第一章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工作现状 (3)一、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 (3)二、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4)三、防治工作进展 (5)四、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6)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防治目标和任务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7)三、防治目标和任务 (7)第三章地质灾害易发区 (9)一、分区原则 (9)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概述 (9)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工作部署 (13)一、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13)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 (14)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18)一、地质灾害勘查 (18)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8)三、进一步完善或建立监测网络体系 (19)四、信息系统建设 (20)第六章经费估算及进度 (21)一、估算依据 (21)二、近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 (21)三、中远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 (21)四、资金来源 (21)第七章保障措施 (23)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23)二、建立健全基本制度 (24)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25)四、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25)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 (25)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1:500002 2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0000附表附表1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件附件1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说明书(2012~2025年)前言一、地质灾害概述本规划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附件2:《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容摘选总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市行政区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胶州湾西岸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

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哥庄镇(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

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3.19•【字号】威政发〔2015〕7号•【施行日期】2015.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的通知威政发〔2015〕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威海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威海市人民政府2015年3月19日威海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证城乡规划科学有效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威海市所辖区、国家级开发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应符合本规定及环保、环卫、卫生防疫、风貌绿化、人防、国防、消防、气象、抗震、防汛、供水、排水、海港、铁路、航空、安全、道路、通信、工程管线、地下工程、测量标志、历史文物保护、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城乡用地分类与使用第四条城乡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进行分类,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可用于城乡规划的文件和图纸。

第五条提倡合理的用地类别兼容与混合使用。

用地类别兼容与混合使用应符合环境相容、结构平衡、景观协调等原则,使用范围和要求见本规定附件1。

第六条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基本生态控制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程度等因素。

除文登区、临港区等现状海拔整体较高区域外,海拔60米以上地带不宜安排新建建筑物。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确需建设的,经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市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实施建设。

第七条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应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威海市城建长期规划

威海市城建长期规划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海市规划局2005.11前言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

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

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第三十一章附则 (46)附表1 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46)附表2 威海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47)附表3 威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47)附表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48)附表5 规划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2020年) (52)附表6 威海城区规划道路综合指标表(2020年) (52)附表7 威海城区主要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52)附表8 威海城区主要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53)附表9 威海城区主要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54)附表10 威海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4)附表11 威海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一览表 (55)附表12 威海市区海岸线利用规划一览表(不含岛屿岸线和泻湖内海岸线) (57)附表13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图纸目录 (57)附录1: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强制性内容 (59)附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名词解释 (59)项目名称: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11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所长: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高飞(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屈波(助理城市规划师)马克尼(助理城市规划师)崔宝义(助理城市规划师)曾浩(工程师)金晓哲(博士)王忠杰(城市规划师)司马文卉吴晶一陈小明张瑾威海市主要参加人员:刘茂德(副市长)李延茂(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峰(市政府秘书、科长)房德阳(市建委主任)隋永华(市规划局局长)刘玉文(市规划局副局长)兰鹏燕(市规划局副局长)徐东晖(市规划局副局长)都剑光(规划科科长)陈福旭(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昌勇(注册规划师)刘静(注册规划师)张伟(注册规划师)张启明(注册规划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威海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主要内容威海市人民政府i第一章总则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威海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威海市的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海滨生态及自然资源保护。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促进威海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

2、因地制宜地选择城镇化发展道路,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实现威海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统筹城乡,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开发管制界线和生态红线,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使用,强化城市特色,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4、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以民生导向作为城乡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基本出发点,引导城乡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保障民生需求和社会公平。

5、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妥善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产业体2系。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等上位规划。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

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威海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威海市区、文登市、荣成市和乳山市,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的范围西至双岛湾,东至五渚河,北至黄海,南至新俚李线,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规划区:环翠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区内包括三个派出机构: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区”),总面积为777平方公里。

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3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实施城市化战略,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内涵,建设现代化的“幸福威海”。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进一步壮大威海经济,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富裕威海”。

以威海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建设具有海湾特色的休闲度假城市,构建“魅力威海”。

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人居威海”。

发展策略1、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威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社会发展策略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稳步落实文化建设,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4城市性质城市性质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1、中韩经济区的桥头堡。

2、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地。

3、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组成部分。

4、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

5、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和服务业中心城市。

6、人居环境品质突出的生态城市。

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的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

用地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8.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8.4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400.0平方公里,其他区县、5外围独立组团、各乡镇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协调战略周边城市协调发展1、全面对接青岛积极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胶东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全面对接青岛。

首先,强调优势互补的产业对接,调整威海自身产业结构,与青岛形成差异化发展;其次,坚持交通先导原则,加强与青岛的交通对接;第三,加强威海港与青岛港之间的协作。

2、加强与烟台的空间联系新增西向的高速公路通道,与烟台规划大外环衔接。

增加从成山向西经温泉镇联系牟平和烟台大外环的高速公路;增加从荣成向西联系烟台、青岛的高速公路;结合现有的威烟高速,形成联系威海与烟台的三条东西向高速通道。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预留未来威海和烟台两个城市轨道交通对接的走廊,为未来两市轨道一体化衔接奠定基础。

加强文登与牟平、烟台市区的联系,新建快速路,与两条烟-威高速通道相接,提升区域交通集散能力。

6市域空间管制空间管制要素1、自然保护区市域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包括6处,分别为米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荣成成山头自然保护区、荣成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桑沟湾自然保护区、威海乳山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昆嵛山自然保护区。

2、风景名胜区市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包括6处,分别为刘公岛风景名胜区、成山头风景名胜区、圣经山风景名胜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赤山风景名胜区、圣水观风景名胜区。

3、森林公园市域范围内的森林公园包括9处,分别为双岛森林公园、仙姑顶森林公园、刘公岛森林公园、岠嵎山森林公园、正棋山森林公园、伟德山森林公园、天福山森林公园、石岛山森林公园、槎山森林公园。

4、山体及公益林包括市域范围内主要的公益林及重要山体。

5、河流湖泊河流湖泊分为建设控制区和外围缓冲区,其中建设控制区为河湖管理范围以内区域,外围缓冲区为河湖管理范围以外50 - 200米区域。

6、地表水源地保护区7市域范围内的地表水源地保护区共11处,分别为米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崮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冶口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所前泊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坤龙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后龙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逍遥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湾头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八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龙角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台依水库水源地保护区。

7、基本农田即《威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8、核电站限制发展区及高压走廊包括石岛湾核电站的限制发展区,以及核电站500千伏高压走廊。

9、海洋保护区包括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三类。

主要分布在市域近海区域。

10、滩涂与沙滩包括内陆及沿海的滩涂和沙滩,主要分布在市域海岸带以及内陆大型水面的周边。

11、机场净空控制区即威海机场的净空控制区。

12、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市域范围内的58处国家级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9处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

8生态保护红线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林地及公益林、地表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按照生态系统功能来划分,威海市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337.78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5.83%;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781.69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13.38%;土壤保持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3.93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1.45%%;防风固沙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36.05 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0.62%,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和市域空间管制的要求具体实施控制。

三区划定1、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水域、规划建成区范围外的基本农田、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山体、公益林、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海滨湿地、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和森林公园等。

禁止建设区总面积449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8%。

禁止建设区内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防洪安全、水源保护、灾害保护、风景名胜区管理、文物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湿地保护等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对河流水库、地质灾害易发区、蓄滞洪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文物保护单位、饮用水源、大型基础设施等的管理措施和保护要求。

92、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一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景区、威海机场净空控制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沙滩、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

限制建设区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26%。

限制建设区内落实国家和地方对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名胜区、一般农田、机场净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海滨沙滩等的管理措施;加强耕地保护与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指在城乡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内、城镇建设应依照城乡规划进行的地区。

适宜建设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6%。

适宜建设区内严格执行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020年,威海市域总人口为38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0%。

市域城镇体系1、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威海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A”字形格局,包括:一个10市域中心城市、五个市域副中心城市、三条发展轴。

一个市域中心城市:威海中心城区为带动全市发展的中心城市。

五个市域副中心城市:文登城区、荣成城区、乳山城区、石岛管理区和南海新区为市域的五个副中心城市。

三条发展轴:指三条产业与城市发展轴,即中心城区—文登城区—乳山城区发展轴、中心城区—荣成城区—石岛管理区发展轴、文登城区—荣成城区发展轴,构成“A”字型空间结构。

规划加强威海中心城区、文登城区与荣成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用地、交通、生态及环境保护、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密切协作,形成联合发展的态势,构建组合城市的空间框架。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威海市域形成4级城镇体系等级与规模结构,其中市域中心城市(>100万人)1 个,为威海中心城区。

市域副中心城市(10—35 万人)5个。

重点镇(1—5万人)13个。

一般镇(<1万人)共34个。

规划将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业主导型、旅游开发型、农贸流通型4种职能类型,其中综合型城镇6个,工业主导型城镇25个,旅游开发型城镇8个,农贸流通型城镇14个。

3、重点城镇发展(1)文登城区发展指引发展定位:市域中部副中心城市,威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发展机械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11城市规模:2020 年文登城区城市人口为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1平方公里。

(2)荣成城区发展指引发展定位:市域东部中心城市,重要的对韩经济联系门户,以发展食品加工、橡胶制品业、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海滨城市。

城市规模:2020 年荣成城区城市人口为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1.5平方公里。

(3)乳山城区发展指引发展定位:市域西南部中心城市,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化学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城市规模:2020 年乳山城区城市人口为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8平方公里。

(4)石岛管理区发展指引发展定位:市域南部副中心城市,以发展渔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港口城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