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问题浅析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面对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防御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防卫过当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涉及到伤害、诛杀等严重后果时,防卫过当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本文将对正当防卫中防卫过当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防卫过当的概念及特点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的范围之外,对于对方的非法侵害所采取行为的过于激烈,导致对方的人身、财产权益遭到了损害。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防卫过当属于违法行为,必须要负相应的责任。
防卫过当的主要特点如下:首先是正当防卫的范围之外: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一旦防卫的行为超出了这个范围,则就属于过当。
防卫过当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概念,涉及到多种因素,如被害人与施害者的身份、被侵权的权益性质以及防卫行为的过度情况等。
其次是非法侵害的状况:防卫行为必须要建立在对方非法侵害的基础上,如果对方的行为并不违法,则防卫过当就不适用。
但是,很多情况下,被害人未能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保持冷静,难以精准地判断对方是否存在非法行为,从而导致了过度防卫的行为。
最后是行为的过度情况:防卫行为必须要合理,不能过于暴力或者过度情绪化,否则就会引起不必要的损害。
防卫行为过度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心理状态不稳定、防卫措施不当等,但其结果都是人身或财产权益的遭受了伤害。
二、防卫过当的法律意义防卫过当的不当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违法行为,对于行为人应当负起相应的责任。
对于过当行为的执法者,如公安人员或检察官等,也应当对于他们的行为提出质疑。
防卫过当行为的主要法律意义如下:首先是侵权行为的损害纠正:过度防卫行为会造成伤亡或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对于被损害方,必须要依法予以赔偿。
同时,执法机关也应当对于施加过当行为的行为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
其次是价值观的显现:正当防卫是一种人权的保障机制,其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权益。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被攻击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理、适度的防卫行为。
在正当防卫中,人们有权利使用必要的手段进行防卫,但也需要遵守一定的限制,不能进行防卫过当的行为。
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超过了必要范围,造成了过度伤害或死亡,违反了法律规定。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很难界定何为合理、适度的防卫。
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各国对正当防卫的界定和限制也有所不同。
正当防卫的界定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中的问题。
不同国家对正当防卫的界定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该国的立法和社会背景。
在一些国家,只有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才能行使正当防卫,而在另一些国家,对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护也可以是正当防卫的理由。
这种差异导致了对于防卫是否过当的判断标准的不同。
正当防卫是否过当还存在主观与客观判断的问题。
主观上,执行防卫行为的人常常处于一种威胁和惊恐的状态,有可能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在判断威胁的程度时,个人的主观判断也可能存在偏见。
客观上,防卫行为的过当与受保护的权益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过度伤害或死亡是合理的防卫手段,而另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不必要的防卫行为是过度的。
现实情况下正当防卫判断的复杂性也影响了对防卫过当问题的认识。
在短时间内做出合理的防卫判断并不容易,尤其是当威胁程度不明确时。
防卫行为的结果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被攻击者的身体素质、攻击者的威胁程度等。
这些都使得对防卫过当的判断更加困难。
鉴于上述问题,对于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和改进:需要明确界定正当防卫的范围,使其包含合法权益的保护,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标准。
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可以作为正当防卫的依据,但在判断标准时需要有所区别。
需要加强对正当防卫的合理性和适度性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公民对于防卫行为的判断能力。
通过合法权益保护的知识普及,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防卫行为,降低防卫过当的发生率。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对于侵害者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是可以被法律所容许的。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正当防卫行为可能会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况,即在对非法侵害进行反击时,采取了过度的手段或造成了过度的损害。
那么,究竟什么是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该问题又存在哪些表现形式,及如何加以规避和解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
正当防卫是指在当事人面临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防卫行为,从而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正当防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必须是针对非法侵害采取的行为,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防卫行为。
二是必须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即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三是必须是必要的防卫行为,即在面临非法侵害时,采取的是适当的手段和方法。
而防卫过当则是指在正当防卫的基础上,采取了过度的手段或者造成了过度的损害。
具体表现为对非法侵害者采取过于严重的处罚或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致人死亡。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之间的界限是非常微妙的,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具体的判断。
我们需要分析防卫过当问题存在的原因。
法律意识的缺失是导致防卫过当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面临非法侵害时,有些人由于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容易情绪失控,采取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反击。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防卫过当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面临非法侵害时,受害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愤怒等强烈的情绪,导致在防卫过程中失去理智,从而采取过度的手段。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防卫过当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社会环境中,对于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容忍度较高,导致部分人对于防卫行为存在过度的解读或者过度的期待。
我们需要探讨如何解决和规避防卫过当问题。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对于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增强法制观念,从根本上避免因为法律意识的缺失导致的防卫过当问题。
浅析正当防卫
浅析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内容摘要:正当防卫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从绝大多数方面来看,该制度的存在无疑是必要的。
然而,制度的正当并不等于运作的理性,这其间除了由于立法方面的原因外,恐怕更多的还是要追溯到没有建构起一个对防卫限度明确的可供衡量的判断标准。
本文从正当防卫的定义、条件以及意义与防卫过当进行对比,浅析了防卫的限度和刑法的尺度。
关键词:正当防卫条件、界限、刑罚尺度、防卫过当一、概念上的区分:正当防卫是正当行为中之一种,根据中国现行刑法第20条第1款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的行为人采取的制止方法。
所谓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违反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显然,概念上仅仅给了一个模糊地限度,至于在执法司法中如何去把握这个限度,是历来法学界争议的焦点。
所以接下来我们在看一下正当防卫的条件。
二、从条件方面把握:国家为了防止这个限度被不法分子滥用,规定了正当防卫的五个构成要件:1.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3.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4.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5.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这五个条件,并结合案例浅析。
1、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性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好--浅谈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
毕业论文浅谈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姓名:张磊班级:09 级专业:法律指导老师:张敏燕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确的运用,可以有效而及时的制止和预防犯罪。
但正确行使,才能达到排除和制止社会危害性的目的,如若行使不当,就转化成了防卫过当,而会危害社会,形成犯罪。
所以,人们在进行这种正当防卫的同时又存在着承担一定刑事责任的风险,这就存在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问题。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几起涉及正当防卫的刑事案件所引发的广泛社会关注,便暴露了人们在正当防卫适用上的认识分歧。
其中,对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理解便成为问题的核心之一,对此,司法界和理论界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本文拟从具体案件的分析入手,结合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宗旨,逐步阐明正当防卫必要限度条件的具体含义和判断基准,并就如何认定防卫过当、特殊防卫的限度条件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合法权益限度浅谈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
而对于一般公众而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到底怎样界定是有一定困难的,如何正确行使此项权利,既能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又不会危害社会,形成犯罪。
这就存在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问题。
一、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认定正当防卫是一种在国家公共利益、公民个人利益遭受不法侵害处于紧急状态下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以一定的人身财产损害为代价。
只有正确的行使,才能达到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目的,相反,如果滥用这一权利,则会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甚至因此构成犯罪,所以采取防卫是否恰当是否合法,必须了解实施正当防卫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探讨分析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探讨正当防卫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遭受侵犯或袭击时进行自我保护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防卫是被允许的、被宽容的、被认可的,但是在防卫过程中,如果超过了正当防卫的限度,那么就称为防卫过当。
那么,如何判断防卫过当的界限在哪里?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正当防卫的基本原则是自卫性和必要性。
它要求人们必须是在受到不法侵害或觉得自己受到不法侵害的情况下,使用最低限度的手段对抗攻击者以保护自己。
如果防卫过度,那么就会违背了这个原则。
因此,我们需要首先探讨一下正当防卫的条件和原则。
正当防卫的条件:(一)免受不法侵害。
(二)当前危险已经实现或者将要实现。
(三)没有别的途径能够保护自己。
(四)防卫措施必须符合防卫所处的境况和防卫人身份的特殊情况要求。
正当防卫的原则:(一)必要原则。
当面临侵害时,所采取的防卫行为应当是必要的。
(二)即时原则。
采取防卫行为应当是即时的。
(三)防卫手段应当是适当的。
以上这些条件和原则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防卫过当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一、防卫过当的概念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当防卫人使用过多的武力或手段,使得对方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或死亡。
在法律上,防卫过当是一种非法行为,是不能被允许和容忍的。
二、防卫过当的判断标准在实践中,判断防卫过当的程度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一般而言,判断的标准有以下几点:(一)必要性。
当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性的范围,即已经清除了当前的危险但仍继续采取防卫行为,此时就已经构成了过度防卫。
所以,要进行评估时需要了解在危险面前采取的防卫行为是否达到了必要性。
(二)攻击人的人数,种类和程度。
当防卫人面临着多个攻击者或者攻击者是全副武装的,或者攻击者使用的武器比防卫人更加危险形成了威胁时,防卫人可能会在逃避危险的同时失去了理智而将防卫行为过度,这样就会超出了必要性的范围。
因此,要进行防卫过当的评估需要注意每一种情境的特殊情况。
如何界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如何界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是刑法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相关规定多数国家刑法中均有明确规定。
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采取的行动。
而防卫过当则是指在正当防卫的行为中,防卫方采取的行动超过了必要限度,导致对侵犯者的伤害过于严重。
要界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必须确认正当防卫行为的客观事实基础。
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是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实际侵犯的情况下采取的。
比如,如果一个人攻击了另一个人并造成了实际伤害,后者采取行动反抗,那么便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
其次,正当防卫的行为应该是在必要限度内进行的。
必要限度是指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所采取的行动,不得超过保护自己权益所需的合理限度。
具体来说,正当防卫行为的必要限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侵害的情况必须是正当合理的;二是行为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合理适度。
如果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比如明显过度追击,或者采取了明显不合理的手段和方法,那么就属于防卫过当。
第三,正当防卫的行为应当考虑到情节和后果。
在判断正当防卫行为是否过当时,需要考虑行为发生时的情节和后果。
比如,如果是面对一个轻微的侵害行为,被侵犯方使用了致命武器进行反击,那么可以认定为防卫过当。
此外,在行为发生后,需对防卫行为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
如果侵犯者已经停止了对被侵犯方的侵害行为,而被侵犯方依然不断采取行动进行反击,那么也可以认定为防卫过当。
最后,法律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定通常依据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这是因为虽然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刑法概念,但其实也涉及到伦理和道德层面的问题。
因此,在界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时,也要考虑社会伦理和道德的约束,不能简单地依据个人主观意愿或情绪来判断。
总之,在界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客观事实、必要性、情节和后果以及社会伦理和道德等多个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准确地界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保障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安全。
法学论文-浅析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
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姓名教育层次学号分校专业法学教学点指导教师日期 2011年1月浅析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概述 (1)(一)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 (1)(二)防卫过当的概念、特征 (1)二、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二者的关系 (2)(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在立法上的关系 (2)(二)从正当防卫人与侵害人的关系看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3)(三)从刑罚权与防卫权的关系看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3)三、防卫限度问题 (3)(一)我国刑法界关于防卫限度的不同学说 (3)(二)防卫必要限度的界定 (5)四、特殊防卫权问题 (4)(一)对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不适用上述规定 (7)(二)对于轻微暴力犯罪或者一般暴力犯罪,不适用上述规定 (7)(三)并非对于任何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进行防卫,都适用上述规定 (7)(四)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7)(五) 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已经结束后,行为人将不法侵害人杀死杀伤的 (7)五,法律对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处罚规定及其社会意义 (7)参考文献: (8)注释: (8)浅析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但如行使不当,就转化成了防卫过当,而会危害社会,形成犯罪,因此人们在进行正当防卫的同时又存在着承担一定刑事责任的风险。
本文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定义、构成条件进行比较,来分析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防卫限度【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问题若干层面的反思
正当防卫问题若干层面的反思引言正当防卫作为法律赋予公民在特定情况下保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权利,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正当防卫的认定与界定却常常引发争议。
本文将从法律、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对正当防卫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以期为解决相关争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法律层面的反思1. 正当防卫的界定正当防卫的界定是法律实践中的核心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往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的紧迫性、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度性等。
这些因素之间往往存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关系,使得正当防卫的认定变得复杂而困难。
2.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正当防卫的认定中,一个重要的争议点是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在实践中,由于行为人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环境等,因此很难准确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防卫过当。
这就要求我们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为司法实践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
二、社会层面的反思1. 舆论对正当防卫认定的影响舆论对正当防卫认定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一些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中,舆论往往会对司法判决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舆论的关注可以推动司法机关更加重视正当防卫的认定问题,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舆论的过度炒作也可能对司法判决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判决结果偏离法律原则。
因此,在处理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时,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舆论的影响,确保司法判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社会环境对正当防卫行为的影响社会环境对正当防卫行为的影响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在一个充满暴力和犯罪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更容易采取极端手段来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问题浅析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问题浅析正当防卫是一项法定权利,在我国刑法中其不符合犯罪构成而被认为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防卫过当是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是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的统一,与正当防卫有本质的不同。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统属于防卫行为的并列关系,应当分别认识和把握。
如何划清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是一个关系到罪与非罪的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之一。
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考察防卫过当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刑法的规定以正当防卫为前提,从防卫行为的客观后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角度进行的。
本文认为防卫过当不能仅从防卫行为的“防卫限度”来考虑,而应立足于过当行为本身来考察其构成犯罪的要件,防卫行为在行为过程中就具备了过当结果的现实可能性。
一、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正当防卫究竟是一种权利行为,还是仅仅是一种免责化行为,中外刑法理论对此不无争议。
第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行为是一种权利行为;第二中观点认为,正当防卫是一种不受法律处罚的行为。
这种争议在表述上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版本。
“围绕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议论最多的德国。
19世纪以来,主要是在…个人的保全‟与…法的确认‟两个原理上寻找根据。
” 在日本,其学说是受德国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但最近也确立了若干独特的理论观点。
在众多的学说中,对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的说明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用“社会的相当性”的观点来说明,立于重视行为无价值的立场,认为正当防卫是在社会伦理秩序的范围内,为维护某种法秩序服务的行为,因而作为社会的相当行为被正当化;二是用“法益衡量”的观点来说明,其是站在重视结果无价值的立场上的学说。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一般对正当防卫笼统地称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至于其原因是什么则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行为“虽然表面上具有侵害性,但实质上并不具备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从正当防卫的本质及其特征可以看出,正当防卫完全不符合犯罪构成。
该观点是从犯罪构成要件的内部认为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要件而是合法的。
浅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浅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论文摘要】:正当防卫是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确的运用可以有效而及时的制止和预防犯罪。
如行使不当,就转化成了防卫过当,从而会危害社会,形成犯罪。
因此有必要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进行比较准确的界定和区分。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必要限度【abstract】The paper is self-defense to protect the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with a legal weapon in the fight against criminal acts, is a legal right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empowering citizens, its aim is to protect public interests an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from being violated by the correct use effectively and timely prevention and crime prevention. If exercised properly,it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Boundless,which will be harmful to society,forming crime.In reality,the definition of self-defense and Boundless has been the focus of controversy. Boundless how to carry out a more precise definition of self-defense and became a top priority.【Keywords】Boundless necessary limits of self-defense正当防卫是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two" education coordination groups, coordinating district-wide educational work. District Office, the Central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the district Party Committe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and the district Party Committee的法律武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确的运用可以及时而有效的制止和预防犯罪。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作为我国刑法中的重要内容,是指在面对非法侵害时,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采取必要手段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行为应当是属于法律允许和社会认可的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防卫过当的情况,即防卫行为不仅仅是必要的,而且过度的进攻行为,导致了事态的恶化,严重损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那么这种防卫行为就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反而会面临法律的指责和制裁。
所以说,防卫过当对于正当防卫来讲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对防卫过当问题进行探究。
首先,防卫过当的出现并非是单纯的由于行为主体的过度情绪或恶意导致的,而更多的是由于行为主体在紧急情况下尚未能做到理智、冷静,或因为自身经验不足,技能不精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在防卫行为中要时刻保持理智,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或气氛而导致过度行为的发生,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损失。
其次,防卫过当与处于紧急情况下时采取的防卫行为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进行防卫时,处于紧急情况下的行为主体往往难以进行充分估量,并且由于处于不利的地位,存在自卫的心理上优势,容易造成过度行为的发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必要的科技手段,增强自身在配合警方等力量中的效果,以及积极规避和预防风险等措施来减少防卫过当的情况。
最后,对于防卫过当的惩罚方式也需要考虑合理。
当防卫行为过当时,虽然已经超出正当防卫的范畴,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行为主体的动机。
此时,法律应对防卫过当专门制定对应的惩罚方式,既要体现对行为主体的惩罚,也要考虑到行为主体为自我保护的合法权益所采取的防卫行为,从而不切实际的追究其过错,避免造成事态从一而再再而三的各种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防卫过当是一个需要我们去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在做到自保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对他人正当权益的侵犯。
当防卫行为超出正当防卫范畴时,应根据情况对行为主体做出合适的惩罚措施。
同时,应该积极探索出一个更合理、科学的防卫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对于防卫过当的预防能力,为维护社会安全做出贡献。
法学论文 浅析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
浅析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在2000年某日下午3时,河北省新乐县个体业主张津龙(男)在某市场卖布,刚饮过酒的李志泉要问张津龙买布,张在问明情况后扯布给李,但李接过后嫌布小并拿布砸向张津龙的脸,张不甘示弱,也抽了李的面部一下,双方因此发生口角,后被他人劝开。
张津龙为了避免事态扩大,急忙收摊离开市场。
然而下午5时左右,张津龙返回市场收拾余下的布匹时,被等候多时的李志泉发现,李随即追上张,用拳头击打张的面部。
张的近视眼镜被击碎落地,碎片还划破眼皮,但张没有还手。
李又用右臂夹住张颈部,继续殴打张。
由于张瘦弱而里李特别强壮,因此张挣脱不开。
张为逃脱挨打,紧急情况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李乱捅,李右臂被捅伤,但还未停止对张的殴打,张又将李的左腹部捅伤,李才将张放开,张也停止捅李。
事后经法医鉴定,李腹部为重伤。
该案在审理过程中,有人认为张的行为过了必要限度,属于防卫过当,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看来问题的焦点在张津龙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到底属于哪种行为?两者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何区分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两者进行探讨。
一、构成条件(一)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反击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1.起因正当防卫产生的起因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发生。
实行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行为,这种不法侵害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违法性。
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不法侵害还应包括非暴力性质的。
同时,对于轻微的,诸如吵架、辱骂、推拉等不会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一般违法行为应用调解、劝阻或其他办法来解决。
2.防卫意图防卫人的防卫意图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不受侵害而产生的制止侵害行为的心理状态,这是防卫的主观条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非法侵害发生或即将发生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有时候在防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防卫过当的问题。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使自己的行为也具有了违法性质。
本文将对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进行探究。
正当防卫的前提是非法侵害的存在。
在判断是否存在非法侵害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情节的轻重以及合理的预期。
如果非法侵害并不严重或者是合理预期的情况下,就不能以防卫行为作为正当防卫的理由。
如果有人对身体进行轻微的侵害或者只是威胁言论,而被防卫者使用过度的暴力进行回击,就属于防卫过当。
防卫行为应当是必要的。
也就是说,防卫的手段和程度应当与侵害行为对于防卫者的危害程度相当。
如果防卫行为过度地破坏了侵害者的生命安全,或者对侵害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那么就属于防卫过当。
如果被侵害者对于轻微的侵害行为使用了极端的暴力手段,导致侵害者殒命,那么就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中的必要性还需要考虑防卫行为的时间和地点。
如果侵害行为已经结束,或者侵害行为发生在与防卫行为无关的场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防卫行为就属于过当的范畴。
如果防卫者在被人打了一拳之后逃离现场,但之后又回到场所用极端的手段对侵害者进行报复,那么就属于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问题还涉及到民事和刑事责任的划分。
如果防卫过当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或者死亡,那么防卫者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也允许民事赔偿的机制来平衡防卫过当的问题。
防卫者使用过度的武力导致侵害者受伤,但是防卫者在之后赔偿了侵害者的治疗费用,那么可以减轻防卫者的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非法侵害的情节、防卫行为的必要性以及时间地点等因素。
只有在符合正当防卫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才能合理应对侵害行为,并避免防卫过当的问题的发生。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法律上,当自己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法行为。
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防卫行为可能会过当,即超出了合理限度,这时候就需要探讨防卫过当问题。
防卫过当问题的探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防卫过当。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防卫过当是指行为人为了自卫或者紧急避险而采取的行为,超过了合理的限度,给侵害人造成了较大的损害。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人受到他人轻微的侮辱,但是他采取了过度激烈的暴力行为,导致侵害人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那么这就是典型的防卫过当行为。
防卫过当问题的探究,其核心是平衡行为人的自卫权和侵害人的权益。
在正当防卫中,行为人是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行动,是合法的。
但是当行为人采取的行为超出了合理限度,对侵害人造成了过大的损害时,就会引发法律问题。
在探究防卫过当问题时,不得不提到法律上的三重限度。
首先是必要性限度,即行为人采取的行为必须是为了自卫或紧急避险的必要手段。
其次是适度性限度,行为人的防卫行为应该是适度的,不能超过合理的限度。
最后是紧急性限度,行为人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在现场紧急情况下采取的。
为了平衡行为人的自卫权和侵害人的权益,我国法律对于防卫过当问题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当行为人防卫过当时,如果其过错较轻,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如果其过错较重,可以对其进行刑事处罚。
这样的规定旨在防止行为人滥用正当防卫权,给他人造成过大的损害。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每个案件具体情况不同,对于防卫过当问题的判断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防卫行为的必要性、适度性和紧急性,对于涉及防卫过当问题的案件,应该进行精确的裁判,确保公平合理。
在探究防卫过当问题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行为人的防卫行为被认定为过当,其所处的正当防卫状态就会发生变化。
浅析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浅析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即是不符合犯罪构成而被认为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也是法律赋予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
防卫过当是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是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的统一。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是一般原则,防卫过当负刑事责任是例外。
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及如何界定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人们在进行正当防卫的同时又存在着承担一定刑事责任的风险,探讨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之科学界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定义、构成条件进行展开,分析两者的区别与关系,对两者的界定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界定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即是不符合犯罪构成而被认为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也是法律赋予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
防卫过当是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是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的统一。
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及如何界定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人们在进行正当防卫的同时又存在着承担一定刑事责任的风险,探讨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之科学界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定义、构成条件进行展开,分析两者的区别与关系,对两者的界定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定义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行为。
刑法第20条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同时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笔者认为防卫过当的概念应表述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违反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即是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制止正在侵害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不法侵害行为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等利益,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防护的一种合法方式。
当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时,就涉及到了防卫过当问题。
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过程中,因为不必要地超过了合理防卫的限度,致使对方遭受了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的情况。
防卫过当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侵权程度、防卫手段的选择和使用、现场情况等等。
侵权程度是判断防卫过当的一个重要标准。
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行为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不能对不相称的侵害进行过激的反击。
当遭受轻微的人身侵权时,不能用致伤甚至致死的手段进行反击,否则会构成防卫过当。
防卫手段的选择和使用也是评判防卫过当的一项重要因素。
正当防卫要求采取适度的手段,并力求最小化伤害,即“伤害必须是最少的”。
如果在应对威胁时,选择了违背理性、过于激烈的手段,以致对方受到了严重伤害或丧失生命,就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现场情况也会对防卫过当的判断产生影响。
现场情况的特殊性、危险程度等不能被忽视。
如果在面临暴力袭击、即将遭受危险的情况下,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使用过激手段,尽管手段超过正常情况下的限度,但考虑到现场的高度危险性,防卫过当的认定可能会有所放宽。
针对防卫过当问题,我国刑法已经有明确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对于正当防卫过当造成的严重后果,自首或立功并具有较大的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对于保护正当防卫行为的人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防卫过当的认定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具体案件中对于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
尽管我国刑法规定了自首或立功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但具体情况的裁判标准仍然不够统一;二是对于防卫过当情况中的证据确立和链式推导存在问题。
在实际审判过程中,如何既能顾及正当防卫的有效行使,又能准确评判防卫过当问题,可能需要更加明确和科学的证据规定和分析方法。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1. 引言1.1 正当防卫的概念及原则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他人非法侵害时,为了维护自身、他人或者国家、社会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是一种合法、正义的自卫行为。
1. 合法性原则:正当防卫必须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合法权益需要,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
2. 必要性原则:正当防卫必须是对抗非法侵害的必要手段,不能过度防卫,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 即时性原则:正当防卫必须是在非法侵害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及时采取行动,不能事后追认。
4. 效果性原则: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能够起到维护合法权益的效果,不能无效或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正当防卫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保障了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秩序。
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了解正当防卫的概念和原则,做到在遭受非法侵害时理性、合法、有效地进行防卫,避免因过度防卫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1.2 防卫过当的危害性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的基础上,当事人使用的防卫手段超出必要限度,造成对攻击者的伤害或损害过大的情况。
防卫过当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防卫过当可能导致无辜人员受伤。
如果当事人在面对攻击时使用过度的防卫手段,可能会造成周围无辜人员的伤害。
这不仅违背了正当防卫的初衷,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防卫过当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一旦防卫过当造成攻击者或无辜人员受伤,可能会面临法律起诉和赔偿责任。
而在法律面前,防卫过当往往难以成为辩护的理由,可能导致当事人承担法律责任。
防卫过当也容易引发社会争议和舆论质疑。
一旦发生过度防卫导致的人身伤害事件,会引发社会关注和舆论质疑,可能影响当事人的声誉和形象,甚至引发社会不满和抗议。
2. 正文2.1 正当防卫的条件与限制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维护自己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必要防卫行为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限制在法律上是明确规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合法防卫对象: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非法侵害行为的防卫,防卫对象必须是非法侵害的实施者。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司法认定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司法认定导言正当防卫是指合法权益遭受非法侵害时,受害人为了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而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
而防卫过当则是指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受害人采取了过度的、超出必要防卫范畴的行为,造成对侵权人的过度伤害。
司法认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一、正当防卫的司法认定标准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合法权利,同时也是一种合法行为。
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受害人可以合理地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
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必要性,即没有必要防卫行为不能达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二是合理性,即防卫行为的方式和范围必须适当,不能超过必要的范畴;三是紧急性,即没有确保自身安全的防卫行为不能有效实施。
在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综合考虑事实、证据和防卫过程中的情况,判断被害人是否存在合理的防卫需求。
例如,如果被害人遭到非法侵害,并且无法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采取防卫行为就是合理的。
其次,需要评估被害人的防卫措施是否适当和必要。
法院通常会综合考虑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受到的威胁、被害人的行为反应是否过度以及与侵权人之间的力量对比等因素。
最后,需要考虑防卫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如果被害人的防卫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不构成其他犯罪行为,那么就可以认定其行为具备正当性。
二、防卫过当的司法认定标准防卫过当是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受害人采取了过度的、超出必要防卫范畴的行为,造成对侵权人的过度伤害。
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防卫过当可能会构成过失伤害罪。
司法认定防卫过当的主要标准如下。
首先,需要考虑受害人的防卫行为是否超出了必要防卫的范围。
如果受害人的防卫行为严重超过了合理和必要的程度,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或死亡,那么就可以认定其存在防卫过当的情况。
其次,需要区分受害人的防卫行为是否具备预见性。
当防卫行为超过必要范畴时,如果受害人事前能够预见到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或死亡,但仍然采取了过度的防卫行为,那么可以认定其存在防卫过当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问题浅析正当防卫是一项法定权利,在我国刑法中其不符合犯罪构成而被认为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防卫过当是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是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的统一,与正当防卫有本质的不同。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统属于防卫行为的并列关系,应当分别认识和把握。
如何划清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是一个关系到罪与非罪的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之一。
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考察防卫过当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刑法的规定以正当防卫为前提,从防卫行为的客观后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角度进行的。
本文认为防卫过当不能仅从防卫行为的“防卫限度”来考虑,而应立足于过当行为本身来考察其构成犯罪的要件,防卫行为在行为过程中就具备了过当结果的现实可能性。
一、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正当防卫究竟是一种权利行为,还是仅仅是一种免责化行为,中外刑法理论对此不无争议。
第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行为是一种权利行为;第二中观点认为,正当防卫是一种不受法律处罚的行为。
这种争议在表述上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版本。
“围绕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议论最多的德国。
19世纪以来,主要是在…个人的保全‟与…法的确认‟两个原理上寻找根据。
” 在日本,其学说是受德国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但最近也确立了若干独特的理论观点。
在众多的学说中,对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的说明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用“社会的相当性”的观点来说明,立于重视行为无价值的立场,认为正当防卫是在社会伦理秩序的范围内,为维护某种法秩序服务的行为,因而作为社会的相当行为被正当化;二是用“法益衡量”的观点来说明,其是站在重视结果无价值的立场上的学说。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一般对正当防卫笼统地称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至于其原因是什么则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行为“虽然表面上具有侵害性,但实质上并不具备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从正当防卫的本质及其特征可以看出,正当防卫完全不符合犯罪构成。
该观点是从犯罪构成要件的内部认为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要件而是合法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防卫行为在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只是在整体上不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排除其犯罪性。
正当防卫作为“犯罪阻却事由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符合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基本要求,只是由于法律的特别规定,才不构成犯罪,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 该观点是从犯罪构成要件的外部用社会危害性这一犯罪本质特征来否定其犯罪性。
这种争论直接关系到对防卫过当犯罪性格条件的考察。
在前者看来,防卫过当在主观和客观方面使得犯罪构成要件得以满足,从而认为防卫过当构成犯罪。
笔者赞成该观点,但是又同时认为应从防卫过当行为本身来理解其犯罪性格。
在后者看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使正当防卫的客观后果具备了犯罪所要求的社会危害性。
但这种观点是建立在犯罪构成要件评价之后,用“社会危害性”对行为的性质进行的再次评价从而确定是否构成犯罪的前提下,而这种观点本身就值得讨论。
认为正当防卫行为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意味着犯罪构成是形式的标准,而不是实质的标准,动摇了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唯一法律标准的命题。
如果说正当防卫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依据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则会得出合法的行为同时违法的矛盾结论。
笔者以为,上述不同见解无非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正当防卫为什么是正当的或不被认为是犯罪。
探究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和讨论排除其犯罪性没有根本的区别。
但在思考问题的视角方面仍有细微之别。
正当的行为当然不构成犯罪,但反之则不然。
我认为,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在于它是一项法定权利,而不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例外的排除规定。
正当防卫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人适时地进行反击,以避免不法行为所可能带来的侵害,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
从历史沿革来看,正当防卫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法的原则。
在无法的时代,防卫基于人的自然本能,是一项自然权利。
但进入文明社会在法律产生的情况下,防卫就不再必然正当。
由于保护社会秩序在根本上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对违反法秩序的行为进行惩戒也是国家的特权,私人不再当然拥有。
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允许防卫并对其条件进行限定,是对自然权利的有限复归。
可见,正当防卫“其本质与法律保护权利之精神并无不合,显有其合法性质,应认之为法律上之权利行为,故一般学者皆以正当防卫权notwehrrecht称之”。
而且,只有将正当防卫理解为一项权利,才可以解释特殊防卫权存在的理由;将其理解为一项有限的权利,才存在追究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从法律属性的角度来看,正当防卫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而当然不成立犯罪。
但是由于我国刑法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上的不同,因此在排除正当防卫犯罪性的理由的考察上也不一样。
在我国,犯罪构成是犯罪的法律标准,是犯罪人负刑事责任的基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共同体现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由此出发,就不能得出完全符合犯罪构成诸要件的行为却可以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因而不构成犯罪的结论。
……反过来说,排除犯罪的行为是不可能完全具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的。
因为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正当合法的,不可能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只有在西方国家的犯罪论框架中,才可能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而不构成犯罪的情况。
大陆法系国家认定犯罪的“三阶梯论”和英、美国家认定犯罪的“双层次说”都把构成要件的符合性作为犯罪成立的一个条件,在构成要件符合的基础上,还必须排除正当防卫等违法性的阻却事由;否则,仍不构成犯罪。
中外犯罪构成理论的框架不同,其与正当防卫等事由的关系显然也不应该相同。
在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中,对犯罪的整体判断是通过对递进式的犯罪成立条件的讨论来完成的。
认定为犯罪的行为必须符合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
在其理论体系中,正当防卫是被归结为阻却违法性而排除在犯罪之外。
而在英美法系国家,犯罪成立要件呈现双层次结构:犯罪本体要件和责任充足要件,他们都被认为是在确定犯罪时不可缺少的。
犯罪本体要件包含了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他们构成犯罪事实的基本方面,一般地说,具备了这两个要件,就可以认为有犯罪事实的存在,就可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除非行为人有合法辩护的理由。
如果合法辩护理由被司法机关采纳,则犯罪事实不存在,如果辩护理由并不合法、充分,则可以判定犯罪事实存在。
正当防卫是作为合法的辩护理由而排除在犯罪行为之外。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论体系是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四要件齐备的闭合式构造。
犯罪构成是刑事立法设定犯罪的一个规格和标准,也是刑事司法认定犯罪时所依据的一种标准和模式。
但与上述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犯罪构成是形式和实质的统一,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同时地、一次性地完成。
因此,只要不符合犯罪构成的某一个或某些要件就没有认定为犯罪的可能。
所以在我国刑法中将正当防卫概括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是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一致的。
当然,这里的“排除”不是例外的规定,而是不具有犯罪性的意思。
与此相反,防卫过当从防卫行为和防卫结果来考察则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而应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所以,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防卫行为。
二、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防卫过当首先是防卫行为的过当而不仅是客观后果的过当。
在防卫过当中依然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防卫过当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是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的统一。
过当的防卫行为是过当结果的原因,重大损害是过当防卫造成的结果。
对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有不同的观点。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转化说,认为“防卫过当是由正当防卫转变成的”,“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的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正当防卫就转化为防卫过当。
” 该观点以正当防卫为防卫过当的前提。
只是由于正当防卫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被认为是犯罪。
这一说法无法解释为什么同属正当防卫的正当目的性,并受这一正当目的支配的防卫过当仍要负刑事责任的原因和根据;不能说明正当防卫目的的正当性、手段的适当性和行为的相应性与防卫过当在主观上的罪过、手段上的不当和行为的超限度之间的转化过程。
在该观点看来,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仅仅在于客观后果的程度是否超出一定的限度。
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因为,根据因果关系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严重后果是有相应的行为造成的。
但是,防卫过当形成之前并无正当防卫存在。
首先防卫过当的结果不会是正当防卫行为的产物;其次,从构成要件的符合性看,在防卫过当之前不存在可资认定正当防卫的全部构成要件。
因此,超出必要限度根本上是防卫行为的超出,结果过当则是行为过当的结果而已。
另一种观点笔者将其概括为包容说,认为正当行为本身包括了适当和过当两种情形。
有人从强化正当防卫权的角度出发认为,理论上的正当防卫的概念应该相对宽松,将防卫过当纳入正当防卫的范畴,客观上有利于鼓励公民放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该说承认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两个不同的行为,只是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中的一种情形,为正当防卫所包容。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由实施防卫行为到防卫超出必要限度,是一个完整的行为,不能将符合正当防卫的行为和超出必要限度的行为区分为两种行为。
而且,正当防卫是正当的合法的行为,而防卫过当是应当承担形式责任的犯罪行为的结论是应当得到肯定的。
两种性质完全对立的行为是一种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其逻辑错误是显然的。
认为防卫既正当又过当,很可能模糊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的关系,使人误认为防卫过当不过是正当防卫的产物,是正当防卫的一种情形。
而且,这种观点同样不能解释为什么正当防卫在主观上存在目的的正当性,而在防卫过当中其主观上具有罪过心理的问题。
上述观点都把防卫行为仅理解为正当防卫,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以正当防卫为前提,认为防卫过当是在正当防卫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成立。
防卫行为是一个过程,其性质是防卫行为和防卫结果具有同一性的统一。
过当结果的发生是以存在过当行为为条件;其与正当防卫行为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的品质。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行为。
虽然转化说看到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在性质上的不同,但由正当合法的行为如何转化为犯罪行为则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