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对比阅读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9篇
《马说》对比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3)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5)奋迅示骏 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 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 (节选自岳飞《论马》)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 丫)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2)常马 ____________ (4)常奇之 ___________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14《马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14《马说》1.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 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2.在作者笔下,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①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列举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答案]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文章开头将“伯乐”和“千里马”对举,说明了两者之间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开头,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没有伯乐那样善于相马的人,千里马往往不可能被发掘出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二者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一个“常有”,一个“不常有”。
这两种关系必然导致这样一个结论: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1.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也”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①“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②“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这句话中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
③“不知马也”,抒发作者的痛切之感,以及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
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只有遇到伯乐,才能才会施展出来。
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答案]示例1: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
你如果有才能,总会有机会施展,得到别人的肯定。
正如“是金子,不论在哪儿都会发光”。
示例2:千里马遇到伯乐,其才能才有机会施展出来。
如果你很有才能,但身边没有慧眼识才的人,你也只能被埋没。
马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马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下面小编整理了马说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马说》原文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着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幺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马说》阅读及答案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 杂说》对比阅读五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杂说》对比阅读五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
枉,委屈。
驾,车马。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3)徐庶见先主见:(4)将军宜枉驾顾之之: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甲】【乙】两文段中统治者和刘备对于人才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犹,尚且(2)才能、才干(3)拜见、叩见(4)代词,代指诸葛亮2.(1)(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3.【甲】文段中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文中的统治者对于“千里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埋没、摧残人才;【乙】文段中的刘备听从徐庶的话,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而且一连去了三次,表现了刘备的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当时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部编八下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对比阅读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钓鱼记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0.(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是鱼之乐也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①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安得广厦千万间C.①神变则鱼逝矣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D.①子意乎鱼,目乎鱼②目似瞑,意暇甚11.(3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12。
(3分)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马说》和《千金市骨》对比阅读题答案
《马说》和《千金市骨》对比阅读题答案《马说》和《千金市骨》是两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小说,它们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等方面存在一些对比。
首先,在故事情节上,《马说》是一篇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马士英通过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努力,从一个穷苦读书人成长为一位高官的故事。
通过马士英的努力和坚持,小说展现了人们对出身的局限性,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个人奋斗的力量。
而《千金市骨》则是一部女性题材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女主角元晴晴从一个贫穷卑微的家庭出身,在坎坷的经历中通过自我奋斗和努力,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的故事。
小说展现了女性角色的坚强和勇敢,强调了女性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其次,在人物形象上,《马说》主要刻画了马士英这个主人公形象,他是一个聪明、勤奋、有理想的人。
小说通过对他一生的追溯,展现了他的成长和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
《千金市骨》则通过塑造元晴晴这一女主角形象,表现了她的智慧、勇敢和执着。
她在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梦想,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
最后,在主题意义上,《马说》强调了个人奋斗和教育的重要性,倡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它还指出人们不能只看重一个人的出身,而是应该看重一个人的才华和品德。
《千金市骨》则强调了女性的独立自主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呼吁女性要有自信和勇气,不受任何束缚,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自己的幸福。
综上所述,《马说》和《千金市骨》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等方面有一些对比。
它们通过讲述不同的故事和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向读者传递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思考。
同时,它们都强调了个人的奋斗和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马说》和《千金市骨》是两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小说,它们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等方面存在一些对比。
这些对比不仅让读者有机会对比两个不同的故事,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考和启示。
首先,从故事情节上来看,《马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马士英通过勤奋努力和机遇的抓住,从一个贫困的书生成长为一位宦官和丞相的故事。
第23课《马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马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虽有嘉肴》,然后完成题目。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子思言苟变于卫侯①曰:“其材可将五百乘②。
”公曰:“吾知其可将。
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③,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故杞梓①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⑤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有删改)【注】①子思:孔子的孙子,名伋,字子思,思想家。
苟变:战国时卫国人。
卫侯:指卫慎公。
②乘: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③官人:任人为官。
④杞梓:指优质的木材。
⑤干城:用来比喻捍卫国家的将士。
干,盾牌。
城,城墙。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2)才美不外见.见:(3)其材可将.五百乘将:(4)公再拜.曰拜: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2)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译文:3.【甲】文中,千里马因食马者的“”而遭埋没。
【乙】文中苟变因“”而不受卫侯重用。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甲】【乙】两文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1.(1)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2)同“现”,表现、显现(3)率领,统领(4)拜谢(4分,每小题1分)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①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①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①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B.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C.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可诬一世之人D.弗食,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①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4.(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5.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说出举荐理由。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马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6套)
(一)(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①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御:马夫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编织。
5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2)策.之不以其道策:(3)乡.寡人曰乡:(4)昔者舜工.于使人工:51.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D.舜不穷其.民其.真无马耶(《马说》)5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
《马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注]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
爵:大摆筵席。
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4)患.其有小恶者患: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的形象。
(2分)4、[甲]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比较阅读(一)(2022春·黑龙江双鸭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君若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驭车马。
1.请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限画一处)(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见:(2)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说: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2)君将何之?4.【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分别是怎样对待人才的?【答案】1.(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1)同“现”。
(2)喜悦,高兴。
3.(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2)您要去哪里?4.【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1)“之”是代词,做“食”的宾语,“食之”是动宾短语,“不能”是否定词,“尽其材”是动宾短语,“食之”和“不能尽其材”之间存在转折关系,二者应分开。
《岳阳楼记》和《马说》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和《马说》对比阅读本文通过对《岳阳楼记》和《马说》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探讨了它们在文学风格、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岳阳楼记》和《马说》对比阅读》,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和《马说》对比阅读》篇1《岳阳楼记》和《马说》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分别出自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和韩愈之手。
这两篇文章在文学风格、主题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异同之处,下面我们将进行对比阅读,以期对这两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文学风格对比《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一篇序文。
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描写了岳阳楼周围的风景和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文章采用了骈文的写作手法,语言优美、华丽,富有韵律感。
《马说》则是韩愈以马为题材写的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通过描写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这种杰出人才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不能正确识别和使用人才的感慨。
文章采用了古文的写作手法,语言简练、深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
二、主题思想对比《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是爱国主义。
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周围的风景和历史,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他在文章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为国家和人民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
《马说》的主题思想是人才培养和选拔。
韩愈通过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故事,表达了对杰出人才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不能正确识别和使用人才的感慨。
他在文章中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不满。
三、结论通过对《岳阳楼记》和《马说》的对比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文学风格、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具有强烈的思想性。
同时,它们的文学风格也有所不同,分别代表了骈文和古文的写作特点。
《《岳阳楼记》和《马说》对比阅读》篇2《岳阳楼记》和《马说》都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作,两篇文章各自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见解。
专题26 马说(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6 马说(2023·河南洛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节选自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注]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②贵臣:朝廷的重臣。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遇其叱咄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有高猿长啸C.安.求其能千里也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D.策之不以其道.伐竹取道.2.翻译下面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甲】文写千里马,【乙】文写劣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旨?4.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孟浩然发出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苦吟。
如果你是一个不被重用的人才,你会怎么做?(2023·江苏泰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两则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岁久木大而花繁也。
中考语文专题3马说对比阅读(解析版)
马说1.(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C.将军岂/愿见之乎D.不/可屈致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答案】1.(1)B(2)A(3)C(4)①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下册(下)(原卷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下)(《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有佳肴》《大道之行》《马说》共20组)一、北冥有鱼(一)(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中)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湖之鱼清·林纾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①,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②唾之,群鱼争喋③;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
再唾之坠缀葑草④之上不食矣。
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
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
鱼图食而并吞钩。
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
然则名利之薮⑤,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⑥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选自《畏庐文集》)【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肆:店铺。
②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
③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
④葑(fēng)草:水生植物。
⑤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
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
⑥盛:多,频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争喋他物如故.故.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B.其能脱钩而.逝者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C.必先投食.以引之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骈死..于槽枥之间()(4)才美不外见.()(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策.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_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9篇 )
《马说》对比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示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二】【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千金求千里马”对比阅读答案
【甲】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⑶买其首五百金()⑷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
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答案】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分,每小题0.5分) 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2分) 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
) 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马说》《宋史·岳飞传》对比阅读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阐述,他们都希望。
(4分)
【答案】17.(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到(4)流汗(各1分)18.(4分)(1)拿着鞭子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19.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
逞 20.(4分)反面(1分)正反对比(1分)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2分)。
(2010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语文试题)【湖北黄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煎墨≤瞳曼致受支怨搀童受妻堡。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21世纪教育网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
2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9.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31.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
甲文采用①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②的主旨。
【答案】27.C(均为转折连词,但是。
A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B①代词,指马,②代词,指狗的生死;D①通假字,通“现”,②动词,看见)
28.A(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BCD项加点词都活用为动词)
29.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0.①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②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31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关爱动物,善有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