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比较阅读及答案
《论马》的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论马》的文言文阅读与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答复小题。
(共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那么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假设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liè)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假设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①介:披上战甲。
②鬣(liè):颈上的长毛. ③褫(chǐ):解除。
【小题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的词。
(4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其真不知马也()(4)故常奇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然非精洁那么宁饿死不受【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
(2分)安求其能千里也【小题4】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1分)【小题5】这两段文字外表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
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3分)【小题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开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
试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3分)答案【小题1】(共4分,每个1分)受屈辱;同“饲”喂养;表推测语气,恐怕;以……为奇【小题1】(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还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且”“欲”“常”“等”“安”没有翻译出来的,每个扣0.5分)(2)然而不是精好而干净(的食料)就宁愿饿死也不吃。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9篇 )
《马说》对比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示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二】【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比较阅读答案
《马说》比较阅读答案《马说》比较阅读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16.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4分)(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17.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18.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19.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参考答案:16.(4分)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每小题1分)17.(2分)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18.(3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①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①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①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B.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C.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可诬一世之人D.弗食,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①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4.(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5.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说出举荐理由。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 臣请献一朝之贾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的心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3分)(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初中诗歌阅读】《马说(节选)》“马价十倍”对比阅读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马说(节选)》“马价十倍”对比阅读答案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
(15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无人知晓其能够千里而甲壳类也。
就是马也,虽存有千里之能够,食不饱,力严重不足,才美不外见到,且欲与常马等不容得,安求其能够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买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到伯乐曰:“臣存有骏马欲买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回去而顾之,臣恳请献上一朝③之贾。
”伯乐实乃还而视之,回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Lizier《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表述以下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后)⑴才美不外见见:⑵执策而临之临:⑶愿子还而视之子:⑷回去而顾之顾:8.翻译选文中划“”的句子。
(3分)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无法尽其材。
⑵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9.【甲】文作者筹钱“千里马”不突遇“伯乐”的遭遇,倾注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后)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答案】7.(4分后)⑴见到,通在“现”,整体表现。
⑵之南,直面。
⑶子,你。
⑷刘,转头看看。
8.⑴无法用恰当的方法采用它,无法按千里马的标准喂食它。
(2分后,意译、意译均可。
)⑵已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一个识马的。
(1分后)9.(3分后)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意思吻合即可)10.(5分后)联系“伯乐”、“马”(2分后),“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后)(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题)《马说(节选)》“马价十倍”对比写作答案。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然非精洁则不受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阐述,他们都希望。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
《马说》比较阅读(一)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 (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示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二)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2) 才美不外见见:(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4)安求其能千里安:(5) 执策而临之执:16.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 11 题。
《马说》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二)文言品味(13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9、解释加点的词(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上诘.之()(4)安.可诬一世之人()10、翻译句子(4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3分)12、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 臣请献一朝之贾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的心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3分)(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比较阅读(一)(2022春·黑龙江双鸭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君若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驭车马。
1.请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限画一处)(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见:(2)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说: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2)君将何之?4.【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分别是怎样对待人才的?【答案】1.(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1)同“现”。
(2)喜悦,高兴。
3.(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2)您要去哪里?4.【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1)“之”是代词,做“食”的宾语,“食之”是动宾短语,“不能”是否定词,“尽其材”是动宾短语,“食之”和“不能尽其材”之间存在转折关系,二者应分开。
马说-对比阅读及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及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1.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附答案】1.(1)喂养(2)责问(3)想要(4)怎么2.(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 臣请献一朝之贾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的心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3分)(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阅读答案15篇
《马说》阅读答案15篇《马说》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说》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说》阅读答案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4 分)答: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译文: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答:参考答案:1.(1)虽:即使(2)相:鉴别2、《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岳飞的马阅读答案
岳飞的马阅读答案【篇一:岳飞《论马》阅读及答案】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能够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节选自《宋史岳飞传》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然非精洁则不受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阐述,他们都希望。
(4分)参考答案:17 . (么分)( 1 )鞭打,鞭策。
(2 )通晓,理解。
(3 )等到。
(4 )流汗。
(各1 分)18 . ( 4 分)( l )章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夭下没有千里马!, ( 2 )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各2 分,意思对即可)19 . ( 3 分)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各l 分)20 . ( 4 分)反面(1 分)正反对比(1 分)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2 分)(意思对即可)三、《 55 分)【篇三:阅读韩愈《马说》(节选)和岳飞《论马》(节选),】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①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9篇 )
《马说》对比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示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二】【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马说》阅读答案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2题。
(共17分)【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胜不敢复相士。
”遂以为上客。
——选自《毛遂自荐》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
从,同“纵”。
②备员:凑数,充数。
③废:当作“发”,发声。
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8、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5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使遂蚤得处囊中()(5)胜不敢复相士。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0、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对比阅读2(带答案)
23《马说》对比阅读2(一)(19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3)是马也(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
(6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5分)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4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10题。
(2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9篇 )
《马说》对比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示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二】【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共10分)
(甲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文)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2分)
(1)尽粟一石(2)常马
(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
(5)奋迅示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2分)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附答案】
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
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