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常见不良日常生活习惯的 表现及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生常见不良日常生活习惯的
表现及成因
为了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我课题组确定了“农村小学生日常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研究”的研究方向。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已的日常工作。

我们利用调查问卷、班级讨论、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农村小学生常见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一些初略的探究。

汇总时我们发现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因惊人的相似,表现为:
一、学校教育的缺位
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被弱化,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安全和学业;即使有教育但无监管和持久,往往流于形式,甚至不予理睬。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是监护人意识淡薄,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觉得无关紧要;
二是监护人本身素质低下,自身就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生活习惯,更别说正确的教育跟进;
三是监护人忙于生产,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管理;
四是不少属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由公婆或外祖母外祖父监护。

而很多实际上只承担了“吃饭”这一项责任。

三、自我教育的迷茫
表现为“一不三没有”。

“一不”:不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没有”:一是没有意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将对其一生产生的危害;二是没有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教育;三是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因素,现将一些常见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和成因列如下:
1、公德意识差,故意搞破坏
表现:有意损坏公共财物,比如踢门;向玻璃窗扔石头;撕毁校园文
化布置。

践踏、破坏农民庄稼,搞恶作剧等等。

成因分析:
(1)没有认同感。

学生认为破坏的对象不属自己所有,其好坏与自己没有关系。

(2)心理畸形,自卑的表现。

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习上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了寻求心理平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显示其“胆量”或“能力”。

(3)泄愤。

因对某人或某事不满,在无人或人少的时候用这种方式作为发泄。

2、不讲卫生
表现:做不到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随地吐痰,垃圾随手丢,饭前便后不洗手等。

成因:绝大多数农村孩子的监护人都是以种地和打工为生的体力劳动者,劳累让他们无暇顾及自己和孩子的个人卫生,因此长期以来他们并不觉得“随地吐痰”、“垃圾随手丢”、“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习惯有什么不好。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讲卫生的恶习可谓是根深蒂固。

3、贪吃零食,甚至当正餐
成因分析:
(1)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的宠爱,让他们随心所欲,常因为饭菜不合胃口而拒绝正餐食用零食。

(2)错爱:有求必应,随意给孩子零花钱,以为是“爱”孩子。

(3)从众:看到别人吃零食,自已就想吃零食。

(4)攀比:看到别人吃零食,自己没有好像很“落伍”。

(5)错觉:不懂节约,没学会理财,认为随意花钱很“酷”。

4、懒惰,时间观念差
表现:贪玩,不爱劳动,怕脏怕苦怕累;做事疲沓拖拉,慢条斯理,时间观念差。

成因:
(1)监护人的过分溺爱,生怕苦了孩子,长期以来没有给孩子安排必要的劳动。

(2)监护人本身就没有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果断干练、雷厉风行的做事作风。

(3)对孩子的表现监护人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惩罚教育,听之任之。

5、安全意识差
表现:在栏杆上滑行或翻越栏杆;疯狂奔跑,横冲直撞;玩危险物品;骑自行车摇来晃去横冲直撞,从窗户向楼下扔垃圾、杂物,翻围墙等。

成因分析:
(1)叛逆,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显示自己的“勇敢”。

(2)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漏洞,教育与生活脱节,效果不明显。

(3)教育与监控未紧密结合,教师与家长往往重“讲”而轻“管”,甚至看到学生违规也不制止和批评,只要没出重大安全问题就视而不见。

6、出口成“脏”,不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原因:
(1)环境因素:大多数农民常常是说起话来口无遮拦,一张口就是脏话。

邻里之间之间吵起架来,往往是不顾一切地乱骂一通,专门骂最难听的字眼儿。

孩子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便学会了。

而监护人也不会管理,因为他们即是如此。

(2)不会说“谢谢”、“对不起”等,别人帮助了他,认为这是小事,不值一谢;有的认为不拘小节便是潇洒。

7、随意顶撞长辈,不听从教导,爱发脾气,
(1)溺爱:孩子被视为“掌上明珠”,长期以来家长言听计从,孩子听不得批评。

(2)个性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唯我独尊。

(3)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未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