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辐射的波长是长波还是短波-珠海第一中学

合集下载

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还是短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还是短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还是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还是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

它是指大气通过自身的温度向下发射的辐射,主要是因为大气吸收了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后,再以长波形式向地面辐射热量。

这一特性使得大气逆辐射在地球的能量平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气逆辐射的基本特性长波辐射的定义长波辐射,又称红外辐射,是电磁波谱中波长较长的部分,其波长范围约为3至120微米。

这种辐射主要由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物质在吸收太阳辐射后发出。

与太阳辐射的短波(紫外线和可见光)相比,长波辐射具有更强的热效应,能够直接加热大气和地面。

长波辐射在地球的能量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回大气层。

这种辐射不仅影响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模式,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长波辐射的变化可能导致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温度和降水模式。

大气逆辐射的形成大气逆辐射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能量交换过程。

当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其温度会升高,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

这些长波辐射在大气层中被大气分子、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进而使大气温度升高。

随后,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部分能量重新辐射回地面,形成大气逆辐射。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具有重要作用。

大气逆辐射的形成不仅依赖于地球表面的辐射,还受到大气成分的影响。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吸收长波辐射后,会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

这种效应在夜间尤为明显,因为大气逆辐射能够减少地面的热量损失,防止温度骤降。

这种机制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稳定至关重要。

大气逆辐射的作用大气逆辐射是地面获得热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白天,它有助于增加地面的温度,使地面保持温暖。

而在夜间,大气逆辐射能够显著减少地面的热量损失,防止地面温度过快下降。

因此,大气逆辐射对于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逆辐射不仅影响地球的温度,还对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它能够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动物的栖息环境。

气象学(第一章4-5节)剖析

气象学(第一章4-5节)剖析

三、太阳总辐射与太阳辐射总量

太阳总辐射(Global Solar ):Q = S′+ D 太阳辐射总量(Total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单位面 积地平面,在某一时段内所接受到的太阳总辐射能。有日 总量、月总量、年总量。
(一)影响太阳总辐射照度的因素:



太阳高度角:晴空时,h⊙增大时,Q增大; 大气透明系数(P):Q的变化取决S′和D贡献大小。一般, S′变化也快,因此,当P增大时,Q也增大。 海拔 :当海拔升高时,P增大,Q也增大。 云 : Q一般会减少。
(二)、总辐照度的变化规律

日变化:在夜间为零,日出后逐渐增大,正午最大,午后 年变化:中、高纬度最大值在夏季,最小值在冬季。 随纬度增高减小。 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
Surface net radiation )
(一)地面净辐射(R):单位地面积,一定时间内,辐射


(二)大气辐射(Atmospheric radiation )与大气逆辐射:
1、 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大气温度约为250K,辐射波长为
7~120um。
2、大气逆辐射(Atmospheric 称为大气逆辐射。

inverse radiation ): 大气辐射既有向
上也有向下,其中投向地面部分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 ,
(二)几种下垫面的反射率

植物颜色愈深 r 愈小:苗期与裸地相似(5%~12%),旺盛
期(20%左右),成熟期加大(25%~28%)。

水面 r 比陆地小,但在h⊙小于10。时大于陆地。
思考题:
1、 垄作与平作?新耕地与未耕地?
2、 灌溉后土壤?

【气象学】第七章 大气辐射

【气象学】第七章 大气辐射
19/76
7.1.2 描述辐射场的物理量

大气中的许多参量都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如温 度场、气压场、风场等。

其中温度场、气压场是标量场,风场是矢量场,
它们都是空间和时间(x, y, z, t)的函数。

辐射场则是比上述参量更复杂的场。
20/76
1.辐射通量(radiant flux)
指单位时间能通过某一平面(或虚拟平面)的辐
第七章 大气辐射学
地面和大气中的辐射过程
为什么要研究地气系统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及地气 之间的辐射交换过程?
为什么?
2/76
地球作为飘浮在宇宙空间的 一个物体,它只有通过辐射
过程才能与其周围环境交换
能量并最终达到某种平衡。
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行,太阳辐 射的能量是地球最重要的能源。
因此需要研究太阳、地球及大
31/76
4. 辐射源
往外发射辐射的物体称为辐射源。最简单的辐 射源是点源。假设源向四周发射是均匀的,发 射辐射的功率为W ,则在以点源为中心、半径 为r的球表面上的辐照度为
E W 4π r
2
32/76

这里辐射传输的方向都在半径方向。可见,点源 的辐照度随距离的变化服从反平方规律。

在离点辐射源距离相当大并且在讨论相对比较小
在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处通过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包括所有波长1367wm212286742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全球各地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日总量的年变化较小而高纬区年变化较大则随纬度的增高而迅速下降进入极圈甚至变为零随纬度的变化是决定地球上各纬度间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
44/76
平衡辐射的基本规律:

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第一节太阳辐射第二节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第三节地球热量平衡第四节大气的增温和冷却第五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第六节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一、辐射的基本知识(一)辐射(二)辐射光谱(三)辐射差额﹙R﹚二、太阳辐射(一)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不停地放出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叫辐射,而传递出来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太阳、地面和大气间能量交换的波长范围0.15-120 μm 。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很广,但其能量的绝大部份集中在0.15-4 μm之间,习惯称短波辐射。

地面、大气间(简称地-气系统)波长3-120 μm ,习惯称长波辐射。

(气象上通常以4 μm 作为长短波的界限)(二)辐射光谱表示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

(三)辐射差额﹙R﹚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的辐射收支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当物体的:收入大于支出,辐射差额为正,物体温度升高;收入小于支出,辐射差额为负,温度降低。

收入等于支出,差额为零,温度无变化。

此时为辐射平衡状态。

二、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一)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的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二)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1.5亿km)处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每分钟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值,该数值称为太阳常数,用I。

表示。

据测算:I0=1367W/㎡(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大气的吸收作用大气的散射作用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四)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经大气削减后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由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组成。

二者之和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总量,常称为太阳总辐射。

直接辐射由平行光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影响直接辐射值大小、强弱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大气透明度和太阳高度角(h⊙)。

大气透明度好,到达地表的直接辐射量多,反之则少。

太阳高度角(h⊙)愈小,太阳辐射强度愈弱,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上获得太阳辐射热能(直接辐射)愈少;相反愈多。

大气辐射波长

大气辐射波长

大气辐射波长
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非常广,通常被划分为以下几类:
1. 短波辐射:波长小于4微米,包括紫外线和可见光。

2. 远红外辐射:波长大于4微米,通常被称为长波辐射,包括地球表面向大气层发出的红外线。

3. 远紫外辐射:波长小于200纳米,这种辐射被大气层吸收,不会到达地面。

4. 中红外辐射:波长介于4微米到8微米之间,包括地球表面向大气层发出的红外线和一些大气层的辐射。

5. 近红外辐射:波长介于0.7微米到4微米之间,包括可见光的红外线和一些大气层的辐射。

这些辐射的波长范围有时也会因研究领域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第二节太阳辐射

第二节太阳辐射

第二节-太阳辐射第二节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气象上所讨论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其波长范围约在0.15-120μm之间。

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在0.15-4μm;地面和大气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3-120μm。

因此,将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而把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分三个光谱区,紫外区(λ<0.39μm )、可见光区(λ为0.39-0.76μm)和红外区(λ>0.76μm)。

其中可见光区占能量的50%,红外区占43%,紫外区占7%。

可见光区又分为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色光波段。

红光(0.76-0.622μm)、橙光(0.622-0.597μm)、黄光(0.597-0.577μm)、绿光(0.577-0.492μm)、青光(0.492-0.480μm、蓝光(0.480-0.455μm)和紫光(0.455-0.390μm)。

太阳辐射中可见光部分不仅辐射能量大,而且是辐射最强的部分,所以太阳光是可见的。

二、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用S0表示。

世界气象组织(WMO)测得S0为1367.7w/m2。

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S0有7%的变化。

1cal·cm2·min-1=697.8w/m2,所以,S0=1367.7/697.8=1.96cal·cm2·min-1。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太阳常数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当它通过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和云层选择性地吸收,一部分被气体分子和悬浮的微粒散射,一部分被它们反射,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显著地减少了。

(一)吸收作用大气中的臭氧、氧、水汽和二氧化碳都能直接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

简介
大气辐射(1张)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刚好和地面辐射的 方向相反,所以称为大气逆辐射。云多、空气湿度大,大气中含有水汽、二氧化碳越多,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大气辐射越强。
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以后,又以辐射方式向外发射辐射。大气发出的长波辐射与大气温度有关,与天空云量 有关。Paltridge(1970)发现云量每增加1/10,大气长波辐射就会增加6W/m2。当天空全部被云遮蔽后,地面获 得的辐射中,大约有30%是来自大气长波辐射。在比较晴朗的天空,大气长波辐射也主要是由大气中的水汽、二 氧化碳及少量臭氧发射的。
大气辐射噪声会对接收系统,特别是对噪声系数很低的系统造成有害的影响。但在大气无源微波遥感中,却 能利用大气辐射噪声的各种特性,测量大气的温度分布、水汽密度分布和云中含水量等大气参数。
经验公式
如果能知道它们的温度,就可以直接用斯蒂芬波尔兹曼公式计算出大气长波辐射量,但这非常困难。因此许 多科学家辐射的经验公式。
传输
传输方程
传输特性
传输模型
大气辐射传输特性是指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时,大气中的粒子对电磁波吸收和散射作用,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大气对目标自身辐射能量以及目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量经过大气传输路径到达成像系统镜头前的能量衰 减;另一方面,大气对太阳辐射能量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对目标场景周围环境热辐射的多次散射、大气中粒子的 自身热辐射等致使辐射传输到成像系统镜头前能量增强。辐射在大气中的能量衰减通常用大气透过率来表示,能量 增强通常用大气程辐射来表示。
理论根据:绝大部分的大气长波辐射来自距地面最近的100m大气层中,这里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水汽、二氧化 碳等,而它们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随近地层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太阳辐射

第二节 太阳辐射

第二节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气象上所讨论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其波长范围约在0.15-120μm之间。

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在0.15-4μm;地面和大气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3-120μm。

因此,将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而把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分三个光谱区,紫外区(λ<0.39μm )、可见光区(λ为0.39-0.76μm)和红外区(λ>0.76μm)。

其中可见光区占能量的50%,红外区占43%,紫外区占7%。

可见光区又分为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色光波段。

红光(0.76-0.622μm)、橙光(0.622-0.597μm)、黄光(0.597-0.577μm)、绿光(0.577-0.492μm)、青光(0.492-0.480μm、蓝光(0.480-0.455μm)和紫光(0.455-0.390μm)。

太阳辐射中可见光部分不仅辐射能量大,而且是辐射最强的部分,所以太阳光是可见的。

二、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用S0表示。

世界气象组织(WMO)测得S0为1367.7w/m2。

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S0有7%的变化。

1cal·cm2·min-1=697.8w/m2,所以,S0=1367.7/697.8=1.96cal·cm2·min-1。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太阳常数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当它通过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和云层选择性地吸收,一部分被气体分子和悬浮的微粒散射,一部分被它们反射,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显著地减少了。

(一)吸收作用大气中的臭氧、氧、水汽和二氧化碳都能直接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

臭氧主要吸收波长小于0.3μm的紫外辐射。

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刷模拟地理试卷01(解析版)

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刷模拟地理试卷01(解析版)

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必刷模拟试卷01(〖解 析〗版)(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10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距地球约720公里的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此完成1-2题。

1.该卫星( )A.发射以后立刻成为天体 B.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自然天体C.运行轨道已脱离大气层D.在轨运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2.易对该卫星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严重干扰的因素是( )A.气候变化B.太阳辐射C.太阳活动D.地球运动〖答案〗1.D 2.C〖解 析〗1.该卫星发射以后在脱离大气层之前不属于天体,A错误;进入预定的轨道后成为人工天体,B错误;运行轨道位于距地球约720公里的位置,仍然处于大气层,C错误;人造卫星的能源主要是依靠太阳辐射来提供的,D正确。

故正确选项为D。

2.气候变化对信息传输不会产生影响,A错误;太阳辐射为其提供能源,但不会干扰信息传输,B错误;太阳活动产生磁暴,会干扰信息传输,C正确;地球运动也不会干扰信息传输,D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C。

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丙甲丁乙C.乙丁甲丙D.乙丁丙甲4.与图中甲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A.孢子植物时代 B.裸子植物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答 案〗3.B 4.B〖解 析〗3.图文信息表明,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原始鱼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

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此为天文辐射。

由天文辐射决定的气候称为天文气候。

天文气候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

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两个焦点中的一个焦点上。

因此,日地距离时刻在变化。

每年1月2日至5日经过近日点,7月3日至4日经过远日点。

地球上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弱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它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太阳高度角大,则太阳辐射强。

白昼长度指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长度。

赤道上四季白昼长度均为12小时,赤道以外昼长四季有变化,40°纬度的春、秋分日昼长12小时,夏至和冬至日昼长分别为14小时51分和9小时09分,到纬度66°33′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时间正好相反。

天文辐射的时空变化特点是:①全年以赤道获得的辐射最多,极地最少。

这种热量不均匀分布,必然导致地表各纬度的气温产生差异,在地球表面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②天文辐射夏大冬小,它导致夏季温高冬季温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

太阳辐射经过整层大气时,0.29μm以下的紫外线几乎全部被吸收,在可见光区大气吸收很少。

在红外区有很强的吸收带。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有氧、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其次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尘埃等。

云层能强烈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同时还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云的平均反射率为0.50~0.55。

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

就全球平均而言,太阳总辐射只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45%。

总辐射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高度升高而增大。

一天内中午前后最大,夜间为0;一年内夏大冬小。

太阳辐射能在可见光线(0.4~0.76μm)、红外线(>0.76μm)和紫外线(<0.4μm)分别占50%、43%和7%,即集中于短波波段,故将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

大气紫外光谱辐射

大气紫外光谱辐射

紫外辐射是波长范围约10~400nm的光辐射,大致在10纳米至400纳米之间。

根据波长的不同,紫外线辐射被分为UVA(320~400纳米)、UVB(280~320纳米)和UVC(100~280纳米)三个子区间。

其中,UVA和UVB辐射能够穿透大气层到达地表,而UVC辐射由于受到臭氧层和大气层的吸收而基本被过滤,不会到达地表。

大气中的分子和气溶胶对紫外辐射有吸收和散射作用,从而影响紫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

紫外辐射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紫外光谱的短波段,即UVC和UVB。

在UVB段,臭氧(O3)是主要的吸收剂,吸收带位于290~315纳米之间,最大吸收波长为304纳米。

此外,气溶胶也是重要的紫外吸收剂和散射剂,对UVB和UVC都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大气中的分子和气溶胶对紫外光谱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是影响紫外光谱辐射在大气中传播的重要因素。

大气辐射的波长是长波还是短波

大气辐射的波长是长波还是短波

小结: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少量 宇 地面辐射 大 大气辐射 宙 太 太阳辐射 地 面 气 阳 空 大气逆辐射 间 保温作用
少量的地面辐射
二、热力环流
B
A
C
如果A、B、C三地受热均匀,大气如何 运动?等压面将如何?自下而上等压面 数值大小如何?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hPa) 1010 1020 1030
(hPa) 1010 1020 1030
(hPa) 1010 1020 1030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第一组思考题: 1、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为 100%,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 太阳辐射却只有百分之47%,这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 2、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的波长有何差异? 大气辐射的波长是长波还是短波? 3、简述大气受热过程。说明大气直接热源 是什么? 4、大气是如何放热的? 5、你能解释为什么大气的最高气温出现 在午后的二点吗?
3、C1表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C1>A2说 明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4 、B1称为(大气逆辐射 ),有霜的夜晚B1 ( 小 )。
解释下列现象: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 温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 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 阳辐射的反射作 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 逆辐射作用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Pa) 1000 1005
1010
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1015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B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 1030 1020 1010 1010 1020 1030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实际风向
5、反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什么因素?它 有没有选择性呢? 6、为什么在日出之前天就亮了,在教室 里,凡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仍是明亮的? 7、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为什么 交通灯选用红色光呢?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程度取 决于什么因素?(读图2.5) 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 有无选择性?哪些波长的太阳辐射被大 气所吸收?大气又放过哪些波长的辐射?
小结: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少量 宇 地面辐射 大 大气辐射 宙 太 太阳辐射 地 面 气 阳 空 大气逆辐射 间 保温作用
少量的地面辐射
二、热力环流
B
A
C
如果A、B、C三地受热均匀,大气如何 运动?等压面将如何?自下而上等压面 数值大小如何?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3、C1表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C1>A2说 明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4 、B1称为(大气逆辐射 ),有霜的夜晚B1 ( 小 )。

解释下列现象: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 温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 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 阳辐射的反射作 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 逆辐射作用强。
第二组思考题: 1、物体的温度与辐射波长有何 关系呢?那么地面辐射的波长 如何呢? 2、为什么说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 源是地面辐射?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 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主要受什么 因素的影响?
第三组思考题: 1、地球每天都在接受太阳辐射,但 我们并没有感觉地球越来越热, 而是感觉每年的冬季差不多的冷, 夏季差不多的热,这是为什么? 2、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 热状况有没有变化?
练习: 1、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 高,多云的夜晚气温又不会太 低,为什么? 2、为什么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 霞呈橘红色?
学 习 愉 快
(hPa) 1010 1020 1030
(hPa) 1010 1020 1030
(hPa) 1010 1020 1030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第一组思考题: 1、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为 100%,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 太阳辐射却只有百分之47%,这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 2、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的波长有何差异? 大气辐射的波长是长波还是短波? 3、简述大气受热过程。说明大气直接热源 是什么? 4、大气是如何放热的? 5、你能解释为什么大气的最高气温出现 在午后的二点吗?
比较甲乙丙丁四点气压的高低。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A B 郊区
市区
A 郊区
B
(hPa) 1010 1020
A 1030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hPa) 1010 1020 A 1030
(hPa) 1010 1020 1030
(hPa) 1010 1020 1030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面 吸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地面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读左图,回答问题:
A A2 A1 B C1 C B2 C2
B1
1、A、B、C中表示短波 辐射是 ( A ) ,表示 长波辐射的是( B、C) 。 2、A1小于A的原因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