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主要中心城市更新演化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 国家中心城市通常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
摘要: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特点和目标是什么?本文从西方近现代城市所倡导的城市更新运动为出发点,分析建设中心城市面临的社会问题,以期为我们提供经验与启迪。
关键词:西方中心城市经验启示
国家中心城市通常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特点和目标是什么?广州与首都北京、经济龙头上海、东北重心沈阳、千年古都西安、天府之国成都以及九省通衢武汉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南海明珠广州吗?是什么区别了广州与其他城市?各个城市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经历,有自己的信仰体系,有能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的感情。笔者认为广州应该注重城市中人的因素、人的城市精神、公民道德乃至全球公民意识。正如美国当代都市学家乔尔·科特金(Joel Kotkin)所说:“一个伟大城市所依靠的是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城市所产生的那份特殊的深深眷恋,一份让这个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感情。最终必须通过一种共同享有的认同意识将全①体居民凝聚在一起。” 作为经济的中心城市,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相似地复制,提供给城市的安全的手段也可以以相似的模式重复着——城墙、现代高科技手段。但作为一种信念,这些是很难复制的。就算勉强复制了,也往往不能形成一种市民认同。
一、西方城市发展趋势和特点
城市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发明,也是人类文明的转折点。西方国家城市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历史资料证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已初具规模,当时希腊全境就有200多个城邦。所谓城邦,是由一个或数个城市以及周围的农村地区所组成的共和国,每个城邦国家的中心就是城市,其中最有名的是斯巴达和雅典。雅典是古希腊文化的集中体现,古希腊文化主要指的就是雅典文化。西方城市的起源,大都有宗教上的原因,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把他们的神庙建于城市中心,以示与神密切相联。在埃及,虽然城市的生活“以王室为中心”,但它的文明仍旧是“以宗教为中心”的。印度文明也是“神权统治在城市运作中扮演支配角色”。在中国,神庙、宗庙以及统治者的宫殿耸立在城市中心,统治者希望通过抚慰诸神来规范自然万物和众生。西方城市特别重视商业与帝国理念的关系。在古代世
界里,为商业而设计的都市远远逊于为了征服而建造的城市。构建于利润和狭隘自我利益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远不能抵抗帝国的理念。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其目的是要恢复内城的活力,清除城市中心区的贫民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住宅,改善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并解决由于战争和过度郊区化引起的城市社会问题。20世纪70年代, 美国开始出现民权运动,城市规划决策者不得不开始听取民众意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倡导性规划”。从西方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西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缺少对城市郊区化的有效控制而导致社会分化和内城衰退现象。
其次,城市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作用,如经济危机和灾害等引发的城市社会问题等,影响了构筑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再次,城市规划不当是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如城市功能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大规模城市改造而导致众多社会问题。
最后,城市规划中推进民主化进程,关注公众参与和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等,体现社会发展的“民主化”特征。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当今世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的生活为“转瞬即逝的价值”所吸引,城市日益缺少一个对神圣地点、市政属性和道德秩序的共同认知;而一个没有道义约束或没有市民属性概念的城市即使富庶也注定会萧条和衰颓。究竟是什么使得城市成为中心? 又是什么导致它们逐渐衰退?国家中心城市是神圣、安全和繁荣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所抛弃。
21世纪,也就是全世界多数人居住在城市的世纪,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履行其历史作用的方式”。乔尔·科特金认为“世界各地早期城市的建造者中,存在着某种…心理一致‟的现象”。在这一世界帝国的理念下,新建立的城市,超越了种族的界限,犹太人、希腊人、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共同生活,成为“希腊文化①的超级熔炉” 。其实,乔尔·科特金关于城市的神圣、安全和繁荣的论述,是从城市历史中抽绎出来的关于城市的“理想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与这个“理想类型”中的“神圣”一词相关的诸如公民责任、世界理念、道德目标和宗教信仰等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全球化、信息化、世俗化的今天,西方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二、中西城市更新演化比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经济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角, 而城市更新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我们可以从中西方近代以来城市更新的一些比较,探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思考的问题。西方城市的发展,是西方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所要求的人力、资本、技术的聚合,使城市这种最适合的发展模式脱颖而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相互推动中不断实现的。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Sim-mel Georg 1858-1918)认为:“城市化,不仅是人类居住活动的空间位移和产业结构的此兴彼衰,而且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社会变化。稠密的城市人口已经对城市生活产生了种种影响。居民们在经济力量、种族或道德、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使城市中形②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街区和邻里。” 西方现代城市更新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在以形体规划(physical design)为核心的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下,大规模、激进式更新;二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影响下,以强调功能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社区规划、多元参与为主要特征。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受“形体决定论”思想的影响,进行了主要以街道、城市雕塑、公共建筑、公园、娱乐设施、开放空间等手法达到城市美化效果的城市更新,即城市美化运动,但结果发现城市功能是不能忽视的。西方的城市更新日益强调城市功能,特别是城市的商务、零售、娱乐和休闲功能。通过对居住环境、历史文脉、文化氛围的更新和塑造,使得城市中心地区成为地区发展潜力的集中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西方城市更新目标、内容、方式更趋向理性,通过各种城市更新政策纲领的制定,城市的社会经济意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西方社会在城市化的初期,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像交通紧张、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特别是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工厂工作,却无法得到安定的住房,于是他们在工厂的周围建起很简陋的房子,当时的城市景观上的突出表现是摩天大楼和贫民窟并存。
西方社会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成为人们工作居住的主要场所,成为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市中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社会服务保障制度,较高的薪金待遇,这一切都吸引着来自乡村的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寻找机会。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开始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像美国这种特殊的移民国家,城市中大量存在的低收入的新移民、少数族裔更是对城市社会治安存在严重的潜在或现实威胁。美国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高犯罪率,加上交通紧张、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使人们认为城市特别是城市中心区不再适合居住。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汽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白领阶层普遍拥有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