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形象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信——痞子中挖出的宝玉
高2012级44班程宇豪
《史记》还没有读完,太懒只读了十多篇,一说到写人物评论,马上就想到了韩信。司马迁说,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那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太史公是不会跑来怪我的。
平民韩信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平民韩信,是比刘邦还要痞子的一个痞子。他穷困潦倒,品行恶劣,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不过这并不影响韩信的形象。穷怎么了?坏怎么了?要说成大事的人,肚子里没点坏水儿是不可能的,穷更是能激人奋起,要是腰缠万贯,韩信就得“被起义”而不是“去起义”了。
再侃侃他从别人跨下爬过的事儿。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
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嘿,这可不是个纯爷们的所作所为。换作我,要是能打赢,我就把那屠户打成国宝,收为小弟;要是能打平手,我就请几个痞子来一起把他打成国宝,收为小弟;要是他能把我打成国宝……打不赢,我还不能跑吗?你说你投降也可以,那也没必要钻跨嘛!
综上,我断定韩信早已达到了无视名誉,无视道德,无视脸面,无视一切的神级境界。有两种人是这种境界,一种是曹操,刘邦,吕布之类的霸主;还有一种便是傻子白痴……
创业韩信
说白了,若不是萧何识才,刘邦爱才,韩信到死都成不了大事。在项梁手下,韩信默默无闻;在项羽手下,韩信默默无闻;在刘邦手下,韩信默默无闻;若当初逃跑成功,只怕他就永远默默无闻了。韩信是千里马,但他总得不到机会表现自己,不是没有伯乐,而是不懂得展现自己的才能。刘邦拜韩信为将后,终于识出了这匹千里马,而后重用韩信。由此韩信当了大将军,左丞相,相国,齐王,楚王,最后被贬为淮阴侯,王侯将相竟全都当了个遍!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
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创下了不世功名。
造反韩信
这个是我不得不说的了,韩信造反,有什么不对,事败被杀,韩信有何怨言?《史记》对韩信造反持反对态度,而我却赞同韩信造反。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就是说,韩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刘邦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韩信是真英雄,刘邦也是;刘邦是痞子,韩信也是。刘邦能有天下,韩信为什么就不能有?当时乱世刚刚一统,天下虽统,人心却乱。造反很正常,刘邦猜忌群臣,该贬的将贬,该杀的将杀,韩信若有大志,此时不反,更待何时?可惜天不助他,败也败得无话可说。由此,韩信便有了两个第一:大汉王朝第一功臣,大汉王朝第一个被杀功臣……
我说韩信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
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实际上,韩信真的没有谦恭退让吗?在意韩信功劳的难道不是刘邦而是韩信吗?自己的才能,妒忌的是刘邦。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原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致力于这样做,且天下已经安定,但韩信忘了,自己虽然不再是痞子,但刘邦……
尘埃落定
——读《史记》女史
2012级44班余思雨
“男儿史,女儿泪”这在史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例数往事,女子在封建史册上如沧茫世间—微尘,落下时,仅有空气微妙振动,然后,尘埃落定。
女儿似水,水有急缓,大小,女儿的命运也各不相同,我大到将其分为下列几种。
其一出生于显赫之家,这种人一般是公主,一生下就被迫和魔鬼签了合约。“我给你荣华富贵,让你精通音律,知书识礼,给你玉颜倾思国,唯一条件:给我你的灵魂和思想还有肉体。”——与生俱来的契约上重重烙下“命运”两字。然后,她们有了一切,一遍遍被告知使命,穷其一切去讨好男人,只为国家卑微地残喘。后来,作为政治的牺牲品,被送往他国为妻为妾,穷其一切去完成使命,出卖自
己。从此,步入深宫,朝宠夕弃,人口叵测。于是有“玉颜不及寒雅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的班婕妤,有蔡女被齐桓公赶回而引发的战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的秦宫人,转眼,青丝白发。在乱世这样的女子有很多,仿佛生在帝王家对女子而言就是最残酷的宰割。在治世,也有不用为政治牺牲的幸运显贵,如陈阿娇。她身为大长公主之女,穷极富贵,但偏偏遇上汉武帝——深爱你,所以不想分享你。阿娇就这样过于执著偏激,抑或天真。妒忌让女人丑陋,就算夫妻之情也为它所咬断。就算和着血泪唱的长门赋,“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凄凄如此却再不能在君王心中泛起涟漪,金屋藏娇转头空,盼不来君王鸾驾,——没有你,生命再难燃起,于是红颜薄命,绝觞冷宫,尘埃落定。
其二出生于寻常百姓家。若相貌平平,嫁个寻常人,在治世也能幸福生活,命运也如此单调,一切已注定平凡,尘埃落定。不幸处于战火中,便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哀鸣。就像西汉时出征大宛等,为了几匹畜牧,将人变成战乱赤裸的受刑者,对两国将士及其妻女都是残忍的。古时军嫂没有福利,一家老人又是怎样靠她残喘度日。男人的战争,流淌着男人的血和女人的泪,千年历史,烽火之处,命运之轮,尘埃落定。若生得貌美些,如西施——一个没有身份,没有财富,没有权力的女人,那么就注定被男人玩弄,以为国之名义心甘情愿(仿佛也没有人问过她甘不甘愿)作为祭祀胜利、凯旋之音,这种没有鲜血的杀戮,比车裂来得惨烈,连灵魂都裂开。而在男人看来,“勾践以美女宝器献吴太宰”以“将尽杀其妻子”表决心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