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罗斯托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5、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6、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四)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
名词解释
1、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1、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用。
(二)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其独特的规律。
(三)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即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其市场结构的特点是:(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2)没有替代产品。(3)进入壁垒非常高。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分产品的供给,它们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1)产业集中度高。(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产业经济学主要理论与知识要点(1)
页眉内容产业经济学主要理论与知识要点主要理论:1,新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的含义差异。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不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而是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
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现代企业理论: 企业本质是一种制度对于另一种制度的替代。
◆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2.哈佛学派SCP结构主义理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3产业组织论上的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差异。
SCP分析框架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能够接近完全竞争状况和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
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
“结构主义者”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芝加哥学派甚至认为,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
批驳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他们注重效率标准,坚信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由于芝加哥学派注重效率标准,因此信奉芝加哥学派理论的人通常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是两位经济学家,他们都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主要包括五个阶段:传统社会、开发中的社会、快速增长的社会、成熟的工业社会和高级经济社会。
马斯格雷夫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演化过程,从传统社会中的农业经济开始,逐渐发展到现代工业社会。
他认为,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需要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也是五个阶段,但与马斯格雷夫的理论不同。
罗斯托的五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社会、准备性条件、起飞、成熟和高度成熟。
他认为,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并且认为起飞阶段是关键,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都强调了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他们的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导,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发展规划和决策。
然而,这两位理论家在具体的阶段划分和特征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并且对于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具体要求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
罗斯托的经济阶段理论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了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6阶段。
经济发展的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1) 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是在生产功能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围绕生存而展开的经济,而且通常都是封闭或者孤立的经济,生产活动中采用的技术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技术,看待物质世界的方式也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方式,社会似乎对现代化毫无兴趣。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一些国家至今还处在这一发展阶段。
(2) 准备起飞阶段这一阶段是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准备阶段,它的特征是社会开始考虑经济改革的问题,希望通过现代化来增强国力并改善人民的生活。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创造条件。
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则通常是第一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一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难题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 起飞阶段这是经济由落后阶段向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
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4个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②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③发明和革新十分活跃,生产过程吸收了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力量;④适宜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环境。
在起飞阶段,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外国投资明显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长的产业为基础,国家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
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开始出口大量的服装、鞋、玩具、小工艺品和标准化的家电产品。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起飞阶段的时期如下:英国1783-1802年,法国1830-1860年,美国1843—1860年,德国1850— 1873年,日本1878—1900年。
高教社产业经济学(第三版) 李孟刚教学课件第15章
本章结束
17
此时,累积的资本赶上了劳动力的供给水平,工 资已经上升到维持生活的收入水平之上,移民或 者选择资本输出是资本家避免剩余受到损失的办 法。
三、 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刘易斯将经济发展划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假设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的转折点,第一阶段的 利润率增速放缓是工资增长所导致的
一、 两部门划分
刘易斯将经济部门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 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利用再生性生产资本进行生 产。
传统部门是现代部门的“蓄水池”——提供劳动 力。
区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是区分两部门的一个 前提。
二、 劳动力无限供给假设
刘易斯假定劳动力的供给数量是无限的。 而“无限”的含义是指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在
新兴产业的发展一般都相当迅速,代表着市场对产业结构作为一 个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需求,其基本特征是技术不稳定、 缺乏 完善的社会协作体系、缺乏统一的产业标准、对资本的需要较大、 规模冲动、战略不稳定。
二、 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及夕阳产业
支柱产业看作是正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其基本特征是产业增长速 度变慢、企业面临买方市场、企业自身调整成为必须、市场盈利 能力下降、国际竞争增强。
第三种形态:开放经济,当统部门增长缓慢甚 至停滞时,不能满足现代部门的需求,现代部门 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弥补,但容易引发结构性通胀 ,增长速度放缓。
第二节 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一、 产业生命周期 二、 新兴产业、 支柱产业及夕阳产业
一、 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如同能动的生命体一样,它的规模和盈利能 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 变化。
吉大2020-2022学期《产业经济学》在线作业一(5)答案
吉大2020-2022学期《产业经济学》在线作业一
提醒:本科目含有多少随机试卷,请核实本套试卷是否是您需要的材料!!!
一、单选题(共10题,40分)
1、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的是()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提示:复习课程相关知识802,并完成上述题目
[正确参考选择]:A
2、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是()
A定性分析
B投入产出分析
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
提示:复习课程相关知识802,并完成上述题目
[正确参考选择]:B
3、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 )
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提示:复习课程相关知识802,并完成上述题目
[正确参考选择]:B
4、霍夫曼比例是指()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提示:复习课程相关知识802,并完成上述题目
[正确参考选择]:A
5、在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政府保证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又以社会因素相保证的是下列哪个产业规制模式()
A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B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
C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
D行业主导型产业规制。
以罗斯托主导产业理论看待中国
怀特曼· 罗斯托 Walt Whitman Rostow 沃尔特·
美国经济史学家。发展经济学先驱之一。生于纽约。1938 年获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文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耶鲁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1940年开始,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奥斯汀得克萨斯大 学任教授,讲授经济史、经济学与历史。先后担任过欧洲 共同体执行秘书助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帮办、 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顾问和主席、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 别助理等。
zhwikipediaorgwiki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歷史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建立了中国式的发展模式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之后主要采取了日韩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但在2000年代随着大量贸易盈余引发的中美中欧贸易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大陆的经济管理部门意识到中国大陆这样的大国经济需要转型为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日韩中国在发展过程的较早阶段转入了创建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借以调节诸如过高的亚洲储蓄率和过高的美国消费等的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
主导产业演化理论
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产业结构的 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重 视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主导产业演化理论 • 主导产业 有效吸收新技术
自身高增长率 具有扩散性
回顾影响 旁侧影响 前瞻影响
/wiki/%E4%BA%A7%E4%B8%9A%E7%BB%93%E6%9E%84%E7%90%86%E8%AE%BA
汽车工业 • 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 技术进步快且有利于整体产业技术进步的协调与稳定。 • 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强。 • 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产业经济学》考博考研名词解释必背
1.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所有企业所组成的集合体。
2.产业结构:指一定经济体系内产业的组成结构、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产业与总体经济的联系。
3.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
4.产业关联:指在经济活动中,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5.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实现其全局和长远的利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转换步伐和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规范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扶持、保护、限制等措施的总和。
6.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7.幼稚产业:指在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乘数的同行产业而言,处于“幼小稚嫩”阶段的产业。
8.支柱产业: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
9.衰退产业:指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
10.产业结构优化: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11.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
即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12.产业结构高度化:指资源利用水平应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
其标志是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加,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
13.感应度:描述一个产业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产业增加的产出量。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1)关联方式分类法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②原料关联分类法③用途关联分类法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2)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第二阶段(18C60。
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 (3)生产要素分类法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
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
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1)四次产业分类(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哈佛大学-——SCP基础上)一、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也称古斯塔夫·罗斯托经济学模型,源自前苏联经济学家古斯塔夫·罗斯托在19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
该理论意味着,当社会的总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会经历三个一般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期,随着工业板块发展,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第二阶段是工业学习时期,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收入水平;第三阶段是经济繁荣时期,收入陷入停滞期,受到产业部门的制约。
这一理论可以用来描述世界经济的大致发展情况。
在19世纪90年代,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发展使欧洲国家进入繁荣阶段,但随着二战沉重的打击,欧洲国家陷入经济萧条,受到失业、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在196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以及政府的政策援助,欧洲国家迅速投入繁荣期。
而若干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也正在走上繁荣的道路。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提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收入差距的基本原因。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无法与发达国家在关键领域进行技术和经济竞争,因此表现出较大的收入差距。
罗斯托的理论着重强调了联邦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合作、技术创新和教育投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其理论,政府可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政府也可以利用该理论来制定有效的贸易和投资策略,以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从总体上看,古斯塔夫·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理论模型,它为研究应用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由于古斯塔夫·罗斯托经济理论涵盖了政策、技术和行政方面,它不仅可以用来说明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可以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经济学 罗斯托
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作者W.W.Rosto 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此书被视作经济现代化经典理论的代表作。
他认为,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一系列阶段和深刻的变化。
重点研究转变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他因此书而被视作经典现代化理论的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
书名被称作非共产党宣言,是因为该书试图取代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六个阶段的主张,按照他设想的经济成长阶段,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此阶段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资源过多配置在农业,而非工业;在社会组织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家族和氏族;生产力水平很低,人均实际收入仅够维持生存。
牛顿学说以前属于这个阶段。
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这是从传统社会阶段向起飞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工业生产和农业革命中发挥作用;金融业开始发展,并为新的投资提供资金;商业也随着交通运输业的改进而正在扩大。
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既要提供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又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和销售市场。
所以,农业产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决定着此过渡时期持续时间的长短。
在政治上,也应有相应变革,以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大笔社会经营资本的积累。
这一时期,发展的障碍正在逐步克服,人均实际收入缓慢增长。
历史上,英国是第一个为起飞阶段创造充分前提条件的国家。
当今大多数贫穷国家正处在这个阶段。
3.起飞阶段。
此阶段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得到解决,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
达到此阶段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较高的积累比例,使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二是要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使它发展较快并带动其它部门增长;三是要有制度上的改革,即建立一种能够保证“起飞”的制度,以推动经济的扩张。
此阶段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产业经济学简答
三、问答题1.S-C-P三者间的关系。
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
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与政策主X。
答:可竞争市场主X:即使在寡头甚至垄断市场,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就会迫使市场上已存在的企业降低成本,努力创新,取得较好的市场绩效。
它是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
完全可竞争市场指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出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
政策主X: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的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
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
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
为此,企业主X一方面要积极研究能够减少沉没成本的新技术,新工艺,另一方面要排除一切人为的进入和推出壁垒。
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
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
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
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出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与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X围的决定问题。
产业经济学考试要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考试要点整理By C+小子1、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的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2、有效竞争:由克拉克提出,指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3、哈佛学派:以哈佛大学为中心的一些学者开展的关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学派,代表人物有梅森、贝恩因、凯维斯、谢勒、谢菲尔德和科曼诺等人。
4、SCP分析框架: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在承袭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即所谓的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
5、产业: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6、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的学科。
7、产业的划分:见教材P5—P168、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产业分析过程中更重视价格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用产品差别和进入壁垒等新的概念来加以说明的做法,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5:AADCB 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
(2分)(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
(共6分)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
(2分)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六、产业结构升级专题:大推动与工业化
(二)需求的不可分性(需求互补性)
一个例子:
一家鞋厂雇佣了100名工人,如果他们的工资全部用于购买
他们所生产的鞋子,这家鞋厂就将找到一个市场并使生产顺 利进行。但他们不会这样做。因找不到市场而造成的风险会 减弱对投资的刺激,这家鞋厂多半会放弃其投资项目。
如果100家工厂共雇佣了1万名工人,这些工厂生产大量产品。
(四)“大推动”有助于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决定市场规模的关键性因素不是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数 量,而是生产率。生产率高才能使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而价 格维持不变,从而扩大市场需求;如果生产率没有提高时就 扩张货币,只能导致通货膨胀。
而生产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中使用资本的程度(机 器设备),然而对单个企业家来说,资本的使用从一开始就 因为市场规模狭小而受阻,这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
(2)旁侧效应:由于主导产业的发展而引起周围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 系列变化。罗斯托举例说:“棉纺织业革命改变了曼彻斯特,汽车工 业改变了底特律”。
(3)前向效应:由于主导产业的发展诱导了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 新原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原因是主导产业发展将使相关产业产生一 个“瓶颈”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肯定是有利可图的,所以它能吸引 发明家和企业家创立新的产业。 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版
工人们将把工资花在这些产品上。新的生产者彼此成为客户, 创造了一个额外的市场。需求互补性降低了找不到市场的风 险,自然就增加了对投资的刺激。
(三)国际贸易降低了“大推动”所需要的最小投资规模,
但是不能取消最小投资规模。原因是各国的生产函数不同, 知识存量和组织效率不同。欠发达国家单个企业的产品,未 必能在发达国家找到市场。 “大推动”工业化与比较优势原则不矛盾。例如,当一 个进口鞋子的国家决定自己生产鞋子,表面上是自给自足, 实际上如果新的制鞋业是全面增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则该国 鞋的市场可能会增大10倍,以至于它的鞋子的进口量会增加 而不是减少。
罗斯托增长阶段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International FinancingMarch 2020 国际融资●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进程Rostow’s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罗斯托增长阶段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蓝裕平根据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对于各阶段的划分标准,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进程。
中国已经在本世纪初完成了经济起飞阶段,并进入了趋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政策应该特别重视推动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并继续重视投资驱动因素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用历史的方法,总结很多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划分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这个理论提供了一面“魔镜”,有助于对中国经济过去、现状的分析并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本文尝试从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对于各阶段的划分标准,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并希望从中发掘对于中国未来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和指引。
罗斯托及其增长阶段理论瓦尔特·怀特曼·罗斯托(W a l t W h i t m a n Rostow,1916~2003)根据对很多国家发展历史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经济现代化的五个阶段理论,被称为罗斯托增长阶段理论(Rostow's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罗斯托1960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的阶段》(W. W. 罗斯托著,郭熙保 王松茂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1990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史》(W.W. 罗斯托著,陈春良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著作中,把一个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划分为五个基本阶段,分别是传统社会、转型社会、起飞、趋于成熟、大众化高消费阶段。
他还对这五个阶段做了具体描述。
传统社会(Traditional society)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经济体通常以农业、狩猎和采集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基本属于自给自足,技术含量很低,甚少劳动力的社会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斯托发展经济学一生平简介 罗斯托1916年生于纽约。
1938年获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文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从1940年开始,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任教授,讲授经济史、经济学与历史。
先后担任过欧洲共同体执行秘书助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帮办、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顾问和主席、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等。
罗斯托在学术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提出经济成长阶段的理论。
他试图用经济理论解释经济历史的进程,把社会发展分为必须依次经过的6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2)起飞准备阶段、(3)起飞进入自我持续增长的阶段、(4)成熟阶段、(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从第五阶段起,出现开始反映出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取向的位置消费,开始形成一个稳定的中间的社会群体--中产阶层。
他用这种理论代替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
他确信他的理论解释了西方各国已经历过的工业化过程,提示了一个国家在经济成长过程中所要遇到的一系列战略决择问题。
另外,他还积极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进行研究 。
主要著作《十九世纪英国经济论文集》《经济增长过程》《经济成长阶段——非共产主义宣言》《政治和成长阶段》《这一切是怎样开始的:近代经济的起源》《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 1868~1896年英国贸易的波动》经济发展要的六阶段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1960年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提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要经历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这个阶段不存在现代科学技术,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农业居于首位。
第二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即从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过渡的时期,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工、农业中发生作用。
第三阶段:“起飞”阶段,即经济史上的产业革命的早期,即工业化开始阶段,新的技术在工、农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投资率显著上升,工业中主导部门迅速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
第四阶段:向“成熟”发展的阶段,现代科学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经济持续增长,投资扩大,新工业部门迅速发展,国际贸易迅速增加。
一般从“起飞”到成熟阶段,大约要经过60年左右。
第五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主导部门转到耐用消费品生产方面。
第六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主导部门是服务业与环境改造事业 罗斯托在《政治与增长阶段》(1971)一书中,又提出了新的第六个阶段,他认为“起飞”和“追求生活质量”是两个关键性阶段。
他把美国看成处在最先进的理想阶段,第三世界国家是处于“起飞”阶段。
罗斯托学派方法论 罗斯托学派方法论,是指20世纪50年代出现、60年代风行一时,至今仍有一定影响的,由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提出和论证的,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如霍夫曼、都留重人、贝里尔等加以证实和发展的,关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学说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一个自成体系、独立成派的经济分析方法总称。
罗斯托学派方法论是以历史阶段分析法、部门总量分析法和心理因素分析法结合为其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特征的、以制度分析方法为其重要分析法内容的理论经济学和经济史学的分析方法的综合体系。
基本特征 第一:制度学派的历史阶段分析方法 罗斯托的基本经济分析方法或说经济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历史阶段分析方法,也就是依据多元选择的历史观和现代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及其引起的其他方面特征来确定和划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析方法,换句话说,是用制度学派的“制度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成长阶段的方法。
第二:主导部门综合体系的部门总量分析方法 罗斯托的基本经济分析方法或说经济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二是部门总量分析方法并与历史阶段分析方法相结合。
在用历史阶段分析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罗斯托是结合采用部门总量分析方法,也就是结合把国民经济总量分解为部门总量的分析方法。
罗斯托提出和使用了一种介于总量分析方法与个量分析方法之间的、能够反映有效地吸收新技术的各个部门的运动的部门总量分析方法;相对国民经济而言,是非总量的分析方法,是总量的部门分解方法;相对厂商经济而言,是总量的分析方法,是个量的部门加总方法。
第三:人类“欲望更替”的心理因素分析方法 罗斯托的基本经济分析方法或经济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三是心理因素分析方法并与历史阶段分析法、部门总量分析法的结合。
罗斯托的心理因素分析法就是人类“欲望更替”的分析方法。
他认为,人的欲望更替是经济成长阶段依次更替的动力之一,具有与主导部门“反减速斗争”同等推动作用。
因此,他把心理因素分析方法与历史阶段分析法和主导部门分析法结合起来,用于论证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历史阶段分析法、主导部门分析方法和心理欲望分析法是三位一体的,构成罗斯托经济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罗斯托经济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
罗斯托长波理论概述 罗斯托长波理论:一种以初级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分析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
罗斯托长波理论于20世纪70-80年代内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华·惠·罗斯托提出。
在1953年出版的《经济增长进程》一书中,他指出:“现代经济史的进程不仅以周期性波动,而且以包括实际收入和就业的几个周期的较长阶段为标志。
在这种较长的阶段中,世界经济显示出部门之间相对价格运动的趋势,部门之间收入分配的趋势,重新投资所获收益的主要特征的趋势,以及一般价格的趋势。
”他认为1951年以后的20年间,由于农产品与原料价格相对低廉,形成了一个局部通货膨胀的经济下降时期。
1972年,价格上升,世界经济进入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第五个周期的上升阶段。
在1978年《世界经济:历史和前景》一书中,罗斯托识别了三种长波周期: 一是“强调农产品和原料稀缺或丰裕阶段”的长周期; 二是“价格”利率和其它价值序列的长周期; 三是“核心是总的增长率波动的周期,增长伴随着国际与国内移民速度的变化,转而加速了对运输、住宅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
罗斯托认为,造成这类“长波周期”的原因,一个是经济的“领先部门”,另一个是黄金产量不稳定,它对货币、装饰品和工业用途的供给产生了不稳定影响,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均衡的影响。
最后,战争也在经济增长中留下了强有力的印记。
80年代,他进一步指出,初级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高低是制动世界经济长期波动的杠杆。
形成长期波动的基本原因是由于粮食和原料等初级产品的相对丰裕和匮乏。
初级产品相对价格高,经济就高涨,相对价格低,经济就衰退。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经济学和历史学教授、著名经济史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在他的专著《经济成长的过程》(1951年)、《经济成长的阶段》(1959年)和《政治和成长阶段》(1970年)中提出了经济成长六个阶段的理论:一、传统社会 罗斯托把我们所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称为传统社会,他说这个社会的主要产业部门是农业,家族和氏族关系在社会组织中有很大作用。
二、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过渡阶段) 罗斯托认为过渡时期的本质特征是:“把投资提高到经常地、大量地和明显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
”他还特别强调农业和开采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对过渡阶段的意义,他提出迅速发展农业在过渡时期有三方面作用:一是为急剧增加的工业人口、城市人口提供口粮;二是为现代工业提供市场:三是为政府提供税收和为现代部门提供资金。
罗斯托认为除了农业和开采业之外,作为过渡时期特征的还有社会经营资本或基础资本的迅速积累。
罗斯托宣称:农业或开采业和社会经营资本这两个部门在过渡时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全部意义,就是为现代工业结构准备一个可以持续存在的基础。
罗斯托认为,在过渡阶段,政府必须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以使经济摆脱自给自足的区域性质;它必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筹集现代化所需要的资金;它必须制定现代化政策。
三、起飞阶段 罗斯托把起飞定义为一种工业革命。
它在较短时期内,生产方法、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发生重大的性质上的而非程度上的变化,过渡阶段的变化是缓慢的,而起飞阶段,成长成为社会的正常情况,各种束缚经济成长的传统力量最终被消除了,于是经济就像飞机一样,可以起飞并持续航行了。
罗斯托认为,确定一个经济是否处于起飞阶段需要三个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条件:(1)生产性投资率由国民收入的5%或不到5%增加到10%以上;(2)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3)迅速出现一个有助于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以保证成长的持续性。
罗斯托认为尽管各国在起飞阶段的主导部门不一样,但有4个因素是不可缺少的:(1 社会对主导部门的有效需求必须有所扩大;(2)主导部门要开始具有新的生产作用,并扩大它们的生产设备;(3)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使主导部门得以起飞,并以很大部分利润重新投资;(4)主导部门必须能通过扩充和技术改进,来促成其他部门的同样行动。
四、向成熟推进阶段 罗斯托认为,在经济起飞60年后,经济将进入成熟阶段,其特征是:(1)投资率经常保持在占国民收入的10%到20%,使生产的增长经常超过人口的增长;(2)由于技术的改进,新工业的加速发展和旧工业的停滞,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工业向多元化发展,新主导部门代替旧主导部门;(3)经济在国际经济中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即与它的资源潜力相适应的地位。
五、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罗斯托指出这一阶段有两个特征:一是人均实际收入的提高已经使为数众多的人可以在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享用其他消费项目,如各种耐用消费品、家用电器与各种服务;二是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使城市居民、在办公室工作和从事工厂熟练工作的人在总人口中比重增加。
与耐用品消费有关的部门将成为经济主导部门。
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指出在这个阶段主导部门不再是生产有形产品的工业部门,而是提供劳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服务业,人类历史上将第一次不再以有形产品数量的多少来衡量社会的成就,而要以劳务形式反映的生活质量作为衡量成就的新标志。
关于如何促进经济成长,罗斯托主要分析了起飞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所需要的政策。
他说“起飞”在当前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事,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当像发达国家在过去所做的那样,首先要使社会经营资本、农业和以天然资源的开发为基础的出口部门这三个部门现代化,以便使“起飞”有个好的基础。
同时,要选择具有迅速成长率的主导部门,并设法使其利润大部分再供投资之用。
罗斯托分析说今天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达国家以往在起飞时所未曾有过的众多的可采用新技术以及资金方面的国际援助,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主要是今天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的起飞阶段,这造成了发达国家当年所未曾遇到的一些困难问题,诸如粮食短缺、长期失业和半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