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技术概要共20页
亚低温治疗课件ppt

循环管道插入静脉系统内进行降温
1
亚低温治疗
2
降温技术
3
监护要点
概念: 国际医学界将低温划分
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低温16~0℃四种,
其中轻、中度又定义为亚低温。
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 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 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 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神经系统观察
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 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 激素治疗
呼吸监测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呼吸呼吸形态是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 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 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 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 机械通气
分类
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 果越好。
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1 体表
降温
2 体腔
降温
3 血液 降温
药物降温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 温,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 林、冬眠灵(氯丙嗪)等。
特点:使用方便。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
技
术的辅助降温措施。
人工气道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非那根具有明显的抗阻胺作用,可使呼吸道分 泌物变粘稠。因此应重视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定时、及时 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重视人 工气道的湿化及温化,纠正、维持病人水平衡
亚低温的脑保护共20页PPT

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啶50~100 mg+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4-5ml/h静脉泵入; 将冰毯机的降温毯垫于患者身下,头戴冰帽,大血管处用小冰袋,降温毯的温度控制在33~35℃。 室温保持在18-25℃。 通过上述方法,患者逐渐进入冬眠状态,表现为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对外界刺激反应明显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四肢肌张力无增高,皮肤毛孔无收缩,无寒战,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且稳定。 此时应密切监测体温,每30 min测1次肛温,保持在32~34℃。 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1℃为宜。当肛温稳定在32~35℃ ,生命体征正常,应调节药物泵人速度,以0.5~2.0 ml/h为宜。
复温方法
自然复温,先停用冰帽、降温毯等物理降温措施,将病人置于室温中缓慢复温。 复温过程仍需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以防肌颤导致颅内压增高。 以平均4小时升高1℃的速度,在12小时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7~38℃为宜。
作用时程
存在争议。 国外有人(美国)提倡所有病人一律用24~48小时短时程。有人(日本)主张一律7~14天长时程。 我国主张治疗时程取决于患者的脑水肿和脑挫裂伤程度、颅内高压持续时间和下丘脑损伤程度。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而数学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以后理科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小就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然后一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还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小学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内心的求知欲,从而让他们主动去研究提出的问题。例如,在讲解“除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买雪糕这一问题来创设一个“学生问,教师答”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块雪糕的价格,然后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说出一个价格,老师就能告诉他们能买几块雪糕。当教师把学生提出的价格问题全部回答正确后,学生会很好奇老师是怎么算出来的,就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便被激发出来,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要经常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行为就一定要进行支持与表扬,因为这样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会增加学生内心的成就感,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愿意主动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也有利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加放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学习。 二、循序渐进,一步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让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所用到的旧知识有所了解并复习,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进而在上课听讲时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例如,在讲解“圆柱”这一部分内容时,就需要让学生复习圆的周长和底面积以及长方形面积的求法,这样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学生才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节课大约给学生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学,让他们针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讨论与交流,以此来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一点点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而,光理论而不实践是不行的。在讲解完一部分内容后,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当学生做完练习题后,教师可发给学生参考答案,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评判,对于做错的题采用“自己分析,自己总结”的策略,以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自己改正。于是,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的过程中,他们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作业和练习要有易有难,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 自主学习能力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培养的,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在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学生做习题时,教师应分出层次,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做较为综合的习题,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的习题,适当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综合性练习。这样,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之下都能自己认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与提高。但是,教师在采用这一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要注意不能一味给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安排基础性习题,要在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解题技巧时适当对学生进行提高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取得进步,拉近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距离。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将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掌握住学习方法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能够自主学习了,学生才能会学习、懂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快、更准。 1.引言 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高度重视有效性的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指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授后,学生具有一定的收获。这个教学活动的进行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可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深刻挖掘,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2.1重视学生个性及特点,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学生在性格特点及学习能力上均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教学强度及训练密度。如进行跨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先对学生的跨栏技术、身体素质等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生具体的技术把握情况及身体素质情况等进行教学及训练安排。掌握较好跨栏技术的学生应适当将栏架高度提高,同时对学生的跨栏动作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让学生接受更大挑战,激发学生的征服欲,让他们越跨越有劲。而对于技术掌握较差、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学生,则应该适当降低栏架高度,同时多让此类学生进行一些诱导性和辅助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帮助和鼓励,耐心地辅导他们完成相关动作训练。无论对怎样的学生进行学习及训练指导,教师均应积极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增强教学效果。 2.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趣味教学。 兴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最好老师,而趣味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任课教师应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趣味教学。趣味教学是指让学生在学趣并存、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学习。趣味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有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才能使具体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延伸,才能进行生动化、形象化的体育教学,使教学活动充满趣味。如教学篮球训练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述王治郅、姚明等优秀篮球队员如何通过艰苦的训练,参加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最后取得优秀成绩,为我国争得荣誉的事迹。在进行长跑训练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马拉松的由来,讲述雅典人战胜波斯人,菲迪皮得斯连续跑到雅典后因劳累过度而死的故事。这些由体育教学内容延伸出来的相关典故、故事及知识充满趣味,大大丰富了体育学习及训练的内涵。让学生在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丰富的文学知识,不仅使体育教学更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能调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及训练兴趣,为有效的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应用比赛方式进行教学也是趣味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在进行长跑训练教学时,可应用赶超跑、接力跑、分组对抗赛等多种比赛方式。多样化且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可有效提高学生训练的激情,促进教学有效性得到良好实现,增强教学效果。 2.3丰富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 体育课教学活动多数在室外进行,室外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为课堂设计提供更多条件,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妙地将一些与体育学习及训练有关的知识适当应用于课堂互动中,使体育课堂更生动和丰富。如在进行长跑学习及训练教学时,放学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让学生以跑步的方式回家,并且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达到锻炼长跑耐力的目的。或者组织或鼓励学习利用周末到广场、敬老院等公共场所进行义务劳动,也可以达到锻炼身体、提高体能的目的。同时,应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体育训练教学,还可有效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武术的作用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学习武术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魄、培养意志、提升素养。同时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竞赛、才艺展示、武术表演比赛等,应用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接受相关的体育学习和训练。这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接受到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更能让学生深刻了解与体育相关的丰富知识,提高学习体育知识及训练的积极性。同时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索学习思维,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3.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爱好刚刚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进行体育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积极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对体育学习及训练的意义和价值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调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有效教学顺利进行。
亚低温治疗护理技术

亚低温治疗护理技术一、技术简介国际医学界将机体低温分为轻度低温(mild hypothermia ,33~35℃),中度低温(moderate hypothermia ,28~32℃),深度低温(profound hypothermia ,17~27℃)和超深度低温(ultra-profound hypothermia ,16℃以下)。
1993年江基尧等首先将轻、中度低温(28~35℃)称之为亚低温, 随后这一概念被国内所广泛引用。
二、目的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并且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治疗重型颅脑伤患者具有疗效肯定和安全方便等优点。
三、适应症1、重型( GCS 6~8 分)和特重型颅脑伤患者( GCS 3~5 分)、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
2、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伤。
3、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
4、中枢性高热。
5、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跳骤停,如电击伤、溺水、一氧化氮中毒所致的脑缺血及低氧患者。
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7、心肺复苏后脑病。
四、禁忌症、1.患者有严重的复合伤或已处于全身衰竭期;2.合并低血压,休克尚未纠正或有出血倾向者;3.疑有颅内血肿,正在观察阶段的患者;4.老年且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妊娠妇女。
五、评估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用物、环境准备是否齐全适宜。
六、技术操作难点及对策(一) 降温及复温的速度控制;1.原因分析(1)降温及复温速度过快。
(2)降温及复温过程中,冬眠合剂撤离较快。
(3)使用冰块降温,温度不易控制。
(4)输液或鼻饲温度较高,影响整体降温效果。
(5)使用的体温计不正确,不能准确反映患者体温。
2.解决方法(1)严格控制降温及复温速度(2)冬眠合剂应用要适量,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冬眠药物泵注入速度和剂量,严防寒颤;(3)保持亚低温治疗仪正常工作,室内温度维持在18~20℃,必要时加用物理降温措施;(4)需鼻饲时,饮食温度以30~32℃为宜或不能超过当时体温;(5)利用电子体温计连续监测体温,及时发现体温异常变化。
亚低温治疗课件

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脑细胞内钙离子过度释放,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减轻脑细胞毒性水肿,从而保护脑细胞功能。
减轻炎症反应
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炎症损伤,有利于神经 功能恢复。
亚低温治疗历史与发展
01
亚低温治疗历史
亚低温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发现低温可以
05
亚低温治疗的注意事项与 风险
亚低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
亚低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高热 、脑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
用。
监测体温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体温,避免体温过低引起不良 反应。
预防感染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 ,预防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的 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为了统一亚低温治疗的标准和规范,国际医学界正在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相关指南和共识,以提高亚低温 治疗的全球推广和应用水平。
临床实践指南
针对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医生提供更加详细和实用的操作指导,以确保亚低温治 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谢观看
THANKS
监测设备
包括体温计、心电监护仪 、呼吸机等,用于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
亚低温治疗的操作流程
设定目标体温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亚低温治疗 的目标体温。
监测与调整
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密切监 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 否适合进行亚低温治疗。
实施降温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自然降温或 人工降温方式,逐步降低患者 体温。
心律失常
亚低温治疗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也有一定效果, 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亚低温的治疗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5
3、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伤 :颅脑损 伤、缺血缺氧致细胞膜破坏 ,产生有害的组织 因子和细胞因子,加重脑缺血、脑水肿。低温治 疗可以明显抑制包括谷氨酸多巴 胺等内源性毒 物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 轻继发性脑细胞损伤。
4、抑制神经元的凋亡:颅脑损伤导致细胞线粒体 功能障碍,进 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出现神经 细胞凋 亡表现。 压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凋亡路径, 通过抑 制半胱氨酸酶活性,防止线粒体功能障 碍,从而抑制神经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亚低温的治疗
重症医学科
精选编辑ppt
1
亚低温相关概念
• 低温是指人体深部温度(直肠、食管、鼓 室)低于35℃的状态。
• 轻度低温(32~35℃)、 中度低温(29~33℃)、 深低温(17~28℃)、 超深低温(16 ~ 4℃)
精选编辑ppt
4
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1、降低脑氧代谢率,改善细胞缺氧状态:创 伤后脑组织缺血缺氧,低温治疗明显降低 脑氧代谢率,改善缺血缺氧。
2、保护血脑屏障,降低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出现脑 水肿 。低温治疗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降低细胞外 蛋白酶表达来减少对血脑屏障 的破坏,减少脑 血流,减少脑容量,减轻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 亚低温28~35℃。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临 床研究发现32~35 ℃亚 低温能显著降低重 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 死率。
• 目前推荐35 ℃,效果好,副作用 少。
精选编辑ppt
2
亚低温治疗适应症
• 重型和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广泛性脑挫 裂伤脑水肿导致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
亚低温治疗

体温护理
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否 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 应保持病人的肛温在34~35℃之间,头部重点降温的病人可维持鼻腔温 度在33~34℃。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若低 于33℃,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现室颤。对于 体温过低的病人,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量,必要时停用并对病人采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
造亚低温的环境。
概 念
亚低温 (直肠温度28-35℃)状态人体所 有器官可以保持正常状态,无并发症。
深度体温
17oC-27oC
中度体温
28oC-32oC
轻度体温
33oC-35oC 17oC-35oC
亚低温
作用原理
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 静药,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物
并发症
亚低温疗法的保护效果明确,但治疗过程中也可
能产生一些并发症,主要包括:
御寒反应:寒战和小血管收缩
肺部并发症:肺水肿、肺炎
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高血
糖、电解质紊乱等
因此,亚低温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密切监护尤
为重要, 加强防止并发症。
预防措施
警惕临界温度
降温平稳
防止缺氧
维持内 环境稳定
降温
药物降温
1 体表 降温
物理降温
2 体腔 降温 3 血液 降温
药物降温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温, 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冬 眠灵等。 特点:使用方便。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技 术的辅助降温措施。
分类
1
体表降温
亚低温治疗 PPT

总结
关键点一:常用的亚低温治疗措施 冬眠合计+冰毯、冰帽或血管内亚低温治疗仪 关键点二:亚低温治疗的时间 越早越好 关键点三:降温程度 32-36 ℃ 关键点四:复温方法 自然复温,每小时不超过1 ℃ 关键点五:亚低温治疗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感谢您的聆听!
《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黄焕森,高崇荣
体温对代谢的影响
体温与机体耗氧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体温oC
代谢率%
正常 降低5oC
36、8 31、8
100 75-80
降低10oC
30、0 26、8
60-70 50
20、0
25
降低20oC
16、8
20
6、8
6
尽管亚低温治疗对脑损伤与机体的保护作用已被 肯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有关亚低温治疗 的选择指征、时间窗、时程与疗效仍有争议。
降温实施:首先给予给予冬眠合剂,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2—35℃ ,以保 证病人处于昏睡状态,无寒战,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采纳医用冰毯,冰 帽,双侧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用冰袋,同时减少盖被,降低室温等 。
《2015年心肺复苏与心 血管急救指南》采纳了 “目标温度管理 ”(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
实施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1、亚低温治疗时间窗:亚低温开始时间越早越好。发病后6小时内达到 亚低温水平则治疗效果佳。24小时内亦能改善预后。
2、降温速度:每小时降低1-1、5℃,3-4小时即可达治疗温度。
3、亚低温治疗疗程:疗程一般为1—3天,一般不超过一周。
4、常用的降温方法:(1)药物降温;(2)物理降温:体表降温、体腔降温、血液 降温。
目前诱导常温治疗在颅脑创伤、脑血管病等方面还处于探究时期,缺乏高级不的循证医学证据。令人欣慰 的是已有血管内全身体温控制系统供临床使用。该系统尽管有创,但与传统的冰毯、酒精擦浴等物理手段与药 物辅助疗法相比,有控温迅速(1、5~2℃/h)、准确(精确到0、1℃)、无不良反应等优势,为开展相关研究创造 了良好条件。2015年起,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在华东地区11个临床中心开展“诱导常温治疗重型颅 脑创伤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并向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中心注册(ChiCTR—IIR一15007514)。我 们期望在不久的以后通过该研究能更清楚地揭示诱导常温的治疗作用与对神经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

体温监测
体温检测是亚低温治疗一个重点项目。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是否发
生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控制有密切关系。应保持病人的体表 温度维持在28~34℃,肛温在32~34℃,头部重点降温的病人可维持 鼻腔温度在33~34℃。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 差,若低于33℃,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 现心室颤动。对于低温过低的病人,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量,必要 时停用并对病人采取加盖被子、温水袋等保暖措施。
16
.
亚低温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2
4
呼吸、循环意外:冬眠深度不应 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 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 外。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是呼吸的情况,应用肌松药 的同时,应掌握好呼吸机辅助呼 吸;连续动态心电监测,及时发 现和防止心律失常。
5
其他:应定时监测血 气分析、血糖、血电 解质,病人血清内如 存在冷凝集素,说明 低温已经产生溶血反 应,应立即停止低温 疗法。
国际上按体温降低的程度一般将体温分为:轻度低温 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轻中 度低温统称为亚低温。
3
.
适应症
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 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 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要求病人的年 龄18~70岁之间。亚低温治疗禁用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 患有严重的 心肺疾病患 者及<16 岁儿童或 >70岁的 老年人。
呼吸监测
重点监测呼吸频率及节律,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 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 慢,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 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 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 静脉滴入或行机械通气。
亚低温治疗

Company Logo
亚低温治疗方法
/moban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应用药物 和物理方法降低病人体温,以降低脑耗氧量和新 陈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膜通透性、 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和发展,同时有一定降颅压的作用。具体方法为 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为目前 国内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Company
LOGO
亚低温治疗
竹山县人民医院ICU王荣
目录
/moban
1
1、亚低温治疗
2
2、降温技术
3、护理
3
Company Logo
历史发展
/moban
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有学者将低温治疗用于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其达到脑保护的效果,但由于 当时所选择的深低温导致随后的严重并发症,使低 温治疗一度陷入低谷。 80年代末,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 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 各种 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
Company Logo
护理
/moban
13、饮食:冬眠期间机体代谢率降低,对能量及水分的需 求减少。每日液体入量不宜超过1500ml。鼻饲者,流质或 肠内营养液温度应与当时体温相同。低温时病人肠蠕动减 弱,观察有无胃储留、腹胀、便秘、消化道出血等,防止 反流和误吸。 14、预防并发症:冬眠病人肌肉松弛,易出现舌后坠,吞 咽、咳嗽反射减弱,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 以预防肺部并发症;搬动病人或为其翻身时,动作要缓慢、 轻稳,以防发生体温性低血压;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和冻伤发生。
Company Logo
护理
/moban
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

为什么要用亚低温治疗
因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脑干伤 、突发性心脏骤停、出血性/缺血性中风等造 成脑部重创或缺氧,从而引发体温、颅内压或 脑细胞代谢率升高,导致严重的缺氧状态,继 而导致脑内细胞大量坏死,造成如植物人、甚 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历史回顾
早在50年代,人们就将深低温(体温降至 27~28℃以下)应用于心血管直视手术,以保 护脑和其它重要器官。但由于深低温易发生 室颤和凝血功能障碍,增加病人死亡率,已 很少被临床医师所采用。目前,仅被选择性 用于某些复杂的心血管直视手术。
历史回顾
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 轻度低温(mild hypothermia)33~35℃ 中度低温(moderate hypothermia)28~32℃ 深度低温(profound hypothermia)17~27℃ 超深低温(ultraprofound hypothermia)2~16℃ 轻中度低温(28~35℃)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历史回顾
60~70年代,国内外也曾一度将深低温体 外循环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直视手术, 但由于手术后复温过程中常并发颅内再出 血、心功能失常及全身凝血功能障碍等, 故神经外科已不再将深低温体外循环方法 应用于颅内手术
历史回顾
50~70年代,国内外有人曾采用30~34℃低温 治疗重型颅脑伤病人。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 和方法学落后,逐渐被临床医生所忘记。直 至80年代中后期,人们才证明亚低温对实验性 脑缺血具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
• 给药速度依据病人体温降低情况、血压、脉搏、
肌肉松驰程度决定。当病人躁动肌肉紧张、体 温不降时,可加大用药剂量和加快速度;当病 人体温已降至亚低温水平、肌肉放松时,可适 当减少用药量和减慢速度;在亚低温治疗过程 中,特别要重视呼吸机应用和呼吸道护理,加 强生命体征监测和颅内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