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合集下载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ABCD法:
⑴ 对象的表述 在表述中注明教学对象 ⑵ 行为的表述
★ 在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部分,说明学习 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 ★ 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 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学习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指南
依据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
学科总目标 年级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 学习目标的描述: ▪ 尽可能找出与目标有关的所有行为。 ▪ 采用操作性行为动词进行客观描述。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1. 编写教学目标的要求
❖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 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
⑶ 条件的表述 ★ 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景。 ★ 条件包括下列因素:
① 环境因素 ② 人的因素 ③ 设备因素 ④ 信息因素 ⑤ 时间因素 ⑥ 问题明确性的因素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⑷ 标准的表述 ★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底程度的衡量依据。 ★ 对行为标准做出具体描述,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
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
系。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举例:
❖ 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归类。 ❖ 如: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由上向下,按头、颈、躯干、
上肢、下肢分类等。 ❖ 如:教学媒体的分类
教学媒体的种类
投影 媒体
听觉 媒体
能正确曝光
操作照相机
计算曝光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至为重要的一切,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很多学科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教学目标分析却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教学目标分析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分析和阐述教学目标的时候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教学目的教学的总目标是作为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新课程标准强调,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在课程产总体目标上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后,就要用可评价的方式将教学目标描述出来,以便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环节的实施。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或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取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增强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在分析和表述教学目标时,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1、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2、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学目标3、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而在阐述和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述ppt课件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述ppt课件
20
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总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
课课 时时 目目 标标
课课 时时 目目 标标
课课 时时 目目 标标
课课 时时 目目 标标
21
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
指南 学习活动
依据 学习评价
22
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956)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1970) (三)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998)
10
4、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人、财、物) 经费、时间、设计人员、必要的资源、教学环境 ➢重要性排序
价值判断; 差距优先的标准: 1)目的的重要性;
2)影响学习者的范围; 3)减少差距的可能性。
11
案例
公共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教 学方案研究 一、调查现状,明确差距 二、分析原因 三、可行性分析 四、阐明总的学习目标
2.认知策略: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技能:培养学生将教学设计方法运用到教学 实践中去的愿望
18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述
单元目标 ➢理解目标的分类及层次 ➢掌握目标的编写方法 ➢理解目标与测试题的关系
19
一、教学目标概述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 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 明确的表述。 ➢强调教育结果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目标描述力求明确、具体、详细
8
2、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
(3)内外结合需要分析法
9
3、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分析
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
1)列出的差距是不是学习需要? 2)有没有可合并的差距? 3)有没有非教学原因引起的差距? 4)剩下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差距是否能 通过一定的教育或培训解决? 5)能否通过比较简单又明显的方法解决问题? 6)教学设计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合适途径?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详细计划,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教案的编写对于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能够确保教学内容有条理、有针对性,并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估与反思。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及其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的。

教学目标应当具备可观察性、可度量性和可衡量性,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 知识目标:指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所需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如掌握英语中的动词时态、掌握历史事件的相关时间线等。

2. 技能目标:指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所需掌握的相关技能,如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计算等。

3. 情感态度目标:指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所需培养和形成的良好情感态度,如培养学生对环保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团队合作的积极态度等。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 清晰明确:目标的表达应当简明扼要,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楚地理解。

2. 实际可行:目标的设定应当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实现。

3. 有针对性:目标的设定应当具备针对性,即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二、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是对于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时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要求的规定。

它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时所需满足的条件。

教学要求的设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习注意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专注态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 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总结和思考,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

3. 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等,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的设置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界定明确:要求的设定应当具备明确性,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所需实现的要求是什么。

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学目标阐明

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学目标阐明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学目标的阐明摘要:在一个教学单元中,教师能否清晰地阐明教学将要达到何种目标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教学目标的阐明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内容:1.学生的情绪状态;2.学生的认知状态;3.学生的行为状态;4.学生的意志状态。

关键词:教学目标;知、情、意、行;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学最终是为了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历史教学总目标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根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总目标更多是一种理论建构,而课堂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指导,是具体而明确的。

如何阐明历史课堂上的具体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对教学目标的阐明可以分别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

一、情绪状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把历史问题生活化,利用热点问题制造兴奋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情感共鸣。

教学中可以关注以下三部分:1.教学过程使学生充满兴趣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悬念、增强趣味性等措施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在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中,可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来形容17世纪以来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与争夺,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后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产生成就感,达到自我实现并提高,促使学生产生高峰体验的状态。

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为例,情感态度上不仅关注从专制走向民主法治是历史的进步,还要思考现实,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引导学生自我提高并产生成就感。

3.培养学生形成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启发引导,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求。

如在新文化运动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把当下祭孔和孔子学院的兴起拿来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当年的糟粕如今又视为精华?引起变化的内因是什么?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不能正确地扬弃?我们现在视为精华的就一定是精华吗?进一步引发学生深入探究,将前后知识联系深化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如何在教案中体现教学目标?

如何在教案中体现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极其重要,而每场教学都需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一份完整的教案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如何在教案中体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作为一名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意的第一点就是要清晰地明确教学目标。

清晰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内容、水平和条件。

内容:“内容”就是指教育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或者能力等方面。

一份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所有教育教学内容中,只有能够帮助学生做到“用”“做”和“解决问题”这三类教育教学内容才适合被纳入教学目标。

水平:水平是教学目标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水平就是指学生在掌握教育教学内容后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或者成绩等,比如熟练掌握一门知识。

条件:条件是指完成这个教学目标需要满足的条件。

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水平以及所需要的资源等等,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因材施教。

二、如何在教案中体现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份完整教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那么,在教案中如何清晰体现教学目标呢?1、教学目标应该放在教案的最前面教学目标应该在教案中的最前面。

这能够给学生一个引导,让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今天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

2、教学目标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而确定教学目标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来确定。

在新知识的阶段,教学目标应该是学会新知识,传授理论知识;在巩固知识的阶段,教学目标就应该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而在让学生运用知识的阶段,教学目标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此外,教师还应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具体,行动起来的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

教学⽬标的表述⽅式──⾏为⽬标的ABCD表述法教学⽬标应规定学⽣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能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为,并限定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情感态度发展的层次、范围、⽅式及变化效果的量度。

对每节课教学⽬标的准确表述,可以充分发挥教学⽬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向、评估和激励作⽤。

表述教学⽬标时⼀般要慎重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1.⾏为主体。

根据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在编写教学⽬标时,⽆论是⼀般的⾏为⽬标或是具体的⾏为⽬标,在描写时都应写成学⽣的学习⾏为⽽不是教师的教学⾏为,⼀般不⽤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的安排,如“使学⽣……”“让学⽣……”“提⾼学⽣……”及“培养学⽣……”等描述,⽽⽤“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标的⾏为主体是学⽣。

2.⾏为动词。

根据《⽣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标应采⽤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为动词来描述。

⽽传统应⽤的“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内部⼼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法检验。

⽽“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评价”“模仿”“参与”“讨论”“交流”“认同”“拒绝”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为动词。

《⽣物课程标准》第44页在“学习⽬标的说明”中列出了⼀些常⽤的知识性⽬标动词、技能性⽬标动词及情感性⽬标动词,可作为⽣物教师备课时的参考。

3.⾏为条件。

有时需要表明学⽣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设计⼩实验,体验……”等。

4.表现程度。

指学⽣对⽬标所达到的表现⽔准,⽤以测量学⽣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能准确⽆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标⽔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精心整理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

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

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

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3)界定保险的性质;阐明保险的功能和特征;明确商业保险经营主体;划分商业保险的种类;掌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1)比较购买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方式异同,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2)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3)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观念。

要能够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一、陈述教学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

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

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何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

如何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

如何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如何能让家长更合适地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近年来,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他们渴望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希望能够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然而,家长与学校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始终存在,如何最有效地将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传递给家长,是下一阶段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一、构建有效的沟通桥梁1. 建立透明的沟通平台: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仔细观察教学活动,与老师面对面交谈。

建立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学校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特色、师资力量等信息。

利用家长群等社交平台,及时发布学校通知、活动安排,并定期参与线上交流。

2. 多元化的沟通方式除传统的家长会外,还可以采用讲座、工作坊、视频直播等形式,生动幽默地讲解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信息制作成图文资料,方便家长理解和掌握。

利用家长反馈机制,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清晰传递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1. 阐明教育目标:将学校的教育目标与国家课程标准、社会发展需求等紧密结合,使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其与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相结合,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2. 解释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介绍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向家长深入解读,使家长了解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将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创新成果,以家长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示,例如展示学生作品、介绍课堂教学视频等。

3. 积极引导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例如参与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鼓励家长组织学生学习,例如与孩子一起阅读、完成作业,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配合学校教育。

三、注重合作,共促学生发展1. 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孩子的教育目标和方案。

请大家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请大家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请大家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指具体能力和知识的设立。

在进行教学之前,许多教师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成功。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来制定教学目标。

ABCD教学目标指的是:A - 行为:明确需要学生表现出何种行为或表现形式。

B - 条件:阐述完成该行为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

C - 度量:制定判断是否完成了该行为的量化标准。

D - 目的:阐述这种行为的意义和功效,为什么需要这种行为。

下面,我将以教学一个汉字为例,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A - 行为:学生将会书写“爱”字。

B - 条件:学生需要有一支笔和一张纸。

C - 度量:学生必须写出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D - 目的:教授汉字书写技巧;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增强学生对“爱”字的认知。

在这条教学目标中,A部分是关于学生应该学会的内容。

学生应该写出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这个目标非常明确,不会出现教学目标欠缺明确性的情况。

B部分很少出现在教学目标中。

这个部分阐明了学生所依赖的条件和环境,毕竟没有打印机和屏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部分是度量学生成功标准的部分。

这个标准他们是否有书写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这一部分确保了教学的高质量和学生的高水平。

D部分是关于目标的意义和功效的。

学生学写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不仅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汉字书写技能,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和加深对“爱”字的认识。

总之,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明确、具体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个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

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

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

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3)界定保险的性质;阐明保险的功能和特征;明确商业保险经营主体;划分商业保险的种类;掌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1)比较购买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方式异同,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2)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3)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观念。

要能够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

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

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一、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

用马杰自己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

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马杰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

例如,“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

(2)条件:说明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因素。

例如,如果要表述一个“要求学习者能够辨别各种鸟类”的教学目标,那么必须指明的条件是“从黑白图片中,还是从彩色图片中”,“允许学生使用工具或不使用工具”。

(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或行为改变的程序)。

例如,“学生能够在十分钟内解出二元一次方程”。

马杰的“行为”、“条件”和“标准”的三要素模式至今仍为教育界所接受。

用传统的方法表述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比较笼统含糊,对其中的含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这种提法不能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

而使用马杰的三要素模式编写的学习目标就很明确具体,清楚地告诉人们,学生将获得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

为了便于记忆,他们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教学目标表述(综合版)

教学目标表述(综合版)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

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

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简单体模型正确绘制三视图。

主体条件标准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2)(学生)能用万用表正确判断安装的线路是否正确。

主体条件标准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1)(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正确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主体过程与方法标准行为动词教学内容(2)(学生)联系自己及同学的学习实际,深入理解、感悟主体过程与方法标准行为动词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所需的条件。

教学内容(3)(学生)通过个别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主体过程与方法标准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行为动词教学内容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行为动词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亲历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主体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动词情感行为行为(2)(学生)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浓浓的父子情谊。

主体行为动词情感行为(3)(学生)体会加工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

主体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动词态度行为行为如:“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检测电容器的方法。

”这样的目标表述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是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二是行为动词和行为条件模糊;三是行为结果不确切。

如果改为:“通过实训,能识别不同类型的电容器,会使用万用表判断电容器有好坏。

”就符合要求了。

三、教育目标表述的要求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条件的交待和表现程度的定位,要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某一学段的目标,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拔高,不降低要求。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及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为学生所确定的,明确阐明了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等方面的预期结果。

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于教师指导教学、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分析的意义和方法1. 意义: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制定合理教学策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方法:教学目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 确定目标的学科性质:在教学目标分析中,首先需要明确所教学科的性质,包括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学科的特点等,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b. 划定目标的知识领域:教学目标中需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领域,以便确定所要教授的内容和教学重点。

c. 确定目标的认知层次: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目标在认知层次上的要求,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

d. 确定目标的能力要求:除了知识的掌握,教学目标还应包括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e. 设定目标的评价方式:教学目标分析还需要明确目标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三、教学目标分析的实例为了更好地说明教学目标分析的具体操作,以一节初中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分析为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的知识领域:乘法运算目标的认知层次:理解、应用目标的能力要求: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目标的评价方式:书面练习、口头回答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性质、知识领域、认知层次、能力要求和评价方式等因素,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结: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学习的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科性质、知识领域、认知层次、能力要求和评价方式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

教学目标的阐明

教学目标的阐明

实际上,阐明教学目标是没有局限的,局限属于不同的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学习结果和教学目标从分析的角度看是指同一个对象。因此上说,加涅的 学习结果分类也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下面介绍另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1、认知领域的分类
布鲁姆的分类体系:
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比较
2、动作技能领域的分类
辛普森的分类体系: 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行为、适应、创新
3、情感态度领域的分类
克拉斯伍的分类:
哈罗的分类
基布勒的分类
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我国的教学目标分类研究
三、教学目标的阐明方法
1、五要素目标表述法 加涅认为一个较为准确的学业行为目标必须说明怎样去观察一个业已习得的教学结果。他所说的学 业行为目标即教学目标。为此,他提出了"五要素目标"表述法。 加涅认为,学业行为目标中必须包含(1)学业行为的情景(situation),(2) 习得能力的类型(type of learned capability),(3)学业行为的对象(object),(4)运用习得能力的具体行为(action),(5) 与学业行为有关的工具、条件或限制(constrains)。 一些例子 2、ABCD法 ABCD法的构成要素: 对象A(Audience) 即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习者或教学对象。如上例中的"初中二年级学生"。 行为B(Behavior) 在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中,实际的行为及其结果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它说明了学生通过学习所 能够完成的特定而可观察的行为及其内容。 条件C(Conditon) 学生在证实其相应的行为及其结果时,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学生证实其 终点行为时,我们常提出相应的限制条件。例如“可以借助字典”、“通过小组讨论”等都包含 有相关条件。 行为的标准D(Degree) 行为的标准是指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应该对 学生行为的标准进行具体的描述。行为的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描述。例如 “在5分钟以内”、“误差在1mm以内”、“准确率达90%”都包含了教学目标中的有关标准。 例子

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1:认知/动作类教学目标阐明方法——ABCD模式以研究行为目标而著称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

他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编写》中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即行为、条件、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基础上,加上对教学目标的描述。

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含义:•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说明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水准)。

•使用提示:除了在教学目标的阐明中包括对象的表述、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标准的表述等方面之外,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兼顾外显行为变化和心理过程变化,补充行为目标的不足。

此方法需重点掌握,熟练使用。

感类教学目标的阐明方法----表现目标陈述法情感类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习者的某些态度,使他们树立某种观点、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形成某种高尚的道德品质等。

情感类教学目标的阐明要通过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来实行表述。

艾斯纳(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

例如: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因为“热爱集体”的态度难以直接评价、判断,所以,必须列举几方面的具体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观察,来判断学生是否“热爱集体”。

例如:1.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2.主动参加教室的卫生工作;3.准时参加相关会议;4.积极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5.支持有利于集体利益的建议;6.协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准确。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第五章学习目标的阐明

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第五章学习目标的阐明

4. 分 析
分析指将一种传播内容(现象、事物、过 程)分解成为它的组成因素和组成部分,以 便弄清各种观念的有关层次,或者弄清所表 述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
分析比运用的智能水平更高,可分为要素 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则分析三种。
5. 综 合
综合指将各种要素及组成部分组成一个整 体,以构成更为清楚的模式或结构。
综合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包括进行独特的 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和推导出一套抽 象关系三方面的内容。
6. 评 价
评价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对某些观念和 方法等的价值作出判断。 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包含 根据内部准则判断和依据外部准则判断两 方面的内容。
(一)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
三、撰写学习目标的意义
• 有利于课程规范化
• 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 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四、学习目标的局限
学习目标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在教学以前先明确提出具体的目标有悖于发 现法的学习。 2.学习目标的选择和编写有一定主观性,这就 说明目标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要求时刻对 目标编写进行检验。 3.学习目标的编写比较呆板,容易忽略首创精 神。
2.形成概念
形成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属性 并给同类事物赋与同一名称的一种习得技 能。
概念又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反映具 体事物的概念是具体概念;反映对象各种 属性的概念是抽象概念。 在学校里学习的概念大多是定义概念。
3.规则
规则是揭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 的一种言语表述。它可以是一个定律、一 条原理或一套已确定的程序。 规则的学习以概念的学习为基础。
学习指导:


本章主要介绍学习目标阐明的相关知识,其 中包括学习目标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撰写 学习目标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关于学习目标 分类的重要理论流派、学习目标撰写的具体 方法、学习目标的系统化等。 在这些内容中,对学习目标基本概念的理解 以及对其基本功能的认识是学习目标阐明的 基础;而学习目标分类的理论则试图为学习 目标阐明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学习目标的 撰写是学习目标阐明的关键环节与具体实现; 而学习目标的系统化则为学习目标的整合提 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很好掌握。困难在于选用恰当的、具有可观察特点的行为动词, 所以我们在本节的后半部分提供了在编写认知教学目标、动作技能 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时可供选用的动词表,以作参考。其中有 些动词的含义需根据上下文确定。
3.条件的表述 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 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如要求学习者“能写出 800字左右的文章”,条件则可能指“在哪些提示下?有哪些资料的 帮助下?利用什么工具(电脑写还是手写)?多长时间?”等环境 因素。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能不能查阅参考书?”“有没有工 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条件包括下列因素: ·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 ·人的因素(各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各人在集体的环 境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 ·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问题明确性的因素(为引起行为的产生,提供什么刺激和刺 激的数量) 4.标准的表述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对行为 标准作出具体描述,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一 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例如: ·在1分钟以内准备好必需的电脑配件(速度) ·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误差在±5mm以内(准确性) ·加工件质量要达到国家Ⅱ级标准(质量) 下面的教学目标实例中均包含了上述“对象”、“行为”、“条 件”和“标准”等四个要素: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周的信息技术强化培训,能够独立 操作计算机,至少能正确开关机、操作鼠标、登录学习空间利用课 件进行学习,并能用正确的指法,能在10分钟内输入8~10个汉字。 教学目标中,有些条件和标准较难区别,如上例中“能在10分 钟以内”即可理解为时间的条件,也可看做是行为速度的标准。马 杰认为,对这一问题不必争论。判断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它的 表述是否说明了编写者的意图。如教学目标能用以指导教学及其评 价,那么对条件和标准的区别并不重要。 5.基本部分和选择部分 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层次
接受或注 愿意注意某事件 听讲、知道、看出、注意、选

或活动
择、接受、赞同、容忍
反应
乐意以某种方式 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
加入某事,以示作 举、遵守、记录、听从、称赞、欢
出反应
呼、表现、帮助
评价
对现象或行为作 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
价值判断,从而表 定、影响、支持、辩论、论证、判
例子,我们愿意把它们作为教学目标已达到的证据而加以接
受。“领会”是一个内部心理过程,无法观察和测量,但有后面这些
证明“领会”能力的行为实例,目标就具体化了。格朗伦的方法强调
列举出能力方面的例证,既避免了用内部心理特征表述目标的抽象
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常常被忽略。
(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
或手段来描述。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也是
一个不合格的目标表述。虽然,这一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它
没有表达教学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初中
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画风的图片时,应能将微风、狂风、台风分
进行评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运用ABCD方面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在这个
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
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
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
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例子,从而使这些内在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
量。这就是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以描述学习目标的方法。
例如领会本单元专门术语的含义:
1.1 将专门术语与它们所代表的概念联系起来。
1.2 在造句中使用某些专门术语。
1.3指出术语之间的同异。
本例中,1.1、1.2和1.3表述的行为是代表“领会”的种种表现的
出各部分之间的联 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将知识各部分重 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
新组合,形成一个 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
新的整体

根据一定标准做 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
出价值判断
结、证明、说出……价值
学习目标 层次
感知能 力
体力 技能动 作 有意交 流
表2 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根据环境刺激作 旋转、屈身、保持平衡、接住
出调节
(某物体)、踢、移动
基本素质的提高 提高耐力、迅速反映、举重?
进行复杂的动作 演奏、使用、装配、操作、调节
传递情感的动作 用动作、手势、眼神或脸色表 达……感情、用一段舞蹈表达…… 思想情感
表3 编写情感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学习目标 特征
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
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例如,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
些不是长方形,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机械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 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 标就包括四个要素。为了便于记忆,他们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 素简称为ABCD模式:
素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
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还有许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因
此,为了兼顾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变化和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变
化,有人提出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来表述具体的学习目标。
1978年格朗伦(N.E.Gronlund)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
中,提出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学习目标,以反映理
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
价值体系的 的行为并逐渐发展 绝、相信、继续、解决、贯彻、要
性格化 为性格化的价值体 求、抵制、认为……以至、正视

6.内外结合的表述
行为目标虽然避免了用传统方法表述目标的含糊性,但它本身
也有缺点: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因而可
能引导人们只注意学习者外在行为变化而忽视其内在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自教学设计这门学科诞生以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设计 一套描述和阐明教学目标的方法,以发挥目标的导向、控制、激励 和中介功能,促进有效教学。在教学目标的编写方面,大致有基于 认知心理学与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两种不同观点。行为主义强调 用可以观察或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描述学习目标;而认知观则强调用 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尽管两种观点有上述不同,但教育心理学家 一致认为,学习目标的重点应说明学习者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以下 所讨论的有关编写学习目标的方法,基本上反映了行为主义的观 点。在具体阐明教学目标时,我们应依据教学总目标,结合学习内 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目标编写方法。
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避免
使用。下面表1、表2、表3给出了编写具体教学目标时,可供选用
的部分动词。
表1 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学习目标层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知道
对信息的回忆 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
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
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
一、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 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用马杰自己的话 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 一个地点,而且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在1962年出版的《程 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马杰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 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
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可以
不必将条件、标准一一列出。以下是一些实例:
学完本单元以后,学生应能够:
·给“教学设计”下定义
·描述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中的三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就当前关于教学系统设计与教学论之间概念之争的几种观点
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显然“将微风、狂风、台风分别标记
出来”表达了具体的、可观察的教学结果。
(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
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像“知
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抽象动词,由于含义较广,各人
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
地按上述要求编写教学目标,这一点将在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中做进一步探讨。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以下先根据ABCD模式讨论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然后介 绍一种为弥补行为目标不足而提出的兼顾外显行为变化和心理过程 变化的编写方法。
1.对象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应注明教学对象,例如,“小学六年级(1) 班学生”、“参加在职培训的企业员工”等。有的学者还主张在教学 目标中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 2.行为的表述 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明学习者在教学 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用传统的方法表述教学目标时,较 多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来描述学习者将学 会的能力,如果需要,再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以反映教学要求的 提高,如“深刻理解”、“充分掌握”等,这些词语的含义较广,各人 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因而使目标的表述不明确,给后续的教学评 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 但在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并不适合。 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 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些的内容。例如,“操作”、“说 出”、“列举”、“比较”等都是行为动词,在它们后面加上动作的对 象,就构成了教学目标中关于行为的表述: ·(能)操作计算机 ·(能)说出五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能)列举选择教学策略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能)比较单词中同一字母的不同发音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 能很好掌握。困难在于选用恰当的、具有可观察特点的行为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