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考试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论述题
目录
一、条件反射 (1)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
三、维果斯基的历史发展理论和最近发展区 (3)
四、感知规律的应用 (3)
五、记忆 (4)
六、注意规律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6)
七、动机 (8)
八、建构主义(学习与学习理论PPT) (12)
一、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一、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反射
1、定义: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或在出生后发挥作用,或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是不需要大脑记忆中枢参与的先天性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物在长时间的进化中形成的本能反射。
2、种类:
缩手反射、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脊髓和脑干等)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
3、特点:
快速、不随意
(二)条件反射
1、定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条件反射分类
•根据信号系统的性质来划分,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
•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依靠它只能对事物直接反映。“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以词语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所特有。是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谈虎色变”
1、经典条件反射
建立的基本条件:无关刺激和天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实验:巴普洛夫的狗)
·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2、操作条件反射(实验:老鼠吃食物)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
实验举例:
·在一个木箱内装有一个操作用的按键或杠杆,还有一个提供食物强化的食盒。动物一触按键或按压杠杆,食物盒就出现一粒食物,对动物的操作行为给予强化,从而使动物按压杠杆的动作反应概率增加。
·斯金纳认为,这种先由动物做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实验的不同在于:
(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相同在于:同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问题:
1、过早的教育,提前的教学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你如何看待按照原步调前进还是超速发展(在上一个阶段完成下一个阶段该完成的事)?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表现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依据儿童有无运算以及运算的水平,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
2、前运算阶段(2~6、7岁,学前期)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小学)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中学)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他的理论中我们也可以获得对教学的启示。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重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去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注重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了认知发展的实质和过程,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实质,就是机体在和环境不断发生的交互作用中,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也就是不断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过程认知发展就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循环往复、逐渐发展的过程。此外,皮亚杰还把儿童认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认为儿童的认知是逐渐发展和建构起来的。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一)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四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认知的特点,后一阶段的发展要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设计。我们不应该给学生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人为地加速学生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与难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阐释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通过身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认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说明了学生认知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不断地对它们进行外部的刺激。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班的认知发展水平都有很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三、维果斯基的历史发展理论和最近发展区
问题:
1、能否通过训练使学生的能力达到真正理解讲授内容的高度,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记忆?
2、由低级向高级转化(最近发展区)
四、感知规律的应用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