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朝鲜王朝初期成均馆的设立及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朝鲜王朝初期成均馆的设立及影响
作者:金成杰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05期
[摘要]高丽王朝末朝鲜王朝初,各政治势力间的对立与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使社会极其不稳定。
高丽武臣政权倒台后,新兴官僚们以朱子学为理论武器与权门士族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佛教成为新兴官僚们批判的对象,作为朝鲜王朝统治思想的根基,成均馆作为思想的阵地,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官学机构。
朝鲜开国后,在儒学统治理念下,成均馆成为当时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最高学府。
[关键词]朝鲜初期;儒学;成均馆;影响
[中图分类号]K31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5-0179-03
成均馆作为朝鲜王朝最高的文科教育学府,其地位等同于古代中国的国子监,对朝鲜时期的文化教育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朝鲜王朝以儒学为统治思想,在儒学统治理念下,成均馆成为当时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最高学府。
丽末鲜初的朝鲜社会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时的统治阶层已经开始广泛地接受程朱理学思想,朱子学得到广泛传播,通过易姓革命掌握权力的统治阶级对儒学思想的发展要求极为迫切,这对成均馆教育的建立与发展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对成均馆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基础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郑道传是朝鲜王朝开国最具代表性的功勋人物,他的革新思想对朝鲜初期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斥佛扬儒思想奠定了朝鲜礼制社会秩序的础石。
并对佛教的弊端进行了理论批判,其理论成为丽末鲜初儒学界的主要理论依据。
李成桂采纳了郑道传等儒学者的建议,摒弃高丽王朝崇佛政策,采取了独尊儒术、斥佛扬儒的方针,以儒学作为制定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
在成均馆推崇三纲五常,提倡大义名分、以忠孝为本、反对分裂割据等思想理念,成为新兴的朝鲜王朝重建封建统治秩序、巩固政权有力的思想武器。
佛教受到沉重的打击,儒学跃居国学的正统地位,迅速传播发展,统治朝鲜思想文化界。
一、朝鲜王朝成均馆的设立
高丽末,国家财政亏空、田制紊乱均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直接冲击了高丽王朝的统治基础。
一时间,统治阶层从内部开始认识到应该进行改革和树立新理念、新思想的必要性。
土地兼并使高丽社会陷入矛盾和危机之中,传统的土地体系开始走向崩溃,这使社会经济根基受到冲击,从而沉重地打击了中央集权统治。
此时,正值中国的元、明交替之际,高丽实行了多元外交政策,对中国政策还与高丽国内各派政治派系之间的权斗纠缠在一起,在对中国外交的摇摆中,高丽王朝也走向了末日。
成均馆的起源可追溯至高丽忠烈王二十四年(1298年),高丽王朝将当时的最高教育机关国子监改编为成均监。
忠宣王即位年(1308年)将成均监改称为成均馆,恭愍王五年
(1356年)作为反元政策的一环又改为国子监,直到恭愍王十一年(1362年)改为成均馆。
高丽禑王十四年(1388年)6月,作为改革派领袖的李成桂一派从威化岛回师后开始肃清反对派,进行田制改革,并逐步掌握实权,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权。
在土地方面,对“私田”进行了改革,从高丽恭让王二年(1390年)9月开始到翌年5月,颁布了科田法,这为其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强有力的社会经济基础。
改革势力实行的田制革新运动,打击了佛教寺院、大庄园主势力,暂时缓解了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及诸多矛盾,为其统治奠定了一定的阶级基础,李成桂为了实现其建立新王朝的目的通过废昌王、立恭让王而控制了君权。
并扶植自己的亲信担任重要职位,进一步扩大了都评议使司的权力,使之取代王权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改革派在李成桂的领导下,逐步掌握和控制了军队的指挥权,由李成桂任军队的最高统帅。
改革派掌握实际权力之后,守旧派基本上丧失了特权及地位,高丽国王日益感到恐慌。
支持高丽政权的几股势力欲除掉李氏,铲除其主要力量,但这更加激化了改革派的夺权活动。
李芳远联合其家族成员密谋杀掉郑梦周。
经过数年的策划,改革派全面掌权。
恭让王四年(1392年)李成桂驱逐恭让王,其子李芳远与南闫定计,由南闫、郑道传、赵浚等五十二人,共同将李成桂推戴为王,建立新国家,即朝鲜王朝。
朝鲜王朝继承和发展了成均馆,太祖七年(1398年)设立了朝鲜成均馆。
主导朝鲜开国的新兴士大夫们欲通过性理学的传播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官僚体制。
通过斥佛扬儒运动,确立儒学在朝鲜王朝的统治思想地位,经过长期的发展,成均馆发展成为朝鲜时代最高的官学学府。
成均馆又称为国学、太学、泮宫、贤宫、芹宫等。
成均一词起源于《周礼》春官大司乐条“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语义为“以其成其亏均其过不及”的教育内涵。
二、成均馆教育目标
朝鲜王朝的开国功臣郑道传对学校的使命叙述如下:
学校教化之本也。
于以明人伦,予以成人才,三代以上,其法大备。
奏汉以下虽不能纯然,莫不以学校为重。
而一时政治之得失,系于学校之兴废,已然之述,今昔可见矣。
他认为,学校应秉承“明人伦”理念,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才。
并且为建设儒学所宣扬的理想社会即三代社会而做准备。
其中“明人伦”指的是儒学的基本精神,人伦又指人与人相处之道和关系,人应该“止于至善”,实践三纲五伦。
另外,“成人才”指的是培养能够实现“明人伦”的人才即培养官吏。
朝鲜时代的成均馆可谓实现国家理念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目标如下:
1维护儒学国家统治理念。
朝鲜王朝以前,历朝的大部分高等教育机关只承担了培养官吏的任务。
而朝鲜的成均馆不仅负责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官吏,还承担了研究和普及国家统治理念的特殊使命。
这种理念与高丽末期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丽中后期朱子学流入并开始普及后,新兴的儒学者们将朱子学作为理论武器,抨击佛教。
高丽作为崇尚佛教的国家,佛教对其社会的各个层面影响
及其深刻,不仅成为当时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还深深地影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高丽的贵族们为了垄断和维护其地位和权力,与佛教势力相互勾结。
为了独占作为“官吏选拔关”的科举,争先设立私学。
武臣政权倒台后,元朝干涉高丽。
在元的干涉下,曾饱受武臣政权压迫的文臣儒学者开始向政界进军。
他们对当时在元朝盛行的朱子学非常关心。
尤其是对高丽的佛教及贵族抱有不满的新兴儒学者们更加关注朱子学理论。
他们之所以信奉朱子学是因为相比之前的儒学,朱子学更具强烈的封建统治思想体系。
新兴儒学者将希望寄托在改革官学方面,欲以朱子学为基础复兴官学,以此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势力。
加之朝鲜太祖李成桂对儒学非常重视,并确定为国学,成均馆的教育内容及体系愈加充实。
朝鲜王朝功臣中多为新兴儒学者,他们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严格按照儒学的观念体系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朝鲜初期,儒学者们为了在成均馆教育中确立儒学的思想体系,在文庙及儒生的祭享、参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文庙还特别设置了奉安儒贤位牌的东西两庑。
并在大成殿分派配享孔子、四圣、孔门十哲的牌位,在大成殿东西两庑奉安中国及朝鲜历代儒贤的位牌。
朝鲜的文庙制度参照和效仿了明朝和高丽的制度,即参照高丽的文庙制而确立对先圣诸贤的奉安规制。
文庙在儒教国家确立大义名分过程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于每年春秋各举行一次释奠祭。
在这一过程中,儒生及教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成均馆规定儒生们必须在每月的元日及15日参拜文庙,儒生们通过参与祭享及参拜,追思儒学的先贤,并立志继承他们的精神,在实践中具体贯彻和落实。
由此,使成均馆的儒生们成为维护儒学、国家统治理念的忠实力量和后备军。
2培养官吏。
成均馆的教育目标中还包括培养国家统治所需人才及官吏。
朝鲜初期,为进一步完善成均馆培养官吏的教育目标,对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而这与高丽末期以来的政治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丽王朝于成宗十一年(992年)设立了国子监。
睿宗时期(1469年),从宋朝引进了三舍制,设立了七斋,到了仁宗时期(1545年)定学式,调整了国子监。
但到后期,由于出现私学压倒官学的现象,其教育便持续不振。
在高丽的官吏选拔体系中,开始出现了通过私学培养官吏及在科举中以座主门生制选拔官吏的制度。
武臣政权倒台后,从元朝以引进朱子学为契机,新兴的儒学者们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崭露头角。
他们的登场使高丽的教育体制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一次大挑战。
新兴儒学者们在政治上积极寻求和建立新的势力,并对官学引起重视,着手教育改革和调整。
他们在官学设四书五经斋,将儒生的名额限定为100名,并只对他们提供科举应试的资格。
另外,撤废高丽贵族们的教育根据地——私学,并对座主门生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实际上,新兴儒学者们推行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壮大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削弱乃至瓦解高丽贵族的势力。
高丽末期的新兴儒学者与高丽贵族、官吏之间的这一矛盾与对立直至朝鲜王朝建国后才结束。
成均馆教育的特点概括如下:
(1)朝鲜初期的各代君王均认识到对明外交的重要性,将儒学定为立国之本的方针后,加强和深化了与明朝的关系,由此可以巩固其统治,这一时期新建了成均馆的文庙。
成均馆不仅是朝鲜初期官学的最高学府,也是对外,特别是对明开展事大主义外交过程中重要的智库和窗口。
朝鲜为方便与明朝使臣交涉两国之间的一些问题,在成均馆培养了一大批通晓汉语言文字的人才,以便强化与明朝的关系,成均馆为国家及统治阶级培养了开展外交事务所急需的各类德才兼备的人才。
(2)儒学在朝鲜初期扎下根来,逐渐与朝鲜本土文化融合,先后演变成为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占据文化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
儒学主要是在朱子学的传播、发展进入鼎盛期时,确立了它在朝鲜王朝官方哲学及正统学术思想的地位。
朝鲜王朝以前,历朝的大部分高等教育机关只承担了培养官吏的任务。
而朝鲜的成均馆不仅负责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官吏,还承担了研究和普及国家统治理念的特殊使命。
这种理念与高丽末期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3)成均馆学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词章、训诂为中心转向理论研究为中心。
朝鲜儒学发展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思想家们的理论建设。
以性理学的形成为标志,朝鲜儒学完成了其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相继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并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
三、成均馆对朝鲜社会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朝鲜王朝通过发展成均馆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为政治服务的专门人才,巩固了其统治,相对于高丽时期中央官学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经过朝鲜王朝初期诸王的努力,成均馆教育制度日臻成熟,推动了朝鲜的儒学化进程,对朝鲜社会及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和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朝鲜成均馆教育是朝鲜半岛古代中央高等教育发展的转折点。
朝鲜王朝的中央官学建设在朝鲜半岛古代文化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是朝鲜古代高等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王开始发展中央官学教育,利用儒家文化维护统治。
学生们学习的内容为儒家的理论,使忠君思想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之内。
因此,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结果必然是政治统治秩序的强化。
为加强王权,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教育也被列为重点。
朝鲜王朝的儒学教育,尤其注重封建伦理和礼仪的教育。
3加强和巩固了中、朝宗藩关系,扩大了两国在诸多方面的交流。
朝鲜初期,明朝与朝鲜各遣使臣出使,在朝鲜派遣的使臣中,如河仑、金若恒等很多人具有成均馆背景。
使臣的相互往来成为维系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纽带,有力地推动和巩固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发展,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
明使臣访朝时也必到成均馆与朝鲜儒生们进行交流和切磋学术问题,因此,成均馆也发挥了外交功能。
同时,朝鲜使臣还赴明朝采购了数量庞大的汉文书籍,成均馆收藏了大量儒学经典著作,朝鲜初期通过不断地学习明朝的制度,得以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权,不仅巩固了朝鲜王朝的政治根基,并且使两国共有了汉学和儒家文化,使两国政治关系在文化的相容中逐渐巩固与发展。
4推动了朝鲜半岛的儒学化进程。
朝鲜王朝的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思想,大力发展学校教育,通过学校,在统治阶级内广泛地宣传儒家的王尊臣卑的思想,为统治阶级培养出忠顺之才。
成均馆教育实际上为儒学教育,课程主体内容始终没有超出儒学经典的范围,只是每个时期的具体侧重点不同。
朝鲜王朝初期的儒学思想已经蔓延至整个统治阶级,儒学与朝鲜本土文化不断融合,成为朝鲜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综上所述,朝鲜初期统治阶级为了寻求政治上的稳定,为了进一步巩固其统治,设立了成均馆,并以中国的儒学思想作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成均馆在中朝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在朝鲜朝廷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在两班贵族阶层之间掀起了儒学热,普通的庶民们也开始学习儒学。
儒学在朝鲜不断地被吸收、发展。
因此,儒学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朝鲜半岛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许多思想内容无论对当今的中国还是朝鲜、韩国社会仍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朝鲜王朝实录[EB/OL]电子版.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http:
//sillok.history.go.kr/main/main.jsp
[2]《太学志》影印本[M].首尔:栗谷文化院,1970
[3]朝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朝鲜全史[M].平壤: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1991
[4]姜孟山.朝鲜通史[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
[5]韩国哲学会.韩国哲学史: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6]李春虎,等.朝鲜通史:第2卷[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薄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