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其基本思路是前瞻为本

合集下载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护理质量管理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我们将介绍该模式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并对其与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区别进行分析。

我们将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方式以及在急诊科中预期的效果。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调查和研究结果,我们将支持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我们将讨论该模式实施和推广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一、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概述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护理质量的预测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的质量。

该模式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护理管理理念,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动态监测与评估。

其次,该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和分析护理数据,从而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和改进措施。

此外,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以与急诊互联网相结合,实现急诊患者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救治效果和患者安全性。

通过120急救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加强急诊救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急救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优化使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因此,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措施和效果(一)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急诊科护理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急诊科工作强度大,护士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疲劳和失误。

急诊科病患情况复杂多样,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对护理水平要求较高。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69期257投稿邮箱:zuixinyixue@·护理管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分析赵英,杨萍(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西院区护理部,新疆 和田 848000)0 引言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是由护理管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发现护理问题后再对其进行检查的过程,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该方法发生于护理质量事件后,无法对护理质量问题做到有效的降低其发生率,彻底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1]。

本组实验将我院年内外科室的20例护士长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观察在实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现将实验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年内外科室的20例护士长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观察在实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分。

所选取观察对象中女20例,观察对象的年龄为31-49岁,平均(39.2±1.2)岁,文化背景:中专12例,大专6例,本科2例。

1.2 方法。

①实行分层管理。

制定护理计划,由护士长及专科护士指导初等护士助理护士完成本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各司其职,高级责任护士负责整个护理工作的统筹安排,对其所负责的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在整个护理流程中,由护士对所有患者负责,由各级上层管理人员对下级人员负责。

②要求进行护理缺陷上报。

利于医院局域网建立护理质量报告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服务、安全护理、消毒隔离、基本护理、危重病人护理以及护理文书几方面,对发生护理质量事件的护理人员进行适当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

③由护理组长对所在组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把关,对各护理科室内重点病人以及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进行关注,对于各科室自我解决较难的问题进行汇总统计,通过定期开展护理会诊会议,将各科室护理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多多进行护理业务交流沟通,开展护理质量互相评比活动,由各科室交换人员对对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点评,以此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一、树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理念
1、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2、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把护理质量做出来 3、增加患者治疗护理的正向结局,减少负性结局 4、通达检查来促进、督导、纠偏、评价质量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病人身上的实际效果) 培训讲求科学合理的方法(护理查房、医护一体化查房是提高护
士能力的有效方法)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资源和环境建设
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 建立正能量的工作环境 用“6S”管理环境 各种标识清晰规范 药品/物品/设备/用物的供应和质量
二、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三、护理的作用:
南丁格尔战场救护
1、死亡率44% →2 %
- - 安全
2、残疾率95% →15%
- - 疗效
3、伤员亲吻身影
- - 感受
---《唤醒护理》作者张中南---
二、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四)、所谓“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包含三层意思:
1、临床护理的方向是患者安全和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2、JCIA认为:医疗护理质量是增加良好结局的可行性及降
SOP的精髓:把一个岗位应该做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和 精细化,使得任何一个人处于这个岗位上,经过合格 的训练后都可以很快胜任该岗位。
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 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制度建设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1.前瞻就是提前看到.想到.预知预测到。 2.凡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沟通去争取各方面的资源,
达到工作目标。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4.以患者为中心,人人参与。强调和保持护理质量的
持续改进。
5.患者的安全文化。
影响患者安全文化的因素
1.领导的重视及积极的行动。 2.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3.良好的团队合作及有效的信息交流 4.重视护士的教育和训练
对策
将“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转变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前瞻控制 针对性护理质量标准 多元化护理质量的评价方式 “制度规范”向“制度文化”转变
提高护理质量的良方:事先控制而不是事后检验
要实现“质控前移”
1.质控的含义 1)落实 2)实施 3)自控 2.质控的方式的调整 3.质控的时机的调整 4.关注质控的对象和内容
监控系统
关注系统和环境 尽量减少因此导致的失误
非惩保底
对不良事件的正确态度 信息交流,分享教训,防止重演
三.理念和文化
预防为主,防范在先,建立和完善制度.标准并准确严格 执行
基本思路:前瞻为本,质控前移,监控到底,非惩保 底
护理质量管理的三段论
1.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2是护士做出来的 3.没有“有质量的护士”就没有“护理工作的质量”
所以没有持续的教育训练就不会有护理质量的持续改 进,护士是质量管理的主题
标准并准确严格执行所以没有持续的教育训练就不会有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士是质量管理的主题提高护理质量的良方
麻雪乐
一.概念
前瞻性是基础 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建立系统安全和患者安全 对医疗护理风险和高危因素的良事件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理论基础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11-30T00:50:38.51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1期作者:陈丹[导读] 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陈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诊内科上海 202150【摘要】目的: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要十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结论:针对急诊内科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使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因此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引言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急诊内科患者而言,在具体的护理工作面临很多方面的风险因素,或者安全隐患等等,急诊内科本身也是护理任务比较重的科室,涉及多种类型的疾病种类和抢救患者,因此要高度重视护理质量护理有效性的提升,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其抢救成功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到前瞻性护理管理,进一步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心得,着重工作患者的预见性护理管理,切实解决各类风险因素或者不确定性的问题,进而充分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安全可靠和高效,为患者疾病进程的有效加快提供必要的保障,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所收治的90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模式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现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一共涉及90例患者,是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接收的急诊内科患者,在患者中包括男性41例,女性49例,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4.35±1.38)岁,其中38例为中风,22例为心梗,20例为急腹症,有10例其他疾病患者;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45例,针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实施方案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实施方案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方案及具体措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推广和深化,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连续的、全程的、优质的护理服务,更需要护理管理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展开;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核心是改变现有的护理模式为责任制护理模式;为了保证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质量,我们通过实施责任制护理,更加扎实了基础质量,改变了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了病家满意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总目标:巩固成果,减负增效,强化内涵,促进整体护理持续健康发展;二、组织领导组长:副组长:三、工作任务: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目标,落实护士分层管理,落实护理人力的合理安排,落实护士文明语言行为规范、落实病情变化和病人心理状态的观察、落实手术前后、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前后、病人出入院时的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确保整体护理持续健康发展,并使之变为护理工作一种长效机制;四、具体措施:1、加强学习,转变意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实行责任制护理是保障这项举措落实的基础;让护士充分了解开展责任制护理,是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前提与保障,真正把护士的时间交给病人,使病人真正得益;2、加强沟通,取得配合护士方面:护士长要在各个场合利用多种方法,宣传优质护理服务和责任制护理,让护士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么做,工作职责怎么调整,人力是怎么安排的,要树立“我的病人我负责”的思想;让护士通过对病人基础的护理,密切的接触,更充分地了解病情变化,更及时地为治疗提供信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病人方面:通过反复的宣传使病人知道“今天谁负责我”,更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及家属满意;3、合理安排护士人力具体方法是取消功能制护理的治疗班,改主班护士为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姓名上墙,负责所管病人的所有治疗、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出入院宣教和用药、手术前后指导、饮食指导、特殊检查指导工作;护士分层责任承包病人,有条件设责任组长, 实行扁平化排班方式, 病人包干到护,缩小护理照顾半径,加强护士责任感;护士长在排班时,结合各组病人的特点,尽量固定每组护士所负责的病人,使病人熟悉“我的护士”,也有利于护士掌握“我的病人”的病情;4、护理管理上的完善护理部在原有表格式书写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简化文件书写,进一步缩短了责任护士花费在书写上的时间;让责任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的病人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为所管病人提供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5、护理部、科室健全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疾病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治疗饮食指导、患者特殊检查指导、特殊用药指导等,使各项护理工作更规范,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内涵,使病人获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6、提高病人对健康教育的知晓度护士长要考评的不仅仅是护士是否做过健康指导,看病人是否知道自己在饮食、检查、治疗、手术前后的每一环节中该注意什么;因为护士只说一遍,病人肯定记不住,所以考评主要是看护士有没有每天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时跟进宣教和指导;7、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反馈护理部、护士长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馈:一是病人对护士的熟悉度;二是发放满意度反馈表;将反馈成绩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评分依据;8、绩效考核护理部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护士长通过对工作量、工作质量、业务考核成绩、服务态度、夜班数量对责任护士进行细化考核;护士了解了护士长对自己的考核内容,明确了努力方向,也通过以上考核看到了自己每个月的辛勤付出,看到了病人在反馈中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更有利于激发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病人服务;9、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一级护士为新上岗或工作两年内的护士,即辅助护士;二级护士为护师职称或工作两年以上独立工作的护士,即责任护士;三级护士为主管护师以上护士,即责任组长下步设立四级护士,即专科护士;;护理部2012年7月修订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要求一.加强管理,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一)履行对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职责1、医院要负责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要为护士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创造工作条件,包括人力设备等;医院要向社会和患者公开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工作内容和收费标准;要规范服务语言和服务礼仪;2、履行护士义务和护理职责;护士要对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确保基础护理落到实处;优先保障对危重患者、大手术后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照顾;3、医院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二)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积极探索护理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1、扁平化护理管理机制;护士长协同护理部工作,落实行政查房制度,缩短管理半径,提高工作效率;2、优先临床的激励机制;依据科室护理岗位的专业工作内涵、技术含金量、风险程度和工作量,以及责权利统一的原则,科室合理制定划分全院护理工作的专业岗位、层级岗位和绩效岗位,确保高技术含金量、高风险和高工作量的岗位获得相对高的报酬,稳定科室护士队伍,促进护士合理流动;(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临床支持中心建设科室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根据病人需求及优质护理服务需求,适时购买添置新型的护理用具和设备,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四)充实临床护士队伍,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1、科室要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护士配备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检查标准”的要求,满足完成临床护理工作需要;2、护士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合理,严格限制非护理岗位安排护士,控制辅助科室护士数量,最大限度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置;3、护士人数配置与科室病床使用率、病人周转率相符,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能够保证患者晨晚间护理及其他生活照顾、病情观察/巡视、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的需要;4、护士排班模式以连续、均衡、层级、责任为原则;增加高峰工作段、薄弱时间段、夜班护士人力,增强护理服务能力,提高各班人数和技术力量均衡性,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保障护理工作有效落实;(五)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探索临床护士管理模式的改革;1、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有条件的科室建立专科护士岗位,建立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和助理护士岗位;根据各专业性岗位、层级岗位和绩效岗位的要求,建立与其职称、专业能力、工作年限相对应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质量标准;2、高年资、高职称、高学历护士进入临床一线岗位,各班次老中青护士形成梯队,能充分发挥高职称护士在应急和危重病护理、查房会诊、病人安全、质量控制、健康教育、临床带教和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3、临床护士工作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负责制或责任护士负责制,包床到护,每个护士分管病人数平均不超过8人;逐步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逐步实现护士常态情况下在病房或病人身边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定时巡视病人,认真执行床边交接班、治疗、护理,建立护士“床边记录制”等临床护理工作方式;逐步解决护士流动护理工作站车、流动治疗车的配置;(六)简化不必要的护理记录;1、护理记录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完整,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的记录内容与病人病情相符,能动态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2、住院患者使用“护理记录单”,ICU患者使用“危重症监护单”,手术室使用“手术护理记录单”,其它专科患者根据护理需要可选择使用相应的“专科护理单”;3、入院患者应填写护理评估单,及时准确评估病人,掌握病情;4、护理记录范围应包括下列情况:①、患者病情不稳定,病情随时发生变化时,护士应密切观察做好记录;②、外科手术后、患者病情不稳定者、特殊患者,如伤残、老年高危患者等,责任护士应做好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并做记录;进行特殊侵入性的护理技术时,操作者应对评估、告知及效果等情况进行记录;患者接受特殊药物或其它治疗,需要连续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应准确记录;③、护士对患者进行特殊检查后观察和护理措施到位,并做好记录;④、医嘱需要或护理组长以上人员认为需要记录的情况;⑤、一级护理病人每小时巡视病情、按要求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七)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前瞻性和病人安全为本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1临床护理质量责任制;要以前瞻性质量管理的思路建立质量建设.质量监察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完整体系;科室建立护理三级质控组织,重点放在获得更有成效的护理结局/成效及控制医疗护理中的高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发生;2临床护士长、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要实施护理过程动态质控;3要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把问责制和非惩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开展信息交流,指导护士避免不良事件发生;4护理管理者要主动听取患者意见,接受患者、家属、社会的监督;定期开展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与满意率的调查,以此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质量;二、护理技术水平(一)加强基础护理,分层级落实责任;1在明确各级人员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①、责任护士认真做好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准确执行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②、责任组长为患者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评估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及时与医师沟通,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和解决病人的临床疑难问题;2高级护士或组长负责高技术、高风险工作并直接服务危重病人,确保护理安全和质量;3高级护士或组长承担本专科危重症患者/复杂疑难专科患者的专责护理和个案管理,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护理计划或下达护嘱,使护理有连续过程;4高级护士、责任组长、专科护士能前瞻性预见病情变化及转归,指导护士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预防/防范不良事件的护理措施;5护士“负责”及“安排”病人的基础护理;①、对病情稳定不能自理的患者,由组长安排辅助护士予以患者生活护理和帮助;并跟进质量;②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生活护理工作,组长负责指导和帮助;②、对于护理并发症高危患者,如Ⅲ压疮、老年、失禁、化疗、衰弱等,由高级护士或责任组长负责评估、确定护理措施并指导或实施;③、手术后患者的生活护理由责任护士评估,并根据手术后康复程度由辅助护士负责;④、康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由辅助护士完成,并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自理能力的锻炼,当班护士予以指导和质量控制;6夜班护士具有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熟练掌握观察病情与应急能力、基础护理和抢救配合等临床护理技术;7对临床疑难护理问题,及时开展护理查房、会诊,通过查房进行护理评估,涉及其他专科能及时请会诊;(二)加强基础护理,保障病人安全;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服药、注射、输液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手术患者查对、输血查对制度落实;落实床边双人查对制度;2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护士要对工作质量负责,由护士长或各组责任组长及高级护士主持早上床旁交接班、重病人交接班、重大及特殊手术交接班等工作,下级护士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开展护理工作;3提高用药安全;制定及落实化疗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及特殊药物的使用流程、查对制度,可操作性强,以保证病人安全为目标;4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5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手术核查制度,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6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预防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等发生;7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8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①、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建立压疮、跌倒风险的评估、报告制度及流程,有压疮的诊疗护理规范,认真落实防范性护理措施,与病人护理需要相符;②、防止患者院内护理不当造成的感染、烫伤、走失等;③、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和坠床事件发生;落实病人告知制度;有约束病人风险评估表,特别是对老年人、痴呆、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要主动告知坠床、跌倒的危险,并给予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等;9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三)加强基础护理, 搭建医疗服务的基本平台;1做好新收和出院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与护理工作;①、新收患者:当班护士认真做好新收患者护理评估,妥善安排病房与床单位,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并及时通知主管医师;②、出院患者:要交代出院宣教的内容和要求,予以必要的康复知识,以保证出院后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2正确执行医嘱;①、护士掌握和理解医嘱的目的,及时准确落实各项治疗措施;②、加强与医师沟通,反映患者治疗效果和需要,③、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④、做好患者实验室检查的各种标本采集、辅助科室检查安排和检查前准备;3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责任护士要主动观察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感觉,细致观察患者面色、情绪、饮食、排泄等基本生理的改变,及时收集患者检验、影象学等客观资料,根据治疗护理成效调整护理措施;4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执行标准预防技术,落实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准确实施无菌技术,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5严格执行探视陪伴制度;严格控制陪护率,减少不必要的陪护和陪人,病房禁止吸烟;(四)加强基础护理,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1病室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照明设施无故障,定时开窗通风;2床单元护理;保持床单/被套/枕套清洁无异味,每周1-2次更换床单,污染潮湿随时更换,长期卧床病人床褥定期翻转通风,床单位终未消毒时应清洗/更换/或消毒床褥,床脚轮应固定安全,备床单,病人床周边物品摆放有序,以病人取用方便为宜;3保持病房/病区安静有秩序;医护人员、探视人员宜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手机无声;治疗车轮定期上油减少噪音,夜间各项治疗应尽可能集中完成,帮助病人拉好床栏,防止坠床,病房调低灯光,及时巡视加液,减少病房铃声,保证病人睡眠;4晨、晚间护理;①、晨间护理宜在病人睡醒后早餐前完成,包括洗脸、梳头、刷牙或口腔护理及清洁整理床单位;护士要评估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由护士帮助病人完成,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由护士协助完成;同时要注意病房光线充足,环境整洁让病人感到舒适;②、晚间护理宜在病人休息前进行;包括洗脸、刷牙或口腔护理、会阴、足部等部位的清洁,有利于帮助病人提高睡眠质量;护士要评估病人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提供生活照顾;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晚间护理帮助病人洗脸、漱口或口腔护理,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予以协助完成;冬天要注意保暖,盖好床被,让病人感到温暖;5清洁护理;护士帮助不能进行沐浴的患者保持身体的清洁和舒适;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皮肤和头发的清洁方法,可协助淋浴或予以卧床患者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协助病人更换衣服,脏或湿了随时更换,保持患者皮肤会阴、指甲、趾甲、头发、口腔清洁无异味;6饮食护理;护士考虑和询问患者进食种类/时间,关注和协助患者进食,对饮食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护士尤其注意饮食指导与宣教;昏迷病人要及时调整进食规律以保证其生理节奏,防止意外事件发生,老年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要关注进食安全;7排泄护理;经常巡视不能自行入厕的患者,饭前、睡前、静脉输液及使用利尿剂等患者,护士要主动询问患者,及时帮助患者排便,床边便器放在患者方便可取的地方,随时清倒,失禁患者要肛周使用润滑剂,保护周围皮肤,防止破损;(五)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专业内涵;1口腔护理;血液病患者、化疗患者、ICU气管插管等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口腔感染预防及治疗情况由高级护士或责任组长评估,提出口腔护理方法;2卧位护理;良好的卧位帮助患者放松、舒适、减少疼痛,功能卧位促进治疗和康复;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治疗、生理需要等给予患者正确卧位;①、长期卧床患者1-2小时更换体位,使用合适的辅助用具;②、老年、体弱等患者翻身时要拍背,避免积坠性肺炎发生;③、昏迷、意识不清、下肢肢体感觉障碍或术后等患者要预防足下垂,使用抗垂足的辅助工具,如脚托、丁字脚等;④、患者因病情采用功能体位或被动、强制体位,应由专科护士或责任组长评估护理效果及潜在的护理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3压疮护理;责任护士掌握压疮评估发生和预防方法,治疗Ⅲ度压疮由高级护士、专科护士负责评估患者压疮伤口情况,制定实施护理计划,为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压疮伤口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压疮伤口的愈合;发生压疮时责任护士应同时填写“压疮报告单”上报护理部,护理存在困难可请专科护士会诊,护理记录要反映病人护理过程及效果;4卧位护理:病人卧位正确舒适,利于患者康复,给予正确的辅助工具,落实翻身等护理措施,预防压疮并发症发生;5失禁护理;失禁患者由专科护士或高级护士、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制定干预措施,进行排便功能训练;6引流管护理;责任护士负责观察及更换各种导管,保持通畅,引流管固定正确,各种导管标识清楚,护士及时准确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护理记录准确;(六)做好重点专科护理,促进质量持续改进;1静脉治疗护理;落实PICC、CVC静脉导管置入护理单的评估项目和护理措施项目,做好患者健康教育,严格执行深静脉置入术后导管维护要求,由经过静脉治疗培训的护士负责管理患者;2重症监护;ICU管床责任护士的专业能力符合病人的需要;①、护士系统掌握危重患者护理技术、监护技术、气道管理技术、隔离技术、急救技术等,积极组织、参与危重病人抢救;②、根据心肾循环功能监护、呼吸功能监护、脑和神经系统监护、水电解质监护等指标和指征,预见性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危险因素,准确及时评估危重患者治疗护理成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③、根据ICU专科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高质量地推广和应用专科护理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④、按照指引准确实施预防V AP、CRBSI、CAUTI等的一系列护理措施;⑤、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及时观察与护理;⑥、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发生,避免护理并发症;3外科护理;建立围手术期各专科患者病情观察、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工作标准,并落实;骨科护士掌握外周血循环护理、深静脉血栓护理、断肢再植和皮瓣移植组织血运观察、常用外固定护理和骨筋膜室综合征风险评估与判断等;其他各外科专科有符合科室专科需要的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指导;4急诊、急救护理;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术,科室各种急救设备完好率100%;输液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等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准确无误,有急救仪器操作流程,定期进行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演练,护士掌握急救知识和技术操作;5手术室护理;指患者从进入手术室到离开手术室的整个过程的护理;①、手术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评估和管理,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并能对潜在的医疗及护理风险具有良好的预计性,能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保障手术过程患者安全;②、手术护士负责维护手术间无菌环境,执行无菌技术并能监督他人,预防医院感染;③、护士根据手术的需要,能正确及时调配、推广、监督及安全使用手术室各类仪器设备,保证患者的安全性;④、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理念,为患者及手术团队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及服务,保证手术配合过程和谐、安全;⑤、落实手术室各类突发事件的制度,对突发事件护士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6老年护理;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生理和生活能力,提供必要的照顾和安全措施;护士评估老年患者是否有睡眠、进食、失禁、坠床、跌倒等自理生活问题,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疾病特点,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7造口护理;对造口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造口的自我护理方法,提高生活信心;①、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对患者评估能力,落实肠造口护理和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效果的评估和护理措施的实施;②、熟悉造口用品的特性及使用方法,为患者选择恰当的造口用品;③、掌握造口袋的更换、排放、清洗和肠造口患者清洁灌肠技术操作;④、掌握肠造口患者常见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8伤口护理;专科护士应对慢性伤口患者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估,提供安全有效的伤口处理方法,正确选用敷料,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规范一、根据病房床位数配备护士,合理分工,按要求实施责任制护理,能够为。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练习题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练习题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复习题1、什么叫质量和护理质量?答:质量:产品、过程、服务满意规定要求的程度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要符合标准、规范和需要。

2、质量观经历了符合性质量、适应性质量、满意性质量、卓越性质量四个阶段。

3、医疗护理质量改革的方向日趋以患者安全为首要目标。

P964、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要考虑双向目标为目标,一方面要增加患者的良好结局另一方面减少因为治疗并发的不良结局或不良事件。

P965、什么叫管理?是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妥的过程,是利用现有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既定的目标。

P966、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形式。

P967、什么叫质量体系?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建立的组织结构、制度、标准、实施程序和所需资源总和。

P968、护理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什么?建立质量体系P979、前瞻性质量管理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P9710、前瞻性质量管理是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

P9711、前瞻性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患者安全文化。

P9712、影响患者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1、领导重视患者安全,采取积极的行动2、建立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事件制度3、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及有效的信息交流、重视护士的教育训练。

P9713、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基本思路是前瞻为本、质控前移、监控系统、非惩保底。

P9714、护理质量管理的三段论是什么?1、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2、护理质量是护士做出来的。

3、没有“有质量的护士”就没有“护理工作的质量”。

P9815、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是什么?从质控护士到持续性教育护士/指导护士,通过不断完善专科护理指引,核心工作制度,以及对前线护士不间断的教育训练,形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6、控制包括确立标准、衡量成效、找出偏差、纠正偏差4个基本过程。

17、控制类型包括预先控制或前瞻性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或反馈控制3种。

18、做好质控工作的四要素是什么?1、正确认识“质量控制”2、调整质控的方式3、调整质控的时机、关注质控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ppt课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ppt课件

前瞻性和病人安全为本的管理体系
前瞻性护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规范的个性化的核心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制定科学、操作性强的专科护理指引,并动态调 整 责权明确、分层级管理、质控权充分下放到组长 以专科护理质量为核心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无惩罚的不良事件上报和分享制度 运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RCA和FMEA),及时 检讨工作流程与制度的有效性 对护士进行充分的培训 充分的临床支持保障
FMEA的步骤
• • • • • • • 步骤一:定立主题 步骤二:组成团队 步骤三:画出流程 步骤四:执行分析 步骤五:计算RPN(Risk Priority Number) 步骤六:评估结果 步骤七:计划和改善
步骤一:定立主题(选择流程)
• 选择一个下面没有太多流程的流程来分析 • 不要选择一个太复杂的流程来做FMEA,而 是选择其中的一个子流程
RPN最低分是1分(1×1×1) 最高分数是1000分(10×10×10)
计算RPN值的意义
• 帮助团队找出需要优先注意的问题 RPN值高的失效模式是流程中最需要改善的部分 RPN值低的失效模式,即使完全去除,也可能不 会影响整个流程,应该把它们列在最后考虑 • 能够帮助评估改善的程度 改善前后的RPN值比较,是否达预期目标?
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手段
根本原因分析(RCA)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
专科护理质量本底数据的确立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基于RCA&
FMEA)
一、根本原因分析
(Root Cause Analysis ; RCA)
RCA是一种回顾性不良事件分析工具
RCA可以了解造成不良事件的过程及 原因,并改善流程以减少同类事件的 发生
步骤四:执行分析
• 团队一起列出失效模式和原因 • 对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列出所有可能 的失效模式 • 然后针对每个列出的失效模式,找出所有 可能的原因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人结局的关注。这导致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02
病人结局的重要性
病人结局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关注病人结局有助于提高护
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和健康水平。
03
前瞻性管理的优势
前瞻性管理能够预测和解决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安全和满意度。
通过推广和应用该模式,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健康水平,促进 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02
病人结局导向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病人结局的定义与重要性
病人结局
指病人在接受护理服务后的健康状况、功能水平、生活质量以及个人和社会整 体福祉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重要性
病人结局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护理工作追求的目标。关注病 人结局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病人满意度和医疗体系整 体效益。
感谢观看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
建立完善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包括制定前瞻性护理质量标准和指标,建立多层次的护理质量管理组 织,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前瞻性思维和应对能力, 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实施持续的质量改进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前瞻性护 理计划,确保病人得到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实施全程的护理管理
从前瞻性评估、预防性干预、及时处理到康复指导等各个 环节实施全程的护理管理,确保病人得到连贯、高效的护 理服务。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及时收集和分析病人的反馈意见,评估前瞻性护理质量管 理的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管理方式和措施。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
鼓励护理、医疗、管理等多部门共同 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形成合力。
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和意见, 将其纳入护理质量管理的考虑范畴。
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与
通过激励机制和培训措施,提高护理 人员的参与意愿和能力。
持续改进
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定期评估、反馈和调整,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规范。
护理人员短缺
全球范围内,护理人员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在保证日常护理工 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开展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采取的对策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护理 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前瞻性思维能力,使 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统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通过制定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 方法,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明 确的指导和依据。
实施并持续改进优化方案
将优化方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持续跟进实施效 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确保优化措 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患者参与度和满意度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提供健康指导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健 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参与度和满 意度。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机制
促进医院发展
适应医疗改革需求
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医院建立良 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患者信任度,进而促 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护理质量的要 求越来越高,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帮 助医院适应改革需求,提升竞争力。
02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原 则
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注重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持续改进,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 信息、护理过程和结果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制定针对性措施,防止不良事 件的发生。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8-01T09:17:08.26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期作者:黄俊玲[导读] 目的:为达到提高急诊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目的,在本文中着重探究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黄俊玲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急救中心 155100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急诊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目的,在本文中着重探究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将138例急诊内科患者列入实验,根据护理方式的区别利用摇号方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前者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后者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通过相关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死亡率大大降低,同时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P<0.05)。

结论:对于急诊内科而言,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减少死亡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应用研究引言: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因本就有着预见性特点,不仅可以提高救治有效性,更可大大改善患者预后,对优化急诊内科护理质量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本次研究对比了两种护理模式的差异表现,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138例对象为院内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2月区间,为方便对比将其分为人数对等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40、29例(51.28±3.44)岁与37、32例(52.04±4.97)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经对比相对较为均衡(P>0.05)。

1.2方法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其氧气支持,同时做好心率、血压、体温等监测工作,并结合以往经验对其展开分诊,告知医护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配合医生对其展开救治处理。

观察组患者全面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手段,首先院内需组建专项小组,成员均为具有丰富救治经验的各科室医护人员、实验室以及CT 室,并提前做好培训工作,告知其急诊救治各流程的程序以及相关注意事宜,明确责任范围,为后期抢救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探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

探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

探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摘要:目的:对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本次实验共计抽取86例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的患者,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每组43例患者。

护理人员在甲组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乙组护理管理中采取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

结果: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由此可得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较低,由此可得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由此可得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评分,降低风险事件出现概率,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关键词:护理管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前言:在以往工作中,护理人员多是在护理工作完成后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改进护理工作提供依据,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但是其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些伤害,难以避免风险事件的出现。

这种情况下,对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实验共计抽取86例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的患者,护理人员在甲乙两组护理管理工作中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及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共计抽取86例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的患者,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每组43例患者。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其基本思路是前瞻为本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其基本思路是前瞻为本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一、概念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从系统上、组织体制、工作机制上建立一个不容易出错的系统。

前瞻性是基础,前瞻性质量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安全和患者安全文化,通过文化、制度、思维、操作层面建立和创造条件及环境,使管理者终末式的监控行为转变为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前瞻性干预及为临床护士提供指导、指引、培训的服务行为;同时,通过对医疗护理风险和高危因素的正确评估、预测和前瞻性干预,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理论基础1、前瞻就是提前看到、想到、预知预测到,就是在工作、行动开始前周密安排或计划工作、行动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提前思考可能会存在什么风险,有什么人会支持或反对,如何规避可能发生的来自人为的、外部的阻力和客观的困难等。

2、凡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沟通去争取各方面的资源,达成工作目标。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是PDCA的开始,就是计划,就是预知、预测。

有预,才有策划和策略。

因此前瞻性管理的整体思路就是通过分析人力、环境、条件和形势,把工作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减低到最低程度的科学决策过程,是保证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开创性、创新性工作能顺利开展的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4、前瞻性质量管理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

其特点是以顾客为中心;全员参加,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人人都是质控员;全过程质量管理;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强调和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5、前瞻性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患者安全文化。

患者安全文化是避免和预防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受到任何意外伤害。

影响患者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领导重视患者安全,采取积极的行动;(2)建立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及有效的信息交流;(4)重视护士的教育训练。

三、理念和文化前瞻性护理管理的理念和文化基础是预防为主,防范在先,为护士创造不容易出错的、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制度、标准并确保严格执行等。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用于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用于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用于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用于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效果。

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53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实验组(n=77)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n=76)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急救效果、急诊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更高。

结论:对急诊科护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干预,能显著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缩短急诊反应时间,减少急诊救治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升急诊效率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科;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质量急诊科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该科室收治患者多病情危急,病种类型复杂,需积极抢救治疗[1~2]。

但需引起重视的为,若抢救或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摔倒等急诊不良事件,不仅会延误抢救时间,还会影响抢救效果,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加强对该类患者护理干预。

鉴于该科室患者病情特殊性,常规护理模式已较难满足,护理质量不高。

本次研究,为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对本院部分患者应用到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53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实验组(n=77),对照组(n=76)。

实验组,男54例,女23例,年龄33~59岁,平均(46.09±2.76)岁;对照组,男50例,女26例,年龄32~59岁,平均(45.54±3.08)岁。

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1)患者均为急性发作需积极抢救治疗疾病。

(2)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

(3)发病时间均<6小时。

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异常。

(2)精神疾病者。

(3)凝血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

主要内容包括接诊后迅速准备常规急救物品出诊,抵达急救现场后执行医嘱予以急救抢救处理。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的运用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的运用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的运用【摘要】目的:探究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运用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的效果分析。

方法:收集2020.5至2021.8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妇科人流器械包178例,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运用护理常规管理理念,研究组采用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对比两组器械包装合格率、消毒合格情况、护理前后的消毒供应中心细菌数以及护理质量。

结果:研究组器械包装合格率及消毒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P<0.05);护理前,两组手部、器械及空气中的细菌数比较差异不存在(P>0.05),护理后,研究组手部、器械及空气中的细菌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P<0.05);最后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干燥及保存等护理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P<0.05)。

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运用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的效果更为有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合格率的提升,进而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细菌数,安全性更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消毒合格率消毒供应中心虽然不属于医院的诊疗科室,但是它却全面承担着医院各临床科室所有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为全院医疗、护理提供最为有效的安全保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对于医院感染的防控要求亦在不断的提升,这就更加凸显了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防控面前的重要性。

而以往常规的护理管理缺乏针对性、全面性,护理方式还属于较为传统被动的护理,导致其效果不甚理想,已不能满足现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要求[2]。

所以,需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确切针对的护理管理理念,加强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和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分析我院内科护理人员60例资料,依据护理管理模式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常规管理组30例,前瞻性护理管理组30例。

比较2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患者病死率、护理满意度等。

结果: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急诊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281-01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前瞻性管理模式FMEA(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此种管理模式是由失效模式(FM)和影响分析(EA)两部分组成。

探索适合当前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已成为护理学界、护理专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6个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儿三区、胃肠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为研究对象。

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年龄约19-40岁,平均(28.67士9.85)岁;妇产科护理从业时间为0-1年;文化程度:木科1名,大专4名,中专4名;技术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名,护士6名。

2010年护理孕产妇4 360例,2011年护理孕产妇4 930例。

这两年护理孕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方法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与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见习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

上层级护士负责管理、指导、培训下层级护士。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谢小艳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谢小艳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谢小艳【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诊内科中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结果: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在急诊内科中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因此可推广。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 急诊内科;护理管理;效果在临床上,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指的是,护理工作人员在充分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治疗和护理中容易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预见性的管理计划,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有研究人员指出,在优质护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属于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其满意度[1]。

本研究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分析在急诊内科中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6月~2015年3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

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55~83岁,平均年龄为(67.3±5.4)岁,其发病到接受急诊救治的时间为22~185 min,平均为(87.3±5.3) min;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57~85岁,平均年龄为(67.5±5.6)岁,其发病到接受急诊救治的时间为25~188min,平均为(87.6±5.5) min。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是吸氧治疗、给予心电图监护等,同时需要充分做好分诊治疗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其内容如下:1.2.1急诊接诊的护理在接到急诊后的3 min 之内,救护车就需要即刻出发,并且在途中要注意及时地和患者家属保持电话联系,以便于询问患者的发病地点、具体时间、症状表现和既往病史等信息;告知家属要避免随意地挪动患者,嘱咐其患者需要保持静卧,以等待救护车的到达。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运用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运用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运用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的应用。

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中120件消毒物品和80例使用物品的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平均分组的方法完成分组,其中采用60例消毒物品及使用物品的4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

另外60例消毒物品及使用物品的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此阿勇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对比两组结果。

结果:研究组消毒物品的合格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院内感染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使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进行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减少感染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应用引言:在医院系统中消毒供应室十分重要,其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消毒供应室中需要处理的物品越来越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多种不良情况发生,因素消毒供应室应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积极预防[1]。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部分物品和患者开展对比分析试验,统计相关结果后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选择120件消毒物品和使用物品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60件消毒物品及使用物品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视为参照组,另外60件消毒物品及使用物品的40例患者使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视为研究组。

所有患者的最低年龄2岁,最高年龄50岁,平均(26.15±6.08)岁。

上述资料相比区别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参照组消毒物品和使用物品的患者确定后,对其采用常规管理理念,即结合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办法落实管理措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以常规护理为主。

研究组消毒物品和使用物品的患者确定后对其管理期间采用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具体流程和方法如下:在护理过程中全面贯彻以清洁、组织、整顿、规范和自律的五常管理方法,同时不断优化护理管理系统并促进其完善性,无论是哪个医务人员均需要做到在每天的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并坚持自己的岗位职责,保证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此期间对管理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确定规范化管理办法,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按照管理的标准严格进行相关操作,确保规范性。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运用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运用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运用【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辅以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选对象为2022.05至2023.05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就职的10例工作人员,另选取500件医疗器械,按照不同的管理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前瞻性护理管理,比对管理价值。

结果:观察组的器械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以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予以管理,可显著提升科室器械管理质量及工作质量,适宜推广。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前瞻性护理管理;管理质量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与杀菌的重要场所,主要职责包括清洗、包装、灭菌与发放无菌物品,有着强技术性、强操作性以及强科学性特点,此科室工作质量不仅会决定医院医疗水平,同时对于控制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1]。

近年来,随着院内感染发生率不断上升,医院越来越重视对消毒供应室管理力度,为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优化医院服务水平,积极采取有效、科学管理方法则显得至关重要[2]。

此试验开展是为分析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此科室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纳入者为在院就职的10例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年龄最高在45岁,年龄最低在23岁,均龄33.57±4.51岁,受教育程度:7名为大专学历,3例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在500例医疗器材中,242件为手术器材、135件为诊察器械、79件为注射器械及44例为其它。

1.2方法对照组选择常规管理,常规对医疗物品进行消毒与杀菌管理,做好基础性管理工作,根据科室要求处理医疗器械;观察组则采用前瞻性护理管理方法,内容为:(1)采取五常法管理,主要包括整顿、自律、清洁、组织及规范,在日常工作中需落实科室管理要求,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树立起“零差错”理念,借助绩效考核方法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2)建立制度文化,结合科室具体情况,细化及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要求工作人员参与及学习,以此来确保制度落实积极性与实效性;(3)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根据科室管理流程,强化工作人员监管工作,明确各个环节工作职责,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配合能力;(4)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将其应用于消毒室日常管理中,可使得工作流程更完整及顺畅;(5)建设多等级的质控网络,组建质控小组,主要包括三级质控,即员工自控、过程质控小组质控与质检质控人员,护士长作为小组的组长,负责进行监督;以日(记录)、周(检查)、(座谈)形式自查科室管理问题,总质控员负责抽查各个小组工作质量,对于所发现问题需及时向责任人进行反馈,经整改后予以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一、概念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从系统上、组织体制、工作机制上建立一个不容易出错的系统。

前瞻性是基础,前瞻性质量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安全和患者安全文化,通过文化、制度、思维、操作层面建立和创造条件及环境,使管理者终末式的监控行为转变为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前瞻性干预及为临床护士提供指导、指引、培训的服务行为;同时,通过对医疗护理风险和高危因素的正确评估、预测和前瞻性干预,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理论基础
1、前瞻就是提前看到、想到、预知预测到,就是在工作、行动开始前周密安排或计划工作、行动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提前思考可能会存在什么风险,有什么人会支持或反对,如何规避可能发生的来自人为的、外部的阻力和客观的困难等。

2、凡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沟通去争取各方面的资源,达成工作目标。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是PDCA的开始,就是计划,就是预知、预测。

有预,才有策划和策略。

因此前瞻性管理的整体思路就是通过分析人力、环境、条件和形势,把工作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减低到最低程度的科学决策过程,是保证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开创性、创新性工作能顺利开展的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4、前瞻性质量管理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

其特点是以顾客为中心;全员参加,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人人都是质控员;全过程质量管理;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强调和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5、前瞻性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患者安全文化。

患者安全文化是避免和预防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受到任何意外伤害。

影响患者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领导重视患者安全,采取积极的行动;(2)建立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及有效的信息交流;(4)重视护士的教育训练。

三、理念和文化
前瞻性护理管理的理念和文化基础是预防为主,防范在先,为护士创造不
容易出错的、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制度、标准并确保严格执行等。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其基本思路是前瞻为本、质控前移、监控到底,非惩保底。

1、护理质量管理的三段论。

其一,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其二,护理质量是护士做出来的。

其三,没有“有质量的护士”就没有“护理工作的质量”。

没有持续的教育训练就不会有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士是质量管理的主体,护理质量管理要自下而上:护士要对患者负责,对护理行为负责,对护理质量负责;护士是质量管理的最后一道屏障;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要从质控护士到持续性教育护士/ 帮助护士/指导护士,通过不断完善专科护理指引、核心工作制度,以及对前线护士不间断的教育训练,形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2、前瞻性质量管理要实现“质控前移”。

首先,正确认识“控制”及“质量控制”的概念。

在管理活动中,控制包括确立标准、衡量成效、找出偏差、纠正偏差这4个基本过程。

同时,根据控制时点的选择,有预先控制或前瞻性控制、过程控制及结果或反馈控制3种控制类型。

为了确保“时间控制”、“风险控制”、“成本控制”或“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控制工作须遵循与计划一致的原则、确定标准原则、控制关键点原则、例外行动原则等。

做好质控工作的四要素:
首先,正确认识“质量控制”(简称“质控”)的概念,质控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

(1)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质控就是控制高危险因素,也就是要让护士在对高危人群实施高危技术、高危药物过程中,能预防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的技术和措施建立在护理标准中,并在护理措施中落实;(2)临床上,通过质量保证(QA)有效监督护理标准(结构标准/过程标准/成效标准)的实施,及时纠正行为偏差或成效偏差来实现质控;(3)质控也是自控,护士要有慎独精神,要监察和审视自身的护理行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保证一次就做对事情。

其次,调整质控的方式。

确保管床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的“自控”
与“监察”结合起来,并通过三级查房,及时评估高危患者/高危技术/高危岗位,实施护理过程及动态的质控。

第三,要调整“质控”的时机。

“质控前移”意味着把原来由护理部实施的护理质量检查或监察,前移到临床科室一线岗位,在每一个临床科室或护理单元建立临床三级质控网络(组织)。

人人都是质控员,人人都参与质量管理。

一级质控由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完成。

重点是遵循患者安全质量目标/技术规范和指引/执行医嘱护嘱/执行核心工作制度,把检查标准转化为常态化和职责化。

二级质控由组长/专科护士完成。

重点是评估质控关键环节,通过查房、检查、指导、示范等实施质控,并监控指引或标准执行。

三级质控由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完成。

重点是建立质控系统,建立监管标准和质控标准,建立和落实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FME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和RCA(根本原因分析)分析报告。

第四,关注“质控”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

质控重点对象,包括新收/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特殊检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或口头/书面病重/病危患者,诊断未明确或护理效果不佳的患者,潜在安全意外事件(如跌倒、坠床、走失、自杀等)的高危患者,压疮评分超过标准的患者,院外带入Ⅱ期以上压疮、院内发生压疮等的患者。

质控重点内容,包括跟进前期(班)护理工作,关注护理重点对象;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要,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风险问题;通过查房,形成临床护士教育训练的长效机制,提高护士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升专科护理内涵和质量;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为接班或交班做准备。

3、前瞻性质量管理要关注“系统”和“环境”,要为护士建立安全的工作系统和正性工作环境,包括建立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建立技术规范、专科护理指引、仪器操作指引,建立清晰的管道、药物使用标识系统等,给予护士充分的培训,等等。

“监控系统”就是要实现对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监管,尽量减少因为“系统”和“环境”的因素导致的失误。

4、前瞻性质量管理要体现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正确态度。

“非惩保底”的含义
就在于要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上报护理失误、意外或不良事件的信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RCA),查出事故之根由,例如:制度、设施、员工能力、遵守、沟通、疾病、意外,避免更严重或更广泛的护理事故,或者防止重演。

要有效开展信息交流,与他人分享教训。

并把问责制与非惩罚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结合起来,以指导护士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