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歌基本介绍

合集下载

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

教材分析《江南》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人们采莲的情景,。

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

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间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江南水乡的美景。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自制课件,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

(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

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1. 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江、南、可、采、田、间、东。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田”、“间”“江”的读音都是三拼音节。

江南民歌的风格与演唱

江南民歌的风格与演唱

江南民歌的风格与演唱作者:陈利敏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11期【内容摘要】江南民歌有着独特风格,民歌的演唱不仅要建立在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好江南水乡特有的委婉、细腻等特色。

文章通过分析《孟姜女》《采茶舞曲》《姑苏风光》这三首江南民歌的思想内容、音乐风格、行腔润饰等特点,研究江南民歌特有的演唱技法。

【关键词】江南民歌《孟姜女》《采茶舞曲》《姑苏风光》吴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里流淌了3000年,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

苏轼在杭州听到当地民歌时,曾感慨道:“无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婉转,听之凄然。

”冯梦龙在《山歌》中收集了吴地300余首民歌,都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其风格、神韵与乐府民歌一脉相承。

这样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如描述江南水乡优美景色的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以“对答”形式诉说男女间真挚感情的六朝民歌《子夜歌》、抨击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上海的小山歌《啥鸟飞来节节高》等。

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民歌是《孟姜女》(春调),其有着优美流畅的曲调、深切细腻的情感,与传统的江南民歌也有密切的联系;由江南传统时调《鲜花调》演变而成的民歌《茉莉花》,不仅在中华大地上花开遍地,更在世界乐坛上吐露芬芳。

一、江南民歌的音乐形态与风格江南民歌的音乐形态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较多采用级进和回旋环绕式的进行。

《孟姜女》采用五声调式音阶,音乐的进行采用级进和回旋环绕式的进行,四、五度结构的调式骨干音,徵音从上下方向对宫音的支持,是较为典型的吴歌风格;《茉莉花》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音乐结构均衡,是一首典型、独特、优美、清新的江南民歌。

同宫系统的不同调式转换现象,在江南民歌中比较频繁,如《采茶舞曲》《姑苏风光》《小九连环》等;其与上五度宫调系统的综合运用,如《姑苏风光》里码头调的结尾处伴奏过门、《小九连环》第一句的补充句、《紫竹调》的结尾、《四季相思》等。

第七单元 江南小曲

第七单元  江南小曲

第七单元江南小曲概述江南小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典音乐之一,它源于江南地区(主要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民间音乐。

江南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音乐的瑰宝之一。

江南小曲的特点是优美的旋律、细腻的表演技巧和深情的情感表达。

它经常以琵琶、古筝或二胡作为主要乐器,演奏时搭配精妙的演奏技巧和表情,让人们陶醉其中。

江南小曲的主题多样,既有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也有抒发社会生活和民间故事的内涵。

发展历史江南小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唐代,江南地区的音乐已经开始发展并形成了一些特色。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江南小曲出现在宋代,成为宫廷音乐和文人雅士的最爱。

在宋代,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繁荣,这为江南小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小曲逐渐流行开来。

它开始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音乐。

同时,江南地区的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也为江南小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演奏技巧江南小曲的演奏技巧要求高度熟练和细致入微。

演奏者需要掌握精准的指法和丰富的表情技巧,以表达曲调中的不同情感和意境。

首先,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

对于琵琶、古筝和二胡等乐器而言,演奏者需要熟悉它们的琴弦、琴柱和指板等部位的特点,以便于准确地演奏音符和和弦。

同时,演奏者需要掌握适当的品位和滑音技巧,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和美感。

其次,演奏者还需要注重表情技巧。

江南小曲强调情感的表达,演奏者需要通过手势、眼神和身体语言等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演奏中。

通过细腻的表情技巧,演奏者能够更好地传达江南小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

著名曲目江南小曲有许多著名的曲目,这些曲目代表了江南地区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

1.《阳春白雪》:这是江南小曲中最著名的曲目之一,描绘了江南春天的静美景色。

2.《渔舟唱晚》:这是一首二胡独奏曲,通过音乐表达了江南地区晚上渔船归来的景象。

3.《湖上四时春》:这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将江南四季的景色巧妙地融入到音乐中。

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

江 南 民 歌 的 曲 调 特 色
江南民歌歌词大多具有水乡生活、 农耕劳动的特色,词中常有江、塘、 河、滨、水鱼、藕等字样出现,在 表达中,总离不开农田、季节、秧 稻、粮棉、花鸟、农活、气、年成 等环境和场地,富有乡土气息。在 表现上,常有抒情和叙事相结合, 即兴编唱和依列表相结合,朴素的 白描和生动风趣的比喻相结合的特 征。善用谐单、双关语和运用大量 的衬词、叠词、衬句造成句式、段 落的丰富变化,是吴歌歌词形态的 显著特点。
江南民歌的历史悠久, 吴文化孕育了吴歌,使 其具有鲜明的特色,自古以来,就具有温柔敦 厚、 含蓄缠绵隐喻曲折、 吟诵性强的特点, 区别于北方民歌的热烈奔放、率直坦荡、 豪情粗犷、 高亢雄壮。吴歌具有浓厚的水 文化特点,体现并传承着“软、糯、甜、媚” 的语风。江南民歌的温柔娴静、 婉约轻扬 就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江 南 民 歌
江南民歌的前身是“吴歌”,又称 “吴声歌”,是中国吴语地区民 歌民谣的总称。
江南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江南民歌很早就受到世人的注目。它的历史可以上溯 到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更早的“吴歌”。 歌 —— “歌”一般说就是 “唱山歌”, 也包括一些俗曲之类 吴歌 谣 —— “谣”就是通常说的“顺口溜” 到孙吴时代, 吴歌已很有名气。但是, 吴歌作为一种 歌体,应该是从南朝乐府开始的, 南北朝乐府中有一类 《吴声歌曲》 , 就是吴歌。
民歌的特点是:
1、民歌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最直接最 紧密的联系,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2、民歌是经过人民大众的即兴创作、口传心授 而逐渐发展的,是无数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 族的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征和地方色彩。 4、民歌的音乐语言洗练, 形式生动灵活,篇幅短小精干, 内容简明朴实,易于传唱。

江南乐府民歌 汉乐府诗《江南》赏析

江南乐府民歌 汉乐府诗《江南》赏析

江南乐府民歌汉乐府诗《江南》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属汉乐府相和歌辞,此题现仅存上面所录的古辞一首,载《宋书·乐志》和《乐府诗集》,是道地的汉代民歌。

这是一首优美的江南采莲曲。

江南水乡,莲的生长极普遍。

一到夏秋间,莲子成熟,年轻姑娘们划着小船,穿行于碧荷间,一边歌唱,一边采莲,最富有水乡的特色。

《江南》这首采莲歌,就描绘出这种劳动生活的动人情景。

开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

江南乐府民歌“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

江南乐府民歌“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

“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

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

莲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

清人张玉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

”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

“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

“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

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下面四句又用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字,反复咏唱,描绘出鱼儿久久不去,围绕莲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

这首诗是汉乐府相和歌辞,是由一人唱、众人和的,这四句当是众人和唱的歌辞。

而对鱼儿欢乐嬉戏的反复歌咏,正表达出采莲人的愉快心情。

汉乐府民歌:《江南》原文译文赏析

汉乐府民歌:《江南》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是⼀⾸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欢乐的⼼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下⾯是分享的汉乐府民歌:《江南》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江南》 两汉: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 江南⼜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欢快的鱼⼉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会⼉在这⼉,⼀会⼉⼜忽然游到了那⼉,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成为⼀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朝会、宴飨时的⾳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乐的诗歌即被后⼈称为乐府诗。

⽥⽥:荷叶茂盛的样⼦。

可:在这⾥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赏析】 这是⼀⾸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欢乐的⼼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回旋反复的⾳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望⽆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由⾃在、欢快戏耍的鱼⼉,还有那⽔上划破荷塘的⼩船上采莲的壮男俊⼥的欢声笑语,悦⽿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动的场景!从⽂化学的⾓度,我们⼜会发现这是⼀⾸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怎能不想起北⽅的“⼤姑娘⾛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股夏⽇的清新迎⾯扑来,想着就令⼈觉得清爽。

还不⽌于此,我们感受着诗⼈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的⼼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字是写⼈的,但是我们⼜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如临其境,感受到了⼀股勃勃⽣机的青春与活⼒,领略到了采莲⼈内⼼的欢乐和青年男⼥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江南》PPT精品教学课件

《江南》PPT精品教学课件
和朋友在 莲叶间干什么呢?
思考:生活在这里的劳动 人民、鱼儿,是怎样的心 情呢?
对江南美景、大自然的喜 爱、赞美之情
第 四

节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 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 背给家长听,并在课下搜集关于江南或 者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交流。
生字卡
江南 可 采 莲 鱼东西北
第 三

节读


小组讨论: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图画?
江南美丽的风景图。江南非常的美丽,荷塘里长满 了碧绿的荷叶,到了采莲的时节,人们在布满连夜 的池塘里摘莲子。
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面对漫漫的碧绿荷叶,你
劳动人们一边采莲子,一
能夸一夸它们吗?
边会说什么呢?
江南 汉 乐 府 -.
目 录
1 背景介绍 2 初读感知
3 再读赏析 4 拓展了解
第背
一 节



汉乐府:《江南》是2000多年前汉朝 的一首民歌,被古代专门负责收集民歌 的汉乐府这个机构收集之后一直流传到 今天。
第 二

节读


读一读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感谢观看

江南民歌特色1

江南民歌特色1

分类号:J6 论文编号:1074205040205139 密级:公开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汉文)江南民歌特色研究论文题目(外文)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nianflok Song培养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号S051510139研究生姓名红霞学科、专业文学音乐学研究方向音乐表演教学与理论研究申请学位文学硕士导师姓名、职称黄金中教授论文工作起止年月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论文提交日期2008年4月论文答辩日期 2008年5月学位授予日期2008年6月校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新村1号江南民歌特色研究摘要江南民歌是一种纯美质朴的民族民间艺术,体现了古老民间文化的现代价值。

本文首先概述了江南民歌的历史因素、区域特点与现状,论述了江南民歌的语言、声调、曲调、色彩、歌词、演唱、审美等基本特征;从江南民歌的旋律形态、曲式结构、调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环境成因、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对文化艺术性的影响方面讨论了其成因,并从发展的角度看其文化内涵与现时代精神的融合,从历史文化的保护角度阐述如何延续和保护江南民歌。

纵观当前对江南民歌的研究情况可以发现,随着对吴歌研究的深入发展完善,对江南民歌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江南民歌具有以民族五声调式为其骨干的一般特征;在城镇居多的江南,平衡结构的歌谣体更为多见;江南民歌还具有它独有的特殊性;吴语的柔软、声调的起伏,形成了它多用级进,注重四声的运用,特别是仄声方面的处理等风格;在旋法上,江南民歌喜用润腔,旋律线委婉曲折,音调柔软细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不断前进,继承和创新、吸收与借鉴、融合性与时代性是将其发扬光大的根本。

江南民歌优秀的风格和特色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江南民歌特色对挖掘传统音乐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南民歌特征旋律形态曲式结构形成发展保护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nianflok SongAbstractJiangnan fioksong is a rusticity and classicality national folk arts and it embodies the comtemporary values of long- established folk culture. This thesis summarized the historical factors, regional character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iangnan fioksong,and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language, tone, melody, color, Lyrics, singing, Aesthetic.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tatus of Jiangnan folk songs and folk music concerts from the Jiangnan style, 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ern folk songs and folk songs Jiangnan content of the lyrics on three aspects of the Jiangna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songs. Finally, the Jiangnan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folk song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iangnan folk reference.Taking a wide view of the research situation can be found.With the deeply research of the Jiangnan fioksong .The research get satisfactory achievements in many acpects. Jiangnan fioksong take the pentatonic mode as being their backbone. Many balanced structural songs can be found in Jiangnan towns.There 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nguage, tone, melody, color, Lyrics, singing, Aesthetic in Jiangnan fioksongs.The styl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angnan fioksong are established over the deeply theoretical foundation.It is a meaningful work to research the Jiangnan fioksong.Key words:jiang-Nan folk song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protect目录绪论 (1)一、江南民歌概述 (2)1.1历史因素、区域特点 (2)1.2现状 (3)二、江南民歌的基本特征 (5)2.1江南民歌的语言特点 (5)2.2江南民歌声调特征 (6)2.3 江南民歌的曲调特征 (6)2.4江南民歌的色彩特征 (6)2.5江南民歌的歌词特点 (7)2.6江南民歌的演唱特点 (7)2.7江南民歌演唱的润腔特点 (8)2.8 江南民歌的审美特性 (9)三、江南民歌的旋律结构特征 (10)3.1江南民歌的旋律形态 (10)3.2调式及曲式结构 (14)3.2.1江南民歌的三、五段结构的调式骨干音 (15)3.2.2 江南民歌的同宫系统调式转换 (15)3.2.3主属移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江南》是一首中国传统民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首歌曲进行深入的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背景介绍
1.1 《江南》的历史渊源
1.2 《江南》的曲调特点
1.3 《江南》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
2.1 帮助学生理解《江南》的意境
2.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2.3 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3.1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江南》的演唱视频
3.2 分组学习,让学生合唱《江南》
3.3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4.1 通过声乐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2 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江南》的意境
4.3 进行音乐鉴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江南》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5.1 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3 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在教学《江南》这首传统民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歌曲本身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深入反思和不断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介绍江南的歌曲的主持词

介绍江南的歌曲的主持词

介绍江南的歌曲的主持词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江南的歌曲。

江南的音乐一直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美妙的旋律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些歌曲在旋律上融入了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块土地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们来听一首让人陶醉的曲调,它名为《江南》。

这首歌以悠扬的琴音开篇,伴随着轻柔的歌声,将我们带入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之中。

歌词中描绘了江南的水乡风情、温文尔雅的民风以及人们对故土的深情厚意。

这首歌旋律优美,让人心生向往。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首名为《湖南的姑娘》的歌曲。

这首歌以欢快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为特点,展现了湖南姑娘的豪放与活泼。

歌词中写道,湖南的姑娘热情好客、独立自主,她们最大胆、最坦率,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这首歌曲充满了活力,让人不禁想起湖南的美丽风景和热情的人们。

除了以上两首,江南的歌曲还有许多其他经典之作。

比如《江南Style》,这首歌舞动的旋律和诙谐的歌词使其成为了一首
全球热门的流行歌曲。

这首歌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江南的热爱和喜悦,让我们在欢笑中感受江南的魅力。

除了这些,江南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歌曲,无论是古典抒情还是流行摇滚,江南的音乐总能让人心旷神怡。

无论是欣赏一首古老的民歌,还是跳上舞台尽情狂欢,江南的音乐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和美好。

好了,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一些江南的歌曲,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是一种对江南这片土地的情感表达。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歌曲,更深刻地了解江南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让我们随着江南的歌声,一同领略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

汉乐府民歌《江南》主题新解

汉乐府民歌《江南》主题新解
诗 桃 桑 含有可爱的意思, 自然会用美丽 的莲花来比喻青春美貌的女 花 灼 灼 ,宜 室 宜 家 ” ( 《 经 ・ 夭 》 ) , 分 别 借 对 “
迟。”
正是 “ 江南好风景”。而落花景象本身 自 寓有飘零 、萧索之
元 王 伯 成 《 桃 红 》 : “ 帘 红 雨 落 花 飞 ,酝 酿 蜂 儿 意 ,暗 合老 杜 当时心 境 : 阔 别 四十 余 年 ,故 友 重逢 ,其 喜可 小 一 知 ,而 期 间流离 颠沛 、 出生入 死之 经历 ,何可 胜道 也哉 ! 悦 欣 蜜 … … 韶光 景 美 。 ”
清 龚 自珍 《 西郊落花歌》: “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 雄浑,令人想起盛唐兴旺气象;结尾用散旬 ,如行云流水,蓄 意 绵 长 ,悠 悠 不尽 。读罢 使 人 低 回不 已,不 胜 唏嘘 之 至 。 好 者 ,三 百 六 十 日长 是落 花 时 。 ”
近 代 苏 曼 殊 《 法 忍 》 : “落 花 深 一 尺 , 不 用 带 蒲 柬
维普资讯
冒代学竞 ' 古 文研/ 再 喜
汉 代 乐府 民歌 《 江南 》: “ 江南 可 采 莲 ,莲 叶 何 田 田 。 子 。另 外 “ ”也 与 “ ”谐音 ,表 达 出思 念 、 爱恋 之 意 , 莲 恋 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莲 叶东 ,鱼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 ,鱼 戏 如南 朝 乐府 民歌的 代表 作 《 洲 曲》 : “ 西 采莲 南 塘秋 , 莲花 过 莲 叶北 。” 以简 洁 明 快 的语 言 , 回旋 反 复 的音 调 ,优 美隽 永 人 头 。低 头 弄 莲子 ,莲 子青 如 水 。 ”借 采 莲这 一 动 作 巧妙 地
的意境, 成为古代文学的奇葩, 也是语文教学的名篇。然而就 表 达 了对 心 上 人 的思 念 、爱 恋 之情 ,所 以古人 云 : “ 莲 歌 采 其主题思想的研究而言,最有代表性 的应是朱东润先生在其 里 尽 是相 思苦 。”人 们 以 “ 花 ”来 比喻 爱情 ,还 有 一个 很 莲 主编的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对 《 江南》的解题: “ 这 重 要 的 原 因 ,就 是 由莲 花 的 并蒂 相 生 的 自然 现象 寄予 了同命

江南 汉代乐府民歌

江南 汉代乐府民歌

江南汉代乐府民歌《江南》为汉代民歌,汉乐府作品。

诗中大量运用重複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

诗歌描绘了江南採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採莲人的欢笑。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江南作品别名:江南可採莲创作年代:汉代作品出处:《相和歌词。

相和曲》文学体裁:汉乐府民歌作品原文江南汉乐府江南可採莲,诗意图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品注释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作品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採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修辞手法“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乃“互文见义”的手法。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採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赏析这首诗为《相和歌辞。

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

乐志》,算得上是採莲诗的鼻祖。

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得时。

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为“奇格”(《古诗源》卷三)。

张玉榖则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

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

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诗中“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採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複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採莲人欢快的心情。

采红菱民歌介绍

采红菱民歌介绍

采红菱民歌介绍
《采红菱》是一首流传于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民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

这首歌以其轻快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和富有生活气息的歌词,深受人们的喜爱。

《采红菱》最初的形式可能是一首“对子歌”,由上下两个乐段组成,旋律相同,节奏也基本一致。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歌逐渐发展成为一首多段体的大型民歌,其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

这首歌的歌词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有七个字,以“采红菱呀,采红菱”开头,以“得呀得呀得”结尾。

整首歌的歌词充满了生活气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人们采摘红菱的欢乐场景。

这首歌的旋律轻快欢快,具有很强的律动感。

其曲调流畅、优美,具有江南音乐的特色。

在演唱时,歌手会运用丰富的音色和技巧,如颤音、滑音等,以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除了旋律和歌词之外,《采红菱》的演唱方式也是其魅力所在。

在演唱时,歌手会采用一领众和的方式,即由一名歌手领唱,其他人和声。

这种方式能够营造出一种欢乐、热烈的氛围,使人们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在现代,《采红菱》已经成为了一首经典的中国民歌,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许多歌手都曾演唱过这首歌,如邓丽君、王菲等。

同时,《采红菱》也被改编成了多种形式,如钢琴曲、小提琴曲等,成为了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采红菱》作为一首传统民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地方风格。

它以其轻快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和富有生活气息的歌词,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古代民歌《江南》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江南》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江南》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江南》原文及赏析【导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江南》教学实录

《江南》教学实录

《江南》教学实录
江南是一首抒情轻松的歌曲,其抒情感情由浅至深,能够让人沉思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心中的安宁和温馨。

本文将介绍一种以江南为主题的音乐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
一、先介绍背景知识:
1. 江南的曲调:江南曲调具有节奏明快,旋律悠扬,伴配抒情轻松的特征,节奏和旋律都以多彩的情感进行编排。

2. 江南的歌词:江南的歌词以忧愁交织着无奈,描绘出诗情画意的精致场景,弥漫着芳草绿茵的原野,孕育出对松花江的追忆。

二、歌曲理论的学习:
1. 将代表和弦的回调下放,通过连接两个和弦的间歇切换拉大段落,使曲调更加流畅深沉。

2. 借助“短音阶”把持变奏段,使曲调起伏更加浓烈。

3. 应用音阶赋予旋律层次,使曲调更具层次感。

三、演奏技巧:
1. 主旋律的把握:利用音阶把握旋律,多支分变旋律,优化序列,针对重复部分采取一些改变,增强抒情效果;
2. 加强感受:抓住旋律特点实现弱弱点点的表现,增强抒情气氛;用心填补行间距离,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和旋律脉络;
3. 把握变奏:借助音阶对变奏段进行掌控,使变奏段和整体乐曲融为一体;加强考究,细节加以渲染,使乐曲更加深邃细腻。

四、总结:
1. 带着对传统江南民歌的尊敬和热情去看待江南,关注细节抓住旋律特征,实现重复部分的变奏和旋律层次,注意情感抒放,保持音乐的节奏感和流畅感。

2. 熟悉音阶的弹奏,加深对江南民歌特有类型的基本理解,构建出自己的音乐表现。

3. 不断实践、进行练习。

不仅建立起自己的把握民歌的把握理论,也可以丰富理论的内容,以此更好地演奏江南。

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

感想
江南民歌温婉细腻,含蓄优美,有悠 久的历史。闲暇时光听上一曲又能陶冶情 趣,又能感受江南古地的柔美之情。有时 间多去了解了解民歌吧!
概 念
江南民歌主要是指以吴语为载体,富 有江南韵律的歌曲,主要起源于我国长江 下游南岸、东海之滨,以江苏太湖流域、 上海和浙东、浙北为中心的吴语系地区, 古称吴地,因此江南民歌也被称为吴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
这首歌是南宋以来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民歌。 《冯玉梅团圆》中记载:(胡歌云:“月子弯弯 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 家飘零在他州”此歌出自南宋建炎年间1127— 1130,述民间离乱之苦)。明末冯梦龙所编《山 歌》中也有记录。 这首歌以问话的形式,揭露南宋统治阶级在 外族入侵时,对外实行不抵抗主义,对内残酷压 迫人民,偏安江南,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使老 百姓饱受离乱之苦。
概概念念江南民歌主要是指以吴语为载体富有江南韵律的歌曲主要起源于我国长江下游南岸东海之滨以江苏太湖流域上海和浙东浙北为中心的吴语系地区上海和浙东浙北为中心的吴语系地区古称吴地因此江南民歌也被称为吴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周轶凡


江南民歌的旋律中,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五音阶的特性 很强,偶尔出现清角或变宫,只做经过音看待,没有尖锐的半 音音程和强烈的半音倾向。乐汇的间域不宽,因而旋律起伏不 大。在江南的谣曲、山歌中,常常有连续下行级进的乐汇,有 如一串多倚音向尾音作旋律倾向进行,较单纯地体现了江南色 彩特征。 江南民歌旋律中很少出现大跳音程,正因为少,在旋律中显得 十分突出。偶有大跳,必然是受到语言声调的影响,音调亦表 现出地方方言的色彩个性。如《小九连环》中“双手上前扑” 一句中出现八度大跳。“团圆”“上前”等在吴语中读低降调, 因其前后字的发音相关较远,造成旋律中音程的大跳。 江南民歌中经常出现乐汇重复甚至句重复的手法,有人认为这 是音乐素材单调造成的现象,其实不然,这种有意进行重复的 方法,表现了对语气加重和欲诉不尽的特殊效果。有的还带有 风趣或数唱的意味。

江南民歌2汇总

江南民歌2汇总

这一特点与以级进为主的旋法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3.2.3主属移宫在民歌中,移宫转调是常见的旋律对比手法,常以4为1的宫转入下属调,相比之下,主下属的移宫显刚性,而主属移宫显柔性。

苏南民歌以柔性见长,它的转调自然大多是主属之间的移宫。

如苏州民歌《姑苏风光》“大九连环”中的片断旋律:谱例12:这首民歌前移属D宫调,通过间奏的过渡,转入以7为3的5宫属调(A宫调),旋律委婉,感觉柔似轻纱。

以上四点是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的,又以第一点为基本特点。

如果我们独立地看其中某一个特点,并不一定只在江南民歌中存在,只有综合起这几点才能显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江南民歌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特点外,为了表现它的柔性特点,还有许多别的表现手法:第一,民歌的速度大多处理成中速或中速偏慢。

因为一般来说,快则刚,慢则柔。

这样使每一个单位拍内连接较多的乐音,旋律跌宕起伏,婉转悠扬。

如《孟姜女》中的一段旋律: 谱例13:这中间用慢速处理,较多地出现十六分音符,甚至三十二分音符,生动地表达了孟姜女愁肠百结,柔肠寸断的情丝。

很少用不稳定的切分节奏,从而在节奏上给人以平稳、柔和的感觉。

第二,倚音和波音的装饰处理起到软化作用。

在歌曲中,我们为了将音调唱得更细腻动人,常采用的方法是用装饰音去处理骨架音。

苏南民歌中常添加倚音和波音来软化旋律线条,更传神地表现出吴语方言的美感和曲折音调的柔和性。

如《蝴蝶飞来又飞去》的旋律:谱例14:第三,延伸扩展乐句,达到优美、抒情的目的。

如《江湖浪》中的一段柔情缠绵的旋律:谱例15:第四,用“鱼咬尾”的方式来发展音乐,这种手法在苏南民歌中较多见,它使乐句与乐句之间温和,柔润,无跌宕起伏之感,旋律朴实而柔美。

如苏州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谱例16:四、江南民歌形成原因4.1各种因素对文化艺术个性的影响总的说来,在我国境内,政治制度、哲学、伦理、宗教等各种因素对各地区的人们的影响是大同小异的。

大同者,中华民族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儒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提出的“三纲五常”伦理秩序深入人心,一向要求人们顺应自然、服从礼仪、克制情感、节制欲望、乐天安命,以求得生活的和谐,社会的祥和,甚至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地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美》是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创作于1978年, 由任红举作词,龙飞作曲。它描绘了太湖两岸优美的自 然风光、丰盛的物产,歌颂了党的恩情,在它的指导下, 人民辛勤劳动,使太湖两岸连年丰收。经歌唱家朱逢博 演唱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在江南是一首家喻 户晓的歌曲。它于2002年被定为无锡市市歌。
民歌的特点是:
1、民歌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最直接最 紧密的联系,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2、民歌是经过人民大众的即兴创作、口传心授 而逐渐发展的,是无数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 族的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征和地方色彩。
4、民歌的音乐语言洗练, 形式生动灵活,篇幅短小精干, 内容简明朴实,易于传唱。
紫竹调也是由起承转合四句组成。但在第三句(转的部位)前有两个 五字“垛句”,这就是所谓“转前加垛”,第四句是一个重复句,这 是许多民歌小调中加强结束感所常有的 。
《杨柳青》(汉族),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广为流传的民 间小调,因第二句句尾用“杨啊杨柳青”作衬词而得名。曾 被填唱过多种歌词,其曲调变化较自由,大致有两种形态: 一种旋律起伏度稍大,节奏较跳跃,常唱表现农村生活的题 材,多流传于苏北、皖北一带;另一种旋律起伏度较小,第 三句的垛句常以代以念白数板,三字一垛,琅琅上口,便于 即兴编词,叙述性较强,常被用作宣传演唱,多流传于苏南、 浙江一带。
总编辑:阮世豪 视频、MV下载:严嘉烙 资料下载:吕雯怡Βιβλιοθήκη 江南民歌介绍 江南民歌特点
紫竹调 音乐欣赏 杨柳青 MV 太湖美 MV
紫竹调原是一首具有山清水秀、鱼米盛产地江南地方色彩的民歌。它 的旋律起伏爽朗,情绪乐观亲切,一句一顿的曲调,活泼明快的节奏, 富有江南人民朴素勤劳的性格。
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既有江南水 乡的吴侬软语,又有海派文化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 听,并且歌唱性很强,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地方戏沪剧和滑稽也都 将“紫竹调”作为基本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