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例《瓦楞纸造型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瓦楞纸的创意|广西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瓦楞纸的创意|广西版

《瓦楞纸的创意》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让学生感受瓦楞纸的肌理特点。

技能目标:以剪、折、贴、画等方法,大胆想象,表现一件漂亮的瓦楞纸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瓦楞纸进行创造活动,感受立体表现的独特美感,体验废物利用的意义与乐趣。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

但对于美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器材及学生素质的限制,仍然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因此本学期仍要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瓦楞纸拼贴的多种方法制作。

难点:纸材肌理与创作构思巧妙的组合。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发联想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海么(见过),我周末的时候就去了一次,我住在海边的一个小房子在那非常开心,海风可以吹走我们所有的烦恼,那儿有很多小朋友在玩沙子,砌堡垒,海边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孔,住着很多小海蟹。

你们想看看么?(想!)可惜,我忘了带相机了!(。

)不过你们要相信美术老师总有办法的。

有请我们的新朋友!(出示瓦楞纸画。

)师:我请同学们来观察,你觉得这幅画的特点是什么?(使用了很多的瓦楞纸。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瓦楞纸的创意》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瓦楞纸,了解纸材特点小结;凹凸纹理。

立体感强(板书)2、导入课题《瓦楞纸的创意》活动2【讲授】体验探索(一)欣赏质疑,体验探究1、激趣——欣赏范画,激发兴趣2、质疑——摸一摸看一看,用什么方法制作小结:剪、折、贴、画3、体验探究——学生尝试四种制作方法(二)发展认知欣赏示范作品,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小结板书:a.有立体感层次感b.巧妙利用纹路c.色彩鲜艳(三)思维拓展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展开讨论;1、表现什么内容2、用什么方法表现活动3【练习】教师示范1.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瓦楞纸2.用笔在瓦楞纸背面画出形状3.剪出形状4.组合粘贴5.画上装饰花纹活动4【练习】学生作业1、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用瓦楞纸表现一组作品。

瓦愣纸的创意教学设计小学美术4年级下册广西美教版

瓦愣纸的创意教学设计小学美术4年级下册广西美教版

瓦愣纸的创意教学设计小学美术4年级下册广西美教版瓦愣纸的创意教学设计小学美术XXX2011课标版一、设计思路本课为广西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7课《瓦楞纸的创意》。

废旧的纸在现代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它,但并不仔细观察它,甚至没有想过用里面的瓦楞纸做有趣的作品。

本节课,我让学生收集不同的瓦楞纸,通过观察,了解瓦楞纸与普通纸的区别,用剪、刻、撕、贴等方法将其制作成装饰品,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研究的兴趣,启发和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同时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和美术研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瓦楞纸的纹理特征与普通纸的区别。

能力目标:收集粗细、颜色不同的瓦楞纸,用剪、刻、撕、贴等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装饰作品,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上美术课,表演欲望强,之前多次接触过如鱼剪纸等创意性的课题,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想象力,并体验到合作研究的乐趣,愿意与小组同学进行合作。

但是由于瓦楞纸的特殊性,对于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场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从实践中掌握瓦楞纸的特征,加深对瓦楞纸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的认识,让学生的团队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得以升华。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剪、刻、撕、贴等方法对瓦楞纸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巧妙地利用纹理的粗细确定粘贴的方向,并注意各种方式的对比。

五、材料准备筹办教具:课件和素材、瓦楞纸、双面胶、剪刀、美工刀、订书机及各种零碎用品等。

学具准备:瓦楞纸、双面胶、剪刀、美工刀、彩色卡纸、油画棒及各种废旧材料等。

小学美术《瓦楞纸的创意》教案

小学美术《瓦楞纸的创意》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瓦楞纸创作实践。我发现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能运用所学技巧,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使得我对他们的作品感到非常满意。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指导。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瓦楞纸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分享了各自的想法,还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了启发。我认为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教学难点
-立体感的表现:学生往往在创作过程中难以表现出立体感,需要教师指导如何通过折叠、组合等方法,使作品具有立体效果。
-技巧的熟练运用:学生在剪、折、粘等技巧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创意的发掘与实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缺乏创新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自然界等方面汲取灵感,将创意融入作品。察瓦楞纸的质感、颜色和形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提高审美能力。
2.创意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瓦楞纸作品,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团队与合作: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协作的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4.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举例:针对立体感的表现难点,教师可以示范如何通过折叠、组合等手法,使瓦楞纸作品具有立体效果。针对技巧的熟练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在创意发掘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分享各自的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7 瓦楞纸的创意 》教学设计 (2)

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7 瓦楞纸的创意 》教学设计 (2)

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7 瓦楞纸的创意》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7 瓦楞纸的创意》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美术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瓦楞纸的特性以及运用瓦楞纸进行创作的技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瓦楞纸的独特美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纸张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瓦楞纸的特性和创作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瓦楞纸的独特美感,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瓦楞纸创作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性,知道瓦楞纸在创作中的独特美感。

2.培养学生运用瓦楞纸进行创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瓦楞纸的特性及其在创作中的运用。

2.瓦楞纸创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瓦楞纸的特性。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瓦楞纸创作的技巧。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瓦楞纸的独特美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瓦楞纸、剪刀、胶水等创作材料。

2.准备一些瓦楞纸创作的作品,用于展示和启发学生。

3.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瓦楞纸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瓦楞纸的独特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瓦楞纸的特性,如质地、颜色、形状等,并讲解瓦楞纸在创作中的独特美感。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开始创作瓦楞纸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创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赣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 瓦楞纸的创意--瓦楞纸动物造型 》教学设计

赣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 瓦楞纸的创意--瓦楞纸动物造型 》教学设计

赣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瓦楞纸的创意–瓦楞纸动物造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瓦楞纸动物造型》是赣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的第7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学会用瓦楞纸进行动物造型的创作。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认识瓦楞纸,了解瓦楞纸的制作过程和造型技巧。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纸艺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善于发现和创造。

但部分学生对瓦楞纸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掌握瓦楞纸的基本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瓦楞纸的制作方法和动物造型的设计。

2.难点:如何创作出有创意的瓦楞纸动物造型。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了解瓦楞纸的制作过程和动物造型的设计。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瓦楞纸动物造型创作。

3.欣赏评价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瓦楞纸样品、剪刀、胶水、颜料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自带废旧纸盒、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瓦楞纸样品,引导学生观察瓦楞纸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瓦楞纸制作动物造型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瓦楞纸的制作过程和动物造型的设计方法,让学生对瓦楞纸制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瓦楞纸动物造型,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合作,开始制作瓦楞纸动物造型。

4.巩固(5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7瓦楞纸的创意》说课稿1

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7瓦楞纸的创意》说课稿1

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7 瓦楞纸的创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7 瓦楞纸的创意》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瓦楞纸,了解瓦楞纸的特性以及运用瓦楞纸进行创作的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瓦楞纸创作的方法和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瓦楞纸的基本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纸张的运用和制作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瓦楞纸的特点和创作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瓦楞纸的特性,并通过实践操作,让他们掌握瓦楞纸的制作技巧。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性,掌握瓦楞纸的基本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瓦楞纸创作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性,掌握瓦楞纸的基本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瓦楞纸进行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创作出独特而有趣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通过观察瓦楞纸的形状、质地等特点,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性。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掌握瓦楞纸的制作技巧。

3.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瓦楞纸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瓦楞纸制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瓦楞纸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精编】人教版八年美术级下册:活动二《瓦楞纸动物造型》教案 .doc

【精编】人教版八年美术级下册:活动二《瓦楞纸动物造型》教案 .doc

《瓦楞纸动物造型》教学设计课型:设计与应用课时:1课时一、设计思路与理念:《瓦楞纸动物造型》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

这节课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导入新课。

让学生知道,艺术美源于与生活,通过自己动手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去设计,如制作一些动物造型小摆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在制作前加入“初次体验切割”这一环节,认识到瓦楞纸与一般的纸不同,学生先割一割,体验怎样割才能使边缘更平整,然后再制作。

学生在这样的制作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本课又与生物学知识相融合,使学生感到美术与别的学科是紧密相连的,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设计目标:1、培养学生有节约的思想,在生活中能够收集废旧物品的习惯、变废为宝的生活情趣。

2、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制作技能。

三、教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动物摆设作品,动物图片或图案,创可贴(备用)。

2、学具:课前布置收集好废纸、画笔、剪刀、小刀、有关动物的图片和图案。

四、教学设计:1、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物图片,丰富课堂内容诱发学生学习欲望。

2、提出问题:说一说你心中喜欢的动物,想不想把它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

师用自己切割好的纸板演示并插出动物造型。

展示瓦楞纸动物造型实物作品。

(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引出课题:板书“小摆件——瓦楞纸动物造型。

”3、引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动物图案资料,并把师自己制作和收集的瓦楞纸动物小摆件供生参考,并简明设计和制作动物造型小摆设的几点要求:首先用剪刀和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在制作时确定动物图案,了解他的躯干,四肢等部位的结构。

其次切割注意边缘线的平整度。

还要注意插接口要稍小于纸板的厚度。

可以个人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2)、老师介绍摆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a、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按比例分解画在瓦楞纸上。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瓦楞纸的创意--瓦楞纸动物造型|广西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瓦楞纸的创意--瓦楞纸动物造型|广西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瓦楞纸的创意–瓦楞纸动物造型|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瓦楞纸的原理和基本制作方法2.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更深层次的了解纸艺的知识二、教学重难点1.瓦楞纸的剪、折、弯、捏技法2.动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知识讲解1. 瓦楞纸的介绍瓦楞纸,又称芯纸板,是一种由上层纸、瓦楞纸芯和下层纸组成叠合的板材。

具有轻质、坚韧、强度高、耐用等特点。

#### 2. 瓦楞纸的分类常见的瓦楞纸分为三种,如下: - E瓦楞,厚度在1.8~2.4毫米之间,又称微波纸板。

- B瓦楞,厚度在2.5~4毫米之间,又称橘皮纸板。

- C瓦楞,厚度在3.5~6毫米之间,又称珊瑚纸板。

#### 3. 瓦楞纸的用途瓦楞纸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主要用于包装、运输、保护、展示等方面。

另外,像纸板板画、纸板手提袋、玩具拼搭、学生手工活动等,都是用瓦楞纸制作的。

#### 4. 瓦楞纸的制作方法瓦楞纸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它主要是在纸板上斜向打上凸凹折痕,然后折叠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

第二节操作演练1. 材料准备瓦楞纸、小剪刀、白胶、颜料。

#### 2. 制作过程 1. 先准备一个动物的制作模板。

2. 按照模板在瓦楞纸上剪下所需形状。

3. 用剪刀将剪下的瓦楞纸形状按照动物的轮廓边缘剪开。

4. 用白胶将瓦楞纸按照设计所需的方式逐渐粘合成整个动物的形状。

5. 最后进行颜色的填充和着色。

3. 注意事项瓦楞纸虽然厚度比较薄,但是它拥有很出色的韧性和刚性。

制作瓦楞纸动物面板时需注意制作的图形和部位不能过于复杂。

四、教学方法1.情境启发法2.示范教学法3.互动探究法4.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评价1.结果评价:学生完成的动物造型是否清晰明了,造型是否逼真。

2.过程评价:学生在制作动物造型时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合理运用剪、折、弯、捏技法。

3.自我评价:学生自觉完成课程内容,了解瓦楞纸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例《瓦楞纸造型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活动二《瓦楞纸动物造型》,教学时间为一课时,属于“设计应用”的领域。

废旧的纸箱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们经常接触到它,但通常情况下不会刻意地去观察它,甚至更想不到利用瓦楞纸能够制作出一些有趣的摆设物品。

本课的教学内容力求通过粗细不同的瓦楞纸的特征及其与普通纸的区别,用画、剪、插等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装饰作品,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在制作中如何把握动物的造型特征,设计出美观的作品。

教材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利用废旧材料媒材特性,实行创意和设计,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设计意识,提升动手水平,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审美情趣和注重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非常喜欢手工制作课,特别是动物造型。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蛋壳人造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用蛋壳实行人物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具备了一定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水平,也体验到了动手制作的乐趣。

但瓦楞纸与蛋壳之间存有一定的区别,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材料结合形体特征实行分组与组合,形成有创意的作品,提升设计水平,最终体会到生活与美术学习的乐趣。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培养学生学会节约理念,学会发现和利用废物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制作工艺作品。

(2)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制作技能。

4、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用画、剪、插等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装饰作品。

(2)教学难点:废纸箱的再利用与设计制作。

二、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范例数个、废纸箱、画笔、剪刀、小刀、相关动物的图片和图案。

2、学生准备学具:废纸箱、画笔、剪刀、小刀、颜料、笔等。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师:生活中很多商品的外包装都要用到纸箱,仔细研究纸箱会发现它的厚度因商品的体积和重量不同也有薄厚之分,材质也略有不同。

(出示课件)
展示瓦楞纸动物造型作品,激发学生想学想做的心态,同时提出问题:说一说你心中喜欢的动物?想不想做一个精美的小摆设?
学生积极发言,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

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欣赏瓦楞纸动物造型作品,学习瓦楞纸动物小摆设的制作技法。

2、利用废纸箱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制作工艺作品。

(二)先学后教
先学部分
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观看课件,学习瓦楞纸动物造型作品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制作步骤或制作要领,3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总结制作步骤或制作要领。

(出示课件)
后教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
瓦楞纸动物造型常识:
在瓦楞纸上画好动物的躯干和四肢,分别剪下并插接,为增加立体感适当添加圆形插片,注意插口的宽与纸板厚度相同。

(三)当堂训练
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按比例分解画在瓦楞纸上,剪好后插接完成作品。

作业要求:
1、动物躯干与四肢的比例要协调。

2、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倡力求创新,大胆表现,突出个性。

(四)课堂小结
1、集中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交流学习,互相评定。

让学生说一说制作过程的体会,对作品的评价。

根据个作品效果,学生体会,课堂学生情况实行小结,提出存有问题,需要改进的建议。

2、总结:
(1)大胆想象,是变废为宝的前提。

(2)勇于探索、实践,是变废为宝的必要条件。

(3)充分发现、使用材料的美感是变废为宝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