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必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必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必背科学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种子里面有胚根、胚芽、胚轴等结构。

就像一个小小的生命包,里面装着植物宝宝生长所需的各种“小零件”呢。

比如说绿豆种子,小小的一颗,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

2.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这就好比我们人生活需要合适的环境一样。

如果温度太低,种子可能就会被冻得不想“起床”;水分太多,种子可能会被淹死;没有空气,种子也会喘不过气来呢。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的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蚕卵小小的,就像芝麻粒一样。

蚕宝宝从卵里孵出来后就开始不停地吃桑叶,长得可快了,就像吹气球一样。

然后吐丝结茧变成蛹,最后破茧而出变成蛾。

2. 像鸡这样的动物,是从卵孵化而来的。

鸡蛋里面有蛋黄、蛋白等结构,蛋黄就像是小鸡的食物储备,蛋白则像是保护小鸡的“小卫士”。

母鸡孵化鸡蛋的时候,会用自己的体温温暖鸡蛋,让小鸡在里面慢慢发育。

三、温度与水的变化1. 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存在状态。

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成冰,这就是固态的水。

冰是硬邦邦的,还亮晶晶的。

而当温度升高时,冰又会融化成水。

2. 温度的变化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温度计里面的红色液柱会随着温度的高低而上升或者下降。

就像一个小小的温度指针,告诉我们现在是冷还是热。

四、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大陀螺在不停地旋转,朝着太阳的那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一面就是黑夜啦。

2. 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的转动。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不同的地区接收到的热量不同,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

五、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比如说蚯蚓,它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

土壤为蚯蚓提供了住所和食物,蚯蚓又能疏松土壤,它们和土壤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 动物会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冬眠、迁徙等。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 船的发展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再到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历程。

2.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让船更加稳定。

3.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结构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有关。

4. 给小船装上动力时,要合理安装,减小阻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 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要节约用水。

第四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 物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单元环境与我们。

1.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6.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可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5.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6.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计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简单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简单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简单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下册是一个涵盖广泛科学知识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植物的生长条件-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开花、结果直至死亡的过程。

3.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依据: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

- 常见的动物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等。

4.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等。

5.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运动的类型: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6.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如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7. 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和彗星等。

8. 环境与保护- 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环境保护措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9.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 收集信息: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获取信息。

- 制定假设:基于已有信息提出可能的解释。

-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的正确性。

- 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0. 科学与生活-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医疗设备等。

- 科学与健康:了解健康饮食、运动和个人卫生等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下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下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下知
识点总结
一、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
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物个体的多样性。

2.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空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3. 人类生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人类生态平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类生命活动与健康:
1. 生命活动的特征:呼吸、运动、进食、排泄、感觉、自我保护和繁殖。

2. 饮食结构与健康:合理搭配食物,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3. 运动与健康:适度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

4.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保持个人卫生,做好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三、天地人与社会:
1.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

2. 地球的结构与特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地震与火山的形成原因。

3. 导电材料与电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简单电路的搭建和运作。

4. 简单机械与动力: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和斜面原理,动力的转化与传递。

四、科学发现与发明:
1. 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总结。

2. 发明创造对社会的影响:发明的应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劳动。

3. 著名科学家及其发明: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的电灯发明等。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
此回答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教材为准。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体的运动。

1. 机械运动的概念。

-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定义: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

-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公式为v = 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 m/s = 3.6 km/h。

4. 物体的运动方式。

- 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的运动。

如电梯的上下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的运动。

如抛出的铅球在空中的运动。

二、热现象。

1. 温度与温度计。

-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温度计:- 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分别用0和100表示。

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2. 热传递。

-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递。

-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如用金属棒一端加热,另一端会变热。

- 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热,如烧水时水的上下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

- 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如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

3. 物质的热胀冷缩。

- 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例如温度计里的液体受热膨胀,液柱上升;遇冷收缩,液柱下降。

但水在0 - 4℃之间有反常膨胀现象,即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是热缩冷胀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 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 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

4.在实验中, 设置两组进行对比, 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在实验中, 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 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 两组种子都发芽了, 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 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 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 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 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记录(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 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 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 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 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 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3.动物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食物、水、空气、栖息地等。

4.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例如,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就是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

5.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二、光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白色物体反射能力最强,黑色物体吸收光的能力最强。

4.光可以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5.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主要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2.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3.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4.人类的活动也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影响。

四、运动和力1.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旋转运动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4.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五、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体积、材料等因素有关。

2.改变物体的重量、体积或材料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六、热1.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2.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塑料、木头等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引起的。

七、时间的测量1.人类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如日晷、水钟、摆钟等。

2.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一、第一章生命起源的探究1.生命起源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和人类学2.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繁殖,呼吸,运动,感受3.生物体内的呼吸器官:肺(人类),鳃(鱼类),气管(昆虫)4.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细胞分裂,花粉传播5.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根,茎,叶,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第二章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水分,光照,温度,土壤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触角,爪和牙齿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根的形状,茎的高度,叶的形状和颜色4.植物的有性繁殖:花,花粉,花蜜,载粉者5.动物的有性繁殖: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受精,胚胎发育三、第三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性质与三态变化的关系:温度,压力3.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温度,溶质的类型4.物质的分子理论:分子的结构和运动5.物质的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四、第四章电能与磁能1.物体的带电情况:正电荷,负电荷,中性2.电能的实验和应用:电池,导线,灯泡,开关3.磁铁的有关知识:磁性物质,磁场,磁力4.电能的输送:电线,变压器,电能的节约五、第五章光的传播和折射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镜子的使用和不同的反射特点:平面镜,凹镜,凸镜3.折射与颜色的关系:折光,三原色的合成4.纸和水的折射:光的传播路径,折射率六、第六章机械能1.机械能:动能,势能2.升降机的工作原理:重力,摩擦力3.物体的重力和弹力:物体的重量,弹簧的弹力4.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力5.斜面和滑轮的应用:斜坡、滑道、滑轮组七、第七章水的利用和保护1.水的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2.水的供应和净化:自来水、水库、净水厂3.水的环境保护:河流,湖泊,海洋,水污染4.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八、第八章空气和天气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2.空气的运动和大气压强:风的形成原因,气压计3.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4.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温度计,四季和气候九、第九章星球和月球1.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太阳,八大行星,行星运动2.月球的形状和运动:月相,日食,月食3.星座和它们的使用:星座的形状,星座图谱4.卫星和人造卫星:地球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目录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五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梳理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情况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0、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4、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5、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8、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9、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是靠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沉浮的。

20、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下册五年级知识点

科学下册五年级知识点

科学下册五年级知识点五年级的科学课程通常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五年级科学下册课程中的知识点:生物学1. 生物多样性:了解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种类的动植物。

2. 生态系统: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 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植物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和果实,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5. 动物的分类: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物理学1. 力和运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和推力,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2. 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能量的转换:探讨能量的不同形式,如动能、势能和热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4. 光的性质: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反射、折射和色散。

化学1. 物质的状态:学习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2. 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

3. 原子和分子: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组成物质。

4. 元素周期表: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元素的分类。

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岩石的类型:学习不同类型的岩石,如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 水循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

4. 天气和气候:了解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

科学探究技能1. 观察和记录:学习如何观察自然现象并准确记录数据。

2. 实验设计:了解如何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来测试假设。

3. 数据分析:学习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4. 科学沟通:练习如何清晰地表达科学发现和结论。

这些知识点为五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科学基础,帮助他们理解自然界的基本原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1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是自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和改良的光源;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4、判断某种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关键是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5、可见的“发光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

6、蜡烛发光过程︰蜡油受热熔化并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7、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8、光是一种能量,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2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6、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第4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3、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4、白光可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可以用彩光手电筒和分色圆盘陀螺来验证。

第5课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2、热传导时,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五下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下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下科学知识点整理本文整理了五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人体、动植物、天体、物质和能量等方面。

旨在帮助五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人体1.人的五感人类的五感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通过这些感觉,人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周围环境,了解世界的变化。

2.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组成。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人体摄入的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排出无用的废物。

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口鼻、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呼吸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身体所需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心血管系统人的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是一个肌肉组织,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到全身的血管中,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二、动植物1.植物的组成植物的组成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根是植物的支撑结构,也是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器官。

茎是植物的传输物质的主要结构,负责将水分和养分运输到叶子和花朵上。

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可以制造出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花和果实是植物进行繁殖的关键部分。

2.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所属科、是否有脊椎等。

按是否有脊椎,动物可以被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

三、天体1.太阳系太阳系是由一颗恒星太阳和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及其卫星、彗星等组成。

行星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

2.日、月、地日、月和地三者是太阳系中最为熟悉的天体,它们相互作用和运动给人们带来了日食、月食、月相变化等自然现象。

3.星座星座是指在天空中形成相对连续并成组的几颗星星。

人们将天空中相似的星星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四、物质1.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形态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

固态的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几乎没有运动;液态的分子排列相对松散,分子运动速度比固态大;气态的分子相对自由,分子运动速度最快。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一、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例如,用同一种塑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不管大小如何,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一样的。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形状等都有关系。

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 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例如,把橡皮泥捏成船形,它能排开更多的水,从而能漂浮在水面上。

4. 造一艘小船。

- 用一定量的材料,造一艘尽可能大的船,它的载重量就大。

这是因为大船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大。

5. 浮力的应用。

- 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它有多个蓄水舱,当蓄水舱注水时,潜水艇变重下沉;当蓄水舱排水时,潜水艇变轻上浮。

- 鱼鳔可以控制鱼在水中的沉浮。

鱼鳔变大时,鱼排开的水量增大,浮力增大,鱼上浮;鱼鳔变小时,鱼排开的水量减小,浮力减小,鱼下沉。

二、热。

1. 热起来了。

- 我们身体的热量主要来自食物。

吃不同的食物提供的热量不同,如油脂类食物提供的热量较多。

- 加穿衣服会使我们感觉热起来,但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起到的是保温的作用,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

2. 给冷水加热。

-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酒精、煤油等。

-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质量和体积时,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会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则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则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减水来改变轻重,实现沉浮。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称为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可能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装载量也会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是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称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会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他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1. 物种的数量与生态平衡:
-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生态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物种数量减少或过度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污染、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2. 农作物的生长和保护:
-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农作物需要适宜的养分供应,包括氮、磷、钾等。

-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病虫害的侵袭,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动物的分类和生存特点:
- 动物可以根据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动物根据其获得食物的方式可以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
杂食动物等。

- 动物根据生存环境的差异,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
物等。

4. 健康与预防:
-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 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和饮食惯有助于预防疾病。

-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等。

5. 天文知识: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 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提供光和热能。

-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到你。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6、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0、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

不同点: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

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8、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

9、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形状)分类的。

10、(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1、(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12、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

(拱桥)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平板桥)最不牢固。

13、古时候用(树枝、茅草)造房子;现在用(钢筋、水泥、砖块)建造平房大厦。

14、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1、植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2、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萝卜、胡萝卜、甘薯等;用茎繁殖的植物有:马铃薯、生姜、水仙、吊兰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落地生根、宝石花等。

4、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

5、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6、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7、(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8、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蜗牛——雌雄同体;海马——雄性育儿;皱唇鲨——卵胎生;鸭嘴兽——卵生、哺乳;水螅、海葵——无性繁殖(出芽繁殖、分裂繁殖);9、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10、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11、、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恶心、呕吐、偏食)等不良反应。

12、我出生时妈妈有(非常疼痛、虚弱、劳累)等情形。

13、刚出生时我(非常弱小,胎体丰满,身长约50厘米,体重3千克左右)。

14、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15、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方法:①学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②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③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等。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岩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铺路搭桥)、(石桌、石凳)、(制作观赏石)等。

2、(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3、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4、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5、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6、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

7、(沉积岩)里常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气)。

8、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9、(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

10、(石油、天然气)是(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沉积到水底被泥沙覆盖,经过千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11、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

12、大自然中成分集中,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

13、(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4、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颜色。

15、赤铁矿是(棕红色)的。

把(赤铁矿)磨成粉末,与液体混合,可以做成颜料。

16、(石墨)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17、(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矿物。

(白云母)一层一层的薄片,橡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

18、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石英)。

19、(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是按照由软到硬的顺序排列的。

20、(滑石)是(最软)的矿物。

纯净的滑石是生产(化妆用品)的好原料。

2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

金刚石是制作(玻璃刀)的材料。

22、(石英)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可做各种首饰。

23、(萤石)又称(氟石),是制造(牙膏)的重要原料。

24、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正在日益减少。

25、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6、(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各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27、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的是:(1)要节约使用矿物资源。

(2)回收利用矿物资源(3)要保护好这些矿物资源(4)积极开发新资源(5)加强宣传28、据资料统计,我国对矿物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大脑)。

2、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80%),约1120克。

3、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两只并拢的拳头)。

4、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5、大脑的软硬像(豆腐);颜色是(淡粉红色)的。

6、大脑有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所以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7、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

即(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支配(左侧)身体的运动。

8、人的大脑中,(左脑)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脑)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9、保护大脑的方法有: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全面均衡的营养;④保持欢快的情绪;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部。

10、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灵敏)等症状。

11、(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

12、大脑是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

13、(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14、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15、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16、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17、(眼)、(耳)、(鼻)、(舌)、(皮肤)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分布在这些器官里的(神经)将接受到的各种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入(大脑),人就有了各种(感觉)。

18、(眼睛)是(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

(视神经)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送给大脑,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视觉)。

19、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90%)来自(眼睛)。

20、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也会出现失误,作出错误的判断。

21、(耳朵)是(接受声音)的感觉器官。

(听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听觉)。

22、(触觉)是大脑接受了来自皮肤的刺激以后,产生的冷热、疼痛和压力的感觉。

23、(嗅觉)和(味觉)密切相关,嗅觉能增强味觉的感受。

24、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1、(交流)是通过(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

2、口语交流的常用形式有:(描述)、(讨论)、(辩论);书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图表)、(海报)、(图画)。

3、其它的交流形式还有(电话)、(书信)、(照片)、(模型)、(电子邮件)等。

4、科学注重(事实)与(证据),容不得虚假和轻信。

5、质疑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6、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质疑的?(答:①质疑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可行;②质疑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③质疑一些流行的说法是否正确;④质疑收集证据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规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