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究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究和实践
发表时间:2010-07-06T09:13:43.79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叶斌[导读] 收集资料前出一般要罗列收集资料的清单,并不断修改和补充。
叶斌(福清华侨中学,福建福清 350300)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亲身感受,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发展。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高中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非常必要,它是新一轮课改的教学目标。
它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相关的资料信息以及通过实验、观察、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
基于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过程,其活动可分成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题和制定计划
研究性学习指导的重点在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即“选题”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关键,课题选择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
它应当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各方面条件来确定想研究的课题。
对学生来说,选题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从报刊、网络、媒体方方面面去选题,或者教师可把以往所选的课题名称列出清单让他们从中选择,也可以从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包中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地理学科中就有很多内容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创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课题选出后,帮助学生分析探讨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怎样的课题是可行的呢?比如,对该课题是否感兴趣?你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能否胜任该课题的研究?能否找到合适的指导教师?能否找到适用的研究场所、实验设备?调研经费怎么解决?你对资料的来源有把握吗?等等。
在2008~2009年度,我校高一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提出“台风在我们身边”的课题,经过师生认为分析,认为该课题有较大的可行性,因为福清位于福建沿海,每年都受到台风的影响,而且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二单元就学习到有关台风的知识,这样的课题就是可行的。
现在90后的学生接触网络机会很多,他们也很在行。
在网络上收集台风的资料,对他们来讲是比较容易的,也就是具有可操作性。
一般来说,可行性课题,应当是涉及面不大,收集资料相对比较容易,操作的技术性要求不太高,尽量不超出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尽量不超出学校和有关部门可能提供的条件,而且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接着就是成立课题小组,订出具体的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有年级的、小组的和个人的。
参加活动的同学都应有自己的计划。
小组活动计划包括:选择、确定可行性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选出组长,小组成员的分工(分配好各人应承担的责任),安排活动日程,收集资料的渠道、方法,以及资料的整理记录,谁负责执笔、汇报等。
二、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
1.收集资料
在整个活动的前半段,主要是查阅,收集与课题有关资料。
收集资料前出一般要罗列收集资料的清单,并不断修改和补充。
学生已经从课本上学习到台风的知识,所以让他们罗列出需收集台风知识的清单也较容易,这样也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学生列出了以下清单:(1)台风的定义、命名、成因、发源地等;(2)台风的危害及对福清的影响;(3)台风应如何防御,如何评估台风的影响。
一般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到图书馆查找各种书刊杂志上的信息;到电子阅览室上网查找有关信息;到政府部门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并从中获取有关的信息;走访有关的专家,从访谈中获取信息;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等。
2.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要注意的问题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取舍;对需要统计、分析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制成图表;选用的资料应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和新颖性。
还要注意与指导教师联系,取得及时的帮助,特别是网络上收集的资料一定要进行筛选、取舍,紧扣课题的中心,取我所需,取我所用,同时注意选用资料应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真实的材料才有价值,有代表性新颖的资料才能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三、结题和撰写研究报告
此时已进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总结阶段,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对教师来说都很困难,更不用说高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提供报告格式对他们来讲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过程所要用的方法;分析研究的结果、结论和合理化的建议;研究过程中所参阅的资料目录。
同时他们还要把收集的资料整理成小论文,小论文则按收集资料的清单顺序有条理地罗列,如能配合图片,加以说明则较为理想,也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做成PPT的演示报告在展示报告会上展示,PPT的演示报告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最后,笔者向研究小组提出课题的名称能否改为“我们身边的台风”,因为台风只是在每年的夏秋季节才出现,“台风在我们身边”这个名称让人感到台风有点可怕,好像它随时都会出现,而“我们身边的台风”这个标题却能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学生欣然接受了笔者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探究的方法,而且还体会到探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的合作、与社会的交往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了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走出校门,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重要。
像余成辉小组,他们既学到了许多防御自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地理观念,也体会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乐趣,感受到课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很好地反映地理的实用价值。
通过本次活动,还增强了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样的活动不仅是学生有收获,教师也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