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一等奖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苏轼教学实录
水调歌头苏轼教学实录水调歌头苏轼教学实录《水调歌头》是中学必学课文,整理和打磨教学的水平很有必要,以下是是小编整理的一篇课堂实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一、文本分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诗中,交织着各种矛盾的心态,表现了正处于外放的苏轼内心的纠结与不安。
但最终,诗人豁达的胸怀化解了矛盾,让自己的内心时刻有明月相伴,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带来一片明净。
这是苏轼作品最大的特色,同样也是他的作品最大的价值所在。
学习本诗,最大的难点不在于诗本身。
恰恰是因为学生对这首词太熟悉,心中早已形成了固有的认识,很难启发他们的思考。
我主要采取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安排三组相关诗歌与这首词的不同词句比较,通过比较启发学生的思考,再结合写词的背景及苏轼的经历,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认识这首词的内涵及其所表现的人生态度,从而认识苏词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这首词的主题及精神。
2、结合背景材料,了解这首词蕴含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苏轼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我们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应当已经对苏轼这位大文人有了一定了解,在这里,我引用当代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曾在其名著《美的历程》中对他的评价:“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请大家注意,不是“之一”,而是“最”,这个评价言过其实吗?生:没有师:的确,人们对他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李白、杜甫。
但李泽厚先生又接着指出:“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不算多。
”这个评价同样也是恰当的,苏轼的词现存三百首左右,这个数量与李杜是无法相比的。
这里似乎有一个矛盾,既然文学成就不如上述几位,但人们对他的喜爱又超过了李杜,可见他的身上必定有独特的魅力。
那么,苏轼这种魅力何在?我们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来感受。
2、初读,正音。
(学生朗读序并词,老师归纳出读错的词)师:从词的平仄来说,此处当读“高处不胜(shēng)寒”,平声,意思是“禁不住”。
《水调歌头》一等奖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一等奖课堂实录《水调歌头》一等奖课堂实录《水调歌头》(苏轼)是中学语文教学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按照王荣生先生的选文类型鉴别方法,这属于“定篇”范畴。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浸入这些诗文,并按权威者的指示,对那些被阐释过的诗文加以内化(了解和欣赏)。
张新慧老师的这节课便是依据这样的认识高度来设计实施的。
和很多成功的课例一样,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环节非常简明清晰,也就这么三个教学环节:1.合作探究,读懂词意。
2.想象画面,读懂意境。
3.思考发现,读懂词心。
如果你对小学语文名师稍有了解,你肯定知道在王崧舟老师《长相思》一课中采用的也是这样的教学设计。
由此可见,依据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并进而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多么普遍的专业技能,小学如此,初中如此,高中也如此。
一个初中语文老师要是能稍微涉猎一下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那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其实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张老师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个环节“合作探究,读懂词意”,要让学生领悟词作的全部内涵,读懂词意是首要条件。
自己以前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不是一句一句地翻译给学生听,就是让他们自己看注释,这两种方式其实都不可取。
张老师是怎么操作的呢?他给学生屏显了学习要求,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屏幕上是一目了然的。
屏显的内容是这样的“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大意。
遇到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学们把自己不懂的拿到小组内相互质疑,研究看看是否能找到答案,取得一致意见的在书上作批注,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的,小组提出来全班交流”。
这个方法以后一定要用到文言诗文的教学中。
第二个环节“想象画面,读懂意境”,张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做得很好的地方是他既尊重学生们的想象,又给学生的想象划定了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文本的内涵,使学生没有出现远离文本过度发挥的坏毛病。
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透过_________这幅画面,仿佛看到了词人东坡_________。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时候,认真细心的态度是印象最深刻的事。
例如,每次她写的句子有错误的时候,师傅都会在本子上写上几句例句供她学习参考,并详细解释错误的原因。
荀子谈到“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他认为人的成功并不在于智慧上的区别,而在于人的努力程度。
所以几个进步最大的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从而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
同样,八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没有进步,通过与他的师傅交谈得知,他师傅感觉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对待作业也是马马虎虎。
但是这次的教学实验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八名学生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
这无形之中使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同,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了“皮格马林效应”,因此无论在学习的动力以及他们的态度上都会有一定的转变,这可能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此外,师徒之间的互动还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是两个年级,因此不能保证每天都会有一定时间的交流,因此,徒弟的口语提高并不是特别明显。
有的同学还存在胆怯的问题,有的师傅给予的指导还不够,因此在下学期,指导的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一点,徒弟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更要自己主动地去想如何更好的借助这个支架。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何更好的利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如何更好的发挥鹰架的作用也是我以后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1.Vygotsky,L.S.(1986).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Tungaraza,F.D.(1995)‘Classwide Peer Tutoring:Can It Make Differe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Educational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Vol.10,No.2作者简介:赵晨音(1977-),女,江苏张家港人,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九年级语文上册《水调歌头》优秀教师课堂实录
九年级语文上册《水调歌头》优秀教师课堂实录一、齐读导入师: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清朝胡仔在《笤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完这段话,你想说什么呢?生: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
师:关于作者苏轼,同学们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壮雄浑。
师:是的,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那你能说一说,豪放派词的特点吗?生:豪放派就是气象恢宏,视野开阔,思想积极上进。
师:是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让“中秋词尽废”的这首豪放词《水调歌头》。
谁还记得我们前面是怎样学习《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两首诗的?生:.借注释读懂诗意!生:借背景品读诗情!生:借词句读评诗魂!二、读准字音师:今天,我们就运用学习古诗《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方法来学习《水调歌头》。
请同学们先试读全词,注意字音。
(同学们开始自由读)师:谁先来试着读一读呢师: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准备评价(生读)师:谁来说说你的听后感。
生:他读的很流畅,有感情,就是感情还不够充沛。
师:“充沛”这个词用的好。
他虽然读的不够饱满,但老师可以理解,因为我们还没完全理解这首词嘛。
等到我们充分理解了这首词后,再来读,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会读出饱满的情感的,许同学,对吗?生:他在读时,要注意低绮户的'绮"的读音,qi,,是三声,不是二声。
师:你听的很仔细呢,还有一个词:宫阙的què,也要注意。
下面,请同学们将这首词一起读一遍,《水调歌头》起——(全班齐读)三、借注释读懂词意师:同学们刚才读的字正腔圆的,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可是,这首词到底在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并一边勾画重点注释,一边结合注释,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像,写一写《水调歌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时间6分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玩不?生:有的说谁不喜欢玩呢?有的说喜欢。
师:那你们喜欢学习不?生:有的说喜欢,有的说不喜欢。
师:说“喜欢”的,老师不知道你是否出于真心。
但老师很欣赏说“不喜欢”的同学的坦诚。
但老师要说,你们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间,学习是你们的正事,你们必须要好好学习。
老师上活动课,今天想让你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家说好不好?生:(鼓掌)说好极了。
二、活动师:古往今来,月亮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
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
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活动一:“月亮的诗句知多少?”师:看哪个组写的多,写的快,且字写的漂亮。
优胜组得2分。
生:各组都选综合实力强的同学在自己组的位置展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师:大家都记的挺多的,特别是第二、第三组,还写出了两没学的诗句。
第二组同学字写的工整,规范。
第二组加分。
老师这里再问一下,这些月亮的意象,往往表达怎样的情感?生:思乡,思念亲人。
师:很好,大家还记得老师讲的诗词中的意象,这对理解诗词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苏轼的有月亮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活动二:你是小记者,我是苏轼师:每组同学查注释,资料,了解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录文本类型:主题型文本课堂特色:诵读词矛盾法【导读语】本课由“飞花令”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然后以“问”切入,让学生找出作者问了哪些问题,进而探讨问的内容,由此感悟到作者的孤寂之情,紧接着又抓住“舞”字,来探究作者的内心情感,在翩翩起舞之中作者那种失意矛盾之情跃然纸上,最后用一个“愿”字引领作者的思想境界。
“问月”“舞月”“愿月”,苏轼对月三问,自问自答,月亮虽美,却过于清寒,还不如人间(何似在人间):人月无常,自古皆然,这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人们唯有适应,唯有兄弟友爱来补偿,唯愿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永远存在。
第一部分导入学习“月”的飞花令师:我们玩个带“月”的诗词飞花令,好吧?生:好。
师:待月荷锄归。
生:月下飞天镜。
生:月是故乡明。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师:这个是古文啦!生:明月别枝惊鹊。
师:这么多带月的诗句,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借以抒怀的对象。
今天我们就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二部分青天有月一问之师:大家课下已经背诵这首词了,下面我们体悟这首词的内容。
我们先译读词的内容。
【投影展示】这首词作于丙辰年(1076)中秋节。
这时,苏轼近 40 岁,因为在变法上与当朝宰相王安石发生分歧,政治上不得意,便自己申请下调地方,开始在杭州做官。
后来为了能够和在济南做官的苏辙离得近一点,便主动向朝廷申请到贫穷的山东密州做官。
虽然地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可由于种种原因,与胞弟苏辙(子由)已有七年未见。
这年中秋,词人对月畅饮,乘兴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师:上片写什么内容?生:问天上是什么年代,想回去,又担心冷,于是在月下起舞。
师:问青天,这是一个奇特的想法!生:问天,抒发奇想。
师:下片呢?生:睡不着觉,想念亲人。
《水调歌头》教案一等奖3篇
《水调歌头》教案4学习目标:一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语感。
了解诗歌常识。
二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重点:把握意境,有过去背诵诗歌。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显示:画面一轮明月,伴以王菲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氛围)歌曲很好听,大家知道是谁唱的吗?(王菲)可是大家知道是谁写的词吗?(苏轼)了解苏轼的`同学请把他介绍给大家!二作者简介:(显示: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谏官劾其作诗“诽谤朝廷”,下狱。
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后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被贬琼州。
徽宗时遇赦召还,卒于常州。
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
著有《东坡乐府》。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任太守。
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经历时五载,和弟弟苏辙也已有七年不得相见。
政治上不得意,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在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
写下这首词!三检查预习情况:字词:Chén quèqióng chán qǐshēng丙辰宫阙琼楼玉宇婵娟绮户不胜寒朗诵情况:(作以点评)四初读课文:(显示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朗读)听范读,然后学生自己揣摩语句试读。
老师给予指导。
五研读课文:结合资料及同学间的讨论,纠正理解上的偏差达到正确理解。
1、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归纳明白:时间作词的情形主旨之一2、读上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词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间就有了?天上的宫阙今晚是何年何月?要体会苏轼当时的情况:政治上失意,与弟弟七年不得相见,下去郁闷惆怅,所以在“出世”“入世”之间徘徊。
想飞到月宫中去,又怕难以承受寒冷。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们 把 自 己 不 懂 的 拿 到 小 组 内 相 互 天 上 ”。 因 为 注 释 介 绍 此 时 他 在 密 理 解 。
质 疑 , 研 究 看 是 否 能 找 到 答 案 ,取 州 ,从 词 中 的 “明 月 几 时 有 ,把 酒 问
四 、想 象 画 面 。读 懂 意 境
得 一 致 意 见 的 在 书 上 作 批 注 ,没 有 青 天 ”、“我 欲 乘 风 归 去 ” 可 以 看 出
语 — — “把 酒 问 天 ”概 括 呢 ?
生 1:老 师 添 加 了 词 人 的 衣 着 、 就 是 和 弟 弟 子 由 桂 树 间 嬉 戏 的 情
生 2:还 有 词 人 “起 舞 弄 清 影 ” 动 作 、神 态 的 描 写 。
景 , 而 且 交 代 清 楚 词 人 为 什 么 思
乐 )
生 1:“何 似 在 人 间 ”的 “似 ”怎
师 :同 学 们 很 善 于 学 习 ,善 于
师 :中 国 人 是 喜 爱 月 亮 的 ,特 别 么 理 解 ?
利 用 注 释 和 小 序 的 信 息 , 读 懂 词
是 十 五 的 圆 月 , 因 为 圆 月 常 与 团
师 :其 他 小 组 的 同 学 知 道 吗 ? 作 。但 老 师 对 “心 在 天 上 ”的 说 法 不
看 ,正 月 十 五 的 元 宵 是 圆 的 ,八 月 就 是 跟 天 上 一 样 。
生 8:从 刚 才 “起 舞 弄 清 影 ,何
十 五 的 月 饼 是 圆 的 ,连 我 们 吃 团 圆
生 3:我 觉 得 是 “比 ”的 意 思 , 似 在 人 间 ”这 句 话 的 理 解 中 ,我 们
生 2:他 想 象 了苏 轼 跳 舞 的样 款 款 而 来 ,照 射 在 美 丽 的 朱 阁 花 窗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1)
深入:小组讨论,分享感受
总结词
促进互动交流
详细描述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水调歌头》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总结:回顾全词,总结知识点
总结词
巩固学习成果
详细描述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词,总结知 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 生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对《 水调歌头》的理解和记忆。
《水调歌头》教学实 录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教学效果评价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水调歌头》的 创作背景和作者苏轼 的生平事迹。
了解词牌“水调歌头 ”的特点和格律要求 。
理解《水调歌头》中 的意象和意境,以及 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
逐句析
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水调歌头》的意境分析
意境分析
这首词的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和社 会的感慨,又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通过明月这个意象,苏轼表达了自 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艺术手法
例如,苏轼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 手法,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同时,他也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等手 法,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和形象。
详细描述: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主动发言和讨论的意 愿,课堂互动较少。
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01
总结词:完全达成
02
详细描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得当,学生能够 全面掌握知识点,教学目标完全实现。
03
总结词:部分达成
04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引言《水调歌头》是唐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具有优美的音韵、扣人心弦的意境,被广泛传颂至今。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一篇《水调歌头》的教学实录,通过讲解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作品背景《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北宋建炎二年(1128年)创作的,当时他被贬至黄州。
苏轼在黄州度过了三年的流放生涯,在这段时间里,他对湖光山色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感悟,为后来创作了《水调歌头》奠定了基础。
词曲分析《水调歌头》的词牌为“饮湖上初唱后庭”,这是苏轼根据当时流行的舞曲改编而成的。
词曲结合的方式给这首词带来了独特的节奏感和跳动感。
第一段饮湖上初唱后庭,醉渔船,晚欲耐。
这是《水调歌头》的开篇,苏轼以描绘湖光山色为引子,引出了词的主题。
通过“饮湖上初唱后庭”,赋予了词情致的表达,使整首词的气氛更加活泼,跳跃。
第二段醉渔船,晚欲耐。
这一段以“醉渔船,晚欲耐”作为开篇,通过对渔船和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情感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这里的“晚欲耐”既有对黄州流放生涯的怀念,也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第三段长恨歌,梦魂惊,多情只有春庭。
这一段以“长恨歌,梦魂惊”作为开篇,通过对梦魂和多情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往事的留恋和思念之情。
“长恨歌”是对历史和现实的艰辛的反思,使整首词融入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回望,增添了一种厚重感。
创作背景与主题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时正身处黄州的流放之地,心境颇为忧郁。
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往事的思念和感慨。
整首词以对湖光山色的描绘为主线,通过醉渔船、长恨歌等细节来营造情感氛围,展示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教学实录第一步:背景介绍首先,为学生介绍《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和主题,让他们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这首词的主要表达内容。
在介绍中,可以使用苏轼的诗词、名言以及历史事件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词的文化内涵。
第二步:逐句解读接下来,逐句分析《水调歌头》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XXXXXX课前分析此课是我代表黑龙江省语文学科带头人参加“送培下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的展示课。
我带着XXX老师的“语文味”到青冈、XXX和绥棱三地一路送课和交流。
《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一课就是参考XXX2011年在广东省的学术研讨会上讲授的代表课《锦瑟》而打造出来的。
1.以硕士论文为理论基础。
XXX基于对XXX老师语文教学思想与“语文味”教学理念的认同,我以《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为题,撰写了硕士毕业论文:《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论文答辩时,五位评委一致给出了“优秀”的成绩并叮咛:“这篇文章是研究XXX语文教育思想的,18万字的硕士论文是要争取出版的。
XXX的语文教育思想在中学教育界很有影响,所以你一定要继续研究并把它完善!”在“语文味”理论的基础上,我用整整两年的时间把握住任何一个可以求证语文味教学法的机会。
由最初的18万字到最后的28.5万字,终于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语文教育教学专著《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2.以实践经验为科研课题。
实践研究期间,我都在反复琢磨和推敲XXX老师所提出的:“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一概念。
与此同时我主持并研究了《以“经典美文”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省级课题,该科研成果曾经编写成三本校本教材在全国出版并刊行。
目前,学生完全可以单独闇练使用的阅读办法有四类:①“四问法”是用于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办法:写了什么?为何写?如何写的?写得如何?②“四美法”是用于记叙文的阅读方法:语言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
③“四知法”是用于诗词赏析的阅读方法:知背景+知作者+知内容+知主旨。
④“八步法”是用于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学常识、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文化内涵、表达情感。
XXX老师提出的“一语三文”衍生出的课题研究中的“四美法”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教版任务教诲课程标准尝试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课的授课环节主要实际根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录——关于诗词情感变化的教学分析
066I教学案例I《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录---关于诗词情感变化的教学分析◎向静【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相关经历,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2.披文入情:反复诵读,勾画并理解关键词,分层次提炼作者情感;3.缘文探理:联系生活,学习苏轼用精神的豁达化解悲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分层次提炼作者的情感,探究其用精神的豁达化解悲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拎词法”:反复诵读,勾画并理解关键词,分层次提炼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诗人导入打开中国文学史,每一页都有仰望月亮的目光。
其中写中秋的古典诗词,f”,勺等都给我们留下传诵古的名a今,我们学习苏轼写的中秋词月几时有),探究词中的情感化。
二、预热初读读诗的关键在于诵读,今天咱们用不同的读诗方法来学诗a:读清层次;中级挑战:读懂感情;高级挑战:读我a读诗,并以填空的形式给整首词划分层次望月——下_____:望月——下抒怀三、解读上片诗人望月,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读层次1.读上片,根据情感的变化将它划分层次(PPT)温馨提示:①有时也是作者情感的凝聚点。
②勾画理解情感的关键词,有助于快速捕捉文中情感拎词法”)2.下层次的语句,分别与对应的情感连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十口、担%夕何年。
白'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神任:学生不难判断“神往”“担心”,但对“自得”的把握不准。
:上片情感变化为“神往——担心——自得(板书)3•男女生合作朗读上片,再次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读层次女:水男:月有?把酒问青女:知宫阙,今夕何年。
男:我欲乘风归去,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男:起舞弄影,合:何似人间(二)读懂情感1.作者的情感通过哪些关键词传达给我们的呢?我们需要模糊的感觉落脚具体文本。
教师范:我从(小序)字词“欢”二字,读出苏轼饮酒之乐和思亲之情显性的关键词@而读诗从跳跃的言中发作者的隐性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案例及课堂实录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授课教师:
汪烨(北京市酒仙桥一中,一级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诵读感知
·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学生范读,学生听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预习作业展示,找到与月亮有关的素材。
三、赏析诗词
板书:问月思人盼团圆。
4.词中是否只怀念自由?
5.赏析上阙
问天,内容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愿望是:“我欲乘风归去,”
担心:“又恐琼楼玉宇”
原因:“高处不胜寒”
板书:望月问天想宫阙。
重点解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深刻理解词人的思想和旷达情怀。
7.小结
8.带着这节课的赏析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全班再次诵读本首词。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这是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教学过程实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教学过程实录一、导入崔颢登上黄鹤楼,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尽管李白再三想写得比这首更好的诗,最后还是觉得崔颢的《黄鹤楼》写得是真好。
关于岳阳楼的诗文很多,但是范仲淹之后也没有人能够写出超越《岳阳楼记》这篇文章。
同样的,苏轼曾有一篇文章,被称为“千古第一中秋词”,南宋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这样说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二、基础(1)题解:水调,是一种曲调。
传说隋朝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曾做水调歌,后发展为宫廷大曲。
后来人把水调歌的头部专门截下来填词,形成了词牌名——水调歌头。
(2)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同学们背诵,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回忆《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及情感:当时的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四年了,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是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复杂的,“解衣欲睡”的平静到“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欣喜到“念无与为乐者”的失落、落寞,到“寻张怀民”的期待到“怀民亦未寝”的喜悦,再到庭中散步赏月的愉悦、沉醉,到最后的感慨、自嘲。
同学们,今天学《水调歌头》时也要特别注意作者的情感变化。
《卜算子》这首是作者刚刚被贬的时候,此时,还惊魂未定,心有余悸。
而写《水调歌头》的时候,此时,作者还未经历乌台诗案,距离乌台诗案还有三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较早时期的苏轼,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同点。
同时,再穿插一点作者的介绍(苏轼学生相对熟悉,可快速过一下。
)三、讲解(一)朗读正音丙辰(chén)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zhuǎn)/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反思及评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反思及评析第一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反思及评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反思及评析(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师:中秋时节,一家人围桌而坐,伴着窗外秋虫吟唱,慢品说笑,在微醺的醉意中看一轮明月升上天宇,这萦绕着秋的味道的中秋,成为人们舌尖上、心底里最醇厚的中秋味道。
苏轼也于一年中秋,欢饮达旦,让我们一起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去思考欢饮还有怎样的深意?一、探求新知1.整体感知――初读初感师:请同学们自由、出声地朗读这首词。
思考这首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并且用一两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
生:老师,我觉得应该有悲哀。
师:词的小序中,有一个表现心情的词,你注意到了吗?生:欢。
师:这样一首千古流传下来的会让很多词黯然失色的的名词,苏轼怎么会把这个“欢”字用错呢?这节课中我们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就是:这种淡淡的伤感和隐隐的欢愉为什么能够融合在一起?(1)知人论世解“伤”师:我们来看词的上阕,老师读给大家听,同学们看老师读得是否准确。
(幻灯片:我欲乘风飞去……)生:老师有一个字读得不准。
你把“归”读成了“飞”。
师:同学们觉得我这样改好不好?(无人回答。
)师:我可不可以说说我的理由?我觉得,苏轼肯定没去过“天上”,怎么能说是“归”呢。
而且对于高高的天宇来说,飞多有诗意呀?生:老师,我觉得不对。
苏轼写作本词的时候应该有悲伤的心情,所以不应该是快乐、自由地飞。
师:那你从哪个字看出了悲伤?生:恐。
师:是什么让苏轼感到害怕?生:天上宫阙。
师:有一个词语特别能诠释他“恐”后的感受,是哪个词?生:寒。
师:请看这则资料。
思考“寒”,它其实暗指什么?(补充资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自请外调,在密州时做官时写作本诗。
)生:寒就是他在政治中被排挤后产生的一种孤独的感受,是一种政治中的失意。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2篇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2篇《水调歌头》教学实录2篇《水调歌头》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教学难点: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教学方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邓丽君歌曲《但愿人长久》)一、导入;示标。
师:大家觉得刚才欣赏的歌曲优美吗?生:优美。
师:就让我们在这首歌曲的引领下解读宋词《水调歌头》,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
(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在初一时学过苏东坡的《浣溪沙》,还能记得词中的一些句子吗?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
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出示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读全词。
(音乐声中,师范读全词一遍,然后生自由朗读全词一遍。
)三、开展阅读对话。
师: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师:初读课文后,我们了解了词的大致内容。
现在开展小组讨论,请大家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生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应该怎样理解?生2:在清冷的月宫中起舞,赏玩自己孤单的影子,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啊!生3:我是这样理解的:我在清澈的月光下起舞,赏玩着自己的影子,清冷的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呢!师:两位的理解都有道理。
生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也不太好理解。
师: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一等奖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苏轼)是中学语文教学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按照王荣生先生的选文类型鉴别方法,这属于“定篇”范畴。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浸入这些诗文,并按权威者的指示,对那些被阐释过的诗文加以内化(了解和欣赏)。
张新慧老师的这节课便是依据这样的认识高度来设计实施的。
和很多成功的课例一样,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环节非常简明清晰,也就这么三个教学环节:
1.合作探究,读懂词意。
2.想象画面,读懂意境。
3.思考发现,读懂词心。
如果你对小学语文名师稍有了解,你肯定知道在王崧舟老师《长相思》一课中采用的也是这样的教学设计。
由此可见,依据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并进而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多么普遍的专业技能,小学如
此,初中如此,高中也如此。
一个初中语文老师要是能稍微涉猎一下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那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其实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张老师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个环节“合作探究,读懂词意”,要让学生领悟词作的全部内涵,读懂词意是首要条件。
自己以前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不是一句一句地翻译给学生听,就是让他们自己看注释,这两种方式其实都不可取。
张老师是怎么操作的呢?他给学生屏显了学习要求,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屏幕上是一目了然的。
屏显的内容是这样的“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大意。
遇到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学们把自己不懂的拿到小组内相互质疑,研究看看是否能找到答案,取得一致意见的在书上作批注,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的,小组提出来全班交流”。
这个方法以后一定要用到文言诗文的教学中。
第二个环节“想象画面,读懂意境”,张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做得很好的地方是他既尊重学生们的想象,又给学生的想象划定了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文本的内涵,使学生没有出现远离文本过度发挥的坏毛病。
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透过_________这幅画面,仿佛看到了词人东坡_________。
第三个环节“思考发现,读懂词心”,引导学生相互质疑、答疑,
让学生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深化对词作的认识。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之后,提出的问题都颇有难度,如“为什么诗人心中有愁绪问天却不问人”,“为什么词人欲乘风归去,最后又说何似在人间”,“与弟弟子由分别,苏轼为什么如此悲伤”,在这样的思考和发现中,学生对词作的理解也就愈发深刻了。
最后学生都明白了苏轼虽然“身在诗意的仕途”,“心却系着全天下的人们”。
这堂课确定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并不合适,但通过对该课例的品味与分析,还是感觉很有收获,尽管它不能立刻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