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一、选择题1.原子吸收分析中,发射线的宽度()。

A.比吸收线的宽B.比吸收线的窄C.与吸收线一样宽窄【答案】B【解析】这是实现峰值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火焰的作用是()。

A.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并离解成基态原子B.发射待测原子的特征谱线C.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离解并进一步使被测原子激发D.提供连续光源【答案】A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测量的是()。

A.峰值吸收B.积分吸收C.分子吸收D.连续光谱4.原子吸收分析中,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无火焰原子化法的()。

A.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B.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高C.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低D.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低【答案】A5.由于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是()。

A.多普勒变宽B.劳伦兹变宽C.赫鲁茨马克变宽D.自然变宽【答案】B【解析】劳伦兹和赫鲁茨马克变宽是压力变宽,自然变宽是在无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谱带的自然宽度。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常在试液中加入KCl,是作为()。

A.释放剂B.缓冲剂C.保护剂D.消电离剂【答案】D【解析】由于原子的电离而引起的干扰为电离干扰,常加入易电离元素作为消电离剂。

7.若a和b两组分的吸收光谱互相重叠,干扰组分b的吸收光谱仅有一个吸收峰。

测定a时,用()。

A.解线性方程组法B.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C.系数倍率法D.以上全部方法都可使用【答案】D【解析】解线性方程组法适合于光谱相互重叠的各种情况;因为干扰组分b的吸收光谱有一个吸收峰,可以找到等吸收的双波长,所以可以选用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干扰组分无论是否存在等吸收,都可以用系数倍率法消除干扰组分的干扰。

8.关于荧光,正确的叙述是()。

A.受激分子从激发的各个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时所发射出的光为荧光B.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C.磷光波长小于荧光波长D.温度升高,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增强【答案】B【解析】A项,受激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为荧光。

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等编(第五版)作业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等编(第五版)作业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作业参考答案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稳定的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2)试样引入系统(3)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4)检测系统—是将光辐射信号转换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5)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在显示器上显示转化信号。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入射狭缝—限制杂散光进入;(2)准直装置—使光束成平行光线传播,常采用透镜或反射镜; (3)色散装置—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4)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单色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 (5)出射狭缝—将额定波长范围的光射出单色器。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Z 射线的波数(cm -1) (2)Li 的670.7nm 谱线的频率(Hz )(3)3300 cm -1波数对应的波长(nm ) (4)Na 的588.995nm 谱线相应的能量(eV ) 参考答案:(1)171101067.61015011---⨯=⨯==cm cm λσ (2))(1047.4)(107.670100.314710Hz Hz c⨯=⨯⨯==-λν (3))(3030)(1003.3)(3300114nm cm cm =⨯===-νλ (4))(1.2)(10602.110995.588100.310625.6199834eV eV ch E =⨯⨯⨯⨯⨯⨯==---λ 2-6 下列种类型跃迁所涉及的能量(eV )范围各是多少?(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4)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5)分子转动能级跃迁; (3)分子的电子跃迁 参考答案跃迁类型 波长范围 能量范围/eV 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10-1 ~ 10nm 1.26×106 ~1.2×10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的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0.75 ~ 50μm 1.7~0.02 分子转动能级跃迁50 ~ 1000μm2×10-2~4×10-7第10章 吸光光度法(上册)2、某试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T=60%。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圣才出品】

第21章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21-1 什么是电渗流?它是怎样产生的?答:(1)电渗流是指当在毛细管两端施加高压电场时,双电层中溶剂化的阳离子向阴极运动,通过碰撞作用带动溶剂分子一起向阴极运动,即形成电渗流。

(2)电渗流的产生过程:由于多孔介质材料、微通道壁或其他流体管道材料表面带负电荷,液体中的正离子被吸引附着于通道壁上,最靠近通道壁的正离子被吸引的力量最强,距离通道壁越远,正离子所受的吸引力越弱。

水分子因具偶极性而吸附于正离子上,当在通道两端施加电压时,距离通道壁较远的正离子(受壁的吸引力较弱,可自由移动)游向负极,正离子带着吸附于其上的水分子以及因为摩擦力牵引着其他水分子一起游向负极,此即为电渗效应。

21-2 毛细管的总长为25cm ,进样端到检测器的柱长为21cm ,分离电压为20kV ,采用硫脲作为标记物,其出峰时间为1.5min ,试计算电渗流的大小。

解: 根据题给条件:U =20000V ,由1021,25, 1.5min 90,d L cm L cm t s ====可得电渗流为0d t eo L L t Uμ=⋅21142112125 2.92109020000eo cm V s cm V s μ-----⨯=⋅⋅=⨯⋅⋅⨯21-3 在毛细管区带电泳中,指出下列物质的出峰顺序。

溴离子,硫脲,铜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答:在毛细管区带电泳中,上述物质的出峰顺序依次为:钠离子,铜离子,硫脲,硫酸根离子,溴离子。

21-4 为什么pH会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氨基酸?答:pH会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氨基酸是因为pH决定弱电离组分的有效淌度,同时还影响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氨基酸是两性物质,因此氨基酸的电离受到溶液pH的影响,当pH接近氨基酸的等电点时,氨基酸对外显示电中性,电泳过程中不移动。

21-5 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何优缺点?答:毛细管电泳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

分析化学第五版习题解答武汉大学

分析化学第五版习题解答武汉大学

思考题1、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物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

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应将原始试样全部送交分析部门,再由分析人员对原始试样采用四分法进行缩分,依据经验公式取样,再分解、测定等。

2、镍币中含有少量铜、银。

欲测定其中铜、银的含量,有人将镍币的表层擦洁后,直接用稀HNO3溶解部分镍币制备试液。

根据称量镍币在溶解前后的质量差,确定试样的质量。

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试液中铜、银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应将镍币全部溶解,因为镍币中铜银分布不一定均匀,这样做取样无代表性。

3、怎样溶解下列试样:锡青铜、高钨钢、纯铝、镍币、玻璃答:锡青铜:HNO3 ;高钨钢:H3PO4;纯铝:HCl;镍币:HNO3;玻璃:HF。

4、下列试样宜采用什么熔剂和坩埚进行熔融:铬铁矿、金红石、锡石、陶瓷答:铬铁矿:Na2O2熔剂,铁、银、刚玉坩埚金红石:酸性熔剂,石英或铂坩埚锡石:酸性熔剂,石英或铂坩埚陶瓷:碱性熔剂,铁、银、刚玉坩埚5、欲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答:用NaOH溶解试样,Fe,Ni,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与Zn基体分离。

6、欲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

应分别选择什么方法分解试样?答:测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时采用碱熔法,用KOH熔融,是硅酸盐中的硅转化为可溶性的K2SiO3,再用容量法测定:测定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时,用HF酸溶解试样,使Si以SiF4的形式溢出,再测试液中Fe,Al,Ca,M g,Ti的含量。

7、分解物及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答: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试样的分解时将待测物转化为离子,而有机试样的分解主要是破坏有机物,将其中的卤素,硫,磷及金属元素等元素转化为离子。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第1~14章【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第1~14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章 绪 论
1-1 试说明分析化学定义或学科内涵随学科发展的变化。 答:分析化学定义或学科内涵随学科发展经历了由化学分析方法到仪器分析方法的变 化: (1)化学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及相关反应方程式所呈现的计量关系来确定待测 物的组成及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相应的变 化进而确定物质组成、含量及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 (3)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没有明确的界限,后者以前者为基础逐步发展、演 变而来,前者需要使用简单的仪器,后者同样需要化学分析技术。
1-6 分析仪器一般包括哪些基本组成部分?通用性分析仪器和专用性仪器有何异同 之处?
答:(1)分析仪器一般包括试样系统、能源、信息发生器、信息处理单元、信息显示
2 / 101
圣才电子书

单元等基本组成部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通用性分析仪器和专用性仪器的异同之处如下:
3 / 10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1)光谱仪的一般由稳定的光源系统、波长选择系统、试样引入系统、检测系统 以及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组成。 (2)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①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②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③试样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充当样品容器; ④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⑤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 方式输出。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X射线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X射线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5章 X 射线光谱法5-1 解释并区别下列名词:连续X 射线与X 射线荧光;吸收限与短波限;Mose1oy 定律与Bragg 方程;与谱线;K 线系与L 线系。

K αK β答:(1)连续X 射线与X 射线荧光连续X 射线是指在轰击金属钯的过程中,有的电子经历一次碰撞后能量耗尽,有的电子则需多次碰撞。

因为碰撞是随机的且电子数目很大,所产生的具有不同波长的X 射线。

X 射线荧光是指入射X 射线使低层电子激发成光电子后,高层电子落入低层电子的空轨道,并以辐射方式释放出能量而逐出的射线。

(2)吸收限与短波限吸收限是指物质对X 射线的吸收量随着辐射频率增大至骤然增大时的限度。

短波限是指一次碰撞后就丧失全部动能的电子所辐射出的具有最大能量且波长最短的X 射线光子。

短波限用表示。

0λ(3)Mose1ey 定律与Bragg 方程Mose1ey,式中,K 与S 是与线系有关的常数。

()K Z S =-Bragg 方程是指,式中,d 为晶面间距,为X 射线入射角。

2sin n d λθ=θ(4)与谱线K αK β射线是指由L 层跃迁到K 层辐射的X 射线。

K α射线是指由M 层跃迁到K 层辐射的射线。

K β(5)K 线系与L 线系K 线系是指K 层电子被逐出后,空穴可被外层的任一电子填空,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谱线。

L 线系是指L 层电子被激发后,高层电子跃迁产生的一系列线系。

5-2 欲测定Si 0.7126nm ,应选用什么分光晶体?K α答:应选用PET (002)分光晶体。

根据Bragg 方程:。

2sin n d λθ=令,则。

1n =sin 2d λθ=因为0<sin <1,所以分光晶体的晶面间距满足<1,即>0.3563nm ,应选θ2d λd 用PET (002)。

5-3 试对几种X 射线检测器的作用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比较。

答:常用的X 射线检测器包括正比计数器、闪烁计数器和半导体检测器,其作用原理和应用范围比较如下:(1)正比计数器。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分子质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分子质谱法)  【圣才出品】

第23章 分子质谱法23-1 何谓分子质谱?它与原子质谱有何异同?答:(1)分子质谱是当代质谱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获得无机、有机和生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对复杂混合物各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2)分子质谱与原子质谱的异同之处如下:①相同点分子质谱和原子质谱的原理和仪器总体结构基本相同。

②不同点a.分子质谱获得信息量比原子质谱大;b.分子质谱进样方式比原子质谱多;c.分子质谱有多种离子化技术;d.分子质谱与原子质谱测定质量范围不同;e.分子质谱与原子质谱的发展历程不同。

23-2 试说明分子质谱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和各自的功能,它们与原子质谱仪器有何不同?答:(1)分子质谱仪器主要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真空系统及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它们各自的功能如下:①进样系统的作用是在不破坏真空环境、具有可靠重复性的条件下,将试样引入离子源。

②离子源的作用是将样品中的原子、分子电离成为离子,并使这些离子在离子光源系质量分析器的作用是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质荷比顺序分离。

④检测器的作用是接收由质量分析器打出来的离子,检测信号。

⑤真空系统的作用是保证离子源中灯丝的正常工作,保证离子在离子源和分析器中正常运行,消减不必要的离子碰撞、散射效应、复合反应和离子-分子反应,减小本底与记忆效应。

⑥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的作用是快速准确地采集、处理、显示、给出数据,且监控仪器各部分工作状态、优化操作条件。

(2)与原子质谱仪器不同的是进样系统和离子源。

23-3 试计算和说明:(1)在电子轰击源中,单电荷离子(z =1)通过V电场加310速以后,试计算它获得的动能(KE )。

(2)离子的动能跟它的质量有关么?(3)离子的速度跟它的质量有关么?解:(1)获得的动能。

2193161U 1.61010 1.6102KE m ze J J υ--===⨯⨯=⨯(2)在离子源中离子获得的动能与它的质量无关。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1 Mg 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吸收共振线的波长为285.21nm ,计算110133S P →在2500K 时其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

解:已知231341.3810, 6.62610k J K h J s---=⨯⋅=⨯⋅由于/0/i E kT i g g e-∆i 0N /N =00/(21)/(21),i i g g J J J L S=++=+又根据题意可得00,1i J J ==所以0/3/1i g g =348919/ 6.62610 3.010/285.2110 6.97410i E hc Jλ---∆==⨯⨯⨯⨯=⨯1923i 0N /N =10103exp[ 6.974/(1.382500)]---⨯⨯⨯⨯-9i 0N /N =5.0610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1.6nm/mm ,欲测定Si251.61nm 的吸收值,为了消除多重线Si251.43nm 和Si251.92nm 的干扰,应采取什么措施?答:由题意知属于谱线干扰,可采用的措施是减小单色器狭缝。

Si251.61nm 与Si251.92nm 、Si251.43nm 分别相差0.31nm 和0.18nm ,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1.6nm/mm ,所以应选用的狭缝宽度s≤(0.18/1.6)mm =0.1125mm 。

4-3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并比较与原子发射光谱有何不同?答:(1)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特定能量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某一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时,核外层电子将吸(2)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的不同之处为: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4-4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及其定量分析的特点。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流动注射分析及微流控技术)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流动注射分析及微流控技术)  【圣才出品】

第25章 流动注射分析及微流控技术25-1 试述流动注射分析基本原理。

查阅相关文献,列举1~2个流动注射分析实际应用的例子并说明其分析过程。

答:(1)流动注射分析基本原理为:把一定体积的试样溶液注入到一个流动着的、非空气间隔的试剂溶液(或水)载流中,被注入的试样溶液流入反应盘管,形成一个区域,并与载流中的试剂混合、反应,再进入到流通检测器进行测定分析及记录。

由于试样溶液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在试剂载流中分散,因而,只要试样溶液注射方法,在管道中存留时间、温度和分散过程等条件相同,不要求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就可以按照比较法,由标准溶液所绘制的工作曲线测定试样溶液中被测物质的浓度。

流动分析的设备和原理框图如图25-1所示。

图25-1(2)流动注射分析实际应用的示例其分析过程如下:如雨水中F-离子含量的检测,可以用F-选择电极作为流动注射分析的检测器,检测限为15ng/mL,标准偏差小于3%,分析速度为每小时60次。

河水、海水及井水中的PO43-可借助于磷钼蓝分光光度法作为检测手段进行流动注射分析法,检测限达0.01μg/mL,分析速度每小时30次。

水样中的砷含量的分析,可以预先用硫酸肼将As (V )还原成As (Ⅲ),再用小型阳离子交换柱将过量肼除去,然后用流动注射分析-安培检测器检测,检测限为0.4ppb 。

25-2 FIA 分析中,有哪些影响分散度的主要因素?实验中如何加以控制?答:分散度是指产生分析读数的液流组分在扩散过程发生前后的浓度比值。

(1)FIA 分析中,影响分散度的主要因素为:进样体积、反应管长度(L )和内()s V 径(r )、载流平均流速(f )或流量(q )等。

(2)实验中加以控制的方法如下:①进样体积。

试样注入体积增加可引起分散度下降,分析灵敏度增加,但同时导致峰形变宽以及留存时间延长。

通常在分析高浓度试样时进样体积不宜过大。

而在分析低浓度试样时可适当增加注样体积。

②反应管长及内径。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核磁共振波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核磁共振波谱法)  【圣才出品】

第12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12-1 下列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分别为多少?哪些核不是磁性核?1269111213141516173233,,,,,,,,,,,,H H Li Be B C C N N O O S S答:自旋量子数I 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 )和原子序数(Z )有关,当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为偶数时,自旋量子数I =0,自旋量子数I =0的核没有磁矩,不是磁性核。

(1)的自旋量子数分别为:1269111213141516173233,,,,,,,,,,,,H H Li Be B C C N N O O S S 。

1331153,1,1,,,0,,1,,0,,0,2222222(2)、、不是磁性核。

12C 16O 32S 12-2 自旋量子数为的核有几种空间取向?32答:自旋量子数为的核有4种空间取向。

由量子力学可知,自旋量子数为I 的核有32的空间取向为:2I +1,即该核有2×+1=4种空间取向,每种空间取向的磁量子数分32别为:,,-,-。

3212123212-3 什么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答:(1)核磁共振(NMR )是指在强磁场下电磁波与原子核自旋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物理现象。

(2)核磁共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和积分面积。

12-4 什么是化学位移?答:化学位移是指在一定的辐射频率下,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产生核磁共振吸收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的现象。

12-5 NMR的化学位移和NMR有何差别?在解析谱图有什么优越性?13C1H答:(1)NMR常见的化学位移值范围是8~10,NMR常见的化学位移值1H13C范围是80~120,约为NMR的20倍。

1H(2)在解析谱图时,可极大地消除不同化学环境的碳原子的谱线重叠,使13CNMR谱的分辨能力远高于NMR谱。

13C1H12-6 测定化合物结构一般需要用到哪些二维谱?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答:(1)测定化合物结构一般需要用到的二维谱为J分解谱、化学位移相关谱和多量子相关谱。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光谱分析法导论)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光谱分析法导论)  【圣才出品】

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1)光谱仪的一般由稳定的光源系统、波长选择系统、试样引入系统、检测系统以及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组成。

(2)它们的作用分别是:①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②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③试样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充当样品容器;④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⑤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1)单色器的组成部分包括入射狭缝、准直装置、色散装置、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出射狭缝。

(2)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①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②准直装置: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③色散装置: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④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⑤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简述光栅和棱镜分光的原理。

答:(1)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作用各有相应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2)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有其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4 简述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原理为:当光照射到光阴极时,光阴极向真空中激发出光电子。

这些光电子按聚焦极电场进入倍增系统,并通过进一步的二次发射得到倍增放大。

然后把放大后的电子用阳极收集作为信号输出。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X 射线的波数(cm -1);(2)Li 的670.7nm 谱线的频率(Hz );(3)3300cm -1波数对应的波长(nm );(4)Na 的588.995nm 谱线相应的能量(eV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红外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红外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10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10-1 试说明影响红外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红外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振动能级跃迁几率及分子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大小。

(1)跃迁几率越大,吸收越强。

从基态向第一激发态跃迁,即从=0跃迁至υ=1,跃迁的几率大,因此,基频吸收带一般较强。

υ(2)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越强。

偶极矩变化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和对称性有关。

化学键两端所连接的原子电负性差别越大,分子的对称性越差,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就越大,吸收就越强。

一般说来,伸缩振动的吸收强于变形振动,非对称振动的吸收强于对称振动。

10-2 HF 中键的力常数约为9N/cm 。

(1)计算HF的振动吸收峰频率;(2)计算DF 的振动吸收峰频率。

解:根据胡克定律:,。

其中σ为波数(cm -1),c 为真空中光速(3×1010cm s -1),k为化学键力常数⋅(N cm -1),因此⋅(1)HF 的振动吸收峰频率为(2)DF的振动吸收峰频率为10-3 分别在950g/L乙醇和正己烷中测定2-戊酮的红外吸收光谱,试预计νC=O吸收带在哪一溶剂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为什么?υ答:(1)C=O吸收带在正己烷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2)因为吸收带出现的频率和溶剂与待测物的分子间的作用有关。

2-戊酮的最强吸υ收带是羰基的伸缩振动(C=O),在乙醇中,醇羟基可与C=O形成分子间氢键,使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而正己烷不能与戊酮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在此溶液中的频率较高。

10-4 分子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的改变才有红外吸收。

有红外吸收的称为红外活性;相反,称为非红外活件。

指出下列振动是否有红外活性。

答:乙烯的正常振动模式如下:由红外活性的定义可知,有偶极矩的改变才有红外吸收,因此有红外活性的为②③⑤。

10-5 CS2是线性分子,试画出它的基本振动类型,并指出哪些振动是红外活性的?答:对于CS2分子,3n-5=4,即有4种振动类型。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分子发光分析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分子发光分析法)  【圣才出品】

第8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8-1 解释下列名词:(1)单重态;(2)三重态;(3)系间窜越;(4)振动弛豫;(5)荧光猝灭;(6)荧光量子产率;(7)重原子效应。

答:(1)单重态是指分子中的全部电子都自旋配对的分子能态,用符号S 表示,单重态分子具有抗磁性。

(2)三重态是指分子中存在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的分子能态,用符号T 表示,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

(3)系间窜越是指不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间的非辐射跃迁的过程。

(4)振动弛豫是指分子将多余的振动能量传递给介质而衰变到同一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

(5)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与溶剂分子间发生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化学或物理过程。

(6)荧光量子产率是指荧光物质吸光后发射的荧光光子数与吸收的激发光光子数的比值。

(7)重原子效应是指磷光测定体系中存在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时,重原子的高核电荷引起或增强了溶质分子自旋轨道的耦合作用,从而增大了,体系间的窜11S T →01S T →跃概率,有利于磷光的产生的现象。

8-2 说明磷光与荧光在发射特性上的差别及其原因。

答:磷光与荧光在发射特性上的差别及其原因如下:(1)磷光是来自最低激发三重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所伴随的发光现象,发光过程速率常数小,激发态的寿命相对较长。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通过系间窜越至第一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弛豫,转至最低振动能级进而发射磷光,系间窜跃是自旋禁阻的,因此过程速率常数小。

(2)荧光是来自最低激发单重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所伴随的发光现象,发光过程速率常数大,激发态的寿命短。

8-3 简要说明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

答: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为:荧光的产生是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开始,而与荧光分子被激发至哪一能级无关。

8-4 与分光光度法比较,荧光分析法有哪些优点?原因何在?答:(1)荧光分析法的优点相对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2)原因①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成正比,提高激发光强度可以使荧光强度增大,而分光光度法检测的是吸光度,增大入射光强度,透过光信号与入射光信号同比例增大,吸光度值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能提高灵敏度;②荧光的测量是在与激发光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的,消除了杂散光和透射光对荧光测量的影响。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分析仪器测量电路、信号处理及计算机应用基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分析仪器测量电路、信号处理及计算机应用基

9 / 22
wwBiblioteka
集成运算放大器大都采用圆形管壳封装结构。 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检测方法 a.“零位”法; b.“正位”法; c.“负位”法。
三、计算机在分析仪器中的应用 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1)硬件系统 ①主机 a.CPU 第一,控制单元; 第二,算术逻辑单元; 第三,存储器。 b.系统总线 第一,控制总线 控制总线是各种控制信号传递的专门通道。 第二,地址总线 地址总线是外围设备和总线主控设备间传送地址信息的通道。 第三,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是外围设备和总线主控设备间数据传送的通道。 ②外围设备
8 / 22
圣才电子书

a.USB 系统的组成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一,USB 主机;
第二,USB 集线器;
第三,USB 功能设备。
b.USB 支持的数据传输方式
第一,控制传输;
第二,等时传输;
第三,批量传输;
第四,中断传输。
其中,控制传输采用消息管道机制,支持双向传输;后三种采用流管道机制,支持单向
7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计算机的接口是指是 CPU 与外围设备连接的部件,作为 CPU 与外围设备信息交换的中 转站。图 26-1-8 即为计算机与分析仪器接口示意图。
图 26-1-8 计算机与分析仪器接口示意图
(2)几种计算机与分析仪器的接口 ①数模/模数转换 a.模数转换 模数(A/D)转换是指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一般从分析仪器到计算机的通讯是 通过模数转换转换完成。 第一,计数式 计数式转换需要计数器、比较器和内部数模转换器共同完成。 第二,逐次逼近式 第三,双积分式 第四,并行式 b.数模(D/A)转换 数模转换是指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一般从计算机到分析仪器的通讯是通过数模 转换完成。 ②USB 接口

(完整版)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完整版)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发射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发射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3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3-1 光谱定性分析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答:光谱定性分析时使用哈特曼光阑的原因是:在摄谱过程中感光板移动会引起机械误差,致使摄取的光谱与试样光谱的波长位置不一致,使用哈特曼光阑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3-2 说明缓冲剂和挥发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

答:(1)缓冲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控制蒸发、激发温度的恒定和等离子区的电子浓度,有利于易挥发、易激发元素的分析,并可抑制复杂谱线的出现,减少光谱干扰,还可稀释试样。

(2)挥发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可以抑制基体的挥发,降低背景,改进检测限。

3-3 采用404.720nm作分析线时,受Fe 404.582 nm和弱氰带的干扰,可用何种物质消除此干扰?答:(1)Fe 404.582nm谱线的干扰属于线光谱干扰,可采用减少单色器出口狭缝宽度的方法消除。

(2)弱氰带的干扰属于背景干扰,可以采用背景扣除如背景校准法和等效浓度法消除,因此可以使用非石墨电极或通过加入易挥发的光谱缓冲剂如NaCl,增加待测物的挥发性,并帮助氰气尽快离开光源,消除其干扰。

3-4 对一个试样量很少的试样,而又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2)原子吸收光谱法;(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

答:应选用方法(3)。

对于试样量很少,且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的样品,只能选择灵敏度高、耗样量少、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上述方法分析如下:(1)对于(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因为测定速度慢,所以耗样量大,不合适。

(2)对于(2)原子吸收光谱法,不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且耗样量大。

(3)对于(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具有耗样量少或分析速度快和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优点,所以(3)和(4)都适用。

但是由于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受光路通道的限制,得到的光谱数目少,所以一般只用于固定元素的多元素测定。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光谱分析法导论)【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光谱分析法导论)【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复习笔记一、概述1.光分析法的基础(1)能量作用于待测物质后产生光辐射;(2)光辐射作用于待测物质后发生某种变化。

2.光分析法的三个主要过程(1)能源提供能量;(2)能量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3)产生被检测的信号。

二、电磁辐射的性质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的现实表现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

(2)电磁辐射的传播电磁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等于光速c(c等于2.998×108m/s),即=c波长的单位常用纳米(nm)或微米(μm)表示;频率常用单位赫兹(Hz)表示;波长的倒数σ称为波数,常用单位cm-1。

2.电磁辐射的微粒性(1)电磁辐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Eνσ=h=hc hc(2)电磁辐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νλp=h=h(3)电磁辐射的微粒性的现实表现包括:①光的吸收、发射;②光电效应。

3.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吸收当电磁波作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时,若电磁波的能量正好等于物质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电磁辐射就可能被物质所吸收,此时电磁辐射能被转移到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上,原子或分子从较低能态吸收电磁辐射而被激发到较高能态或激发态。

(2)发射当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处于较高能态时,可以以光子形式释放多余的能量而回到较低能态,同时产生电磁辐射,这一过程称为发射跃迁。

(3)散射当按一定方向传播的光子与其他粒子碰撞时,会改变其传播方向,而且方向的改变在宏观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4)折射和反射当光作用于两种物质的界面时,将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①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传播速率不同而引起的。

②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5)干涉和衍射①当频率相同、振动相同、相位相等或相差保持恒定的波源所发射的相干波互相叠加时,会产生波的干涉现象。

分析化学_武汉大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_武汉大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22422H C O H O⋅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解:844:1:1NaOH KHC H O n n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mol L L g mol g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22422:2:1NaOH H C O H O n n ⋅=111121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222121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0.3~0.4g6.含S 有机试样0.471g ,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

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2242S SO H SO KOH100%10.108/0.028232.066/2100%0.47110.3%nMw m mol L L g mol g=⨯⨯⨯⨯=⨯=8.0.2500g 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伏安法与极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伏安法与极谱法)  【圣才出品】

第15章 伏安法与极谱法15-1 在直流极谱中,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否还引起滴汞电极电流的改变及参加电解反应的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在线性扫描伏安法中,当电流达到峰电流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否还引起电极电流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答:(1)在直流极谱中,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不会引起滴汞电极电流的改变及参加电解反应的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因为电极附近达到极限电流时,由12d oi nFAD =度近似等于本体浓度。

o c (2)在线性扫描伏安法中,当电流达到峰电流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不会引起电极电流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因为在线性扫描伏安法中,由峰电流的表达式可知,峰电流与外电压无关,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故5231/2122.6910p i n D Ac υ=⨯外电压增加不会引起电极电流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15-2 对于可逆极谱波,极谱波上每一点都受扩散速度所控制,而对于不可逆极谱波呢?答:对于不可逆极谱波,一般在波的底部,电流大小完全由电极反应的速度所控制;在波的中部,电流同时受到电极反应速度和扩散速度的控制;当达到极限电流时,则完全受扩散速度控制。

15-3根据Cottrell 方程式来测量扩散系数D 。

如果在极谱中测得2×的某物质的极限扩散电流为0.520,汞滴的生长周期为2s ,汞滴落下时410-1mol L -⋅Aμ的体积为0.5 mm 3,电子转移数为2,试计算该物质的扩散系数。

解:汞滴近似看作一圆球形,由题意可知,汞滴的表面积为由Cottrell 方程 求得15-4 某两价阳离子在滴汞电极上还原为金属并生成汞齐,产生可逆极谱波。

滴汞流速为1.54mg ,滴下时间为3.87s ,该离子的扩散系数为8×cm 2,其浓度为⋅1s -610-1s -⋅4×,试计算极限扩散电流及扩散电流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

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2-10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电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而不同电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较大,因此在不同电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的波长差异较大,能够被仪器分辨,所以显现线光谱;分子光谱的产生既包括分子中价电子在不同电子能级之间跃迁,也包括分子中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较小,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的波长非常接近,不能被仪器所分辨,所以显现为带光谱。

第3章原子发射光谱法3-2缓冲剂的作用是抵偿样品组成变化的影响,即消除第三元素的影响,控制和稳定弧温;挥发剂的作用是增加样品中难挥发性化合物的挥发能力3-3Fe404.582nm谱线对404.720nm分析线的干扰为线光谱的干扰,因此主要采用减少单色器出口狭缝宽度的方法消除弱氰带的干扰属于背景干扰,可以采用背景扣除包括背景校准法和等效浓度法消除。

此外,因为弱氰带的干扰来源空气中的N2和电极挥发的C形成的稳定的CN分子的辐射,因此可以使用非石墨电极或通过加入易挥发的光谱缓冲剂如NaCl,增加待测物的挥发性,并帮助氰气尽快离开光源,消除其干扰。

3-4因为试样量很少,且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因此只能选择灵敏度高、耗样量少、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于(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因为测定速度慢,所以耗样量大,不合适。

对于(2)原子吸收光谱法:不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且耗样量大。

对于(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具有耗样量少或分析速度快和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优点。

所以(3)和(4)都基本可以。

但是由于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受光路通道的限制,得到的光谱数目少,所以一般只用于固定元素的多元素测定。

因此最佳方法是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

3-6(注意内标与内标法的概念区别)解:在进行内标法定量分析时,在待样品中加入或基体中大量存在的含量基本固定的组分称为内标。

在分析时,以待测物的信号与内标物的信号比与待测物的浓度或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内标法。

采用内标法定量的目的是消除试样的组成、形态及测量条件如光源的变化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分析结果的稳定性。

3-8因为试样只能被载气带入ICP光源中,而不能直接引入ICP光源中,所以固体试样和液体试样都在引入ICP光源前必须转化为气态或气溶胶状态。

因此试样引入ICP光源的主要方式有:雾化进样(包括气动雾化和超声雾化进样)、电热蒸发进样、激光或电弧和火花熔融进样,对于特定元素还可以采用氢化物发生法进样。

其中,以气动雾化方式最为常用。

3-10原因包括(1)样品在ICP光源中的原子化与激发是在惰性气体Ar的氛围进行的,因此不容易氧化电离;(2)样品的原子化与激发过程是在ICP焰炬的中心进行的,温度很高,且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少,因此不容易氧化电离;(3)ICP焰炬中存在大量的电子,抑制了待测元素的电离补充题:1、下列那种跃迁不能产生,为什么?31S0—31P1;31S0—31D2;33P2—33D3;43S1—43P1;解:对于光谱项符号为n2S+1LJ的能级间的跃迁,需遵从电子跃迁选律,即:∆n=包括0的一切整数;∆L=±1;∆J=0,±1(但J=0时,∆J=0的跃迁也是禁阻的);∆S=0对于题中给定的四种跃迁类型,只有(2)31S0—31D2的跃迁不满足选律,因为:∆L=2≠±1;∆J=2≠0或±1所以31S0—31D2之间的跃迁难以发生。

2、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下列试样,应选用那种光源?(1)矿石中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2)合金中的铜测定(Cu的含量在x%数量级)(3)钢中锰的测定(含量0.0x%∼0.x%数量级之间)(4)污水中的Cr、Mn、Cu、Fe、V、Ti等的测定(含量在10-6∼x%之间)光源,优选低压直流电弧。

对于(2)合金中的铜(质量分数:~x%);由于样品熔点低,且含量高,不能选自吸程度大和蒸发温度高的光源。

所以选择高压火花。

对于(3)钢中的锰(质量分数:0.0x%~0.x%):由于样品熔点低,且含量不高,目的是定量分析,因此优选低压交流电弧。

对于(4)污水中的Cr、Mn、Cu、Fe、V、Ti等(质量分数:10-6~x%):由于样品为液体,同时含量范围大宽,需要灵敏度高、没有自吸、同时最好能直接分析液体样品的光源。

所以优选ICP光源。

第四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部分习题答案4-1因为原子处于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数目满足波尔兹曼分布定律,即对于两条干扰谱线251.43nm及251.92nm,其中波长为251.43nm的谱线与测量谱线251.61nm之间相隔更近。

因此如果单色器能够将251.43nm的谱线与测量谱线分开,则肯定能够将251.92nm的谱线与测量谱线分开。

由于分开251.43nm的谱线与测量谱线,需要的单色器通带W=251.61-251.43=0.18(nm),所以,单色器的狭缝最大只能为:因此要消除这些谱线的干扰必须调节单色器狭缝的宽度小于0.1125mm。

4-6见书p99 4-8 火焰原子化法的原理是:利用火焰提供能量使待测样品干燥、蒸发、解离与原子化;其特点是: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快速,分析成本低,稳定性和重现性好,适用范围广,已经成为完善和定型的方法,广泛用于常规分析中,但灵敏度低,背景干扰大,不能直接分析固体样品。

注意事项:注意通入助燃气、燃气和点火以及实验完后关闭火焰的操作顺序;注意吸喷速度和火焰的燃烧速度,避免燃烧器缝口堵塞引起爆炸,预防燃气泄露和回火现象;注意及时清洗和更换预混合室中的防爆膜。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原理是:在石墨管中,利用电能使待测样品干燥、蒸发、解离与原子化;其特点是:原子化效率高,温度高且升温速度快,绝对灵敏度高,试样耗样量少,适用面广,但背景干扰大,分析成本高。

注意事项:外保护气和循环冷却水在测量过程中不能停止,升温速度和各阶段的温度要选择合适;测量结束后必须除残。

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的主要原因有(1)石墨炉原子化法采用直接法进样,火焰原子化法采用雾化进样。

同时,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温度高,原子化过程在惰性气氛中且有还原性C存在下进行,有利于原子化。

因此,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原子化效率高,可达90%以上,而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效率只有10%左右;(2)气态原子在石墨管中光吸收区中的停留时间长(约是火焰原子化的103倍)。

所以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更灵敏。

(3)火焰的燃气与助燃气对进入火焰的样品有稀释作用,石墨管中不存在对样品的稀释作用;(4)火焰伴随着火焰反应包括火焰自身的吸收与发射等,背景干扰比石墨炉原子化法大。

4-9书p110-1144-13(1)用水将试样稀释是为了降低样品粘度,减少基体效应;加钠盐是未了抑制待测元素的电离,减少电离干扰,同时也可以使样品中Na+的含量保持基本一致。

为了使标准溶液与样品的基体基本匹配,在配制标准溶液时应该加入相同量的钠盐。

(2)解题思路:题目中给出了待测元素的分析线,在196.0nm处,因此要考虑的是火焰在这个波长下的吸收情况。

由书p104图4-9可见,在196nm附近,氢气-空气火焰的透过率(T)最高,即该火焰对此波长的吸收最小。

因此,硒在196nm处测量时应该选择氢气-空气火焰。

(3)因为锆的氧化物属于难以解离的一类,锆也是比较难以原子化的元素,所以最好选用还原性较强的高温火焰,如乙炔-氧化亚氮富燃火焰。

4-14属于标准加入法的直接比较法定量因为在消除空白值后,A=Kc4-15属于标准加入法的外推法。

解法一:采用作图法,以标准溶液的加入体积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外推至与横坐标相交处,得到10mL未知物相当于标准溶液的体积数,再求算溶液中未知物的浓度第9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主要有σ→σ*、n→σ*、π→π*、n→π*能够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应出来的有:n→σ*、π→π*、n→π*9-5方法一:由于π→π*跃迁及n→π*跃迁的摩尔吸光系数差异很大。

前者的摩尔吸光系数往往大于103,后者的摩尔吸光系数往往小于1000,故可用摩尔吸收系数的不同加以区别;方法二:由于π→π*跃迁及n→π*跃迁的吸收波长随着溶剂极性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