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合集下载

【学习】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

【学习】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
整理课件
3、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经常存
在分歧
如对贫困这个社会现象的认定:
一些人认为根本不是社会问题。
如果没有穷人,谁去买那些便宜的食品?谁去 雇用那些收费低廉的医生和律师?社会救济和 福利工作人员到哪儿去找工作?一些以穷人为 主体的政治团体和党派何以在社会中存在?在 他们看来,社会是一个等级的社会,必然存在 贫富之间的差别,贫困是有利于社会均衡发展 的一种自然安排,它起到的是一种积极的作用, 破坏这样一种均衡可能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 社会问题。
整理课件
2.主观性和人为性
社会问题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 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 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 更具有主观性和人为性
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因不同的标准、 价值、利益和规范,就有不同的认识
整理课件
不同国家对问题的认识不同
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国政治家商讨价格 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 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 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 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 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 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 人从不置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
整理课件
若对这些新闻的性质加以解释,可以说在1930 年之前,报道的主旨更多的是猎奇和娱乐而不 是提出警告。而评论专栏和“读者来信”这两 部分对这方面的情况则极少或根本没有提及。 1930年之后,这三家报纸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 章日渐增多,而读者来信中反映这方面情况的 也变得相当普遍。无论是新闻的连续报道,还 是评论版的评论文章,都反映出对拖车营地问 题的忧心忡忡,而且从多种角度对公众提出了 某种警告。
整理课件

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策问题的认定4.1复习笔记一、政策问题1.概念的界定(1)社会问题是指人的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遭受威胁或产生矛盾而需要解决的问题。

包括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

①私人问题,或称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少数私人身上的体现,包括个人和其他非公共领域产生的问题;②公共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多数人身上的体现;③私人问题是公共问题产生的基础,私人问题的扩展就成为公共问题;(2)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和社会权威机构的代表,应该在公共问题解决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①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就是查清发生的问题,分析认定问题的原因、性质、发展后果,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公共政策;②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威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或宣布即将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2.概念的含义政策问题概念的含义可以阐释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问题是多数人认识到的一种客观事实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或事实能够体现为政策问题,成为政府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对象,是社会多数人达成共识的一种结果。

(2)政策问题表现为社会利益的失衡和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冲突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事实能被社会多数人认定为问题,是因为这些现象和事实的出现损害了公共利益,并与现行的主导价值观念、社会行为规范产生严重的冲突。

①政策问题的出现,必然要引起利益冲突;②政策问题的出现,必然体现为精神领域的失调,出现价值观念的冲突;③政策问题的出现,必然体现为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

(3)政策问题是政府纳入工作程序开始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公共问题就都应该由政府负责解决。

3.政策问题的内在特征(1)相关性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不是毫无联系的孤立个体。

①政策问题要与其他社会公共问题息息相关、互为因果,体现为一种横向相关性政策问题的横向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到它连锁性的影响。

②政策问题又是历史问题演变发展的结果,与历史问题体现出一种纵向相关性政策问题的纵向相关性,不仅提示人们一项政策问题的产生有可能是先前有关政策偏差或失误积累的结果,而且提示人们一项政策问题一经解决,很可能会出现另一个与其相关的新问题。

政策问题的认定

政策问题的认定

图尔敏论证模式
正当理由
支持依据
论据资料
合格者
主张
放弃理由
反驳
放弃

2. 假设分析法(Assumptional Analysis)
• 假设分析法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有效地整合 为一体的方法。由于其在方法上有综合性,所以它更适合 于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这一方法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弄清分析人员、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各自对问题所做的基 本假设;比较和评估这些假设;检视假设以及假设推论的
决的诉求,那么它就变成了社会问题,需要动用社会的力 量去加以解决。
• 2.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
• 当某些社会问题的影脱某个群体或某个领域时,
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且,公众基于价值观念和自 身的切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提出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的公 意诉求时,社会问题就转化为公共问题。
• • • •
7. 维度分析(Dimensional Analysis) 实质维度(Substantive)——问题是什么(what?) 空间维度(Spatial)——问题来自何处(Where?) 时间维度(Temporal)——问题何时发生 (When?) • 数量维度(Quantitative)—— 问题有多少(How much?) • 性质维度(Qualitative)——问题有多严重(How serious?)
政策问题结构 结构良好 问题性质 决策者 资源投入 备选方案 效用(价值) 结果 概率 清晰可辨 一人或数人 少量可计算 有限 一致 确定性或者风险 可计算 结构适中 清晰可辨 一人或数人 大量可计算 有限 一致 不确定 不可计算 结构不良 模糊有争议 许多 不可计算 无限 冲突 未知 不可计算

结构质量 与解决 难易度 关系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本章首先弄清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和属性,并 探究其形成、提出和分析的方法等,最后则 要分析政策议程问题,即如何将公共政策问 题提上社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问题。
2020/6/16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涵、属 性与分类
一、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
要弄清公共政策问题,就势必首先涉 及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 公共政策问题 等概念。
问题性质和特点而定。 (2)意见产出:严格区分政策问题意见的产生与评估,应尽量激
发出很多意见。
2020/6/16
(3)意见评估:所有的政策问题意见产出后方才进行评 估。
(4)意见排序:政策问题意见评估结束后,对所提出的 政策问题意见进行排序,同时编制有关政策问题定 性和解决方面的计划方案。
3.该方法主要是要提高脑力激荡团体成员间的共识程 度,其主要的局限性在于:有可能削弱有关政策问题 本质的创造性冲突和争论。
2020/6/16
六、假设分析法
1.假设分析(Assumption Analysis ),是一 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立论假设,创造 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
2.这一方法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1)弄清分析人员、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对问题
所做的基本假设; (2)比较和评估这些假设;
2020/6/16
3.技术角度:从纯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探寻 到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性所在,可以将问题 的特征和严重危害程度加以定量化和定性化 地反映出来 。
2020/6/16
三、类别分析法
1.类别分析法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 两个过程。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政策问题细 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逻辑归类指将多种问题 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
五、头脑风暴法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一节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与分类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的含义某个群体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超出了个人的范围而呈现出集体性或社会性。

如社会上在一定时期很多人失业,造成国家或某一地区失业率的提高,那么它就转变成了公共问题或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在各个角度感觉到问题的存在);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及区别:①问题是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②公共问题范围最宽,包括社会问题;③公共政策问题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公共行动以期解决的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作为论述题考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并能展开)(一)关联性与公共性。

(二)客观性与主观性。

(三)历史性与动态性。

三、政策问题的分类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结构优良、结构适中、结构不良。

根据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

从作用范围看:国际问题、全国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

第二节公共问题的提出学者琼斯和马休斯从政府和私人两种主体出发,将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状况区分为四类:私人主动、政府有限介入,政府主动、私人有限介入,两者都主动,两者都不主动。

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

Insert text here
50 40 30 20 10 0 1st Qtr 2nd Qtr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s Theory),是 是 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 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 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 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 的一个重要学科。 的一个重要学科。 诸如下棋、 诸如下棋、玩扑克牌在内的各种智力游戏都有 一个共同特点, 一个共同特点,即参与游戏的各方之间存在 着输赢。在游戏进行之中, 着输赢。在游戏进行之中,一方赢得的就恰 好等于另一方输掉的。譬如, 好等于另一方输掉的。譬如,在国际象棋比 赛中,一方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 赛中,一方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就意味着 该方赢了一步而对方输掉一步,我们称这种 该方赢了一步而对方输掉一步, 博弈为“零和博弈” 博弈为“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 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 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 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 方的收益特洛夫与克尔曼对政策问题的分类: 密特洛夫与克尔曼对政策问题的分类: 提出政策问题构建的主要内容是政策问题的 概念化,其原则分为三类: 概念化,其原则分为三类: 1.自然观 自然观 2.道德观 道德观 3.环境观 环境观
我们主要是看下罗威的观点, 我们主要是看下罗威的观点,他将政策问题分为 分配型,管制型(又叫调节型)与再分配型三类。 分配型,管制型(又叫调节型)与再分配型三类。 管制型问题( 管制型问题(regulative) ) 管制型问题是政府等管制者设定明确一致 的管制标准与管制规则,对标的团体( 的管制标准与管制规则,对标的团体(target group)从事某种活动或处理不同利益的行为加 ) 以限制所引起的政策问题。 污染管制问题, 以限制所引起的政策问题。如,污染管制问题, 交通管制问题,外汇管制问题, 交通管制问题,外汇管制问题,出入境管制问题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此类问题属于“ 等。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此类问题属于“零和 博弈”的问题, 博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的处理常常使一方 获得利益,而另一方失去利益。 获得利益,而另一方失去利益。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一节 公共政策政策问题的界定、 属性与分类
四、政策问题的分类 2.罗威对政策问题的分类 罗威根据受到问题影响的人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将政策问题分为分配型、管制型与再分配型三类。 (2)管制型问题(regulative) 管制型问题是政府等管制者设定明确一致的管制 标准与管制规则,对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或处 理不同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所引发的政策问题。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2.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障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政治原则的偏离。 第二,价值体系的排斥。 第三,政府体系的封闭。 第四,承受能力不足。 第五,表达方式失当。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四、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1.科布的政策议程建议模型 美国学者科布在区分为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基础上,以 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模型: (1)外在提出模型 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 阐释(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和扩散(通过一定方 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首先进入公众议程,然 后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四、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2.约翰· 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W· (2)多源流的政策议程设立 金登在此继承了多源流分析模式,将原来的 四源流变为三源流,即问题流、政策流和 政治流。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四、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2.约翰· 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W· (2)多源流的政策议程设立 首先是问题流是指对需要政府行动来解决的问题 的觉察。问题溪流就是阐释问题是如何引起相关 方注意的。问题的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重 视首先在于指标,正是指标表明了这些事情的重大 意义。其次,焦点事件、危机以及符号使得问题被 凸现出来。最后,根据现行项目运作的反馈,问题可 能被意识到。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动准则。

第三讲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等(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官方决策者:指拥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

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2公民个人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多元化:联合国、WTO、欧盟2、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及其发生作用的社会群体。

3、公共政策问题:就是能够进入政策议程的社会公共问题。

4、政策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社会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简答题:1、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或反对和不服某一项公共政策,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公共政策问题的相互依存性(系统性):政策问题是一个系统,整体在质上大于部分之和。

(2)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产生问题的外部条件是被有所选择地确定、分类、解释和评估的.(3)公共政策问题的人为性:政策问题的产生、存在和改变具有社会性,依赖于相关社会群体和个体,不存在政策问题的“自然”状态。

(4)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社会的动态性,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政策问题也变化4、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

2、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3、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文化等,是公共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4、社会变迁公共政策必须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地调整其政策目标与内容、执行方式和手段,坚持改革的方向,使之能跟上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脚步。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一、政策制定政策系统的运行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等环节所组成的过程,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政策周期。

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第一和首要的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

它是指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过程,包括建立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方案、预测结果、比较和抉择方案以及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

概括来说,政策制定主要包括以下过程:1.政策问题的认定公共政策的制定首先必须认定什么是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由社会问题转化而来。

社会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①一种客观条件或情况。

社会问题首先是某种客观存在的情况,当人们感到问题的存在时必定有某些具体的事实呈现在眼前,如出生率、人口数、犯罪案件等。

②它是被感知的。

一种情况事实上已存在,但不为人们所感知,仍不构成问题。

③它是大多数人所感知到的一种情况。

社会问题必定是公共问题,它必须涉及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并为他们所感知,而且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④价值、利益、要求的冲突。

⑤需要、受剥夺、不满足感的产生。

⑥团体活动过程。

政策问题往往是团体的冲突,只有通过团体或社会的多数人对问题一再界定的过程,才能产生一个为多数人认可的问题。

政策问题也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2.公共政策议程公共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政策议程通常分为如下两大类: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前者是指当公共权力主体体会到公众的公意性并趋同于公众的诉求时,该问题就成为一项公共政策问题。

后者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试图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3.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合法化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优化的过程。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可能是由立法机关的专业委员会来完成的,也可能是由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来完成的。

公共政策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不统一,但学科要素相同这一情况;弄清公共政策学的含义、学科要素、研究对象;弄清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这门学科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发展的情况。

本章重点: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与特征、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及表现。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一、公共政策学及其研究对象1.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及提出人2.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含义、特征和学科要素3.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二、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了解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掌握政策群和政策链以及政策一般。

三、学科诞生前的理论与方法的准备掌握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

四、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要求掌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要内容,决策科学的形成,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五、学科的诞生了解学科诞生的标志,掌握学科特点,特别是拉斯韦尔的贡献。

六、学科发展的新阶段了解对行为主义方法论的批评,重点掌握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七、学科的近期发展了解公共政策的建制化掌握课题选择的新取向,方法论的非科学取向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本章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和内容构成,掌握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与决定、决策等概念的联系,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本章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本章难点:国家、政府与公共政策关系、合理的政策结构。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掌握)公共政策是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策具有总括性和指导性,为决策、决定提供一定的原则;决策则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二、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掌握)(1)国家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七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涵、属性与分类一、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要弄清公共政策问题,就势必首先涉及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等概念。

1.所谓问题(Problem),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正因为这种差距,才导致很多紧张状态。

2.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公共问题(Public problem)和公共政策问题(Public policy problem)这三个概念的涵义较为接近,易于造成混淆。

对此,有学者曾从彼此概念外延关系上提出:三者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差异。

3.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称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1.关联性与公共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四、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1.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1)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决策者人数较少,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仅有几个。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德尔菲法的特点
1.匿名性
2.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思想沟通 3.德尔菲法的预测结果易于统计
(三)德尔菲法需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匿名原则
2.循环往复原则
3.控制反馈原则 4.团体回答统计原则 5.专家共识原则
(四)德尔菲法的步骤
1.设计意见征询表
自己身份的发现问题的方法,该类方法主要 有领导调研、新闻报道、统计分析、信访和 学术研讨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政策问题的来源
(一)发现问题的方法 2. 非公开方法
非公开方法是指调查者不表明自己真实身份
或调查的信息不公开的发现问题的方法,该 类方法主要有领导私访、内参、国际交流和 民意调查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 、什么是政策问题
(三)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
1. 三者的区别
2. 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
(1)引起重视
(2)得到表达
(3)付诸行动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 、什么是政策问题
(四)政策问题的含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
准则 议题范围的选择;禁止对别人的意见品头 论足;不分尊卑;发言要简练;不准私下 交谈;不能代替或宣读发言稿
第二节 政策问题研究的方法
2.专家会议法
(5)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第三,选择合乎要求的与会专家
专家的专业与议题对口;地位平等;核心成
员;遵循科学的步骤和顺序
头脑风暴法的一个经典案例
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 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 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 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 一个问题要想达到公众议程的程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1)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或至少也必须为公众所感觉。 • (2)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 (3)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
适当的关注。
•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入关切,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 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第1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 1、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
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点
• (1)关联性: 政策问题并非单独孤立地存在,事实上,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
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
• (2)主观性: 有些社会问题已存在,但公众对此的诉求却未得到重视,一些并不是最普遍
• 2)基本政策 通常是高层次的、大型的、长远的、带有战略性的政策方案。 元政策侧重于价值陈述,它为所有的政策提供价值评判的标准;
基本政策则侧重于目标陈述,为相关范畴内的
凡在元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范畴以外的政策,都可归入具体政策。
它的具体性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具体政策是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2)结构适度的政策问题 涉及一个或几个决策者;有限的替代方案;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映目标的一致
性;但结果是不确定的,也无法加以计算,从而误差的概率也无法估计。
3)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涉及许多决策者,效用相互冲突或末知,各种替代方案末知或不能渐进排序,结果 也末知。涉及许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由于利益上的相互冲突,很难在价值方面达 成一致。
• (4)动态性

第四章 政策问题形成及认定keyong

第四章 政策问题形成及认定keyong

4、按公共政策问题作用的范围
全国性问题:国家整体共同面对的问题 区域性问题:本区域独特问题 地区性问题:本地区独特问题
5、按公共政策问题的功能
指导性问题:对国家整体发展产生影响的问题 分配性问题:涉及各行业、部门、单位及成员资源调整、利 益分配的问题 限制性问题:对某些行业、部门、单位及成员资源、利益进 行限制的问题
(二)政策议程的类型 (科布和埃尔德)
1、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 提出政策 诉求,要求加以解决的政策议程 (新闻媒体起重要作用)
2、正式议程:(政府议程)
社会问题引起政府的关注,并列入政府正式讨论和认定的政策议程 (专业研究人员和政府决策人员起重要作用)
3、 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认定)要 经复杂的程序,是政策议程的建立过程
政策议程包含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二者处于不同阶段,有本 质不同。进入政策议程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美学者科布等提出政 策议程确立过程的三种模型
3、系统议程和正式议程的区别 (1)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政策问题发生的创始阶段 许多政策问题可 不涉及可行性解决方案 能不经过公众议程, 而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 体现众说纷纭特点 (2)正式议程:(政府议程) 政策问题认定、解决的实质议程,最后阶段 最终认定与政策问题有关的事实 采取具体方案解决 总结: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过程
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并非采用一种模型而是采用多种模型
本章小结
1、 公共政策问题是政策制定的起点
要解决社会问题,首先要确定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具 有关联性等特征。按不同标准,公共政策问题分为不同类型。
2、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来源)有多种因素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第一章一、公共政策的内涵:1. 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它们所共有的一般特征2. 是公共权力机关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3. 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4. 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是其三大要素;5. 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 .具有明确的方向性;7. 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8. 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二、公共政策的具体特征1、利益倾向性2、价值的取向性3、合法性与强制性4、过程性与阶段性5、政治性与公共性6、稳定性与变动性7、公平性与效率性8、时效性9、整体性10、多样性11、明确性三、公共政策的类型根据公共政策的作用特性1、改造型公共政策与调整型公共政策2、创新型公共政策与重申型公共政策3、鼓励型公共政策与限制型公共政策4、原生型公共政策与派生型公共政策四、公共政策的结构1、塔形结构(纵向结构)2、链型结构(横向结构)3、圈形结构4、网状结构5、矩阵结构6、群落结构五、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的区别问题:问题意识者主观意识中的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个体主观意志中的共同问题公共问题:社会问题中社会公众希望由政府加以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从效能和法律角度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共问题另外:1、社会问题外延最大;2、涉及社会上相当部分人或影响较大的社会问题才能成为公共问题;3、被政府和公共组织摆上议事日程上的公共问题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第二章一、政治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政治环境决定公共政策的政治性质2. 政治环境决定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3. 政治环境决定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二、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与作用1.政治文化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①是政策制定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②是制定公共政策所必须的政策信息的重要来源与重要组成部分;③是政策制定者必备的素质2.政治文化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作用政策制定主体、政策执行者、政策作用对象——较高程度的认同感——就会积极、认真地执行政策3.政治文化对政策评估的作用①政治文化是影响政策评估的最基本因素②政治文化是政策评估的重要依据4.政治文化在政策调控中的巨大功能是否进行政策调控,主要应看政策评估的结果如何,如果政策评估结果完美,就无需对政策进行调整。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问题的认定)【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问题的认定)【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策问题的认定一、概念解释1.公共政策问题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让某些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社会问题要列入政策议程,必须是那些被认为是很重大的问题,值得政府给予更多的注意,并依法采取政策行动加以解决。

2.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答: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首先通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其优点体现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灵活简洁。

具体操作中,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3.政策议程答: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学习目标了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严重性,但是只是关系到当事人,尚未影响到其他人。

当问题超出了当事人而影响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且,公众基于价值观念和自身的切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提出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的公意诉求时,问题就转化为了公共问题。

而当社会的权力主体体会到公众的公意性并趋同于公众的诉求时,该问题就成为了一项政策问题。

2.政策问题的内涵对于政策问题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迪里 (David Diry)在《政策分析中的问题定义》一书中说:“政策问题是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可以通过公共行动来追求的改善机会。

”1琼斯在1970年版的《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中认为,政策问题是一种人们的需要被剥夺或不满足,可由自己认定或他人认定,且要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2林永波、张世贤则认为,“所谓政策问题,乃是在一个社群中,大多数人觉察到或者关心到的一种情况,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规范或者利益相冲突时,便产生一种需要,受剥夺或者不满足的感觉,于是透过团体的活动向权威当局提出,而权威当局认为多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3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从政策意图的角度看,政策问题可以被定义为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需要或者不满足的某种条件或者环境,并为此寻求援助或者补偿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由受影响者直接从事,也可以由别人以他们的名义进行。

国内有学者认为只有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因而能进入政府议程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4陈振明认为,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5宁骚认为,在考虑政策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忽略两点:一是社会统治集团与社会多数民众在公共政策问题的认知上往往是有差异甚至相互矛盾的,有些可能并不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感知的问题却为统治集团的少数人所认识,因而也可能成为公共政策问题;二是公共政策问题尽管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然而并非都必须由政府亲自出面加以解决,有许多问题可由一1Willian N Dunn,Pb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94,p85. 2See David Diry,Problem Definition in Policy Analysis,Lawrence ,Ks: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84.3林永波张世贤:《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72页4桑玉成刘百鸣《公共政策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76页;5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4页些非政府的社会公共组织乃至政府委托的私人组织加以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4、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第四种权力,因为大众 传媒能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
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1)官方的研究机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民间的研究机构 3)大学的研究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与分析
一、界定与分析的实质
分析者试图以具体的术语构造问题,并提
出明确的问题陈述(或命题),使当事人或决 策者对问题的政治和技术方面有充分的了解。 如“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观念问题”
2、在问题界定中可提出如下问题 1)这种状况是如何产生的? 2)为什么它是一个问题? 3)谁认为它是一个问题? 4)解决方法是什么?
三、问题界定的步骤
问题分类较多,在此只谈两类:
1、按问题发生的社会领域
自然灾害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 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外交问题、
民族问题等。
2、按问题发生的区域
全国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地方性问 题等。
四、认清政策问题的意义
1)问题的认定是提出恰当方 案,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
2)问题的准确确认及其方案 的制定可以节约大量的政策资 源。
源短缺、金融危机等。
技术变革:技术伦理等 环境变化:沙漠化、雾霾问题 社会变革:城市化、失地农民
上述各种因素影响的关联性
2、国际原因
战争、经济竞争、 军备竞赛等。
全球化形成一国 影响的国际性。
南海问题之争。 钓鱼岛之争。

二、公共政策问题提出者
1、政府部门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
政府(部门)负有维护社会稳定,促 进社会发展的职责。
第九章 公共政策问题
/video/VSET100187397183/c96808f5a2cb4 1f5a98885d331e2168b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一、公共政策的概述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党和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或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任务,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和发布的、用以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行为准则或指南。

这个定义突出强调了四点: (1)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党和政府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一种政治措施或政治工具; (2)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3)公共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分配的问题,所有公共政策最终都表现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

因此,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如社会稳定、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 元政策:是指规范与引导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行为的准则或指南。

总政策:是指政策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的、对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局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政策。

也常常被人们称为"战略决策"。

基本政策:是指执政党和政府为维护和协调事关国家全局和整体利益的,而对社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发展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

具体政策:一般是指中下层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时期、特定范围,为解决特定问题所规定的行动目标、任务和准则。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 1.指导功能:公共政策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

2.协调功能:公共政策对公众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调节、调适功能。

3.控制功能: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种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

能从公共政策中获益的社会公众通常有以下几类:(1)与政府的主观偏好相一致的公众。

(2)能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公众。

(3)在社会中占大多数的公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1、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1)客观的事实或者问题情境; )客观的事实或者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 )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2、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 、 邓恩) (2)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问题(威廉 邓恩) )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问题(威廉·邓恩 结构优良政策问题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或几个政策的决策者, 结构优良政策问题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或几个政策的决策者, 数量很少的备选方案,政策制定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数量很少的备选方案,政策制定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估计 政策实施中也不会存在多大的风险, 政策实施中也不会存在多大的风险,对政策执行的结果可以进 行事先的预测与计量。 行事先的预测与计量。 结构适度政策问题的特点是政策的制定者也只有一个或少 数几个人,政策备选方案也有限, 数几个人,政策备选方案也有限,政策决策者也具有共同的价 值取向,但政策后果带有不确定性, 值取向,但政策后果带有不确定性,政策实施的结果也难以精 确计算。 确计算。 结构不良政策问题的特点是涉及的决策者较多, 结构不良政策问题的特点是涉及的决策者较多,提出的政 策备选方案也较多,政策决策者之间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冲突, 策备选方案也较多,政策决策者之间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冲突, 政策结果难以计量,不确定性大。 政策结果难以计量,不确定性大。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教材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教材313页) 页 1、有哪些因素阻碍着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进入 、 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 2、对于该问题,你有何政策建议? 、对于该问题,你有何政策建议?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1、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詹姆斯·安德森: 詹姆斯 安德森: 安德森 从政策意图的角度来看,政策问题可以被定义为: 从政策意图的角度来看,政策问题可以被定义为:引起社会 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的某种条件或环境,并为此寻求援 上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的某种条件或环境,并为此寻求援 助和补偿的活动 的活动。 助和补偿的活动。 威廉·邓恩: 威廉 邓恩: 邓恩 有待实现的需要、价值或机会,不论其是怎样确定的, 有待实现的需要、价值或机会,不论其是怎样确定的,都可 以通过公共行为实现。 公共行为实现 以通过公共行为实现。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3、 头脑风暴法 、 头脑风暴法( ),又称脑力激荡术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 ),又称脑力激荡术、 脑力激发术等。该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 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 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人, 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人,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政策 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 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 阶段: 头脑风暴法一般要包含如下 阶段: (1)组建团体 ) 头脑风暴团体成员的选择应是了解该问题的专家学者, 头脑风暴团体成员的选择应是了解该问题的专家学者,或 与该问题密切相关的利益当事人。 与该问题密切相关的利益当事人。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与影响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加速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政治领导、危机事件、抗议活动、 政治领导、危机事件、抗议活动、传媒曝光 (2)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政治原则、价值体系的排斥、政府体系的封闭、 政治原则、价值体系的排斥、政府体系的封闭、 承受能力不足、 承受能力不足、表达方式的失当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3、 头脑风暴法 、 (2)意见产出 ) 严格区分政策问题意见的产生与评估, 严格区分政策问题意见的产生与评估,政策问题意见产出 时不进行过早的批评和辩论,以免抑制团体激烈的讨论, 时不进行过早的批评和辩论,以免抑制团体激烈的讨论,讨论 气氛应尽可能地保持开放和随意。应尽量激发出很多意见, 气氛应尽可能地保持开放和随意。应尽量激发出很多意见,还 应鼓励和容忍一些看似离谱的看法。 应鼓励和容忍一些看似离谱的看法。 (3)意见评估 ) 所有的政策问题意见产出后方进行评估。 所有的政策问题意见产出后方进行评估。 (4)意见排序 ) 政策问题意见评估结束后, 政策问题意见评估结束后,应对所提出的政策问题意见进 行排序,同时编制有关政策问题定性和解决方面的计划方案。 行排序,同时编制有关政策问题定性和解决方面的计划方案。
公共政策学
(第四讲) 第四讲)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教育学院 吕杰昕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要想成功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对正确的问题找 要想成功地解决问题, 出正确的答案。 出正确的答案。我们经历失败常常更多地是因为解 决了错误的问题, 决了错误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我们为正确的问题找 到了错误的答案。 到了错误的答案。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2、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 、 邓恩) (2)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问题(威廉 邓恩) )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问题(威廉·邓恩 问题的结构 要素 结构优良 决策者 备选方案 一人或数人 有限 结构适度 一人或数人 有限 一致 结构不良 许多 无限 冲突 未知 不可计算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2、类别分析法 、 原则: 原则: (3)相互排斥性 ) 同一层级的类目之间必须相互独立并排斥。 同一层级的类目之间必须相互独立并排斥。每一问题对 象只能被归入一个大类中的一个细类。 象只能被归入一个大类中的一个细类。 (4)一致性 ) 每一层级的分类标准应该统一, 每一层级的分类标准应该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分类交叉 问题。 问题。 (5)层次分明性 ) 每一层级的分类标准应该清晰,而不应混乱不堪。 每一层级的分类标准应该清晰,而不应混乱不堪。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1、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林水波: 林水波: 公共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觉察到的,与他们的价值 价值目 公共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觉察到的,与他们的价值目 标相冲突的、从而利益被剥夺、必须向权威当局提出的、 利益被剥夺 权威当局提出的 标相冲突的、从而利益被剥夺、必须向权威当局提出的、当局 权限范围内可以采取行动来解决的社会问题 认为在其权限范围内可以采取行动来解决的社会问题。 认为在其权限范围内可以采取行动来解决的社会问题。 张金马: 张金马: 公共政策问题乃是通过个人与团体提出的、 公共政策问题乃是通过个人与团体提出的、属于政府某些部 权限范围之内的 能列为政府议程 范围之内的、 政府议程的 必须采取行动 行动的社会 门权限范围之内的、能列为政府议程的、必须采取行动的社会 问题。 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 法
1、边界分析法 、 步骤: 步骤: (3)边界估计 ) 可以利用积累频率分布图, 可以利用积累频率分布图,弄 清问题的特征。 清问题的特征。图中横轴表示 被调查对象, 被调查对象,纵轴反映的是问 题要素,如思想、假说、变量、 题要素,如思想、假说、变量、 目标等。 目标等。随着被调查者所提出 的新问题数量的变化,曲线就 的新问题数量的变化, 会呈现不同的走势, 会呈现不同的走势,起初会直 线上升, 线上升,到了一定的阶段则呈 现水平态势。 现水平态势。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4、 假设分析法 、
假设分析法( ),是一种旨在将相 假设分析法(Assumption Analysis),是一种旨在将相 ), 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 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 它比上述所有分析方法都具有综合性, 它比上述所有分析方法都具有综合性,更适合于处理结构不良 的问题( 的问题(即各种解决方案所依据的假设之间有尖锐冲突的政策 问题)。因此,这一方法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因此 问题)。因此,这一方法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弄清分析人员 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各自对问题所做的基本假设; 、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各自对问题所做的基本假设;比较和评 估这些假设; 估这些假设;检视假设以及假设推论的政策问题在逻辑上的推 演性;获得一项崭新的政策。 演性;获得一项崭新的政策。
(Russel L. Ackoff,Redesigning the Future: A System , Approach to Social Problem,New York:Willey, 1974) , : )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二、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与影响因素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四、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误差
1、边界分析法 、 步骤: 步骤: (1)饱和抽样 ) 通过多重阶段的抽样尽可能广泛地获得人们对政策问题的各类 观点。最初可以从一组或一群人开始, 观点。最初可以从一组或一群人开始,详细了解他们对有关政 策问题的观点及其差异。如此连续进行很多组人群的抽样调查, 策问题的观点及其差异。如此连续进行很多组人群的抽样调查, 直到不再有更新的意见为止,以尽可能实现饱和抽样。 直到不再有更新的意见为止,以尽可能实现饱和抽样。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2、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 、 (1)分配型、管制型与再分配型(Theodore J. Lowi) )分配型、管制型与再分配型( ) 分配型问题是把物品和服务、 分配型问题是把物品和服务、成本和义务分配给社会中特定 群体而引发的政策问题。(针对全体社会成员, 。(针对全体社会成员 群体而引发的政策问题。(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社会福利和公 共卫生领域的政策问题最为典型) 共卫生领域的政策问题最为典型) 管制型问题是政府等管制者设定明确一致的管制标准与管 制规则, 制规则,对目标团体从事某种活动或处理不同利益的行为加以 限制所引发的政策问题。(污染管制、交通管制、外汇管制) 。(污染管制 限制所引发的政策问题。(污染管制、交通管制、外汇管制) 再分配型问题是政府将某一目标团体的利益或义务, 再分配型问题是政府将某一目标团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 给另一目标团体享受或承担所引发的问题。(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给另一目标团体享受或承担所引发的问题。(个人所得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