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概论
急诊医学概论
Time is life
23/100
急诊的工作特点
工作环境差 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 无休止的夜班 面对的病人危重 医护人员总体收入偏低 精神压力大 病人需求、社会舆论、同行竞争、医院晋级 结果是大量急诊医护人员改行…
Time is life
24/100
Time is life
25/100
Time is life
48/100
医院急诊室和急诊科
急诊室(Emergency Room)的基本设置 预检分诊、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诊室 急诊输液室、急诊监护室、急诊辅助部门 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的任务 常见急诊病人(90%)急、危重症病人(5-10%) 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教学培训、管理和科研 急诊科的管理 急诊专业队伍的建设
总原则: 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 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 急救与呼救并重 战 争 运输(H) Time is Life
10-20分钟 1小时 6小时 >6小时
Time is life
死亡(%)
8.5 5.8 2.4 1.7
白金时间 黄金时间 白银时间 白布单时间
一战 二战 美军侵朝 美军侵越
52/100
ICU设置及仪器设备
500张床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综合性ICU ICU床位占总床位的1%~2% 一个ICU8~12张床 每张床占地不小于20平米,以25平米为宜 床位间隔大于1.5cm。 床头留60cm空隙,病床配有脚轮及制动装置。 每张床的天花板上设有天轨,其上有可以自 由移动的吊液装置及围帐。 温度24±1.5℃,相对湿度50%-60%。
Time is life
45/100
院前急救的内容
急诊医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概论一、急诊医学的概念与范畴(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救(手术)、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现场急救(first aid)、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危重病、儿科急诊、灾害救援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
急诊医疗的主要任务是对不可预测的急危重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己认为患有的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传统认为,急诊是紧急救治的过程和医疗的前期阶段,仅对住院前患者的伤、病情简单评估,经专科会诊及初步处理后,再收入院进行治疗。
现代医学对创伤、疾病早期发展影响临床预后认识的深入,公众对急诊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需求的日渐提高,医疗技术的快速进展,都要求在致伤或发病早期快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如现场基本生命支持,止血,包扎,固定,镇痛,液体复苏,抗感染初始治疗,确定性手术,早期冠状动脉再开通等。
目的是在“黄金时间”内抢救生命,控制病情发展,保护器官功能,争取良好的临床预后。
所以,集中人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资源来发展急诊学科,对提高社会和医疗机构急诊医疗水平和急救反应能力至关重要。
“急诊”与“急救”经常被混用,含义却有所差别。
急诊医学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更突出对急危重病(症)、创伤及伤害急性发生和(或)加重过程中特殊规律的探讨研究和救治措施,如现场急救、安全转运、医院急诊及对危重症的器官功能支持。
目前医院急诊中大多数患者并非都是真正需要紧急救治的危重患者。
而在院前急救中,特别是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往往需要调动全社会总的救助资源,涉及政府部门、交通、通讯、消防、公安以及军队等方面的通力协作。
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判断、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
急诊医学概论
急诊医学概论陆一鸣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跨各临床专业的学科,它既有本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紧密相连。
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
它主要是研究如何最大可能将急性严重伤病人员从死亡的边缘迅速抢救回来,并降低他们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因此急诊急救工作的及时、妥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急性病人的安危和预后。
它的状况,也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医疗预防水平。
急诊医学的发展史与现状世界上急诊医学发展最早的是美国。
美国人发现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中受伤士兵由于战场和途中的及时急救,其存活率大大高于因车祸而送至缺乏专业急诊医师的医院急诊室的病人。
于是1968年成立美国急诊医师协会(ACEP),1972年美国国会颁布加强急救工作法案。
1979年急诊医学正式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并成为美国各医学院校医科学生必修课程。
全国有急诊医师进修学院,各省、州卫生当局下设急诊医疗服务办公室,负责计划和组织对危重病、创伤、灾害等特发事故进行急救并提供技术援助,并且负责领导、培训和考核急救工作人员。
全国急诊医师实行全科医师制,目前每年有25000急诊医师在全国6000多个急诊室为约1亿名急诊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院前急救医疗技师(EMT)进行国家登记与考试。
全国划分为304个急诊医疗体系行政区,并相互联结成急救网。
日本的急救中心可通过电脑和无线电通讯与警察署、消防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中心血库进行紧密联系,可随时了解急诊病人应诊的科别,是否需要急诊手术及急救医院空床情况,以便使急诊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合适的医院获得治疗。
英国全国有140多个处理急诊的专业医疗机构,英国皇家医学院设置急诊医学专业课程,全国统一呼救电话号码为"999"。
急诊室、急救中心实行全科医师制,全面电脑化管理。
法国的院前急救工作全由以麻醉医生为主的医师负责,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5",急诊病人打了呼救电话,由值班医生判断病情后决定派何种救护工具到现场抢救。
急诊医学课件:急诊医学概论
急诊抢救室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1
急诊抢救室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
急诊抢救室应配备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护 人员,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救治。
3
急诊抢救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 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水平。
05
急诊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技巧
急诊患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3
转运后治疗
继续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
06
急诊患者的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
急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恐慌和恐惧
急诊患者常常因为病情的突发性和 严重性而感到恐慌和恐惧。
焦虑和不安
由于病情的不确定性和等待治疗的 过程,急诊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不 安。
抑郁和绝望
一些急诊患者因为病情严重或者治 疗过程漫长而感到抑郁和绝望。
急诊医学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医生的临床思维 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急诊医学教育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 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教学 效果和质量。
急诊医学教育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的规范化
…
建立全国性的急诊医学教育标准和 规范,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资源的建
设
加大对急诊医学教育的投入,提高 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急 诊医学教育。
优化急诊医学教育内容与实
…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内容与实际临床 需求的衔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 实用性。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的学科建
…
积极推动急诊医学教育的学科建设 和研究,为急诊医学的发展提供强 有力的支撑。
急性发热
急诊医学概论课件
通过徒手心肺复苏术、气道管理等技术手段,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
高级生命支持
应用药物、电击除颤等措施,进一步恢复患者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
危重病评分与监测
APACHE评分
评估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 和预后,指导临床决策。
SOFA评分
反映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 的程度,有助于判断病情 恶化和预后。
监测手段
急诊医学的特点与重要性
特点
突出急性、突发性、多学科交叉、时 间紧迫等特点,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快 速判断和果断处理的能力。
重要性
强调急诊医学在挽救生命、降低伤残 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 作用,以及在社会公共卫生体系中的 地位。
急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内科、外科的关系
说明急诊医学与内外科在疾病谱、诊疗手段等方面的交叉 与协作,如急性心梗、脑卒中等疾病的急诊救治。
包括心电图、动脉血气分 析、乳酸水平等,实时了 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机械通气技术
适应症
用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等患者的呼吸支持。
通气模式
包括辅助控制通气、同步间歇指 令通气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
适的通气模式。
参数设置
调整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 度等参数,实现个体化通气治疗
。
急性中毒救治技术
外伤与中毒急诊
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是指由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导致的身体组织严重损伤,可能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需要紧急救治。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大量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的中毒原因包括食 物中毒、药物中毒、工业毒物中毒等。
04
急诊医学中的关键技术
复苏技术
急性呼吸衰竭
急诊医学概论
一,急诊医学概论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疗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急诊医学的核心治疗评估处理预防诊断治疗急救任务内容内容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现场初级抢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突出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治和组织管理技术涉及掌握熟练各项急救技术,并有效使用培训培训非专业人员或普通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鼓励参与突发伤病的自救互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二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发展模式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1. 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3. 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4. 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5. 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院前急救技术指标的评价可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量需求院前急救需求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抢救时间急救转运时间效果院前急救效果医院急诊(hospital emergency)1.处于医院医疗的第一线,承担24小时不间断的各类伤、病员的急诊和紧急救治2.医院急诊的能力及质量是医院管理、医护人员素质和急救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生命垂危患者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有致命危险危重者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普通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非急诊患者危重病监护(critical care)在急诊抢救区内具有完备抢救和监护的功能,即抢救床单位有完备监护设备,能进行生命及器官功能有效支持急危重症患者特点1.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2.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1.医院分别成立急诊科多采取分诊和专科支援方式解决临床急诊的医疗问题2.急诊学科概念逐渐形成,自主型急诊发展模式形成解决大多数的急诊内、外科问题;对急诊危重症、创伤的初期评估和处理,行危重症监护和器官功能支持3.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急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成立,由专科基地培养急诊医师纳入考核及准入制度,急诊人员的专科化,解决临床急诊问题急诊“救人治病”原则病情多变且复杂很难明确临床诊断病情危急,重点在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治病”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断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急诊“救人治病”原则抢救黄金时间确定诊断病因治疗综合分析急诊医学探讨当多个器官功能共同发生障碍时机体反应的新规律侧重功能急诊医学将机体分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可能与器官相关也可能跨越解剖器官逆向思维急诊考虑问题顺序:生命危险吗?可能的原因?原发病性质和部位?注重对急症判断和紧急处理时限紧迫急诊医学强调“时间窗”的概念急诊教学的特点及方法评估判断抢救 v再评估急诊医学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将敏锐和关注作为一名急诊医生的专业品质来注重培养急诊遵循的流程评估评估A ——气道 B——呼吸 C——循环如有生命危险立即抢救判断无论是否能即刻做出临床的诊断最重要的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抢救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再评估救治中继续观察病情变化、重复评估治疗效果常用急救技术紧急气道开放咽插管(口咽通气)气管内插管环甲膜穿刺术昏迷呕吐窒息 迅速侧俯卧位、拍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二,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定义心搏骤停是指心脏由于本身的病变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心室纤颤(vf) 、或心电停止或心肌电—机械收缩分离导致心搏突然停止,有效泵血功能丧失,若不及时复苏,将引器官组织严重缺血、缺氧,甚至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死亡。
01 急诊医学概论
普通公民
血液中心
区域 急救医疗 信息中心 “120”
各级医疗机构、 急救中心、急诊科
消防(119)
公安(110)
信息发布
院前急救Ⅰ
• 以群众性心肺复苏为中心的常见急救培训,教育 并积极参与自救互救(现场急救),提高公民文 明素质。 • 建立急诊救护、求助“120”概念。 • 在人员聚集地(机场、车场、集合地)配AED。
院前急救Ⅲ
• 伤员搬送工具——车、飞机、船。 • 救护车强调,快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急救,而 后边急救边搬运,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 • 救护车:齐全警示设备,可靠通讯器材(包括 GPS)。 • 车内急救设备:“急救法”统一规定。 • 车内急救药品:“急救法”统一规定。 • 大型车(移动ICU):生命监护仪,供氧及人工 呼吸机、心肺复苏、心脏按压、AED和齐全急救 药品等。
以科室为中心
眼科 其他 外科 耳鼻喉科 妇产科
神经科 内科
骨科 儿科
急诊科Ⅱ
• “急诊科” 由专职管理体系,由专职急诊科医师 (emergency physician),开展急诊临床、教育、 科研,接受临床各科派员轮转,或电话呼叫到急 诊科参加抢救——参加到急诊科为主的临床工作 中。
以急诊患者为中心的急诊科
眼科 其他 外科
妇产科 耳鼻喉科
神经科 内科
骨科 儿科
急诊科Ⅲ
法定设施 预检(triage)挂号(信息,统计); 抢救室、扩创室、留观室、补液室、急诊ICU (EICU); 急诊病房,康复; 急诊化验; 急诊药房; 急诊心电图、超声波、X线摄片和CT等急诊影像 诊断系统。
急诊科Ⅳ
• 急诊绿色通道——由预检室统一指挥,接院前通 知,对危重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直接进入急 诊抢救室,先抢救后挂号、付费。 • 医院配备急诊护师,先行急救,再呼叫医师,也 可由专职医师先行急救。 • 必要时呼叫有关科室。
急诊医学概论课件
急救药物使用涉及多种药物类型,如心血管药物、呼吸系统 药物、镇痛药等。在给药过程中需遵循及时、准确、安全的 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合理选用。
其他常用急救技术
总结词
除心肺复苏术和急救药物使用外,急诊医学诊疗技术还包括其他常用急救技 术,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详细描述
这些常用急救技术对于控制出血、防止感染、保护受伤部位及减轻痛苦具有 重要意义。同时,这些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为患者赢得 宝贵的救治时间。
疼痛
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 调定点上移,产热大于散热,出现散热减少 的现象。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损伤组织接触 的的主观感受,疼痛部位常伴随局部运动障 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呼吸困难
急诊常见体征
机体在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主 观感受。
血压、脉搏、体温、呼吸频率等。
急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3
急诊医学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内科学、 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
急诊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急诊医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当时医生开始意识到需要 专门处理突发事件。
02
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第一批急诊室,并开始培训专门的急诊
医生。
现代急诊医学在20世纪中叶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医疗系统中
03
迅速发展。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及挑战
发展不平衡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不平衡,一些大城市的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建设 相对完善,而一些基层医院和农村地区的急诊科存在资源不足的 问题。
急诊科医生压力大
由于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医生的工作压力很大,存在 人才流失的问题。
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急诊医学定义概论
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的定义: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性病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尽管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
生存的本能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了急性病或受了意外创伤时,需要立刻找医师诊治,以减少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其重要性,正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医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
迄今对“急诊医学”尚未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明白急诊医学的任务与体制,急诊科的作用,急救模式究竟是什么十分必要。
本讲座就急诊医学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宣传急诊医学,对急诊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虽然已有共识,急诊医学是在临床急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但迄今尚未见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急症是急性病症的简称。
指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或急性意外损伤等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的病症。
急诊是指紧急地或急速地对急症病人进行诊断、评估、鉴别诊断、抢救和治疗的医疗过程,就是紧急的求诊医治。
急诊医学概论
社区急救网络建设几点建议(1)
一、建立适应我们现状朝向国际先进的社区急 救网络建设框架
发展以120的急救网络为平台,在这 个平台上建立“社区大众自救互救---社 区医院急救---中心医院标准急救”的三 级 体 系, 也 只 有 形 成 : “ 全 民 大 众 ---120网络----医院救治”才能形成一个完 整的国家急救体系,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以 国家为整体的急救效能,以改进我国的社 区急救水平,与国际接轨。
• 危重病急救医学的业务范畴在参
考1991年美国危重病学会制定的
危重病医学优先研究22种疾病的
基础上,1996年上海市卫生局也
颁布了红头文件,规定15种危重 病急救医学病种为ICU的收治范 围。
•2001年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
制中心和上海市重病专业
委员会制定的危重病急救医 学范围包括的20种疾病为:
•
基础生命支持:
什么是基础生命支持(BLS) 和 基 础 创 伤 生 命 支 持 (BTLS)? 把有效的初步急救措施,以 最快速度送到病、伤人员身边 维持他的生命。
•急诊医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是挽救急危重病、伤人员于濒危状
态,或从死亡线上把他们抢救过来, 期间 防止急病、伤员病情或伤情 恶化。换言之,即尽量降低急病、 伤人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急诊医学
Emergency medicine
第一章 急诊医学概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edicin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ngdu Hospital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
急诊医学概论1-1 绪论
Page ▪17
17
三、急诊科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1.急诊科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处置能力
2.根据各地区情况急诊急救方向应各有侧重
3.建立大急诊概念
4.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保障无缝隙救治
5.加强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实现院前急救、急诊及各专
Page ▪26
26
五、急诊病情评估的方法学(1)
急危重症
包括急症与危重症两个层面
对急症与危重症的预测,既有共性,也有特性
“预测”主要包括评估严重程度和评价预后
✓ 对急症“预测”更倾向于危险分层的评估,目的是对急 症患者采取更为积极的干预措施
✓ 对危重症“预测”则是动态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患者面 临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并指导治疗措施的恰当选 择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1973 创办了专门的急诊医学杂志 1979 国会颁布《急救法》,建立急诊医疗体系
Page ▪5
5
一、急诊医学发展史(4)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史
1986年10月
全国急诊医学学 会筹备组在上海 组织召开了第一 次全国急诊医学 学术会议
1986年12月
中华医学会常委 会正式批准成立 中华医学会急诊 医学分会
33
五、急诊病情评估的方法学(8)
非急症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一般情况好
➢上呼吸道感染、胃炎、泌尿系感染等 ➢遵循先诊断后治疗的原则,可以稍缓处理
风险发生率低
Page ▪34
34
五、急诊病情评估的方法学(9)
急危重症病情评分
根据疾病的一些重要症状、体征和生理参数等进行 加权或赋值,从而对其严重程度乃至预后包括面临 死亡的危险进行量化评价
急诊医学课件:急诊医学概论
时间紧迫性、病情多样性、医疗 团队协作。
急诊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起源
早期的急诊医学起源于战争时期的战地救护,随着和平时期 的发展,逐渐演变为针对各种急性疾病的医疗救治。
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急诊医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且备受重视的医学 专业,拥有完善的救治体系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在国内,近 年来急诊医学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各大医院纷纷设立急诊科 ,并不断完善相关设备和人员配置。
04
急诊医学中的关键技术
复苏技术
基础生命支持
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氧气疗法等,用于恢复患者基础生命功能。
高级生命支持
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药物、电除颤等手段,进一步稳定患者病情。
创伤救治技术
要点一
止血技术
包括直接压迫、止血带、止血纱布等方法,迅速控制外伤 出血。
要点二
骨折固定技术
运用夹板、绷带等材料,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避免 进一步损伤。
VS
急性阑尾炎
阑尾的急性炎症,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麦氏点压痛等。急诊治疗主要是手术切 除阑尾。
其他常见急症
创伤
包括交通事故、跌倒、刀伤等,可能导致骨折、内脏损伤、出血等。急诊治疗包括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等,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中毒
由于误服、自服或意外接触有毒物质,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昏迷等。急诊治疗包括清除毒 物、使用解毒剂、支持治疗等。
常用诊疗技术
熟练掌握常用的急诊诊疗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置 管等。
急诊医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
团队协作意识
树立团队协作意识,认识到每个成员在团队中的 重要作用,形成互信、互助的团队氛围。
急诊医学总论精品医学课件
紧急处理与抢救措施
紧急处理
对于危及生命的患者,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心肺复苏、止 血、抗休克等。
抢救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气管插管、心电监 护、输液等。同时,及时联系相关科室或上级医生进行会诊 和治疗。
04
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 助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呼 吸衰竭及原因。
到达接收医院后,与接收医院的医护人 员交接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用药等
情况。
交接护理记录
将患者的护理记录交接给接收医院的 医护人员,以便接收医院了解患者的
病情和护理情况。
交接药品和设备
将患者使用的药品和设备交接给接收 医院的医护人员,并说明使用方法。
完成交接手续
完成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接收医院 。
06
根据患者病情和转运距离,选择合适的转 运工具,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通知接收医院
准备必要的药品和设备
提前通知接收医院患者的基本情况、预计 到达时间等信息,以便接收医院做好相应 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准备必要的药品和设备, 如氧气、心电监护仪等。
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与观察
保持患者舒适
在转运过程中,尽量保持患 者舒适,避免过度颠簸或摇 晃。
治疗效果。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01
02
03
04
指挥调度
通过高效的指挥调度系统,确 保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
监护等环节的顺畅运行。
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信息 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
率。
团队协作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和沟 通,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急诊医学概论
感染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 手术史、免疫状态等, 评估感染风险并采取相 应预防措施。
重症患者的治疗策略与护理措施
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 物治疗、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 支持和辅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 恐惧情绪。
发展历程
急诊医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欧洲,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急救体系的 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医 学专业。
急诊医学的重要性
01
应对急性疾病
急诊医学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如心肌梗塞、 中风、外伤等,挽救患者生命。
02
缓解医疗资源压力
通过有效的急诊处理,可以缩短患者的留观时间,提高医 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06
持续心肺复苏
以30:2的按压/通气比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或患者出现自主循环。
气管插管术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和体型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导管。
准备插管器械和药品
备好喉镜、导管芯、牙垫、胶布等器械,以及必要的急救 药品。
患者体位准备
将患者头部后仰,使口、咽、气管处于同一直线上。
急诊科
医院内专门负责接待和处 理急性疾病和突发事件的 医疗部门。
急救网络
由急救中心、急诊科、基 层医疗机构等组成的协同 救治网络。
急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优势
及时性
专业性
综合性
能够快速响应患者需求, 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
拥有专业的急救团队和 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 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服务。
急诊医学概论
THANKS
感谢观看
院内绿色通道
建立院内绿色通道,实现患者从急诊科到相关科室的无 缝衔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急诊医疗团队建设与沟通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加强急诊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 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模 式,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的医疗 服务。
团队培训与能力提升
定期开展急诊医疗团队培训和技能提 升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 应急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 力。
急诊医疗质量管理
质量评估指标制定
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制定科学、客观、量化的质量评 估指标,包括急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平均急诊停 留时间等。
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通过实时数据监控和定期质量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急诊医疗质量。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
院前急救体系
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包括急救网络布局、急救 通讯系统、急救车辆调度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 效的急救。
02
急诊医学基础知识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01
02
03
院前急救
提供现场急救、转运和指 导患者家属自救。
院内急救
在医疗机构内进行的急救 措施,包括诊断、治疗和 手术等。
重症监护
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救 治,包括心肺复苏、器官 功能支持等。
急诊医疗资源与设备
医疗团队
由医生、护士、技术人员 等组成,具备丰富的急救 技能和经验。
急诊医学不仅关注患者的生命,还关注患者的痛苦。对于那些遭受急性
疼痛或创伤的患者,急诊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止痛和缓解措施,以帮助患
者度过难关。
03
预防并发症
急诊医学在处理急性病患者时,不仅关注当前的问题,还着眼于预防未
急诊医学概论
4、依附型模式:以重庆市为代表 急救中心挂靠在某一医院,全市的120 急救电话设在该医院内,急救中心实际上 为某一医院的一部分,绝大部分为某医院 服务,部分担负急救现场距离本医院较远, 不适合本医院收治或者病人和家属不愿入 住的病人。
优点:随车医师的诊疗水平有较多提 高的机会,本医院内部院前院内急救能较 好的结合,通信、救护车辆、急救仪器设 备容易得到医院的 重视而更新。 缺点:建立时的投入较多,与其他医 院容易产生矛盾,其他医院会认为“好收 治的病人自己收,不好收的病人推给人 家”。
六、目前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 1、营运成本高,资源共享不足; 2、急救人员缺乏; 3、急救技术力量薄弱; 4、急救设备简陋; 5、通讯设备落后; 6、急救药品匮乏; 7、管理松散混乱。
第二节 医院急诊科急救
医院急诊科(室)是EMSS体系中最 重要的中间环节,也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 线,急诊科的应急能力和急救医疗水平综 合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管理、医疗水平和特 色。
一、收治范围 1、急性心肌梗死、各类心血管疾患所致 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 2、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肺复苏术后、 ARDS、严重休克、急性中毒、电击伤、严 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3、各种重症手术后、多发性、复合伤等。 4、非收治对象。如:脑死亡、急性传染 病、晚期恶性肿瘤、无急性症状的慢性疾 病。
三、院前急救的原则与内容 <一>原则: 1、立即使患者脱离危险区; 2、先复苏后固定; 3、先止血后包扎; 4、先重伤后轻伤,先救命后救伤; 5、先救治后转送; 6、急救与呼救并重; 7、加强途中监护与救治。
<二>环系统功能; (3)各种创伤的止血、包扎和固定; (4)解痉、镇痛、止吐、止喘和止血等对症处 理。 2、搬运 采用安全稳重的搬运方法尽快把伤病员搬上 救护车或病床,常用担架 3、运输 要求快速、平稳、安全。
急诊医学概论课件
VS
详细描述
急诊医学对医疗设备的需求较高,但现实 中常常存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为解决这一 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医疗 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提高设备的数量和质 量;二是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 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三是合理规划 和分配设备资源,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药物不足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总结词
急诊医学面临药物不足的挑战,需要采取有 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
详细描述
急诊医学对药物的需求较高,但现实中常常 存在药物不足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可 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药物的引进和储 备,提高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二是加强药物 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三是合理规划和分配药物资源,提高药物 的使用效率。
稳定病情
在转运病人之前,应采取 必要的紧急措施,如止血 、心肺复苏等,以稳定病 人的病情。
安全转运
在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下 ,将病人转运至急救站或 医院急诊室。
急救转运流程
01
评估转运风险
在转运病人之前,应对病人的病 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转运 ,并制定相应的转运计划。
02
03
准备转运物品
实施转运
紧急手术成功案例分析
总结词
紧急评估、快速手术、术后监护
详细描述
对一名肠穿孔患者进行紧急手术,急救团队迅速评估病 情,实施手术修补穿孔,术后进行严密监护和对症治疗 ,患者恢复良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01
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能够自动识别心律失常并给予电击
除颤。
氧气面罩和氧气瓶
02
用于给患者提供氧气,尤其在呼吸衰竭或窒息等紧急情况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卫生规划: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 管理
就近、安全、迅速、有效原则,急救网络 原则上一个城市一个急救中心(站) 未覆盖县、县级市可建独立急救站
未经批准,任何机构、组织、个人等不得使用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中心(站)” 名称,并从事院前急救工作
“120”唯一院前急救特服号码,任何医疗机构 不得擅自设置任何其他形式的急救电话
体现政府职能、公益型,财政经费支持
不能局限于单纯转运病人,提高现场医疗急救、 途中监护水平和能力
科学设计急救网络,解决急救不急、反应时间过 长、急救半径过大等问题
结合“医院管理年”,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急救 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队伍
急诊医学绪论
内科学教研室
概论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
各临床专业的学科。
概论
研究的对象:发生外伤和突发医学问题 的病人;
研究的内容:病人的转运、分诊、初步 评估、稳定、诊断、治疗和预防决策。
美国急诊医学发展史
1968年成立急诊医师协会 1972年颁布加强急救工作法案 1979年急诊医学被正式确立为一门独立的
全免费。
英国有140多个处理急诊专业的医疗机构,
呼救电话:999
法国:具有现代化的监护急救设备的监护
性救护车,可现场急救。呼救电话:15
组建急诊医学最早的国家之一,组成急救
网络系统有全球性,凡参加网内的法国人
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意外,可向各地区呼 救,立即直升机及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 送回巴黎。
学科,各医学院校医科学生为必修课 高层次急救是移动式ICU或称伞降救护
急救电话:911
日本急诊医学发展史
1973年成立急诊医学会,急救中心可通过电脑 和无线电通信与警察署、消防局二、三级医疗 机构进行密切联系。
1982年规定每年10月10日为“急救日”。由普
及委员会对中学生及居民进行教育。 每3万人装备1台急救车,急救系统为国家拨款,
重症监护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各有关专业急诊 知识和技术,对危重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监测 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也是对病人实施集 中管理、强化监护与治疗的区域,是危重病 医学理论的实践场所。
重症监护
危重急诊患者在急诊初步抢救后, 需要通过严密监测,对危重患者器 官系统功能进行全面的动态观察和 评估,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特别是针对急性中毒、复合外伤、 失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等。
(二)复苏学 1.基础生命支持(ABC):院前急救。 2.进一步生命支持(DEF):院内急救。 3.延长生命支持: 主要为脑复苏。
(三)危重病医学 主要包括心搏呼吸骤停、休克、各系统的危重病 和多器官衰竭。
(四)创伤学 1995年我国交通事故7万人,伤残20万人。 救治原则:早期处理,先“救”后“查”
急诊病人的评估
即死与非即死;致命与非致命; 器质性与功能性;传染与非传染。
急诊室多任务时病人处理原则
一、进行多任务处理的基础 1.扎实的业务基础 2.充沛的精神和体力状态 3.急诊用品和设备处在最佳状态 4.团队合作精神 5.建立各种危重症的处理流程 6.建立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 (First aid )
现场急救 院前急救
途中急救
院前急救特点
情况紧急 ;急救条件较差 病种涉及多科 ;体力消耗较大 对症急救是主要任务
先 “救” 后“送”
院前急救任务 120
1.对呼救伤病人进行现场急救和运送 2.灾难或事故时对伤员的院前急救 3.急救网络中的通讯联络 4. 重大任务救护值班 5.急救知识的普及
信息建设 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与红十字会合作,群众自救、互救等初级救 护知识、技能培训
急诊病人的接诊
急பைடு நூலகம்接诊工作的特点 患者的数量与流量 病情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信息缺乏及治疗手段和处置方法的限制 涉及法律问题
急诊病人的信息收集
先行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反复与准确性原则 多渠道原则;收集与分析相结合原则
急诊医学的专业特点
急诊医学与其他二级临床学科区别; 急诊医学尤其强调时间的紧迫性; 急诊医学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的特殊性; 急诊医学余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系
密切; 必须具备团队精神; 培养我国急诊医学专科医生任务的艰巨性
急诊医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初步急救) 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
(五)急性中毒 (六)灾难医学 自然灾难和人为自然灾难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急诊医学的服务范围不只是局限于院内, 而是涵盖了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内 急诊及加强治疗等领域,这套系统即急 诊医疗服务体系(Ems)。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急诊科(室)急救 ICU急救
院前急救的内容
1.医疗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各种创伤的出血、包扎和固定; 解痉、镇痛、止吐、止喘、止血
2.搬运 (最常用的是担架搬运) 3.运输 (救护车)
院前急救 通讯:GPS 急救网络的设置 急救半径<5公里
日本急救医疗系统关系示意图
医院急诊室和急诊科
(一)急诊室的建设 预检分诊处 急诊抢救室 急诊手术室 急诊诊室 急诊输液室 急诊监护室 急诊辅助部门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三、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思路
据研究表明,冠心病急性发作后24小时内死亡人数占 因冠心病死亡总人数的75%,其中发作后1小时内死亡 人数占因冠心病死亡总人数的1/3,努力降低冠心病 急性发作院前死亡率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率 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绝对值居世界之首,据统 计,在上海因交通事故造成院前死亡(现场死亡和转 运途中死亡)人数占因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2/3, 而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也将会带来更高的死亡率。
(二)急诊科的任务 常见急诊病人的接诊和治疗。 对病情紧急的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 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灾难制定急诊抢救的实施预案。 开展急诊医学教学和培训。 重视急诊管理和科研。
(三)急诊科的管理 (四)急诊专业队伍的建设
急诊医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突出一个“急” 强调一个“救” 争取一个“快” 达到一个“高”(高效率、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