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练习题演示教学
刑法练习题(含答案)
刑法分类练习题◆◆刑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
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
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
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甲某构成包庇罪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甲某不构成犯罪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刑法练习题第六版电子版
刑法练习题第六版电子版一、选择题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2.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犯罪未遂?A. 甲意图杀害乙,但未找到乙B. 丙盗窃他人财物,但未窃取到任何财物C. 丁谎报火警,但消防部门未出动D. 戊非法拘禁他人,但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3. 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B. 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C.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是同一个概念D. 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可以相互转化二、填空题1. 刑法是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________周岁不满________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判断题1. 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2.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3.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四、简答题1. 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2. 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3. 简述累犯的认定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1. 甲某晚潜入乙家,意图盗窃。
在翻找财物过程中,甲听到有人回家的声音,便躲入衣柜。
乙回家后发现甲,甲持刀将乙制服,抢走乙家中现金5000元。
分析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2. 丙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在看守所期间,丙与同监室的丁密谋越狱。
某日,丙、丁趁值班民警不备,打伤民警,强行逃离看守所。
分析丙、丁的行为构成何罪。
六、名词解释题1. 罪刑法定原则2. 犯罪集团3. 非法拘禁罪4. 妨害公务罪5. 侵占罪七、论述题1. 论述我国刑法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
2. 论述转化型抢劫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其与普通抢劫罪的区别。
刑法练习题二(已审)
刑法练习题二一、判断题1、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3、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对国家或公民犯罪,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刘毛毛过14周岁生日那天,和朋友喝过酒后去舞厅,在晚上九点时和另一人发生争吵,拿起刀把对方捅死,刘毛毛应负刑事责任。
()5、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6、死缓不是死刑,而是介于无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刑种()7、张三1980年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11年,2010年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因距上次释放时间超过5年,张三不是累犯。
()8、李四犯故意伤害罪判处15年,犯诈骗罪判处9年,犯盗窃罪判处3年,有人说总和刑期超过20年应判无期徒刑()9、王五因犯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后因重大立功表现减刑,服刑5年即被释放。
()10、赵六制售假电蚊拍,生产3000把,每把20元,卖出2000把时事发,赵六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嫌疑人张某采用爬窗入室的方法潜入一居民住宅,窃得人民币500元后,见女青年宋某某单身睡在床上,顿生强奸的念头,即对宋采用卡脖子、按肩膀等暴力手段欲对宋实施奸淫。
由于宋极力反抗,一时未能得逞。
宋为不被奸淫,即向张哀求,并提出让其摸摸的“建议”。
张自感宋极力反抗,无法强奸成功,即侧身睡在宋的身旁,对宋进行猥亵后离开。
犯罪嫌疑人张某的行为属于强奸罪的哪种形态?()A、犯罪的预备B、犯罪的未遂C、犯罪的中止D、犯罪的既遂2、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杀人罪,对甲应如何处理?()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3、我国刑法第13条“但是”,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4、张某(男,1989年1月1日出生)与李某(女,1989年10月5日出生)系同学,二人从2001年7月起开始谈恋爱。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刑法总论第一部分刑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美国旧金山的航班上与我国留日学生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由日本方面处理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2、下列诸原则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是()。
A.主客观相统一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限制加重原则3、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
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平等原则 D. ABC都不正确4、下列哪个行为实施后,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B. 某省教育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C.某军人在国外泄露国家军事秘密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5、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刑法认为是犯罪,而旧的刑法认为不是犯罪,法院宣告甲无罪,这体现了()原则。
A.罪刑法定B.罪刑相适应C.刑法平等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6、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某一行为。
新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旧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院按新刑法定罪量刑。
法院的做法违背了()原则。
A.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 D.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7、某一行为虽然中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是社会危害性很大。
某法院比照《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群众拍手称快。
法院的做法()A.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B.体现了适用刑法平等原则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D.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8、为了适应复杂的犯罪情况,刑法做了灵活性规定,对某一行为,“依法严惩”,但没有具体的刑种和刑度。
这种规定()。
A.符合中国国情 B.做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D.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9、一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美国某港口时,在船上的一英国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美国公民乙的枪击死亡。
刑法练习题含答案(刑法分则概述)
《刑法分则概述》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条文中只简单地写明犯罪名称,而不具体叙述犯罪行为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叫()。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2.在刑法规范中较为详细地描述具体犯罪构成的要件的罪状,叫()。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3. 我国刑法分则条文多数采取( )原则。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4.下列规定法定刑的方式,未被我国刑法采取的是( )。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以上都不正确5.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标准是犯罪的(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方法6.某法院在判决书中以盗窃罪判处行为人 4 年有期徒刑,根据放火罪判处行为人11 年有期徒刑,最终决定执行15 年有期徒刑。
这15 年有期徒刑属于( )。
A.法定刑B.宣告刑C.执行刑D.宣告刑和执行刑7.下列哪个条文属于空白罪状?( )A.《刑法》第345 条:“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B.《刑法》第127 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C.《刑法》第129 条:“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D.《刑法》第335 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8.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刑法分则中没有绝对确定法定刑的条款B.我国刑法分则的所有条文都是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C.《刑法》第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该条文表述属于叙明罪状D.《刑法》第348 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该条文没有表明犯罪的主观方面,根据罪状的基本原理,行为的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9. 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叫()。
刑法2练习题
刑法2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情况不构成故意犯罪行为?A. 蓄意杀人B. 擅自侵入他人住宅C. 运输毒品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2.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A. 几个人参与抢劫一家商店B. 一个人盗窃他人财物C. 一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D. 一人私自携带管制刀具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况构成紧急避险行为?A. 在自卫过程中将对方打死B. 运输非法贩卖的药物C. 抢夺他人财物D. 在火灾中从楼上救人4. 下列哪种情况不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将他人推下楼梯导致其死亡B. 故意开车撞人致其死亡C. 故意使用致命药物致人死亡D. 故意射击他人致其死亡5.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况可以构成抢劫罪?A. 通过暴力手段获取他人财物B. 抢夺他人行李箱中的财物C. 以诈骗手法骗取他人财物D. 非法拿走他人钱包中的现金二、简答题1. 解释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违法,但依然故意实施该行为的情况。
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并非故意违法,但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违反职责,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
2. 什么是紧急避险行为?紧急避险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紧急避险行为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他人的生命、财产或公共利益,采取的适当手段以避免危险或减少危害的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紧急避险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因为其行为目的是出于保护他人或公共利益的目的,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
3. 请解释共同犯罪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同参与犯罪行为的情况。
他们共同计划、协作实施犯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例如,几个人合谋抢劫一家商店,其中一人负责守门,另外两人进入商店进行抢劫,此时三人都可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因为他们共同参与了抢劫行为,依法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4. 刑法中对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是什么?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犯罪人具有杀害他人的主观故意,实施故意杀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犯罪行为。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3)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3)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3)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美好人生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3),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1、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一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卫还击。
正在这时,便衣民警乙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甲某以制止殴打。
甲某以为乙某是流氓的同伙,随即捡起一块砖头将乙某砸成重伤。
甲某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正当防卫B.过失伤害C.意外事件D.故意伤害参考答案:C2、某甲骑摩托车违章撞伤某乙,造成某乙腿部表皮破裂。
某甲送乙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皮试,即给乙注射破伤风针,乙因药物过敏而死,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而言属于A.意外事件B.交通肇事罪C.过失的重伤罪D.过失杀人罪参考答案:A3、王某是李某的领导,又是李某的邻居,因李某不务正业,经常不上班,王某将李某开除,致李某怀恨在心。
某日,李某故意打伤王某的妻子,王某找李某理论继而发生厮打。
此时,李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将王某刺死,则李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防卫过当C.可以免予刑事处罚D.构成故意杀人罪参考答案:D4、某甲是精神病患者,一日突然手持匕首追杀某乙,甲将乙逼到一房屋的角落里,乙在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上的花瓶拾起扔向甲,致使甲右眼失明,乙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犯罪行为参考答案:A5、张某系公安人员,一日着便衣执勤,车上遇劫匪有5人且持有凶器,便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未能站出来制止劫匪的行为,致使多名旅客伤亡且财物被劫,张某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不构成犯罪D.不作为犯罪行为参考答案:D6、孙某持刀抢劫赵某财物,赵某夺下孙某的刀,并将孙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孙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刑法重点法条练习题及详解-精品
刑法重点法条练习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公民甲在德国旅游时,盗窃了我国公民乙•部价值1万元的照相机。
对中的行为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
A.属地原则B.保护原则C.属人原则【).普遍管辖原则【参考答案】C【考点】属人原则【解析】《刑法》第7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是为属人原则的基本规定。
C项正确,当选。
2.张某等五人劫持了甲与乙,然后命令中杀死乙,否则将杀死甲。
中被逼无奈用绳子勒死了乙。
根据刑法规定,甲的行为构成()。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参考答案】C【考点】正当行为;犯罪行为【解析】《刑法》第21条(紧急避险)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C项正确,当选。
3.甲与妻子感情不和,一直找机会毒死妻子。
一天,家中饮水机无水,甲打电话叫人送水,然后在水里放了毒药,结果将其岳父毒死。
甲对其岳父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C.间接故意D.疏忽大意的过失【参考答案】C【考点】间接故意【解析】《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是为刑法对于故意犯罪的界定。
其中与之相应的主观心理态度是犯罪故意。
其中,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因此,C项正确,当选。
4.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假释规定的是()。
A.对累犯不得假释B.犯罪分子被减刑以后不得再假释C.对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D.对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爆炸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参考答案】A【考点】假释【解析】《刑法》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刑法
第 一 编
刑 法犯 总罪 论论
之 犯 罪 主 体 要 件
思考题
思考题
1.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 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三万余元的计算机原 配件(时发后被追回)。现问,对陈某应当 如何处理? A. 追究刑事责任 B. 不追究刑事责任 C. 从轻、减轻处罚 D. 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 2.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 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 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 (15岁)抢劫他人财物1500元。路某的行 为构成何罪
第一编 刑法总论 目刑录法本体论之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的空间效力(练习题)
1、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 行为地在我国,结果地不在我国 B 行为地不在我国,结果地在我国 C 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 D 行为地和结果地都不在我国
• 2.下列哪种情形可适用属地原则确立我国刑法对 案件的效力?
A 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 轮船上的一美国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 枪击身亡
• 1、由危害行为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
• 例如1:甲用刀砍死乙,乙的死亡是甲用刀 砍的直接结果
•
• 2、由危害行为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
例如2:甲在其所种瓜果中下毒,并以醒目 标志告知他人,乙偷甲瓜果后赠与丙,丙 食用后死亡案
第一编 刑法总论 目犯录罪论之犯罪客观要件
案例题
1.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 确的?(2003年试卷二第41题)
较轻
• D. 旧法和新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旧法处罚 比新法重
• 例1、某日深夜,在一条小巷子里,一名 下夜班的女工独自行走,身后尾随着一个 21周岁,身高体瘦,身穿黑色外套的男子。 男子见四周无人,疾步赶上女工,从身后 一把抓过女工的皮包,随即逃离现场。经 查,皮包内有人民币三千元。
《刑法各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各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贪污罪 2.诈骗罪 3.简单罪状 4.叙明罪状 5.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6.挪用公款罪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观方面是( ) A.故意 B.故意,且具有破坏生产的目的C.故意,且具有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D.故意,且具有报复的目的2.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属于() A.危害国家安全罪 B.军人违反职责罪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D.危害国防利益罪3.我国刑法规定的虚假破产罪的主体是( )A.公司和企业 B.一般主体C.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D.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4.关于遗弃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遗弃的对象必须是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B.遗弃行为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 C.遗弃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过失 D.遗弃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扶养义务的人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 )A.国家财产B.公共财物C.国家和集体的财物D.本单位的财物6.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客体不包括() A.国家对食品的安全管理制度 B.生命权 C.健康权 D.财产权三、简答题1.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3.简单罪状:在分则条文中只简单规定罪状,或者简单描述犯罪的构成特征的罪状。
4叙明罪状:在分则条文中比较具体、详细地对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加以描述的罪状。
5.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
6.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刑法学 各章练习题
刑法学(练习题)第一编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名词解释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空间效力刑法溯及力二、选择题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3.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的原则是。
A.属地原则B.属地原则为主,属人原则为辅C.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D.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4.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的行为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的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5.下列人员中,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刑法规定的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受我国刑法管辖。
A.国家公务员B.司法人员C.武装警察部队官兵D.现役军人6.世界各国关于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的主要原则有。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7.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8.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刑法处刑比当时的法律轻三、填空题1.刑法具有和两个显著的特点。
2.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运用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
3.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4.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的特权。
刑法学7-21章练习题
练习题(7-12章)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1.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一定的社会危害性C.应受惩罚性D.行为人具有可惩罚性2.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刑罚打击面的策略。
3.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A.刑法所保护的整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B.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C.某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D.社会主义社会全部社会关系4.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的某一部分5.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D )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玩忽职守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6.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7、某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某乙杀死,某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本案中,某甲的行为()A.构成故意杀人罪B. 构成故意致人死亡罪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8.甲带邻居家5岁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小孩,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是()A. 法律的直接规定B. 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C. 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9.犯罪客观方面是()A.仅指危害行为B.仅指危害结果C.仅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指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10、保卫科长干部李某与张某开玩笑,拿起桌上的自己事先卸过子弹的手枪向张某开了一枪,不料枪中尚有一颗子弹,当场将张某打死。
《刑法学练习三》PPT课件
A.传授犯罪方法罪 B.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C.故意杀人罪的从犯 D.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教唆犯
14.主犯包括:(Leabharlann )A.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
B.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
C.在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D.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
精选PPT
6
15.王某教唆李某去抢劫银行,李某接受教唆后,因害怕受惩罚,未去
1.甲某进行颠覆国家政权的煽动性宣传,结果无人响应。 甲某在审判中辩称其行为是犯罪未遂。 2.行为人盗窃珍贵文物后的逃跑途中不慎将所窃文物摔毁, 由于其未能实现对所窃财物的最终占有,属于盗窃未遂。 3.抢劫犯在抢劫过程中,因被害人警告其抢劫会招致刑罚 处罚,心生害怕而放弃了继续抢劫,其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4.某乙意图强奸妇女,但在黑暗中误把男性当作女性而实 施威胁,待发现实情后逃走。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5.共同犯罪中的每个犯罪人都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6.事后帮助行为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行为。 7.共同犯罪人只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能对整个共 同犯罪承担责任。
精选PPT
14
5.张甲、张乙、张丙为同胞兄弟。老二张乙一向蛮不讲理, 经常以恶言秽语辱骂其嫂李××,并多次动手打李,其中一次 将李摔倒在地,致使李负伤流产。张甲因此对张乙怀恨在心。 某日,张乙与张丙(20岁)、李××在家中修砌锅台,因张丙送 砖慢了些,张乙便打了他一耳光。张丙气极,用扁担横扫过去, 将张乙左小腿打断。正当张乙倒地叫骂之际,张甲从外面回来, 以为张乙又在辱骂其妻,便不分情由地跑过去骑在张乙身上, 双手死死掐住其脖子。张丙和李××未加制止,并责骂张乙。 当张乙被掐挣扎时,曾伸手去抓身旁的一把斧子,试图进行反 击。张甲见状,便呼叫:“你们快来帮忙!”李某当即上去将 斧子踢开。张乙终因失去反击可能,当场被掐死。为了湮灭罪 证,张甲又同张丙将张乙的尸体掩埋在屋后的猪栏里。 分析:张丙和李××是否是张甲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人?
刑法练习题集第六版
刑法练习题集第六版一、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主动归还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2. 以下行为中,哪项属于故意犯罪?A. 因疏忽大意导致他人受伤B. 酒后驾车撞人C. 故意放火烧毁他人房屋D. 因意外事故导致他人死亡3.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行为,应当如何处理?A.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B. 可以追究刑事责任C. 不追究刑事责任D.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4. 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 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B. 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C. 犯罪嫌疑人有前科D. 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被抓获5. 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是什么?A.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 正当防卫应当负刑事责任C. 正当防卫可以减轻刑事责任D. 正当防卫应当从重处罚二、简答题6.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要求。
7. 请解释什么是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并举例说明。
8. 描述一下我国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的相关规定。
9.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和立功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10. 阐述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三、案例分析题11. 张某因与邻居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持刀将邻居砍伤,造成邻居重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说明可能的刑事责任。
12. 李某在一次聚会中,酒后驾车撞伤行人,造成行人轻伤。
请分析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13. 王某在一家公司工作,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
请分析王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讨论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14. 赵某在一次意外中,不慎将同事推下楼梯,导致同事死亡。
请分析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15. 孙某在一次抢劫过程中,被被害人反抗并成功制服。
孙某随后主动向警方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请分析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并讨论其可能获得的法律后果。
刑法学精讲讲义及练习题
刑法精讲讲义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性质与体系一、刑法的概念与分类1.刑法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立法史:1979.7.1通过,1980.1.1施行;1997年3月新刑法典通过。
修订的指导思想: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刑法典;保持刑法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对原来笼统的规定尽量做出具体的规定。
至今共通过6个刑法修正案。
3.法律体系地位:独立部门法;刑事法(民事法);实体法(程序法);公法(私法)4.广义的刑法与狭义的刑法: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与任务(一)刑法的性质规制内容的特定性、法益保护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部门法律的补充性、其他法律的保障性。
注意:刑法的谦抑性与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
(二)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任务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刑法的机能:(1)行为规制机能(评价机能与决定机能)。
(2)法益保护机能。
(3)自由保障机能。
刑法既是“善良人的大宪章”,又是“犯罪人的大宪章”(李斯特语)。
三、刑法的体系与解释(一)刑法体系编、章、节、条、款、项、段。
注意但书:当同一条款的后段要对前段内容做出相反、例外、限制或补充规定时,往往使用“但是”一词予以表示,“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称为“但书”(但书前的内容称为“本文”)。
1.非正式的刑法解释与正式的刑法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2.刑法解释的方法: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扩大解释(341“销售”)、缩小解释(111“情报”)、当然解释(二次以上)、反对解释(死缓减刑)、补正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3.目的解释。
任何解释方法所得出的结论都必须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扩大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其解释结论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抵触。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一)思想基础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教学案例》PPT课件
未完成形态
• 1.甲潜入乙的住宅盗窃,将乙的皮箱(内有现金3万元) 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 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5分钟后, 甲来到院墙外,发现皮箱已无踪影。对于甲、丙行为的定 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年试卷二第6题)
• A.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无罪 • B.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盗窃罪(既遂) • C.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 • D.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
• C.甲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因为甲当时只能依靠自己的力 量救济自己的法益
• D.甲的行为既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紧急避险,因为甲当 时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精神病人丙的行为客观上阻止了甲的 不法行为,甲不得针对丙再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排除犯罪性行为
• (2)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C.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公共安全 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 D.律师在法庭上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不得已泄露他人隐私的,属于紧急避险 .
排除犯罪性行为
• 关于被害人承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年试卷 二第5题)
• A.儿童赵某生活在贫困家庭,甲征得赵某父母的同意,将 赵某卖至富贵人家。甲的行为得到了赵某父母的有效承诺, 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童罪
排除犯罪性行为
• 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 车追赶,在陈某 往前跑了 40 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 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年试卷二第2题)
• 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
排除犯罪性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练习题
刑法练习题(一)
首次分享者:╰→心奴°╮ˇ已被分享20次评论(1)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
除
一、单选
1.在我国刑法中,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其处罚原则为()
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甲蓄意杀害乙,有一天,甲看见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乙熬药给牛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意外事件
3.小偷翻墙入室进入吴某家,找出存折,但存折上只有1元钱。
小偷无奈只得离去,小偷的行为是()
A.盗窃既遂
B.盗窃中止
C.犯罪预备
D.对象不能犯未遂
4.李某因私仇蓄意杀害杨某。
一天,李某在杨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
这时,李某尚有子弹3颗,却怕罪行败露,遂停止开枪射击。
李某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一般违法行为
D.意外事件
5.张某在一僻静处将一妇女抱住,意欲奸淫,突然,附近走出两个男人,张某只得放弃犯罪,张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不构成犯罪
6.甲盗窃同宿舍乙的金戒指后,受到良心谴责,在乙发觉前把钱放回原处,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负刑事责任
7.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数罪
8.甲与乙有仇,某日,趁乙家无人时,放火点燃乙家房屋,火烧起来后,甲又后悔,奋力扑救,但因火势过猛,乙家房屋被烧毁。
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负刑事责任
9.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A.预备形态
B.实行过程中
C.预备形态和实行过程中
D.预备形态和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实行过程中
10.犯罪未得逞是指()
A.未发生任何结果
B.未实现犯罪目的并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未齐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11.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
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12.甲某蓄意盗窃,但打开银行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即离开,甲的行为是()
A.盗窃既遂
B.盗窃预备
C.工具不能犯未遂
D.对象不能犯未遂
13.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遂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
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14.甲于某日携带匕首前往乙家,准备杀乙泄愤,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15.赵某持刀闯入女友钱某家中,声称要挖出她的双眼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
依照刑
法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理()
A.应当不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16.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
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
D.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
17.某甲在乙的房间正举刀准备杀乙,忽然听到有人敲门,甲急忙弃刀跳窗逃走。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18.甲某晚蒙面持刀抢劫某妇女的钱包,第二日,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归还被害人,并声称自己是开玩笑。
甲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19.甲、乙、丙、丁4人预谋某晚去某超市盗窃,甲提供了一辆自行车,届时甲因害怕未去,由乙、丙、丁3人用甲提供的三轮车盗走超市的大批名贵手表,在这起盗窃案中,甲的行为应定为()。
A.盗窃预备 B.盗窃既遂 C.盗窃未遂 D.盗窃中止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A
6.C
7.C(放弃可以重复进行的侵害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8.B
9.D10.D11.B12.D13.A14.B(基于内心的恐惧感而放弃犯罪的,属于犯罪中止)。
15.D16.C17.C18.C19.B(共同犯罪中,某人自动中止犯罪,但未制止他人的犯罪或未有效地防止结果的发生的,该人仍然成立犯罪既遂)。
1.甲、乙两人因打麻将发生争执,甲一气之下抄起水果刀刺向乙的大腿,乙顿时血流如注.甲见状,惊慌失措,立即将乙送往医院,经医院包扎止血,乙住院治疗一个月后康复,此间,甲主动承担了乙的医药费。
后经法医鉴定,乙为轻伤.甲的行为属于(A)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2.甲扬言杀害乙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凶器的甲截获。
甲的行为属于A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3.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属于( C).
A.犯罪既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4.某甲与某乙素有仇恨,为了报复,某甲在日记中写下了对某乙的诅咒,并表示一定要杀死某乙,还在日记中列出了几种杀人手段,某甲的行为属于(C)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表示
D.犯罪预备
5.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B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6.甲蓄意杀害乙,有一天,甲看见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乙熬药给牛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甲的行为属于(B)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意外事件
7.某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
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前往。
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构成(C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8.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
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 B)
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罪表示D.不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