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最想突出的原理: 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③明确科学的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⑤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播放绿色植物硕果累累的图片;人和其他动物吃的各种食物的照片。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了解?讨论,踊跃发言。激情引趣,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重视。
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在听取学生发言并给以肯定后,提出:那么光合作用是怎么发现的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实验一:1648年,赫尔蒙特(Helmont)柳树实验【课件显示】“公元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土壤是构建植物体的唯一原料。”→提出问题: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你能设计一个什么实验装置来探究你的假设吗?学生的讨论,提出大胆猜想——“不对”,并设计出实验装置。通过情景导入使学生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老师给以引导,在总结学生方案的基础上出示1648年,赫尔蒙特(Helmont)柳树实验装置(如图一):讨论得出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部分物质并非来自于土壤;而得出:水分是建造植物体的唯一原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进一步提问:这个结论又科学吗?忽略空气对植物的影响。提出矛盾,激发学生思考,再逐步释疑,效果更好。
实验二:1771年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实验出示动画(如图二中的动画截图)观看动画演示观察能力的培养
根据实验内容,提出问题 1、这两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单独密封的蜡烛很快熄灭、老鼠很快死去,与绿色植物一起的蜡烛暂时不会熄灭、老鼠会存活很长时间。了解对照实验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实验中的相关应用。
2、有无植物的两组实验装置,起什么作用?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对照作用、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排除干扰因素(外界空气的影响)。
教师指出:当时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实验中的关键作用。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所更新的是氧气。让学生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但是,后来很多科学家在重复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时,总是有时成功,有时却会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大胆猜想。设疑引发兴趣
实验三、英格豪斯实验重复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但始终在光下进行确定了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吸收CO2,放出O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自然过渡设疑:光合作用除了生成气体,更新空气外,还有其他物质生成吗?回答问题。
实验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实验(课件动画展示)模拟萨克斯实验观察动画演示,看书52页。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提出有关该实验的几个问题:◇黑夜中消耗有机物这一步是否可以省略?为什么?◇本实验是否存在对照组?若有,请指出单一变量。◇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讨论答出:◇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淀粉)消耗掉。◇部分遮光、部分曝光,进行对照。◇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感受科学发现过程,提高学生探索求实的科学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原则和方法
强调: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一定需要光照。并设疑:什么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呢?
实验五、1880年恩格尔曼(Engelmann) 实验动画演示,重现恩格尔曼的实验过程观察思考根据现象(结果)推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
现象:装片中好氧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结论: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恩格尔曼实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小组讨论发言:归纳出4个方面的巧妙之处。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而且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1、为什么选用水绵做为实验材料?
2、为什么选黑暗且没有氧气的环境?
3、为什么先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而后又让水绵完全曝露在光下?
4、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充分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一小组发言归纳问题答案。
实验六、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师给实验材料,如:金鱼藻、大烧杯、三角漏斗、带木塞的导管、清水、强光、带火星的木条。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巩固已学知识,认识实验探究过程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道理。体验合作学习过程。
给出参考实验方案。对比讨论本小组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体验成功。
课外的练习光合作用消耗CO2的实验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情境设疑光合作用释放的O2到底是来自H2O,还是CO2呢,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讨论
实验七、1930年,(美)鲁宾和卡门实验提示:同位素标记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是为了弄清楚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到底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同学们考虑一下,应标记哪一种元素?如何设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