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作文教学案例歇后语编故事精编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下册《 歇后语编故事》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下册《 歇后语编故事》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五歇后语编故事——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教学目标】1、根据给出或者自己收集的歇后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2、故事内容要完整、有趣,试着用上平日积累的好词好句。

3、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运用“违理求变”的习作指导法,引导学生改写常见的歇后语,构思出新的童话,达到“故事新颖而合理,描写具体生动有童趣”。

【教学重点】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歇后语的独特韵味。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编写新颖有趣的童话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快乐点评(出示ppt3)1.教师公布习作得分情况,表扬优秀同学。

2.学生展示优秀片段。

3.教师总结优缺点,突出问题重点解析。

二、快乐导航(出示ppt4)师:在走进咱们快乐作文学校大门的时候,我听到好多家长夸咱们:快乐作文培训班的学生写作水平可以称得上:飞机上挂暖瓶——()师:最后半句没有听清,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水平高)师:其实家长刚才用了一个特殊的句子表扬我们,那就是————(歇后语)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三、快乐积累(出示ppt5—8)师:你还知道那些歇后语?(引导同学们说一说)师补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虎落平阳---被犬欺;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打开天窗---说亮话;船到桥头---自会直井底青蛙---目光短浅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瞎子点灯---白费蜡。

(引导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看谁记得多,PK加星)师:还有一类歇后语非常有趣,它们和动物有关,谁知道有哪些?(引导学生说一说)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屎壳郎戴花——臭美。

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课堂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课堂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对象:武夷山实验小学六年(三)班执教:于永正教学时间:2008年12月10日师:早上好。

生:早上好。

师:真有礼貌。

师:听说过我吗?老师没说?生:张老师,十分优秀,听过您的演讲和课。

师:你相信吗?他一说你就信。

生:说您是语文专家。

生:不仅优秀而且渊博。

生:上课很生动。

师:生动有趣。

我姓于,两横竖钩,干钩“于”,来自江苏徐州。

说不喜欢,老师走了,课怎么上?究竟喜不喜欢,两节课后才说,才下结论。

(上课)教学步骤一:让学生学习歇后语,说歇后语师:真没想到这来上课,为什么高兴?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

你们的丘校长铁锤敲锣——响当当,优秀老师带出了那么多优秀学生。

于:一直看着我,请问姓什么?生:林海明。

师:在家里一定是掌上——生:明珠。

师:吉寿星的脑袋——宝贝疙瘩。

师:夸,用了好多歇后语。

板书:歇后语师:歇后语特殊形式,生动幽默,表现力强,听说你们积累得挺好,接下来我们说说看。

(教师说前言,学生说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芝麻开花——节节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铁公鸡——一毛不拔。

师:接下来请你们看看屏幕上的歇后语,读一读。

屎壳郎搽粉——臭美;屎壳郎腾空——充战斗机;猪鼻子插葱白——装象;狗熊坐花轿——硬充新娘子;狐狸开商店——没好货;老鼠逗猫——没事找事;黄鼠狼偷鸡毛掸子——空喜一场;麻雀下鹅蛋——瞎吹。

师:许多歇后语都是故事,于老师有个想法,用歇后语编故事。

板书:歇后语(编故事)教学步骤二:让学生推荐表演者,学生编故事排练。

师:你们脑海里有许多故事,咱们来编一编,先找,然后演一演,同学互请。

师:我也要演一个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

需要三个女生,一个男生。

条件:大胆、聪明、能说会道。

哪个同学愿与于老师合作,请你们推荐。

于老师喜欢调皮的,我小时侯也调皮。

冰心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篇1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

(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望”的第三笔是竖提。

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生:七遍。

生:五遍。

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

师:一定是作者吗?生:写课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

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

师:课文读了五六遍,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很可以了。

[自评:学生预习了,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通过交谈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这也是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老师出示生字:甥、瞳、烁、斑、沐、仁、喻、絮、锁、呵、欠)师:这课的生字比较多,同位互相读读听听,看谁预习得好,读得准,都认得。

(同位的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

)师:请班长读一读。

(师指生字,班长读。

读得很正确。

)不愧是班长。

——谁再读?(接着又对班长耳语一番,由他指定几位同学读,无一错误。

)预习得真好,每课都能这样预习吗?[自评: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所以只能请班长指定部分学困生来读。

他们认得了,其他学生问题就不大了。

我经常说,教学一定关注学困生。

]生:老师说,您要给我们上课,所以要求我们好好预习。

师: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为你把“好好”说得特别实在,特别重。

(笑声)生: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的预习的,都是“好好预习”的,当然这次更认真一点。

(笑声)师:实话实说。

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比平常多读几遍。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作文教学法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作文教学法

于永正作文教学法【篇一: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说说,画画,写写—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授课时间:2001年11月10日班级: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三(1)班整理: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胡元翔评析: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何伟俊第一节师: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生:三(1)班。

师:噢,是三(1)班。

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于。

师:知道我从哪儿来的吗?生:徐州。

师:江苏徐州。

你们到过徐州吗?生:没有。

师:欢迎到徐州做客,我来接待。

上课之前,你们老师向你们介绍过我没有?生:介绍过。

师:说我什么了?生:说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老师。

(众笑)师:你信吗?生:信。

(众笑)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教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

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生:没有。

师:有没有半信半疑的?生:没有。

师: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生:为虚。

师:眼见呢?生:为实。

师:既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老师一说你们就信,那行吗?请你说。

生:因为我相信是真实的。

生:我信得过潘老师。

(众笑)师:这边有没有半信半疑的?哪怕有一位也好。

—没有。

究竟潘老师说得对不对,两节课以后见分晓,你们再下结论,行不行?生:行。

师:现在上课。

(师生问好)[评: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

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

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

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

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

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

于永正作文教学

于永正作文教学

于永正作文教学于永正作文教学于永正老师今年69岁高龄,昨天听了于老师90分钟的作文课和70分钟的报告受益匪浅呀!感到一位古稀老人对学生的爱,对教学的执着追求,对教育的经典回味令人难忘!看到于永正老师自己感到很渺小!作为一只教育战线的小蚂蚁我愿像于永正老师一样把我的一生献给孩子,一个好老师是离不开课堂的!下面把于老师关于作文教学的经典语录总结如下:一什么是素材意识?写好语言对话很重要。

公益广告:女:你挤什么挤,没长眼那?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女:哎,你挤着我了!你?男:怎么,来劲了是吗?老人:算了,算了,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是一则公益广告,许多人耳熟能详,但有人想到,这是作文得好素材吗?二素材意识是语文老师的一种职业敏感,一种责任。

这种职业敏感会使老师时刻想着为学生“找米下锅”----那些东西能作为写作素材,而且学生喜欢的,容易写的,有了这个意识,学生就不会“临时抱佛脚了”。

三引领学生走进动物世界,动物世界同样是神奇的`。

不仅是为了写作,这是一种探究,一种关注,一种习惯,一种引导。

要常到动物园去。

要留心周围的各种动物,观察他们的动静,倾听他们的声音。

一只动物玩具往讲桌上一放就是一篇作文。

四. 关注漫画,搜集漫画,漫画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漫画是凝聚着画家的智慧。

漫画是生活的反应。

漫画作文(包括所有的看与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考也考过漫画作文。

要特别关注小学生报刊上发表的漫画。

五.歇后语,想象作文的绝好素材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是不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六把生活搬进课堂,素描作文。

七把作文搬到社会,自然大课堂。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走进社会会感受人情世态,感受人间的晴热冷暖。

“生活即教育”。

在社会和大自然中,不但能获得人生体验,增加人生阅历,而且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八话题作文如果以书为话题,那么,可写的题目很多。

买书,借书,谈读书,介绍一本书,我与书。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作文课堂实录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作文课堂实录

于永正作文课堂实录【篇一:于永正《考试》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特级教师——于永正基本简历: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

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主要著作: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基本特点:座右铭:“以人为镜。

”——唐太宗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教育理想:和谐发展。

个性特征: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

兴趣爱好:京剧、书法、绘画、文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好奇、思考。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

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

怎么称呼我啊?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

还可以怎么称呼我?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于永正作文教学案例《歇后语编故事》

于永正作文教学案例《歇后语编故事》

播撒趣味因子收获性灵文字——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张敬义近日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眼睛为之一亮。

于老师以他独特的童眼、纯真的童心、浓郁的童情、风趣的童言,巧妙地把“歇后语”与“编故事”勾连在一起,经过他亦庄亦谐的智慧点拨,孩子们变得情趣高涨、想像力丰富、语言幽默风趣……我真真的感受到他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用心播撒趣味因子,收获性灵文字。

一、以听、说歇后语为先导,激起儿童的表达欲望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形式,又称俏皮话,包含着趣味因子与智慧元素。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指出本意。

由于它表达事理明白、生动、诙谐,具有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特点,因此为人们所喜爱。

说话、作文适当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加说话和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如果说笑话让您捧腹大笑,那么歇后语会让您嘴角微翘,浅浅一笑,暗暗叫妙。

师:我非常喜欢茅村实验小学,同学们背诵古诗非常有名。

提起我们茅村实验小学,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提起我们五一班同学,老师们都赞不绝口,说我们五一班的同学是“雨后春笋——个个拔尖”;提起你们的王校长,那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

(笑声)师:刚才我把你们学校、同学、校长夸赞了一番,我运用了大量的什么?生:歇后语。

师:歇后语是我们祖国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生动幽默,表现力很强,所以受到我们喜爱。

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偶尔用上一两句,就会显得生动活泼。

听说我们班同学积累了不少歇后语,能不能说两句给老师听听?生: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生笑)师:两头都“呱嗒、呱嗒”的,既有噪音,又有冷风,能不受气吗?(生笑)还有吗?生: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师:心里够不安的。

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生:竹篮打水——一场空。

生: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生: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歇后语编故事修改稿

歇后语编故事修改稿

歇后语编故事崇川学校陈玲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中感受歇后语的情趣,再选择感兴趣的一则歇后语,展开想象编故事,演故事,最后将编、演的故事写下来。

教学目标:1、在言语交际中感受歇后语的情趣,丰富学生的积累。

2、选择歇后语展开想象编故事、演故事,打开习作思路,激发习作情感。

3、在习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我们一起听一个在我们当地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

听得时候思考:故事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结果是什么?(播放故事录音《大圣菩萨借狼山——有借无还》)2、故事听完了,故事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结果是什么?(指名答)师总:对,这就是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你知道了什么?(指名答)预设1、我知道了狼山名称的来历。

预设2、我知道了人们由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句歇后语。

(板书:歇后语)这句歇后语是什么?(学生接着答或齐答)PPT2歇后语是我们祖国语言的一种特有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

它生动有趣,非常幽默,表现力特强,所以,备受大家的喜爱。

它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

它有警示、幽默的作用。

咱们说话、写文章,偶尔用上一两句,就会增添几分幽默。

可以说大多数歇后语背后都蕴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或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用歇后语来编一编故事,好吗?(板书:编故事)3、怎样才能编好歇后语故事呢?编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刚才这个歇后语故事是怎么编的。

4、让孩子看课前下发的资料。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所以编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把故事编完整。

(板书:故事完整)。

这个故事编得很吸引人,主要是故事的情节编得很生动。

(板书:情节生动)故事中哪里让你印象最深?是啊,编故事时就要注意想象合理。

(板书:想象合理)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们各自的特点,还要有细致的心理活动等细节。

二|、交流歇后语既然我们这节课是要用歇后语来编故事,那我就来考考你们积累了多少歇后语,好吗?(指名学生充分交流歇后语,可以指名答,可以把孩子摘录的歇后语展示给大家看,也可以把孩子带来的《歇后语大全》展示给同学们看)过渡语: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歇后语,你愿意用它来编故事吗?三、选择歇后语,编演故事。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实录(精选12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实录(精选12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实录(精选12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林冲棒打洪教头》篇1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板书后学生齐读课题(齐读2遍后发现学生读音有问题。

)找学生读,点评:“洪教头”的“头”读轻声)1.师:什么是“教头”?生:很多人的师傅。

生:教别人武功的。

师:噢,就是无数教练。

2.师:通过预习,生字能读准吗?出示:昼劈恼睬羞踉跄指名齐读。

师:“踉跄”的意思,打开书快速看,在哪句话中?指名学生读,理解:还没有站稳脚跟,差一点摔倒。

[理解“踉跄”时,闹了很多笑话,会场上笑声一片:生:还没有站稳脚跟。

师:还差一点。

生: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师:你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接着说,还差一点。

如此又重复了4个学生,第5个学生终于“醒悟”:还差一点摔跤。

这里学生将“还差一点”理解成还要在书上找答案。

于老师若能说“还差一点就……”学生应能马上反应过来。

]3.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多音字,若读好了,就为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出示:两人差人押着林冲来到柴进庄上。

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理解禁军(保护皇上的军队。

宋朝的正规军)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

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这里还有个字很容易欺骗你的眼睛。

果然学生读成“拔草寻蛇”。

]生:连起来读一读。

师:把多音字读准,生字认得。

读书不成问题。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书要像说话一样自然。

最后一个音不要高上去。

[这班孩子大概动漫片看多了,整班一港台腔,尾音上扬。

全场又爆笑。

] 师:范读。

生:各自练读。

师:句号要停顿。

示范。

语调要变化。

师:再请原来读的同学读,是不是有变化。

生:读。

师:仍指第一名学生读第二段。

师:谁读下面一小节。

生:读第三段。

师:“便去上首坐了。

”理解“上首”:是尊贵的客人坐的。

生:接着读。

师:没有把林冲、洪教头、柴进三人的语气读出来。

三人身份、地位、经历都不一样。

[师泛读,在场的每一位入在欣赏一出话剧,不禁掌声雷动]。

生:读第四、五自然段。

习作:根据歇后语编写故事

习作:根据歇后语编写故事

根据歇后语编写故事——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教学目标】1、根据给出或者自己收集的歇后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2、故事内容要完整、有趣,试着用上平日积累的好词好句。

3、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运用“违理求变”的习作指导法,引导学生改写常见的歇后语,构思出新的童话,达到“故事新颖而合理,描写具体生动有童趣”。

【教学重点】1.课前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歇后语的独特韵味2.揭示课题板书,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兴趣3.选择歇后语,互相合作编故事,进行个性化的创作4.师生共同创作、导演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5.师生合作演绎故事情节,为下一步习作提供直观的素材6.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根据歇后语编写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编写新颖有趣的童话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写作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鸡蛋和石头故事的主人公是鸡蛋先生,他是个爱吹牛皮又要面子的人。

一天,鸡蛋先生一边给大家讲他年轻时的英勇事迹(当然是在吹牛),一边手舞足蹈。

大家都听得乐呵呵的。

听,他是怎么吹的:“提起当年,我可英勇了,16岁的时候就打败了公鸡,17岁的时候又打败了老鹰,要说我18岁,那可就更了不起了,我那头轻轻撞一下石头,那石头就裂开了,而且分成了八块。

”一旁的石头小姐听了,当然不服气,她说:“既然鸡蛋先生那么厉害,我倒是想和您比试比试,您看怎么样?”鸡蛋先生想:虽说我刚才是在吹牛,但要真和石头比一比,那还不一定谁输呢?再说是和石头小姐比,她一个女人,我肯定能胜出!如果我不和她比,我颜面何存!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

比赛在三天后开始了。

石头小姐安稳地站在擂台中央,笑嘻嘻地说:“小女子今天就自不量力了,请。

”鸡蛋先生立马飞步冲了过来,往石头上一撞,只听一声惨叫,鸡蛋先生顿时被撞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小姐却安然无恙地站在擂台中央。

这个故事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自不量力/自取灭亡接下来,老师今天用歇后语来夸夸你们!同学们,每当我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你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使我越看越爱看,越看越高兴,有时高兴得如“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你们一个个是“媒婆迷了路——没得说”。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实录之案例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实录之案例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实录之案例分析跟随正道多年,今天有幸学习了于永正老先生的《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的教学实录,收获颇丰,获益匪浅,感慨良多。

字斟句酌的反复看了很多遍,回味无穷,虽不能完全领会其精妙之处,却也深深的被他教学魅力感染着,更被他深厚的教学功底,驾驭课堂的艺术能力,游刃有余的教学方法,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励着。

虽不能到达其高度,但却心向往之。

于老的课朴素自然,小学4年级的学生听了如沐春风,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得到思维的启迪和写作思维能力培养。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和《把写作写得有声有色》题目一样,学生学得不仅有声有色更有有情有味。

老师讲的精彩,学生也听的入迷。

余老就是这样,扎扎实实的把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于无声处,不着痕迹融入到这节“简简单单”的语文课中。

导入环节,没有花架子,开门见山,通过欣赏片段习作,展示短文活动,直接引导学生,朗读走进文本,创设美的景色情境。

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我能写的这么好的美好愿望的驱动力。

接着教师适时鼓励点评,顺势带出“这段话中作家都写了哪些事物?”这个问题。

后面的师生交流行云流水,“那同学们又听到了什么?”自然,平静,轻松,和谐的气氛相互交替,融为一体。

学生在于老的蜻蜓点水般的引导下,学生能感知到这段景色描写的美。

进而产生怎样才能做到这个思考。

之后余老用“这四个词都是象声词。

有了象声词的运用,就会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所以习作中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还要适当的写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这样作文才会有声有色。

(板书—有声有色)”这段话小结。

余老也因势利导把象声词概念和好处,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渗透给学生,进而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主题。

学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些写作意识。

接着于老通过“大自然里有很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听听看都有哪些声音。

”这句话,巧妙的过渡到学生说的活动。

教师的小结和学生模仿声音活动,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现有的生活经验,认真的体会并感知了象声词的有效运用的妙处。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歇后语作文教学实录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歇后语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歇后语作文教学实录【篇一:于永正“歇后语想像作文”小感】于永正“歇后语想像作文”小感漫画之后就是歇后语,可见任何一种文学的形式都可以用来写话。

歇后语想象写话的特点在于:1、想象的空间更大。

2、富有童趣。

不需要挖掘文本,应该说比较简单,但是如何让短短几个字生发出一篇文章来就不是见简单的事情了。

应该说于永正老师在挖掘这个文本是体现了一定的智慧的。

他的各种设计都在为激起学生的想象而做准备。

体现在:认识歇后语(教师引入时有意使用歇后语、教师出示歇后语、学生自说歇后语、教师再次出示歇后语)——表演歇后语故事(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师与学生组合表演)——动笔写作歇后语故事——学生念读作文和教师随机评价——最后再让学生细加修改交老师批改。

在谈话热身时用一系列的歇后语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指出了自己刚才说的歇后语,展示歇后语。

学生展示自己的歇后语激发了学生积极性老师介绍歇后语的情况多重环节让学生对歇后语有了一定的感知。

老师展示自己收集的歇后语扩大的教学资源,起了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新编素故事,表演故事先用六分钟编故事进行表演。

表演用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了对歇后语更深的体会。

为下面的写故事作了铺垫。

写故事学生读,互相交流,把故事改好。

先请最不喜欢写作的改,以鼓励性言语与高分激励结合来写。

再请写的最棒的同一个故事进行对比整个流程简单明了,思路清晰。

先表演再写这个设计值得思考。

有了体验才能写的更生动更深刻更具体,而不仅仅是留于空想,这是于老师聪明之处,因为简单的谚语没有文本的渲染,没有文化背景的支撑,应该说是苍白、单薄的,这样的想象力也是不太有张力的,而用了表演则补足了这个缺陷,为想象提供了铺垫。

班级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是占极大多数的,于老师在点评时抓了头和尾,则给了中间层次的学生有了很大提示,对于不喜欢的作文的学生以激励为主,给了极大信心。

而好的也不落后,给于机会,保护了其积极性,我在教学的时候有时过于注意差生,怪不得好的学生会有不公平的想法。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课堂实录执教者:于永正整理与评析:叶秋莲〔徽州区岩寺镇中心学校〕第一课时师:咱们是四年级几班的?生:一班!师:哦,咱们是四〔1〕班的学生。

〔板书“于永正”〕这就是我的名字,我叫什么名字。

生:于永正!师:怎么称呼我? 生:于老师!师:真有礼貌,喜欢我吗?生:喜欢!师:一见我就喜欢吗?为什么喜欢?生:你“和蔼”。

师:我脸上写着两个字:“和”、“蔼”?生:不是师:〔笑〕是——又不是?我也喜欢你们。

你看,你们就像一朵朵的花,非常美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连上两节作文课。

中间如果想那个了,那个的门就在教室后边,自己去,不用向我请假,你想你如果向我请假:“老师,我想那个了!”那多难为情呀!自己去,完了自己再回来,好吧![一句“我也喜欢你们。

你看,你们就像一朵朵的花,非常美丽!”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不用请假就可以自由上厕所,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有了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有了真正的民主教学,学生的潜能便会得到开发,学生的表达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小朋友好,请坐。

今天给小朋友上两节作文课。

请同学们看两幅画,谁来读图上的句子?生:〔一个同学读,感情一般但很流利。

〕师:读的不错。

听老师读〔师很有感情地朗读〕,在这幅画中,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看到的事物?想好再说。

你第一个举手,你来。

生1:细雨师:想好再说。

生2:细雨、山、天空师:说完了吗?没有说完?要不要说完呢?不用说完了,但后面要加一个字。

生2:等师:如果写下来不说“等”,还可以用——生:省略号师:如果写下来不说“等”,还可以用省略号,看来要学好语文真不容易。

师:这段话中哪些是写了作者听到的声音?生:“唰唰”“叽叽”师:看老师写字“唰唰”,是什么声音?生:细雨飘落的声音。

师:“叽叽”是什么声音,谁来学一学小燕子的叫声?生1:“叽叽”〔模仿的声音厚而消沉〕师:老燕子。

生2:叽叽〔比前者好一点〕师:年轻了一点点。

于永正作文教学案例歇后语编故事

于永正作文教学案例歇后语编故事

于永正作文教学案例歇后语编故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播撒趣味因子收获性灵文字——品全国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张敬义近日观摩了全国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眼睛为之一亮。

于老师以他独特的童眼、纯真的童心、浓郁的童情、风趣的童言,巧妙地把“歇后语”与“编故事”勾连在一起,经过他亦庄亦谐的智慧点拨,孩子们变得情趣高涨、想像力丰富、语言幽默风趣……我真真的感受到他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用心播撒趣味因子,收获性灵文字。

一、以听、说歇后语为先导,激起儿童的表达欲望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形式,又称俏皮话,包含着趣味因子与智慧元素。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指出本意。

由于它表达事理明白、生动、诙谐,具有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特点,因此为人们所喜爱。

说话、作文适当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加说话和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如果说笑话让您捧腹大笑,那么歇后语会让您嘴角微翘,浅浅一笑,暗暗叫妙。

师:我非常喜欢茅村实验小学,同学们背诵古诗非常有名。

提起我们茅村实验小学,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提起我们五一班同学,老师们都赞不绝口,说我们五一班的同学是“雨后春笋——个个拔尖”;提起你们的王校长,那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

(笑声)师:刚才我把你们学校、同学、校长夸赞了一番,我运用了大量的什么?生:歇后语。

师:歇后语是我们祖国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生动幽默,表现力很强,所以受到我们喜爱。

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偶尔用上一两句,就会显得生动活泼。

听说我们班同学积累了不少歇后语,能不能说两句给老师听听?生: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生笑) 师:两头都“呱嗒、呱嗒”的,既有噪音,又有冷风,能不受气吗(生笑)还有吗?生: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师:心里够不安的。

看了于老师的歇后语编故事

看了于老师的歇后语编故事

看了于老师的歇后语编故事,不禁技痒,很想也上一节试试看。

刚好,有几个以前的学生来找我请教作文。

于是我试着为他们上了一节歇后语编故事。

这节课自然没法跟于老师的课比,人家是专家吗,不过自以为学生兴之所至,学得主动,也有少许巧妙的生成。

虽然少了表演,但我一贯反对情景作文,喜欢让学生深挖生活中典型。

虽然谈不上创新,但学生总算每课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下面是课堂的摘录和反思。

一、谈话导入:师:提起我们苍岩小学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特别是我们重华文学社的同学那好有一比,就是“雨后春笋——个个拔尖”,我们的重华之光已办了56期,可以说全县闻名,那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

刚才老师用来夸咱们的叫(生齐答歇后语)。

“对,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我知道同学们平时就喜欢收集歇后语,能不能交流一下?”二、展示交流生1:我知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有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生2:我还知道虎落平阳--------被犬欺和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生3:我记得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和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生4:打开天窗--------说亮话,船到桥头--------自会直,井底青蛙--------目光短浅生5: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瞎子点灯--------白费蜡。

生6: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生7:老鼠掉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生8:黄鼠狠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生9: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生10: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师: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使用中国语言中创造发明的一种语言模式,所以我们不但要记内容,还要会用,同学们能不能用上歇后语说一两句话呢?三、运用说话生1:我们苍岩村是全国著名的银耳专业村,名声远扬,那是腿肚子绑铜锣——走到哪响到哪。

【范文】《歇后语编故事》习作设计

【范文】《歇后语编故事》习作设计

《歇后语编故事》习作设计一、习作内容: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凝练,简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幽默、风趣,且琅琅上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听到人们用歇后语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生活在大语文的空间里,耳濡目染,也积累和储存了不少歇后语。

因此,我选择根据“歇后语编故事”作为本次习作的内容。

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本着这样的理念来设计本次习作训练,首先从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入手,为学生提供鲜活的习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其次从激发兴趣出发,让学生互相说,进一步感知、理解;最后通过生生互演、师生共演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歇后语所蕴涵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说、演等手段,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同时为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

三、习作目标:、引导学生在回忆、感悟歇后语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歇后语丰富的内涵。

2、让学生在说、演歇后语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通过根据“歇后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习作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庄,你们可以叫我“庄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

今天,我是第一次到美丽的石码中心小学来上课,可以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看到你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胸口挂钥匙——开心”。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老师刚才和大家交谈时说的话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生:我听出了老师刚才使用了歇后语。

师:是的,是“歇后语”。

老师这儿有一组图片,请同学看大屏幕,猜猜它指的是哪些歇后语。

知道答案的一起说出来。

你们个个都是“雨后的春笋——拔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永正作文教学案例歇后语编故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播撒趣味因子收获性灵文字——品全国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张敬义近日观摩了全国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眼睛为之一亮。

于老师以他独特的童眼、纯真的童心、浓郁的童情、风趣的童言,巧妙地把“歇后语”与“编故事”勾连在一起,经过他亦庄亦谐的智慧点拨,孩子们变得情趣高涨、想像力丰富、语言幽默风趣……我真真的感受到他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用心播撒趣味因子,收获性灵文字。

一、以听、说歇后语为先导,激起儿童的表达欲望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形式,又称俏皮话,包含着趣味因子与智慧元素。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指出本意。

由于它表达事理明白、生动、诙谐,具有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特点,因此为人们所喜爱。

说话、作文适当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加说话和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如果说笑话让您捧腹大笑,那么歇后语会让您嘴角微翘,浅浅一笑,暗暗叫妙。

师:我非常喜欢茅村实验小学,同学们背诵古诗非常有名。

提起我们茅村实验小学,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提起我们五一班同学,老师们都赞不绝口,说我们五一班的同学是“雨后春笋——个个拔尖”;提起你们的王校长,那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

(笑声)师:刚才我把你们学校、同学、校长夸赞了一番,我运用了大量的什么生:歇后语。

师:歇后语是我们祖国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生动幽默,表现力很强,所以受到我们喜爱。

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偶尔用上一两句,就会显得生动活泼。

听说我们班同学积累了不少歇后语,能不能说两句给老师听听生: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生笑) 师:两头都“呱嗒、呱嗒”的,既有噪音,又有冷风,能不受气吗(生笑)还有吗生: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师:心里够不安的。

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生:竹篮打水——一场空。

生: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生: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师:照镜子的不是你,也不是我,是猪八戒!(生笑) 生:卖油条的拉胡琴——游(油)手好闲(弦)。

师:啊,多生动,多幽默啊!有意思没意思(有意思)我得感谢大家,送了我这么多的歇后语。

为了表示谢意,我再送大家一些歇后语。

(投影出示歇后语,请生念)屎壳郎搽粉——臭美屎壳郎腾空——硬充战斗机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铁公鸡——一毛不拔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黄鼠狼偷鸡毛掸——空喜一场猪鼻子插葱白——装象狗熊坐花轿——硬充新娘子狐狸开商店——没好货麻雀下鹅蛋——瞎吹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师:喜欢吗 (齐)喜欢! 师:这些歇后语多有意思!今天于老师可不是白送给你们的,想请每个人选择其中喜欢的一条歇后语来编故事。

其实,有好多歇后语它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比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是如何给鸡拜年拜年的结果怎样这不就是个故事吗再如,“屎壳郎腾空——硬充战斗机”,屎壳郎应充战斗机的下场将会是什么样子还有狐狸开商店,能有好货吗大家迅速地看一看,你喜欢哪一个,你准备用哪一个歇后语编故事如果都不喜欢,可以用你们自己积累的歇后语编。

细品于老师夸赞师生的歇后语及赠送给孩子们的歇后语是很有意思的。

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形象鲜活。

比如“提起我们茅村实验小学,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提起我们五一班同学,老师们都赞不绝口,说我们五一班的同学是‘雨后春笋——个个拔尖’;提起你们的王校长,那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

这一连串的褒义歇后语,把孩子们夸得心花怒放,心里甜滋滋的。

二是风趣幽默。

他所赠送给孩子们的歇后语让人读了忍俊不禁。

比如“屎壳郎搽粉——臭美”,“猪鼻子插葱白——装象”,“狗熊坐花轿——硬充新娘子”……这些歇后语虽然是贬义的,但却包含着很多趣味因子,给学生很大的想像空间,成为编故事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是内蕴丰富。

有的表扬鼓励,如赞美茅村实验小学师生的话;有的规劝告诫,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有的讽刺嘲笑,如“狐狸开商店——没好货”。

一个歇后语即为一个鲜明的表达主题。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教学进行到这里,恰恰是学生“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了。

二、以编演故事为媒介,激活儿童丰富的想像力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学生丰富想像的结晶。

缺乏想像力或想像力不丰富的学生,必然思路闭塞,语言干瘪,很难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于老师为了激活儿童丰富的想像力,生生合作、师生联手编演歇后语故事,课堂顿时活了起来。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结合,并邀请你的合作伙伴,两个也好、三个也行。

你们商量商量,准备用哪个歇后语编故事,几个人各自担任什么角色,可以一边商量一边表演。

故事的情节怎么开始,怎么发展,结果怎么样,展开想像,好不好生:(齐)好! 师:我想选择“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编故事,打算请同学和我合作,不知在座各位哪个愿意和我合作合作条件是:第一,大胆;第二,聪明;第三,能说会道。

还可以加一条:比较调皮的。

我很喜欢比较调皮的同学。

冰心奶奶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

” 师:咱们四个人演好吗其他同学找你的合作伙伴去,商量商量选哪个歇后语,编什么故事。

商量好了,再演一演,好吗下位吧,自由结合。

(师生各自排练,准备)师:你们编好了吗(齐答:编好了)我们也编好了。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把编的故事演一演。

哪组先演 (三个女生上) 师:你们演的是什么生:我们演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各自进行剧中角色介绍:黄鼠狼、鸡大婶、旁白)。

旁白:大年初一,黄鼠狼饿得肚子“咕噜、咕噜”直叫。

黄鼠狼:(弯着腰出场)哎吆,哎吆,饿死我了。

(笑声)旁白:黄鼠狼手里提着礼品来给鸡大婶拜年。

黄鼠狼:(用力敲门)咚咚、咚咚……鸡大婶:(吓了一大跳)谁呀黄鼠狼:(皮笑肉不笑)别怕!我是黄鼠狼,给你拜年来的。

你瞧,我还给你带来礼品呢旁白:鸡大婶一看黄鼠狼手里拎着礼物,便放松了警惕。

鸡大婶:请进!(师插话:引狼入室!众大笑)鸡大婶:我们一起来吃饭吧!旁白:黄鼠狼也不客气,坐下来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吃着吃着,他一眼看到了酒瓶,便心生一计。

嘴里说:“无酒不成席,咱们喝点酒好吗”旁白:鸡大婶同意了,可是黄鼠狼没安好心,要设法把鸡大婶灌醉。

黄鼠狼:(嘴里不停地说)干杯!干杯!旁白:黄鼠狼趁鸡大婶没注意“调了包”,自己喝的是白开水,鸡大婶喝的是酒。

黄鼠狼:(凶相毕露,用手掐住鸡的脖子)我要把你吃了。

旁白:鸡大婶吓坏了,连忙报警。

这就验证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黄鼠狼被抓走了。

师:大家看,她们演得多好呀!多么会想象,多么有创造力。

掌声!想不想看我们演的生:(齐)想。

师:请三个伙伴上台(生鼓掌)。

她们三位演“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那我们逆向思维演“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我演老母鸡(生笑),请其余三位分别介绍自已的角色。

(其余三位分别扮演黄鼠狼、黑猫警长、小公鸡。

)来,都戴上头饰。

我是老母鸡(师戴上母鸡头饰,做鸡状,生笑)演出马上开始了。

母鸡:孩子,今天过年了,我想给黄鼠狼拜年去。

小公鸡:什么你去给黄鼠狼拜年你这一去,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母鸡:没事的,我想给他送点礼,叫他以后多多关照我们,不要伤害我们鸡。

小公鸡:如果他不伤害我们,会关照我们的话,他就不叫黄鼠狼了。

母鸡:你想,黄鼠狼的心也是肉长的,(众笑)对他多说几句好话,多送点好礼,他还不被感动吗你不要担心,妈去去就来,(生笑)你把家看好啊! 小公鸡:那好吧,小心一点啊! 母鸡:没事的。

你看,妈昨天在超市买了条围裙,纯棉的,出门在外的,得打扮打扮,再说过年了。

(系上围裙,众笑)你看,妈还在超市买了条真丝的围巾。

(师戴在头上,众笑)你瞧,这是什么(师提起一盒脑白金)我给黄先生送点脑白金,叫他以后多多关照我们。

孩子,你看好家,我去去就来啊! (师做老太太走路状退出,众笑,鼓掌) 小公鸡:妈,你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呐!——哎,老妈这一去也不知道会咋样。

先打个电话给黑猫警长吧!(做打电话状,告知原因) 黑猫警长:(上)给谁去拜年怎么能给他拜年呢好,我去看看。

(下) 母鸡:(上)哎呀,这黄先生的家可真远啊,我走了半天还没走到。

(众笑)黄先生家在哪儿呢噢,到了,在这儿。

(按门铃:叮咚!)(众笑) 黄鼠狼:谁呀!(开门)母鸡:我呀!老母鸡。

黄鼠狼:哎呀,鸡大婶啊!(握手)稀客、稀客。

(让进屋) 母鸡:黄先生,你过年好啊! 黄鼠狼:好啊!好啊!请坐,请坐。

母鸡:(对观众)你看,黄先生多客气呀!我说,黄先生变好了,你们还不信!黄先生也在变呐!(转身对黄鼠狼)哎呀,黄先生啊,你家里装潢得可真好啊! 黄鼠狼:你鸡大婶说好啊,那就好! 母鸡:黄先生,这是你家的大彩电吗多少寸的(黄:100寸。

)哇噻,100寸!这么大,没见过。

黄先生,这是你家的电脑吗你买电脑干吗(黄:上网啊,聊天啊。

)哟,黄先生都上网了!黄先生,听说你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只收脑白金,(众笑)今天,我给你送来了脑白金,给你补补脑子,让你越变越聪明,哈哈哈,不成敬意,请你笑纳!(众笑)黄鼠狼:(接过脑白金,对着大家,龇牙咧嘴说)我要吃这只鸡!(众笑)母鸡:哟,黄先生,天儿不早了,我得回去了。

黄先生,今后你还要多关照我们鸡!再见了! 黄鼠狼:(做阻拦状)慢着,你想走母鸡:(做惊恐状)你,你你你……你想干什么黄鼠狼:今天,叫你有来无回! 母鸡:救命啊,救命啊!……(众笑)(警报响起,黑猫警长赶到) 黑猫警长:黄鼠狼,警署正式发下通缉令,你被逮捕了! 母鸡:送派出所去,送派出所去! 黄鼠狼:哎哟,你说这鲜美的鸡没吃到,却被这个黑猫警长逮了个正着。

(众鼓掌) 小公鸡:老妈,你没事了吧母鸡:(做发抖状)哎呀,吓死我了,吓死我了,孩子,是你给黑猫警长打的电话幸亏我孩子,要不,妈的命就没了,(众笑,鼓掌)这个年也过不去了!哎哟,孩子,你真好。

(做老太太状下)(众笑,鼓掌)师:同学们,你看,有趣没趣只要展开你的想象,好多歇后语都可以编成故事。

咱们趁热打铁编故事。

于老师要讲两句话:第一句话,只要你写的是一个故事,有头有尾,就是合格的作文;第二句话,如果你的故事写得很有趣,大家听了觉得很有意思,高分,绝对高分!哪一个词用得好,加分;哪一句写得棒,加分。

看谁加分加得多,怎么样写吧。

边霞在《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文中指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儿童文化精神,实质上就是游戏精神,即一种自由想像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