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思考题
史学概论题目
课程习题第一编什么是历史客观存在的历史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都是错误的?2.为什么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3.为什么说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表明了历史学既具有与其他科学同样的科学品格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4.因为历史学的认识对象是一次性的.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过程,就否认第一节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和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为什么是错误的?5.为什么说从"人体解剖"推知"猴体解剖"的以今推古方法,与由历史遗迹推知历史原貌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主体化的历史1.为什么说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存在着既吻合又背离的关系?怎样才能尽可能增大吻合度.消减背离度?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1.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2.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3.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4.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5.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6.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7.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8.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9.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第四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 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5.怎样辨识社会历史现象中的经验规律和普遍规律?6.怎样理解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所作的不同的归纳的含义?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8.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9.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0.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五章历史发展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观能动性1.为什么说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限定性的限度随着主体能动性的增长而减退?2.为什么说可跨越性和不可跨越性之间的分界限,自然环境对人的活动的制约强度和广度,都随着人的能力的发展程度而变化?3.为什么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因而都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实践中能否做出何种准确程度的预见,取决于对客观规律和相关的初始条件的把握程度?第六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为什么说唯物史观阐释中的偏颇主要表现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2.波普尔否定唯物史观的五条理由能否成立?3.韦伯认为唯物史观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因果关系的诘难能否成立?4.怎样理解唯物史观的"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5.怎样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理解它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第七章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1.历史动力探讨中出现过哪些困惑?怎样才能摆脱那些困惑?2.怎样理解第二节"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3.怎样辨析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第二节"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4.什么是促成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根本动因?5.用什么标准衡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是促进性的还是促退性的?6.为什么说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生的生产力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最后动力"?第二编历史认识过程和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1.怎样理解历史认识产生和形成的规律?2.为什么说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现实?3.为什么说每一项完整的历史认识都包含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这样三个层次?4.怎样理解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相互关系?第二章历史认识的经验和历史真理的求索1.为什么对历史认识的是非得失的检验要分为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分别地进行?2.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成因判断的是非得失?3.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是非得失?4.通过实践的检验是能够促使历史认识不断地向更广阔.更深层的真理目标推进的,然而对真理的求索又是永无止境的?第三章历史学的社会功能1.我们是如何认识历史规律的?2.历史学的认识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3.历史学的借鉴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4.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5.历史和现实有何联系?6.如何全面理解历史学的功用?第三编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及研究实践1.史学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2.怎样确定研究课题和写作大纲?3.怎样积累和整理史料?4.怎样写读史札记和论文?第二章历史研究方法1.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必须完成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两类任务,由此决定研究者必须运用确定事实的技术性方法和解释事实的导向性方法?2.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逻辑存在着依靠或然性前提去寻求必然性结论的矛盾?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矛盾?3.为什么说导向性方法实际上就是由一定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理论指导原则?4.怎样评价运用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和文化因素做解释.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做解释和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这四种解释方式的是非得失?第三章新史学方法1. 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比较史学方法?2. 什么是计量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计量史学方法?3. 什么是心理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心理史学方法?4. 什么是口述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口述史学方法?课程试题第一编什么是历史第一章客观存在的历史第一节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是错误的?2.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合理和错误的表现在哪里?3.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如何克服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第二节1.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2.名词解释:历时性方法、共时性方法3.历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4.名词解释:原本客体、中介客体和原本延伸客体第二章主体化的历史1.为什么说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2.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为什么存在着既相吻合又相背离的关系?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1.历史学本体论、历史学方法论、历史学认识论2.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3.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其形成原因何在?4.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转变为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的客观原因,及其表现。
史学概论部分章节复习思考题.docx
第七章第二节《导向性方法及其与技术性方法的相异与互补》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导向性方法,2、柯林武德二、简答题:1、导向性方法有哪几种?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导向性方法:导向性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
那些原则实际上是由一定的世界观或社会历史观一一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
2、柯林武德:英国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历史的观念》,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论断,在历史解释方面,认为研究历史不过是发现事件背后的思想而已。
这是一种“移情式”的导向性方法,其背后是人本主义唯心史观在支配。
二、简答题:1、导向性方法有哪儿种?答:导向性方法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主要有四种一一运用统计归纳性的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文化因素(包括人性、理性、“人之常情”等)做解释, 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方式做解释,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
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答:二者的根木区别是:第一,持有不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者可能采用同样的技术性方法,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导向性方法。
第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二者的互补关系是:第一,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缺一不可。
第二,技术性方法从推理的形式和技巧上有助于保证推理的严密性和首尾一贯性,而科学的导向性方法则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第七章第一节《技术性方法及其内在矛盾》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史学方法论2、技术性方法3、归纳法4、演绎法5、密尔五法二、简答题:1、简爲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互补关系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论。
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规则、步骤或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等所做的理论阐释。
2、技术性方法:技术性方法就是确定历史事实的方法,是关于历史研究和叙述的技巧性问题的方法。
马工程史学概论思考题
马工程史学概论思考题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组织的管理是否也具有指导意义?
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管理实践。
从广义上来说,管理实践包括对个体活动的管理和对群体活动的管理。
任何个人即使在从事仅与自己相关的目标活动时,也需要在可利用的不同资源中进行选择。
但管理学主要是在研究对群体活动的管理、特别是对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组织活动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活动的管理。
管理学萌芽于对管理实践的思考。
管理思考虽然历史渊源久远,但是管理思想则是伴随着工厂制度而大量涌现的。
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厂或企业的数量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活动内容愈来愈复杂,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因此愈来愈多,对这些人所专门从事的管理活动的思考也愈来愈丰富。
正是这些思考的累积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进而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因此,现代管理学通常通过解剖企业经营活动来描述和抽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把企业组织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它是现代微观经济活动选择的普遍形式,不仅因为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众多、提供着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对人的活动,或者说对人在活动中的行为与关系的协调是企业以及其他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在企业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类型组织的管理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1、历史、历史学、历史学概论、历史、历史学、历史学概论2、历史的规律性、历史的规律性3、历史的渐变和突变、历史的渐变和突变4、历史的必然性、历史的必然性5、历史的选择性、历史的选择性6、简述历史学的层次结构、简述历史学的层次结构7、历史学的个性是什么?、历史学的个性是什么?8、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是什么?、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是什么?9、简述中国封建社会史学成就。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史学成就。
10、为什么说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的黄金时代?11、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和贡献是什么?、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和贡献是什么?12、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什么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二者的关系如何?正确掌握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14、简述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动力说。
、简述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动力说。
15、康德的“对抗”与“性恶”动力说。
、康德的“对抗”与“性恶”动力说。
16、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爱”的动力说。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爱”的动力说。
17、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动力说。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动力说。
18、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说宏观论及其理论层次。
、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说宏观论及其理论层次。
19、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说微观论及其在史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说微观论及其在史学中的应用。
20、 史学认识的特征史学认识的特征21、历史主客体的内涵和外延、历史主客体的内涵和外延22、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23、史学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史学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24、实证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25、相对主义史学、相对主义史学26、历史研究中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
、历史研究中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
史学导论思考题
1、能创立独断之学者应具备何种学术品性、知识结构和学风?(1)“独断之学”,是指历史学家好学深思、富于学术个性和原创性、坚持独识卓见的专门之学。
它既是有造诣的历史学家的重要素质与学风,也是东西方史学的优良传统。
历史学家具有独断之学,才课不受流俗干扰、不被利欲所动,独立自主地对历史做出深邃的判断,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与学说体系,乃至形成独树一帜的学派。
(2)真正的独断之学,需要经由长时间极为刻苦的研究,抉奥探幽,求真务实,终于能纠偏发微,引导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3)真正能创立独断之学者,锲而不舍、一往无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毅力,坚实广博的知识基础,极其严谨极其务实极其认真极其细致的研究实践,缺一不可。
(4)独断之学,对于原始资料,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都采取非常谨慎的批判态度。
真正的独断之学者,对于自己的研究结论,也同样持非常审慎的批判态度,终身都在继续探求,随时都在准备修正错误。
而决不是“老子天下第一”,把自己当成真理的化身。
(5)独断之学,还非常注意将自己的研究置于人类科学发展的总运动中,从其他各学科吸取养料,并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接受其他各学科的切磋、锤炼与检验,而决不收孤立于其他各学科之外。
(6)历史学家的独断之学,既是一种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的知识成果,更是一种治学的刚毅精神和独立自得的品格。
造就独断之学,必须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发扬学术个性,提倡和保护不同的学派、不同的理论体系自由争鸣,为历史学家将丰富的史料积累和独创性的思维品质密切结合为一体,提供空阔的学术自由空间。
2、简析历史学家的群体之学(1)含义:首先,指史学家中从事资料编撰、资料考证、史事史实推求、史著撰述、史学批评等等各有所长者通力合作,分工越来越精细的通史研究者、各分科研究者、各个案研究者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切磋、互相支持;其次,指史学家与其他各学科专家互相交流、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形成跨学科的新型研究组合;再次,是一批志同道合的历史学家,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派,或者形成一个时间长短不等的研究集体,有计划、有组织的分工合作地去完成一项相当有规模的研究计划或专门课题。
《史学概论》参考题
史学概论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历史意识: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胜过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2、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实际上有三层含义:一,人类过去的经历:二,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3、兰克学派:十九世纪西方主流史学的突出代表。
它强调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和动机体现时代精神,决定着历史的进程,根本否认历史的发展演变有任何规律,否认历史学能够活着应该称为科学。
在史学方法论上,他们强调不能运用任何实证科学方法去理解和揭示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只能运用“移情式领悟方法”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具体的个别描述。
4、年鉴学派:近代西方史学的重要流派,它认为决定普通大众物质和精神状态的“长时段”结构才是决定历史面貌的根本因素,在史学方法论上主张运用法则归纳式方法或实证归纳方法对群体性史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揭示出群体行为和现象的结构、模式或总体趋势。
二、复习思考题:1、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简答:(1)、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在动物和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须向先辈学习,就产生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2)、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后辈既不能离开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生活,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供后辈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启动基金。
(3)、人们的历史观点对现实有重要的影响。
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是人们普遍的需要,因为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承发展和演变,每一个人都必然要在先前隔代人奠定的基础上生存和发展。
正是人们普遍需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智慧,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2、历史学有什么社会价值?简答: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历史学的社会供用或社会功能。
史学导论
《史学概论》思考题:名词解释1、历史记忆历史记忆是现存的文献可以考察确定的,在历史长河中确有其事其物的历史。
2、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它与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
具体说来,它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人、特别是史学家)和历史认识客体(即客观历史)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
严格说来,历史本体论是关于历史本体即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论认识,也即历史理论,而史学方法论则涉及手段问题,因而历史认识论成为历史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3、编年体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4、年鉴学派的“三时段”说由年鉴派第二代领导人布罗代尔在其巨著《地中海》中提出。
把历史的时间分为三种不同的时段,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长时段指一些在历史的发展中几乎察觉不到变化却又一直存在的“结构”,比如地理中时段是“局势”分析的场所,涉及几种不同的结构之间的交汇,(这个有点复杂说实话),比如人口,价格短时段是指事件,比如政治5、定量分析将数学引入历史学,用以研究历史活动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它的本来意义是运用描述性的统计资料所形成的数据以论证或说明历史问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6、历史方法论或称历史科学方法论、历史研究方法论。
它并不指任何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指关于史学方法的理论,或者说,它是一种可以用于历史研究的普遍方法理论,抑或可以说,拿一定的世界观来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便是方法论。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之为“方法学”。
从另一个角度说,史学方法论也可以理解为论史学方法7、纪传体是一种史书的体裁,它最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纪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
西方史学史思考题
一、古典时代1、古代希腊罗马史学的特点及其影响通常指古代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史学,也被称为西方古典史学,西方史学的母体。
特点是:以人文主义观念为主导;注重历史的垂训作用;认真探索的求真精神;宽宏的历史眼光;注重历史著作的文采。
影响:成为西方史学的母体。
奠立&范型&精神&写作方法2、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的史学贡献希罗多德:西方的“史学之父”撰写了西方史学的开山之作《历史》(《希波战争史》)。
其中表明了希罗多德的著史目的:道德垂训,歌颂民主制度(符合道德,优于专制)著史态度:求真求实(广泛收集,参证,互证史料)著史立场:放眼世界;注重“文化”;突破“华夷”之辨《历史》的基本特点:取材广泛、规模宏大、史料充实、内容丰富,堪称“通史”和“文化史”之作。
开创了欧洲历史著述的正宗体裁——“叙述体。
”写作特点:以散文为写作形式,以爱奥尼亚方言为基本语言,词汇丰富、文笔华美,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历史》的自相矛盾之处:宿命论与批判精神;道德垂训与求真存疑原则修昔底德:传统范型的奠基人著史学则:求真求实的立场;坚持理智的批判态度;以叙述历史真实为最高目标。
政治叙事史的理论基础。
目的:试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寻找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人事活动的角度总结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用以垂训后世。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否定“命运”和“神意”对“人事”的干预;看到了某些个人的性格差异对历史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甚至关键性作用;注重经济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从哲学的高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和原则进行赞扬3、李维和塔西佗的史学成就李维(《罗马史》,全称《罗马字建成以来的历史》):创立了西方史学的通史体例(写作计划周密,涉历时间久远,内容广播、上下古今融于一体);编年史+纪事本末;重在道德教育,宣扬爱国注意、振奋民族精神。
李维著史贵在道德教育、坚持独立精神;文体精炼、叙事写人生动逼真。
塔西佗:古罗马的修昔底德其史学成就代表了罗马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A.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既是他史学成就的最高体现,也标志着西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B.赏罚分明C.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词汇丰富雅驯,文笔多变不繁,语言精练,结构紧凑,文约事丰,言简意远;擅长塑造个性人物D.塔西佗历史研究的最大主题: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其著作意在鞭笞、意在揭露、意在发泄一个怀念共和制度的人对专制制度蓄之已久的愤怒情绪4、波里比乌斯的史学贡献“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A.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独有的贡献)论述了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的领域、方法和目的(3个层次:排列处理文献档案;地质学;政治事务);2个基本任务提出了关于研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历史的普遍联系性的理论。
史学史思考题(1)
史学史思考题(1)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一、主要名词:1、《尚书》《书》,汉以后称为《尚书》或《书经》,是我国最早的文献汇编。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尚书》汇集的是典、谟、训、诰、誓、命等文,基本上是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或文告。
“典”是重要的史事记录;“诰”是君对巨的训诫,“谟’是臣对君的谋画,“誓”是王誓众之辞,“命”是册命或君主的某种命辞。
《尚书》有古文、今文两种。
古文二十五篇,是伪书。
今文二十八篇,大部分为周史官搜集整理的文献和当时的—些记录。
2、《春秋》《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第一部汉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
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限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含242年史事。
《春秋》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以及一些自然现象。
3、属辞比事属辞比事出自《礼记.经解》里的“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这是说出了《春秋》在编撰体例和表述要求上的特点。
属辞,指遣词造句,辍辑文辞。
比事,指排比史事。
4、《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所记史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记载了春秋时期255年的历史。
19万字,篇幅是《春秋》的10倍。
《左传》是战国早期的私人撰述史书。
5、《竹书纪年》《竹书纪年》原名《纪年》,后人又称《汲冢纪年》或《汲冢书》。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75篇,共10万余字。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历史理论与写作复习思考题
历史理论与写作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历史、历史理论(史学概论、历史学、历史哲学)?
2.什么是图书分类法?概述中国图书分类法的演进过程。
3.中国有哪些学科门类?
4.历史学是艺术还是科学?
5.有人说历史就是“传说”、“神话”,请加以评述。
6.反映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主要有哪些?
7.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8.怎样看待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
9.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10.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的史学贡献。
11.历史学对人类的作用。
12.历史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3.数据库资源主要有哪些?他们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4.怎样撰写学术综述?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15.常用参考文献的注释主要有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17.历史论文的选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18.历史论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9.毕业论文的撰写程序是什么?
20.规范的毕业论文应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21.在你阅读的经历中,哪本书对你影响较大?该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2.《史学概论》课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对任课教师的建议是什么?。
史学概论思考题(西南大学)
史学概论思考题(西南大学)史学概论思考题【导论】简述“史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和学科特征。
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史学的理论体系。
史学概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概要地论述历史科学,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史学概论是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是对史学的概要论述,它的研究对象自然就是史学本身,或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内容:(1)史学本体论:①史学的性质;②史学的发生(2)史学认识论(3)史学方法论①历史研究的方法。
②历史研究成果的表述和编纂的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具有:(1)反思性。
(2)概括性。
(3)理论性。
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历史理论:是指历史运动本身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理论:是指史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
联系:历史理论以客观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史学理论从理论和方法上说明如何研究历史的,二者都以人类社会历史为指向,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史学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
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历史理论具体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对象为客观历史,而史学理论研究对象是历史学本身。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与史学理论的关系。
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生产力归根结底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种对社会历史认识的思想体系即唯物史观。
原理及意义:①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因此,人们研究历史,探索规律,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尽地占有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史学概论思考题
史学概论思考题绪论和第一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类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和历史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2史学概论:是将历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系统化,理性认识,是总体性、抽象性的认识,并且以“逻辑论证的形式表述出来”二、列举1各种历史观:唯物史观、英雄史观、天命史观、进化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循环论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2最基本的几种历史观(1)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2)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
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史学史思考题
序
1、“历史”一词的两种基本含义是什么?
2、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主要目标?
3、学习西方史学史的意义?
古代希腊
1、为什么说荷马史诗是“准历史学”?
2、爱奥尼亚的“纪事”有何特点?
3、为什么说希罗多德《历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4、修昔底德的史学成就及不足?
古代罗马
1、为什么罗马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才开始出现堪称为“历史”的著作?
2、李维的写作动机、写作方法、局限和贡献?
3、试评塔西佗的写作态度。
4、波里比阿认为,历史研究应当具备哪三个基本要素?(P61)
5、试述西方古典史学的优良传统。
中世纪基督教
1、中世纪基督教史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2、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主要特征?
3、如何解释中世纪基督教史学占据主导地位及其衰微?
意大利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史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试述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的成就及局限。
近代法国
1、伏尔泰在史学思想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试述浪漫主义史学的主要特征。
3、为什么称米什莱为“法国第一位伟大的人民史学家”?
近代德国
1、什么是兰克在史学上的主要成就及局限?
2、请述评兰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近代英国
1、试述评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中国史学史期末重点及复习思考题
中国史学史期末重点及复习思考题中国史学史期末重点及复习思考题一、全书要点(一定要了解,在填空、名词解释、简答中或有涉及)1.远古传说(1)远古传说: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历史意识的反映。
远古传说主要是有关氏族社会里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2)远古传说的内容:关于人类起源和自己祖先、氏族由来的传说;关于人类与自然进行斗争、在生产中取得成功的故事;关于原始氏族、部落间战争的故事。
(3)远古传说的特点:传说中的人物都被神化;传说中的英雄都是不脱离生产和为公谋利的人物;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相信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对自然的一种迷信或崇拜。
(4)远古传说在史学上的价值:远古传说不仅反映了当时氏族社会人们的历史意识,而且保存了一定的真实的历史内容;经过后人整理加工用文字记载下来的远古传说成为历史学家们探索、揭示先民初始时期社会历史风貌的重要资料;远古传说中反映的人对于自然、社会、神和人及其互相关系的原始意识,影响了后世文明时代史学家的历史观点的发展.2.《春秋》与《左传》(1)《春秋》:作者,孔子。
是现在所知的第一部也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私人撰写的编年体史书。
是孔子依据鲁国国史并参考列国史料所修。
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主要记录了周王室、各诸侯国的朝聘、会盟、战事等政治、军事活动,以及包括日食、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和自然现象,书中也涉及到各族关系、城筑、田赋等方面的史实。
(2)《春秋》的主要成就和特点:第一,孔子既开创了私人修史的先例,又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
第二,严格采用“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的方式逐条叙述记载历史。
第三,确立了“属辞比事”的修史方法。
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第四,《春秋》重人事而轻鬼神存在的问题:第一,具有明显的复古保守思想。
第二,春秋为后世“曲笔”写史开了先例。
第三,文字简约,语焉不详。
(3)《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史学概论思考题完整版
最新史学概论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二、列举1.各种历史观天命史观、循环论史观、进化史观、英雄史观、神学历史观、人本主义历史观、人道主义历史观2.最基本的几种历史观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3.历史学的渊源因素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根源三、论述1.历史的学科结构。
历史学科结构大体可以分为理论部分、主体部分、史学辅助学科和史学分支学科等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历史认识理论、史学方法论等。
主体部分从人类历史进程的断代序列上,可以分为史前史、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等;从研究的具体内容上,可以分为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考古等;从著作的形式上,可以分为叙事体、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章节体等。
史学辅助学科主要有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考据学、训诂学、诠释学等。
史学分支学科包括历史社会学、历史人口学、心理史学、计量史学等。
2.为什么学历史。
历史学主要有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史学的学术功能指历史认识,即史学的研究成果所具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该成果在本学科中学术水平的高低。
史学的社会功能指史学成果对社会整体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学习历史,有助于认识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解决现实问题,为现实需要服务;历史记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新人需要历史教育。
第二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史通》:史评类史书。
唐刘知几撰。
成书于710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
史学概论思考问题
第五章
第五章 社会历史旳基本性质 1,怎样了解历史发展旳统一性和多样性? 2,你对历史发展旳动力问题有何看法 3,应该怎样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旳问题?
第六章
第六章 历史认识论
1、什么是历史认识论? 2、什么是历史认识旳主体、客体与中介? 3、历史认识主体旳认知构造有何特点? 4、历史认识旳真理性怎样检验? 5、历史学使认识到达正确与精深旳机制是什么? 6、什么是历史认识旳社会实现?怎样看待历史学 旳可应用性?
第七章
第七章 史学措施论
1,讲述“历史旳措施”和“逻辑旳措施”。 2,什么是历史主义?。 3,何谓历史旳比较措施? 4,计量史学措施旳特点怎样?应该怎样防止其不 足? 5,心理史学措施有何特点?
第八章
第八章 治史功力与研究构造旳表述 1,什么是研究历史旳功力基础? 2,历史论断和史学评论应遵照什么原则? 3,史书旳编年体、纪传体、章节体各有什么优点、 缺陷?
优异精品课件文档资料
目录页
史学概论 思索问题
第一章
第一章 导论
1、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 2、历史学具有怎样旳特点? 3、史学理论在历史学科中有怎样旳主要地位? 4、爱德华·霍列特·卡尔以为:历史 “是目前跟过 去之间旳永无止境旳问答交谈”, 你怎样分析这 个观点?
第二章 西方史学理论旳发展
1、试阐明希腊、罗马时代旳主要史学观念及其主要代表。 2、启蒙时代旳主要代表及其史学观念怎样? 3、何为实证主义?何为客观主义?两者有何异同? 4、试析斯宾格勒和汤因比旳文化形态史观 。 5、怎样分析柯林伍德所说旳“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6、试比较鲁滨逊“新史学”与年鉴学派史学观念旳异同。 7、试论年鉴学派旳发展历程、主要代表及其史学观念旳变化。 8、何为后当代主义史学?我们历史学应该怎样应对后当代主 义旳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和第一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类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和历史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2史学概论:是将历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系统化,理性认识,是总体性、抽象性的认识,并且以“逻辑论证的形式表述出来”二、列举1各种历史观:唯物史观、英雄史观、天命史观、进化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循环论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2最基本的几种历史观(1)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2)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
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4)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
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日本史传导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历史学的渊源因素(1)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4.历史的学科结构(1)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时间(上古史、中古史、古代史、近现代史)空间(美国史、中东史、欧洲史)内容(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综合(秦汉专题史)(2)以特定对象和特定方法为轴心的综合研究科目(历史文献学、器物学、考据学、历史地理学、年代学)(3)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5.为什么学历史(1)传承文化财富;(2)丰富思想文化生活;(3)形成危机意识,民族意识;(4)陶冶人的精神;(5)开阔人生观;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史通》:史评类史书。
唐刘知几撰。
成书于710年,共20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
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渊源与前人修史之得失。
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实”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贯”,“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
2.《文史通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著作。
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
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
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
3.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 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是受胡适整理国故大胆疑古思想,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典籍。
4.章学诚: 清代史学家,字实斋,浙江会稽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
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著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
长期在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参加《续资治通鉴》编撰工作。
主修有《湖北通志》,惜未定稿。
遗著除史学理论《文史通义》外,还有《史籍考》,《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志》及《章氏遗书》等。
二、列举1.史学宗旨论(1)赞治:用史官、史书帮助国家治理(2)资治:史书本身具有教化的作用(3)明道:明天道,正人伦,助治乱(4)经世“穷日月星辰,飞走动植之数,已尽天地万物之理,述皇帝王霸之争,以明大中至正之道”2.史家的三长和二善(1)史才、史学、史识-----史学三长(2)公心、直笔----二善3.修史制度论(1)君举必书----慎言行(2)人君不观史(3)设官修史,唐代开始(4)整体修史制度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皆组织修史,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修史制度,内容涉及组织方式、史料汇集、纂修方法、审核过程、奖惩条例等方面,而关于修史制度理论上的论述则比较集中于对“君举必书”和人君不观史问题的讨论,以及对史馆弊端的批评意见。
春秋时期,鲁国的曹刿在进谏时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说明早已形成了官方记载历史的制度。
《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这食油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从理论上阐述了“君举必书”有着使之“慎言行”的意义。
由君举必书产生的另一问题是君主是否可以亲阅当代的历史记载,对此,古人的见解互有不同。
北周柳虬上疏说:“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盖所以为监戒也。
……而汉魏以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于是请求将历史记载公开于众。
至于唐代,朱子奢则力谏唐太宗不得亲览起居注,指出:“陛下出圣旨,发德音,以起居记录帝王臧否,前代但藏之史官,人主不见,今欲亲自观览,用知得失。
……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有未喻。
大唐虽七百之祚,天命无改,至于曾玄之后,或非上智,但中主庸君饰非护短,见时史直辞极陈善恶,必不省躬罪己,唯当致怨史官。
但君上尊崇,臣下卑贱,有一于此,何地逃刑?既不能效朱云廷折,董狐无隐,排霜触电,无顾死亡,唯应希风顺旨,全身远害。
悠悠千载,何所闻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
”(64)这是对人君不观史原则的有力论述。
此后,围绕这个问题,历有论辩,主张人君可观史者,大抵本于柳虬之言,如唐太宗、叶适等人皆有这种见解;反对人君观史者,如欧阳修、王应麟等,多同于朱子奢之论。
朝廷设馆修史,兴盛于唐代,而唐史官刘知几对史馆制度指摘甚力,指出其弊端有五:一是史官众多,互相观望;二是史料欠缺,难以编纂;三是权贵干涉,不得直书;四是监修牵掣,无从下笔;五是科条不立,职责不明。
(65)宋代修史制度又有所发展,然而欧阳修、朱熹都对宋朝史馆制度予以尖锐的批评,同时提出了改善修史制度的方案。
清章学诚对修史活动的全局予以考察,形成了“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的史学总体观念,他设想以官方主办的方志为基础,下为谱牒志状持平,上为朝廷修史提供资料。
因而应在州县设立“志科”以聚集资料,准备编修方志。
这样就形成了“制度由上而下,摭由下而上”的整体修史制度。
(66)这是对修史制度理论的杰出贡献,惜乎未能实行。
4.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著作(1)梁启超三阶段: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批判传统史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1920年以后著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1901年《中国史叙论》(2)章太炎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著作:《訄书》论文集(3)夏曾佑史学观点:天演论,历史进化论著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4)陈黼宸著作:《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和《读史总论》5.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三个层次(1)地下实物与纸上遗文互相释证(2)异族之故书与吾国旧籍互相补证(3)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考证6.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及其相关代表作品“求真实,供借鉴”精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学术(2)重视制度史,社会阶层的分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3)从文化看历史演变《元白诗笺证稿》(4)通过历史看文化《柳如是别传》7.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期的代表人物范文澜、陈伯达、吴玉章8.中国马克思史学观指导下的史学理论著作。
(1)李大钊的《史学要论》(2)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3)华岗的《中国历史的翻案》三、简答或论述1.解释胡适的历史演进法;(1)按时间长短依次排列;(2)时代的具体内容;(3)逐渐演变,“由简单变复杂,由疏漏变雅驯,由地方变全国”(4)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2.中国古代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史学宗旨,史学原理,史学方法论,史学流变论,史家标准论,史籍优劣论,修史态度论,治史态度论。
3.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含现代)(1)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产生时期1924年,李大钊《史学要论》 20世纪30年代末,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时期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社会史研究、思想史研究、历史文献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撰述、中国通史撰述等方面,出版了一大批著作。
(3)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广泛传播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基本建设。
(4)“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受到严重摧残4.现代马克思史学的发展简介。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历史学,亦可称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学派。
产生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过程中 1919—1949 年为建立时期,1949 年以后为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时期。
建立时期建立时期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27 年是第一阶段。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