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园简史

合集下载

五、古典园林

五、古典园林
第五节 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古典园林
•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石、水体、生物、建筑等构
景要素组成,具有生活、游憩和观赏功能的人为 造景园地,也是融建筑、雕塑、绘画、文学、书
法、金石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是世界上风景
式园林的渊源,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
古典园林与山水画、烹饪、京剧一起被誉为“中
国文化四绝”,在我国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 对景,是要求园林各景点的对面要有景可看,能 够从甲点观赏乙,从乙点观赏甲。如颐和园中, 在万寿山可赏昆明湖,在昆明湖可赏万寿山,二 者互成对景。
• 框景,是用门窗或花木等合成景框,将远 处景物包含其中,使景物看起来就像画框 里的画面,极大地加强景物的美感。杜甫 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船”,讲的就是框景的效果。
拙 政 园 与 谁 同 坐 轩
• 斋,分布在偏僻、幽静之处,是休息、静 养、攻读和存书之处。
拙政园雅石斋
• 馆,用于园居,接待宾客之用,多建于高 爽处,便于远眺,观赏风景。如拙政园的 三十六鸳鸯馆。
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
• 榭、舫,多是单层临水建筑,从整体轮廓到门窗 栏杆均以水平线条为主。
榭,建于水边,突露出岸、架临水上,三面 临水,便于观赏水景。
• 3.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变时期
社会动荡,加之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 行,崇尚自然成为时尚。这不仅推动了山水诗画 的大发展,也推动了园林艺术风格的转变。 特点:园林艺术从单纯模仿自然进而对其 作艺术加工。注重根据个人的性格和喜好来进行 艺术创造,叠山理水,高林巨木,使园林宛若真 实山林一般。这一时期不仅私家园林非常普遍, 寺庙园林也大量出现。
树木、花卉以自然形态为主, 植物整形对称种植,花卉多栽 种为图案花坛, 水景多样; 景物之间讲究因借; 具有浪漫的诗情画意。 水景以喷泉为主,多配有雕塑, 空间开阔,以大草坪铺展, 一览无遗。

第一章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1]

第一章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1]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经历了夏、商、周的奴隶社会以及秦、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的封建社会。

我国劳动人民在三千余年漫长的辛勤劳动积累中,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光辉灿烂的园林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珍贵遗产,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全部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但却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

中国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有了园、圃、囿等字,而从它们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在商朝末年和周朝初期,不但“帝王”有囿,等而下之的奴隶主也有囿,只不过在规模大小上有所区别。

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商朝的囿,多是借助于天然景色,让自然环境中的草木鸟兽及猎取来的各种动物滋生繁育,加以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范围宽广,工程浩大,一般都是方圆几十里,或上百里,供奴隶主在其中游憩、礼仪等活动,已成为奴隶主娱乐和欣赏的一种精神享受。

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供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

所以,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徒六国贵族和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及南阳、巴蜀等地,营造宅地,在较短的时间里,修宫殿,造坟墓,筑长城,修驰道,使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期间,囿又得到了进—步发展,除游乐狩猎的活动内容外,囿中开始建“宫”设“馆”,增加了帝王在其中寝居以及静观活动的内容。

汉代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而“上林苑”宫苑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园林,在一定程度上讲,上林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园林和私家园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主要历史阶段:1.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56年):早期的园林主要是与宫廷建筑相结合,以封建社会的祭祀和居住需要为主。

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宫廷建筑中,已经存在了一些与园林有关的元素,如园池、假山等。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时期的宫廷园林主要是以华清池为代表,池中有游船、水榭等。

汉代的园林风格受到了前代的影响,同时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有所发展。

3.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此时期园林建筑逐渐走向繁荣,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墨客开始在私家园林中构筑山水园林。

典型代表有建于南朝梁代的林则徐园。

4.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隋唐时期,宫廷园林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隋文帝时期修建了大明宫,唐玄宗时期兴建了华清池。

私家园林方面,隋唐时期的园林建筑更加注重山水之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5.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宋代时期,园林艺术迎来了鼎盛时期。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元代时期,元大都的皇家园林建设逐渐成熟,体现了蒙元、汉文化的融合。

6.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明代时期,园林建筑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园林,如扬州的个园、苏州的留园等。

清代时期,乾隆时期修建了颐和园,这是中国古代宫廷园林的巅峰之作。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不仅在宫廷规模上有所发展,私家园林也逐渐兴盛,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情趣。

这些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一、发展简史(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

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

“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

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

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

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

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

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

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

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

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展史

明清北方皇家园林 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
• 皇家园林: 宏伟壮观,富丽堂皇; 建筑形体高大华美、厚重封闭; 意境较多社会伦理成份。
颐和园
• 私家园林: 灵活布局,以小见大; 手法细腻、玲珑精致、 淡雅幽静;
南京瞻园 意境多表现文人士大夫 怡情自然山水的情绪。
上海豫园快楼
拙政园
•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中国园林发 生的变化是空前的。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把园林作为 一门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发展。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 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便出现了首批中国自建的公园。辛亥 革命后,北京的皇家园囿和坛庙陆续开放为公园,供公众 参观。许多城市也陆续兴建公园,如广州的中央公园、重 庆中央公园、南京的中山陵等新园林。到抗日战争前夕, 在全国已经建有数百座公园。抗日战争爆发直至1949年, 各地的园林建设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 1、从苑囿到园林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畋猎-囿-苑-园林)
• 2、形神兼备,诗情画意 ——唐宋时期
• 3、南北竞秀,兼收并容 ——明清时期
在奴隶社会为适应奴隶主狩猎的需求而 产生了囿
• 囿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四周有墙

2、园内养禽兽
商周时期开始人工囿苑的营造
唐宋时期
• 大型宫庭园林 • 文人府宅园林 • 邑郊公共园林
园林设计从模仿自然走向写意山水
• 形成以山水画为蓝本,诗词 为主题,以画设景,以景入 画,寓情于景,寓意于形, 以情立意,以形传神的造园 风格。
• (四)成熟期
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 有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 林式别业山居和唐、宋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中国古典园林(精品)

中国古典园林(精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
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 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 了。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
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上林苑
上林苑是汉 武帝在秦时 旧苑基础上 扩建的,离 宫别院数十 所广布苑中, 其中太液池 运用山池结 合手法,造 蓬莱、方丈、 瀛洲三岛, 岛上建宫室 亭台,植奇 花异草,自 然成趣。这 种池中建岛、 山石点缀手 法,被后人 称为秦汉典 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 所有的。 其特点是规模宏大 真山真水较多 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 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 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 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刘 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等许多名篇,都是这一时期问世的。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明、清时期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
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 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 “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 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 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 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 “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 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 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 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 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展史

庐山草堂
• 另一方面,该时期文人士大夫长期为官于都市,官务之余, 他们渴求有一个自由舒适的场所可供随时抚慰劳倦的身心 , 或需要一个隐秘的天地可以接纳文人墨客诗酒聚会 ,于是 城市园林便迅速崛起 。当时京城长安城郊的樊川、杜水之 间 , 园林密布,号称“东都 ”的洛阳城内外亦遍布私园。 由于城市私园的主人大多饱读诗书、文化素养较高 , 因此 他们在景观设计和园林生活上必然多下功夫 , 以白居易为 代表的文人士大夫 ,其造园的目的首先是出于自身休闲的 需要 ,是自娱而非娱人 ,故不必为了声望或炫耀而大兴土 木 ,规划布局、景观修造都遵循简淡的原则 ,不追求房舍 亭阁的繁复和华美 。 白居易的《闲居自题》诗说:“波闲 戏鱼鳖,风静下鸥鹭 。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意 。”履道 里宅园中水占了五分之一 ,竹占了九分之一 , 四望渺弥苍 翠 ,故居于城中而有水乡之感 。园中还建有琴亭、石樽、 中岛亭、环池路等用于游园赏景的园林小品 。此外 ,他命 乐童登中岛亭奏乐的做法为后世园林创设戏台和曲房提供 了依据 ,而音乐、戏曲的渗入也使得物质的园林从此具有 了更多的精神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寺庙园林的产生与繁荣 • 文人园林的兴起
金谷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化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佛教的渗透和清淡玄 学的盛行 ,又为隐逸清静或及时行乐的生活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私家园林作为 一个与世暂绝的个人展地 ,作为一个自由自在的私密场所 ,逐渐赢得了众多名士 文人的青睐 , 因此 , 园林的崛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一时期的园林虽然主要还 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基地,但在讲究奢华或喜好艺术的文人的治理下, 已不乏游乐 观赏的内容。 如西晋以奢侈闻名的石崇 ,有金谷园建于洛阳 ,“却阻长堤 ,前临清渠 。百木几 于万株 ,流水周于舍下 。有观阁池召 ,多养鱼鸟。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 。 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 ,入则有琴书之娱 。”可见园中有水有树 ,有鸟有鱼 ,还有 一班艺伎可供赏乐之需。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布时间:2006-4-14 14:37:00中国园林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从殷商时代开始。

各个时代的有各自的特色。

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

“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

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

由于南北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

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

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

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

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

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和朝贵们的私园。

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1年)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原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放养动物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苑囿。

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是商帝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广建离宫,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

西汉时,汉武帝刘彻又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座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开创了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其“一池三山”的布局成为以后历代帝王营建宫苑的主要模式。

同时期,私家园林也发展了起来,一些达官贵族富户相继在长安、洛阳两地广建宅地园。

至此,园林体系已具雏形。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随着中国古代美学体系框架构筑的初步完成,园林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体现了此时期的造园成就,园林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人本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园林形式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创作手法由单纯摹仿自然山水的写实趋向于适当加以概括提炼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自然山水点缀成景,与此同时,佛教盛行,寺观大量兴建,相应出现了寺观园林形式,至此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行发展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自然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隋唐时期中国复归统一,国势鼎立,是秦汉以后的又一个全盛时代,园林也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自然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伴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匠心独具——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抑景 • 景愈藏,景界愈大,景愈露,景界愈小 • 藏景可增添趣味 • 特点:采用“先抑后扬”、“先藏后露”的方法,
好的景点都在后面。 • 分为山抑、树抑、曲抑 • 杭州花港观鱼东大门的雪松,就是抑景的范例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框景
要素组合而成的。因为山水诗和山水画对中国园 林影响较大,园林中尤其要再现自然山水之美, 按自然之趣叠山理水,成为我国园林的主要手段,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又被称为山水园。
• 构景手法
• 中国园林的构景手法很多,在宏观与微观上,在 各个环节上,都采用各种巧妙的手段表现自然, 极力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主要构景手法有抑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 移景等。
• 鼎盛时期:唐宋时期,我国园林艺术达到鼎盛, 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特色,使自 然美与艺术美巧妙的融合为一体。
• 成熟时期:元明清以后,园林艺术进一步完善, 逐渐达到了成熟时期。
• 明代末期的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系统地总结了造 园经验,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 地、掇山、叠石、借景等10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艺术 手法和经验技巧,成为我国古代唯一的造园专著。
园林是指把自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 水地形、树木花草以及人工建筑,按照 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体。
世界主要的三大园林
中国自 然式风 景园林
欧洲大 陆几何 规则式 园林
西亚园 林
我国园林的历史沿革
• 我国造园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粗 糙到精巧,由不成熟趋向成熟。按照发展过程的 特点,其发展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萌芽时期、形 成时期、转型时期、成熟时期、高峰时期等几个 主要阶段。

(完整版)园林史古典园林发展史表格

(完整版)园林史古典园林发展史表格
离宫御苑:华清宫、九成宫、翠微宫
白居易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
私家园林:城市私园,山池院、山亭院
郊野别墅园
1、离城不远的风景地带:洛阳李德裕平泉庄、成都杜甫浣花溪草堂 2、单独建在风景名胜区:白居易庐山草堂 3、依附于庄园而建:王维陕西蓝田辋川别业、卢鸿崇山别业
风景名胜区:长安曲江池(第一个)
成熟期
清代李渔《一家言》
清代文震亨《长物志》
清初皇家园林的重点在离宫御苑。
畅春园,明清以来首次引进江南造园艺术。
避暑山庄,开创了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圆明园,原是雍正的赐园

私家园林,扬州八大名园: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
无锡寄畅园,江南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末清初文人园林。
上海豫园,明末张南阳旧园,黄石大假山为江南最大。
(宋、元、明、清初)
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宋徽宗亲自参与建园,左右山水格局,突破“一池三山”形式)
行宫御苑:景华苑、林:中原 洛阳、东京
江南 :临安、吴兴、平江
浙江南溪江苍坡村,迄今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明代的重点在大内御苑

园林著作:
明代计成《园冶》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阶段
代表
朝代
特征
生成期
(殷周秦汉)
文献记载的最早贵族园林 殷纣王“沙丘苑台”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的影响
周文王 “灵台、灵沼、灵囿”

阿房宫、上林苑

上林苑、甘泉宫、未央宫、建章宫

私家园林兴起
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皇家园林:北方邺城、南方建康
北魏洛阳,中轴线,奠定皇都格局模式

中国园林发展史简概

中国园林发展史简概

囿、台、沼
• 囿—— 养动物的园子:鹿囿。园囿。 局限, 被限制:囿于成见。 借指事物萃聚之处: “游于六艺之囿” • 台——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 积土四方而高曰台。——《春秋战国》 •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东西,器 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 沼——沼,小池也。——《说文》 • 池子:池沼。
五、宋元明清---成熟期
• 成熟期一:两宋 • 特点: • 1、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园林造园活动最突出。士流 园林全面地“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 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这种倾向冲淡了园林的皇 家气派。包容性,也文人造园亦影响寺观园林。 • 3、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 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 • 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 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五、宋元明清---成熟期
• 成熟期一:两宋 • 代表作: • 寿山艮岳、沧浪亭、西湖,金明池、沈园
大内御苑代表作:艮岳、后苑、延福宫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 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 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它是以山、池作为园林的骨干,但欣 赏景点的位置设在建筑物内,因此这 些建筑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风景 的观赏点,具有了使用与观赏双重作 用。 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使它构园得体, 精而合宜。如依山势建楼,有依翠楼, 降雪楼等。沼池有洲,洲中植梅或植 芦,亭,榭隐于花树之间,形成隐露 的庭园景色。
五、宋元明清---成熟期
• • • • • 成熟期二:元明清 特点: 1、规模趋于宏大;突出皇家气派,住上更多的宫廷色彩 2、清初乾隆后开始衰落 3、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 宋山水宫苑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 当时苏州由于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官僚地主均在 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高潮。现存的许多 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 的。

中国私家园林PPT

中国私家园林PPT
中 国 析
园/留园为例





以拙政
班级:
学号:
姓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 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 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 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 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 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 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 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植被作为装点的。而山水植被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的的利用或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 整、加工和剪裁,从而出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虽为人做,宛自天开”, 达到“一峰山太华千岳,一勺水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
私家园林之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明朝正德年 间,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园林。拙政园 是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拓建而成,四百 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 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为中国的 四大名园之一,与北京颐和园,承德 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齐名。明正 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 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 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 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 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中区概况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以 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 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水面 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面有分有聚, 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于变 化的风景,江南私家园林在布局上, 采取划景区和空间的办法。层次为景 区,主要依据水体、路径、廊架和主 体建筑来分割空间,拙政园共分为5个 景区。 中部与东部用一条复廊隔开,透 过每一个窗户看去有“移步换景”的 效果。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代表。

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公认的建筑艺术奇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园囿和葬陵造园。

古代中国人对园林的建造追求极致的艺术和审美追求,这在《诗经》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之句,可见一斑。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演变汉代的园林建筑以寺观园林为主,注重与宇宙天地的和谐。

隋唐时期,园林建筑在规模和造园技术上得到了迅速发展,隋朝的江都大雁塔和唐代的大明宫都是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代表。

宋代的园林建筑更注重意境和艺术表现,如太湖园和拙政园等。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颐和园、拙政园等。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以自然为模型,追求自然,最大限度地展现自然美。

园林建筑注重景致的合理搭配和展示,强调意境和美学意味的表现。

古典园林建筑更强调以意蕴和修身养性为宗旨,通过园林建筑和园林景观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建筑工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在艺术和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希望你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希望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魅力。

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欣赏园林建筑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园林发展简史

园林发展简史

相信相信得力量。21.1.192021年1月19 日星期 二4时2 4分17 秒21.1.1 9
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1. 1.1921. 1.19Tue sday, January 19, 20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 6:24:17 16:24:1 716:24 1/19/20 21 4:24:17 PM
园专家邹迪光称:“园林之胜,帷是山水二物”。
山石造型丰富,具有极强的造景作用,“片山有致,
寸石生情”,它能为园林增添许多自然情趣。同时山石的
自然高度,可供人登高远眺,使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令
人心神荡漾,回味无穷。
园林中的山多为太湖石或黄石堆叠而成的假山。总之,
园林中的山石要姿态优美,以假乱真,再现自然。
2.水
水是园林艺术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
水是山的血脉,山得水而活,山环水抱,相映成趣
水是园林中生趣之源,有了水,草长莺飞,五彩 缤纷,充满生机
古代园林对于水的引用和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为掩。就是用建筑或花木将曲折的池岸掩映,用以
打破岸边的界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二为隔。就是修筑堤沿、浮廊、曲桥或涉水点以步石,
(3)天下美景,兼收并蓄。
就像皇宫收藏天下珍宝一样,皇家园林集天下美景于
一园。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不仅引进全国的美景,还
在园中仿造西洋美景,如著名的“大水法”。颐和园中的
“谐趣园”仿自无锡“寄畅园”,而西堤六桥则是西湖苏
堤六桥的翻版
2.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1)个性鲜明,主题突出。 江南私家园林是官绅商贾们府邸的扩展和延伸,因此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6: 24:1716 :24:171 6:24Tuesday, January 19, 2021

中国园林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园林建筑发展概况

05
中国园林建筑的建筑材料 与技术
主要建筑材料
木材
中国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木材有松木、杉木、楠木等,它们具有良好 的韧性和防腐性能,能够承受自然环境的侵蚀和虫害。
石材
石材在中国园林建筑中主要用于基础、柱础、台阶、栏杆等部位, 常用的石材有花岗岩、大理石等,具有耐久性和天然的美感。

瓦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重要的建材之一,主要用于屋顶的防水和装 饰,有多种颜色和纹理可供选择,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结构与技术特点
木框架结构
中国园林建筑以木框架结构为主,这种结构具有灵活性和抗震性 能,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斗拱技术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结构形式,具有承载和装饰双重功能, 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并提升视觉效果。
屋顶形式多样
中国园林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包括悬山、歇山、硬山等,每种形 式都有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中国园林建筑在现代建筑中得到 广泛应用,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 计手法相结合,既传承了传统园 林的精髓,又赋予了现代建筑的
特色。
创新与发展
在现代建筑中,中国园林建筑不 仅在形式上得以传承,更在材料、 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为 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灵感。
典型案例
苏州博物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等现代建筑中融入了中国园林建 筑的元素,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
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自唐宋 以来,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其格传播
中国园林的建筑风格、造园手法和 园林文化在东亚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园林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典型案例
日本园林中的禅宗元素、山水园景 等都源于中国,成为日本园林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发展史简介

中国园林发展史简介

中国园林发展史简介
中国园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在人类文明初期,先民们就已开始在适当的地方建造简单的住宅、洞穴、宫殿、城郭和花园等,这种园林被称为“园”。

它是人们为了观赏而建造起来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古代园林便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存在着。

中国园林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

在原始社会晚期,原始居民对自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形成了相应的自然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对自然进行初步改造之后,产生了一种对自然和人工环境相互关系认识。

于是,人们便在居住和劳动中逐渐发明创造出了建筑和园林等一系列生产、生活设施。

随着这种设施的增多和完善,人们对自然风景也就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各地区、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念。

于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就产生了文化上的差异和民族间交往中所产生的不同审美情趣。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中国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化。

据说,距今10万至4万年之前遍布欧、亚、非散三大洲的“古人”(尼安德特人),并无体质、毛发、肤色等差别,直到距今2万至4万年前的“新人”时代,才逐步分化为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

说明了人类自身及其文化深受所处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结构和政治生态环境等。

这种人文基因层面上的根源性差异对东西方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思维特点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也就是说,生活环境、发展模式与文化心态有着同构关系,所谓“得江山之助者”,各民族的文化,是“自然界的结构留在民族精神上的印记”,地理环境给予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某种特定的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人们文化创造的发展趋向,从而塑造了各种不同文化类型和文化特性。

导源于自然崇拜的古典园林亦如此,世界各民族在驾驭地形、地貌,选择构园素材、经营山水与建筑、创造艺术意境等方面,都各有不同的文化表征,因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中国、西亚伊斯兰与欧洲。

中国为自然山水写意式园林,西方园林和西亚园林则都以几何式园林形态为基本特征。

即使同属于中国造园系统的日本园林,也呈现出同源异质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高级文明的园林文化基因,源自先民对原始生态环境的长期生活积累,源自对自然的恐惧、敬畏、神秘的心理,并由此产生的自然崇拜和对最佳生活环境的幻想,诸如产生了神话中的天宫、昆仑神山和蓬莱仙境的构想等。

秦汉帝王宫苑,主要模仿幻想中的天上世界和神话仙境。

汉代私家园林开始模山范水,至魏晋,既富且贵的门阀士族,侵淫于玄佛之中,“玄对山水”,逐渐从青山绿水中找到了任人啸傲的“仙境”,于是挖池堆山,乐于丘亩之间,出现了“有若自然”的人士山水园林。

中庸士大夫们找到了可供人日成趣的宅园这一园林样式,开中国文人写意园的先河。

宋代则是世俗地主阶级在整个文化思想领域内多样化地全面开拓和成熟时期,园林主题园大量出现,文人将绘画所用笔墨换成山石花草,完成三度空间的立体画。

元代带有不同于汉族的异域文化因子的皇家园林放出异彩,随着经济文化的恢复,江南私家园林在城镇星罗棋布。

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出现,王学左派的高扬人欲,明末清初迎来了中国园林文化的最后辉煌,文人将园林作为“地上之文章”。

但随后逐渐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鼎盛后的滞化现象,园林趋向定型化和程式化。

西学东渐,在中西文化交融和碰撞中,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异质文化因子逐渐增多,出现了以传统为主、中西合璧的园林,或以西洋园林为主,辅之以传统艺术手段的园林样式。

·发展简史·上古时期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对于上古时代的人来说,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等一切自然现象都充满神秘性,于是人们便对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产生了某种精神崇拜。

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都是先人们心中的图腾,都是他们祭祀的对象。

古人对祭祀活动非常重视,部落首领的更换、丰富的收获以及祈祷来年丰收等大小事宜都要举行或大或小的祭祀活动。

祭祀之后通常还会有宴乐活动,气氛由庄严肃穆转向欢娱,随之祭祀的场所也便带有了娱乐的性质。

而用于摆放贡品的神台也逐渐向登高远望和观赏风景的方面发展,其最原始的用途逐渐淡化,而成为中国园林中最早的建筑形式。

中国的园林滥觞于这种原始(自然)宗教的祭拜形式。

首先跃上人类祭坛的是自然崇拜,天地山川是其崇拜的核心。

(1)天和日月崇拜(2)山岳灵石崇拜与昆仑神话(3)灵水崇拜和蓬莱仙岛(4)动物、植物崇拜这一时期殷商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囿”字,囿是在一定自然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植物、挖池筑台,然后供皇家打猎、游观、通神明之用。

囿中有三台,各有其不同功能:“灵台”用以观天象,“时台”以观四时,“囿台”以观走兽鱼鳖,囿中还建有璇宫、倾宫、琼室等大规模的宫苑建筑群。

所以,园林界认为“囿”乃是中国园林之根。

这样,供人登高眺望的台,成为最原始的园林中的主要形式(这种高台也是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囿台以满足“人王”精神需要为主要特征,它已经超越了人类社会中产生的第一种价值形式——功利价值,逐渐演变为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了。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的灵台、灵沼就是这种“囿”的典型代表。

周文王之囿,方圆七十里,并允许老百姓在里面打柴和捕猎野鸡、野兔,所谓“与民同乐”。

周文王的灵台是展示他的“仁义”、推行礼乐文化的载体。

同时,“灵台”的娱人色彩更加明显,所以梁思成称其“为中国史传中最古老之公园”。

狩猎与通神是中国园林最早的两种功能。

·秦汉随着国家型态的日益成熟,礼制、政务、生活等社会活动日益清晰,原始宗教的迷雾日渐消散,使得山水之美呈现出本来的面目,人们渐渐从超自然的崇拜中抬起头,开始领略和赞美水光山色。

秦汉时期迎来了造园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秦汉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营建的思想原则是“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班固《西都赋》以天体地貌作为象征的外化)既是象征着天帝所住的“天宫”,又是人间帝王居住享乐的“人间天堂”。

宫苑是秦汉造园的主要样式,崇尚空间的广大,追求风格的壮丽,讲求景象的充盈,注重装饰的精巧,是皇家园林固有的美学品质。

秦汉宫苑开创了后世皇家园林的基本型制,形成了皇家园林崇尚壮丽、象征写意的美学思想和造园技法。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建都咸阳。

他集全国物力、财力、人力将各诸侯国的建筑式样建于咸阳北陵之上,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形成规模庞大的宫苑建筑群,建筑风格与建筑技术的交流促使了建筑艺术水平的空前提高。

在渭河南岸建上林苑,苑中以阿房宫为中心,加上许多离宫别馆。

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把人工堆山引入园林。

中国园林以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即肇始于此时。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开始修复和扩建秦时的上林苑,“广长三百里”,是规模极为宏大的皇家园林(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为明清紫禁城约0.72平方公里的20余倍)。

苑中有苑、有宫、有观。

其中还挖掘了许多池沼、河流,种植了各种奇花异木,豢养了珍禽奇兽供帝王观赏与狩猎,殿、堂、楼、阁、亭、廊、台、榭等园林建筑的各种基本类型的雏型都已具备。

建章宫在汉长安西郊,是个苑囿性质的离宫,其中除了各式楼台建筑外,还有河流、山岗和宽阔的太液池,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自此,由秦始皇开其端,而汉武帝集其成的“一池三山”(通常中央有一池塘,象征大海,在池塘的中央有三个小岛,象征海外三座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

)布局纳入了园林的整体布局,从而成为中国人造景观的滥觞,也成为皇家园囿中创作宫苑池山的一种传统模式,称为秦汉典范。

这种摹拟海上神仙境界,在池中置岛的方法逐渐成为我国园林理水的基本模式之一,还对日本的园林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汉代后期,官僚、地主、富商营造的私家园林也开始发展起来,并开始形成以自然山水配合花木、房屋的风景式园林的造园风格。

其中的园林建筑为取得更好的游息和观赏的效果,在布局上已不拘泥于均齐对称的格局,而有错落变化,依势随形而筑。

(相对于帝王宫苑,私家园林在汉代虽已开始,但并未形成气候。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连年的战争使原来的社会体系逐渐瓦解,而这一时期人们思想却最为自由。

儒学失去了支撑社会心理的功能,带来了文化的多元走向。

佛教的传入,打破了中国接收外域文化的障碍。

由老庄无为学说与佛学糅合而成的玄学(道家与易学、儒家、佛学结合产生的一种学说,作为一种哲学思潮,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作用,它以道统儒,思辨精密,上纠两汉经学之流弊,下启隋唐佛学与宋明理学。

),成为社会思潮,玄学在社会心理失衡时给人以新的心理支撑,“非汤武而薄周孔”的道家“名士”、心存“济俗”的佛教“高僧”反而更能体现“士”的精神(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精神,并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根据文化的分殊具有不同的层面,包括官文化,士文化和民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的内在结构,分别对应着雅俗文化。

这在中国传统绘画、文学、音乐、建筑中得以外现。

)。

他们主张毁弃礼法,追求自然。

他们深情于人生,慨叹、悲哀、迷惘、彷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人们的宇宙观、宗教观都发生了变化,开始漠视天国,更加关注人生。

也恰在此时,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形态中,迅速发展着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庄园;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保障了士族阶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与创新,他们除了畅游自然山水,还设法在自己的住所营造出山林的景象,以求山林野趣、田舍风情,由此产生了私家园林的最初形态。

于是,远离城市与风景优美的庄园,逗留在有若自然的小园,成为士族进行游赏活动的人化环境。

反映了人的意识的觉醒、人的本质力量的觉醒。

士人“以玄对山水”,从自然山水中领悟“道”,唤起了人的自觉、文学艺术的自觉,在这种时代精神气候下,士人中出现了为后人所艳称的“魏晋风度”,讲究艺术的人生和人生的艺术,诗、书、画、乐、饮食、服饰、居室和园林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领域,特别是幽远清悠的山水诗,潇洒玄远的山水画和士人山水园林,作为士人表达自己体玄识远、高寄襟怀的精神产品,呈现出诗画兼融的发展态势。

创作实践上的繁荣也促进了文艺理论的发展,象“心师造化”,“迁想妙得”,形似与神似,“以形写神”,以及“气韵生动”为首的“六法”等理论(“六法”是中国古代品评绘画的基本原则,是南北朝画家谢赫提出的。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都超越了绘画的范围,对园林艺术的创造也产生了深刻、长远的影响。

文学艺术对自然山水美的探求,促使了园林艺术的转变。

·私家园林在上述精神气候的沐浴下,士人、官僚、富商的私园如雨后春笋,绽芽破土。

特别是时代文化的代表士大夫门,更是领时代潮流之先,普遍追求“五亩之宅,带长阜(fu,土山,表示地势升降),依茂林”的高品味的精神生活。

私家园林有位于郊外、宅内者,有供豪门士族“肥遁”(《周易》,《易经》的《遁》卦的卦象,义理对仕和隐的原则、时机、方法、途径做了全面的剖析。

《遁》卦中的“遁”为隐遁、退隐之意。

《遁〃上九》爻yao辞所说的“肥遁无不利”。

“肥”,通蜚,即“飞”。

此爻辞以“飞遁”比喻上九居《遁》之极致,高飞远引,遽ju然退避,畅飞无阻,逍遥已极,是君子隐逸时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的宏阔庄园,也有“少寄情赏”的一壶之园,但都以有若自然为宗旨。

这一时期私家园林以城市山林和庄园化园林两种形式出现,前者精致高雅,后者淳朴自然。

金谷园,一称河阳别业,是建于郊外的别墅园,位于洛阳城西十三里金谷涧中,太白原水流经金谷,称为金谷水。

石祟(sui)因川谷西北角,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bi)翳,(yi)”,金谷园是当时全国最美丽的花园,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梨花泛白,桃花灼灼,柳绿袅袅(niao),白花含艳,鸟啼鹤鸣,池沼碧波,楼台亭榭,交相辉映,犹如仙山琼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