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断句(定稿学生)

合集下载

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断句南北朝刘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断句》注释1.断句:近似于绝句,通常四句。

2.鄣(zhāng):边塞险要的城堡。

3.绝:堵绝。

《断句》译文白云掩没城堡漫卷而来,昏暗的烟尘从天边浮起。

四壁关山已把行路阻绝,故乡遥遥又何止几千里。

《断句》赏析刘昶在宋不以诗名,这首《断句》是他流传下来的唯一诗篇。

这首诗同项羽的《垓下歌》一样,具有撼山动地的感人力量。

平时不知书的项羽在重兵围困、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面对宝马美姬,悲从中来,慷慨而歌,唱出了震撼千古的绝唱。

刘昶也是在有国难投、有家难奔的绝境之中,唱出这悲壮激昂,左右莫不哀哽的悲歌的,这是诗人真实感情的流露。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所说的:“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也就是指的这种情形。

刘昶在自己的国家里无法立足,不得已仓惶出逃,而所投奔的恰恰又是自己的'敌国,此去的前途危险难测,或许,等待着他的也是杀头。

尽管如此,自己还必须尽快往前赶,因为后路已经断绝,向前毕竟还有一线生机,这渺茫的希望在激励着他一路狂奔。

身陷绝境的刘昶,当时的惶急悲愤是不言而喻的。

诗的前三句,集中笔力,以浓重的色彩,描绘出刘昶奔亡途中的景物:白云从群峰迭嶂里涌出,尘土遮天蔽日而起,四面山势陡峭,道路断绝,前途是如此暗淡,周围是如此险阻,正是诗人当时处境的形象描绘。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此时四周的景致,实际上也正是刘昶此时心情的写照。

面对如此惨淡的景物,顿时激起诗人内心感情的波涛。

故乡,自己生长爱恋的地方,如今就要一朝远离,也许永远也见不到了,而自己的妻子和母亲,都还留在故乡,生死未卜,这就更加增添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和担忧。

“故乡几千里”,正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愤呼声。

这首诗不以词藻妍丽取胜,而以悲壮激越的声调感人,“天予真情,发言自高。

”(皎然《诗式》)刘昶为当时情势所激,将满腔悲愤随口倾吐,无暇雕饰,反使此诗成为绝唱,这在日趋华靡的刘宋诗坛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文言文断句翻译小短文

文言文断句翻译小短文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断句与翻译】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他勤奋敏捷,并且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问题当作耻辱,因此人们称他为‘文’。

”【全文翻译】孔子在这里讲述了学习的乐趣、做人的道理以及君子的品质。

他认为,学习知识后能够按时复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

曾子则强调反省自己,每天都要检查自己是否忠诚、诚实,是否认真复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孔子进一步阐述,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勤奋敏捷地对待工作,谨慎地说话,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

他勤奋敏捷,善于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问题当作耻辱,因此人们称他为“文”。

这篇文言文短文通过对学习、做人和品质的阐述,传达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对现代人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短句文言文翻译及断句

短句文言文翻译及断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翻译及断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翻译: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危险啊!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翻译:既然这样,那些追求知识的人,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翻译: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翻译:天下的人都认为他们的道理是对的,但是没有人能够真正运用它。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翻译:因此,圣人的话语,听起来平淡无味。

断句如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1. 断句并翻译文言文一(4)断句: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二(1)断句: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会不倦,所以治人也。

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译文:士大夫的志向是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信义为先,这四种美好的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

拥有大智慧而用来谋取私利,比不上那些勇于公共利益的愚钝,所以说虚假巧妙的伪装比不上守拙的诚心。

不厌倦地求学和发问,是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辛勤地教诲他人,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原则。

因此认为虚静无为的人,能够应付复杂多边的形势而合乎时代的要求。

2. 断句并翻译文言文一(4)断句: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二(1)断句: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会不倦,所以治人也。

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译文:士大夫的志向是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信义为先,这四种美好的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

拥有大智慧而用来谋取私利,比不上那些勇于公共利益的愚钝,所以说虚假巧妙的伪装比不上守拙的诚心。

文言文全文断句翻译

文言文全文断句翻译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左传》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法度存,则民兴;民兴,则国将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史记》曰:“吾闻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因为其智者乐而善下;仁者乐山,是因为其仁者乐而好静。

”《汉书》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三国志》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需要警惕: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惕沉迷于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要警惕争斗斗殴;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贪得无厌。

”孟子说:“富贵不能使人沉迷,贫贱不能使人改变,威武不能使人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左传》记载:“一个国家要兴盛,必须尊重教师并重视传授知识的人;尊重教师并重视传授知识的人,那么法度就会得到保持;法度得到保持,那么人民就会振兴;人民振兴,那么国家就会兴盛;国家要兴盛,必须尊重教师并重视传授知识的人。

”《史记》记载:“我听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爱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喜欢水,是因为他们喜欢智慧而善于谦下;仁爱的人喜欢山,是因为他们喜欢仁德而喜好宁静。

”《汉书》记载:“古代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超凡的才能,也因为他们有坚定不移的意志。

”《三国志》记载:“不要因为恶行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善行小而不去做;只有有德有才的人,才能使人信服。

”。

文段断句及翻译(学生版)

文段断句及翻译(学生版)

文言文语段断句及翻译练习一、阅读下面的短文,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并翻译文段。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并翻译文段。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把下面的文言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断句加翻译

文言文断句加翻译

昔者楚庄王宴群臣于云梦,酒酣乐作,命优人歌舞。

优人乃为《渔父》之歌,歌曰:“江水洋洋,渔父江边。

舟摇摇,网撒撒。

鱼跃水面,网罟相连。

渔父何欢,江水何鲜?所乐非鱼,所欢非船。

所欢者何?持节之尊。

所乐者何?临风而歌。


断句:
昔者楚庄王宴群臣于云梦,/ 酒酣乐作,/ 命优人歌舞。

/ 优人乃为《渔父》之歌,/ 歌曰:“江水洋洋,/ 渔父江边。

/ 舟摇摇,/ 网撒撒。

/ 鱼跃水面,/ 网罟相连。

/ 渔父何欢,/ 江水何鲜?/ 所乐非鱼,/ 所欢非船。

/ 所欢者何?/ 持节之尊。

/ 所乐者何?/ 临风而歌。


翻译:
昔日,楚庄王在云梦之地宴请群臣。

酒喝得正酣,音乐声起,便命令优伶们歌舞。

优伶们便唱起了《渔父》之歌,歌中唱道:“江水浩荡,渔父站在江边。

小船轻轻摇晃,渔网缓缓撒开。

鱼儿跃出水面,渔网与鱼儿相连。

渔父为何如此欢乐,江水又为何如此清澈鲜美?我所乐的并非鱼儿,我所欢的并非船只。

我所欢的是什么?是手握节杖的尊贵。

我所乐的是什么?是在风中高歌。


这段文言文描绘了楚庄王在云梦之地宴请群臣的情景,以及优伶们所唱的《渔父》之歌。

歌词中通过对比渔父的生活与楚庄王的尊贵地位,表达了对于不同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初中文言文翻译及断句

初中文言文翻译及断句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他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断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原文: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于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个高尚的士人,听说了这件事,欣然计划前往探寻。

但最终没有实现,不久后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去探访桃花源了。

断句: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他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断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原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水源,那里有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洞里似乎有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文言文断句以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以及翻译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文言文断句:《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去复习它,这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原文:《孟子·告子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文言文断句:《孟子·告子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孟子·告子下》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

《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

《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断句宋代:苏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译文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题解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

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

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

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

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

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

不说吧,心里又很不平衡。

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

他吟诵着诗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

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苏麟的这首诗,因为只写了两句,所以称为“断句”。

“易为春”,后来演变为“易逢春”、“早逢春”。

作者简介苏麟(969~1052前后),宋杭州属县巡检。

儿童文言文带翻译_断句

儿童文言文带翻译_断句

春三月,草长莺飞,花开满园。

吾儿时,每至此时,必随父游于园中,赏花观景,心旷神怡。

晨曦初露,阳光洒满大地,父携吾手,步入园中。

园内古木参天,花团锦簇,一片生机盎然之景。

吾见之,喜不自胜,脱口而出:“春光无限好,游园乐未央。

”行至桃花林,粉红如霞,香气袭人。

父曰:“此桃花者,乃春之使者,花开之时,正是万物复苏之际。

”吾闻言,心中生敬,遂问:“桃花何时盛开?”父笑答:“桃花盛开后,正值清明时节。

此时,游子归家,祭奠先人,桃花亦为之增色不少。

”吾听后,心有所感,想:“桃花如此美丽,亦能寄托人之情感,真乃世间奇花也。

”既而,吾与父至碧桃池畔,池水清澈,鱼跃莲叶间。

父指池中游鱼,教吾曰:“此鱼名为鲦鱼,春日游于池中,颇有趣味。

”吾注视池鱼,见其活泼可爱,遂戏水嬉戏,与鱼共舞。

游至梅园,梅花盛开,白如雪,香如兰。

父曰:“梅花者,乃冬去春来,迎春之花。

其坚韧不拔,凌寒独自开,乃君子之风。

”吾听父言,心有所悟,想:“梅花虽寒,却独自绽放,实乃世间之傲骨。

”日上三竿,游兴未尽。

父携吾至园中假山,山石嶙峋,泉水潺潺。

吾攀登山巅,俯瞰园中景色,心旷神怡。

父曰:“此山虽小,却别有洞天。

吾儿今日游园,可谓收获颇丰。

”游毕,父携吾至园中亭子,品茗赏月。

此时,月华如练,映照在亭子上,美不胜收。

父曰:“人生如梦,游园如戏。

今日游园,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吾与父对饮,共赏明月,心满意足。

夜幕降临,月儿渐沉,游园之事,虽已结束,然心中所感,难以言表。

想:“春日游园,实为人生一大乐事,吾当珍惜。

”翻译:三月春日,草长莺飞,花儿遍布园中。

我小时候,每逢此时,必定跟随父亲在园中游玩,观赏花朵,心情愉悦。

清晨,露水初现,阳光洒满大地,父亲拉着我的手,走进园中。

园内古树参天,花儿簇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看到这些,高兴得难以自持,不由自主地说:“春光无限美好,游园的快乐无穷无尽。

”走到桃花林,粉红色的桃花如同云霞,香气扑鼻。

父亲说:“这种桃花,是春天的使者,花开之时,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

文言文翻译要求断句

文言文翻译要求断句

夫立志者,必先知其所以然。

盖人生在世,若不立志,则如草木无根,随风而倒。

是以古之圣贤,莫不立志。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之志,可谓大矣。

然孔子之所以能立大志,亦在于其坚忍不拔之志。

夫坚忍不拔之志,非一日之功也。

盖人生在世,逆境迭起,顺境难求。

逆境之中,能坚守其志,则必成大器。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之言,可谓至理。

夫逆境之中,能坚忍不拔,则必成大业。

然立志固难,持志更难。

持志者,必先明其所以然。

盖人生在世,立志易,持志难。

持志之人,必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之所以能持志,亦在于其心无旁骛。

夫心无旁骛,非一日之功也。

盖人生在世,诱惑繁多,心易动摇。

心无旁骛之人,必能抵御诱惑,坚守其志。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之言,可谓至理。

夫心无旁骛,则必成大业。

夫立志、持志、心无旁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盖人生在世,立志、持志、心无旁骛,乃成就大事之根本。

然立志、持志、心无旁骛,非一日之功,非一年之劳,乃终身之努力。

是以古之立大事者,无不具备此三者。

夫立志、持志、心无旁骛,虽艰难困苦,亦乐在其中。

盖人生在世,立志、持志、心无旁骛,虽劳苦,然能成就大事,何乐而不为?是以古之立大事者,虽身处逆境,亦能坚守其志,不渝其心,终成大业。

夫立志、持志、心无旁骛,乃人生之真谛。

愿世人皆能立志、持志、心无旁骛,以成就大事,不负此生。

【翻译】古代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超凡脱俗的才华,还因为他们有着坚定不移的意志。

人生在世,就像白驹过隙一样,转瞬即逝。

因此,立志的人,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的志向,然后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

立志的人,必须首先明白自己为什么立志。

断句并翻译的文言文

断句并翻译的文言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吾闻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吾乃今而后,知古人之所以贵师也。

句读与翻译: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吾闻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吾乃今而后,知古人之所以贵师也。

翻译: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那些疑惑就会始终不能解开。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的时间固然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的时间也比我早,我跟从他,也把他当作老师。

我学习的对象是道理,难道还要在乎他比我早生还是晚生吗?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又何必在乎他比我早生还是晚生呢?我听说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他们请教。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与圣人的差距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我直到现在才明白古人之所以尊重老师的原因。

文言文断句金句翻译

文言文断句金句翻译

一、原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二、原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处境困顿时,就努力修养自身;得志显达时,就要努力造福天下。

三、原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个领域的人不如热爱它的人,热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四、原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五、原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在世,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月光。

六、原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七、原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翻译: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容纳无数江河。

八、原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读遍万卷书籍,走过万里路。

九、原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追求淡泊无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追求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十、原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人民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这些文言文断句金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学习这些金句,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更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昔者楚庄王问于孔子曰:“君子之行,何如?”孔子对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庄王曰:“善哉!吾闻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吾将行之,以率吾民。

”孔子闻之,曰:“善哉!王之改过,诚可喜也。

然犹未也,君子之德,其犹水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文言文断句】昔者楚庄王问于孔子曰:“君子之行,何如?”孔子对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庄王曰:“善哉!吾闻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吾将行之,以率吾民。

”孔子闻之,曰:“善哉!王之改过,诚可喜也。

然犹未也,君子之德,其犹水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文言文翻译】从前,楚庄王向孔子问道:“君子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孔子回答说:“君子的行为,要静心修身,节俭养德。

不合礼节的事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听,不合礼节的事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做。

用道德来引导,用礼节来统一,有羞耻之心并且能自我约束。

”庄王说:“说得真好!我听说,君子的品德就像风,小人的品德就像草。

草上吹过风,一定会倒下。

我将按照您的教导去做,来领导我的百姓。

”孔子听到这话,说:“说得好啊!大王能够改正错误,实在令人高兴。

但是,还不完全是这样,君子的品德,难道不像水吗?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它所处的环境是善的,内心是深沉的,对待他人是仁慈的,言语是诚信的,政治是清明的,处理事务是有能力的,行动是顺应时机的。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没有过失。

”。

文言文断句翻译

文言文断句翻译

昔余游庐山,览其胜景,心旷神怡,遂作此谣。

山川壮丽,云雾缭绕,飞泉喷薄,奇石嶙峋。

登高望远,天地豁然开朗,恍若置身仙境。

“巍巍庐山,屹立东方。

百川之源,万壑之长。

”此句断句如下:巍巍庐山 / 屹立东方 / 百川之源 / 万壑之长。

翻译:巍峨的庐山,屹立在东方。

百川的源头,万壑的尽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句断句如下:山回路转 / 不见君 / 雪上空留 / 马行处。

翻译:山势回环曲折,再也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你骑马走过的痕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断句如下:飞流直下 / 三千尺 / 疑是 / 银河落九天。

翻译: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此句断句如下:日照香炉 / 生紫烟 / 遥看 / 瀑布挂前川。

翻译: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升起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仿佛悬挂在前面的山川之上。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此句断句如下:黄云万里 / 动风色 / 白波九道 / 流雪山。

翻译: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九道白波流淌,雪山在波涛中起伏。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此句断句如下:蜀江水碧 / 蜀山青 / 圣主朝朝暮暮 / 情。

翻译:蜀江的水碧绿,蜀山的颜色青翠;圣明的君主,从早到晚都怀着这样的情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句断句如下: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翻译:走到水的尽头,就坐下观看云彩升起的时候。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句断句如下: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翻译:偶然遇到林中的老人,谈笑风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庐山谣》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需要仔细分析文意,把握诗句的结构和韵律,才能准确传达原诗的意境。

文言文断句_翻译_参考

文言文断句_翻译_参考

吾友子安,字子云,吴郡人也。

少孤,依兄而居。

兄长而婚,吾友亦娶。

兄不幸早逝,吾友遂孤。

兄有子,吾友抚之如己出。

吾友尝游于齐,齐人善待之。

齐有善士,吾友与之游,亦乐。

吾友归,述其游于齐之乐事,吾亦乐闻之。

吾友性宽厚,与人交,恒若平生。

人有过,吾友必宽恕之。

吾友善饮酒,每饮酒,必尽欢。

吾友好游山玩水,每游,必留连忘返。

吾友之德,可谓备矣。

翻译:我的朋友子安,字子云,是吴郡的人。

他小时候父亲去世,便依靠哥哥生活。

哥哥成年后结婚,我的朋友也娶了妻子。

不幸的是,哥哥早早去世,我的朋友因此成了孤儿。

哥哥有一个儿子,我的朋友对他如同亲生儿子一样抚养。

我的朋友曾经游历到齐国,齐国人对他非常友好。

齐国有一位善良的人,我的朋友与他交往,也感到非常愉快。

我的朋友回来后,向我讲述他在齐国的快乐经历,我也很乐意听他讲述。

我的朋友性格宽厚,与人交往,总是像老朋友一样。

别人犯了过错,我的朋友一定会宽恕他。

我的朋友喜欢饮酒,每次饮酒,必定尽兴。

我的朋友喜欢游山玩水,每次游玩,总是流连忘返。

我的朋友的美德,可以说是非常完备了。

参考文言文断句:吾友子安,字子云,吴郡人也。

少孤,依兄而居。

兄长而婚,吾友亦娶。

兄不幸早逝,吾友遂孤。

兄有子,吾友抚之如己出。

吾友尝游于齐,齐人善待之。

齐有善士,吾友与之游,亦乐。

吾友归,述其游于齐之乐事,吾亦乐闻之。

吾友性宽厚,与人交,恒若平生。

人有过,吾友必宽恕之。

吾友善饮酒,每饮酒,必尽欢。

吾友好游山玩水,每游,必留连忘返。

吾友之德,可谓备矣。

断句参考:吾友子安,字子云,吴郡人也。

/少孤,依兄而居。

/兄长而婚,吾友亦娶。

/兄不幸早逝,吾友遂孤。

/兄有子,吾友抚之如己出。

/吾友尝游于齐,齐人善待之。

/齐有善士,吾友与之游,亦乐。

/吾友归,述其游于齐之乐事,吾亦乐闻之。

/吾友性宽厚,与人交,恒若平生。

/人有过,吾友必宽恕之。

/吾友善饮酒,每饮酒,必尽欢。

/吾友好游山玩水,每游,必留连忘返。

/吾友之德,可谓备矣。

文言断句翻译一百篇5则范文

文言断句翻译一百篇5则范文

文言断句翻译一百篇5则范文第一篇:文言断句翻译一百篇文言断句翻译一百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què)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7、苏武牧羊北海上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臵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臵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项羽志大才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10、孔门师徒各言志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1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1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4、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15、孙权喻吕蒙读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6、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7、董遇谈“三余”勤读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8、智永与“退笔冢”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19、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0、张溥与“七录斋”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21、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22、高凤专心致志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23、叶廷圭与《海录》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24、为人大须学问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25、任末好学勤记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26、王充市肆博览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27、欧阳修“三上”作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28、林逋论学问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29、欧阳修诲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30、李存审出镞教子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31、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32、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33、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4、陆游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35、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36、曾子杀猪明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37、子路受教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38、孔子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9、墨子怒责耕柱子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40、刘庭式娶盲女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41、齐桓公登门访士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42、唐太宗论举贤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43、黔敖不吃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44、范式言而有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45、海瑞遗物都御史刚峰(海瑞的号)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苏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46、钱大昕默坐观弈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47、曾参不受鲁君邑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48、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49、韩信袴下受辱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注:俛,同“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1、树立一种意识文言文翻译首先要树立起语境意识,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意思。

不能只注意翻译句子本身,而不顾及上下文及全篇,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很难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

2、遵循两条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翻译时,按照原文的次序,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对应”地译出,要基本做到字字落实,不遗漏,不讲大概意思。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如借贷、比喻、互文、婉曲表达等,如果采用直译不能表达出原文的意味,这时就需要根据语境,采用意译的方式。

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分析:这里的“日薄西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只是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迫近西山。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明确三条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4、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2)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换”与“对”的不同之处,在于“换”没有相同的词素)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3)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4)删――删略。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牢记:需删除的都是虚词,实词都应译出,除了同义连文、词组和偏义复词。

如:例1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

(夫,句首发语词)例2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

(之,句末语气助词)例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例4 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斧斤”就译为斧头)例5:便可白公母(《孔雀东南飞》)(“公母”偏在“母”(5)补――补充。

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于”等),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

“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6)调――调整。

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①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③“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三、强化训练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5、背负青年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文言实词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务必夯实教材基础,方能融会贯通)一、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

如“兵”的词义兵器——士兵——军队——战争二、通假字: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三、古今异义: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

四、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做陪衬。

①意义相近:“今有一人入园圃”(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做陪衬。

)②意义相对:“我有亲父兄”“便可白公姥”(句中偏指“姥”“兄”,而“公”“父”不表示意义。

)③意义相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只有“亡”有意义。

)五、复习小结1、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流逝,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

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内容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2、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背记词义,应词不离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的具体意义。

学习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为了帮助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讲解语法知识。

3、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文为前提,课文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的常见句式一、文言中常见的变式句1、请学生先看下句子,指出它各属于哪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大王来何操!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小结常见的文言句式A、被动句:有些有语言标志的,如“于、被、见、为、受”等词或其搭配的句式可以看出,翻译时可译成“被……怎么样”。

有些是不含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B、倒装句:即改变了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其中的有些句子成分被调动了位置,不在原来的位置上,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变换了位置的成分放回到它原来所在的地方去。

(1)宾语前置句:包括a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有“不、未、莫”等否定词,代词放在否定词后动词之前。

如:“三岁汝,莫我肯顾”b、疑问代词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中“谁、何、奚、安”等疑问代词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大王来何操?”c、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用来修饰谓语动词时,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现象。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d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突出强调宾语。

如“何陋之有?”、“唯利是图”﹙2﹚状语后置:修饰限定谓语动词的介宾短语,通过介词放在了动词后面。

如:“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3)定语后置:一些修饰性的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如:“蚓无爪牙之利”。

C、另外,文言中也常碰到判断句、省略句。

判断句以“……者……也”形式为重点,还有一些变式,可译成“……是……”,对事物的关系、性质等作出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刘备,枭雄也”。

D、省略句则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以(之)为东道祖”等。

二、强化训练。

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特殊句式。

1、若属且为之虏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沛公安在?8、时人莫之许也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固定句式。

掌握一些固定句式,并掌握句式的含义,能够准确地翻译。

1、表示疑问(1)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2)何所……?(所……的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未辞也,为之奈何”(4)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如太行王屋何?”(5)孰与……?(与……相比,哪个……?)如:“事孰与城北徐公美?”(6)安……乎?(怎么……呢?)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7)独……耶?(难道……吗?)如:“公于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8)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2、表示反问(1)何……哉(也)?(怎么能……呢)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何……为?(……干什么呢?)如:“何辞为?”(3)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宋何罪之有?”(4)如之何……?(怎么能……呢?)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5)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如:“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6)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7)不亦……乎?(不是……吗?)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非……欤?(……不是……吗?)如:“子非三闾大夫欤?”(9)宁……耶?(哪里……呢?)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10)顾……哉?(难道……吗?)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1)独……哉?(难道……吗?)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3、表示感叹(1)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2)直(特)……耳!(只不过……罢了!)如:“王曰:…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