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
第12课 大自然的启示
![第12课 大自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43a4fd3be1e650e52ea99ce.png)
12大自然的启示备课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2、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提示读通全文。
3.学会创造性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自主探究讨论的方法理解课文。
2.能联系课外相关知识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识自然、观察自然、利用自然规律的科学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突破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品边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研究兴趣。
教师通过以本课为例,做到抛砖引玉的功效,教会学生看问题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学法: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
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
《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
《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设计意图: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
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
![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4792ef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2.png)
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通用21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篇1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人要学会坚持,如果你不会坚持不懈,你就永远不会成功。
确实,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著名的发明家,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而发明了许多对人类有帮助的好东西。
我最喜欢书中的这几句话: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打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当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当害羞草默默地,收拢叫片,那是在告诉我们切莫张扬!我知道了,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哦!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又勤于思考,我们将要向大自然学的更多多!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篇2昨天,老师上了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
这篇课文一共由两篇短文组成,分别是《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
《打扫森林》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异想天开的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就是把灌木砍光,野草除尽,枯枝败叶也要清理干净。
没想到,几年之后森林竟然因为这道命令给毁了。
因为,生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破坏了某一种生物就破坏了生态平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篇短文告诉我一个道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受害的有可能就是我们人类。
《人类的老师》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短文告诉我,我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些动物已经解决了,我们要向动物学习。
生物可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是无穷无尽的。
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篇3春去秋来,一年中,有多少动物在我们人类的手中灭绝,死亡?一年中,又能有多少植物在我们人类的脚下绝种、枯萎?《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讲述了原生物链和与人类的关系。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课件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415d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d.png)
课文主要讲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 趣味, 通过生动的实例, 介绍了 科学家从( 蜻蜓)、( 鲸) 等动物身上得到( 启示 ), 有 所( 发明)、有所( 创造)。
鲸
流线型: 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 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 动时所受阻力最小。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 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大家还了 解哪些事例?
能交换位置吗?
学了这篇文
章,你获得了 大自然的什么 启示?
如果我们任 意破坏大自然的 生态平衡, 就会 遭到大自然的惩 罚。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 联系的。这样, 才能保持大自然的 生态平衡。
是怎么“互相联系” 的呢?
生态平衡
少
腐烂
吃 营巢
增强土壤肥力
自由朗读《人类的老师》
要求:
1.划出自己感受最狂 风的袭击, 树干的底 部变得又粗又大, 整 个树干成了圆锥形。 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 地挺立在山顶之上。 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 广播电视塔, 即使遭 到强台风的袭击, 也 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云杉
向植物取经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 小草, 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 这种排 列方式, 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有 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子 的形状, 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 使每 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 避免了 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12 大自然的启示
假如你手上有100元钱,你会 怎样支配它?
是啊, 区区一百元好 象实在也做不了什 么。但是在企业界, 却有一位传奇般的 人物用区区一百元 创造出了辉煌, 他就 是被世界誉为“企 业之神”的—松下 幸之助。
12、大自然的启示
![12、大自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059330c866fb84ae45c8d4d.png)
在文中用横线划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1、人们怎样打扫森林?
护林人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 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 放过。
2、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森林几年后有什么 变化?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 遭了殃 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 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 中心 设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句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枯枝败叶,看 ~~~~~~~~~~~~~~~~~~~~~~ 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烂之后,变成了腐殖 质,能增强土壤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 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 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 多了。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 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 害虫。
学了两篇短文,你从中受到哪 些启发?
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 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 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 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 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 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议议为什么这篇 课文既有课题又有 小标题?
段落结构
课文主要讲 从前( 德国 )有个林务官, 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 灌木 杂草)、 ( )、( ( 枯枝败叶 )砍光除尽,结果此 举破坏了( ),好心 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办了( 坏事 ) 把森林渐渐给 ( 毁了 )。
,
读句子,思考问题。
德 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 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12课大自然的启示PPT课件
![12课大自然的启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4f4c177cd184254b353574.png)
5、科学家根据鲸的什么特点提高轮船航行的速度? 这又说明了什么?
5、科学家根据鲸的什么特点提高轮船航行的速度? 这又说明了什么? 答:科学家根据鲸“流线型”的外形改良了轮船船 体,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这说明了鲸也是人类 的老师。
6、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6、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答:有总结全文内容的作用,也是中心句,也 点到了所受到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1、标题中的“打扫”为什么加引号?
1、标题中的“打扫”为什么加引 号?
答:因为“打扫”加引号表示讽 刺和否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打扫,而是“砍光”灌木、“除 尽”杂草的意思。林务官下达的 这个命令是错误的,所以加引 号,是对他的讽刺。
2、联系上下文,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是错误的?
2、联系上下文,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是错误的?
答:因为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 持大自然的平衡。枯技败叶、灌木、橡树、昆虫等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当灌木被砍光, 杂草被除尽,原本的生态平衡就遭到了破坏,森林就发生了 巨大的灾难,所以说,林务官的命令是错误的。
“打扫”森林 段落归纳: 第一部分1-3:写德国的林务官下令“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 带来了灾难。 第二部分4-6:说明森林被毁的原因是林务官不懂得大自然中 的一切事物是互相联系的道理,他的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
主题归纳: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德国林务官一上任就下令将森 林“打扫”干净,致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森林被毁 灭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了解了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才能 科学合理地利用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科学家从哪些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改良了飞机?说明 了什么?
4、科学家从哪些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改良了飞机?说明 了什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科学家从鸟类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 蜻蜓翅膀得到启示改良了飞机机翼,从苍蝇、蚊子、 蜜蜂等飞行的情形得到了启示,研制出具有各种优良 性能的飞机。 这些表明飞行动物是人类研究的老师。
大自然的启示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大自然的启示课文主要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ee5c85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2.png)
大自然的启示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予了我们无数的启示和教育。
从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关于生命、坚持、合作和适应的重要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研究大自然的启示,它们对我们的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首先,大自然教会我们要学会适应。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大自然中的种种生物都有着独特的适应能力,比如企鹅生活在极寒的南极地区,通过厚厚的羽毛和特殊的血液循环系统来适应寒冷的环境;沙漠中的植物则有长长的根以便深入地下寻找水源。
这些适应能力迫使我们要学会面对挑战并做出改变,从而才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生存下来。
其次,大自然告诉我们坚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要经历许多磨难和挑战,只有坚持到底才能生存下来。
例如,大象在非洲草原上艰难地寻找食物和水源,即使条件艰苦,它们也不放弃,而是持续努力。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放弃信念和努力,只要坚持不懈,成功就会在我们的努力中到来。
此外,大自然还教会了我们合作的重要性。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通过合作来保护自己和寻找食物。
当狮子猎捕猎物时,它们通常会组成小群体,分工合作,提高成功的概率。
而许多鸟类则会集结成群,以寻找食物、迁徙或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袭击。
这些合作行为告诉我们,在团队合作中,个体可以相互支持和帮助,实现更大的成就。
最后,大自然还教会了我们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当我们看到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物种时,我们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珍贵和多样化。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破坏,这些生物物种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一些甚至濒临灭绝。
这提醒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和其中的生物多样性,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
综上所述,大自然是一个充满启示的教师。
从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学到适应、坚持、合作以及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这些教训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大自然,学习它的智慧,并致力于保护这个美丽而宝贵的地球家园。
四年级下册语文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71a2d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7.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语文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下册语文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1《大自然的启示》这课是第三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提示要求“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因为前几课都做了“弄明白课文内容、找出关键句理解、自我发现”的训练,这节课我没有讲,只是把时间交给学生,按照阅读要求,自己把要求弄明白的问题讲清楚(这点学生很快做到了,学生汇报)。
于是我让学生从课文发现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就告诉同学们。
于是,学生也真的有许多发现,也有许多疑问。
他们一一列出,甚至自问自答,我几乎就把这些内容当做上课的内容了,举例:1、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这个句子是设问句,同时在课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段。
2、“打扫森林,为什么打扫有双引号?(其它学生回答:为有特殊含义,强调)3、第二篇《人类的老师》,我发现“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4、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这几个动词用得很准确。
课后感觉这节课似乎有点乱,有点散,没什么中心,自己也懒,都让学生自由发挥了,自己教学的重点难点目标落实得如何呢?好象说不出来。
但回顾一节课,发现学生热情挺高,他们也爱自己去课文中发现,有些发现都是学过的知识点,一说出来就等于大家一想巩固,想起来也不全无效果。
这种自由发挥的“大自然的启示”方式,课堂中偶一为之,也未尝不可吧?四年级下册语文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2《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2大自然的启示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2大自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8e2bd0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5.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2大自然的启示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课文,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原文“打扫”森林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护林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
林务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yāng)。
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pú)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sào)帚(zhǒu),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fǔ)烂之后,变成了腐殖质,能增强土壤(rǎng)的肥力。
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
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
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了。
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chěng)凶啦。
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人类的老师人类自古就想能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yì)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过了许多年,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
《大自然的启示》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0篇
![《大自然的启示》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27ab6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f.png)
《大自然的启示》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0篇大自然的四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丽、多么可爱啊!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欣赏这样美丽的大自然,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自然的启示》读书个人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大自然的启示》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春去秋来,一年中,有多少动物在我们人类的手中灭绝,死亡?一年中,又能有多少植物在我们人类的脚下绝种、枯萎?《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讲述了原生物链和与人类的关系。
《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各为两个意义段。
第一部分说的是“‘打扫’森林”,第一意义段写的是从前有个林务官,下了一道指令,于是把树丛砍了,把野草除了。
可是没过几年,树都枯了。
第二意义段则讲了原因。
而第二部分——“人类的老师”的一、二段则是写了人类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两部分都暗示了:大自然是和我们人类密切相关的,我们要去维护它,并不要去破坏它。
它的“闲事”千万不要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要记住,拥有世界美好的今天,我们必将拥有世界的明天!《大自然的启示》读书个人心得体会2今天,我学完了一篇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这篇课文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
《“打扫”森林》讲述了德国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从而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毁灭了。
教育了我们不能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要了解与爱护大自然。
《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蝙蝠和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和创造,告诉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规律。
人类自古以来就想象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可是,在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经常会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科学家最终发现,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点的关键。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鲁班因为被带锯齿的小草划伤而发明了锯子。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大自然的启示》课件
![《大自然的启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6b39d305087632311212fc.png)
大自然的启示
(第二课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我们先打扫一下生字新词。
yì 机翼 lüè 省略 jiàn 关键 jīng 鲸鱼
什么是“流线型”?
鲸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
响尾蛇
响尾蛇的视力几乎 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 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 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 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 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 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 往捕食。科学家根据响 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 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 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 生红外线探测器。
鸡蛋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 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 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 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 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 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 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 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 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 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 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 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 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振动陀螺仪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它 的“特技飞行 ”是目前任何飞机都做不到的。苍蝇 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苍蝇飞 行时,楫翅以每秒钟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当 苍蝇身体倾斜、俯仰或偏离航向时,楫翅振动频率 的变化便被其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觉,马上校正身体 姿态和航向。楫翅使苍蝇能直接起飞,而且能保持 航向。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 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 驾驶。
发明了飞机。 改良机翼。 制造出具有优 良性能的飞机。 提高轮船航行 的速度。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a4c82cb0717fd5360cdced.png)
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殃”、“帚”等八个生字;识记“栖息”、“异想天开”、“轻而易举”等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优美的语句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了解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文章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组课文各讲述了什么内容?两组课文有什么联系?联系课文,认识到大自然带给人们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有关科普知识课外读物的兴趣,联系日常生活,感悟自然,获得启示;知道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知道创新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重点:抓住重点语段理解,体会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2、难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示法、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图文并茂的专题性网络课件,或相关新闻、文字资料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文前导读,导入新课。
同学们,第三单元34页导读语段说: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那么究竟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看看,我们到底能从大自然中得到那些警示。
二、初读课文,认记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文后生字表,边读边在文中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以及本课的新词,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或向同桌请教理解。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检测(1)、(第一个问题):卡片认读生字词,听写生字词,部分同学板演。
谁有在读文中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预设:听写的字词:遭殃扫帚腐殖质土壤逞凶机翼鲸惨祸关键异想天开(把难写的字或容易写错的字分析字形,正确书写。
)重点理解的词语:(1)不折不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也不差的。
(2)异想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d6dab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9.png)
2021/5/27
8
课文分析(一)
1、默读《“打扫”森 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 么?提示:可采用将各部分的
意思连起来的方法概括文章大
意。 2021/5/27
9
课文主要讲
从前( 德国 )有个林务官,
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
( 灌木
)、( 杂草 )、
( 枯枝败叶 )砍光除尽,结果
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021/5/27
3
根据意思写出下面词语:
• 枯萎腐烂的枝叶。( 枯枝烂叶 )
• 想法非常奇怪。( 异想天开 ) • 飞机坠毁,人员伤亡。(机毁人亡 )
• 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改观 )
• 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 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生态平衡 )
•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栖息 )
护林人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 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 放过。
2、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森林有什么变化?
2021/5/27
12
被打扫过的森林变得怎样?
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 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 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 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 枯了。
2021/5/27
13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设问句,
呢?是林务官异想天
承上启下 的过渡作
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 用。
了灾难。
为什么说林务官的 命令给森林带来了
灾难了呢?
提示:仔细阅读第5、6自然段。
2021/5/27
14
读句子,思考: 中心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ba21db71b84ae45c3b358c51.png)
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
理解“腐烂、遭殃”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人类和自然界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自然界的美与被破坏的图片对比。
课件出示自然界的美的图片师问:通过观察图片,你怎样形容图片中的大自然呢?生齐答:美。
师小结:对,大自然很美,不光山美、水美、动植物美,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美的。
师问: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大自然正在一步一步地被人类破坏,那就让我们再欣赏几幅图片吧?课件出示破坏大自然的图片。
师小结:看到这些图片,你还会觉得大自然美吗?美丽茂密的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树桩;蓝天白云变成了灰蒙蒙的烟雾;清澈见底的小溪变成了垃圾满天的臭水沟……师问:那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生举手回答,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这样肆意破坏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否则人类会受到惩罚的。
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大自然。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介绍一下人类从大自然中都能得到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
师问:蜻蜓和飞机,这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那就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吧。
2.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下面请带着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标注自然段落。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yāng sào zhǒu fǔrăng yìlüè jiàn jīng遭殃扫帚腐烂土壤机翼略重关键鲸鱼A.教师领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大自然的启示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大自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26d0360b84ae45c3b358c8f.png)
12* .大自然的启示基础作业一、读课文,完成练习。
1. 填空,再回答。
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飞走了,森林里的就逞凶啦。
它们大量,成群地向树木进攻,树叶,树根,树心。
没有天敌来制服,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人们从“打扫”森林中了得到启示:2.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写出一两个例子填在下面横线。
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得到启示,研究制造出了各种飞机。
科学家从鲸的外形得到启示,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得到启示,二、大自然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我们从它的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但我们却无情地伤害了它。
如今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对它的伤害,在渐渐地改变生活习惯来弥补我们曾经犯下的错误。
瞧,绿色多了,河水清澈了,环保类产品丰富了……”你能不能写一封信给大自然,告诉它正在发生着的这些变化呢?培优作业大海的呼吸大海会呼吸吗?会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
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
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能够利用起来。
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 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选自《最新小学语文金牌阅读题库》)1. 从短文中画出表现“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的句子。
2. 人们之所以要利用潮汐是因为:①②3.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能够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 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 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 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 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 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 福人类。
生态平衡
吃 腐烂
吃
增强土壤肥力
营巢
生态平衡。
吃 腐烂
吃
增强土壤肥力
营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 号?
提示:①从词语的意思出发:扫除; 清理。②森林需不需要打扫。
这里的“打扫” 含有批评之意,这一 “打扫”对森林有着 致命的破坏。
3.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 自然的什么启示?
课文分析(二)
1.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 篇文章,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可直接引用原文。(即 最后一自然段)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问题:
什么是“流线型”?
鲸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 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 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
1、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 示? 2、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云杉
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 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 成了圆锥形。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 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 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 险。
车前草
向植物取经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 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 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 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 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 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 所发明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 老师”:
( (
鲸 )是人类的老师,因为它教人们
)。 设计船体时模仿它的形体,
大大提高轮船航行的速度。
科学家们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 ), 因为( 飞机 发明了( ), 所以( )是人类的好老师 鸟类 。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因
(1—3)
灌木砍光 杂草除尽
好心
遭 打 到 扫 破 ” 坏 森 灾 祸林 生功 未 成
“
“ 打 扫 ” 果 森 (4—6) 林
害虫逞凶 森林被毁 坏事
蜻蜓:解决机翼剧烈颤动
人 分述 类 鲸:流线型外形阻力最小
生发 物现 是是 人创 类造 的的 老老 师师
议议为什么这 篇课文既有课题又 有小标题?
返回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 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 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 探究。
响尾蛇
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 响尾蛇 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 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 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 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 食。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 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 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 遭了殃 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 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 设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枯枝败叶,看 ~~~~~~~~~~~~~~~~~~~~~~ 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烂之后,变成了腐殖 质,能增强土壤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 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 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 多了。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 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 害虫。
生字学习
yāng 遭 殃 zhǒu 扫帚 lüè 省略 fǔ 腐烂 rǎng 土 壤
yì 机翼
jiàn jīng 关键 鲸鱼
返回
课文分析(一) 1.默读《“打扫”森林》,想 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提示:可采用将各部分连 起来的方法概括文章大意。
2、再仔细读读课文,提出自 己不懂的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 森林带来了灾难了呢? 提示:仔细阅读第5、6自然段。
鸡蛋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 一个人握住 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 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 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 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 “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 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 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 “薄壳结构”。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 习,你知道大自然带给 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 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 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使我明白,要 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 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蝙蝠和雷达》使我知道,科学家们 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 ,发明了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