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
《2024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成人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更新要点
《2024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成人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更新要点《2024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是美国心脏协会周期性发布的最新版指南,它对成人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旨在提高心脏和血管急救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1.心肺复苏顺序:该指南强烈推荐采用颠倒的顺序进行复苏,即在普通人发现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胸外按压,然后再叫求救人员。
这是因为立即开始按压能够更快地提供血氧供应,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
2.胸外按压深度和频率:指南推荐成人胸外按压深度为至少2英寸(5厘米),每分钟至少100-120次。
这一更新是基于研究表明,增加按压深度和频率能够提高血液流动和患者生存率。
3.按压和通气比例:在单人CPR中,成人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30:2;而在两人CPR中,每200次按压后通气2次,这种方法比以往的15:2更能维持有效的血流。
5.按压质量:指南强调按压质量的重要性,建议使用可测量按压深度和压力的设备以监测和提高按压质量。
此外,还要保持胸廓回弹完全,使心脏能够充分充盈。
6.强调急救培训:指南强调需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培训,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培训中应重点讲解早期识别和求救、胸外按压技巧、AED的正确使用等。
7.气道管理:指南更新了对气道管理的建议,强调个体化的护理和考虑使用抗氧化剂以改善出血和肿胀造成的气道梗阻。
8.心脏骤停患者的后续护理:指南提倡尽早进行冷却治疗(温度为32-36摄氏度),以减少心脏缺血造成的损伤。
此外,还强调与生存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
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按压深度和频率有了上限原创2015-10-15文韬美国心脏协会(AHA)今日在网站上公布了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
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
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o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
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
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
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的英里。
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
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2021年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要点(最全版)
2021年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要点(最全版)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对于中国而言有些扎眼——“尽管近年有所进展,仍只有不到40% 的成人接受由非专业人员启动的心肺复苏(CPR),而仅有不足12% 的成人在急救医疗服务(EMS) 到达之前接受了AED 急救。
”对比之下,在我国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不到1%,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更是不到万分之一。
沉思之余,我们先来看一下最新版指南中的更新内容。
10大更新亮点,必须掌握!对于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 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的更新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再次强调非专业施救者尽早启动CPR 的重要性2010(旧):如果成人猝倒或无反应患者呼吸不正常,非专业施救者不应检查脉搏,而应假定存在心脏骤停。
医务人员应在不超过10 秒时间内检查脉搏,如在该时间内并未明确触摸到脉搏,施救者应开始胸外按压。
2020(更新):我们建议非专业人员对可能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CPR,因为如果患者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这样做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也较低。
理由:新证据表明,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时接受胸外按压的患者受到伤害的风险较低。
非专业施救者无法准确确定患者是否有脉搏,而不对无脉搏患者实施CPR 的风险超过不必要胸外按压所造成的伤害。
2. 重点突出肾上腺素早期给药2020 年(无变化/ 再次确认):关于给药时间,对于不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尽早给予肾上腺素是合理的;2020 年(无变化/ 再次确认):关于给药时间,对于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在最初数次除颤尝试失败后给予肾上腺素是合理的。
图1: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
理由: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早期肾上腺素给药的建议,其中包括8500余名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 (OCHA) 患者参加两项肾上腺素随机试验的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可提高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率。
2021年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要点(全文)
2021年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要点(全文)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对于中国而言有些扎眼——“尽管近年有所进展,仍只有不到40% 的成人接受由非专业人员启动的心肺复苏(CPR),而仅有不足12% 的成人在急救医疗服务(EMS) 到达之前接受了AED 急救。
”对比之下,在我国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不到1%,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更是不到万分之一。
沉思之余,我们先来看一下最新版指南中的更新内容。
10大更新亮点,必须掌握!对于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 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的更新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再次强调非专业施救者尽早启动CPR 的重要性2010(旧):如果成人猝倒或无反应患者呼吸不正常,非专业施救者不应检查脉搏,而应假定存在心脏骤停。
医务人员应在不超过10 秒时间内检查脉搏,如在该时间内并未明确触摸到脉搏,施救者应开始胸外按压。
2020(更新):我们建议非专业人员对可能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CPR,因为如果患者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这样做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也较低。
理由:新证据表明,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时接受胸外按压的患者受到伤害的风险较低。
非专业施救者无法准确确定患者是否有脉搏,而不对无脉搏患者实施CPR 的风险超过不必要胸外按压所造成的伤害。
2. 重点突出肾上腺素早期给药2020 年(无变化/ 再次确认):关于给药时间,对于不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尽早给予肾上腺素是合理的;2020 年(无变化/ 再次确认):关于给药时间,对于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在最初数次除颤尝试失败后给予肾上腺素是合理的。
图1: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
理由: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早期肾上腺素给药的建议,其中包括8500余名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 (OCHA) 患者参加两项肾上腺素随机试验的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可提高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率。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
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
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
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
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
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
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
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优选)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及十大更新
双手抬颌法 仰头抬颈法
注意:
不要压迫病 人的颈前颌 下软组织, 以免压迫气 道。
打开气道
疑似颈椎有损 伤的病人不适 合仰头举颏法, 要用拉颌法。
捏鼻 子
看胸是否 起伏!
人工呼吸Hale Waihona Puke 球囊—活瓣-面罩装置人工呼吸
用一指手将面罩置于患者的脸部,用鼻梁来做正确位置的依据。 将中指、无名指、小指放在下颌部,用同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 在面罩上,保持头部后仰、下颌抬高以保持气道通畅,以及面罩 密闭,用另一只手挤压气囊,并观察胸部以确定由适当的通气。 以2秒钟给予呼吸。气管插管后呼吸频率10次/分。
9、 摇摆式按压,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
胸外心脏按压正确做法:
抢救者双肩在病人胸骨正上 方,肘关节伸直内收,利用 上身体重和肩背的力量,垂 直向下按压,用力要均匀, 下压深度:成人5~6厘米, 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 每次按压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但放松要充分,以利血液回 流。
打开气道
开放气道之前清理口腔 (将病人头偏向一侧) 开放气道方法:
• 纳洛酮 怀疑阿片类药物中毒可以使用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 眼球活动,手脚抽搐开始 呻吟等
• 双侧瞳孔缩小 •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 面色转为红润 • 甲床转为红润
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
•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 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5、
手指未翘起,也压在胸壁上,容易导致骨折。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6、 按压时肘部弯曲或按压无力,按压深度不够4—5 厘米,而达不到按压效果。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2021年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要点(全文)
2021年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要点(全文)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对于中国而言有些扎眼——“尽管近年有所进展,仍只有不到40% 的成人接受由非专业人员启动的心肺复苏(CPR),而仅有不足12% 的成人在急救医疗服务(EMS) 到达之前接受了AED 急救。
”对比之下,在我国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不到1%,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更是不到万分之一。
沉思之余,我们先来看一下最新版指南中的更新内容。
10大更新亮点,必须掌握!对于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 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的更新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再次强调非专业施救者尽早启动CPR 的重要性2010(旧):如果成人猝倒或无反应患者呼吸不正常,非专业施救者不应检查脉搏,而应假定存在心脏骤停。
医务人员应在不超过10 秒时间内检查脉搏,如在该时间内并未明确触摸到脉搏,施救者应开始胸外按压。
2020(更新):我们建议非专业人员对可能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CPR,因为如果患者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这样做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也较低。
理由:新证据表明,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时接受胸外按压的患者受到伤害的风险较低。
非专业施救者无法准确确定患者是否有脉搏,而不对无脉搏患者实施CPR 的风险超过不必要胸外按压所造成的伤害。
2. 重点突出肾上腺素早期给药2020 年(无变化/ 再次确认):关于给药时间,对于不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尽早给予肾上腺素是合理的;2020 年(无变化/ 再次确认):关于给药时间,对于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在最初数次除颤尝试失败后给予肾上腺素是合理的。
图1: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
理由: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早期肾上腺素给药的建议,其中包括8500余名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 (OCHA) 患者参加两项肾上腺素随机试验的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可提高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生存率。
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2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最新的心肺复苏(CPR)指南,这是自2024年以来的重大更新。
这些指南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急救人员和普通民众提供了关于如何最有效地执行心肺复苏的指导。
首先,2024年的指南重点强调了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电除颤的重要性。
在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每分钟的推胸按压和快速电除颤能够大大提高生存率。
因此,急救人员和普通民众应该尽可能快地展开急救措施,而不是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来。
早期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是生存下来的关键。
其次,新指南还推荐了一种称为胸外心肺复苏(CPR)的方法。
这一技术强调了只进行胸部按压,而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研究表明,单纯进行胸部按压的胸外心肺复苏比传统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组合更容易被普通人掌握,并且可能更有效地推动氧气输送。
因此,在新指南中,强调了在非专业急救人员中使用这种更简单的胸外心肺复苏的方法。
此外,2024年的指南也对于特定人群的心肺复苏进行了调整。
例如,对于儿童和新生儿的心肺复苏技术有所变化。
针对这两个特定的人群,新指南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措施,以确保他们接受到最合适的急救方法。
在实践中,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肺复苏的受害者和急救人员,新指南还建议在进行胸外心肺复苏时使用面罩或呼吸防护设备。
这样可以减少传播疾病的风险,同时保护受害者和急救人员的安全。
此外,新指南还给予了急救培训和教育更多的关注。
为了提高一般民众对心肺复苏的认识和技能,AHA建议所有人参加心肺复苏培训课程,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
总的来说,2024年的心肺复苏指南是一份全面更新的指导文件,为急救人员和普通民众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通过遵循这些指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骤停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并为更多的人提供生命挽救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些指南,并积极学习和实践其中的最佳急救方法,以确保我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行动并挽救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按压深度和频率有了上限原创2015-10-15文韬美国心脏协会(AHA)今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
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
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
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
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
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
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
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7、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9、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10、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旧指南还要求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
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新指南中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要点见下表。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2015-10-13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px)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 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
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A 保持呼吸顺畅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
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气,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
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
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
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
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
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
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人心肺复苏方法一、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二、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
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
两人可以数着1、2、3进行配合,每按压心脏30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
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 →C-A-B★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注意事项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
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
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
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
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15:2调整为30:2。
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
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
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4)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②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
BOU/CPR580心肺复苏模拟人(2010操作标准)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125px改为“至少125px”(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