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pdf
【高考真题必刷】2017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2017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5节 文言句子翻译和断句课件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
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 “近臣”。
附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1)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
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
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 (2)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
他丝绢?
参考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 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 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 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
(1) 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
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 (2)我听说,君பைடு நூலகம்救人于患难,必须同甘共苦。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 1 含答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学生用书第347页)—-《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共.其乏困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伯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卒.起不意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秦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张良出,要.项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矣”句末语气词(2)“供”供给(3)“悦”高兴(4)“智”明智(5)“悦" 高兴(6)“返”返回(7)“震”惧怕(8)“猝”突然(9)“环" 环绕(10)“彩”彩色(11)“拒" 把守“纳”接纳(12)“邀”邀请(13)“背”违背(14)“早”早早地(15)“隙" 隔阂,嫌怨(16)“座”座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唯君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唯.大王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使毕使于前:(9)愿大王少假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1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卮酒安足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旦日飨.士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鲰生说.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二心,从属二主(2)渡河(3)满足(4)仔细考虑(5)对待(6)赠送(7)并,列(8)希望(9)宽容、原谅(10)身子向上起(11)遭受(12)责备(13)推辞(14)估计、揣测(15)用酒肉招待宾客(16)劝说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烛之武退秦师》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017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 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 尚书。帝不豫,辽使至 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 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 曰:“锡宴不赴,是不 虔君命也。人主有疾, 而必使亲临,处之安 乎?”使者即就席。熙 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 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 起判永兴军。居一岁, 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
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即位:公亮官职 变化 英宗不豫:公亮与辽 使交涉 熙宁三年:公亮官职 再次发生变化 熙宁四年:公亮官职 又发生变化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课件纲领
1.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古文命题情况分析。 (3-5) 2.掌握阅读古代人物传记的方法。(6-19) 3.四道题的解题方法指导 (1)断句(20-53) (2)文化常识(54-67) (3)分析概括(68-87) (4)翻译文言语句(88-366)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 试卷 选文 出处
2 .行文思路——纺锤结构
头 (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尾 细, 主体: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 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 中 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 间 粗
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所
作的“盖棺论定”(有时会有补叙)
•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 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 元丰元年:公亮卒, 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 帝哭悼。 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结尾: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证明其吝啬。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评价。 云
(完整版)-2017全国卷文言文考题汇编及答案
(2017全国卷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017高考语文考点复习题及答案【第2季文言文阅读之文】第6章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兰亭集序》(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前赤壁赋》(属:通“嘱”,劝酒)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前赤壁赋》冯,通“凭”,乘)6.山川相缪《前赤壁赋》(缪:通“缭”,环绕,盘绕)7.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辋川闲居与裴秀才迪书》(“无”通“毋”,不要)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匪,通“非”,不是)9.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于”通“吁”)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说”通“脱”)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泮”同“畔”)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莫,同“暮”,年末)13.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诗经》(棘,通“急”紧急)14.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伏,通“服”,保持1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骚》离,通“罹”,遭受16.芳菲菲其弥章《离骚》章,通“彰”17.椎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椎”通“捶”18.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纫通“韧”,柔软结实19.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丁宁,通“叮咛”20.虽与府吏要《孔雀东南飞》要,通“邀”,约21.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藏”通“脏”22.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傍”通“旁”23.契阔谈《短歌行》通“宴”2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已,通“矣”,语气词,了。
25.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共,通“供”,供给。
26.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厌,通“餍”,满足。
2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阙,通“缺”,侵损,削减。
2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说,通“悦”,高兴。
29.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知,通“智”,明智。
3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陵,通“凌”,欺凌。
31.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以,通“已“,已经。
32.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决,通“诀”诀别。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三年真题两年模拟精选)
文言文阅读一、(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017全国卷文言文考题汇编及答案
(2017全国卷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017届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翻译方法
状语作用 表示动作状态 表示动作工具 表示动作处所 表示对人态度 表示动作频率 表示状态变化 表示动作方向 表示动作方式 翻译格式 像……一样 用…… 在……,从……,到…… 像对待……一样 每天,每年 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 向…… 当……,亲……
1、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2013年湖北卷) 译文: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 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范增 数目 项王 主 谓 宾
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
——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 的类别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定语)+宾语
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 动词经常用作谓语; 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1.夙兴夜寐 2.项伯夜驰之 3.朝济而夕设版焉
时间名词用在动词之前, 表动作发生的时间译成 :“在……(时候)”
1.日夜望将军至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4.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日、月、年等用在动词之前 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或变 化。“日”“月”“岁”可译 为“每天/月/年”或“天天 ”“月月”“年年”;“一 天天/月月/年年地”
翻译: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 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02全国)
动作名,天下熟知或不熟知的人
(二)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交好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宾语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1文言文阅读(课标通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自我体验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包围京城,孙傅冒 着箭石日夜亲自去巡视。金兵分为四路呐喊着冲上前,(守城)部队 败退,堕入护龙河,尸体都填满了河,城门急速关闭。当天,金人就登 上了城楼。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帅营去,安排孙傅辅佐太子留 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皇帝二十天后还没有返回,孙傅屡次写信 请求返回。等到废立的檄书来了,孙傅非常悲哀地说:“我只知道我 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 来索取太上皇、皇后、诸王、妃主,孙傅留下太子不遣送。密谋藏 在民间,另外找一个貌似太子的人和两个貌似宦官的人杀了,并且 杀十几个死囚,带着首级送去,骗金人说:“宦官想把太子偷偷放走, 京城的人赶来争斗杀了他们,误伤太子。因而率兵去平定,杀了作 乱的人献来。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那就把死的太子送去。”
-14-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自我体验
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 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 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 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 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 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 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 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 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 来护儿传》)
基础。首先要结合前后语境,大致把握文段的意思,然后根据实词、虚词 断开。 D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 5 含答案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归去来兮辞并序》(1)乃瞻衡.宇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3)所赖君子见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俨.骖马非于上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6)北冥.有鱼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知.不及大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此小大之辩.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而御六气之辩.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而.征一国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11)夙遭闵.凶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零丁孤苦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横”横木,横木为门(2)“何”为什么(3)“几"预兆(4)“严”整齐的样子(5)“消”消散(6)“溟”海(7)“智”智识、智慧(8)“辨”分别(9)“变" 变化(10)“耐”能(11)“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12)“伶仃”孤独的样子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归去来兮辞并序》(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有四方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径就.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7)识盈虚之有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气凌.彭泽之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途多舛:(10)时运不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而上者九万里:(11)抟扶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尘埃也:(12)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14)行年四岁,舅夺.母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凭借(2)恰逢(3)不久(4)接近(5)补救(6)姑且(7)定数(8)超过(9)时序(春夏秋冬)(10)有蹉跎,有坎坷(11)旋风(12)游动的雾气(13)拼命追求的样子(14)改变(15)授予官职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逍遥游》,犹有未树也(1)虽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017届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专题阅读15篇(附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专题阅读15篇(附答案)1.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永能,字君举,世为绥州人。
初,伯祖文呸举州来归,即拜团练使,已而弃之北迁,其祖文玉独留居延州,至永能始家青涧。
少有勇力,善骑射,由行伍补殿侍,稍迁供奉官。
种谔取绥州,发永能兵六千先驱入罗兀,五战皆捷,转供备库副使。
治绥德城,辟地四千顷,增户千三百,即知城事。
元丰初,为鄜延都监。
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夏人患之,令曰:“有得高六宅者,赏金等其身。
”经略使吕惠卿行边,永能伏骑谷中,以备侵轶。
边骑果至,驰出击走之。
夏兵二万犯当川堡,永能以千骑与相遇,度不能支,依险设疑兵,且斗且却,而令后骑扬尘,若援兵至者,奋而前,遂解去。
擢本路钤辖。
四年,西讨,永能为前锋,围米脂城。
边人十万来援,永能谓弟永亨曰:“彼恃众集易吾军,营当大川,宜严陈待其至,张左右翼击之,可破也。
”诘旦,鏖战于无定河,斩首数千级,得马三千、橐驼牛羊万计。
城犹未下,密遣谍说降其东壁守将,衣以文锦,导以鼓吹,耀诸城下。
酋令介讹遇乃出降。
进东上閤门使、宁州刺史,以年请老,不许,又进四方馆使、荣州团练使。
永乐之役,献谋皆不用。
城既陷,其孙昌裔欲掖之从间道出,永能叹曰:“吾结发从事西羌,战未尝挫,今年已七十,受国大恩,恨无以报,此吾死所也。
”顾易一卒敝衣,战而死。
其子世亮与昌裔求得尸以归。
诏赠房州观察使,录世亮为忠州刺史,诸孙皆侍禁殿直。
永能家世州将,所领多故部曲,拊之有恩惠,遇敌则身先之。
下有伤者,载以己副马,故能得士死力。
远近喜言其事,称之曰“老高”。
及死,边人无不痛惜。
尝过其远祖唐绥州刺史思祥淘沙川庙,得画像及神道碑上之,诏即所在赐田三十顷,以奉祭祀。
(选自《宋史·高永能传》) 10.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B.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C.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D.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略使,边防军事长官。
【人教版】2017届高考专题复习训练题文言文 24
(二九)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
开宝中拜参知政事。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意以属端.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曰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①。
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
”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②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
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准遂告其故。
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
愿少缓之,端将复奏。
”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
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夫举大事不顺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曰杀之,明曰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
”太宗曰:“然可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
”即用其策。
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竞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 [注] ①建明:即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
②李继迁(963~1003):北宋时党项族人,西夏国的建立者,与北宋时战时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形.于言形:表现。
B.虑与寇准同列..同列:同在朝班,同事。
C.端愈谦让不自当.当:承当。
D.端疑.谋大事疑:怀疑。
(二九)1.D(“疑”是猜测之意)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C.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不相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字粤不同2.B(与:和/参与;其:他的)73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3.B(夫是发语词)A.意以属端——已经属意于吕端B.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大丈夫办事不顾及他的亲人C.愈坚其叛心尔——更加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D.微卿,几误我事——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一组是( ) 4.C①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③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④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⑤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5.DA.吕端有宰相的气度,因而受到赵普的称赞,更得到太宗的赏识,但也有人认为吕端办事糊涂,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太宗决意任命他为宰相。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详注详解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详注详解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Ⅲ】文言文详解原文译文与注释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
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罢免南曹。
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
许将入朝对答説:“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
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
”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閲文书。
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説道:“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説:“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爲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説:“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爲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BBG]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考点二文言断句
[BBG]2017版⾼考语⽂(全国复习)(讲义):⽂⾔⽂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考点⼆⽂⾔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读书都要⾃⼰断句,在⼀句话的末了⽤⼩圆圈(“。
”)断开,叫“句”;在⼀句之内语⽓停顿的地⽅⽤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的意思。
⽽断句是考查⽂⾔⽂的传统⽅式,是学⽣学习⽂⾔⽂的基本功。
⾼考考查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清华、复旦等名校的⾃主招⽣考试试卷也纷纷采⽤这种题型。
⾼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斜线(“/”)标出停顿的地⽅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化、历史等⽅⾯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意的领会,⽽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的诵读,增强语感,提⾼能⼒。
此外,须掌握⼀定的断句⽅法。
Ⅰ掌握断句的基本要求1.字句必须能讲通。
例史可法,明⾂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庵随笔·史阁部书》)例⼦中的“其不屈正也”令⼈费解,中间应点断,成为“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符合情理及作者的原意。
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览》)按以上标点,“陈德华、⾼费聚”成了两个⼈,与下⽂所说“三路兵”相⽭盾,⽽查《明史》并⽆此⼆⼈,倒是有“陈德、华⾼、费聚”三⼈,他们都是作为早年从朱元璋起兵的名将,分别在卷130、131⽴有专传。
所以此句应标点为:……陈德、华⾼、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顾及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韵、修辞以及古代⽂化知识。
例(1)夫唯禽兽⽆礼。
……是故圣⼈作为礼以教⼈。
使⼈有礼,⾃知别于禽兽。
(《礼记》)“是故圣⼈作为礼以教⼈”令⼈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词当作双⾳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没有断开。
本应断为“是故圣⼈作,为礼以教⼈”。
“作”在这⾥是“兴起、出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