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内饰零部件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原理作业指导书
汽车设计原理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汽车设计原理是汽车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汽车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并提供针对作业的指导和建议。
本指导书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1)汽车设计原理基础知识;2)整车设计原理;3)车身设计原理;4)发动机设计原理;5)总结与展望。
二、汽车设计原理基础知识在开始学习汽车设计原理之前,有一些基础的知识是必须要了解的。
这些知识包括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等,以及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例如燃烧原理、传动原理等。
学生们首先需要了解汽车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功能,为深入学习汽车设计原理打下基础。
三、整车设计原理整车设计原理是汽车设计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包括整车的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和底盘系统设计等内容。
在这一部分,学生们需要了解汽车的设计流程、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以及各个设计环节中的考虑因素和技术要求。
此外,还需要学习汽车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如悬挂系统的调校、扭矩分配的计算等。
通过学习整车设计原理,学生们能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技巧,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车身设计原理车身设计原理是汽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车身结构设计、空气动力学设计和安全设计等方面。
在这一部分,学生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车身的设计原理和特点,以及车身与整车其他部分的协调关系。
同时,还需要学习车身的气动优化设计方法和安全设计原则,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了解车身结构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以及车身设计的审美要求和市场需求。
通过学习车身设计原理,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车身设计的要求和技术,为未来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五、发动机设计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设计原理是汽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学生们将学习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排气系统的设计原理、燃烧室的设计原理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学习发动机参数计算和匹配技术。
内外饰产品设计开发
五、内外饰产品开发
1、内外饰产品造型设计开发过程
效果图:造型二 维效果图创意
绘制
效果图第一轮 评审
效果图第二轮 评审
效果图N轮评 审冻结
五、内外饰产品开发
2、内外饰产品造型设计开发过程
三维CAS-B面 数据制作
三维CAS-B面 数据评审-硬质 模型、油泥模
型制作
CAS-B面数据 制作二次评审
三维CAS-B面 数微调制作
பைடு நூலகம்
四、内外饰产品设计
11、内外饰设计流程
注:红色 标注部分 是与内外 饰相关的
五、内外饰产品开发
1、内外饰产品开发流程
上汽研发整车流程
五、内外饰产品开发
2、内外饰产品开发流程
吉利研发整车流程
五、内外饰产品开发
3、内外饰产品开发流程
NPDS与GVDP研发体系流程差异化: 1、NPDS更加强调项目启动之前的分析与研究,在充分调研和分析产品平台化、模块化策略前提下,规划产品群以应对市场竞争。 2、把整车研发体系流程分三大块,项目战略、概念设计、产业化。
内外饰产品设计开发
如吾意
目录
content
01 前言 02 内外饰系统简介 03 内外饰常用材料及工艺 04 内外饰产品设计 05 内外饰产品开发
一、前言
一、 本讲义主要介绍了内外饰产品设计开发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为刚入职同事需要了解内 外饰产品设计开发基础知识的同事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让新同事更快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来!
12.30 造型冻结
8 15 22 29 7 14 21 28 4 11 18 25 2 9 16 23 30
4.30 工程设计冻结
造型阶段
质量 阀
汽车内外饰介绍
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提供良 好的支撑性和舒适性。
方向盘设计
方向盘是汽车内饰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其设计需要满足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操 作需求,同时要符合人机工程学,提供良好的握感和操控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选用与环保性
内饰材料选用
汽车内饰材料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其功能性、舒适性和环保 性。常用的内饰材料包括塑料、皮革、木材、金属等。
VS
组成
汽车内外饰的组成非常复杂,每个部分都 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座椅由座 垫、靠背、头枕等部分组成,可以提供舒 适的乘坐体验;方向盘由轮辐和轮壳组成 ,可以提供稳定的驾驶体验;仪表板则由 各种仪表和指示灯组成,可以提供车辆的 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
汽车内外饰的发展趋势
环保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汽车内外饰材料的选择将更加注重环保性能,如采用可回收材 料和生物降解材料等。
使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以及减 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汽车内外饰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
• 案例一:特斯拉Model S内饰设计 • 简洁、科技感十足的设计风格 • 大屏幕中控和全液晶仪表盘 • 强调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 • 案例二:宝马X7外观设计 • 独特的双肾形进气格栅 • 硬朗的车身线条和宽大的车身 • 追求卓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智能化
未来汽车的发展将越来越智能化,汽车内外饰也将随之智能化。例如,座椅可以通过感应 技术自动调节温度和按摩功能,提高乘坐舒适度;车窗可以通过智能识别技术自动调节透 光率,提高驾驶安全性。
人性化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和便利性需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内外饰的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性化 。例如,内部饰件可以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空间;外部饰件则可以 采用智能感应技术,方便乘客上下车和寻找车位。
汽车配件销售作业指导书
汽车配件销售作业指导书第1章市场分析与产品了解 (4)1.1 汽车配件市场概述 (4)1.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4)1.3 本公司产品特点及优势 (5)第2章销售策略制定 (5)2.1 销售目标与计划 (5)2.1.1 目标市场分析 (5)2.1.2 销售目标设定 (5)2.1.3 销售计划制定 (5)2.2 价格策略 (6)2.2.1 价格定位 (6)2.2.2 价格体系 (6)2.2.3 价格调整策略 (6)2.3 促销策略 (6)2.3.1 促销活动策划 (6)2.3.2 促销手段组合 (6)2.3.3 促销资源分配 (6)2.3.4 促销效果评估 (6)第3章客户关系管理 (6)3.1 客户分类与评估 (6)3.1.1 客户分类原则 (6)3.1.2 客户评估方法 (7)3.1.3 客户分类与评估流程 (7)3.2 客户关系维护 (7)3.2.1 客户关系维护策略 (7)3.2.2 客户沟通与拜访 (7)3.2.3 客户关怀 (7)3.2.4 客户档案管理 (7)3.3 客户投诉处理 (7)3.3.1 投诉接收与分类 (7)3.3.2 投诉处理流程 (7)3.3.3 投诉反馈 (8)3.3.4 投诉预防 (8)第4章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 (8)4.1 销售团队组织结构 (8)4.1.1 部门设置 (8)4.1.2 岗位职责 (8)4.1.3 岗位职责分配 (8)4.2 员工招聘与培训 (8)4.2.1 招聘标准 (8)4.2.2 招聘流程 (8)4.2.3 培训与发展 (9)4.3 销售团队激励与考核 (9)4.3.1 激励机制 (9)4.3.2 考核指标 (9)4.3.3 绩效评估 (9)4.3.4 奖惩制度 (9)第5章销售渠道拓展 (9)5.1 线上销售渠道 (9)5.1.1 网上商城建设 (9)5.1.2 电商平台合作 (9)5.1.3 社交媒体营销 (9)5.2 线下销售渠道 (10)5.2.1 实体门店建设 (10)5.2.2 区域代理合作 (10)5.2.3 汽车配件展会参加 (10)5.3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10)5.3.1 建立合作机制 (10)5.3.2 资源共享 (10)5.3.3 定期沟通与评估 (10)5.3.4 培养长期合作关系 (10)第6章配件库存管理 (10)6.1 库存分析与预测 (10)6.1.1 数据收集 (10)6.1.2 预测模型建立 (11)6.1.3 预测结果评估 (11)6.2 库存控制策略 (11)6.2.1 安全库存设置 (11)6.2.2 订货周期优化 (11)6.2.3 库存动态调整 (11)6.3 仓储管理与物流配送 (11)6.3.1 仓库布局优化 (11)6.3.2 仓储作业标准化 (11)6.3.3 物流配送管理 (11)6.3.4 信息化管理 (11)第7章售后服务与支持 (11)7.1 售后服务政策制定 (11)7.1.1 服务承诺 (12)7.1.2 服务流程 (12)7.1.3 服务时效 (12)7.1.4 服务收费标准 (12)7.2 技术支持与培训 (12)7.2.1 技术支持 (12)7.2.2 技术培训 (12)7.2.3 技术更新与分享 (12)7.3.1 客户满意度调查 (12)7.3.2 调查内容 (12)7.3.3 改进措施 (13)7.3.4 持续优化 (13)第8章营销传播与推广 (13)8.1 品牌形象塑造 (13)8.1.1 品牌定位 (13)8.1.2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13)8.1.3 品牌传播策略 (13)8.2 网络营销策略 (13)8.2.1 搜索引擎优化(SEO) (13)8.2.2 网络广告 (13)8.2.3 社交媒体营销 (13)8.2.4 内容营销 (14)8.3 线下活动策划与执行 (14)8.3.1 活动策划 (14)8.3.2 活动执行 (14)8.3.3 活动后续跟进 (14)8.3.4 合作伙伴关系维护 (14)第9章销售数据分析与优化 (14)9.1 销售数据收集与整理 (14)9.1.1 数据收集 (14)9.1.2 数据整理 (14)9.2 销售数据分析方法 (15)9.2.1 描述性分析 (15)9.2.2 关联分析 (15)9.2.3 因素分析 (15)9.3 销售策略优化与调整 (15)9.3.1 产品策略优化 (15)9.3.2 价格策略优化 (15)9.3.3 促销策略优化 (15)9.3.4 销售渠道优化 (16)9.3.5 市场策略优化 (16)第10章法律法规与风险防控 (16)10.1 相关法律法规了解 (16)10.1.1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16)10.1.2 地方法规 (16)10.1.3 行业标准与规范 (16)10.2 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 (16)10.2.1 合同签订管理 (16)10.2.2 合同履行管理 (16)10.2.3 合同变更与解除管理 (16)10.2.4 诉讼与仲裁管理 (17)10.3.1 政策监测与分析 (17)10.3.2 政策预判与应对 (17)10.3.3 政策利用与优化 (17)10.3.4 政策沟通与协调 (17)第1章市场分析与产品了解1.1 汽车配件市场概述汽车配件市场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与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
开闭件设计汇总
(二)开闭件在车身设计中应完成的工作:1、开闭件同车身间的间隙断面线的控制,开闭件各个总成断面线的绘制;通过N个断面检查零件的干涉性;2、开闭件总成铰链的安装位置、铰链中心距、铰链结构形式,前后门的铰链轴线确定、内倾角与后倾角的确定;前后门限位器结构形式、安装位置的确定;各个门或盖的开启度的确定;3、发动机舱盖及行李箱盖(后背门)锁或者锁扣的安装位置、支撑结构的确定;4、前后门玻璃升降器导轨位置的确定;前后门玻璃最大下降位置确定;5、后门锁的安装位置(以及侧围上锁扣的安装位置)的确定;锁运动机构布置;门锁相关各部分的运动空间的检查;6、密封条的安装位置确定;各个密封条的详细截面图的确定与绘制;7、内饰装配硬点的检查;8、检查每个零件的制造工艺性;9、由于开闭件都会有大片的外覆盖面的存在,而这些地方往往都会受到一定的外界冲击,为了增强其刚性而不容易变形,减少相互振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除四周包边连接外,还必须在内板与外板之间局部涂一层3mm~6mm左右的隔振胶粘接。
例如:发动机罩在锁加强板、内板中心附近,前后门在防撞梁与外板之间,因此,这些粘胶面都应该是由这些开闭件的外板偏置而来的。
(三)在设计开闭件结构之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必须了解开闭件及开闭件周边一些总成的内部搭接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我们会做一些关键部位的断面,一来作为设计前的参考,从断面图上表示出密封条断面和安装位置、开闭件与周边相关件的间距硬点、大概的玻璃边界各钣金件之间的搭接关系、料厚,一些附件的安装位置还有密封条结构形式的确定等;二来作为设计后的校核硬点、零件的干涉性还有运动时的空间余量检查之用。
1、在开闭件设计开始必须按输入的外表面和分缝线数模及参考车型点云数模进行初步结构关键断面设计(含密封件等总成),此初步断面作为结构设计和开闭件附件采样(如密封条、门锁、内外把手和铰链等)的原始依据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如有修改,必须及时更改初步断面,在完成设计前冻结关键断面,以供参考(见表一)。
汽车制造工艺流程详解作业指导书
汽车制造工艺流程详解作业指导书第1章汽车制造工艺概述 (4)1.1 汽车制造工艺发展历程 (4)1.2 汽车制造工艺分类及特点 (4)第2章汽车车身制造工艺 (5)2.1 车身冲压工艺 (5)2.1.1 冲压工艺概述 (5)2.1.2 冲压模具及设备 (5)2.1.3 冲压工艺流程 (5)2.2 车身焊接工艺 (6)2.2.1 焊接工艺概述 (6)2.2.2 焊接方法 (6)2.2.3 焊接工艺流程 (6)2.3 车身涂装工艺 (6)2.3.1 涂装工艺概述 (6)2.3.2 前处理 (6)2.3.3 底漆、面漆和清漆 (7)2.3.4 涂装工艺流程 (7)第3章发动机制造工艺 (7)3.1 发动机铸造工艺 (7)3.1.1 概述 (7)3.1.2 铸造材料 (7)3.1.3 铸造方法 (7)3.1.4 铸造工艺参数 (7)3.2 发动机机加工工艺 (7)3.2.1 概述 (8)3.2.2 主要加工方法 (8)3.2.3 加工顺序 (8)3.2.4 机床及工具选择 (8)3.3 发动机装配工艺 (8)3.3.1 概述 (8)3.3.2 装配顺序 (8)3.3.3 装配方法 (8)3.3.4 装配精度及质量控制 (8)第4章变速器制造工艺 (8)4.1 变速器齿轮加工工艺 (8)4.1.1 齿轮材料选择与准备 (8)4.1.2 齿轮热处理 (9)4.1.3 齿轮加工 (9)4.1.4 齿轮检测 (9)4.2 变速器壳体加工工艺 (9)4.2.1 壳体材料选择与准备 (9)4.2.3 壳体检测 (9)4.3 变速器装配工艺 (9)4.3.1 齿轮装配 (10)4.3.2 同步器装配 (10)4.3.3 轴承、密封件装配 (10)4.3.4 总装与调试 (10)4.3.5 检验与包装 (10)第5章汽车底盘制造工艺 (10)5.1 悬挂系统制造工艺 (10)5.1.1 制造前准备 (10)5.1.2 零部件加工 (10)5.1.3 零部件装配 (10)5.1.4 调试与检验 (10)5.2 制动系统制造工艺 (10)5.2.1 制造前准备 (11)5.2.2 零部件加工 (11)5.2.3 零部件装配 (11)5.2.4 调试与检验 (11)5.3 轮胎制造工艺 (11)5.3.1 制造前准备 (11)5.3.2 橡胶部件制备 (11)5.3.3 骨架部件制备 (11)5.3.4 轮胎成型 (11)5.3.5 硫化 (11)5.3.6 检验与包装 (11)第6章电气系统制造工艺 (11)6.1 电池制造工艺 (11)6.1.1 电池包装配 (11)6.1.2 电池测试 (12)6.2 线束制造工艺 (12)6.2.1 线束设计 (12)6.2.2 线束制作 (12)6.2.3 线束测试 (12)6.3 传感器制造工艺 (12)6.3.1 传感器设计 (12)6.3.2 传感器制造 (13)6.3.3 传感器测试 (13)第7章汽车内饰制造工艺 (13)7.1 内饰材料加工工艺 (13)7.1.1 内饰材料选择 (13)7.1.2 内饰材料切割 (13)7.1.3 内饰材料压痕 (13)7.1.4 内饰材料热压成型 (13)7.2.1 内饰组件预装配 (13)7.2.2 内饰组件定位 (14)7.2.3 内饰组件装配 (14)7.2.4 内饰组件调整 (14)7.3 内饰表面处理工艺 (14)7.3.1 表面清洁 (14)7.3.2 表面涂装 (14)7.3.3 表面烫印 (14)7.3.4 表面保护 (14)7.3.5 表面检验 (14)第8章汽车总装工艺 (14)8.1 总装工艺流程规划 (14)8.1.1 工艺流程概述 (14)8.1.2 车身内饰装配 (15)8.1.3 底盘装配 (15)8.1.4 电器系统装配 (15)8.1.5 动力总成装配 (15)8.1.6 调试及检验 (15)8.2 总装线设备及技术 (15)8.2.1 装配设备 (15)8.2.2 检测设备 (16)8.2.3 信息技术应用 (16)8.3 总装质量检测与控制 (16)8.3.1 质量检测 (16)8.3.2 质量控制 (16)第9章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与信息化 (16)9.1 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 (16)9.1.1 自动化概述 (16)9.1.2 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16)9.1.3 自动输送线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17)9.1.4 自动检测与控制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17)9.2 汽车制造信息化技术 (17)9.2.1 信息化概述 (17)9.2.2 企业资源规划(ERP)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17)9.2.3 制造执行系统(MES)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17)9.2.4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17)9.3 智能制造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17)9.3.1 智能制造概述 (17)9.3.2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17)9.3.3 智能制造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实践案例 (18)9.3.4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8)第10章汽车制造质量与生产管理 (18)10.1 汽车制造质量控制策略 (18)10.1.2 质量控制流程 (18)10.1.3 质量控制方法 (18)10.2 汽车制造生产管理方法 (18)10.2.1 生产计划管理 (18)10.2.2 生产线平衡 (18)10.2.3 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 (18)10.3 汽车制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措施 (18)10.3.1 环境保护策略 (19)10.3.2 安全生产管理 (19)10.3.3 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 (19)第1章汽车制造工艺概述1.1 汽车制造工艺发展历程汽车制造工艺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世纪末。
汽车零部件制造作业指导书
汽车零部件制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汽车零部件制造是指生产汽车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等。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规范,确保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过程高效、精确、安全。
二、工艺流程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材料准备、加工和装配。
以下是一般的工艺流程示例:1. 材料准备a. 选取适合的材料,考虑其强度、耐久性和成本等因素。
b. 定期检查和保养生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c. 对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2. 加工a. 根据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进行切割、铣削、冲压等工艺操作。
b. 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速度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
c. 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如喷涂、电镀等,以提高产品的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3. 装配a. 根据装配图纸和工序要求,将各零部件进行组装。
b. 确保装配过程中的精度,避免因装配不准确导致的故障。
c. 进行功能测试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规格要求。
三、安全注意事项汽车零部件制造涉及复杂的机械操作和材料处理,为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和防护手套等。
2. 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标准工序进行生产操作。
3. 定期维护和检查生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注意材料的存放和搬运,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 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四、质量控制为确保汽车零部件的质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1. 进行材料的验收检查,确保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 设置合适的生产工艺参数,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速度等。
3. 进行产品的功能测试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满足规格要求。
4. 定期进行生产设备的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5. 根据客户反馈和市场需求,持续改进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五、环境保护汽车零部件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以下是一些建议:1.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料和废气的产生。
车身二维图设计作业指导书
1. 车身二维图设计流程2. 基本原则2.1 绘制产品图样,首先应考虑看图的方便,根据机件的结构特点,选用合适的主视图,使图面投影位置正确。
在完整、清晰地表达机件各部分形状的前提下,力求制图简便。
2.2 图样必须按照有关制图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或规定绘制,应达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2.3 图样上的术语、代号、文字、图形、结构要素及计量单位等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2.4 图样上的视图与技术要求应能明确表明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并作为制造、检验的技术依据。
2.5 图样在能清楚表达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尺寸及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前提下,视图的数量应尽量少。
2.6 同一产品或零部件,应尽量分别绘制在一张图样上。
如果必须绘制在数张图样上时,主要视图、技术要求一般应置于第一张上。
2.7 每张图样按TJI/AG·0004·A1的规定填写标题栏,并按TJI/CZ·0001·A1的规定,在签署栏内经有关人员签署。
3.电子文件设计规范3.1文件名电子文件的中文名称应与明细表上的名称保持一致;电子文件的西文名称应与明细表上的图号保持一致。
UG二维图的文件名应在“图号”后加上“-dwg”字样。
文件应按分组目录分别存放于以分组号命名的文件夹中。
3.2文件格式3.2.1二维图的最终文件不应是转换文件(如·igs文件);3.2.2 UG二维图的文件格式应为·prt;3.3单位制电子文档采用国际单位制。
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执行。
3.4文字的字体名称:UG文件中:字体文字用—chinesef_fs;3.5电子文件应包含的内容3.5.1二维图电子文件除二维图图样Drawing外,还必须包含与二维图相关联的三维数模。
为了保持与主模型的相关性,三维数模必须以文件装配的形式装入“-dwg”文件中。
3.5.2汽车车身零件二维图及其他具有复杂曲面的零件的二维图,必须在数模中保存曲面控制线。
C73010316汽车内饰总成设计和节点评审规定
扬子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文件编号:YZ/质C73010316-2014版本/修改:A/0 页次 1/21文控编号:汽车内饰总成设计和节点评审规定2014-8-30发布 2014-10-15实施扬子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发布汽车内饰总成设计和节点评审规定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对汽车内饰总成和零部件的设计准则、总布置设计、材料选用、性能设计、设计计算、设计评审要求、装车质量特性验证、设计制图和输出图样及文件的明细等要求。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车身内饰总成设计和过程各阶段适宜性评审。
其他如客车、特种车辆、工程机械等的车身内饰总成设计和评审也可参照执行。
3、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所包含的条文和内容,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考虑到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1通用基础标准1、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2、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3、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4、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5、GB/T 3181—1995漆膜颜色标准6、GB/T 3977—1997颜色的表示方法7、QC/T 1—1992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8、QC/T 17—1992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9、QC/T 18—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术语10、QC/T 265—1999《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11、QC/T 266—1999汽车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2、QC/T 267—1999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3、QC/T 268—1999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4、QC/T 269—1999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5、QC/T 270—1999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6、QC/T 272—1999汽车用铝合金铸件技术条件17、QC/T 273—1999汽车用锌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压铸件技术条件18、QC/T 276—1999汽车零件热处理硬度规范19、QC/T 29017—1991汽车模制塑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20、QC/T 29087—1992汽车焊接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21、QC/T 2—1992汽车产品图样格式22、QC/T 3—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23、QC/T 4—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与更改办法24、QC/T 5—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25、QC/T 6—1992汽车产品明细表编制规则26、QC/T 7—1992汽车产品设计文件编号规则27、QC/T 625—1999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3.2整车标准1、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2、GB 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3、GB/T 12546—90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4、GB/T 12782—91汽车采暖性能试验方法5、GB/T 13053—2008 客车驾驶区尺寸6、GB/T 17867—1999 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3.3 车身与附件标准1、GB 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2、GB 11552—1999轿车内部凸出物*3、GB 11555—94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4、GB 11556—94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5、GB 11562—9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6、GB 14167—9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7、GB 15083—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8、GB 15084—94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9、GB 15085—94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10、GB/T 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11、QC/T 11559—1989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12、QC/T 244—1997汽车安全带动态性能要求和试验13、QC/T 207—1996汽车用普通气弹簧14、QC/T 246—1997汽车风窗玻璃电动洗涤器技术条件15、QC/T 323—1999汽车门锁16、QC/T 43—1992汽车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技术条件17、QC/T 44—1997汽车风窗玻璃电动刮水器技术条件18、QC/T 45—1992汽车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型式与尺寸19、QC/T 46—1992汽车风窗玻璃电动刮水器型式与尺寸20、QC/T 490—2000汽车车身制图21、QC/T 531-2001汽车后视镜22、QC/T 55—1993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试验方法23、QC/T 586—1999汽车门铰链24、QC/T 629—1999汽车遮阳板25、QC/T 634-2000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26、QC/T 636-2000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27、QC/T 656-2000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性能要求28、QC/T 657-2000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29、QC/T 658-2000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方法3.4 汽车电器标准1、QC/T 198—1995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2、QC/T 218—1996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术条件3、QC/T 29009—1991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4、QC/T 29010—1991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5、QC/T 29011—1991汽车用点火线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6、QC/T 29013—1991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7、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8、QC/T 414—1999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9、QC/T 415—1999汽车用点烟器技术条件10、QC/T 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11、QC/T 417.2-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12、QC/T 1417.3-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13、QC/T 1417.4-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14、QC/T 420—2004汽车用熔断器15、QC/T 632—2000汽车用翘板式开关技术条件16、QC/T 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3.5 汽车非金属标准1、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2、GB/T 18948—2003轿车和轻型商用车辆冷却系统用纯胶管和橡胶软管3、QC/T 15—92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4、QC/T 216—1996汽车用地毯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5、QC/T 236—1997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6、QC/T 29089—92汽车软化仪表板表皮7、QC/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8、QC/T 56—1993汽车座椅衬垫材料性能试验方法9、QC/T 639-2000客车门窗用橡胶密封条10、QC /T 640-2000客车门窗用植绒密封条11、QC/T 641-2000客车门窗用塑料密封条12、QC/T 642-2000车辆用植绒密封条磨损试验方法13、QC/T 643-2000车辆用密封条的污染性试验方法14、QC/T 703-2004汽车转向盘聚氨酯泡沫包覆层技术条件15、QC/T 704-2004汽车转向盘聚氨酯泡沫包覆层整体硬度试验方法4、术语手工样件:按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采用简易工装或手工方式试制得到的样品。
《汽车拆装实训》指导书
《汽车拆装实习》指导书编制: 李华杨德旭何凤宇陈彬关绍武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目录总论 (1)一、汽车拆装实习的目的 (1)二、实习教学的方法 (1)三、实习所用的工具、机具和量具 (1)四、实习所用的教具 (1)五、实习注意事项 (1)六、实习安排: (2)七、实习报告的要求: (3)八、课程考核: (3)整车认识 (4)第一部分发动机拆装 (5)实习一、汽车发动机的整体拆装 (5)实习二、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拆装 (7)实习三、发动机配气机构拆装 (9)实习四、发动机润滑系统拆装 (11)实习五、发动机点火启动系统拆装 (12)实习六、发动机燃油供给启动系统拆装 (13)实习七、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拆装 (14)实习八、发动机冷却系统拆装 (15)第二部分整车拆装 (16)实习一、汽车的整体拆解 (16)实习二、离合器拆装 (20)实习三、驱动桥拆装 (22)实习四、悬架拆装 (24)实习五、转向系的拆装 (25)实习六、制动系拆装 (27)实习七、车身及电气系统 (28)实习八、汽车附属设备 (29)实习九:汽车的总装配 (30)编者注 (31)总论一、汽车拆装实习的目的通过对汽车整车(包括发动机、底盘各总成、内饰)零部件的拆装,熟悉汽车整车结构、底盘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动力传动路线及相关特性,掌握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汽车的构造原理。
在实习中掌握拆装设备及工具的正确使用,具备对全车进行解体及安装的操作技能。
二、实习教学的方法1、实习过程中,各重点、难点项目内容由指导教师讲解要求、学生操作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回想课堂学过知识及提高感性认识;2、学生先以观察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再进行适当的实际操作。
对于典型、需重点掌握的总成要进行讨论研究,切实掌握部件的构造原理、工作过程及装配调整方法。
三、实习所用的工具、机具和量具1、工具车:每组配备一个汽车拆装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常用工量:开口梅花两用扳手(套)、活动扳手、套筒扳手(套)、管子扳手、扭力扳手、风动扳手、锤子、钳子(鲤鱼钳、尖嘴钳、卡簧钳)、螺丝刀(改锥)、剪刀、壁纸刀、手摇柄、火花塞套筒、活塞环钳、铳子、錾子、撬棍、起拨器、铜棒、砂纸等;2、常用机具:两柱举升机、吊车、叉车、千斤顶、支撑压机、举升托架、空气压缩机、风炮(拆卸大螺钉、螺母)、、拆装台、零件存放架等。
汽车车身饰件DFMEA-转向管柱护罩总成
转向管柱护罩总 成上下调节时周
边间隙大
影响外观, 客户不满意
4
☆
1、设计不合理 2、未做遮物帘
外观匹配
转向管 柱护罩 总成初 始位置 与仪表 板周圈 间隙不
均匀
转向管柱护罩总 成初始位置与仪 表板周圈间隙满 足≥6.5mm要求
由于公差的原 因,导致转向管 柱护罩总成与仪 表板周圈间隙不
均匀
向管柱护罩总成跟仪 表板配合时在任何位 置间隙均匀,且满足
3
数据评审/ 设计校核
3
36
≥6.5mm要求
批准/日期:
第页
措施执行后的结果
频 度 O
探 测 度 D
风 险 顺 序 数
数
选用已验证燃烧特性
的材料(燃烧速度≤ 75mm/min)作为仪表板
1
燃烧性能 实验测试
1
10
系统的材料
建议措施
职责及目标 完成日期
措施执行后的结果
采取 的措 施及 完成 日期
严 重 度 S
选择耐候性符合相关 定义要求的材料
2
耐光色牢 度实验
3
24
皮纹区域定义表,根 据皮纹形式合理的脱 模角
5
模具可行 性分析
4
调整A面满足脱模角要 80 求;粗皮纹脱模角≥7°
细皮纹脱模角3-5°
材料厂家和牌号选择 从材料库里面选择, 要求:腰线以下阳光 3 不易照到的零部件: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24h
3
45
1、节点审
核
1、人机工程研究;
对M2数据
2、参考设计要求布置 3 进行评审 3 36
3、增加遮物帘
确认;
汽车仪表板(IP)开发指南
汽车仪表板设计方法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结构最为复杂,零部件数量最多的总成零件。
仪表板的外观质量和风格决定了客户对整车内饰的评价,它包括了许多功能性的零件,如组合仪表、音响娱乐系统、各种电器开关、空调控制器等等零件,同时在仪表板设计上还涉及到许多安全法规的要求,如驾驶员可视区域的要求、头部撞击的要求、膝部撞击的要求等. 所以仪表板的设计有着较高的设计难度。
一、仪表板零件简介仪表板总成是汽车座舱系统(COCKPIT)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零部件种类和数量要看座舱系统的具体结构和对它如何划分,一般而言,仪表板总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仪表板本体,它是座舱系统的载体和框架. 从触感上可分为硬塑仪表板和软化仪表板。
硬塑仪表板一般用于低价的家庭用车,如CORSA 仪表板和秦川仪表板。
为了提高仪表板的外观质量(大型注塑件上易产生注塑缺陷)和触感, 常常在仪表板的表面喷涂软触漆. 另一类是软化的仪表板,可以通过发泡材料在表皮和骨架之间发泡,或是将带有泡沫背基的表皮复合到仪表板骨架上来达到软化的效果。
第一种方式可以制造形状复杂的仪表板,外观和触感较好,但模具、设备的投入较大; 第二种方式只适应于较平坦的仪表板, 泡沫的背基一般为3-4 毫米,但工艺简单, 投入较少。
2.各种电器仪表、开关及音响娱乐系统。
这些都是一些功能性的零件,如组合仪表、车灯开关、收音机、保险盒、继电器盒等3.通风系统,主要由空调机、空调控制器、各种风道和出风口组成,提供汽车除霜除雾功能及车内环境温度控制。
4.副驾驶侧安全气囊,它是现代汽车必备的安全设备,通常气囊系统由气体发生器、气袋、安装金属框架、气囊导向框架和气囊盖板组成. 现流行没有气囊盖板的气囊, 它是用激光切割仪表板的背面,POLO 和AUDI A6 的仪表板就是无缝气囊。
5.手套箱和各种储物盒6.各种各样的装饰面板7.金属加强粱, 加强粱承受了座舱系统各个零件的载荷,包括气囊发射的动载荷及转向管柱、方向盘、收音机、组合仪表、手套箱等的静载荷。
汽车内饰装配课件
ppt课件
34
图5-27 安装显示器支架、时钟及多显示器罩
ppt课件
35
①时钟与显示器架相连。时钟的左右两侧分别用两个自攻 螺钉安装显示器架,拧紧扭矩为3~5N•m。
②安装时钟。将已经安装显示器架的时钟安装到仪表板总 成,操作时将显示器架上的安装孔对准仪表板总成上相应的位置, 用左右各两个自攻螺钉连接,拧紧扭矩为3~5N•m。
ppt课件
29
3. 安装各种主要仪表、控制开关、仪表罩
在仪表板总成中安装的主要零部件有仪表面板侧盖、手套箱、
乘客侧气囊模块、A/C控制面板总成(空调控制)、录音机、中央
面板、显示器支架及时钟、多显示器罩、仪表罩外罩、组合仪表、
仪表罩内罩、底盖及方向柱盖等。下面介绍各零部件的安装步骤及
注意事项。
1
安装仪表面板侧盖。仪表面板与左右两侧盖均用卡扣连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活动一 汽车内饰系统装配概述
汽车内饰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立柱护板系统,安全带、 门内护板系统,安全气囊、方向盘、仪表板系统,地毯、踏板总成、 座椅系统,顶棚系统,室内空气循环系统,车内照明、车内音响系 统,行李箱内装件系统以及发动机舱内装件系统等等,如图5-1所示
ppt课件
ppt课件
8
图5-3 软质仪表盘
图5-4 左右分块式仪表盘
ppt课件
9
3.左、右分块环抱式仪表板
左、右分块式设计在仪表板上没有横向贯通的线条,仪表显
示区和中控区是紧密联系的。主仪表和空调、音响等的操控区成围
绕驾驶员的环抱式,体现了较好的操控性和人机协调性。环抱区通
过大回转线条和前排乘员区的仪表台分离,形成左、右两部分,这
汽车装配工艺流程
汽车装配工艺流程
《汽车装配工艺流程》
汽车装配工艺流程是指汽车在生产过程中的组装流程和工艺步骤。
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包括车身、底盘、总成、电器、内饰五大部件的装配工艺。
以下是汽车装配工艺流程的一般步骤:
1. 车身装配:包括车体前后幅板的装配、车顶和尾箱的合模、车身的搭接和焊接等步骤。
这一步骤需要确保车身的结构牢固和尺寸精确。
2. 底盘装配: 包括前后轴、悬挂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部件的组装。
这一步骤需要保证底盘部件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准确,以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3. 总成装配:包括发动机、变速箱、驱动轴等动力总成和控制总成的装配。
这一步骤需要确保各个总成部件的配合精准,以保证车辆的动力输出和行驶平顺性。
4. 电器装配:包括车辆的电气系统、仪表盘、音响、导航等电子设备的安装。
这一步骤需要保证车辆的电气连接正确、电路无短路和断路,并确保电器设备的功能正常。
5. 内饰装配:包括座椅、仪表盘、门板、顶棚等车内装饰部件的组装。
这一步骤需要确保车内装饰部件的安装位置准确,以确保车辆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在整个汽车装配工艺流程中,要求工艺流程严格,每个步骤都需要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以确保汽车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现代汽车生产线往往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对汽车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汽车的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在装配工艺的设计和实施上都非常重视。
汽车车身内饰设计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YJY· P·0003·A1-2004文件名称:汽车车身内饰设计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前言为使本公司汽车内饰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内饰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内饰设计指导书。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内饰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内饰设计的员工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车身内饰设计的效率和精度!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内饰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标准于2004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莹、刘国利、聂小辉1. 内饰件设计流程(仪表板总成之外)2. 内饰件设计的基本要求2.1 内饰设计应符合造型设计的要求和效果。
2.2 内饰件应满足技术协议中相关要求。
2.3 内饰件应执行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4 内饰设计应符合总布置方案和结构尺寸应满足设计硬点要求。
2.5 内饰设计应满足人机工程等要求,提高舒适性。
2.6 在对样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沿用件、新件和改制件。
2.7 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各种设计数据尺寸应准确无误。
2.8 产品设计中应考虑到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维修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2.9 表面光顺质量: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
2.10 逆向工程中测绘的孔径及位置尺寸要圆整,公差和形位公差标注正确。
3. 检查分析3.1内饰设计首先检查分析拿过来的由光顺所光顺的门内饰外表面以及自己光顺的其它内饰外表面是否符合光顺要求(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车门内护板的设计说明书
汽车门内护板设计汽车车身内饰件大体可分为仪表板和副仪表板、地板护面、侧围护面、车门内饰、顶棚、后围护面、行李箱护面、座椅总成等几大部分。
门内护板则是车门内饰的主要结构件,主要有以下几大功能:1、它的立体艺术造型提高了汽车室内造型效果,给人以美感;2、使车门开关方便、支承肘腕,隔音、吸音、防尘、防水;3、采用触感好的非金属材料,提高乘坐舒适性,车辆冲撞时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有效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4、结合其立体造型,还可设置杂物斗,为烟灰盒、门锁内手开手柄等功能部件提供固定条件。
一.车门内饰板简介§1.1分类和构成1.1.1 分类车门内饰板的分类,按不同诸元区划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自身结构、功能、适用的车型、档次等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简单经济型、普通型、中高档型。
1.1.2结构1.1.2.1简单经济型这类门内饰板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造型简洁,基本上是呈平面型,材料价格与制造工艺成本低廉,主要用于货车、客车、吉普车等车型。
其构成由:芯材、衬垫、蒙皮三部分,根据整车的具体配置要求,有芯材、芯材上加蒙皮或芯材与蒙皮之间夹一层衬垫等,组合使用。
(图3-7-12)芯材的材料:主要有纤维板、硬纸板、胶合板、塑料板、压延钢板等。
衬垫的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无纺布、氯乙烯泡沫等。
蒙皮的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革。
1.1.2.2普通型这类门内饰板的特点是:结构比较复杂,造型比较注重人体工程因素,选材比较讲究,加工设备比较复杂,总体上比较美观,主要用于普通型、中低档轿车。
其结构主要有:芯材、蒙皮、局部衬垫和装饰条等构成,这类车门内饰板有时下部还设有防护板,以提高饰板使用寿命和方便清洁芯材的材料:主要有注塑件、聚丙烯加填充料板材等。
蒙皮的材料:主要有织物、聚氯乙烯针泡革。
衬垫的材料:主要有海绵、较厚的聚氯乙烯无纺布、半硬质聚氨酯主要用于搁手部委。
饰条的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ABS、热融薄膜构成的复合材料。
1.1.2.3中高档型这类车门内饰板的特点是:结构复杂,造型与配置上充分考虑到舒适、安全、人体工程等因素,功能齐全,选材讲究,加工设备与制造工艺复杂,总体上美观中呈豪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车身内饰设计指导书2.内饰件设计的基本要求2.1内饰设计应符合造型设计的要求和效果。
2.2内饰件应满足技术协议中相关要求。
2.3内饰件应执行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4内饰设计应符合总布置方案和结构尺寸应满足设计硬点要求。
2.5内饰设计应满足人机工程等要求,提高舒适性。
2.6在对样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沿用件、新件和改制件。
2.7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各种设计数据尺寸应准确无误。
2.8产品设计中应考虑到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维修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2.9表面光顺质量: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
2.10逆向工程中测绘的孔径及位置尺寸要圆整,公差和形位公差标注正确。
3.检查分析3.1内饰设计首先检查分析拿过来的由光顺所光顺的门内饰外表面以及自己光顺的其它内饰外表面是否符合光顺要求(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
3.2应符合技术协议中有关造型的要求。
3.3应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和法规的规定。
3.4应符合总布置尺寸和设计硬点的规定及符合人机工程的规定。
3.5应考虑加工,装配,维修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方便性。
3.6注塑、压型零件根据光顺的内饰外表面和边界条件确定拔模方向。
4.设计要点4.1内饰边缘要光顺,与其他件间隙要均匀。
4.2孔径形状及位置尺寸要圆整,孔径符合标准化,系列化。
4.3表面做皮纹件拔模角大于5°。
4.4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系列化,通用化等设计技术。
4.5各种设计数据尺寸应准确无误,结构强度可靠,安装稳定牢固。
4.6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借用其它车型的成熟附件(如烟灰盒等),以降低本车的设计成本。
5.A柱护板总成设计5.1A柱护板总成由A柱护板和卡扣组成。
5.2边界条件:A柱内板、前风挡玻璃密封条、门框密封条、顶篷、仪表板、线束等。
5.3设计过程:5.3.1:熟悉效果图,领会造型师设计意图和造型风格。
分析各部分安装结构及实现的可能性。
如结构不能实现或有疑问,则立即反馈给造型师,让造型师修改造型或作出解释。
5.3.2:熟悉油泥模型、熟悉参考样车零件,注意其安装形式、壁厚以及与边界搭接关系。
5.3.3:确定结构分块及固定方式、确定主断面、硬点。
硬点:主断面、造型面、安装点、前风挡玻璃密封条、门框密封条、顶篷、仪表板、A柱内板。
固定方式:下端由仪表板压住,两侧分别由前挡风密封条和门框密封条压住,上端压住顶蓬,中间一般用卡扣固定,个别用装拉手的螺钉固定。
跟仪表板和顶蓬搭接部位一般有卡脚导向固定。
5.3.4:确定材料、料厚、成型方式、拔模方向、安装结构。
材料:PP、P/E、PE等,料厚:2.5-3mm,一般表面粘贴针织绒饰布或PVC饰纹薄膜。
5.3.5:外表面光顺(逆向设计)外表面光顺:先做特征识别和特征分解,忽略小的特征(小特征后加)。
先光顺大面,再光顺两侧面,最后做过渡面或倒角。
光顺要求: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
5.3.6:结构设计1.把A柱内板、前风挡玻璃、前风挡玻璃密封条、门框、门框密封条、顶篷、顶盖、侧围内板、仪表板、线束等相关数模装配或导入主模型。
把光顺后的外表面与顶蓬做搭接过渡面并在分块线处切开,与仪表板搭接处如是过渡面连接则须做过渡面并在分块线处断开。
2.面做好后缝合增厚,做搭接边界与顶蓬分块线处做小翻边与顶搭接面配合。
两侧分别与前挡风及密封条、门框密封条配合。
3.做卡扣座、卡脚、导向柱、加强筋。
5.3.7:检查断面检查、硬点检查、工艺检查,并填写数模检验单、断面检查表、硬点检查表。
检查修改完善后提交专家审查。
5.4设计的结构参数:5.4.1与前风挡玻璃间隙3~4mm(轿车)6~8mm(MPV、SUV等);5.4.2A柱护板与A柱内板之间应留足线束(或洗涤液管)通过的空间,一般留有16×14(16为间距)的截面空间;5.4.3A柱护板在前门框处通过密封条压住,A柱护板应允许密封条压入,留有间隙0.5~1mm,A柱护板压在密封条下,为使密封条对A柱护板有一定压力,A柱护板侧面斜角应该大于密封条压边自然状态下的角度,在20度左右;5.4.4A柱护板通过卡扣连接到A柱内板上,A柱内板应该起凸台或凹坑,其过孔表面法向与卡扣中心轴线平行,卡扣弹性轴向球面回弹量0.5mm;5.4.5A柱护板在上部,压在顶篷上,不留间隙,压边重叠宽度应大于20mm;5.4.6A柱护板下端压在仪表板内,仪表板若为注塑件,两者之间间隙1~2mm,仪表板若为发泡件,应根据发泡件压缩量计算间隙。
见:图1A柱护板断面图、图2卡扣安装结构图、图3A柱图片(一)、图4A柱图片(二)。
图1A柱护板断面图图2A柱护板卡扣安装结构图顶棚搭接面与前风挡玻璃配合面与门框密封条配合面仪表板配合面图3A 柱图片(一)卡扣座加强筋图4A柱图片(二)6.B柱护板总成设计6.1B柱护板总成由B柱上护板、B柱下护板、卡扣组成。
6.2边界条件:B柱内板、B柱加强板、顶篷、前后门框密封条、前座椅安全带升降器总成、安全带卷缩器等。
6.3设计过程:6.3.1:熟悉效果图,领会造型师设计意图和造型风格。
分析各部分安装结构及实现的可能性。
如结构不能实现或有疑问,则立即反馈给造型师,让造型师修改造型或作出解释。
6.3.2:熟悉油泥模型、熟悉参考样车零件,注意其安装形式、壁厚以及与边界搭接关系。
6.3.3:确定结构分块及固定方式、确定主断面、硬点。
硬点:主断面、造型面、安装点、门框密封条、顶篷、B柱内板、前座椅安全带固定点总成。
固定方式:B柱上护板下端由B柱下护板压住,两侧分别由和门框密封条压住,上端压住顶蓬,中间一般用卡扣,装安全带的螺钉固定。
跟和顶蓬搭接部位一般有卡脚导向固定。
B柱下护板上端压住B柱上护板,有的车型两侧分别压住门框密封条,有的车型两侧分别由门框密封条压住,中间一般用卡扣固定,下端左右跟门槛护板搭接,一般有定位销卡住,下部压住地毯。
6.3.4:确定材料、料厚、成形方式、拔模方向、安装结构。
材料:PP、P/E、PE等,料厚:2.5-3mm,一般表面粘贴针织绒饰布或PVC饰纹薄膜。
6.3.5:外表面光顺(逆向设计)外表面光顺:先做特征识别和特征分解,忽略小的特征(小特征后加)。
先光顺大面,再光顺两侧面,最后做过渡面或倒角。
光顺要求: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
6.3.6:结构设计1.B柱内板、门框、门框密封条、顶篷、顶盖、侧围内板、前座椅安全带升降器总成等相关数模装配或导入主模型。
把光顺后的外表面与顶蓬做搭接过渡面并在分块线处切开。
2.做好后缝合增厚,做搭接边界与顶蓬分块线处做小翻边与顶搭接面配合。
两侧分别与门框密封条配合。
3.做卡扣座、卡脚、导向柱、加强筋。
6.3.7:检查断面检查、硬点检查、工艺检查,并填写数模检验单、断面检查表、硬点检查表。
检查修改完善后提交专家审查。
6.4设计的结构参数:6.4.1B柱上护板与B柱内板之间应留足前座椅安全带升降器总成的空间。
B柱下护板与B柱加强板之间安装安全带卷缩器。
B柱下护板与安全带卷缩器之间距离大于8mm。
6.4.2B柱上护板与B柱内板距离为16~18mm。
6.4.3B柱下护板与B柱内板距离为18~22mm。
6.4.4B柱护板在门框处,通过密封条压住。
B柱护板应允许密封条压入,留有间隙0.5~1mm。
为使密封条对B柱护板有一定压力,B柱护板侧面斜角应大于密封条压边自然状态下角度20度左右。
6.4.5B柱上护板压在顶篷上,不留间隙;压边重叠宽度应大于20mm。
6.4.6B柱下护板若考虑使用包在密封条上的结构,因为护板表面需要做皮纹,模具分型线的拔模斜度较小的一侧应大于5度。
见:图5B柱上护板断面图、图6B柱下护板断面图、图7B柱图片(一)、图8B 柱图片(二)。
图5B柱上护板断面图图6B柱下护板断面图图7B 柱图片(一)图8B 柱图片(二)顶棚搭接面安全带螺栓过孔卡扣座加强筋与后门框密封条配合面与前门框密封条配合面7.C柱护板总成设计7.1C柱护板总成由C柱上护板、C柱下护板、卡扣组成。
7.2边界条件:C柱内板、C柱加强板、顶篷、三角窗玻璃、后门框密封条、后风挡玻璃及密封条、后背门门框密封条(有后背门的车型)等。
7.3设计过程:7.3.1:熟悉效果图,领会造型师设计意图和造型风格。
分析各部分安装结构及实现的可能性。
如结构不能实现或有疑问,则立即反馈给造型师,让造型师修改造型或作出解释。
7.3.2:熟悉油泥模型、熟悉参考样车零件,注意其安装形式、壁厚以及与边界搭接关系。
7.3.3:确定结构分块及固定方式、确定主断面、硬点.硬点:主断面、造型面、安装点、门框密封条、顶篷、C柱内板、后座椅安全带固定点。
三角窗玻璃、后风挡玻璃、后风窗玻璃密封条。
固定方式:C柱上护板下端由C柱下护板压住,两侧分别由门框密封条和后风挡玻璃密封条压住,上端压住顶蓬,中间一般用卡扣,装安全带的螺钉固定。
跟和顶蓬搭接部位一般有卡脚导向固定。
C柱下护板上端压住C柱上护板,两侧分别由门框密封条和后背门密封条压住,中间一般用卡扣固定,下端前后跟门槛护板搭接,一般有定位销卡住,下部压住地毯。
7.3.4:确定材料、料厚、成形方式、拔模方向、安装结构。
材料:PP、P/E、PE等,料厚:2.5-3mm,一般表面粘贴针织绒饰布或PVC饰纹薄膜。
7.3.5:外表面光顺(逆向设计)外表面光顺:先做特征识别和特征分解,忽略小的特征(小特征加)。
先光顺大面,再光顺两侧面,最后做过渡面或倒角。
光顺要求: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
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
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
7.3.6:结构设计1.把C柱内板、C柱加强板、顶篷、三角窗玻璃、后门框密封条、后风挡玻璃及密封条、后背门门框密封条(有后背门的车型)等相关数模装配或导入主模型。
把光顺后的外表面与顶蓬做搭接过渡面并在分块线处切开。
2.外表面做好后缝合增厚,做搭接边界C柱上护板与顶蓬分块线处做小翻边与顶蓬搭接面配合。
两侧分别与门框密封条、后风挡玻璃密封条配合。
C柱下护板与C柱上护板分块线处做小翻边与C柱上护板搭接面配合,C柱下护板与门槛护板分块线处做搭接面与门槛护板搭接面配合。
3.做卡扣座、卡脚、导向柱、加强筋。
见:图9-1C柱上护板断面图图9-1C柱上护板断面图见:图9-2C柱下护板断面图图9-2C柱下护板断面图7.3.7:检查断面检查、硬点检查、工艺检查,并填写数模检验单、断面检查表、硬点检查表。
检查修改完善后提交专家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