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翻译与赏析

合集下载

《卜算子》原文及鉴赏

《卜算子》原文及鉴赏

《卜算子》原文及鉴赏《卜算子》原文及鉴赏《卜算子》原文及鉴赏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古诗简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

题目一作《别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释①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④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⑤欲:想,想要。

⑥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⑦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⑧才始:方才。

赏析/鉴赏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

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

“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

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鲍浩然]: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据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①,山是眉峰聚②。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③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①》注释、翻译、赏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①》注释、翻译、赏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①》注释、翻译、赏析王观名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导读】王观(生卒年不详),北宋词人。

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

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职,就自号“逐客”。

曾著《扬州赋》、《芍药谱》。

有《冠柳集》,已佚。

“卜算子”为词牌名,又名“百尽楼”等。

【原词】水是眼波横②,山是眉峰聚③。

欲问行人去那边④?眉眼盈盈处⑤。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⑥,千万和春住。

【注释】①鲍浩然: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之:去。

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朝时为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②“水是”句:水是眼波横流。

古人把美人的眼比喻为水波,称为“眼波”;现在作者反过来用美人的眼波比喻水流。

③“山是”句:山是眉峰耸聚。

古人把美人的眉比喻为山峰,称为“眉峰”,现在作者反过来用美人的眉峰来比喻山峰。

④行人:远行的人,这里指鲍浩然。

那边:即“哪边”。

⑤“眉眼”句:比喻山水秀丽、迷人的地方。

盈盈,美好的样子。

⑥江南:这里指浙东。

【译诗】水是美人横流的眼波,山是美眉聚成的峰峦。

请问你要远行到何处?定是风光迷人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向南方,又送你到遥远的江南。

如你到江南赶上春天,好好享受明媚的春光。

【赏析】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送别词。

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

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的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

那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起的眉峰了。

山水都变成了有情之物。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

“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王观《卜算子》送别词赏析:比喻巧妙情感真挚

王观《卜算子》送别词赏析:比喻巧妙情感真挚

王观《卜算子》送别词赏析:比喻巧妙情感真挚以下是关于王观《卜算子》宋词的全文及详细解析:1. 原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归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3.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

●眼波横:形容目光闪动,犹如水波横流。

●眉峰聚:形容双眉蹙起,仿佛两山并峙。

●盈盈:水清貌。

此处形容山水交汇处的清秀明丽。

●才始:方才,刚刚。

4. 作者介绍王观(1035~约1100),字通叟,如皋(现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

王观早年入太学,师从胡瑗,才学冠于侪辈。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授单州团练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

其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

5. 背景故事这首词是王观在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时所作。

鲍浩然是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词人在越州送别即将回浙东的鲍浩然,虽然自己欲归乡而不得,但仍衷心祝福好友,遂写下了这首词。

6. 古诗讲解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

词人将离人的形象与自然山水相结合,表现出一种灵动的美感。

下片则将“送君归”与“送春归”绾合,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春天的留恋。

词人想象友人如果日夜兼程,到浙东还能追赶上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于是叮嘱友人千万不要辜负那大好时光,一定要把春天留住。

这种惜春之情溢于言表,也寓于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中。

7. 艺术特色●构思新颖:词人略去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起首便着眼于山水,用作两譬,将离人的形象与自然山水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

扑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

扑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

扑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
一、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二、出处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三、原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在浙东府治绍兴(越州大都督府)创作的著名诗词,二、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

“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非凡的感情。

那些清亮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

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篇送别友人之作。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代: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

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释: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yíng)盈处。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始:方才。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

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上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暗含送别,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

水是眼波,也就是说眼中的泪水如波,横在眼里而没有流出,说明作者为将行的朋友着想,在尽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伤感。

山是眉峰,而此刻眉峰郁结着不少离愁别恨。

一个“聚”字,用的十分有力,将作者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据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令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及赏析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分类标签: 送别诗山水诗宋词三百首小学初中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

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集评】《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

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

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②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③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①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朝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②水是眼波横:古人常有“眼如秋水”的比喻,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山是眉峰聚:古人常有“眉如春山”的比喻,如《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③眉眼盈盈处:比喻山水秀丽的地方。

“盈盈”,美好貌,古诗:“盈盈楼上女”。

【译文】那清彻明亮的江水,是美人流动的眼波;那纠结攒蹙的山峦,是美人紧锁的眉峰。

友人此行是到那里去呢?正是眉眼盈盈的故乡。

刚刚送春归去,还为无计留春而苦。

如今又送你返归故乡,在这分手之时,拜托你,若到江南赶上春,请千万要留住春,和它永驻我的故乡。

【集评】宋·吴曾:“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业卿诗断章曰:‘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

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

’诗词意同。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宋·王灼:“王逐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碧鸡漫志》卷二) 宋·胡仔:“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体山谷语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赏析】词为送别之作,但写得俏皮新鲜,巧妙活泼,情景交融,语意双关。

将水比作“眼波横”,以山比做“眉峰聚”,将常用之喻,反而用之,已甚具新意,更视之如美人之眼眉,则山水也成了有情之物,山水与人化而为一了。

尤其“眉眼盈盈处”一语,既指江南美妙的山水,又指归客要见到的故乡人,语带双关,天衣无缝。

下阕直接抒情,却又似庄似谐。

才送春归,无计留春,已是教人不堪,又送挚友别去。

两个“送”字递进,写出了作者黯然愁苦之情。

最新经典《卜算子》古诗词翻译赏析

最新经典《卜算子》古诗词翻译赏析
赏析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另外,上文山水与眉眼合写,亦意味着归途处处有山水,处处有眉眼,既是词人远望目送的眼光,又是鲍浩然心上人盼归的眉眼。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翻译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宋代: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上阕“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这几句是说,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这几句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比作眼波,将山比作眉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浙东山水的清秀与明媚;同时,这两句词又暗含送别之意,以眉眼盈盈处指代浙东山水,言外之意是说鲍浩然所去之地风景优美,山水如画,令人向往。

下阕“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几句是说,刚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这几句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之情。

“才始送春归”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是在暮春时节,“又送君归去”则点明了送别的对象是友人鲍浩然。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两句词是对友人的嘱托与祝福,表达了词人希望友人能够在江南赶上春天,与春天一起停留,享受美好的时光。

同时,这两句词也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与留恋之情,体现了词人的乐观与豁达。

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景,景中含情;下阕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整首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活泼,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词。

注释: 1.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楚天遥”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压两仄韵。

2.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3.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4.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喻山为眉,又曰:眉山。

这两句说:水是横流的眼波,山是攒聚的眉峰,其妙处不仅在于设喻之巧,还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5. 欲问行人去那边: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6. 眉眼盈盈处:形容山水交汇的地方。

也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的地方。

7. 才始:方才。

翻译: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原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2]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

注释:
[1]鲍浩然: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之:往,到。

[2]盈盈:佳美貌。

[3]和:与,同。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

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评析:
眼横秋水,眉展春山,以清嘉山水形容美人之顾盼,是大家所熟知的。

这里反用,以眉眼喻山水,便觉格外亲切。

一切如在目前,好像缩短了距离。

语言亦明白家常,打点匀净,有浓重的民歌意味。

作者简介: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以填应制词,亵渎神宗被贬。

自号逐客。

元丰二年(1079),以枉法受财,编管永州。

词多用口语,时杂诙谐。

集名《冠柳》,可见出他对柳永的保留态度。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及赏析

⼘算⼦·送鲍浩然之浙东 朝代:宋代 作者:王观 原⽂: ⽔是眼波横,⼭是眉峰聚。

欲问⾏⼈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 ⽔像美⼈流动的眼波, ⼭是美⼈蹙起的眉⽑。

要问朋友去哪⾥呢? 到⼭⽔交汇的地⽅。

才刚送⾛了春天, ⼜要送好友离去。

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 就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景⾊, ⼀定要留住春天与你在⼀起。

注释 ⼘算⼦:词牌名。

鲍浩然:诗⼈的朋友。

⽔是眼波横:⽔像美⼈流动的眼波。

⼭是眉峰聚:⼭如美⼈蹙起的眉⽑。

欲:要,想要 ⾏⼈:指作者(王观)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交汇的地⽅。

鉴赏 这是⼀⾸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喻,风趣俏⽪的语⾔,表达了作者在越州⼤都督府送别友⼈鲍浩然时的⼼绪。

词的上⽚着重写⼈。

起⾸两句,运⽤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诗所见⾃然⼭⽔化成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

那些清澈明亮的江⽔,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的流动的眼波;⽽⼀路上团簇纠结的⼭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攒的眉峰了。

正因为友⼈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感情,⼭⽔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两句点出⾏⼈此⾏的⽬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

“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指江南的⼭⽔,清丽明秀,有如⼥⼦的秀眉和媚眼;⼆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

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物。

此两句写送别时的⼀往情深却⼜含⽽不露。

春语意双关。

最后两句是词⼈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活在“春”⾥。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上⼈⽣活在⼀起。

这是⼀⾸送别词。

起拍“⽔是”、“⼭是”两句,含意丰富,启⼈遐想。

词⼈把明澈的⽔流⽐喻为美⼈的眼波,把青黛的.⼭峦喻为美⼈的眉峰,极⾔浙东⼭⽔的漂亮可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对鲍浩然⼼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是他⼼上⼈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峦是⼼上⼈的眉峰,因思念⾃⼰⽽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

题目一作《别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作品原文:卜算子①·送鲍浩然②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③,山是眉峰聚④。

欲⑤问行人⑥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⑦。

才始⑧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品注释:①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④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⑤欲:想,想要。

⑥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⑦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⑧才始:方才。

作品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创作背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

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文学赏析: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

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

“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全文作者翻译赏析[译文]像姑娘的眼皮一样横流的,是江南的春水,像姑娘的眉峰一样耸起的,是江南的青山。

[出典]王观《卜算子》注: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注释:①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

生卒年不详。

宋仁宗朝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

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职。

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词十六首。

《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

浙东:今浙江东南部。

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④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⑤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

盈盈:美好的样子。

3、译文1: 水是眼波闪动,山是眉峰攒聚。

要问行人去哪里,是去眉眼盈盈之处。

刚刚送春回归,又送你归去。

如果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和春同住。

译文2: 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山就像美人的秀眉相聚。

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江南山水美好的样子。

我在东京刚刚送走春天,又要送你到浙东去。

如果到了江南,你赶上春天,千万留住春天。

4、此词构思新巧,笔调轻快,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体裁:词题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名字:王观年代:宋代描述: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

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

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翻译:原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原文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译文: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原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译文: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原文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

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赏析二:思想内容描写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不舍与留恋的心绪,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赏析三:艺术特色“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

“水是”“山是”借景抒情,启人遐想。

词人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

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

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

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宋代《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名句解析及鉴赏

宋代《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名句解析及鉴赏

宋代《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名句解析及鉴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由宋代词人王观所创作,春末时节,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

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代: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译文及注释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

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

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上片“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两句,暗含送别,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

水是眼波,也就是说眼中的泪水如波,横在眼里而没有流出,说明作者为将行的朋友着想,在尽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伤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翻译与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①。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①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

生卒年不详。

宋仁宗朝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

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职。

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词十六首。

《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

浙东:今浙江东南部。

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④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⑤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

盈盈:美好的样子。

译文1:
水是眼波闪动,山是眉峰攒聚。

要问行人去哪里,是去眉眼盈盈之处。

刚刚送春回归,又送你归去。

如果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和春同
住。

译文2:
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山就像美人的秀眉相聚。

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江南山水美好的样子。

我在东京刚刚送走春天,又要送你到浙东去。

如果到了江南,你赶上春天,千万留住春天。

[赏析]
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

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

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

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

上阕将“送君归”与“送春归”叠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

一扫千古惜春佳句,独具创新之佳妙。

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

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

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起句“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
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迤逦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

“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

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

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