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传记阅读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方法讲析

文言文人物传记一般性的阅读欣赏,当然是从文章入手,从篇名开始。但应试的情况有所不同。就目前的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选择题往往有四道,其中第四道题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道题一般只有一项错误,而且错误点很小,这就为我们整体感知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就应试性文言文人传记阅读的整体感知而言,

第一种步骤是,认真通读原文,结合第四道题,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

第二种步骤是,先阅读第四道题,再回头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而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实施这种步骤可能效果更好。

感知方法

1. 通读。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

词句意思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 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有些同学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习惯动手,不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不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当然,阅读熟练以后,经验丰富以后,可以简化一些,只选最重要的作些圈画就可以了;但是,在训练的初期,一定要做得细一些,到位一些。

3. 跨“难”。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即: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句式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者几种常见

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不会有像《尚书》那样古奥难懂和《春秋》那样微言大义的文字;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不是非查工具书不可的文字。尽管如此,由于学生各自的情况不同,有些人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跨”过去。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因此,整体感知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即使答题时非得弄清这一难点,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4. 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句式,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阅读材料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

八、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

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

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一是人物

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 二是职官

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

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

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补充文言文中关于职务升降的词语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zhuo),拔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转,调,徙,补,改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领,署,权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谪,出,左迁,罢,免,黜(chu),废

第五类:其它.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知,行,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