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孟子和荀子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二从人的官能共性来说明:
“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声也,有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 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 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留给世人最大的困惑:既然人之本性为善, 为什么还有圣人、君子、庶民的差别呢?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 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 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综观上述两处,有疑问:孟子所言的性善太 玄乎,能不能有比较形象的说法?孟子有关人性 本善缺乏论证?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水 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 行 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主要的意旨:从人的本性来说,人都是可以为 善的;人不能为善,与资质无关;人不能为善,在 于人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善性;现实的人实现性 善,是一个努力追求的过程。 其二: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 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 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 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老弱转乎沟壑,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 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 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b.制民之产 1)为什么要制民之产?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问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
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 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因此,国君应该“好仁”:“国君好仁,天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 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 之何则可也?”
孟子的回答是:从现实看,确实存在这样的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前者(现实)从人与禽兽的差异来说明: “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之存 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 义也。”
后者(理想)从圣人与民同类来说明:“麒 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鸟,泰山之於丘垤,河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他还多处强调这一点:百度文库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重要的是,树立“民贵君轻”的思想。“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 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 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则王矣。”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 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其二,实行诸多“得民之道” a.保民以安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於人而疑 之?
圣人与我同类者。”
“尧、舜与人同耳。”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 是。”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2、理想秩序:王道之世
(1)何谓王道?
“王道”的基本要求: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 树
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 失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不惟君王,父子、兄弟之间亦施“仁义”: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 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 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2)王道与霸道的区别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 王,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 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 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 将相食。”
二是从君王的实际作为看:
“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 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 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 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
理想君主的模型:舜。舜“善与人同,舍己 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 帝,无非取于人者”;“好善而忘势”、“乐其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3)贤臣 其一、认识到贤臣的重要 “不用贤则亡。” “仁者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其二、合理任用他们 “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可见:王道与先王之道是相通的。 何时迎来治世?孟子自己说:“天下之生久 矣,一治一乱。”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 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 定?’吾对曰:‘定於一。’‘孰能一之?’对曰: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 ‘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 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 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 杀 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 望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2)仁君 君主的职分:“天降(又作佑)下民,作之
君,作之师。” 什么样的人能为仁君?“匹夫而有天下者,
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之荐之者。” 只有仁君,才能平治天下:“君仁,莫不
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为此,必须加强修身:“天下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 而天下平。”
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当然,对于“士”则不一样:“无恒产而有
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章孟子和荀子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生平及《孟子》的地位 孟轲,字子舆,鲁国邹人
(今山东邹县)。 生卒年无定论,大约从公元
前385到289年,也就是战国后期 (孔子百年后)。寿命比较长,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1)“孟母三迁”。墓地——市场——学校 (2)“断机教子”。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 从中我们得出两点看法:
明朝嘉靖九年,选定孔门“四圣”配享孔庙: 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东汉赵岐的《孟子注》,以训诂著称;南宋 朱熹的《孟子集注》,以义理著称;清代焦循的 《孟子正义》,以综合全面著称。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二)政治思想概要 1.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乱世与性善 (1)现实背景
司马迁所述: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
因此,他理应承担起“正人心,息邪说,距 诐行,放淫辞”的重任。
孟子为孔子的继承人,或者说他继承了“道 统”。韩愈点破这一点:“孔子之道大而能博,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授弟子,源远而未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 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 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二程也指出:“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 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 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3.游学 一生与孔子相似,主要是教学著书、游历列
国。曾游学过齐、宋、薛、邹、鲁、滕、魏等 国,前后历时10余年,最后达到“后车数十乘, 从者数百人”,排场和气势很大。 4.《孟子》一书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司马迁认为:“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 伐为贤,而孟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 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 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是孟子与其弟子合作完成的。 在汉代,《孟子》被立为经学传授博士。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在两宋时期,由“子”入“经”。尤其是王 安石为相期间,将《孟子》列入科举。
南宋的二程、朱熹,尤其是朱熹把《孟子》 与《论语》并为“四书”之列,并做注,将孟子 推许为“亚圣”。
元朝正式封孟子为“亚圣”。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孟子的认识:
一是从思想观念上看: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又)作;臣弑其君
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春
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 春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
其三、处理好君臣关系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 之 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 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仇)。” 其四、臣工要积极发挥辅佐仁君的作用 臣下应“格君心之非”。罪大恶极的是阿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臣的两种表现:如果臣是“异姓之卿”,就 应该“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如 果是“贵戚之卿”(王室宗族的卿)应“君有大 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4)贵民 其一、君主应树立重民的观念
孟子的倾向:贵王贱霸。“五霸者,三王之 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 今之诸侯之罪人也。”“五霸”即齐桓公、晋文 公、秦穆公、宋襄公(或吴王阖闾)、楚庄王。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 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 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 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 也。故汤之於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桓公之於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在上述环境中生活的民众,其境遇糟糕透顶: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2)性善说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阐述性善说,主要有两处: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 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 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 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 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 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同烝)民,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 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 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 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 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2)保护民众免于人为的祸端。主要表现有二:
一是孟子自小受母亲影响大,这对他的思想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2.受业(与孔学的关系) 受业于孔子之嫡孙孔汲(字子思,孔鲤之子)
的门人。《史记·孟荀列传》:“受业子思之门 人”。
自述他与孔学有密切的关系: “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 也。”
为此,希望君王行“仁义”: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 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以 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 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 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 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何必曰利?”
总体来看,崇尚仁政:“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3)王道与先王之道的关系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 成
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 舜
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 而
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 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 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 乎?”
“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声也,有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 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 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留给世人最大的困惑:既然人之本性为善, 为什么还有圣人、君子、庶民的差别呢?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 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 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综观上述两处,有疑问:孟子所言的性善太 玄乎,能不能有比较形象的说法?孟子有关人性 本善缺乏论证?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水 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 行 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主要的意旨:从人的本性来说,人都是可以为 善的;人不能为善,与资质无关;人不能为善,在 于人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善性;现实的人实现性 善,是一个努力追求的过程。 其二: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 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 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 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老弱转乎沟壑,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 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 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b.制民之产 1)为什么要制民之产?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问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
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 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因此,国君应该“好仁”:“国君好仁,天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 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 之何则可也?”
孟子的回答是:从现实看,确实存在这样的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前者(现实)从人与禽兽的差异来说明: “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之存 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 义也。”
后者(理想)从圣人与民同类来说明:“麒 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鸟,泰山之於丘垤,河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他还多处强调这一点:百度文库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重要的是,树立“民贵君轻”的思想。“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 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 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则王矣。”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 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其二,实行诸多“得民之道” a.保民以安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於人而疑 之?
圣人与我同类者。”
“尧、舜与人同耳。”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 是。”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2、理想秩序:王道之世
(1)何谓王道?
“王道”的基本要求: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 树
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 失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不惟君王,父子、兄弟之间亦施“仁义”: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 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 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2)王道与霸道的区别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 王,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 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 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 将相食。”
二是从君王的实际作为看:
“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 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 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 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
理想君主的模型:舜。舜“善与人同,舍己 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 帝,无非取于人者”;“好善而忘势”、“乐其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3)贤臣 其一、认识到贤臣的重要 “不用贤则亡。” “仁者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其二、合理任用他们 “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可见:王道与先王之道是相通的。 何时迎来治世?孟子自己说:“天下之生久 矣,一治一乱。”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 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 定?’吾对曰:‘定於一。’‘孰能一之?’对曰: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 ‘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 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 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 杀 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 望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2)仁君 君主的职分:“天降(又作佑)下民,作之
君,作之师。” 什么样的人能为仁君?“匹夫而有天下者,
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之荐之者。” 只有仁君,才能平治天下:“君仁,莫不
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为此,必须加强修身:“天下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 而天下平。”
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当然,对于“士”则不一样:“无恒产而有
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章孟子和荀子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生平及《孟子》的地位 孟轲,字子舆,鲁国邹人
(今山东邹县)。 生卒年无定论,大约从公元
前385到289年,也就是战国后期 (孔子百年后)。寿命比较长,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1)“孟母三迁”。墓地——市场——学校 (2)“断机教子”。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 从中我们得出两点看法:
明朝嘉靖九年,选定孔门“四圣”配享孔庙: 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东汉赵岐的《孟子注》,以训诂著称;南宋 朱熹的《孟子集注》,以义理著称;清代焦循的 《孟子正义》,以综合全面著称。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二)政治思想概要 1.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乱世与性善 (1)现实背景
司马迁所述: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
因此,他理应承担起“正人心,息邪说,距 诐行,放淫辞”的重任。
孟子为孔子的继承人,或者说他继承了“道 统”。韩愈点破这一点:“孔子之道大而能博,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授弟子,源远而未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 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 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二程也指出:“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 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 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3.游学 一生与孔子相似,主要是教学著书、游历列
国。曾游学过齐、宋、薛、邹、鲁、滕、魏等 国,前后历时10余年,最后达到“后车数十乘, 从者数百人”,排场和气势很大。 4.《孟子》一书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司马迁认为:“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 伐为贤,而孟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 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 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是孟子与其弟子合作完成的。 在汉代,《孟子》被立为经学传授博士。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在两宋时期,由“子”入“经”。尤其是王 安石为相期间,将《孟子》列入科举。
南宋的二程、朱熹,尤其是朱熹把《孟子》 与《论语》并为“四书”之列,并做注,将孟子 推许为“亚圣”。
元朝正式封孟子为“亚圣”。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孟子的认识:
一是从思想观念上看: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又)作;臣弑其君
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春
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 春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
其三、处理好君臣关系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 之 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 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仇)。” 其四、臣工要积极发挥辅佐仁君的作用 臣下应“格君心之非”。罪大恶极的是阿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臣的两种表现:如果臣是“异姓之卿”,就 应该“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如 果是“贵戚之卿”(王室宗族的卿)应“君有大 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4)贵民 其一、君主应树立重民的观念
孟子的倾向:贵王贱霸。“五霸者,三王之 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 今之诸侯之罪人也。”“五霸”即齐桓公、晋文 公、秦穆公、宋襄公(或吴王阖闾)、楚庄王。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 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 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 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 也。故汤之於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桓公之於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在上述环境中生活的民众,其境遇糟糕透顶: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2)性善说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阐述性善说,主要有两处: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 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 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 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 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 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同烝)民,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 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 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 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 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2)保护民众免于人为的祸端。主要表现有二:
一是孟子自小受母亲影响大,这对他的思想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2.受业(与孔学的关系) 受业于孔子之嫡孙孔汲(字子思,孔鲤之子)
的门人。《史记·孟荀列传》:“受业子思之门 人”。
自述他与孔学有密切的关系: “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 也。”
为此,希望君王行“仁义”: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 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以 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 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 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 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何必曰利?”
总体来看,崇尚仁政:“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3)王道与先王之道的关系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 成
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 舜
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 而
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 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 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 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