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共36页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日俱增。

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给各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由于陌生文化和各国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导致的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现象。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本文仅就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做简单分析,以减少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由于跨文化冲突导致的教育交流障碍及理解歧义现象。

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过程[1] 。

跨文化交际理论下影响交际的因素较多。

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社会结构、心理因素以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的差异等都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理解歧义和文化冲突。

笔者于2016年10月9-29 日参加公派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教育培训团组。

作为团组的外事联络人,在与德国培训承接方的交流沟通及课程内容翻译过程中,受到跨文化交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交流障碍及问题,本文以其中的一些问题为例做简单分析。

一、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分析(一)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德教育交流的开展大多由中德教育传统为话题开始,不同的教育传统衍生出中德两国截然不同的教育体制。

因此,在教育交流过程中,如果无法全面了解中德两国教育传统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就容易产生相应的交流障碍。

德国的教育体制在中古世纪以后开始获得系统发展。

起初,只有神职人员和贵族拥有受教育权,随后才渐渐普及到民众,使得全民教育体系发展和兴盛起来。

义务教育的传统起源于马丁? 路德的思想,直到21 世纪才被全社会所倡导。

受到国情、人口、宗教及哲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德国教育相对更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应用技术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学习。

[2]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历史传统和联邦制的国体使德国的16 个州在文化教育领域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工作节奏
德国文化中工作节奏较快,强调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 中国文化中,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更注重稳定和持久的工作关系。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德国文化中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鼓励员工追求个人生活和 兴趣爱好。在中国文化中,工作通常更为重要,个人生活常常需
要为工作让步。
05
CATALOGUE
跨文化冲突与解决
03
语言障碍与误解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和误解。
为了减少误解和冲突,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并尊重彼此的文
化差异。
03
CATALOGUE
社交习惯
社交场合
家庭聚会
在中国,家庭聚会通常由长辈主持,晚辈尊重长辈,积极 参与家务活动。在德国,家庭聚会更注重个人空间的独立, 晚辈可能不会参与家务活动。
间和独立性。
04
CATALOGUE
价值观差异
个人与集体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德国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 义更为重要,个人的利益通常要服从于集体或组织的利益。
独立思考与权威服从
德国文化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权威的观点。而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权 威和传统是重要的价值观念。
直接与含蓄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比较含蓄, 表达方式较为间接,而德国人则
更加直接和坦率。
情感表达
中国人在交往中比较注重情感控制, 不太轻易表露个人情感,而德国人 则更加开放和直率地表达情感。
决策方式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采用集体决策 方式,强调协商和共识,而德国人 则更加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决策。
礼节与礼貌
02
CATALOGUE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作者:方玲玲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3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和德国的沟通往来日益密切,但是因为两国的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也就导致了中德两国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就是影响两国顺利交际往来的原因。

分析研究中德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差异,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德;跨文化交际;差异引言: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推进,中国对外的往来逐渐频繁,也就大大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但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在很多方面上是存着差异的,人们对人、对物的印象总是会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来进行评价,所以在交际中也就造成不少的摩擦。

中德两国在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也就为两国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角。

一、语言交际在言语行为中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而德国属于低语境文化。

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比较灵活,尽可能的表现出自己的礼貌尊重,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而德国人的语言表达更为言简意赅,在沟通中不会有很多的客套话,更注重事件的真实性,评价时一般都对事不对人。

例如,德国人邀请中国朋友共进晚餐的时候,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都是要客套一下的“怎么能让你破费呢,我来请客。

”,这句话在中国显然是客套话,但是在德国人看来这就是诚挚的邀请,所以德国人会很开心的表示同意,中国人这时候会觉得德国人小气吝啬,不是真心实意的邀请自己,而德国人在事后得知事情真相的时候,也会觉得中国人虚伪不诚实。

再例如,中国人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一般都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而德国人喜欢直来直去,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如果一个德国人邀请中国朋友去游泳,而中国朋友不想去的话,会说自己不太会游泳,但是在德国人看来这并不是拒绝,还会表示自己可以教朋友游泳,也就导致了中国朋友会感到很尴尬,而德国人知道实情后也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中国人是很善变的。

这也就是人们都会觉得德国人行事作风严谨,不苟言笑,而中国人委婉保守,卑己尊人。

浅谈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浅谈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教育广角浅谈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黑龙江大学 王海骄摘 要:通过以中德文化的差异作为切入点,并对中德文化之间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做到注意这些问题,并能够得体地去交流,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德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6-0115一、什么是典型的德国的文化用于列举最能代表德国的特点,一只手的手指就足够了:德国人勤奋,守纪律、可靠、严肃和准确。

这些听起来完全是按照普鲁士的美德。

这并不奇怪,因为毕竟普鲁士的德国为中国人的德国印象打上了几十年之久的烙印。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正式关系始于1860年左右。

从那个时代开始在中国就出现了德国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给人们留下了好的印象。

当时克虏伯准则鼓舞了中国人的心。

人们希望通过德国的武器技术和德国式的操练能够抵御入侵的英国人和法国人。

今天的梅赛德斯奔驰、西门子和一些其他的“德国制造”的品牌同样代表着德国的名望。

对于中国人来说,干净整洁与守秩序也属于德国人的美德。

守纪律和仔细认真是德国人好的一面,那什么是德国人的缺点。

孙女士多次去过德国并且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德国的男人一到一定的年龄就开始脱发,由拥有一头漂亮卷发的头变成了秃顶。

”一个在德国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教授认为:“德国人是坚持原则并且遵守法律的。

证件是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你有什么证书,你就可以在德国做什么事情,即使你没有那个能力。

你没有证书,即使你有能力,不管你怎么样,你都不会得到承认。

”中国人认为傲慢和固执也属于德国人的典型特点。

很多中国人都抱怨说,德国人是高傲而且自以为是的。

总的来说这样一种评价的结果出人意料的,中国人是喜欢德国人的。

在一些方面中国人佩服德国人。

根据很多采访得出的结论就是:德国人,一群让人有好感的人。

二、德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区别首先,德国人是非常重视法律的,而中国人非常重视道德。

浅析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

浅析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

前 言 随着 中德 两 国近年来 经济 文化往 来 日 益密切 , 东西方的相互 了解也 日 益增多 ,神 秘的东方风水文化 , 复杂的汉字令不少德国 人为之倾倒 , 而德 国的啤酒足球也让 中国人 着迷 , 但 由于双方相差甚远的历史传统和生 活方式 ,两国很多的风俗习惯南辕北 辙 , 两 国人 民对对方的不少行为做法也感到诧异 。 想要很好地了解对方 , 就必须 了解双方 使用语言的文化。因为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 分割 的密切联系 ,一方 面语言 是文化 的载 体, 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 自身的发展 和言语 行为又有制约作用。要正确 而恰 当地运用语 言去进行交流 , 人们不仅要 知道什 么是符 合 语言的形式规则的 , 更需要知道什 么是符 合 文化规约的,是文化所 能认可和接受 的。总 而言之 , 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人们思想与行为 的集体性程序 , 正是这种集体程序使某一人 群程度不同地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群。在跨文
二、 中德文化 差异
1 .语言的文化内涵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文化差 异及各 民族 的习俗 、 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将 会反映在 词汇层面上 。 在 中德两种语 言中同一词汇可
具有完全相 同的文化形象 , 也可具有一部分 相同一部分不相 同的文化形象 , 但 也可具有
截然不同的文化形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词 语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理解这些词 的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流显得很 重要。比如 个 具有 鲜 明 民族 文化 形 象 的词 语 一 一 “ 龙” 。《 圣经 》说 “ 龙 ”是被圣乔治用大梭 镖捅死的。 德 国文化 中的 “ D r a c h e n ” 龙是邪 恶 的动物 , 德 国的传统文化中有 “ 刺龙 ”的 表 演 ,德 国对可恶 的专 门打人 的警察 叫做 “ 龙” 。而在中 国封建朝代人们 把 “ 龙 ”作 为 皇权的象征 ,皇帝即 “ 真龙 天子” 。时至 今 日,“ 龙”仍然是一种象征 吉利的动物 , 所 以汉语 中有 “ 望子成龙 ”一说 。中德迥 异 的传统文化背景 , 也给语言打下 了深深 的烙 印。 2 .社会 习俗 汉文化 的礼教传统的核心就是 “ 正名定 分” 。给人定名称位 置。名位不 同则 职分各 异, 尤其表现在称呼语 上。 就家庭称呼来说 , 汉语里对家庭成员 的称谓可谓详尽 :爸爸、 妈妈 、爷爷、奶奶 、外公 、外婆 、叔叔 、舅 舅 、姑姑、婶婶 、伯伯等形形色色 。一个家 庭 内部 的等级也体 现在语 言 中、例如 “ 兄 弟” 、“ 姐妹” 、“ 父子 ” 。“ 兄” 、“ 姐” 、“ 父” 永放在 “ 弟” 、“ 妹 ”和 “ 子”之前 。每个 中 国人从小就受到父母和老师 的教诲 , 懂得对 和 自己什么样关系的人该如何称呼 , 不 可以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德酒文化对比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德酒文化对比

度还各不相同。 我 国古 人 历 来 喜 饮 温酒 ,这样 口感 较 为 柔 和 ,香 气 也 浓 郁 。 考 古 中 不但 有 温酒 炉 出 土 , 有 铜 温 酒 樽 , 国 时 还 有 关 还 三 公“ 酒斩华雄” 温 的故 事 , 些 都 是 有 力 的 证 明 。 为 什 么要 温 这 酒 了 喝 呢 ?元 人 贾 铭 说 :凡 饮酒 宜温 , 宜 热 。” 饮 冷 酒 成 手 战 “ 不 “ ( 即颤 抖 ) ” 种 喝 法 是 有 其 科 学 依 据 的 : 。 这 白酒 的 主要 成分 是 乙 醇 . 酒 加 热 的过 程 中 , 醇 也 会 随 之挥 发 一 些 , 中 的 一 在 乙 酒
文 化 价 值 、 律 的认 识 , 化 自身 的体 制 机 制 建 设 , 化 和 市 规 文 文 场 之 间 的正 确 关 系 , 化体 制 和 政 府 职 能 之 间 的关 系 . 等 。 文 等 归 纳 来 说 ,就是 还有 一些 方 面 不 能 很好 地 真 正做 到 为人 民 服 务 , 就 需 要 去 改 革 , 创 新 。特 别 是 我 国现 在 正 处 于 改 革 开 这 去 放 的攻 坚 阶段 , 些 和 文 化 体 制 有 关 的 矛 盾 已 经 凸 显 。 时 进 一 适 行 文化 体 制 改 革 已是 大 势 所 趋 。这 样 才 能 更 好 地 彰 显 有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文 化 的 魅力 ,才 能 更 好 地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为
异I 司。
6 10 ) 20 0
酒 与 温 度 酒 的种 类 繁 多 , 酒 不 仅 要 有 合 适 的 酒 器 , 酒 的 最佳 温 饮 饮


关键 词 : 酒 中德 酒 文 化
跨 文化 交 际

浅谈中德文化差异

浅谈中德文化差异

餐饮礼仪---德
原则:以右为上的传统和女士优先。 用餐讲究餐具的质量和齐备,宴请宾客时,桌上摆满酒杯盘子等。 饮食结构:肉食为主。面包、土豆、禽蛋等虽受欢迎,但为辅。 最爱吃猪肉,其次是牛肉。猪蹄膀和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 令德国人百吃不厌。通常,不太爱吃羊肉。动物内脏只吃肝脏。 除北部地区的少数居民之外,大都不爱吃鱼、虾。即使吃鱼的人, 在吃鱼时也不准讲话。其原因恐怕主要是担心被鱼刺扎伤。 口味偏好:喜食油腻之物,所以德国的胖人极多。爱吃冷菜和偏 甜、偏酸的菜肴,对于辣和过咸的菜肴则大多不太欣赏。 在饮料方面,最爱啤酒,人人海量。对咖啡、红茶、矿泉水,也 很喜欢。 自助餐发明于德国。在外出用餐时,德国人很爱选择这一进餐方 式。 在一日三餐之中,德国人最重视的是晚餐。用餐的时候,他们习 惯于关闭电灯,点燃蜡烛,以朦胧的烛光烘托出优雅的气氛。
此外还有:
德国人对纳粹党党徽的图案“卐”十分忌讳, 对其切勿滥用。 在德国,跟别人打招呼时,切勿身体立正,右 手向上方伸直,掌心向外。这一姿势,过去是 纳粹的标准行礼方式。 在德国,星期天商店一律停业休息。在这一天 逛街,自然难有收获。 在德国,根据法律规定,同性恋婚姻是合的。 迟到固不礼貌,但早到人家,也欠考虑。德国 人如 遇正式邀请,往往提前出门,如果到达时 间早,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时再 进主人家。 德国人讲究准时,就连生日 都不能提前祝贺!
习俗禁忌
1, 德国用餐特殊禁忌 吃鱼用的刀叉不得用来吃肉或奶酪。 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饮后饮葡萄酒, 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的食物。 不得用餐巾煽来煽去。
2,颜色禁忌 德国人对黑色、茶色、灰色,对于红色以及渗入有 红色或红黑相间之色,则不感兴趣。 3,数字禁忌 对于“13”、“666”与“星期五”,德国人极度厌恶, 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 对于四个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际场合进行交叉谈 话,也比较反感。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增进友谊
了解中德文化差异,有助于减少日常交往中的误解 ,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本课件的结构和目的
结构
本课件将首先介绍中德两国的基 本文化背景,然后分别从价值观 、礼仪、时间观、沟通方式等方 面探讨双方的文化差异。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读者能够掌 握中德文化差异的基本知识,提 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与德国 朋友的交流与合作。
德国
在德国工作场合,团队合作是基于明确 的任务和角色分配。领导力通常表现为 引导和协调团队成员,以实现共同目标 ,领导者往往以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为 基础。
VS
中国
中国工作环境中,团队合作更加注重人 际关系和和谐氛围。领导力通常包括激励 和引导团队成员,同时保持团队的和谐和 凝聚力,领导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外,还 需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 行交流和合作。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有助于减少误解 、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什么需要了解中德文化差异
经济合作
中德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了解双方文 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商务活动,避免文化冲突 。
留学与旅游
随着中德留学、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了解彼此的文 化差异有助于提高留学体验、增进旅游交流。
04
生活场合的中德文化差异
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
80%
问候方式
中国人倾向于使用“你好”作为 通用问候,而德国人更常用 “Guten Tag”或者“Hallo”。
100%
称呼习惯
中国人在称呼对方时,常使用职 称或头衔,以示尊重;而德国人 更偏向使用对方的名字,体现平 等观念。
80%
距离感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摘要:语言和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不仅表现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表现在文化对语言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本文立足于中德跨文化交际,从语言的文化内涵、思维定式、社会习俗、言谈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并指出,只有相互尊重、入乡随俗、正确运用跨文化交际策略,才能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文化形象;中德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中德文化差异(1)语言的文化形象词语作为语言重要的基本因素,文化差异和各个民族的风俗、生活模式的各种不同会相应地反映在具体的词汇方面上。

对于中德两种不同语言当中同一个词汇可以代表着完全一样的具体文化形象,也能够具备一些相同而一些不相同的具体文化形象,然而也可会存在截然不同的实际文化形象。

尽管并非全部的词语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具体文化内涵,理解这部分词相应的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交际环节会显示特别重要的实际作用。

如“龙”这一文化形象,西方国家普遍将其作为邪恶和黑暗的代表,将其作为反面形象。

在德国文化中,“Drachen”这一词汇所指的动物即传统文化中邪恶的代表,还将刺龙作为表演形式流传下来。

而中国则将龙作为神圣和吉祥的代表,“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均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景。

同时,龙在封建社会被作为皇权的象征,以“望子成龙”表达期盼子嗣成才的美好愿望。

此外,“杜鹃”一词,在中国代表着忧郁、忠贞,如“子规啼血”即将杜鹃拟人化,赋予其拟人化形象。

德国文化体系中杜鹃的文化形象则不固定,既能代表幸福,又能代表冷酷和魔鬼。

(2)思维定式差异从两国思维定式方面来看,同样具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

德国的思维定式主要为哲学性思维,更加注重对事物的思辨性,主张深挖事物的本质,以思想的穿透力抵达最根本的目标。

在思维定式的指导下,德国人在行为处事上较为严谨,以规则和事理作为处世态度和办法,更加注重推理和演绎过程。

从表面上来看,德国人的处事办法往往被看作不近人情和墨守成规,缺乏人情味。

中国思维定式当中,人情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巨大,在行为处事中,往往人情先于法理。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作者:胡蓉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高低语境文化入手分析中德跨文化交流,并阐述了中德两国在言语行为、社会关系认知、时间观念这三方面的差异。

以期能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拓宽思路有所裨益,为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德文化;高低语境;言语行为[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2--02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国和德国的交流越来越多,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交际中出现问题的状况时有发生。

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理解、评价都习惯于建立在自身文化基础至上,这就给交际冲突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中国和德国不论是在地理、生活、习俗上都有自己相当独立的特点,使得中德跨文化交际有了很多研究视角。

本文首先从语境文化角度展开,浅析一下中德文化差异。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概念是1976年Hall提出的。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由大部分显性的语码负载,也就是包含在话语中。

而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的交际更依赖于社会和文化环境,有较多的不用语言直接表达的信息量隐含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人们的头脑中。

也就是说低语境的国家,一切意思都要靠语言讲清,而在高语境国家,许多意思都包含在语境中,不需要每一点都明白无误地讲出来。

德国和很多西方国家一样是低语境文化社会,而中国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社会,中德的跨文化交际也是高语境社会与低语境社会的一个跨文化的对比。

我们通过表格来看看在这高低两种语境文化背景下有的典型差异:高语境的中国文化低语境的德国文化语言表达客气、礼貌、卑己尊人没有太多客套更注重人情关系、情感因素、趋向感性、崇善对事不对人、趋向理性、重真实委婉间接直截了当语言表达灵活、变通语言表达严谨准确言语表达不确定、尽量回避下定论和断言,回避责任、被动喜欢具有约束性、喜欢果断决定、承担责任、主动对时间处理较灵活对时间进行严密的计划人际关系密切人际关系疏远强调集体、群体的相互依存、注重语码接受者的感受强调个性、独立性、以自我意见的表白为出发点强调稳定与和谐追求变化与发展不喜欢公开对抗和否定喜欢辩论、注重推行自我的意见1、言语行为言语即是行为,通过言语可以实现某种行为的目的。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以《德国媳妇中国家》为例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以《德国媳妇中国家》为例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以《德国媳妇中国家》为例姜丹(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110036)引言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德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也愈来愈频繁。

但由于中德文化的差异,这种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往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冲突。

并且这些冲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德国都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因此引起这些冲突的文化差异也成为跨文化日耳曼学研究的热点。

提到中德文化交流,人们立刻便会想到现任欧洲华人学会理事长、德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关愚谦先生。

关先生与中德文化交流有着深刻的渊源,他的妻子海佩春也是一位德国作家、汉学家。

这些年,海佩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中,她与关先生共同完成了10本书的撰写和翻译工作,为中德文化交流搭桥献策。

《德国媳妇中国家》是近年海佩春出版的一本专著,许多作家都给予此书高度评价。

冯骥才说:“一些学者警告我们,未来的世界将要因文明的不同发生冲突乃至对决,本书的一对主人公却用相互的爱否决了这种可怕的预言。

”铁凝评价说:“一双‘德国媳妇’的眼睛,诚恳、善意地观察并眷顾着她的中国家。

通篇客观、率直又不乏幽默的语言,讲述着两种文化的相遇、试探、碰撞与融汇。

”这本书以一个中国大家庭为背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叙述视角描写了德国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

展现了中德文化在家庭观念、爱情观念、等级观念方面的差异及中德文化的冲突与调和等,为我们了解中德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因此本文以此书为例,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工具,着重解释中德文化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差异。

一、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现象错综复杂,文化差异包罗万象,要能较好地区分、比较两种文化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幸亏有那些对文化痴迷的学者们多年来孜孜不倦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区分文化差异的方法和维度,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文化维度入手去分析文化间的差异了。

本文作者选择了具有重要影响的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从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中德文化差异。

中德文化习惯差异

中德文化习惯差异

社交礼仪 服饰礼仪 餐饮礼仪 习俗禁忌
社交礼仪---德
尊约守时: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见面礼仪:介绍、 握手、互报家门、要特别注意称呼 付小费 :谁帮了我的忙,我就给他2-5马克的小费 送礼:价钱不重要,心意最重要 尊重女士:女士优先 尊重隐私:不管多好奇,你都不要问 隐私话题:年龄,职业,婚姻情况,宗教信仰, 政治面貌,个人收入等等。尤其是对女性。 探病时:除了显而易见的外伤或者感冒发烧之类 的症 装之外 ,不要询问病情。 若是看上别人买的一样东西,就算再喜欢, 也不要询问价钱。
此外还有:
德国人对纳粹党党徽的图案“卐”十分忌讳, 对其切勿滥用。 在德国,跟别人打招呼时,切勿身体立正,右 手向上方伸直,掌心向外。这一姿势,过去是 纳粹的标准行礼方式。 在德国,星期天商店一律停业休息。在这一天 逛街,自然难有收获。 在德国,根据法律规定,同性恋婚姻是合的。 迟到固不礼貌,但早到人家,也欠考虑。德国 人如 遇正式邀请,往往提前出门,如果到达时 间早,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时再 进主人家。 德国人讲究准时,就连生日 都不能提前祝贺!
相互了解也日益增多,神秘的东方风水文化,复杂的汉 字令不少德国人为之倾倒,而德国的啤酒足球也让一众 中国人着迷,但由于双方相差甚远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 式,两国很多的风俗习惯南辕北辙,两国人民对对方的 不少行为做法也感到诧异。
一日三餐
在德国,早、晚餐吃凉的食物,只有中午 吃热的食物;而在中国,一日三餐都是吃 热的食物。
习俗禁忌
1, 德国用餐特殊禁忌 吃鱼用的刀叉不得用来吃肉或奶酪。 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饮后饮葡萄酒, 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的食物。 不得用餐巾煽来煽去。
2,颜色禁忌 德国人对黑色、茶色、灰色,对于红色以及渗入有 红色或红黑相间之色,则不感兴趣。 3,数字禁忌 对于“13”、“666”与“星期五”,德国人极度厌恶, 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 对于四个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际场合进行交叉谈 话,也比较反感。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日俱增。

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给各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由于陌生文化和各国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导致的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现象。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本文仅就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做简单分析,以减少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由于跨文化冲突导致的教育交流障碍及理解歧义现象。

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过程[1] 。

跨文化交际理论下影响交际的因素较多。

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社会结构、心理因素以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的差异等都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理解歧义和文化冲突。

笔者于2016年10月9-29 日参加公派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教育培训团组。

作为团组的外事联络人,在与德国培训承接方的交流沟通及课程内容翻译过程中,受到跨文化交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交流障碍及问题,本文以其中的一些问题为例做简单分析。

一、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分析(一)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德教育交流的开展大多由中德教育传统为话题开始,不同的教育传统衍生出中德两国截然不同的教育体制。

因此,在教育交流过程中,如果无法全面了解中德两国教育传统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就容易产生相应的交流障碍。

德国的教育体制在中古世纪以后开始获得系统发展。

起初,只有神职人员和贵族拥有受教育权,随后才渐渐普及到民众,使得全民教育体系发展和兴盛起来。

义务教育的传统起源于马丁? 路德的思想,直到21 世纪才被全社会所倡导。

受到国情、人口、宗教及哲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德国教育相对更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应用技术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学习。

[2]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历史传统和联邦制的国体使德国的16 个州在文化教育领域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