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日俱增。

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给各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由于陌生文化和各国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导致的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现象。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本文仅就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做简单分析,以减少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由于跨文化冲突导致的教育交流障碍及理解歧义现象。

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过程[1] 。

跨文化交际理论下影响交际的因素较多。

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社会结构、心理因素以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的差异等都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理解歧义和文化冲突。

笔者于2016年10月9-29 日参加公派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教育培训团组。

作为团组的外事联络人,在与德国培训承接方的交流沟通及课程内容翻译过程中,受到跨文化交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交流障碍及问题,本文以其中的一些问题为例做简单分析。

一、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分析(一)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德教育交流的开展大多由中德教育传统为话题开始,不同的教育传统衍生出中德两国截然不同的教育体制。

因此,在教育交流过程中,如果无法全面了解中德两国教育传统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就容易产生相应的交流障碍。

德国的教育体制在中古世纪以后开始获得系统发展。

起初,只有神职人员和贵族拥有受教育权,随后才渐渐普及到民众,使得全民教育体系发展和兴盛起来。

义务教育的传统起源于马丁? 路德的思想,直到21 世纪才被全社会所倡导。

受到国情、人口、宗教及哲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德国教育相对更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应用技术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学习。

[2]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历史传统和联邦制的国体使德国的16 个州在文化教育领域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工作节奏
德国文化中工作节奏较快,强调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 中国文化中,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更注重稳定和持久的工作关系。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德国文化中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鼓励员工追求个人生活和 兴趣爱好。在中国文化中,工作通常更为重要,个人生活常常需
要为工作让步。
05
CATALOGUE
跨文化冲突与解决
03
语言障碍与误解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和误解。
为了减少误解和冲突,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并尊重彼此的文
化差异。
03
CATALOGUE
社交习惯
社交场合
家庭聚会
在中国,家庭聚会通常由长辈主持,晚辈尊重长辈,积极 参与家务活动。在德国,家庭聚会更注重个人空间的独立, 晚辈可能不会参与家务活动。
间和独立性。
04
CATALOGUE
价值观差异
个人与集体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德国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 义更为重要,个人的利益通常要服从于集体或组织的利益。
独立思考与权威服从
德国文化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权威的观点。而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权 威和传统是重要的价值观念。
直接与含蓄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比较含蓄, 表达方式较为间接,而德国人则
更加直接和坦率。
情感表达
中国人在交往中比较注重情感控制, 不太轻易表露个人情感,而德国人 则更加开放和直率地表达情感。
决策方式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采用集体决策 方式,强调协商和共识,而德国人 则更加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决策。
礼节与礼貌
02
CATALOGUE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语学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中德两国在外语学习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跨文化协同研究旨在探讨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围绕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这一主题,阐述相关背景、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外语学习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中德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中国学生更注重语法和词汇学习,而德国学生更注重语言的应用和实践。

因此,对中德外语学习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对中德两国外语学习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异同点。

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德外语学习的跨文化协同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德两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和看法,以便更好地分析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中德外语学习文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学习动机:中国学生倾向于把外语学习当作是提高考试成绩和就业竞争力的手段,而德国学生则更注重通过外语学习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

学习策略:中国学生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德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交际法,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

学习环境:中国以外语教学为主的学校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科都把外语作为一门辅助性课程,而德国很多学校把外语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德两国大学生在外语学习态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更为积极,大多认为外语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而德国大学生则更注重外语的实际应用,认为外语只是一种交流工具,不一定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等方面。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作者:方玲玲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3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和德国的沟通往来日益密切,但是因为两国的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也就导致了中德两国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就是影响两国顺利交际往来的原因。

分析研究中德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差异,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德;跨文化交际;差异引言: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推进,中国对外的往来逐渐频繁,也就大大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但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在很多方面上是存着差异的,人们对人、对物的印象总是会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来进行评价,所以在交际中也就造成不少的摩擦。

中德两国在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也就为两国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角。

一、语言交际在言语行为中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而德国属于低语境文化。

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比较灵活,尽可能的表现出自己的礼貌尊重,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而德国人的语言表达更为言简意赅,在沟通中不会有很多的客套话,更注重事件的真实性,评价时一般都对事不对人。

例如,德国人邀请中国朋友共进晚餐的时候,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都是要客套一下的“怎么能让你破费呢,我来请客。

”,这句话在中国显然是客套话,但是在德国人看来这就是诚挚的邀请,所以德国人会很开心的表示同意,中国人这时候会觉得德国人小气吝啬,不是真心实意的邀请自己,而德国人在事后得知事情真相的时候,也会觉得中国人虚伪不诚实。

再例如,中国人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一般都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而德国人喜欢直来直去,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如果一个德国人邀请中国朋友去游泳,而中国朋友不想去的话,会说自己不太会游泳,但是在德国人看来这并不是拒绝,还会表示自己可以教朋友游泳,也就导致了中国朋友会感到很尴尬,而德国人知道实情后也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中国人是很善变的。

这也就是人们都会觉得德国人行事作风严谨,不苟言笑,而中国人委婉保守,卑己尊人。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丰富多样。她曾在美国留学多年,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并将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她通过举办讲座、撰写文章、翻译作品等方 式,向国内读者介绍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 梁。
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理念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学习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 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误解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理解,我们需要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在面对 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时,我们应保持谦逊和尊重的态度,积极学习并借鉴 对方的优秀文化元素,以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我们也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 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中德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在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的跨文化交际中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增进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以及培养开放、包容的心 态,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共同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带来沟通障碍。由于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思维 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能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行为产生误解,甚至 产生冲突。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我们需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尊重并理解他人的 文化背景。此外,掌握一些跨文化沟通技巧,如正确地提问、积极倾听和恰当 表达,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与文化认知紧密相连的是跨文化理解。跨文化理解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 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性。在面对中德跨文化 交际中的挑战时,我们要学会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 交流与合作。例如,德国人在商务谈判中非常重视合同的细节,而中国人在商 务交流中更注重人情和关系。如果不能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就可能为商务合 作带来困扰。

中德跨文化交际问题浅析

中德跨文化交际问题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国和德国的交流越来越多,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本文从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个方面分析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增加对文化差异敏感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问题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解释是建立在本身文化基础之上的。

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大多数人都免不了会沿用自己的文化交际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来解析对方的行为,因此往往会造成误解,甚至导致交流失败。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语言层面的,也有非语言层面的。

本文拟从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个方面出发,对中德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①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不同。

而由于人们缺乏对这种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往往会无意识地用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来解释描述另一种文化,许多跨文化交际问题就是由此产生的。

(一)词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基本概念相同,但社会涵义不一定相同。

因此,这些词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引起误解。

如Schwein-pig-/猪,在概念上都指同一种动物。

pig在英语中用于指人时具有“肮脏”、“贪婪”、“令人讨厌”等意思。

“猪”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含义。

而在德语中,Schwein虽然也有“无赖”、“下流胚”、“猪猡”等贬义,但它还有“幸运”、“好运”等褒义,Schwein haben即表示某人运气好、走运了。

Dragen-dragon-“龙”的涵义则是完全不一样。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汉语中,“龙”总是好的象征,这从一系列的成语:龙凤呈祥、藏龙卧虎、攀龙附凤中可以得到体现。

而在西方文化中,不管是英语的dragon,还是德语的Dragen,都是邪恶的化身,令人感到恐怖。

在童话中总是正义的王子,杀死邪恶的龙,拯救出美丽的公主。

以中德为例看跨文化交际-文档资料

以中德为例看跨文化交际-文档资料

以中德为例看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

这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困惑和思考命题,因为当“交际”涉及两种以上的文化背景时,交际双方之间思考与行为方式的巨大区别就会凸显出来,交际的顺畅程度也随之大幅下降。

“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可以界定为:“交际时一个(或多个)人对另一个(或多个)人行为或行为遗迹做出了反映”[1]。

“跨文化”(Interkulturalit?t)中的“跨”(inter)涉及的含义则很丰富,能概括出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其中包括这几个理解层面:1、“之间”(文化间);2、“相互”(文化相互关系);3、“互动”(文化互动性);4、“对立/对峙”(文化对立/对峙性)。

[2]可以看出,前三个层面的互动性是积极、正面的,第四层面指涉的是跨文化互动中消极、对峙的一面。

[3]本文即尝试以“跨文化日耳曼学”,特别是中国与德国间跨国交流的视角,解析中德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问题。

中国和德国和文化渊源截然不同,两国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核心标准自然就完全不同。

中国人和德国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碰到很多问题和障碍,如:一家中国国企欲收购一家德国中型企业,双方在谈判时,德方的首要疑虑是:一家“工厂”(Fabrik)有法人资格吗?可以作为收购者收购另一家企业吗?而中方也对德国企业“GmbH& Co. KG”“AG”之类的称谓感到不理解。

[4]在不同国情和法律体系之下企业的不同名称和其实质上的含义显然极大地阻挠了中德双方谈判的顺利进行,而法制文化正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得不够清楚,就会产生这样的交际障碍。

一个中国交流生到德国短期留学,他所寄宿家庭的母亲问他,喜不喜欢吃面包,尽管他实际上不喜欢德国面包,但碍于面子还是说喜欢,勉强下咽,那位德国母亲发觉后勃然大怒,觉得他在说谎,这位中国留学生不解:“中国的客气等于德国的撒谎?”[5] 这种情况就涉及到中国人特有的面子观。

中国人特别在乎面子,鲁迅曾带讽刺地指出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德国的交流日益增多。

但中德文化间的差异给两国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突。

为避免冲突,我们首先应该熟悉两种文化并探索其差异。

本文首先介绍了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接着简要阐述了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这五个文化维度,并着重对比中德文化在这几个维度上的差异,使人们理解文化差异,从而避免冲突,以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标签: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引言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德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也愈来愈频繁。

但由于中德文化的差异,这种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往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冲突。

并且这些冲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德国都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因此引起这些冲突的文化差异也成为跨文化日耳曼学研究的热点。

提到中德文化交流,人们立刻便会想到现任欧洲华人学会理事长、德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关愚谦先生。

关先生与中德文化交流有着深刻的渊源,他的妻子海佩春也是一位德国作家、汉学家。

这些年,海佩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中,她与关先生共同完成了10本书的撰写和翻译工作,为中德文化交流搭桥献策。

《德国媳妇中国家》是近年海佩春出版的一本专著,许多作家都给予此书高度评价。

冯骥才说:“一些学者警告我们,未来的世界将要因文明的不同发生冲突乃至对决,本书的一对主人公却用相互的爱否决了这种可怕的预言。

”铁凝评价说:“一双‘德国媳妇’的眼睛,诚恳、善意地观察并眷顾着她的中国家。

通篇客观、率直又不乏幽默的语言,讲述着两种文化的相遇、试探、碰撞与融汇。

”这本书以一个中国大家庭为背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叙述视角描写了德国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

展现了中德文化在家庭观念、爱情观念、等级观念方面的差异及中德文化的冲突与调和等,为我们了解中德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浅谈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浅谈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教育广角浅谈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黑龙江大学 王海骄摘 要:通过以中德文化的差异作为切入点,并对中德文化之间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做到注意这些问题,并能够得体地去交流,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德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6-0115一、什么是典型的德国的文化用于列举最能代表德国的特点,一只手的手指就足够了:德国人勤奋,守纪律、可靠、严肃和准确。

这些听起来完全是按照普鲁士的美德。

这并不奇怪,因为毕竟普鲁士的德国为中国人的德国印象打上了几十年之久的烙印。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正式关系始于1860年左右。

从那个时代开始在中国就出现了德国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给人们留下了好的印象。

当时克虏伯准则鼓舞了中国人的心。

人们希望通过德国的武器技术和德国式的操练能够抵御入侵的英国人和法国人。

今天的梅赛德斯奔驰、西门子和一些其他的“德国制造”的品牌同样代表着德国的名望。

对于中国人来说,干净整洁与守秩序也属于德国人的美德。

守纪律和仔细认真是德国人好的一面,那什么是德国人的缺点。

孙女士多次去过德国并且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德国的男人一到一定的年龄就开始脱发,由拥有一头漂亮卷发的头变成了秃顶。

”一个在德国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教授认为:“德国人是坚持原则并且遵守法律的。

证件是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你有什么证书,你就可以在德国做什么事情,即使你没有那个能力。

你没有证书,即使你有能力,不管你怎么样,你都不会得到承认。

”中国人认为傲慢和固执也属于德国人的典型特点。

很多中国人都抱怨说,德国人是高傲而且自以为是的。

总的来说这样一种评价的结果出人意料的,中国人是喜欢德国人的。

在一些方面中国人佩服德国人。

根据很多采访得出的结论就是:德国人,一群让人有好感的人。

二、德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区别首先,德国人是非常重视法律的,而中国人非常重视道德。

浅析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

浅析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

前 言 随着 中德 两 国近年来 经济 文化往 来 日 益密切 , 东西方的相互 了解也 日 益增多 ,神 秘的东方风水文化 , 复杂的汉字令不少德国 人为之倾倒 , 而德 国的啤酒足球也让 中国人 着迷 , 但 由于双方相差甚远的历史传统和生 活方式 ,两国很多的风俗习惯南辕北 辙 , 两 国人 民对对方的不少行为做法也感到诧异 。 想要很好地了解对方 , 就必须 了解双方 使用语言的文化。因为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 分割 的密切联系 ,一方 面语言 是文化 的载 体, 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 自身的发展 和言语 行为又有制约作用。要正确 而恰 当地运用语 言去进行交流 , 人们不仅要 知道什 么是符 合 语言的形式规则的 , 更需要知道什 么是符 合 文化规约的,是文化所 能认可和接受 的。总 而言之 , 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人们思想与行为 的集体性程序 , 正是这种集体程序使某一人 群程度不同地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群。在跨文
二、 中德文化 差异
1 .语言的文化内涵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文化差 异及各 民族 的习俗 、 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将 会反映在 词汇层面上 。 在 中德两种语 言中同一词汇可
具有完全相 同的文化形象 , 也可具有一部分 相同一部分不相 同的文化形象 , 但 也可具有
截然不同的文化形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词 语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理解这些词 的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流显得很 重要。比如 个 具有 鲜 明 民族 文化 形 象 的词 语 一 一 “ 龙” 。《 圣经 》说 “ 龙 ”是被圣乔治用大梭 镖捅死的。 德 国文化 中的 “ D r a c h e n ” 龙是邪 恶 的动物 , 德 国的传统文化中有 “ 刺龙 ”的 表 演 ,德 国对可恶 的专 门打人 的警察 叫做 “ 龙” 。而在中 国封建朝代人们 把 “ 龙 ”作 为 皇权的象征 ,皇帝即 “ 真龙 天子” 。时至 今 日,“ 龙”仍然是一种象征 吉利的动物 , 所 以汉语 中有 “ 望子成龙 ”一说 。中德迥 异 的传统文化背景 , 也给语言打下 了深深 的烙 印。 2 .社会 习俗 汉文化 的礼教传统的核心就是 “ 正名定 分” 。给人定名称位 置。名位不 同则 职分各 异, 尤其表现在称呼语 上。 就家庭称呼来说 , 汉语里对家庭成员 的称谓可谓详尽 :爸爸、 妈妈 、爷爷、奶奶 、外公 、外婆 、叔叔 、舅 舅 、姑姑、婶婶 、伯伯等形形色色 。一个家 庭 内部 的等级也体 现在语 言 中、例如 “ 兄 弟” 、“ 姐妹” 、“ 父子 ” 。“ 兄” 、“ 姐” 、“ 父” 永放在 “ 弟” 、“ 妹 ”和 “ 子”之前 。每个 中 国人从小就受到父母和老师 的教诲 , 懂得对 和 自己什么样关系的人该如何称呼 , 不 可以

基于中德文化差异的德语跨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分析

基于中德文化差异的德语跨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分析
德 语 课 堂 教学 中有 意 识 地加 入观 察
训 练 。 比 如 让 学 生 对 图 画 展 开 自 由地 联 想 , 或 是 让 他 们 对 图 画 或 电 影 片 段 进 行 详 细 的 描 述 。 由 于 文 化 的 差 异 , 在 某 些 情 境 下 , 如 果 没 有 一 定 的 文 化 了 解 , 外 国学 习 者 对 他 国 作 者 的 绘 图 所 表 达 的 思 想 是 很 难 理 解 的 。 所 以 通 过 对 图 画 的观 察 来 进 行 训 练 是 本 人 比较 推 崇 的 一 种 训 练 方 法 。通 过 这 种 方 式 , 学 生 可
异对 中德 文化 交际的影 响 。最后 ,基 于这种 文化的差异性提 出几点建议 。 关键词:跨 文化 ;德语 ;教学 引 言 语 言 既是 一 种 社 会 现 象 ,也 是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 它 源 自各 民族 的 文 化 及 生 活 中 。 文
化 具 有 鲜 明 的 个 性 , 语 言 作 为 文 化 的 一 种 载 体 , 不 同 的 文 化 自然 导 致 各 自语 言 的 差 异 。 语 言 代 表 文 化 ,它 反 映 一 个 民 族 里 人 们 的 思
学 生 可 以提 出 以下 的 问题 : 土 文化 和 德 国 文 本 化 的 差 异 是 什 么 ? 加 强 学 生 对 文 化 差 异 的 关 注 程 度 ,提 高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增 加 学 生 对 更 多 文 化 差 异 的 比 较 分 析 。 比较 本 土 文 化 和
外 国 文 化 对 于 时 间 和 空 间 认 识 的 不 同 以及 日
言 的 影 响涉 及 到 语言 的各 个方 面 ,包 括 词 散步 时 ,迎 面走 来 一 个他 的 中国 同事 ,同 汇 、语法和 语境等等 。因此 ,德语 的教学 要 事 按 中 国 人 的 传 统 习 惯 问候 教 授 “ a n i H 1 S e ge SS e/ 注 重文化背 景,在文 化背 景下规范 、提高 德 ge 1 HerrPrOfeSSOr? ” “Nein n c n c t , 可 正 当 教授 按 德 国 习 俗 等 待 对 oh ih ” 语教学。

德语教学中的中德文化差异之比较

德语教学中的中德文化差异之比较

德语教学中的中德文化差异之比较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在语言当中。

德语教学中存在着中德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对比。

本文以口语教学和阅读教学为例,根据中德两种语言的文化特性,结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分析其文化差异,并指出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应注意的策略。

关键词:德语教学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在语言当中。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区域为特色的语言,同时借助语言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而文化又会在生活中对语言的丰富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没有语言的产生,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则是语言能进步的一个重要助推器。

德语语言承载了德意志民族在历史积淀中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这其中包含了文学、教育、哲学、艺术及科学技术等,也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讲德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

德语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中德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借助这门语言了解德语国家的文化,学习其中优秀的部分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认知中德两国语言上的文化差异,避免将汉语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带入德语中,从而导致交际时发生“Kultur Schock”(文化休克)(《德国研究》2001年第2期,第71页)。

二、口语表达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比较在传统教学中,大学阶段的德语课主要以精读课为主,而听说课只是作为其中一个辅助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教师,作为语言知识传授者的同时,本身也是跨文化传播的桥梁,因此,在口语课上,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德语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辨别中德两国在口语表达方面的文化差异。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往往会受汉语语言思维和习惯表达方式的影响,在传达和接收语言载体所承载的信息时容易发生偏差,或者出现与原语义相反的理解,使得沟通出现障碍,甚至发生误解。

比如:一位德国留学生傍晚上完课后在校园里散步,迎面走来一位在活动中认识的中国学生,该学生按照中国人传统的问候方式问候他:“Haben Sie gegessen,Herr Wolf?”(沃尔夫先生,您吃饭了吗?)“Nein,noch nicht.”(还没有呢。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增进友谊
了解中德文化差异,有助于减少日常交往中的误解 ,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本课件的结构和目的
结构
本课件将首先介绍中德两国的基 本文化背景,然后分别从价值观 、礼仪、时间观、沟通方式等方 面探讨双方的文化差异。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读者能够掌 握中德文化差异的基本知识,提 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与德国 朋友的交流与合作。
德国
在德国工作场合,团队合作是基于明确 的任务和角色分配。领导力通常表现为 引导和协调团队成员,以实现共同目标 ,领导者往往以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为 基础。
VS
中国
中国工作环境中,团队合作更加注重人 际关系和和谐氛围。领导力通常包括激励 和引导团队成员,同时保持团队的和谐和 凝聚力,领导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外,还 需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 行交流和合作。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有助于减少误解 、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什么需要了解中德文化差异
经济合作
中德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了解双方文 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商务活动,避免文化冲突 。
留学与旅游
随着中德留学、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了解彼此的文 化差异有助于提高留学体验、增进旅游交流。
04
生活场合的中德文化差异
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
80%
问候方式
中国人倾向于使用“你好”作为 通用问候,而德国人更常用 “Guten Tag”或者“Hallo”。
100%
称呼习惯
中国人在称呼对方时,常使用职 称或头衔,以示尊重;而德国人 更偏向使用对方的名字,体现平 等观念。
80%
距离感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摘要:语言和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不仅表现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表现在文化对语言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本文立足于中德跨文化交际,从语言的文化内涵、思维定式、社会习俗、言谈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并指出,只有相互尊重、入乡随俗、正确运用跨文化交际策略,才能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文化形象;中德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中德文化差异(1)语言的文化形象词语作为语言重要的基本因素,文化差异和各个民族的风俗、生活模式的各种不同会相应地反映在具体的词汇方面上。

对于中德两种不同语言当中同一个词汇可以代表着完全一样的具体文化形象,也能够具备一些相同而一些不相同的具体文化形象,然而也可会存在截然不同的实际文化形象。

尽管并非全部的词语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具体文化内涵,理解这部分词相应的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交际环节会显示特别重要的实际作用。

如“龙”这一文化形象,西方国家普遍将其作为邪恶和黑暗的代表,将其作为反面形象。

在德国文化中,“Drachen”这一词汇所指的动物即传统文化中邪恶的代表,还将刺龙作为表演形式流传下来。

而中国则将龙作为神圣和吉祥的代表,“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均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景。

同时,龙在封建社会被作为皇权的象征,以“望子成龙”表达期盼子嗣成才的美好愿望。

此外,“杜鹃”一词,在中国代表着忧郁、忠贞,如“子规啼血”即将杜鹃拟人化,赋予其拟人化形象。

德国文化体系中杜鹃的文化形象则不固定,既能代表幸福,又能代表冷酷和魔鬼。

(2)思维定式差异从两国思维定式方面来看,同样具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

德国的思维定式主要为哲学性思维,更加注重对事物的思辨性,主张深挖事物的本质,以思想的穿透力抵达最根本的目标。

在思维定式的指导下,德国人在行为处事上较为严谨,以规则和事理作为处世态度和办法,更加注重推理和演绎过程。

从表面上来看,德国人的处事办法往往被看作不近人情和墨守成规,缺乏人情味。

中国思维定式当中,人情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巨大,在行为处事中,往往人情先于法理。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作者:胡蓉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高低语境文化入手分析中德跨文化交流,并阐述了中德两国在言语行为、社会关系认知、时间观念这三方面的差异。

以期能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拓宽思路有所裨益,为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德文化;高低语境;言语行为[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2--02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国和德国的交流越来越多,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交际中出现问题的状况时有发生。

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理解、评价都习惯于建立在自身文化基础至上,这就给交际冲突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中国和德国不论是在地理、生活、习俗上都有自己相当独立的特点,使得中德跨文化交际有了很多研究视角。

本文首先从语境文化角度展开,浅析一下中德文化差异。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概念是1976年Hall提出的。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由大部分显性的语码负载,也就是包含在话语中。

而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的交际更依赖于社会和文化环境,有较多的不用语言直接表达的信息量隐含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人们的头脑中。

也就是说低语境的国家,一切意思都要靠语言讲清,而在高语境国家,许多意思都包含在语境中,不需要每一点都明白无误地讲出来。

德国和很多西方国家一样是低语境文化社会,而中国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社会,中德的跨文化交际也是高语境社会与低语境社会的一个跨文化的对比。

我们通过表格来看看在这高低两种语境文化背景下有的典型差异:高语境的中国文化低语境的德国文化语言表达客气、礼貌、卑己尊人没有太多客套更注重人情关系、情感因素、趋向感性、崇善对事不对人、趋向理性、重真实委婉间接直截了当语言表达灵活、变通语言表达严谨准确言语表达不确定、尽量回避下定论和断言,回避责任、被动喜欢具有约束性、喜欢果断决定、承担责任、主动对时间处理较灵活对时间进行严密的计划人际关系密切人际关系疏远强调集体、群体的相互依存、注重语码接受者的感受强调个性、独立性、以自我意见的表白为出发点强调稳定与和谐追求变化与发展不喜欢公开对抗和否定喜欢辩论、注重推行自我的意见1、言语行为言语即是行为,通过言语可以实现某种行为的目的。

浅谈中德企业文化差异

浅谈中德企业文化差异

浅谈中德企业文化差异[摘要] 中国企业与目前的世界级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软件方面。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的惟一应变对策就是变革,而文化变革又是一切变革的根本。

[关键词] 企业文化文化差异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国际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公司内部会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公司的经营管理,如营销策略等也会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而不同。

伴随着的企业跨文化冲突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企业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如何在借鉴欧美企业文化长处的基础上,形成华人企业自有的文化,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为企业带来效益,成为一个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德国企业是欧洲企业的代表,笔者今年有幸在某德国电池公司实习,该公司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型企业,生产的电池产品位于全球前五位。

通过在其公司的实习,了解了典型的德国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尤其是在企业文化构建方面。

本文将德国企业文化与国内企业文化做出了相应的比较,指出了国内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某些建议。

二、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学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验后提出来的。

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威廉·大卫,他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将企业文化描述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

此外,文化还包含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性、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

”美国学者沃特曼和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一书把企业文化概括为“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的思想与策略,为企业员工构建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气氛,以帮助整体地静悄悄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改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制定,也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气氛,以适应竟争日趋剧烈的企业环境,形成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

中德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差异研究——以龚琳娜《自由女人》为例

中德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差异研究——以龚琳娜《自由女人》为例

中德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差异研究——以龚琳娜《自由女人》为例摘要:本文基于Hofstede文化价值维度理论和Hall高低语境理论,以龚琳娜个人随笔集《自由女人》为例,分析中德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从跨文化视角解读龚琳娜与老锣的成功跨国婚姻的影响因素,并对跨国婚姻中可能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给予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价值维度;跨文化交际;跨国婚姻一、引言龚琳娜是中国女歌唱家,老锣是德国男音乐人、作曲家。

二人相识于北京,相恋于德国,在德国乡村居住五年,育有二子。

在龚琳娜的首部随笔集《自由女人》中,讲述了她与老锣相遇后冲破束缚、发现自己、寻获自由的故事。

本文将以Hofstede文化价值维度理论和Hall高低语境理论为框架,以《自由女人》为例,详细分析龚琳娜与老锣的成功跨国婚姻案例中所体现的跨文化现象,并对跨国婚姻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给予建议和指导。

二、Hofstede文化价值维度20世纪七八十年代,Hofstede建立了关于国家文化差异的四个价值维度: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和阳刚气质/阴柔气质。

后来在加籍香港学者彭迈克研究的基础上又补充了第五个维度:长期/短期导向,使得这一理论更趋完善。

下面文章将基于Hofstede文化价值维度理论,对中德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进行分析。

2.1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人与人之间联系松散的社会称为个体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且对所在群体绝对忠诚的社会称为集体主义社会(Hofstede. G. & Hofstede. G.J.,2010)。

从Hofstede的“个体主义指数表”①中可以得出:中国大陆是较为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德国是较为典型的个体主义国家。

龚琳娜“从小就怕说错话,每说一句话都要在心里想十遍”②;“从小就把别人的评价看得太重,把结果看得太重,不敢做决定,患得患失,怕不能成功。

”这显著体现了集体主义文化中重集体荣誉、重面子的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07T14:22:41.527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作者:张月[导读] 语言和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不仅表现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表现在文化对语言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市 300324
摘要:语言和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不仅表现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表现在文化对语言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本文立足于中德跨文化交际,从语言的文化内涵、思维定式、社会习俗、言谈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并指出,只有相互尊重、入乡随俗、正确运用跨文化交际策略,才能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文化形象;中德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中德文化差异
(1)语言的文化形象
词语作为语言重要的基本因素,文化差异和各个民族的风俗、生活模式的各种不同会相应地反映在具体的词汇方面上。

对于中德两种不同语言当中同一个词汇可以代表着完全一样的具体文化形象,也能够具备一些相同而一些不相同的具体文化形象,然而也可会存在截然不同的实际文化形象。

尽管并非全部的词语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具体文化内涵,理解这部分词相应的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交际环节会显示特别重要的实际作用。

如“龙”这一文化形象,西方国家普遍将其作为邪恶和黑暗的代表,将其作为反面形象。

在德国文化中,“Drachen”这一词汇所指的动物即传统文化中邪恶的代表,还将刺龙作为表演形式流传下来。

而中国则将龙作为神圣和吉祥的代表,“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均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景。

同时,龙在封建社会被作为皇权的象征,以“望子成龙”表达期盼子嗣成才的美好愿望。

此外,“杜鹃”一词,在中国代表着忧郁、忠贞,如“子规啼血”即将杜鹃拟人化,赋予其拟人化形象。

德国文化体系中杜鹃的文化形象则不固定,既能代表幸福,又能代表冷酷和魔鬼。

(2)思维定式差异
从两国思维定式方面来看,同样具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

德国的思维定式主要为哲学性思维,更加注重对事物的思辨性,主张深挖事物的本质,以思想的穿透力抵达最根本的目标。

在思维定式的指导下,德国人在行为处事上较为严谨,以规则和事理作为处世态度和办法,更加注重推理和演绎过程。

从表面上来看,德国人的处事办法往往被看作不近人情和墨守成规,缺乏人情味。

中国思维定式当中,人情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巨大,在行为处事中,往往人情先于法理。

将人作为社会管理和运行的主要决定者,且处事办法多以经验和自身的观察、判断作为依据,对于事物推论的结果往往存在相当程度的猜测性质。

中德两国思维定式上的巨大差异,成为各自的思维特色。

(3)社会风俗
汉文化对应的礼教传统的重要核心在于正名定分,给人确定具体的名称位置。

名位不同则需要进行相应地划分,特别是体现在形式多样的称呼语方面上。

对于家庭称呼而言,在汉语里面对于家庭成员相应的称谓包括很多,在一个具体家庭内部相应的等级也会体现在实际的语言当中,比如父子、母女、兄弟与姐妹等。

父、母、兄与姐等称谓始终是在子、女、弟、与妹的称谓之前。

中国人从小开始就会受到父母与老师的教导,懂得需要对跟自己何种关系的人应该怎样称呼,不可以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在实际家庭的内部,遇到长辈应当根据不同的辈份进行称呼,对于长辈直呼其名在各个具有家教的家庭里是绝对禁止的行为,不会有一个中国小孩直接呼喊父母亲的名字,这犹如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实际规则。

在德语体系当中相应的称谓则显得更为简单。

(4)言谈内容上的差异
就言谈内容上的差异而言,德国文化中有着较为明显的禁忌,是在交谈过程中不能贸然触碰的。

如交谈双方在谈论天气、兴趣爱好、社会性事件时,往往不会存在禁忌问题,双方能够通过有效沟通实现关系上的亲近。

而涉及到隐私和个人问题时,则会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情绪。

如在交谈当中贸然向对方询问其年龄、收人、婚姻状况时,则会造成对方反感,认为自身隐私受到侵犯,对于对方形成不礼貌的印象。

而中国文化体系中,向对方询问隐私问题,代表着自身对于对方的关心和问候,所问问题涉及的隐私性和私密性越强,则代表双方关系越亲密。

言谈内容禁忌上的巨大差别,往往造成中德两国人在交谈时出现巨大隔阂。

二、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在讨论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之前,首先有必要弄清楚什么叫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社会符号的交换过程,即一种文化信息必须被另一种文化加以解释,包括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对自己不熟悉的社会符号意义的认定。

文化和交流的关系非常密切。

每个人都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中生长,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也习得了该文化的言谈规约、社会规范。

所以,每个人的行为和言谈都在总体意义上不自觉地受其文化的影响。

在交际中的言谈规约表现尤为突出。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双方文化差异是取得交际成功的先决条件。

因为,按自己的文化去理解另一种文化,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造成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

三、中德跨文化交际对策
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由此可见,文化与交流的关系非常密切。

而为了能够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交际双方必须建立所谓“跨文化意识”,充分了解交际双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相互尊重,入乡随俗为原则。

这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前提。

立跨文化意识,即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别,认识到文化对于交际形成的巨大影响。

跨文化意识的建立,应基于对不同文化的见识和理解之上。

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观看影片、纪录片、相关书籍等资料,对于对方国家的文化进行浏览和观察,并在对方立场上体会文化的深层含义。

其次,要正确运用交际策略。

德国人应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表达习惯,中国人也应该适应德国人的交际方式,理解交际中差异较大的地方,在交流中尽量有意识地避免文化差异较大的表达方式,并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出调整,以适应对方的交流模式。

从中德跨文化交际中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差异看,交际双反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意愿,更重要的是要克服以一己文化为中心的思想,加强跨文化知识学习,提供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

四、结语
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造成的巨大阻碍,是世界交流当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如何有效规避文化上的巨大隔阂,确保交流沟通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是跨文化交际需要重点关注并尽快解决的问题。

中德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给双方理解带来较大困难。

应当充分认识到两国之间文化上的差异性,形成跨文化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两国文化上的具体差别,并正确运用交际策略,以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克服自我文化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交际双方充分的尊重和认同,才能为两国之间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有效交流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两国政治关系的融洽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周薇.中德文化与语言差异简析[J].妥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 (03).
[2]胡蓉洁.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3 (04).
[3]仇颖洁.中德文化差异下的语用失误[J].海外英语,2010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