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草船借箭(完美版)解析
19草船借箭教材解读
19 草船借箭教材解读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开头部分周瑜与诸葛亮军中议事,周瑜步步紧逼,其毒计可谓蓄谋已久,大有天衣无缝、诸葛亮必死无疑之感。
诸葛亮沉着应对,还出乎常理地将造箭时间降至三天,使得周瑜都认为在开玩笑。
借箭时,曹营万箭齐发,诸葛亮饮酒取乐,完后还大呼谢谢,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
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
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
周瑜大喜过望,以为阴谋得逞,诸葛亮对借箭妙计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回去好向周瑜讲述取箭经过,给周瑜一个迎头闷击,让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阴谋的惨败。
草船借箭ppt课件完美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三国时期的战争与冲突
三国时期充满了战争和冲突,各国之 间经常进行军事对抗。草船借箭的故 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诸葛亮的生平简介
诸葛亮的出生与成长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受 到了良好的教育。
诸葛亮的政治与军事成就
诸葛亮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推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 政策,同时也参与了许多战争的策划和指挥。
文化传承
草船借箭作为中国经典的历史故事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这种战略 智慧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06
总结与思考
总结草船借箭的故事与意义
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巧妙地在雾中借用了 曹操的箭,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展示了 出色的谋略和智慧。
草船借箭的现实意义
战略智慧
草船借箭展示了如何利用对手的弱点,通过巧妙地制定战 略和运用智慧来获得成功。这种战略智慧在当今的商业、 政治和社交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风险管理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通过预测天气和曹操的行为来制定战 略,这种对风险的预测和应对策略对于现代风险管理具有 启示作用。
创新思维
诸葛亮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困难,这种创新思维在解决 现实问题中同样重要。
夕。
直接原因
由于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才能和智 谋的较量,周瑜决定要为难诸葛亮 ,于是提出了让其10日之内赶制 10万支箭的要求。
人物关系
诸葛亮与周瑜是同窗好友,但诸葛 亮却要面对周瑜的为难和挑战。
草船借箭的意义探究
01
02
03
19草船借箭课件(完美版)
对现代人智慧启迪作用
智慧启迪
草船借箭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成为现代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它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 运用智慧和策略,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人生哲学启示
草船借箭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挑战,从而取得成功。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以真诚和善良去对待他人,从而赢得更多的尊 重和信任。
对后世文学创作启示
文学创作素材
草船借箭作为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 ,成为许多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等的重要素材。这些作品 通过描绘诸葛亮的智谋和胆略,展现了其卓越的智慧和人格 魅力。
文学艺术表现
草船借箭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刻画,这一事件被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和艺术价值,成为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曹操
故事中的反派人物,被诸 葛亮的计策所欺骗。
02
草船借箭中的智慧与谋略
诸葛亮智慧体现
观察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胆识过人诸葛亮通过观察天象,预测大雾天气 ,从而利用敌人不敢出击的弱点。
诸葛亮敢于冒险,利用敌人的弱点, 成功借到箭矢,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 智慧。
计划周密
诸葛亮精心策划草船借箭的计划,包 括船只的选择、人员的配置、进攻的 时机等,确保计划的成功实施。
04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的影响 与意义
对三国历史进程影响
战略影响
草船借箭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战略之一,对三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一事件,曹操意识到自己的军事策略存在缺陷,开始调整战略,加强水军 建设,从而改变了三国之间的力量平衡。
军事思想影响
草船借箭课文讲解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情节改写的,讲述了诸葛亮在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时期,巧妙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详细讲解:1. 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操实力强大,先后击败了刘备,并准备进攻孙权。
为了抵抗曹操,刘备和孙权结成联盟,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代表前往孙权处协助作战。
2. 故事情节:课文中描述了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意图以此难题陷害他。
诸葛亮接受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设下计谋,利用草船和迷雾天气,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从而巧妙地完成了任务。
3. 人物特点:诸葛亮在这个故事中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他的神机妙算不仅挫败了周瑜的暗算,也增强了联军的战斗力。
周瑜虽然也是一位智谋出众的人物,但在这个故事中,他的妒忌心理被突出表现。
其他人物如鲁肃和曹操也各有特点,鲁肃忠诚稳重,而曹操则被描绘为草率和轻敌。
4. 语文要素: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包括关注名著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以及古典文学的语言风格。
5. 学法指导: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应该首先认识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语,然后通过默读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诸葛亮和其他人物的特点,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6. 作业建议: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喜欢的其他故事,以提高对古典名著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总的来说,《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不仅讲述了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还通过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嫉妒和争功等复杂情感。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培养阅读和分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草船借箭完美版ppt幻灯片课件
深入人心的故事主题
故事所传递的智慧、勇气和团结 协作等主题思想深入人心,对观 众产生积极的影响。
持续的文化传承
草船借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 部分,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 持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06
现代应用场景及拓展思 考
商业竞争中策略运用
市场竞争分析
运用草船借箭思维,借助竞争对手的力量,发现市场 空白和创新点。
东吴大都督,英俊潇洒,文武双 全,赤壁之战主要指挥官。
草船借箭策略起源
01
02
03
诸葛亮提出
为应对曹军水战优势,诸 葛亮提出草船借箭策略。
周瑜赞同
周瑜认可诸葛亮计谋,并 提供必要支持。
计划实施
利用大雾天气和曹军多疑 心理,成功借得十万支箭 。
02
草船借箭策略实施过程
准备工作及人员安排
1 2
确定草船借箭的目标和计划
启示意义和价值
重视战略思维
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 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和长
远规划能力。
善于运用智谋
在竞争和对抗中,智谋 的运用往往能取得意想
不到的效果。
强化团队协作
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需要建立互信、明确
分工并高效执行。
提升应变能力
面对突发情况,需要灵 活应变,及时调整计划
和策略。
05
文学描绘与艺术表现手 法探讨
准备后续行动
在等待期间,刘备积极准备后续行动,为未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诸葛亮智谋展现
巧妙利用天象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实施草船借箭,使敌方无法看清真相,从而达 到欺骗效果。
精准判断敌方心理
诸葛亮准确判断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草人借箭成功引诱曹军 放箭。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课文详细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课文详细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根据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
文章通过叙述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智,设计陷害,而诸葛亮则凭借智慧和计谋,成功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详细分析。
一、故事背景与主要人物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前往孙权处协助作战,而“草船借箭”的故事便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
主要人物包括:•周瑜:东吴大都督,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诸葛亮:蜀汉军师,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鲁肃:东吴将领,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魏军统帅,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二、故事情节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起因(第1-2自然段):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故意让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则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内完成。
2.准备(第3-5自然段):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来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同时,他要求鲁肃保密,不让周瑜知道。
3.过程(第6-9自然段):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和鲁肃率领二十条船向曹军水寨进发。
此时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下令将船一字摆开,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令弓弩手射箭。
诸葛亮一面受箭,一面掉转船头,让另一面也受箭。
天亮时,二十条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4.结果(第10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得知真相后,自叹不如。
三、艺术特色1.妙用照应:文章前后相互照应,既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又增强了说服力。
如周瑜设圈套与诸葛亮立军令状、诸葛亮秘密准备与最终成功借箭等。
2.故设反衬:通过描写鲁肃的吃惊、曹操的知道上当以及周瑜的长叹一声,反衬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足智多谋和才智绝伦。
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三国时期,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设下陷阱让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明知这是周瑜的计策,却淡定自若地答应下来。
他找来鲁肃,向他借了二十只船,并要求鲁肃保密。
每只船上都扎满了草人,然后诸葛亮算准了三天后的凌晨会有大雾,便命船只靠近曹军的水寨。
曹操看到江面上雾气弥漫,看不清对方的情况,怕有埋伏,便命令士兵射箭。
于是,曹军万箭齐发,都射在了草人身上。
等到天亮雾散,诸葛亮命船只返回,此时每只船上的草人都插满了箭矢,数量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赏析: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篇章,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周瑜的嫉妒和诸葛亮的从容应对,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周瑜的狡猾和诸葛亮的机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高人之姿。
其次,诸葛亮的计策巧妙而大胆。
他利用天气条件,制造出敌人的误判,成功“借”到了箭矢。
这一策略不仅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的预见性和决断力。
再者,课文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惊喜。
从周瑜的设局,到诸葛亮的应战,再到最后的成功,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草船借箭》以其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战争智慧的魅力,同时也寓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冷静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9草船借箭_人教新课标-教育文档
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9草船借箭人教新课标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开头部分周瑜与诸葛亮军中议事,周瑜步步紧逼,其毒计可谓蓄谋已久,大有天衣无缝、诸葛亮必死无疑之感。
诸葛亮沉着应对,还出乎常理地将造箭时间降至三天,使得周瑜都认为在开玩笑。
借箭时,曹营万箭齐发,诸葛亮饮酒取乐,完后还大呼谢谢,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
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
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
周瑜大喜过望,以为阴谋得逞,诸葛亮对借箭妙计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回去好向周瑜讲述取箭经过,给周瑜一个迎头闷击,让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阴谋的惨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9草船借箭知识要点归纳新人教版
《草船借箭》
1.内容简介
课文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作者:罗贯中。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2.注意读音
擂(léi)鼓丞(chéng)相
3.重点句子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这句话是全文的起因,从“挺”“很”这两个词中可以体会到周瑜的妒忌心达到了顶峰。
4.人物形象分析
①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②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③鲁肃:忠厚老实
④曹操:生性多疑。
1。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课文注释
1.专有名词
军令状: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
的保证书,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军
令状”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
无价之宝
2.背景资料
诸葛亮和馒头的故事
相传在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
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
泸水一带
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
诸葛亮的手下提出
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
的头去祭泸水的河神。
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
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
从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
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
人教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进攻江东。
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他得知曹操的军队箭矢充足,而自己的军队箭矢匮乏。
周瑜看到这种情况,心生嫉妒,便设下陷阱,令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淡定自若,他向周瑜保证能在三天内完成任务。
他找来二十只大船,每船上扎满稻草人,然后趁着大雾弥漫的夜晚,将船只驶向曹操的水寨。
曹操见江面上有船只靠近,以为是敌军来袭,便命令士兵放箭。
箭矢如雨点般射向草船,稻草人上很快插满了箭。
诸葛亮等箭矢足够后,便命人鸣金收兵,安然无恙地返回了自己的营地。
当周瑜看到诸葛亮带回的十万支箭时,心中既惊讶又佩服,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草船借箭》赏析: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首先,诸葛亮面对困境,不慌不忙,冷静分析,巧妙利用敌人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
他深知曹操多疑的性格,利用大雾天气,制造出敌军来袭的假象,成功引诱曹操的军队射箭。
其次,诸葛亮的计划精密,细节考虑周全。
他选择在大雾天行动,既能隐蔽自己的行动,又能迷惑敌人;他用稻草人代替士兵,既能减少己方的伤亡,又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箭矢。
最后,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赢得了周瑜的敬佩,也展示了他在战争中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灵活应对,善于利用自身和环境的优势,才能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草船借箭》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了智慧、勇气和策略的重要性,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关于草船借箭课文分析
关于草船借箭课文分析关于草船借箭课文分析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草船借箭课文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课文分析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草船借箭》一文,生动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期间,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为借口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一、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课文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叙述得非常清楚。
暗线的发展也随之展开,开篇即讲,“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便以作战需要弓箭,请诸葛亮帮忙造箭为由,又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这是“斗智”的起因。
然后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从中作梗,派鲁肃前去打探军情,诸葛亮表面上按兵不动,秘密请鲁肃帮忙却不让周瑜知道,双方“斗智”向前发展。
故事转而叙述诸葛亮与曹操之间的斗智斗勇,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选择“大雾漫天”的“四更”时直逼曹营,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来虚张声势,巧取十万支箭,“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宣告借箭成功,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故事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得知借箭经过,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有了最终的结果。
明线暗线步步展开,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开头结尾互相呼应,结构谨严。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课文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周瑜:心胸狭窄,阴险毒辣。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活脱脱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让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更昭示了他的心胸狭窄。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9课赏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9课赏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是《草船借箭》,这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它以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赏析:
1、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课文讲述了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与东吴周瑜之间的故事,通过借箭的情节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周瑜的嫉妒心理。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人物形象鲜明。
课文中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特点鲜明。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嫉妒心理、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疑心病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语言表达生动。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江面上雾气弥漫,船上的士兵把草靶子推下水,草靶子在水面上漂流着,像一个个绿色的精灵。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雾气和草靶子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现场的氛围。
4、思想内涵深刻。
课文通过诸葛亮的借箭经历,表达了做人的道理和智慧的重要性。
诸葛亮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到了箭,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智慧。
同时,也提醒读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冷静、机智和勇气。
总之,《草船借箭》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课文,它以生动的故事情
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读者。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和智慧的重要性。
草船借箭课文赏析(最终版)
草船借箭课文赏析(最终版)第一篇:草船借箭课文赏析(最终版)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jì)。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cáo)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dū)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màn)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líng)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sī)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草船借箭解读.pptx
谢谢关注
16
写法:人物性格鲜明。
请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瑜:心胸狭窄,凶狠狡诈,妒能忌贤,不 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加害诸葛亮。
曹操:生性多疑,不睹虚实,不敢轻意出击
诸葛亮: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 才华卓越。
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
2019-10-5
谢谢关注
17
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 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 弩手射箭,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 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 “顺风顺水”。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 驶出二十多里。)
13
“诸葛亮神机妙 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知己知彼,周密谋划。他足 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2019-10-5
谢谢关注
14
鲁肃( )对周瑜说:“十万支箭,
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
)说:“是他自己说的,我
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
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
2019-10-5
谢谢关注
18
课题中的“借”换成 “取”“骗”“受”“偷”行不行,为 1.从什“么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 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 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看 出,用“借”好,因为骗箭不用谢。
2.联系“火烧赤壁”来看,也应用“借”, 因为火烧赤壁时,诸葛亮把箭都还给曹操了。
起因(1—2)准备(3—5) 经过(6—9) 结果(10)
草船借箭课件(完美版)
• 草船借箭的背景与故事概述 • 草船借箭的策略分析 • 草船借箭中的人物角色 • 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启示 • 草船借箭的艺术表现形式 • 草船借箭的争议与评价
01
草船借箭的背景与故事概述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 的时期,出现了著名的三国鼎立 局面,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
社会评价与影响
观众喜爱度
01
草船借箭作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智慧战术之一。
传播广泛
02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典故,被广
泛应用于文学、艺术等领域。
对后世影响
03
草船借箭对后世的军事战略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
战略智慧的代表之一。
一。
这个时期,群雄并起,英雄辈出, 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重大的 影响,也在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草船借箭 的故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
时代背景。
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中国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出奇制胜、巧施计谋的一个故 事。
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
在商业和生活中,都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策略, 同时要善于利用环境和资源。
团队协作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相互信 任和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创新精神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勇气, 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如何借鉴草船借箭的智慧
学习诸葛亮的战略眼光
在制定计划和目标时,要善于观察和预测,提前做好准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读后感范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读后感范文《草船借箭》知识点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
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我会写:妒:dù(妒忌、嫉妒、嫉贤妒能)忌:jì(猜忌、忌讳、肆无忌惮)曹:cáo(曹操、尔曹、吾曹)督:dū(都督、监督、督导)委:wěi(委托、委员、委以重任)鲁:lǔ(鲁莽、粗鲁、姓鲁)遮:zhē(遮挡、遮蔽、遮盖)寨:zhài(水寨、山寨、安营扎寨)擂:léi(擂鼓、自吹自擂)呐:nà(呐喊、唢呐、摇旗呐喊)插:chā(插入、插曲、插翅难飞)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我会认瑜:yú(瑜伽、瑕不掩瑜)幔:màn(幔子、布幔、幔帐)弩:nú(弩弓、驽钝、剑拨弩张)丞:chéng(丞相、县丞、丞辅)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饮:yǐn(饮酒)yìn(饮马)近义词:才能——才干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推辞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轻易——随便反义词:推却——接受迟延——提前惩罚——奖励疑惑——明白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宝安区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9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新人教版
)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缩句)
)的中 ),谁都又
)
2。不.管.唱的是什么,听着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用加点词造句)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课文说:“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是因为唱歌的声音高过说话的声 音。( )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了两族人民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
《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 略。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 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 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 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 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 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精读与略读 选择哪些读书方法 怎样略读
10 草 原
一、我能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 gōu lè(
国画那样,到处 cuì sè yù liú (
),轻轻流入云际。
2.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 xiū sè(
)。
3.蒙汉情深何忍别,tiān yá(
参考答案 一、勾勒 翠色欲流 羞涩 天涯 礼貌 二、一碧千里 渲染 勾勒 翠色欲流 三、1。男女老少穿着衣服。
2.不管天气怎样,他们都坚持参加锻炼。 四、1.×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 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 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 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 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 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 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 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 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 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 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 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 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 《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 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 欺侮的典型。
2.懂地理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 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 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 喊。” 体会:诸葛亮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位 置,并且进行了巧妙的安排。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 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 箭。”
3.识人心
吴承恩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 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这部小说写 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 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 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空城计”,广为流传。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 文、地理知识。 课文还有哪个地方显示诸 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 测准确的句子?(第7节找)
自读故事结果
自读结果部分,请思考:
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2 、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 长叹一声? 3、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周瑜长叹一声,说: “诸葛亮 神机妙算 ,我真比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 瑜自叹不如。小结: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妒忌dùjì 姓曹cáo 都督dū 甘gān愿 姓鲁lǔ 迟延yán 幔màn子 私sī自 水寨zhài 擂léi鼓 呐nà喊 支援yuán 丞chéng相 瑕不掩瑜yú 弓弩nǔ
诸葛亮是一个 胸有成竹、有胆有识 人。
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
1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 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 亮,于是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 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 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 出他的险恶用心。
为了制造进攻的假象。
诸葛亮鲁肃在船内饮酒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 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 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 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 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 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 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 乐,天亮了就回去。”
整体感知课文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除此 还讲到了什么?
起因(1—2) 准备(3—5) 经过(6—9) 结果(10)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 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 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 借箭准备。
北魏(曹操)
打败
攻打
西蜀(刘备) (诸葛亮)
联合 派诸葛亮
东吴(周瑜) (鲁肃)
北
曹
吴
整体感知
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周瑜
诸葛亮
鲁肃
曹操
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杰出 的政治家、军 事家、文学家、 书法家,三国 中曹魏政权的 奠基人。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lángyá)阳
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 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 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 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 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 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 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 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 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 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 主要谋士。
步步紧逼、险恶 人。
周瑜是一个
分析人物的心理:
填词:将计就计 态度坚决 笑了笑 胸有成竹 脱口而出
诸葛亮(脱口而出):“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 笑了笑 )说:“都督委托,当然办…” 诸葛亮( 将计就计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 胸有成竹 )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 态度坚决 )说:“…我愿立军令状…”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 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不顾个人恩怨, 以国家利益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才答应三天造十 万支箭,并且愿意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 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 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 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 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为借箭所做的准备
借箭的准备工作 1、二十条船,每条船三 十名军士。
2、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 排在船的两边。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 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 为了增大受箭面积。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 · · · ·
鲁肃
借箭
曹操
故事起因
表面起因:周瑜借战事紧急,请诸 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实际起因: 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 干想加害于他。
故 诸葛亮借助鲁 事 肃的帮助,施妙 经 计用草船向曹操 过 “借箭”。
故事结果
表面结果: 诸葛亮神机妙算,周密 布置,如期交箭。 实际结果: 挫败了周瑜加害自己的 阴谋。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 好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的保证书,表示如不 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 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 略。
1.读读课文,分析人物关系
神 机 妙 算 周瑜 借 造 箭 加 害 诸葛亮 派
二人在对话时,各自是怎样想的?
分析人物的心理: 填词:试探 心中暗喜 威胁 迫不及待 明知故问 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周瑜( 心中暗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 迫不及待)说:“十天造的好吗?” 周瑜( 周瑜(
试探 威胁
)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谢箭回营
连船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 不上他!”
周瑜到底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
诸葛亮
智商 胸襟 “借”箭 宽厚待人 把握全局
周瑜
造箭 心胸狭窄 嫉贤妒能
才能
运筹帷幄 神机妙算
• 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 • 诸葛亮成功有四个原因:①熟悉气象。 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风 顺水,曹军来不及追赶。②熟知地理。能 于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③擅 长识人。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 露借船的机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 他不敢在没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 ④谋划周密。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 有利条件。如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 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等。
诸葛亮笑谁?他算到了什么?
10
领悟诸葛亮的笑
诸葛亮的笑很有深意。
他是在笑曹操,因为他太了解曹操了。 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他是在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不知底 细,是宽厚友善的笑;
他是在笑周瑜,笑周瑜计策落空,拿他 无可奈何; 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出了英雄 本色。从诸葛亮的“笑”中,可以看出他胸 有成竹,神机妙算。
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
推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
么时候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十天造得好吗?”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只要三天。”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 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自读故事经过
自读经过部分,请你思考:
1 、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 去开船借箭? 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3、谁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说说借箭经过:
再受箭 调转船头
受箭
擂鼓呐喊
一字摆开 靠近曹营
谢箭回营
连船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 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
1、谁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2、他为什么要借箭? 3、他为借箭做了那些准备工作?
4、借箭的结果怎样?这些箭他怎样
还回去?
草船借箭
•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 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 【 的 •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 他人的力量。
我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罗贯中
施耐庵
红楼梦
西游记
曹雪芹
介绍背景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 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 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 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 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 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 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 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 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
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一字摆开
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虚张声势)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 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 时候去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