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合集下载

侵袭性曲霉病患者动态监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的临床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侵袭性曲霉病患者动态监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的临床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侵袭性曲霉病患者动态监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的临床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侵袭性曲霉病(IA)是由曲霉属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感染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病原学检测和基因诊断等技术的发展,诊断IA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得到了提高,但IA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病死率高达50%以上。

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可靠、具有诊断和预后价值的生物标志物非常必要。

半乳甘露聚糖(β-D-glucan,BDG)是一种细胞壁的主要构成物,在真菌感染过程中可释放到血液中。

临床上已经发现,血清BDG对于对于诊断和评估真菌感染和真菌病的预后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但是由于BDG的浓度受生物体的许多因素影响,如菌种、感染部位、宿主免疫状态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以提高其诊断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侵袭性曲霉病患者动态监测血清BDG的临床价值,包括BDG的相关性、具有预测价值的浓度阈值以及与其他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肝功能等)的相关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对象选取曲霉病诊断及治疗指南2017版中提出的定义和分级标准,选择符合诊断IA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

患者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患者的血清样本,并进行BDG浓度的动态监测。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化验结果等资料,并与BDG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并制定治疗方案。

3.3 研究指标主要指标:BDG浓度和曲霉属真菌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次要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等。

3.4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算BDG浓度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其他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BDG的预测价值。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将评估BDG浓度动态监测在诊断和预后评估侵袭性曲霉病方面的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曲霉病生物标志物,促进侵袭性曲霉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医学领域,为了诊断和监测某些感染性疾病,常常会运用到各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其中 G 试验和 GM 实验就是比较重要的两项。

这两种试验在检测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G 试验,全称为(1,3)βD 葡聚糖检测试验。

(1,3)βD 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重要成分,但在细菌和病毒中并不存在。

当人体受到真菌感染时,真菌细胞壁的(1,3)βD 葡聚糖会释放进入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

G 试验就是通过检测这些体液中(1,3)βD 葡聚糖的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GM 实验,全称是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

GM 实验主要用于检测人体血清、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水平,从而辅助诊断曲霉菌感染。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试验的区别。

首先,从检测的病原体范围来看,G 试验检测的范围相对较广。

它对除隐球菌和接合菌以外的大多数真菌感染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念珠菌、曲霉、毛霉等。

而 GM 实验则主要针对曲霉菌感染,对于其他类型的真菌感染检测价值相对较低。

其次,在检测标本方面,G 试验可以使用血清、血浆、脑脊液、腹水、胸腔积液等多种体液标本。

而 GM 实验通常使用血清和肺泡灌洗液,其中肺泡灌洗液对于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意义更大。

再者,检测的时机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G 试验在真菌感染的早期即可出现阳性结果,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而 GM 实验在感染后的数天才可能呈现阳性,并且需要连续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两者的结果解读也存在差异。

G 试验结果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真菌感染,但不能明确感染的真菌类型。

而且,某些因素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比如使用某些含有葡聚糖的生物制品、血液透析、输注白蛋白等。

GM 实验阳性对于诊断曲霉菌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也可能出现假阳性,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食用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食物等。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早期感染诊断的研究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早期感染诊断的研究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早期感染诊断的研究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在侵袭性曲霉菌(IA)早期感染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以62例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及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连续检测,共检测标本188份。

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GM含量,测定浓度可达0.5ng/ml。

同时对所选病例进行G实验检测和真菌培养,所得结果与GM结果联合分析。

结果以1.0为阳性界值,GM检测的敏感性为53.8%,特异性100%,诊断符合率88.7%;以0.5为阳性界值,敏感性为84.6%,特异性96.7%,诊断符合率95.2%。

G实验显示以GM0.5为阳性界值GM阳性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8.58±12.76)pg/ml,GM阴性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3.18±1.25)pg/ml,两组数据经t-检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GM检测可早于真菌培养方法9d预测曲霉感染。

曲霉菌感染患者GM的连续监测显示抗曲霉菌治疗前GM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患者的GM 含量呈下降趋势,无效死亡患者仍保持较高水平。

结论血清GM检测是侵袭性曲霉菌早期感染诊断和疗效监测的有用指标,与G实验联合应用判断效果更好。

标签:半乳甘露聚糖;曲霉菌;早期感染近年来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A)发病率逐渐增多,已经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称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IA的发病率为2%~26%,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5%,死亡率可达到74%~92%。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抗肿瘤治疗后)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特别是骨髓抑制)或皮质类固醇的患者,患者一旦发生曲霉菌感染,死亡率高达50%~90%。

研究开发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疾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标志物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标志物
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 出来,故其在体液中旳量不增高。
2024/9/22
20
1-3-ß-Ð 葡聚糖旳临床意义
迅速检测血液等体液中酵母菌、丝状真菌等细胞 壁成份,不但检测曲霉菌,还能够检测念珠菌、
镰刀菌、毛孢子菌、支顶孢属。
另据文件报道,检测葡聚糖含量不能用于隐球菌 感染旳诊疗,可能因为隐球菌在免疫缺陷患者体 内生长缓慢,并形成厚荚膜。有体外试验表白, 新生隐球菌产生旳1-3--β-D葡聚糖量比念珠菌 和曲霉菌少。
2024/9/22
27
G试验在下列情况可出现假阴性
之前使用过抗真菌药物、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造成分解代谢。 试验操作过程中离心时间过长。
2024/9/22
28
GM试验在下列情况可出现假阳性
饮用牛奶或高蛋白食物; 血液透析; 本身免疫性肝炎等; 食用污染旳大米等。
2024/9/22
29
2024/9/22
25
G试验与GM试验比较
三种方法检测真菌
GM
曲霉菌属A. fumigatus

镰刀霉Fusarium

接合菌纲Zygomycetes

念珠菌属Cadida

隐球菌Cryptococcus

青霉菌Penicillium

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2024/9/22
GP + + - + - + +
GM试验在下列情况可出现假阴性
释放入血循环中旳曲霉GM(涉及甘露聚糖) 并不连续存在而是会不久清除;
此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 粒细胞缺乏旳患者。
2024/9/22
30
G试验、GM试验成果与临床诊疗不符合时 旳原因分析

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

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

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目的:分析探讨IPA(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中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50例IPA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血清GM水平均采用ELISA(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结果:研究中50例患者中,确诊患者共有3例,构成比为6%,临床诊断患者共有9例,构成比为18%,拟诊患者共有20例,构成比为40%,还有18例患者被排除IPA感染,构成比为36%;将确诊、临床诊断与拟诊患者归为观察组,共有32例患者,构成比为64%,将排除IPA感染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共有18例,构成比为36%;GM试验敏感性高于G试验,利用两种联合检测时,诊断敏感性明显提高。

结论:IPA诊断中GM试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联合G 试验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但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基础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最大程度上将临床诊断率提高,降低假阳性率。

标签:侵袭性肺曲霉病;半乳甘露聚糖;诊断;价值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选择采用传统检查方式对IPA进行诊断,但存在较高误诊率与漏诊率,极易导致患者过度治疗或者治疗不及时,将IPA患者病死率提高[1]。

所以临床亟需寻找一种高特异度与灵敏度、快速、简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2]。

现阶段,血清特异性抗原检测备受临床关注,GM(半乳甘露聚糖)是临床用来对侵袭性真菌病感染进行检测的一种抗原[3-4]。

有研究显示,GM试验属于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病检测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5]。

本研究主要针对IPA诊断中GM试验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50例IPA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②同意行肺组织活检或者纤维支气管镜下取肺泡灌洗液进行GM检测;③存在曲霉菌感染病史;④可从痰标本中找到真菌菌丝。

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

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

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
摘要:
一、引言
二、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定义和作用
三、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四、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五、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生产与研究现状
六、结论
正文:
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催化半乳糖和甘露聚糖降解的酶。

这种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对于生物体分解糖类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在食品工业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食品工业中,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主要应用于糖类物质的降解和转化。

例如,在烘焙食品中,它可以使淀粉发生糊化,从而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此外,该酶还可以用于生产低聚糖,这种糖类物质对人体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如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糖等。

在医学领域,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研究发现,该酶在一些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肿瘤细胞中,它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研究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调控机制,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目前,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生产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生产方面,通过发酵工艺已经实现了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规模生产。

在研究方面,科学家们已经对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酶奠定了基础。

总之,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食品工业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ELISA法检测曲霉半乳甘露聚糖的影响因素

ELISA法检测曲霉半乳甘露聚糖的影响因素

ELISA法检测曲霉半乳甘露聚糖的影响因素史利宁;李芳秋【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0(014)003【摘要】@@ 商品化GM ELISA法(Platelia Aspergillus)是一种酶免夹心法,用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GM是菌丝在组织生长过程中从细胞壁释出的热稳定杂多糖,有一个非免疫原性甘露聚糖核心和含半乳呋喃糖基的免疫反应性侧链.该实验是识别GM分子的β1-5-D-半乳呋喃糖侧链,它的检测限约为1 ng/ml,4 h内可得到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有非侵入性、简单、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循环GM的检测可比侵袭性曲霉病(IA)临床症状平均早5-8天,比高分辨CT扫描平均早7.2天,比开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平均早12.5天[1].【总页数】4页(P465-468)【作者】史利宁;李芳秋【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临床检验医学研究所,中心实验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临床检验医学研究所,中心实验科,江苏,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酶联免疫吸附(ELISA)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粮谷中黄曲霉毒素B1方法比较 [J], 高延伟2.酶联免疫吸附(ELISA)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粮谷中黄曲霉毒素B1方法比较 [J], 高延伟;3.PCR-ELISA法检测烟曲霉和黄曲霉有助于提高IA的早期诊断率 [J], Florent;M;Katsahian;S;Vekhoff;A;邓妍(编译)4.ELISA法检测食醋中黄曲霉毒素B_1方法的改进 [J], 齐惠萍;吕建明;李常青5.ELISA法和HPLC法检测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比较研究 [J], 蔡正森;钟文辉;张东升;赵春城;龚燕;蔡建荣;赵晓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临床检验领域,G 试验和 GM 实验是两种常用于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检测方法。

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来说,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至关重要。

G 试验,全称为 1,3-βD 葡聚糖检测试验。

1,3-βD 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但在细菌和病毒中含量极少。

当人体感染真菌后,真菌细胞壁的 1,3-βD 葡聚糖会释放进入血液或其他体液中。

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存在。

GM 实验,即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细胞壁的成分之一。

当机体感染曲霉菌后,半乳甘露聚糖会被释放到血液、脑脊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体液中,从而可以被检测到。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 G 试验和 GM 实验在检测原理上的区别。

G 试验主要是检测样本中 1,3-βD 葡聚糖的含量。

其检测方法通常基于鲎试剂的反应。

鲎试剂对 1,3-βD 葡聚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当样本中存在一定量的 1,3-βD 葡聚糖时,会引发鲎试剂的一系列反应,从而得出检测结果。

GM 实验则是通过检测样本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存在及含量。

在适用范围方面,G 试验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它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含有 1,3-βD 葡聚糖的药物,如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

GM 实验主要用于曲霉菌感染的检测,尤其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使用了某些抗生素、食用了某些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食物等,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

同时,某些免疫抑制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在检测样本方面,G 试验和 GM 实验都可以使用血液作为检测样本。

此外,GM 实验还可以使用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这两种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对于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G 试验可以作为一种早期筛查的手段。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中的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侵袭性真菌病患者100例,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G试验检测,观察组患者采用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结果:观察组侵袭性真菌病患者诊断符合率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提高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检出率。

【关键词】半乳甘露聚糖检测;侵袭性真菌病;G试验检测【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095-01研究表明,免疫力较差的机体易引起侵袭性真菌病发生,近年来,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同时由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器官移植等因素影响,导致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检测方式,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大影响[1-2]。

因此,我院对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选取我院侵袭性真菌病患者100例,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

所有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均签署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观察组;23例为男性患者,2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0~55岁之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2.01±1.27)岁。

对照组;24例为男性患者,26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1~55岁之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2.18±1.19)岁。

观察组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对照组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侵袭性真菌病患者采用G试验检测(采集患者1ml左右的静脉血,离心10分钟,获取血清后,将其放置在样品稀释液中进行混匀,放置在75摄氏度的温度下进行保存,取出后将其冷却,采用本院提供的生物探针检测仪,将试剂溶液0.25ml放置在反应试剂中,将其轻轻摇匀,得到试剂溶液后,每个样本两管,将血清稀释液100ul加入后,将其混匀,放置在动态试管检测仪,75分钟后计算具体含量)。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
中的价值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存在于真菌细胞壁的多糖,在感染机体后可被释放出来。

测定BALF中的半乳甘露聚糖含量可以直接反映患者体内真菌感染的程度。

许多研究表明,BALF 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于IPA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该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对患者无创伤,能够多次反复检测,因此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已有许多临床研究表明,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于IPA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特别是在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患者,传统诊断方法常常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而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则能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结果,对于指导早期治疗和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BALF检测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和设备支持,相比于其他一些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可能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对于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的标准化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尚需要进一步的标准化研究来保证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随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此项检测方法有望成为IPA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尤其是在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治疗过程中,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能够提供客观的评价指标,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我们对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充满信心,并期待着它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取得更大的进展。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是一种用于肺部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有关肺部疾病病理生理状态的重要信息。

据悉,对于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GGM)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BALF中GGM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侵袭性肺曲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如肿瘤、器官移植、严重感染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曲霉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影响肺移植、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患者的生存率。

为了提高曲霉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BALF中GGM的检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诊断标志物。

一项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中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BALF中GGM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独立研究者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均得出相似的结论,即BALF中GGM的检测能够提供高度准确的诊断信息。

通过对BALF中GGM的检测,医生可以及早进行适当的治疗,从而避免病情恶化和患者的过早死亡。

除了在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方面的价值外,BALF中GGM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曲霉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然而对于一些耐药菌株或耐受性患者来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BALF中GGM的检测可以提供给医生有关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实时信息,从而帮助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BALF中GGM的检测不仅适用于成人患者,对于儿童和免疫抑制患者同样适用。

在这些特殊人群中,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因此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

BALF中GGM的检测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和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用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的疗效监测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用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的疗效监测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用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的疗效监测【摘要】目的:研究以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阳性为起点早期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监测其动态变化来判断抗曲霉菌疗效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08年3月一2008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住院血液病患者中,表现为发热(体温>38.5℃),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 09/L),经足量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后仍发热的患者,抽取血液样本,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GM值,以GM阳性为起始点早期治疗IA,从GM值动态变化判断早期抗曲霉菌治疗的疗效。

结果:所有接受抗曲霉菌抢先治疗的阳性组患者,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有13例复查血清GM值在治疗后降到正常,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有3例复查血清GM值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甚至升高。

结论:以GM检测阳性为起始点的早期治疗可以降低IA的死亡率;GM检测阳性的病人经抗霉菌治疗后,GM值若不降或反而升高则提示治疗疗效差,GM值降至正常提示治疗疗效佳。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症;侵袭性曲霉菌病;半乳甘露聚糖;疗效【中图分类号】R55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68-02前言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大量应用和器官移植术的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正逐年增加,其中曲霉菌已成为仅次于白色念珠菌的重要致病菌,在疾病谱中以肺曲霉菌病最常见。

在过去20年内,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发病率增加8倍,其病死率高达50%-60%,甚至高达90%。

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是一种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是指疾病一开始曲霉菌即侵犯深部组织器官或病变从局部开始进一步发展,侵犯各脏器、组织形成感染灶,甚至引起真菌性败血症,以曲霉菌侵袭引起局部组织血栓形成、组织坏死为病理特征。

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的临床检测频率

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的临床检测频率

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的临床检测频率近十几年来,随着有报道的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升高,各种针对真菌的检测手段也逐渐出现并被商业化。

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抗原的检测,是特异性针对侵袭性曲霉菌(Invasive Aspergillosis , IA)感染的有效检测手段。

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是存在于曲霉细胞壁的一种热稳定的多糖,于1978年Lehmann和Reiss等发现并命名,1随后被用于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 IA)的诊断,并被法国Bio-Rad公司商业化生产(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Platelia TM Aspergillus Ag))。

GM试验检测的病人样本主要是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近来也有人使用尿液和脑脊液等标本检测。

由于GM量的多少与组织中真菌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检测GM抗原不仅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还可以提示疾病的预后。

2001年,Maertens J等人组织了一项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依照欧依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和真菌病研究组(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Cancer and Mycoses Study Group, EORTC/MSG)推荐的诊断标准,通过连续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 GM)抗原诊断成人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侵袭性曲霉菌(Invasive Aspergillosis , IA)的发病情况,第一次验证了GM试验是成人IA发病检测指标的金标准。

2在随后的是十几年中,GM试验在IA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然而,尽管在侵袭性曲霉菌(Invasive Aspergillosis , IA)感染高危患者中开展GM试验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困扰临床医生,比如什么时间点是理想的起始检测点?2012年发表的第一个专门针对儿科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指南提出,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高危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 IFI)患者,支持临床实施每周两次的GM检测。

GM实验的临床意义

GM实验的临床意义

GM试验的临床意义
1、什么是GM试验
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主要适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是β(1-5)呋喃半乳糖残基,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

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程度。

连续检测GM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

2、临床注意的事项
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阳性:①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②新生儿和儿童;③血液透析;④自身免疫性肝炎等;⑤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污染的大米等。

3、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阴性:①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包括甘露聚糖)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②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③病情不严重;④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康益德石京龙供稿)。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侵袭性肺曲霉病是一种由曲霉属真菌感染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深部呼吸道清洁明显受损的患者以及重症监护患者。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存活率至关重要。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常缺乏特异性,传统的诊断方法诸如临床体征、影像学检查和曲霉菌培养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一种准确、敏感的诊断方法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1,3-β-D-葡聚糖,BG)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宿主与真菌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真菌感染的过程中,BG会从真菌细胞壁中被释放出来,引发宿主机体对真菌的免疫反应。

近年来,研究发现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浓度,可用于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

本文将讨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BALF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浓度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与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相比,BALF 中的BG浓度在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时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BALF中的BG浓度对于肺曲霉病的鉴别诊断准确性高达90%以上,而且其特异度也较高。

这意味着BALF中的BG浓度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类似疾病,辅助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

BALF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浓度还能够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项针对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研究发现,BALF中的BG浓度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程度密切相关,浓度较高的患者通常病情更为严重。

通过测定BALF中的BG浓度,医生不仅能够及时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还能够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风险;它还能够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检测半乳甘露聚糖用于侵袭性曲霉病诊断的价值

检测半乳甘露聚糖用于侵袭性曲霉病诊断的价值

检测半乳甘露聚糖用于侵袭性曲霉病诊断的价值王莉;郝飞;钟白玉【期刊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年(卷),期】2005(34)3【摘要】目的:评价ELISA法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M)用于侵袭性曲霉病(IA)诊断的价值。

方法:建立IA兔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连续采集的血清和尿液标本中的GM,同时进行血培养和器官菌落计数。

并对39份IA高危人群血清标本进行ELISA检测。

结果:在24只烟曲霉感染兔中,ELIS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血清,95.0%和78.9%;尿液,90.0%和54.2%。

血培养阳性率仅为5%。

血清GM在感染后24h即可检测出,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

对高危人群监控发现GM阳性血清12.8%,阴性84.6%,与临床诊断一致。

结论:检测血清中GM的ELISA法可用于实验动物IA的早期快速诊断和病情动态监测,敏感性高于传统血培养方法。

此方法对临床高危人群曲霉感染的监控有一定帮助。

【总页数】3页(P139-141)【关键词】曲霉病,侵袭性;半乳甘露聚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兔【作者】王莉;郝飞;钟白玉【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9.8【相关文献】1.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用于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研究进展 [J], 华丽;季育华;倪语星2.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及曲霉抗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J], 徐虹;李理;李伟峰;黄文杰3.连续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J], 贺航咏;丁琳;常硕;栗方;詹庆元4.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中的诊断价值[J], 何骞;沈思梅;周威;芮昱雯;李红星;李培;张方;苏欣;施毅5.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联合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中的价值[J], 李平; 谢博; 杨春华; 史传见; 徐娜; 卢慧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是一种通过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镜等工具将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注入肺部并进一步抽取的检测方法。

利用BALF可以对呼吸道进行免疫学研究和细胞生物学分析,对诊断和鉴别肺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BALF中的检测指标也成为了研究肺部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属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已被证实在曲霉菌的感染过程中会释放到血液和组织液中。

半乳甘露聚糖的检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尤其是对于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BALF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于I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直接检测到真菌感染的存在,而不需要等待患者产生免疫反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于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一项发表在《感染与免疫》杂志上的研究表明,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IA的早期诊断中具有97%的敏感性和95%的特异性,对于临床上难以确诊的患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一项研究表明,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IA患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能够很好地帮助医生鉴别真菌感染和非真菌感染,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除了对于IA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之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还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感染的程度和预后情况。

研究表明,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的浓度与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对于指导治疗和监测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些研究还发现,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疾病好转,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的浓度会逐渐降低,这也为医生判断疾病的转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尽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IA患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这项检测方法的操作复杂,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这对于一些医疗条件不太完善的地区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危重症患者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危重症患者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

3 9 1 例 重 症 监 护 病 房 收 治 的 患 者每 隔 2 d进 行 一 次 GM 动 态监 测 , 同时 进 行 痰 培 养 及 痰 涂 片 的 真 菌 检 查 , 参 照 不 同 的 吸 光 度 指 数
( AI ) , 对 GM 检 测 结 果 进 行 分 析 , 比较 用 药前 、 后 GM 的 变化 。 结 果 当 AI ≥0 . 5 , GM 检 测 敏 感 性 为 9 2 . 6 8 ( 7 6 / 8 2) ; 当 AI <
va l u e o f e a r l y di a gn os i s o f As pe r gi l l us i nf e c t i o ns .M e t h o ds GM d yna mi c mo ni t o r i n g we r e pe r f o r me d on 3 9 1 pa t i e nt s i n i nt e ns i ve c a r e u ni t e ve r y 2 d a ys, a nd s pu t um c ul t ur e a nd s me ar f or d e t e c t i on o f As pe r gi l l u s we r e c ond uc t e d s i mu l t a ne ou s l y .The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Fi r s t Pe o p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Fo s h a n, Fo s h a n, Gu a n g d o n g 5 2 8 0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 b i e c t i v e To mo n i t o r t h e s e r u m g a l a c t o ma n n a n ( GM )o f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d y n a mi c a l l y a n d e s t i ma t e i t s c l i n i c a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半乳甘露聚糖(简写为GM)可溶于水,水溶液透明,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还
可以用在食品制作中,可见半乳甘露聚糖本身没有特别的危害。

问题在于,一些
植物、真菌中,也都含有半乳甘露聚糖,比如曲霉菌。

曲霉菌在生长菌丝时,就
会从菌丝顶端释放半乳甘露聚糖。

因此,人体如果感染了侵袭性曲霉菌,血液中
的半乳甘露聚糖就会增多。

所以,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可用于诊断早期侵袭性曲霉
菌感染,也可以用来评价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1半乳甘露聚糖检测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1.1什么是曲霉菌?
霉菌中的曲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驻于正常人体的皮肤黏膜,但也是
我们人类的下呼吸道的主要致病真菌之一,可分为黄曲霉、烟曲霉、土曲霉、白
曲霉,等等。

此外还有酱油曲霉、米曲霉,它们听起来就很好吃,也常用于发酵。

在日常生活中,黄曲霉比较常见,因为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中都可以见到黄曲霉。

除了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曲霉菌还能引起角膜炎、眼内炎,等等疾病。

1.2什么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当曲霉菌直接侵犯肺部、或支气管,而非寄生在肺部或支气管,也不是引起
肺或支气管过敏、中毒,就会引起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因此,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是急性或慢性的组织病理损害导致的疾病。

这种疾病在造血干细胞的骨髓移植后
最为常见,届时的发病率高达12%,而发病后的死亡率更高达58%。

此外,实体
器官移植、插管等侵袭治疗、广谱抗生素治疗、肿瘤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患者,都有较大的感染曲霉菌的危险。

1.3为什么检测血清中的半乳甘露聚糖?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最好的检测样品是活组织切片。

然而,怀疑侵袭性
曲霉菌感染的患者往往身体状况不佳,很难拿出自己的组织。

因此,通常的做法
是检测血清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来间接诊断早期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的血清中,除了半乳甘露聚糖,1-3-β-D葡萄糖也会
增多。

然而,多种侵袭性真菌感染都会导致患者血清中的1-3-β-D葡萄糖增多,不如仅针对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的特异性好。

而且,患者感染
曲霉菌后,在发病前的5至8天,血清中就能检测到半乳甘露聚糖,而检测1-3-
β-D葡萄糖要等到起病之后的数日。

此外,虽然还有实时PCR法可以检测曲霉菌,而且灵敏度、特异性也比较高,但是它非常贵,不如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的费用低。

因此,在临床和检验科室诊断早期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最好检测半乳甘露聚糖。

2如何检测半乳甘露聚糖?
2.1患者的准备
检测半乳甘露聚糖前,患者应规律生活,清淡饮食,不要再吃可能影响检测
结果的药物(如抗菌药物)了。

2.2医师的采血
医师应在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之前留取1次血液标准,治疗中每周留取2次
血液标本。

每次采血后,都要使血液凝集至少半个小时,然后在采血后的24小
时内分离出血清,并冷冻保存到-26摄氏度的环境中。

2.3检测半乳甘露聚糖的方法
检测半乳甘露聚糖的基本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或酶联免疫法)。

这种方法发现于1971年,发现者是瑞典的Engvall、Perlmann两位学者和荷兰的Van Weerman、Schuurs
两位学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主要方法是,让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与酶
复合物结合(结合物叫“酶标抗原”,其中的抗原、酶均保持活性),然后洗涤
去除其他物质,最后加入酶反应底物,生成有色产物。

由此可见,有色产物的量
与所要检测的抗原(或抗体)的量直接相关。

所以,颜色反应的深浅能够反映抗
原(或抗体)的多少。

最后,颜色反应的深浅可以用吸光度(光密度)来定量表示。

在半乳甘露聚糖检测中,抗原当然就是半乳甘露聚糖。

美国Bio-Rad公司研发的Platelia TM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Platelia
TM Aspergillus Ag Assay),采用的是经典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经过无创、简单的操作流程,只需3小时,就可得出结果,在国内外广受认可。

Platelia
TM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应在2至8摄氏度的环境中储存,使用前再将所有试剂
置于18至25摄氏度的室温中,使用后应立即返回2至8摄氏度的环境中储存。

其中,未使用的微孔条应重新装入密封带中密封,干燥剂不要去除。

稀释后的浓
缩清洗液可以在2至30摄氏度条件下,保存14天,其余试剂应在8周内用尽。

Platelia TM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中用的酶是过氧化氢酶,酶反应底物是
四甲基联苯胺(TMB)。

有些酶反应底物有致癌作用,但四甲基联苯胺没有,而
且灵敏度较高,所以四甲基联苯胺是很好的酶反应底物。

这种检测方法中,溶液
会从蓝色变成黄色。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包括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间接法测抗体、竞
争法、捕获法。

其中,双抗体夹心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中最常用的一种,Platelia TM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采用的就是这一种。

除了患者的血清,Platelia TM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还可以用患者的肺泡
灌洗液作为检测样本。

2.4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半乳甘露聚糖的实验检测值小于0.65μg/L时为阴性,此时不建议医师采取
抗曲霉菌治疗患者;半乳甘露聚糖的实验检测值在0.65~0.85μg/L时,定义为
灰区,此时患者处于观察期,建议医师连续监测患者;半乳甘露聚糖的实验检测
值大于0.85μg/L时,检测结果为阳性,此时建议医师结合其他症状诊断治疗患者的病,比如放射影像诊断、微生物培养诊断、活组织切片的病理分析。

另外,许多情况能导致半乳甘露聚糖的结果出现假阳性、假阴性。

导致半乳甘露聚糖结果呈假阳性的情况有:患者是以乳、乳制品为主食的婴幼儿;患者接受了异体骨髓移植;患者使用了半合成青霉素(特别是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患者患有菌血症;患者自体抗体阳性;患者接受了血液透析;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食用了被污染的大米、可能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导致半乳甘露聚糖结果呈假阴性的情况有:患者的病情不够严重;患者使用了抗真菌药物;患者缺乏非粒细胞;患者体内曲霉菌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的半乳甘露聚糖、甘露聚糖都被很快清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