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和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和策略

摘要:中小学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即“语用”教学,将“语用”概念具体化,再探究“语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策略,更方便指导教师教学,让学生在语文

学习中学会“语用”,在“语用”练习中学习语文。

关键词:教学;语用;意义;策略

一、“语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义

“语用”,一般理解为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但“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具体怎么运用,课程标准还没有给出更详

细的讲解。要对“语用”这个概念作更详细的解读,我们可以参考王元华老师给出的定义,“语用,就是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境中根据交际意图对语言的主体性、创造性使用。”

2这个定义有三个维度的限定:首先,必须是以语言文字接收者为主体创造的;其次,

语言文字使用者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最后,要对参与这个语境的人或事产生一定影响。宽泛

意义的“语言文字运用”太模糊,指导性不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细节仍很难注意到。因此,对“语用”定义及相关概念更细致的探究仍是十分必要的,概念细致化是为了方便指导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本篇文章讨论的“语用”,都是上文所说的更详细更具针对

性的“语用”,不是宽范围的“语言文字运用”,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语形、语义等知识,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有目的地、灵活地使用教学语言,指导学生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灵活

使用汉语,以达到相应的目的。

二、“语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性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工具性和人文性概括了语文课程

的性质。语言学分支认为“语用”是和语形与语义相对立的概念,从性质上看,语形和语义更

多体现的是工具性,“语用”则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培

养学生倾听的能力,为说和写储备基础;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将脑子里零碎的语言片断组

织成完整的、有逻辑的语言;培养学生阅读和朗读的能力,养成学生快速抓取信息和换位思

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将听和读的素材综合起来。学生在听说读写中综合素养得到

提高的过程,就是“语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过程。

三、“语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千百年来,我国中小学语文大致经历了传统语文教学范式、科学主义主导的现代语文教

学范式以及今天的人本主义新课程教学范式三次大的转变。前两种教学范式主要学习语义和

语形。现在讲的“语用”,是在人本主义教学范式基础上提出的,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很大

程度上即“语用”教学,“语用”是学生学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语用”赋予学生主体地位。钱梦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育理念

中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4课标在语文教学中赋予学生主体地位,实际是

在“语用”教学中赋予学生主体地位。从“语用”定义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看,它首

先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创造的。

“语用”促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改后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

一大特征,“语用”正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各个层面。综合性学习

应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学生自发的学习;合作,是互帮互助的

学习;探究,是研究性、更深层次的学习。“语用”的综合性特征促使“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方式的形成,又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练就“语用”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

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

命传统……”5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责任首先

体现在教师身上。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文化继承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言传身教在“语用”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语言,学生在耳濡目染、之

间就能深切感受到汉语的魅力,逐渐积累,然后自然地运用在生活和学习中。

四、“语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语用”教学是在语文课中慢慢渗透的,“语用”策略的探究,很大程度上就是语文课教学

方法的探究。

(一)文本解读要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语用是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境中根据交际意图对语言的主体性、创造性使用。”6具体

的语境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指文本。文本不仅指课文,也包括教师上课所用到的一切材料。只

有专业而带有针对性的文本解读,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按照文本解读层进行解读。文本解读就像卷心菜,一层一层剥开才能看到它最核心的部分。文本解读也得按照层次来。从大的方面来讲,文本解读分为两大层,一层是字面意思的

解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语言上的解读;另一层是情感的解读,老师引导学生与作

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与碰撞。学生首先读通、读懂文本,才能进入文本。一开始就告知学生作

者的情感,此时的文本在学生看来就是一个个被打上标签的字符。学生被剥夺了思考的机会,文本解读也达不到效果。

促使最佳关联的形成。格莱斯提出的关联理论要求教师用最适当的讲解,得到足够好的

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讲解。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

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师将重难点进行讲解,而后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另一方面,教师

在讲解的过程中,面对的对象是全班同学,同学们的基础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最经济的讲

解是大部分同学能听懂。

通过多元解读扩散学生思维。文本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并不是单一的,教师应该想方

设法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和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属于学生自己独有的

感想。文本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应该是固定的、不变的,教师要从不同的情感入口,让学生

从不同的侧面体会文本。探讨作者最原始的情感有助于对文本的解读,但并不是唯一的解读

路径。多元解读也要培养学生不放过文章任何值得品味的细节的习惯,细节有时候就是另一

种情感产生的突破口。例如在解读莫怀戚《散步》这篇文章时,不进行多元解读,一般都会

解读成“亲情”,但再进行细节挖掘,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第四段,其实还有“生命”,再进行细

节挖掘,最后一段的挖掘,还有“责任”,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就是多元解读。文章的多元解读

不仅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还需要我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放过细节部分的描写。

(二)课堂教学设计组织要以“语用”为基础和目标

教师要创设“语用”情境。语言文字的运用首先要有相应的情境,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法

的成功和成绩已经说明,情境教学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率是非常可观的。李吉林老师在

教学生“大”、“小”时,带了几个不同球体让学生进行比较,又让学生发挥想象,什么大什么小,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这就是情境营造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